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九章 不謀而合

ads_wz_txt;

北上尋找王薄的秘使回來了,隨同這位秘使回來的還有王薄的一位親信部下,此人給李風雲帶來了詳盡的口訊。

李風雲希望藉助王薄的幫助摧毀官軍對蒙山的四面圍剿,而王薄則急於返回齊魯,畢竟他的根基在齊魯,現在齊魯義旗遍地,以他在齊魯義軍隊伍中的聲望,即便不能縱橫齊魯,做個稱霸一方的豪雄還是綽綽有餘,這比在河北寄人籬下看人臉色艱難度日好多了。

魯東北地區的孟讓等義軍首領因爲被張須陀打得焦頭爛額,也想聯合建盟,只是一則缺少德高望重、領袖羣雄的“大旗式”人物,二則張須陀攻擊犀利,步步進逼,壓迫得他們喘不過氣來,根本不給他們聯合的時間和空間,所以王薄雖然急切想重返齊魯,而孟讓等魯東北義軍首領也非常想讓王薄回來,但雙方因爲實力不濟,遲遲達不成願望,徒呼奈何。

這時,李風雲就如及時雨一般出現在他們的面前。

李風雲和他所創建的義軍聯盟,對王薄和孟讓等人來說,無疑是個成功的範例,雖然就中土目前的大氣候來說,義軍還處在艱難的生存階段,但李風雲能帶着義軍聯盟在短短時間內發展壯大起來,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然而,現在東征暫時結束了,聖主返回東都了,戡亂大潮即將在大河南北掀起,兩地義軍隊伍都預感到了危機的來臨。李風雲的“嗅覺”極其敏銳,第一個開始運籌反圍剿謀劃,並積極佈局,而佈局的首要目標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齊魯義軍的各路豪帥隨即成爲李風雲的目標。

王薄欽佩李風雲的才智,歎服李風雲的佈局,在羨慕李風雲所取得的驕人戰績的同時,也隱約有了一絲嫉妒一絲不甘,同時還有幾分忌憚,擔心被李風雲利用。他的信使向李風雲提出了一些質疑,而這便質疑實際上代表了王薄複雜的心理。李風雲能理解,換位思考,如果他處在王薄的位置上,也會擔心自己被實力強大者利用了,吞噬了,最終一無所有。

李風雲是誠心誠意希望王薄返回齊魯,並且是儘快返回齊魯,唯有如此,魯東北的各路義軍纔有可能聯合結盟,纔有可能形成合力,纔有可能把張須陀、周法尚等齊魯地區的主要軍事力量牢牢拖在魯東北,這樣李風雲和魯西南義軍聯盟才能突破官軍的包圍,才能避免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才能在今年的冬天取得反圍剿的勝利,並堅持到第二次東征開始,如願以償的度過此次生存危機。

事關聯盟存亡,所以李風雲拿出了最大的誠意,非常坦誠的向王薄的這位信使,詳細分析和推演了未來一段時間,尤其是今年冬天齊魯乃至中原、徐州等相關地區的局勢發展,而聯盟根據這一推演,做出了南下徐州的決策。

聯盟南下徐州,必然把魯西南、徐州和中原三地的戡亂官軍全部牽制住,如此一來,孟讓等豪帥們在魯東北戰場上的壓力劇減,使得他們可以與張須陀從容周旋,牽制住張須陀,而魯東北戡亂形勢只要不陷入惡化之態,周法尚是不會輕易調遣水師進入戡亂戰場的,畢竟對他來說二次東征纔是重中之重。

在這種局面下,王薄已經具備了渡河南下的條件,但問題的關鍵是,王薄實力不夠,即便渡河回到了齊魯,亦不能改變魯東北戰場上義軍與官軍之間的實力對比。也就是說,以王薄現有的實力,他就算回到了齊魯,頂住了官軍的攻擊,重新在長白山一帶站住腳,亦無法取得一言九鼎的絕對優勢,因爲威望唯有與實力配合才能形成權威,而唯有權威才能把魯東北各路義軍整合到一起建立聯盟。王薄不缺威望和聲名,缺的是實力。

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讓王薄實力暴漲?只有一個辦法,打勝仗。當初王薄被張須陀擊敗,被張須陀趕出了齊魯,這次他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他只要擊敗張須陀,給張須陀以沉重一擊,就必然能重建權威,實力必然在一夜間暴漲到一個新的高度。

王薄怎樣才能擊敗張須陀?只有藉助外力,其中李風雲算一個,但李風雲遠在魯西南,遠水解不瞭解渴,所以王薄便把目光轉向了河北義軍,試圖藉助河北義軍的力量渡河南下,擊敗張須陀,橫掃魯東北。

英雄所見略同,李風雲也是這麼想的,他想得更遠,他認爲王薄擊敗張須陀後,不但可以建立魯東北義軍聯盟,還可以與自己的魯西南義軍聯盟實施南北夾擊之策,以最大程度控制齊魯地區。而齊魯地區一旦被義軍控制,變成義軍的根據地,那麼對河北義軍的好處不言而喻,雙方聯手,進可攻,退可守,可謂進退無憂,如此兩利的事情,河北人有什麼理由拒絕?

然而,河北人是不是也這麼想?在王薄看來,此計有一廂情願之嫌,剃頭挑子一頭熱,成功的希望很渺茫,而李風雲則一口認定,河北人肯定會幫忙,原因很簡單,李百藥已經做出來了承諾。而有了李百藥這“神來一筆”,河北人肯定會支援王薄,王薄也肯定能渡河南下,但李風雲擔心的是,張須陀和齊軍實力太過強悍,大河南北的義軍聯軍未必打得過張須陀,一旦義軍聯軍戰敗,張須陀打贏了,那麼李風雲的謀劃就全部失敗,齊魯乃至河北義軍都將在此仗中遭遇重挫。

李風雲的闡述、分析和推斷,實際上是對王薄的諸多質疑一一做了答覆。王薄的信使最終被李風雲所說服,並對這一計策有了充分的理解和產生了很大信心。

“以將軍看來,何時渡河南下最爲合適?”

“越快越好。”李風雲回道,“大河封凍之後,天塹變通途,你們隨時可以越過大河進入齊魯戰場,而那時齊王楊喃、魯郡段文操、彭城樑德重等戡亂主力都被某拖在徐州戰場,張須陀孤立無援,是擊敗他的最好時機。”

“將軍是否忘記了東萊水師?周法尚可是張須陀的強力後援。”

“東征大敗,遠征軍所有統帥都有責任,水師來護兒和周法尚也難辭其咎。”李風雲答道,“聖主回京後,頭等大事就是對十二衛府大開殺戒,但二次東征迫在眉睫,聖主需要衛府的絕對支持,因此這場風暴必然是雷聲大、雨點小,打人的板子高高舉起卻輕輕放下。然而,在風暴沒有停止,塵埃沒有落定之前,東都局勢的緊張程度可想而知,衛府必定人心惶惶,混亂不堪,試問,那一刻,來護兒和周法尚還有心思戡亂剿賊?”

“只待聖主和中樞決策發動第二次東征,可以預見,在四月遠征軍渡過遼水之前,聖主肯定要結束這場風暴,以便在最短時間內穩定衛府,穩定軍心。也就是說,雨點要小了,板子要輕輕放下了,該從牢裡放出來的人要放了,而該去前線領軍的將軍們也要趕赴遼東戰場了。”

“東都一旦結束了風暴,而周法尚依舊爲水師統帥,並主掌齊魯鎮戍,那麼周法尚必然會給張須陀以有力支援,所以,你們渡河南下的時間是越早越好。”李風雲望着王薄的信使,逐漸加重了語氣,“請你回去務必告訴王將軍,渡河南下的時間千萬不要拖到明年初春,更不能拖到明年二月甚至是三月大河解封之後,那時南下攻打齊魯,純粹是自取死路,因爲周法尚的水師戰船可以進入內河水道,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支援張須陀,可以以最快速度對你們完成包圍,最後失敗的必定是你們。”

這位信使神色沉重,顯然信心不足。

李風雲也知道此事難度太大,即便有河北豪門世家在暗中“推波助瀾”,但河北各路豪雄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如果幫助王薄渡河南下打齊魯根本無利可圖,甚至是賠本賺吆喝,他們當然沒有“動力”,當然磨磨蹭蹭了。

“聯盟南下徐州,強敵環伺,戰事艱苦,並無取勝之把握。”李風雲繼續說道,“某剛纔分析過了,徐州一戰,官軍方面有來自東都的重壓,必定不敢敷衍了事,所以某在徐州堅持的時間不會太長,最多堅持到年底,一旦形勢過度惡劣,某隻有後撤蒙山,如此便很難牽制住齊王楊喃等戡亂主力,尤其到了明年初春,某的聯盟大軍肯定被困蒙山,那時若你們不能南下作戰,不能幫助某牽制住魯東北戰場上的周法尚和張須陀,讓他們的軍隊加入魯西南戰場圍攻蒙山,某便有覆滅之危。”

信使連連點頭,表示一定會把這番話帶給王薄。

“對河北戡亂形勢,將軍有何預測?”

李風雲的身份一直以來都很神秘,但隨着他的實力越來越大,隱藏在他背後的衆多秘密也漸漸露出了一些蛛絲馬跡,比如在此次李風雲的佈局中,就有豪門世家的身影,由此不能不給人以無限聯想,所以這位信使也是有心試探,看看能否從李風雲這裡打探到更多機密。

李風雲爲了增加王薄的信心,毫不猶豫地透露了一個重要機密,“據傳到河北戡亂者,乃左翊衛將軍段達。考慮到二次東征,永濟渠的安全至關重要,所以段達戡亂的主要目標就在永濟渠一線,清河張金稱、張金樹兄弟,平原郝孝德、劉黑闥,高雞泊的高士達、竇建德,還有豆子崗的劉霸道、孫宣雅等各路豪帥都是剿殺對象。”

“雖然戡亂形勢很緊張,不過據某的推演,因爲關隴人和山東人有着與生俱來的矛盾,段達的第一個目標必定是清河義軍,藉此機會來打擊以清河崔氏爲首的永濟渠一線地方勢力,但缺少了河北人的支持,段達在戡亂戰場上必定處處受阻,步步驚心。”

“然而,如此一來,河北義軍便成了官府的‘眼中釘,,東都極有可能增兵支援段達。河北人爲了自身之安全,必然要轉移東都的注意力,而最好的辦法便是渡河南下攻打齊魯,如此既可禍水東引,又能幫助王薄等齊魯諸雄,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爲?”

第八百二十三章 我是慕容氏第三百八十七章 黎陽密議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安期來了第八百六十二章 狼帥第一百一十七章 各有所第九百二十二章 拒絕第三百一十四章 憤怒的孟海公第兩百三十一章 紙上談兵第795章 一波又起第十九章 某要殺人第兩百五十八章 唱白臉的宇文述第九百五十章 所謂變通第三百五十六章 敲山震虎了第三十三章 夜奔芒碭山第五百四十二章 絕地反擊第三百九十一章 殺人好難第五百五十三章 穿華服的死人第五十章 再燒一把火第五百九十五章 飛狐陘第兩百九十一章 西風颳來第三百六十章 分道揚鑣第三百二十八章 劉黑闥的質疑第762章 上當了第七百三十九章 言無不盡第三百九十章 這事有難度第六百一十四章 恨入骨髓第九百三十五章 開價第九百三十二章 急人之所急第六百一十六章 避重就輕第一百九十五章 你安排一下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威脅第四十章 夜襲夏亭第一百零五章 又見十二娘子第799章 連夜雨第五百二十七章 吃胡餅的老軍第七百七十四 大賀氏聯盟第兩百四十二章 憂鬱的韋福嗣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須陀走了第兩百四十九章 給我自由第六百六十二章 往昔記憶第一百六十九章 趕走樑德重第五百六十八章 有利就有弊第七百四十七章 劫獄營第一千三十二章 沒有選擇第五百九十一章 衛府主戰派第十一章 戴帷帽的神秘女子第一千三十一章 這是我的錯第八百一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一千零八章 困擾第八百五十八章 心悸第四百五十五章 他們行嗎?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山了第七百一十八章 誰是借刀殺人的“刀”?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是一個誘餌第六百二十章 荒謬的臆想第一百六十九章 趕走樑德重第七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九百七十二章 上了賊船第四百七十五章 彪悍的樊子蓋第兩百八十二章 南下部署第兩百八十六章 配合第八十七章 知世郎王薄第八百二十章 不滿第八百七十九章 自救第兩百九十七章 螳螂失策第四百三十三章 越國公的後手第兩百五十章 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第七十六章 如此剿賊第八百五十章 合謀第八百八十八章 質疑第九百八十六章 底線第六百二十二章 心急火燎第三百三十四章 李風雲的決斷第四百九十九章 元務本的小“算盤”第三百零五章 新年選擇第五百七十六章 振聾發聵第九百九十六章 大王說對了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險中的機會第兩百四十六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躊躇第八百零九章 漫天要價第九百六十五章 師徒相見第兩百九十一章 西風颳來第三百三十一章 避之不及第四百九十五章 李渾的反擊第五百八十六章 回報第七百七十七 你不仁我不義第五百三十七章 意外選擇第五百四十二章 絕地反擊第一百零五章 又見十二娘子第一千零十八章 爭先恐後第五百四十六章 火速撤離第一百一十二章 赤膊上陣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敵蹤現第757章 給我武器第四百二十七章 蠢蠢欲動的齊王第九百四十六章 一些靈感第四百三十八章 終釀大禍第八百六十四章 疲兵
第八百二十三章 我是慕容氏第三百八十七章 黎陽密議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安期來了第八百六十二章 狼帥第一百一十七章 各有所第九百二十二章 拒絕第三百一十四章 憤怒的孟海公第兩百三十一章 紙上談兵第795章 一波又起第十九章 某要殺人第兩百五十八章 唱白臉的宇文述第九百五十章 所謂變通第三百五十六章 敲山震虎了第三十三章 夜奔芒碭山第五百四十二章 絕地反擊第三百九十一章 殺人好難第五百五十三章 穿華服的死人第五十章 再燒一把火第五百九十五章 飛狐陘第兩百九十一章 西風颳來第三百六十章 分道揚鑣第三百二十八章 劉黑闥的質疑第762章 上當了第七百三十九章 言無不盡第三百九十章 這事有難度第六百一十四章 恨入骨髓第九百三十五章 開價第九百三十二章 急人之所急第六百一十六章 避重就輕第一百九十五章 你安排一下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威脅第四十章 夜襲夏亭第一百零五章 又見十二娘子第799章 連夜雨第五百二十七章 吃胡餅的老軍第七百七十四 大賀氏聯盟第兩百四十二章 憂鬱的韋福嗣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須陀走了第兩百四十九章 給我自由第六百六十二章 往昔記憶第一百六十九章 趕走樑德重第五百六十八章 有利就有弊第七百四十七章 劫獄營第一千三十二章 沒有選擇第五百九十一章 衛府主戰派第十一章 戴帷帽的神秘女子第一千三十一章 這是我的錯第八百一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一千零八章 困擾第八百五十八章 心悸第四百五十五章 他們行嗎?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山了第七百一十八章 誰是借刀殺人的“刀”?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是一個誘餌第六百二十章 荒謬的臆想第一百六十九章 趕走樑德重第七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九百七十二章 上了賊船第四百七十五章 彪悍的樊子蓋第兩百八十二章 南下部署第兩百八十六章 配合第八十七章 知世郎王薄第八百二十章 不滿第八百七十九章 自救第兩百九十七章 螳螂失策第四百三十三章 越國公的後手第兩百五十章 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第七十六章 如此剿賊第八百五十章 合謀第八百八十八章 質疑第九百八十六章 底線第六百二十二章 心急火燎第三百三十四章 李風雲的決斷第四百九十九章 元務本的小“算盤”第三百零五章 新年選擇第五百七十六章 振聾發聵第九百九十六章 大王說對了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險中的機會第兩百四十六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躊躇第八百零九章 漫天要價第九百六十五章 師徒相見第兩百九十一章 西風颳來第三百三十一章 避之不及第四百九十五章 李渾的反擊第五百八十六章 回報第七百七十七 你不仁我不義第五百三十七章 意外選擇第五百四十二章 絕地反擊第一百零五章 又見十二娘子第一千零十八章 爭先恐後第五百四十六章 火速撤離第一百一十二章 赤膊上陣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敵蹤現第757章 給我武器第四百二十七章 蠢蠢欲動的齊王第九百四十六章 一些靈感第四百三十八章 終釀大禍第八百六十四章 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