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圍追

ads_wz_txt;

董純雖肯定賊首不是韓曜,但又沒有證據證明賊首另有其人,所以只能暫時高估對手,鄭重對待,以免像費淮一樣輕敵連遭敗跡。費淮敗了也就是丟了性命,他敗了就不僅僅是丟掉性命那麼簡單了,會嚴重影響到隴西系的利益,由此還會影響到東都的政局。

聯想到前期齊王楊暕遭到政治對手的重創,與太子之位的距離突然變得無限遙遠,他就不得不小心謹慎。

因齊王一案而受累者有關中系和隴西系貴族,其中董純做爲軍方大將,對朝廷來說舉足輕重,更是遭到了皇帝的痛斥,差點丟了官帽子。而皇帝之所以原諒他,並不是因爲信任和器重他,而是因爲東征需要,東征需要董純這等能征慣戰、軍功卓著、德高望重的統帥,董純亦想借助東征再建功勳,再度贏得皇帝的信任。

然而,偏偏在這個關鍵時刻,他的鎮戍區內有人造反了,通濟渠航道中斷和重兵被劫這兩記重拳打下來之後,不但直接影響到了朝廷的東征大計,也把譙郡軍政官員“一網打盡”,同時也把董純逼到了懸崖邊上。

就目前局勢來說,董純運氣若好,最多也就是墜入仕途低谷,尚可東山再起,若運氣不好,皇帝新帳舊帳一起算,他就玩完了。

你讓董純怎麼想?都是巧合?這絕無可能,這肯定與東都各政治派系之間的激烈鬥爭有關,與東都激烈的皇統之爭有關。對手的目標顯然是要摧毀自己,是要打擊隴西系,是想進一步斷絕齊王楊暕進位儲君、繼承皇統的可能性。

董純漸漸理清了脈絡,就如聞到血腥的狼,發現了目標,尋到了獵物,但同時也察覺到了危機。決不容這個危機發展下去,不管是自救也好,是維護隴西系的利益也好,是保護齊王楊暕也好,都必須把戡亂平叛當作政治事件來處置。

董純遂急書右驍衛大將軍李渾,將譙郡發生的劇變,以及由此引發的徐豫兗地區局勢之變化詳細告之,並對這一局勢變化背後的原因做了詳盡分析。董純據此判斷,能否戡亂平叛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隴西系必須馬上改變政治立場,堅決支持皇帝東征,積極與支持皇帝的激進勢力緩和矛盾,否則就算某明天便殺光了叛賊,也難贖其罪,也難逃懲罰,而隴西系亦有可能遭到皇帝和中樞激進勢力的聯手打擊。

這時,樑郡宋城鷹揚府軍隊奉命趕至永城,譙郡譙城鷹揚府的軍隊也全部趕來會合。董純遂率宋城鷹揚府三個團,譙城鷹揚府三個團,沿通濟渠火速南下彭城蘄縣。與此同時,左驍衛府武賁郎將樑德重也率彭城、符離兩個鷹揚府七個團抵達蘄縣。

幾乎在同一時間,李風雲率義軍抵達渦水東岸,距離淮河的當塗津口已近在咫尺,但義軍並沒有直殺當塗,而是停在了譙郡、彭城郡和汝陰郡的交界處,做出了即可南下渡淮,亦可西進豫州之勢。

董純到達蘄縣後,馬上向武賁郎將樑德重詢問叛軍動向。

武賁郎將樑德重南下速度並不快,雖然他根本就沒把一羣小蟊賊放在眼裡,但譙郡發生的一連串變故過於匪夷所思,過於詭異,不是一羣普通小蟊賊能幹出來的事,尤其在東征即將開始之際,此事就不能不讓他想得多一些,想得深一些,不能不讓他聯想到東都激烈而複雜的政治鬥爭。

左驍衛將軍董純之前曾受到東都皇統之爭的連累,但幸運的是,關隴貴族集團中的隴西人和關中人爲了保住齊王楊暕,聯手抗禦對手的“攻擊”,而皇帝爲了東征的順利進行,也需要維持東都政局的穩定,董純因此僥倖逃過了一劫。董純是隴西系的中堅力量,又坐鎮彭城手握重兵,這始終讓東都的某些人如芒在背,處心積慮要打擊他,所以樑德重有充足理由認爲,譙郡劇變的背後,藏有東都伸過來的黑手,在不明究裡的情況下,還是謹慎爲好,以免給自己招來無妄之災。

然而,事態的發展越來越嚴重。樑德重尚未到達蘄縣,便接到了永城鷹揚府全軍覆沒、鷹揚郎將費淮陣亡、鷹擊郎將王揚失蹤的消息。這個消息太令人震驚了,一羣蟊賊竟有如此強悍的戰鬥力,沒有人相信。去問問通濟渠兩岸的黑道賊人,問他們信不信,他們肯定不信,樑德重就更不信,但事實就在眼前,他甚至親自去勘驗了大澤鄉戰場,最終不信都不行。結論只有一個,叛賊中有“高人”,有擅長謀略之士,此人具有豐富的戰鬥經驗,而這種人只會出自軍隊,且出自戰事頻繁的邊陲軍隊。國內和平已久,國內諸鷹揚連訓練都荒廢了,更不要說上戰場打仗了,根本培養不出這種人。

此人是誰?因何出現在通濟渠?又因何聚衆叛亂?譙郡所發生的一系列變故,如果均出自此人的策劃,其目的又是什麼?樑德重把自己對叛賊的一些看法和盤托出。

叛賊越厲害,形勢越惡劣,對董純來說就越棘手,其所承受的壓力就越大。看到董純緊鎖的眉頭,鬢角上的白髮,樑德重不禁暗自竊喜,心災樂禍。他是關中人,在軍方屬於根正苗紅的關中系,不過樑氏在關中只能算是三四流貴族,其身份地位的限制導致他上升空間十分有限,做到武賁郎將已是極限。既然升官加爵都指望不上了,那就專心賺錢發財了。

彭城是個好地方,富裕,樑德重到了彭城就一門心思想發財,無奈他的上面還有個董純。董純在仕途上還有上升空間,假若齊王楊暕能入主東宮做了太子,將來繼承皇統登基稱帝,論功行賞,董純最起碼可以做個衛府大將軍,所以董純潔身自好,嚴於律己,對手下也管束甚嚴,由此導致樑德重的發財願望也就落空了。樑德重當然怨言滿腹,巴不得董純離開彭城,這樣他就可以甩開膀子“大幹一場”了。

樑德重有意誇大叛賊的實力,有意提醒董純,這些叛賊的背後可能有東都的“黑手”,有意加大董純所承受的重壓。

董純暗自冷笑,把樑德重的齷齪心思看得一清二楚。

樑德重也是一位年過五十的衛府老將了,到了這把年紀,坐在這個位置上,都不再是單純的軍隊統帥,或多或少在本派系內都有一定的話語權,都要涉足本派系的政治決策,所以諸如像譙郡突發的這些惡性事件,其背後可能隱藏的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根本瞞不了樑德重。從樑德重的立場來說,叛賊是一定要剿的,但怎麼剿,那就要動腦子了,首先要謹慎,其次要明哲保身,這樣一來,把叛賊趕過淮河,或者任由叛賊渡淮南下,禍水南引,是最好的辦法。一箭未發,他就完成了剿賊任務,既沒有得罪任何一方,亦沒有給自己帶來任何風險,對上對下都能交代,皆大歡喜。

樑德重高興了,董純就受罪了。董純若想將功折罪,就必須把叛賊剿留在本鎮戍區內,親手把叛賊剿殺了,爲此他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不惜冒任何風險,只是如今有了樑德重的掣肘,他的決策恐怕很難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

“不能讓叛賊渡淮南下。”董純的口氣很嚴厲,不容置疑,“叛賊渡淮南下,便是左驍衛府的失職,爲此承擔責任的不僅是某,還有你。”

面對董純的嚴正警告,樑德重不以爲然,他手撫灰白長鬚,慢條斯理地說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目前我們對叛賊瞭解太少,諸鷹揚倉促圍剿,稍有不慎,便有可能重蹈費淮敗亡之覆轍。費淮和永城鷹揚府的全軍覆沒,我們尚可找到向聖主和衛府解釋的理由,但假若我們再敗一次,如何解釋?”

樑德重避重就輕,既沒有肯定董純的決策,也沒有直接否定,這讓董純大爲不滿,“雖然我們不能大意輕敵,但也沒必要高估賊寇的實力,更不能因爲費淮的失敗而瞻前顧後、畏首畏腳。”

樑德重搖搖頭,鄭重其事地說道,“順政公,叛賊劫掠了整整一個船隊的重兵,現在這羣叛賊,拿得不是菜刀斧頭,而是長刀強弩,是全副武裝。雖然賊人並非府兵出身,不擅武技,也不會打仗,重兵在手也形同廢鐵,但不要忘了,這羣叛賊裡,有個‘高人’,謀略出衆,因此高估對手並不是壞事。”

說來說去,樑德重就是沒有積極剿賊的願望,他寧願把叛賊趕去淮南,讓叛賊去禍害別人,也不願意親手殺賊,不願去冒一點點風險。

“好,那便高估叛賊。”董純冷笑,“今叛賊就在渦水一帶,既有可能渡淮南下,也有可能西進豫州,請問將軍如何圍剿?”

賊是一定要剿,如果按兵不動,任由叛賊四處流竄燒殺擄掠,對上對下都沒辦法交待。

“兵進渦水。”樑德重毫不猶豫地說道,“命令淮陽、汝陰兩郡鷹揚府,即刻趕赴淝水一線,與我主力配合,東西夾擊,圍追堵截,務必將叛賊圍殺於渦水兩岸。”

第三百二十二章 你詐屍?第八百一十四章 從善如流第兩百三十章 段文振遺策第九百六十八章 螳臂當車第六百六十章 裴宣機第735章 四大寇第六百九十五章 不作爲第三百七十七章 爭執第二十章 你還有什麼第兩百四十四章 獻計第三百零一章 誰敢謀反?第五百九十九章 你們是否信任某?第八百二十四章 戰鼓擂動第一百八十七章 京畿之下有陷阱第一百九十八章 懸念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個錯誤第六百二十七章 可有對策?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證夠不夠?第九百三十三章 攪局第三百四十三章 先生來了第九百八十三章 幸福來得太突然第二十六章 俺清清白白第四百零二章 治書侍御史游元第四百六十三章 不要低估聖主第八百一十章 望梅止渴第七十章 巧遇杜伏威第四十章 夜襲夏亭第一百章 但是第八百五十四章 離間第一百八十二章 瓦崗困境第一百一十三章 難做決斷第四百一十四章 保護秦王第三百六十一章 現在你知道答案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證夠不夠?第八百二十章 不滿第八百二十六章 迎頭一棒第四百八十八章 咄咄逼人第四百二十一章 突如其來的變故第兩百零八章 公爵之子第十一章 戴帷帽的神秘女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婉拒第一百三十章 這一仗一定要打第三百七十五章 你這是訛詐第四百零六章 誰打誰的臉?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762章 上當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孤身犯險第一百八十五章 打破平衡第四十九章 詐城第兩百五十七章 齊王要低調第四百三十五章 還不連夜逃離?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三百一十四章 憤怒的孟海公第一千零十五章 羅藝的優點第一百七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六百五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三十章 誰要造反第五十章 再燒一把火第三百二十七章 左帥的憤怒第兩百四十五章 爲什麼要越獄?第三百五十八章 誰來做皇帝?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奸巨滑第三百二十二章 你詐屍?第六十二章 圍追第三百五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七百四十章 難下的決斷第804章 交易第四百五十章 齊王的假設第三十五章 芒碭山聚義第一百八十七章 京畿之下有陷阱第一百八十三章 盲目擴張的惡果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山了第六百四十三章 如你所願第九百六十五章 師徒相見第九十一章 陽關要隘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拒絕第六百零三章 宇文述的“聲音”第三百五十章 逃之夭夭第八百四十六章 奇兵突出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流氓我怕誰第四百四十二章 郕國公的默契第七百零六章 你不能死第三百九十六章 李密的轉變第兩百七十六章 都有難處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險中的機會第八百四十五章 軍情有變第三百一十章 秦瓊被圍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鼓擂第四百八十章 西北人的窘境第五百四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二十三章 長街襲殺第四百一十五章 風已起第五百二十八章 躊躇第一百八十五章 打破平衡第五百二十八章 躊躇第三百九十七章 李密的智慧第九百六十七章 裴世矩的意圖第一千零十九章 郭榮難做了第九百六十六章 伶牙俐齒
第三百二十二章 你詐屍?第八百一十四章 從善如流第兩百三十章 段文振遺策第九百六十八章 螳臂當車第六百六十章 裴宣機第735章 四大寇第六百九十五章 不作爲第三百七十七章 爭執第二十章 你還有什麼第兩百四十四章 獻計第三百零一章 誰敢謀反?第五百九十九章 你們是否信任某?第八百二十四章 戰鼓擂動第一百八十七章 京畿之下有陷阱第一百九十八章 懸念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個錯誤第六百二十七章 可有對策?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證夠不夠?第九百三十三章 攪局第三百四十三章 先生來了第九百八十三章 幸福來得太突然第二十六章 俺清清白白第四百零二章 治書侍御史游元第四百六十三章 不要低估聖主第八百一十章 望梅止渴第七十章 巧遇杜伏威第四十章 夜襲夏亭第一百章 但是第八百五十四章 離間第一百八十二章 瓦崗困境第一百一十三章 難做決斷第四百一十四章 保護秦王第三百六十一章 現在你知道答案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證夠不夠?第八百二十章 不滿第八百二十六章 迎頭一棒第四百八十八章 咄咄逼人第四百二十一章 突如其來的變故第兩百零八章 公爵之子第十一章 戴帷帽的神秘女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婉拒第一百三十章 這一仗一定要打第三百七十五章 你這是訛詐第四百零六章 誰打誰的臉?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762章 上當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孤身犯險第一百八十五章 打破平衡第四十九章 詐城第兩百五十七章 齊王要低調第四百三十五章 還不連夜逃離?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三百一十四章 憤怒的孟海公第一千零十五章 羅藝的優點第一百七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六百五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三十章 誰要造反第五十章 再燒一把火第三百二十七章 左帥的憤怒第兩百四十五章 爲什麼要越獄?第三百五十八章 誰來做皇帝?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奸巨滑第三百二十二章 你詐屍?第六十二章 圍追第三百五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七百四十章 難下的決斷第804章 交易第四百五十章 齊王的假設第三十五章 芒碭山聚義第一百八十七章 京畿之下有陷阱第一百八十三章 盲目擴張的惡果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山了第六百四十三章 如你所願第九百六十五章 師徒相見第九十一章 陽關要隘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拒絕第六百零三章 宇文述的“聲音”第三百五十章 逃之夭夭第八百四十六章 奇兵突出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流氓我怕誰第四百四十二章 郕國公的默契第七百零六章 你不能死第三百九十六章 李密的轉變第兩百七十六章 都有難處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險中的機會第八百四十五章 軍情有變第三百一十章 秦瓊被圍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鼓擂第四百八十章 西北人的窘境第五百四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二十三章 長街襲殺第四百一十五章 風已起第五百二十八章 躊躇第一百八十五章 打破平衡第五百二十八章 躊躇第三百九十七章 李密的智慧第九百六十七章 裴世矩的意圖第一千零十九章 郭榮難做了第九百六十六章 伶牙俐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