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不要低估聖主

>

楊恭仁表面上是簡要介紹了東都大戰的攻防策略,實際上是明確了東都在這場大戰中的一個根本原則,即堅守皇城,並且依靠東都現有的衛戍力量堅守皇城。換句話說,東都不會向西京求援,也不會向齊王求援,東都還是堅持既定原則,不允許代王進京,也不允許齊王進京,竭盡全力把這場風暴控制在軍事政變的範圍內,絕不允許它演變成皇統大戰,以最大程度的減少這場風暴對東都和國祚的傷害。

從東都的立場來說,楊恭仁的策略雖然消極保守,但確確實實可以減少這場風暴對東都和國祚的傷害,不但堅決維護了皇族的利益,也有效維護了關隴保守勢力的利益。

然而,這個消極保守的策略有個致命之處,它最大程度的損害了聖主和改革派的利益,因爲東都爲了把這場風暴控制在軍事政變的範圍內,把西京和齊王這兩股力量堅決“拒之於門外”,結果便是陷東都於敗亡之險境,而東都岌岌可危自身難保,當然也就無力兼顧到大運河的安全。大運河長久斷絕,遠征軍便陷入困境,二次東征就不得不中止,而二次東征的功虧一簣,對聖主和改革派的打擊是致命的,政治上和軍事上的連續失敗必將讓他們失去對朝政的控制,權威大損的背後是改革的停滯和倒退,結果便是動搖了他們的權力根基,根基搖搖欲墜了,距離“大廈”坍塌的日子還會遠嗎?

當然了,如果楊恭仁的策略改爲積極進取,最理想的結果是:越王把代王和齊王都請到東都,三王聯手,以對實力迅速摧毀楊玄感,然後火速打通大運河,如此則有確保東征勝利之可能。只是,現實與理想的差距遙不可及,最理想的結果不可能出現,相反,最惡劣的結果肯定會出現,軍事政變會演變爲皇統大戰。

然而,未來不可知,楊恭仁憑什麼認定實施積極策略,就一定會導致最惡劣的結果,軍事政變就一定會演變爲皇統大戰?誰敢說就不會出現最理想的結果?

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當二次東征中止,聖主和中樞返回東都後,不可能承認楊恭仁的消極保守策略是正確的,否則二次東征失敗的責任誰來承擔?所以他們會認定積極策略是正確的,認定三王聯手必能迅速解決這場風暴,而楊恭仁決策錯誤,會受到嚴懲,越王楊侗和樊子蓋等軍政大員也要承擔相應責任。

楊恭仁已抱定了“捨身成仁”的決心,無所顧忌了,一條道走到黑了,崔賾也是一樣,捨身赴死,豁出去了,但樊子蓋不能失去自己的立場,改變自己的原則,他必須維護聖主和改革派的利益,必須竭盡所能幫助聖主和中樞贏得二次東征的勝利。

樊子蓋毫不猶豫地發出了質疑之聲,“觀公,依照你的策略,皇城或許可以守住,但大運河呢?二次東征是否就此中止,功虧一簣?”

大堂上頓時鴉雀無聲,大佬們也是清一色的面無表情,唯有楊恭仁神色冷厲,他早就預料到危急關頭有人會跳出來反對,如果他的策略成功了,雖然他和越王楊侗都將因此受到責罰,但對皇族、對國祚是有利的,他問心無愧,只是出乎意料的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竟是樊子蓋,這是什麼意思?這背後有什麼隱秘?

楊恭仁無意改變既定策略,改了只會讓東都局勢更惡劣,而惡劣結果的出現,足以證明他迫於壓力而修改後的策略還是錯誤的,他還是要承擔責任。既然無論他怎麼做都是錯的,爲何還要改變策略?堅決不改。

“任何時候都不要低估了聖主的智慧。”楊恭仁冷笑,毫不猶豫的祭出了殺招,你敢懷疑聖主的謀略?二次東征如此重要,大運河如此重要,聖主會沒有預防措施?

“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了自己的職責。”你是東都留守,你的職責就是確保東都政局的平穩,確保東都的安全,而大運河暢通與否,二次東征勝敗與否,與你何於?

“任何時候都不要逾越了禮法律法的底線。”官場的原則是盡忠職守,恪守本分,不要僭越,不要違法,否則就是衆矢之的,人人喊打。

樊子蓋無所畏懼,針鋒相對,“觀公說得好,某的職責是確保東都安全,但現在東都還安全嗎?依照觀公的計策,只堅守皇城和宮城,但東都除了皇城和宮城外,還有南北外郭,南北外郭怎麼辦?南北外郭有數十個裡坊,有幾十萬乃至上百萬人口,某拿什麼去保護他們的安全?觀公可以視人命如草芥,但某不行,保護他們是某的職責所在,所以某決定,東都留守府即刻向西京留守府求援,請求西京留守府十萬火急增援東都,幫助東都剿殺叛賊,平息叛亂,力爭在最短時間內以最快速度結束這場危機。”

大堂上一片死寂,氣氛陡然凝滯。

楊恭仁勃然大怒,目露殺機,一雙手難以控制地顫抖起來。

崔賾與元文都相顧失色,心裡都不由自主地涌出一絲寒意。樊子蓋在這種關鍵時刻與以越王楊侗爲首的政治勢力公開決裂,肯定不是因爲江左人紛紛投降楊玄感而憤怒得失去了理智,而是早有預謀,是聖主及其忠實謀臣共同擬製的應急對策,一旦東都有難,就向西京求援,而西京留守、刑部尚書衛文升以及西京衛戍軍裡忠誠於聖主的西北籍將領,肯定也得到了聖主的密詔,只要東都留守樊子蓋求援,則火速出兵,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楊恭仁失策了,自他復出以來不遺餘力的遏制和削弱樊子蓋,基本上都成功了,都把樊子蓋架空成傀儡了,他都可以控制東都了,誰知最後關頭,樊子蓋卻一擊致命,直接摧毀了楊恭仁之前所做的全部努力。

楊恭仁的話猶言在耳。

“任何時候都不要低估了聖主的智慧。”結果楊恭仁自己低估了。

“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了自己的職責。”結果楊恭仁自己打自己的臉。

“任何時候都不要逾越了禮法律法的底線。”結果楊恭仁自己逾越了“底線”,被樊子蓋算計得死死的,“坑”得不能再“坑”了。

韋雲起和韋霽四目相顧,彼此都從對方眼裡看到了驚訝,然後心情就沉重了,雖然他們對此已有所預料,但等到事情當真發生後,西京的鬥爭也就愈發艱難了,形勢就向不利於關隴本土貴族集團的方向發展了。

西京的政局實際上比東都更惡劣,各方勢力糾纏在一起錯綜複雜,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爲西京本來就是關隴統治集團的根基所在,另一方面則是聖主和改革派的蓄意爲之。若想讓東都大踏步發展,改革大踏步前進,東都最好是中央集權,“一言堂”,聖主和改革派說了算,而西京則必須亂成一團,門閥士族爭權奪利,讓關隴保守勢力深陷其中難以自拔,無法集中精力在東都朝堂上與改革派激烈搏殺。時至今日,關隴本土貴族集團雖然是西京最大的一股政治勢力,卻掌控不了西京,在各個方面都倍受掣肘,很多簡單的事被大大小小的勢力一吵一鬧就複雜了,所以關隴本土貴族集團常常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殫精竭慮,各種手段齊上陣,無所不用其極,搞得精疲力竭,心力交瘁。

西京在這場風暴中肯定要出兵,但這個出兵的時機非常重要。不能太早,太早不要說實現既定的牟利目標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把自己捲進去,被楊玄感活活拖下水,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損失慘重;反之,也不能太遲,太遲意圖就暴露了,授人以柄,會遭到聖主和改革派的報復,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得不償失。那麼什麼時候纔是出兵的最佳時機?就是東都失陷之刻,乘着混亂不堪之際,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敗楊玄感,順帶把東都變成廢墟,如此則順利完成既定目標。

然而,他們想到的事情,聖主和改革派也想到了,並且制定了對策,讓西京方面忠誠於聖主的軍政大員們齊心協力,第一時間出兵支援東都,也就是說,代王楊侑被排除在外,以韋氏爲首的關隴本土貴族也被排除在外,雖然這個難度很大,但如果聖主提前做好了準備,用各種手段成功拉攏了西京衛戍軍裡的主要將帥,再加上聖主特意留駐西京的政界大佬們的默契配合,雙方聯手抗衡關隴本土貴族集團,勝負就難料了,西京第一時間支援東都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這將破壞關隴本土貴族集團的全盤謀劃,導致他們無法實現自己的既定目標。

樊子蓋站了起來,衝着汗流滿面的越王楊侗深施一禮,說自己要回去給聖主和行宮擬寫奏章,給西京留守衛文升寫求援書信,要盡忠職守,然後便揚長而去。

很快,大臣們陸續告退。已經沒什麼可議的了,楊恭仁的堅守策略很不錯,但他放棄了大運河,放棄了對二次東征的支持,爲聖主和中樞所不容,所以大家即便支持也只能放在心裡;樊子蓋的求援之計也沒有錯誤,但一旦皇統大戰爆發,一旦東都損毀,那就萬死也莫贖其罪了,考慮到第一次東征大敗後,於仲文身敗名裂而來護兒卻加官晉爵,那麼樊子蓋也應該不會罪黜,倒黴的只能是楊恭仁,是皇族,是所有支持楊恭仁的人,所以大家對樊子蓋敬而遠之,不支持但也不反對。

崔賾留在了最後,他猶豫良久,低聲徵詢楊恭仁,“武牙郎將高毗和河內郡主薄唐煒目前都在臨清關,是不是命令他們向黎陽發動攻擊?”

“河內是我們的唯一退路,不容有失。”楊恭仁大手一揮,斬釘截鐵,“東都已陷入生死危機,南北大運河均已中斷,東征事實上已不可繼續,我們必須放棄所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竭盡全力守住東都。”

崔賾搖頭嘆息,“但西京那邊……”

楊恭仁看了崔賾一眼,自嘲一笑,“任何時候都不要低估了聖主的智慧。”

第七百二十章 一石二鳥第八百四十一章 我信不過的就是你第七百四十一章 動搖第六百二十二章 心急火燎第一千零三章 日暮途窮第五百九十七章 滿座皆驚第兩百六十五章 一夜白頭第八百六十七章 要價第九十九章 好大的面子第六百零五章 志在必得第六百四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五百三十六章 險惡之局第六百三十四章 變化莫測第二十三章 長街襲殺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絲暖意第一百八十五章 打破平衡第三百八十四章 沒有選擇的李珉第一百一十五章 某比天道更狠第一百三十三章 寧陽城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俠隱秘第一百一十三章 難做決斷第一千零三十章 斬盡殺絕第二十七章 何爲真相第735章 四大寇第一千三十二章 沒有選擇第八百二十八章 困局第四百四十七章 東都的疑惑第三百八十六章 “寶貝”的作用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一種可能第四百三十六章 面授機宜第六百章 投其所好第九百五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五百七十七章 趁火打劫第七百四十章 難下的決斷第九百五十三章 變通第九百五十八章 反制第八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三百零三章 齊王打頭陣第兩百三十三章 要殺一個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一百二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五百七十七章 趁火打劫第四百七十五章 彪悍的樊子蓋第八百七十五章 怒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青澀的桃子也丟了第九百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九百七十六章 從未背叛中土第兩百三十六章 蕭逸的靈光一閃第三百零五章 新年選擇第一千零十九章 郭榮難做了第九章 劫獄第一百八十六章 翟讓來訪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蜂擁而至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不眷聖主第九百五十三章 變通第五百三十三章 老奸巨滑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土第一財政大臣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三百一十五章 約定韋福嗣第五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九十九章 好大的面子第五百六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兄弟合兵第六十四章 西進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刀殺人的刀第三百三十五章 意外收穫第兩百二十六章 暗流激涌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這就是戰機第兩百九十九章 侯城聚義第九百十三章 一劍封喉第六百三十一章 陰謀論者第九百六十九章 徐圖後計第六百三十三章 范陽盧氏的“善意”第三百零九章 給齊王挖坑第七百零八章 同牀異夢第六百八十三章 陷阱無處不在第兩百四十四章 獻計第二章 單雄信和徐世勣第六百八十四章 以死明志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安期來了第六百四十三章 如你所願第760章 大事不好第七百一十章 打你的臉第五百五十二章 小伎倆第三百零七章 東阿程咬金第三百六十四章 對徐世勣的警告第七百六十四章 私心作祟第四百七十七章 用心險惡第三百五十六章 敲山震虎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避之不及第九百十九章 如意算盤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個條件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奸巨滑第八百七十五章 怒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如假包換第八百一十一章 雷厲風行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見美人第一百零五章 又見十二娘子第五百二十五章 打臉了第三百零三章 齊王打頭陣
第七百二十章 一石二鳥第八百四十一章 我信不過的就是你第七百四十一章 動搖第六百二十二章 心急火燎第一千零三章 日暮途窮第五百九十七章 滿座皆驚第兩百六十五章 一夜白頭第八百六十七章 要價第九十九章 好大的面子第六百零五章 志在必得第六百四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五百三十六章 險惡之局第六百三十四章 變化莫測第二十三章 長街襲殺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絲暖意第一百八十五章 打破平衡第三百八十四章 沒有選擇的李珉第一百一十五章 某比天道更狠第一百三十三章 寧陽城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俠隱秘第一百一十三章 難做決斷第一千零三十章 斬盡殺絕第二十七章 何爲真相第735章 四大寇第一千三十二章 沒有選擇第八百二十八章 困局第四百四十七章 東都的疑惑第三百八十六章 “寶貝”的作用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一種可能第四百三十六章 面授機宜第六百章 投其所好第九百五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五百七十七章 趁火打劫第七百四十章 難下的決斷第九百五十三章 變通第九百五十八章 反制第八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三百零三章 齊王打頭陣第兩百三十三章 要殺一個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一百二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五百七十七章 趁火打劫第四百七十五章 彪悍的樊子蓋第八百七十五章 怒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青澀的桃子也丟了第九百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九百七十六章 從未背叛中土第兩百三十六章 蕭逸的靈光一閃第三百零五章 新年選擇第一千零十九章 郭榮難做了第九章 劫獄第一百八十六章 翟讓來訪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蜂擁而至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不眷聖主第九百五十三章 變通第五百三十三章 老奸巨滑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土第一財政大臣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三百一十五章 約定韋福嗣第五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九十九章 好大的面子第五百六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兄弟合兵第六十四章 西進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刀殺人的刀第三百三十五章 意外收穫第兩百二十六章 暗流激涌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這就是戰機第兩百九十九章 侯城聚義第九百十三章 一劍封喉第六百三十一章 陰謀論者第九百六十九章 徐圖後計第六百三十三章 范陽盧氏的“善意”第三百零九章 給齊王挖坑第七百零八章 同牀異夢第六百八十三章 陷阱無處不在第兩百四十四章 獻計第二章 單雄信和徐世勣第六百八十四章 以死明志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安期來了第六百四十三章 如你所願第760章 大事不好第七百一十章 打你的臉第五百五十二章 小伎倆第三百零七章 東阿程咬金第三百六十四章 對徐世勣的警告第七百六十四章 私心作祟第四百七十七章 用心險惡第三百五十六章 敲山震虎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避之不及第九百十九章 如意算盤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個條件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奸巨滑第八百七十五章 怒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如假包換第八百一十一章 雷厲風行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見美人第一百零五章 又見十二娘子第五百二十五章 打臉了第三百零三章 齊王打頭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