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三章 意欲何爲?

ads_wz_txt;

十一月底,李風雲指揮聯盟軍隊突然進入濟北郡,越過濟水河,包圍了大河南岸的東阿和盧城,一時間魯西北局勢驟然緊張,齊郡郡丞張須陀聞訊,緊急調遣賈務本、秦瓊等數支在外剿賊的軍隊十萬火急回援首府歷城,以防不測

就在張須陀忙着調兵遣將之際,李風雲攻陷盧城,接着馬不停蹄,率內府三軍越過了冰封的大河,進入河北境內,並在第一時間向武陽郡的聊城發動了攻擊。

聊城措手不及,根本沒有想到齊魯的叛軍會殺進河北,更沒有想到會有成千上萬的叛軍將士如潮水一般衝過來,僅僅數個時辰後,聊城便告失陷。

呂明星率聯盟第五軍駐守大河北岸的聊城,第三軍駐守大河南岸的盧城,而第四軍則駐紮於大河北岸,居中策應。

李風雲率內府三軍,外府第一和第二軍,繼續北上進入清河郡境內,並迅速向永濟渠方向推進。

十二月初二,聯盟軍隊與清河義軍取得聯繫。當日夜間,李風雲與清河義軍首領王安初會於馬頰河畔。

李風雲在渡河之前,曾對河北義軍做了一番詳細瞭解。

河北義軍分爲三大部分,一部分活躍在太行山東麓,以邯鄲楊公卿、魏郡王德仁、汲郡李文相實力最強;一部分活躍在清河、平原兩郡境內的永濟渠兩岸,其中永濟渠北岸以聚集於高雞泊的高士達、竇建德名氣最大,而永濟渠南岸則有以清河人張金稱張金樹兄弟爲首的清河義軍,以平原人郝孝德、劉黑闥、杜彥冰、王潤四大豪帥爲首的平原義軍;還有一部分則活躍在河北的渤海郡,渤海郡東臨大海,北接河間,西連平原,南部隔大河與齊郡相望,魚鹽之利非常豐厚,而鹽屬專賣,地方豪強爲與官府爭利,積極走私,黑白兩道因此衝突激烈,這也是渤海起義軍蜂擁而起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聚集在渤海南部豆子崗一帶的劉霸道、李德逸、孫宣雅、石秕閨勢力最大,而聚集在渤海北部鹽山一帶的格謙、高開道、張君立等豪帥亦是實力不俗。

聯盟渡河之後,主要合作對象是清河義軍。清河義軍也是一個鬆散聯盟,其中張金稱、張金樹兄弟實力最強,而李風雲見到的這個小帥王安,則是清河郡臨清縣的一個地方豪強,手下有近千人馬,因與張氏兄弟實力懸殊太大,只能唯張氏兄弟馬首是瞻。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清河義軍不但屢剿不平,反而不斷的發展壯大,而在今年聖主東征期間,清河義軍對橫穿其境內的永濟渠,同樣是採取了有節制的擄掠策略,這其中值得推敲的東西就多了。入冬後,左翊衛將軍段達戡亂河北,首要目標便是清河郡,其名義上是剿殺永濟渠兩岸叛軍,但實際上卻是針對清河的豪門世家而來。

河北豪門世家衆多,二三流乃至低等貴族不勝枚舉,其中北部貴族以博陵崔氏爲首,中東部有趙郡李氏爲鼎柱,南部則有清河崔氏爲大旗。現如今,趙郡李氏已風光不再,正在走“下坡路”;博陵崔氏頻遭打擊,看似風光,實際上危機四伏,步履艱難;唯有清河崔氏,佔了皇親國戚的光,尤其在聖主登基之初根基不穩的關鍵時刻,傾力相助,收穫頗豐,這使得他們在河北三大貴族集團中,權勢最爲龐大,因此也成了山東人與關隴人激烈對抗的選鋒軍。

河北義軍裡實力強大的清河義軍、平原義軍、高雞泊義軍和渤海義軍都集中在永濟渠以南,都在河北南部,都在過去一年裡屢剿不平,其背後原因也就呼之欲出了。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河北南部貴族集團理所當然成了關隴人首要打擊目標,而以清河崔氏爲首的河北南部貴族夷然不懼,猛烈反擊,尤其在祭出了“義軍”這把鋒利的戰刀之後,政治上的鬥爭就更加血腥而殘酷了。

段達氣勢洶洶而來,直奔永濟渠,屯兵於清河、平原和信都三郡交界處的長河、漳南一帶,依靠由永濟渠源源不斷運送而來的糧草武器,指揮大軍向永濟渠南北兩岸的高雞泊、清河和平原三股義軍發起了攻擊。平原義軍不敢擋其鋒銳,率先撤向豆子崗,與豆子崗義軍合兵一出,伺機反擊。高雞泊的高士達和竇建德亦不敢與官軍正面作戰,果斷東撤,沿着漳水河逆流而上。

段達銜尾追殺,率軍進入清河郡,以剿賊爲名,對涉嫌“通賊”的地方貴族富豪大開殺戒。

清河人勃然大怒,張金稱、張金樹兄弟在他們背後支持力量的敦促下,聯手高雞泊義軍,毅然在宗城一帶與官軍交戰,首戰告負。義軍果斷改變策略,化整爲零,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打起了游擊戰,雙方隨即陷入僵持,但二次東征在即,京畿衛戍軍隨時可能北上,形勢對義軍來說非常不利。

就在此刻,李風雲率魯西南義軍聯盟渡河北上,進入了河北戰場,按道理這對河北義軍來說應該是一個好消息,但李風雲卻從王安的臉上沒有看到一絲一毫的喜悅,只看到了緊張和不安。

王安緊張什麼?又爲何極度不安?

李風雲和他所領導的魯西南義軍,現在可是聲名顯赫,但這個“名”是惡名,惡名昭彰。原因很簡單,今夏李風雲率軍殺進中原,正逢河南大旱,民不聊生之時,一方面是難民無數,餓殍遍野,一方面是攻城拔寨,燒殺擄掠,其結果可想而知。東都和地方郡府正好有藉口不予賑濟,而地方上的貴族官僚即便有心救助,也無能爲力了,面對義軍的攻擊,能逃得性命就算不錯了,哪裡還顧得上掙扎在生死線上的難民?難民就更可憐了,在天災人禍之下,唯有逃離家園纔有一線生機,但逃生之路太長了,逃生路上的危險太大了,於是伏屍遍野,生靈塗炭。

河南生靈塗炭的罪名是誰的?當然不是聖主和東都的,也不是地方官府和官僚們的,理所當然是李風雲和義軍聯盟的。

這是個訊息傳遞十分落後的時代,這個時代的輿論都控制在官府和官僚們手上,控制在有知識有文化的士族們手上,而以他們的立場和觀點,李風雲和他的義軍聯盟當然是罪行累累,罪大惡極,罪無可恕,於是短短時間內,普天之下,白髮賊李風雲和他領導的軍隊就惡名昭彰,人所皆知了。

事實上如果李風雲沒有殺進中原,沒有禍亂河南,河南災民的死亡人數或許會更多,因爲李風雲在西征過程中,裹挾了多達百萬計的災民,打開了一座座糧倉,最後衝到了通濟渠,而這些衝到通濟渠的災民最後都陸續抵達了富裕的豫州,得到了穎汝貴族富豪們的救助。如果沒有二次東征,這些災民中的一部分可能正在返回家園,以便“備戰”春耕,爲更多的人返回家園做好準備,但目前看來,這已成了奢望。

東都和地方官府爲了籌措二次東征所需要的錢糧和徭役,會無情地榨於河南地區最後一滴血液,會對富裕的穎汝地區“大開殺戒”,所有掙扎活下來的河南人都將成爲二次東征的鮮活“祭品”。好在東都和河南、穎汝兩地的地方官府,早把已經發生和即將發生的罪責都推給了李風雲和他的軍隊,早已沒了“殺人”的顧忌,反正在官方的宣傳中,那些河南人早已死在了李風雲的屠刀之下。

李風雲就是殺人魔王,就是現實版的阿修羅,所以,對於李風雲和義軍聯盟的到來,王安害怕很正常。

目前清河人還能控制永濟渠以南的局勢,但隨着李風雲的出現,隨着可以預見的大規模的燒殺擄掠,隨着地方官府與地方勢力之間的矛盾徹底爆發,隨着關隴人和河北人展開正面的血腥廝殺,永濟渠以南的局勢必然失控,而河北人在今日局勢中處於劣勢,局勢一旦失控,首當其衝遭到打擊的就是河北人,尤其是清河義軍,必然會成爲東都和河北豪門政治妥協的犧牲品。

而讓王安極度不安的則是李風雲突然闖入河北的目的。據他所知,李風雲正在徐州與齊王楊喃激戰,怎麼突然間就到了河北?是在徐州打了敗仗,被齊王楊喃一口氣追到了河北,還是打了敗仗後無法立足魯西南,不得不敗退河北?當初齊郡的王薄就是如此,被張須陀打得無處藏身,最後不得不敗逃河北。但王安已經看到了李風雲的軍隊,那是一支士氣高昂、精神抖擻的軍隊,一支全副武裝、殺氣凜冽的軍隊,一支被他的斥候誤以爲是來自東都衛府的精銳之師,一支怎麼看都不像是打了敗仗的軍隊,所以,王安僅憑直覺便可以斷定,李風雲此刻出現在清河,出現在永濟渠戰場上,肯定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雙方寒暄幾句後,王安硬着頭皮,鼓足勇氣,小心翼翼的開口詢問道,“將軍渡河北來,意欲何爲?”

第一百八十一章 烏雲壓頂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八百五十七章 變計第八百八十七章 說來聽聽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流氓我怕誰第六十一章 誰想捅破天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七百一十九章 好大一個坑第五百四十八章 奇妙夜第六百二十五章 出賣第八百二十一章 風起第四百八十章 西北人的窘境第三百二十章 李安期的期待第五百一十七章 消極怠戰第六百九十二章 慎密第五百四十七章 無奈選擇第一百三十章 這一仗一定要打第四百六十章 劍指中樞第一百六十四章 默契第五百三十五章 話不投機第五百一十九章 謠言太多第六百七十二章 盡在此中第九百五十一章 將信將疑第兩百九十一章 西風颳來第六百四十九章 兩大阻力第九百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一千零十五章 羅藝的優點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說服第三百三十二章 齊王還有希望第八百五十七章 變計第三百零九章 給齊王挖坑第一千章 有難同當第五百七十一章 一個期待第兩百七十五章 《天命論》背後的秘密第兩百七十九章 不謀而合第九百二十七章 兒要北上第六百八十章 有何妙計?第兩百一十八章 走投無路第九百四十五章 誤會了第兩百二十九章 遼東城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卑鄙無恥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知死活的封德彝第八百八十四章 你瞎了嗎?第七百二十五章 一起去發財第七百三十九章 言無不盡第八十九章 濫殺無辜第三十章 誰要造反第一百三十一章 陷阱在哪第九百十三章 一劍封喉第一百九十章 搶權的來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剛愎自用第九百零八章 杳無音訊第七百二十七章 替罪羊第一百四十八章 計中計第九百六十八章 螳臂當車第三百七十四章 李密重返聯盟第六百三十八章 驚天炸雷第十一章 戴帷帽的神秘女子第五百一十五章 弱點第四百三十一章 楊恭仁的目標第二章 單雄信和徐世勣第五百九十四章 振聾發聵第一百二十七章 戰秦瓊第兩百八十五章 互幫互助第五百七十九章 實不相瞞第九百九十八章 摸摸底第五百三十七章 意外選擇第九百十八章 “綁架”第三十四章 陳三先生第764章 局面對我有利第八百二十二章 傲慢的韓世諤第九百四十八章 加快第六百五十一章 或許第兩百零七章 獨孤氏的威脅第六十二章 圍追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拒絕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險中的機會第一百一十五章 主動出擊第六百四十三章 如你所願第五百八十六章 回報第五百四十章 人心散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你要什麼證據?第五百二十章 強勢的樵公第763章 都是兄弟第808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兩百三十八章 打破默契第兩百二十八章 擊敗元文都第七百七十八章 快馬加鞭第七百二十八章 我爲魚肉第四百二十二章 各執一詞第七百七十八章 快馬加鞭第五百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兄弟合兵第799章 連夜雨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密第九百零八章 杳無音訊第八百七十六章 去死吧!第四百四十二章 郕國公的默契第九百四十九章 郕公之憂第一百六十四章 默契
第一百八十一章 烏雲壓頂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八百五十七章 變計第八百八十七章 說來聽聽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流氓我怕誰第六十一章 誰想捅破天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七百一十九章 好大一個坑第五百四十八章 奇妙夜第六百二十五章 出賣第八百二十一章 風起第四百八十章 西北人的窘境第三百二十章 李安期的期待第五百一十七章 消極怠戰第六百九十二章 慎密第五百四十七章 無奈選擇第一百三十章 這一仗一定要打第四百六十章 劍指中樞第一百六十四章 默契第五百三十五章 話不投機第五百一十九章 謠言太多第六百七十二章 盡在此中第九百五十一章 將信將疑第兩百九十一章 西風颳來第六百四十九章 兩大阻力第九百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一千零十五章 羅藝的優點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說服第三百三十二章 齊王還有希望第八百五十七章 變計第三百零九章 給齊王挖坑第一千章 有難同當第五百七十一章 一個期待第兩百七十五章 《天命論》背後的秘密第兩百七十九章 不謀而合第九百二十七章 兒要北上第六百八十章 有何妙計?第兩百一十八章 走投無路第九百四十五章 誤會了第兩百二十九章 遼東城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卑鄙無恥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知死活的封德彝第八百八十四章 你瞎了嗎?第七百二十五章 一起去發財第七百三十九章 言無不盡第八十九章 濫殺無辜第三十章 誰要造反第一百三十一章 陷阱在哪第九百十三章 一劍封喉第一百九十章 搶權的來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剛愎自用第九百零八章 杳無音訊第七百二十七章 替罪羊第一百四十八章 計中計第九百六十八章 螳臂當車第三百七十四章 李密重返聯盟第六百三十八章 驚天炸雷第十一章 戴帷帽的神秘女子第五百一十五章 弱點第四百三十一章 楊恭仁的目標第二章 單雄信和徐世勣第五百九十四章 振聾發聵第一百二十七章 戰秦瓊第兩百八十五章 互幫互助第五百七十九章 實不相瞞第九百九十八章 摸摸底第五百三十七章 意外選擇第九百十八章 “綁架”第三十四章 陳三先生第764章 局面對我有利第八百二十二章 傲慢的韓世諤第九百四十八章 加快第六百五十一章 或許第兩百零七章 獨孤氏的威脅第六十二章 圍追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拒絕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險中的機會第一百一十五章 主動出擊第六百四十三章 如你所願第五百八十六章 回報第五百四十章 人心散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你要什麼證據?第五百二十章 強勢的樵公第763章 都是兄弟第808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兩百三十八章 打破默契第兩百二十八章 擊敗元文都第七百七十八章 快馬加鞭第七百二十八章 我爲魚肉第四百二十二章 各執一詞第七百七十八章 快馬加鞭第五百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兄弟合兵第799章 連夜雨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密第九百零八章 杳無音訊第八百七十六章 去死吧!第四百四十二章 郕國公的默契第九百四十九章 郕公之憂第一百六十四章 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