第五百八十七章 這是底線

預測終歸是預測,它只是形勢發展的一種趨勢,而不是事實,除了李風雲外,真正感受到山雨欲來,危機四伏,天崩地裂者還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還是抱着將信將疑、靜觀其變的態度。

數百年來中外大勢始終緊張,南北大戰的狼煙也從未停止過,中土對北虜的入侵也習以爲常,所以未來數年內北虜入侵也好,不入侵也罷,只要不觸及到切身利益,大多數人還是“麻木不仁”,好在博陵崔氏眼光獨到,他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場南北大戰,而是年復一年的戰爭對國內政局的不利影響。當今國內政局的核心矛盾是改革和保守之間的矛盾,一旦改革因爲戰爭的失敗而遭遇重挫,改革派和保守派大打出手,國內政局就有可能崩潰,而國內政局的崩潰則可能導致統一大業的崩潰,中土再一次陷入分裂和戰亂的深淵,這對豪門世家的影響就大了,關係到生存存亡啊,所以博陵崔氏當然要防患於未然,早早就未雨綢繆,以防不測。

李風雲對未來局勢的預測越是糟糕,對博陵崔氏這等大豪門來說就越是利益攸關,越要小心防範。相比起來,普通貴族(寒門)和平民從統一大業中所獲得的利益本來就很少,他們對中外局勢的不利變化感觸很“麻木”,當然了,他們也沒有提前防範的能力和實力,洪水來了,他們無處可逃,只能等死,不像大豪門,早早就備好舟船以爲逃生。這就是處在“食物鏈”高端和低端之間的區別。

面對即將到來的大洪水,實力最強大的聖主和中樞竭盡全力疏浚河道,實力較弱的齊王和李風雲是聯手在局部地區加固堤壩,而實力更弱的博陵崔氏是打造船隻準備逃生,至於普羅大衆,不論是清醒者還是一無所知者,只有等死。能力有多大,責任有多大,蚍蜉撼樹的事可以做,但沒有意義。李風雲現在就在蚍蜉撼樹,而博陵崔氏不會做這種毫無意義的事,博陵崔氏必須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竭盡所能趨利避害。

因此崔鈺和崔九最最關心的還是聯盟在河北如何立足,如何發展,聯盟的立足和發展對博陵崔楸的切身利益有多大影響。依據李風雲的預測,第三次東征即便形成了事實,也未必能達到預期戰果,而一旦第三次東征“虎頭蛇尾”甚至再次功虧一簣,則南北大戰必將迅速爆發。這樣算起來,最糟糕的情況下,兩年內南北大戰就要開打,這對聯盟來說就是噩耗,純粹是自取死路。聯盟怎麼辦?當然要加快發展速度,而加快發展速度的首要前提就是保證自己有充足的糧食,先把肚子問題解決了,然後再去搶地盤,如此一來簡單明瞭,聯盟大軍馬上就要攻城拔寨,燒殺擄掠,而河北北部郡縣就要重蹈魯西南之覆轍,在熊熊戰火中屍橫遍野,甚至赤地千里。

這肯定是博陵崔氏、趙郡李氏、范陽盧氏和中山劉氏等河北北部豪門世家所不願看到的局面,所以崔鈺在聽到李風雲對未來的糟糕預測後,當即直奔主題,直言不諱,把豪門世家所希望看到的局面做了一番闡述,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現有安定局面不能破壞。言下之意你不能在河北北部的趙郡、恆山、博陵和上谷四郡燒殺擄掠。

這就是強人所難了。聯盟本來就是叛軍,就是流寇,他們從魯西南殺到中原,又從中原殺到河北北部,目的就是要生存,如今你不讓他們燒殺擄掠,他們如何生存?靠山吃山實在是不靠譜,太行山雖大,但養不活二十萬軍民,這一點毋庸置疑。

“這是底線,沒有妥協的餘地。”崔鈺態度堅決,“在南北大戰中,長城是第一道防線,太行是第二道防線,如果北虜突破了太行,則河北必受荼毒,因此對我們來說,河北北部絕對不能亂,唯有如此才能確保連接南北的水陸運輸暢通無阻,才能確保河北守住太行屏障,確保幽燕阻御遠東諸虜,確保衛府可以集中主力與北虜激戰於代北,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北虜入侵給中土帶來的損失,最大程度地幫助北疆鎮戍軍擊敗北虜。”

李風雲無言以對,找不到任何反駁的理由。

崔鈺說的是大實話。南北大戰最楸什麼?最怕北虜三路入侵,如果北虜分別從西北的河西走廊,從北疆正北方向的代北,從東北的燕山一線,三路南下入侵,則中土危矣。當然了,這是理論上的,北虜也不是鐵板一塊,很多時候也就是兩路入侵,一路主攻,一路牽制,但威脅依舊很大,爲此中土不得不想方設法離間分化北虜。聖主登基後,西征滅亡吐谷渾,東征攻打高句麗,在國防戰略上就是打掉大漠北虜的“左膀右臂”,以徹底剷除北虜三路入侵的威脅。現在因爲東征連番失利,這一謀劃嚴重受阻,而大漠北虜因爲生存受到嚴重威脅,更是蠢蠢欲動,意欲利用當前有利時機重創中土,繼而摧毀中土新的國防戰略。

如果南北大戰迅速爆發,首先中土的西北軍動不了,因爲吐谷渾正在進行復國反攻,安置在河西會寧的突厥人又吵着鬧着要返回西土,西北局勢很不好;其次遼東鎮戍軍也動不了,因爲就算第三次東征滅亡了高句麗,中土也需要時間佔領半島和穩定遠東。如此一來就剩下北疆鎮戍軍,主要是代北軍團和幽燕軍團,代北是主戰場,代北軍團當然全部投入戰場,而幽燕則承擔了阻御東北諸虜、支援遼東和拱衛河北的重任,所以幽燕雖然屬於牽制戰場,支援主戰場的兵力有限,但其位置極其重要,幽燕一旦陷落,河北就落入敵手,代北主戰場隨即腹背受敵,必定崩潰,南北大戰也就一敗塗地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說河北是幽燕的大後方,那麼太原就是代北的大後方。在南北大戰即將爆發之際,河北尤其是河北北部不能亂,那麼太原也就不能亂,這樣聯盟的生存空間就非常小了,就剩下代北和燕兩個邊陲區,不但極度貧瘠,還時刻面臨北虜的威脅。

崔九看到李風雲神情冷峻,擔心他一怒之下做出什麼衝動之舉,於是謹慎提醒道,“據某所知,趙郡李氏害怕局勢失控,有意讓聯盟西進太原發展。”

李風雲看了他一眼,目露鄙夷之色。這是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貧道”,各人?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趙郡李氏和博陵崔氏太不厚道,爲了自身利益不惜與太原王氏撕破臉了。

李風雲陷入沉思。崔鈺和崔九耐心等待,畢竟聯盟有二十萬軍民要吃飯,要生存,而在齊王沒有北上戍邊之前,李風雲只能一個人在北疆孤軍奮戰,趙郡李氏和博陵崔氏出於不確定的未來和自身利益考慮,在南北大戰沒有爆發之前能夠給予他的幫助實在太少,所以李風雲承受的壓力太大,崔鈺和崔九甚至都有絕望之感,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他們處在李風雲的位置上,現在怎麼辦?怎樣才能立足和發展?

很快李風雲就有了決斷,他開口說道,“聯盟需要糧食,在打下地盤之前,聯盟需要大量糧食以維持數萬大軍未來兩個月的戰鬥,接下來就是冬天,聯盟對糧食的需求會更大。”李風雲看看崔鈺和崔九,鄭重說道,“所以在七月底之前,某必須在河北打一仗,必須攻佔一座城池,必須搶到足夠的糧食。這是某的底線,沒有商量的餘地。”

崔鈺的臉色頓時難看,李風雲的強硬和威脅讓她覺得自己受到了羞辱,十分惱怒。

“只打一仗?”崔九質疑道。

“某信守承諾,只打一仗,只攻佔一座城池,搶到糧食就走。”

“哪座城池?”崔九追問道。

“高陽。”

崔九瞪大雙眼,難以置信,而崔鈺更是吃驚地捂住了小嘴,感覺李風雲就是一個瘋子,一個不知死活的癡兒。

高陽是河北北部重鎮,位於河間郡內的滹沱河畔,風景秀麗,而滹沱河與永濟渠相通,交通方便,所以聖主在此建有高陽宮,做爲北上巡視的途中休息地,同時可以兼顧代、燕、幽、冀,遙控指揮。既然是行宮所在,高陽鎮的地位當然扶搖直上,不但屯有重兵,亦是河北北部郡縣的糧草輜重囤積地。東征期間,河北北部郡縣所徵繳的糧草輜重,都是由高陽通過水陸兩道運往涿郡。

現在河北北部郡縣正在進行夏糧收割,收割完後就送至高陽,急速運往涿郡。楊玄感叛亂導致大運河斷絕一個多月了,已經嚴重危及到了東征安全和北疆鎮戍所需,行宮、行省心急如焚,一道道詔令如雪片般送至河北北部郡縣,敦促地方官員務必做好夏糧收割和徵繳運送事宜,所以不出意外的話,高陽的糧食很快就要堆積如山了。

李風雲盯上了這批糧食,要帶着聯盟大軍攻打高陽,搶奪糧食,這個時機選擇的確非常好,只是高陽鎮屯有重兵,另外高陽距離涿郡首府薊城不足四百里,援兵呼嘯可至,攻擊難度太大,而更嚴重的是,就算聯盟攻陷了高陽,但那麼多糧食,聯盟如何搬走?往哪裡搬?是否躲得過衛府軍的追殺?

崔鈺冷笑,“你是否知道,聖主正在日夜兼程而回,很快就要抵達涿郡臨朔宮了。”

李風雲點頭。

“你這時打高陽,知道後果嗎?”

李風雲微笑點頭,“某這時打高陽,激怒聖主,才能幫到齊王。”

崔鈺氣極,“你不是幫齊王,你是要殺齊王。”

(..)--31571+83940-->

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京恩怨第六百一十一章 封德彝的智慧第一百五十五章 結束了第五百六十八章 有利就有弊第兩百零八章 公爵之子第三百三十九章 猛虎惡狼第一百六十三章 靜觀其變第八十三章 琅琊竇太守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八百六十八章 兄弟聚首第一百一十五章 某比天道更狠第八百三十章 “打臉”第三百七十五章 你這是訛詐第六百零四章 心機深沉第五百五十五章 周法尚的猜測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根稻草第四十三章 各懷心思第三百一十八章 婉拒第六十章 全軍覆沒第兩百三十四章 爲何不退?第五百零四章 乘傳發兵第兩百四十四章 獻計第八百四十四章 保守第六十一章 誰想捅破天第兩百三十四章 爲何不退?第兩百五十章 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第四百八十六章 沒有信任的合作第九百九十九章 變計第九百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兩百三十九章 李密的智慧第六百五十一章 或許第六十二章 圍追第九百八十四章 赤峰第一百四十八章 計中計第一百三十六章 偷襲第兩百七十七章 段文操的條件第四百三十七章 黎陽劇變第四百八十五章 喜形於色第一百七十六章 濟陰豪望第802章 各謀其利第九百零一章 問計第七百二十九章 蓄勢待發第九百十八章 “綁架”第一百五十一章 變局第一百一十章 神棍第九百九十章 兩個老帥第兩百九十一章 西風颳來第兩百六十八章 唯有權威第兩百七十九章 不謀而合第兩百六十四章 黑夜裡的洪水第四百六十五章 楊玄感的謀劃第兩百九十三章 意欲何爲?第三百八十二章 樊子蓋的以退爲進第三百五十八章 誰來做皇帝?第兩百八十八章 聖主的報復第六百零九章 聖主的任性第六百三十二章 兄弟第兩百八十六章 配合第五百二十八章 躊躇第一千零六章 豈能兒戲?第兩百零一章 你認識蒲山公第二十五章 終於進了崔氏的門第二十三章 長街襲殺第三百五十章 逃之夭夭第三百零八章 打土豪第五百五十七章 韓世諤憤怒了第七百一十章 打你的臉第六百四十六章 你以爲你是誰?第三百零四章 崔弘升的擔憂第801章 錯亂第七百一十二章 鬱悶的齊王第一百四十六章 瞞天過海第九百二十六章 父子密談第七百二十一章 投桃報李第四百一十九章 瞻前顧後的鄭元壽第兩百三十七章 如此大義第809章 無所適從第六百二十二章 心急火燎第兩百一十九章 瓦崗決策第一百零四章 試一試第五百五十三章 穿華服的死人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然發現第六百九十二章 慎密第二十九章 重兵第兩百零八章 公爵之子第757章 給我武器第六十八章 致命的誤會第四百四十章 放手一搏第八百一十章 望梅止渴第三十章 誰要造反第三百零九章 給齊王挖坑第五百四十七章 無奈選擇第四百二十九章 語出驚人的觀國公第三百九十二章 與虎謀皮第一百一十二章 你是誰第九百零二章 狂放一筆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風雲要去哪?第七百七十九章 聯袂施壓第763章 都是兄弟
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京恩怨第六百一十一章 封德彝的智慧第一百五十五章 結束了第五百六十八章 有利就有弊第兩百零八章 公爵之子第三百三十九章 猛虎惡狼第一百六十三章 靜觀其變第八十三章 琅琊竇太守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八百六十八章 兄弟聚首第一百一十五章 某比天道更狠第八百三十章 “打臉”第三百七十五章 你這是訛詐第六百零四章 心機深沉第五百五十五章 周法尚的猜測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根稻草第四十三章 各懷心思第三百一十八章 婉拒第六十章 全軍覆沒第兩百三十四章 爲何不退?第五百零四章 乘傳發兵第兩百四十四章 獻計第八百四十四章 保守第六十一章 誰想捅破天第兩百三十四章 爲何不退?第兩百五十章 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第四百八十六章 沒有信任的合作第九百九十九章 變計第九百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兩百三十九章 李密的智慧第六百五十一章 或許第六十二章 圍追第九百八十四章 赤峰第一百四十八章 計中計第一百三十六章 偷襲第兩百七十七章 段文操的條件第四百三十七章 黎陽劇變第四百八十五章 喜形於色第一百七十六章 濟陰豪望第802章 各謀其利第九百零一章 問計第七百二十九章 蓄勢待發第九百十八章 “綁架”第一百五十一章 變局第一百一十章 神棍第九百九十章 兩個老帥第兩百九十一章 西風颳來第兩百六十八章 唯有權威第兩百七十九章 不謀而合第兩百六十四章 黑夜裡的洪水第四百六十五章 楊玄感的謀劃第兩百九十三章 意欲何爲?第三百八十二章 樊子蓋的以退爲進第三百五十八章 誰來做皇帝?第兩百八十八章 聖主的報復第六百零九章 聖主的任性第六百三十二章 兄弟第兩百八十六章 配合第五百二十八章 躊躇第一千零六章 豈能兒戲?第兩百零一章 你認識蒲山公第二十五章 終於進了崔氏的門第二十三章 長街襲殺第三百五十章 逃之夭夭第三百零八章 打土豪第五百五十七章 韓世諤憤怒了第七百一十章 打你的臉第六百四十六章 你以爲你是誰?第三百零四章 崔弘升的擔憂第801章 錯亂第七百一十二章 鬱悶的齊王第一百四十六章 瞞天過海第九百二十六章 父子密談第七百二十一章 投桃報李第四百一十九章 瞻前顧後的鄭元壽第兩百三十七章 如此大義第809章 無所適從第六百二十二章 心急火燎第兩百一十九章 瓦崗決策第一百零四章 試一試第五百五十三章 穿華服的死人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然發現第六百九十二章 慎密第二十九章 重兵第兩百零八章 公爵之子第757章 給我武器第六十八章 致命的誤會第四百四十章 放手一搏第八百一十章 望梅止渴第三十章 誰要造反第三百零九章 給齊王挖坑第五百四十七章 無奈選擇第四百二十九章 語出驚人的觀國公第三百九十二章 與虎謀皮第一百一十二章 你是誰第九百零二章 狂放一筆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風雲要去哪?第七百七十九章 聯袂施壓第763章 都是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