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咄咄逼人

樊子蓋不再憤怒,不再沮喪,恢復了平靜。

越王楊侗的選擇讓他欣喜萬分。楊侗是留守東都的最高軍政長官,是東都衛戍軍名義上的最高統帥,只要楊侗誓死堅守東都,決心與東都共存亡,軍心就不會喪失,人心就不會亂,至於皇后嬪妃,中央府署,貴族官僚,他們撤離東都是好事,有百利而無一害,樊子蓋正愁着沒辦法甩掉這些惑亂人心的包袱,清除這些無處不在的隱患,如今正好,天遂人願,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就此從眼前消失,眼不見心不煩,可以集中全部精力對付楊玄感了。

樊子蓋馬上轉變了態度,與楊恭仁積極合作,全力投入到撤退部署中。

秦王楊浩是河陽都尉,熟悉河陽及其周邊情況,又與河內郡府有密切關係,所以他必須以最快速度趕赴河陽,一方面在河陽選擇一塊合適地方建立行營,以安置撤退人員;一方面緊急告之河內郡府,請地方上組織人力物力給予幫助,同時負責行營的糧草供應。

吏部侍郎高孝基、太府卿元文都、衛尉卿張權、治書侍御史韋雲起、太常少卿韋霽馬上從中央諸府中抽調一批資深官員組建行臺,連夜渡河趕赴河陽,維持中央的日常工作,一旦東都被叛軍完全包圍,則代行中央職權,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

禁衛軍一分爲二,左監門郎將獨孤盛全權負責禁中撤離,天亮之後,率先保護皇后嬪妃撤往河陽。

命令武賁郎將費曜,馬上從戍守南郭的軍隊中抽調兩千衛士進入皇城,以補足皇城戍衛力量之不足。是否放棄南郭,要依據戰局發展而定,一旦黃道橋守不住了,則南郭衛戍軍果斷撤進皇城。

又命令武賁郎將李公挺,把主要力量放在邙山西線,確保金谷要道之安全,確保鄧津暢通無阻。並要求李公挺告之武牙郎將高毗,不論其付出多大代價,即便戰至最後一人,也要守住臨清關,確保河內之安全。

樊子蓋要求,中樞大員們聯手向右候衛將軍鄭元壽施壓,迫使他即刻回援東都。

東都局勢惡化如此之快,與東都衛戍力量嚴重不足有直接關係,而東都衛戍力量之所以嚴重不足,不是因爲兵力不夠,而是因爲有人置東都安危於不顧,冷眼旁觀。

東都有四萬正規衛戍軍,除了已經投降楊玄感的周仲、韓世諤、顧覺、來淵等一萬餘軍隊外,還有禁衛軍一部分,還有支援虎牢和滎陽的一部分,還有費曜和李公挺的軍隊,餘下軍隊一部分正在左驍衛將軍李渾的指揮下鏖戰於皇城之外,還有一部分則在右候衛將軍鄭元壽的統率下於崤、澠一線按兵不動。

當然,鄭元壽“按兵不動”有理由,因爲他執行的是中央決策,是越王楊侗的命令。依照楊恭仁的策略,他要在潼關一線阻擋代王楊侑進京,實際上就是阻御西京大軍進入東都戰場,以免風暴失控,東都被毀。之後樊子蓋雖然以東都留守府的名義向西京發出了“出兵支援”的請求,但楊恭仁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既定策略,越王楊侗也沒有命令鄭元壽馬上率軍返回東都。

然而,形勢變化太快了,楊玄感的實力膨脹得也太快了,戰局的發展遠遠超出了東都的預料,從可見趨勢來看,僅靠東都本身的力量已難以堅守到聖主回援,所以就算楊恭仁堅持拒絕西京的支援,就算樊子蓋沒有一意孤行求援於西京,西京大軍也會進入東都戰場,東都根本無力阻止。既然如此,還有必要把鄭元壽和一萬餘衛戍軍繼續放在崤山、澠池一線嗎?當然要以最快速度把他們調到東都戰場,以確保東都能夠堅守更長時間。

但問題是,鄭元壽本人是否有即刻進入東都戰場的意願?很明顯,他沒有,當初他突然離開東都,正是要表明自己的“中立”立場。當然了,他本人和滎陽鄭氏就處在這場風暴的中心,根本沒有“中立”的可能,所以k元壽的做法實質上就是消極逃避。

風暴之初混亂不堪無法做出正確選擇,只有等到形勢明朗了,纔有做出正確選擇的可能,這就是鄭元壽離開東都的真正目的,他要“待價而沽”,把自己和滎陽鄭氏賣個好“價錢”。這種情形下,就算越王楊侗和中樞大員們聯手施壓,鄭元壽也未必會返回東都,退一步說就算他返回東都了,也未必會出力,而更可怕的是,一旦他帳下的將領紛紛倒戈,投奔了楊玄感,則無形當中等於幫助楊玄感擴大了實力,到那時東都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欲哭無淚啊。

樊子蓋態度強硬,懇請越王楊侗務必下令鄭元壽馬上支援東都。

鄭元壽進入東都戰場,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隱患也是顯而易見的,其中到底是利大還是弊大?是因爲有弊端就因噎廢食,還是行險一搏?楊恭仁和崔賾等人實際上知道樊子蓋的用意。樊子蓋的用意很簡單,推卸責任。我中樞調你回來,中樞盡責了,沒有失職,但你不回來,與東都對着於,那就是你的責任,如果東都失陷,你就要負全部責任。樊子蓋用陽謀,公開向鄭元壽叫陣,而鄭元壽很被動,夾在樊子蓋和楊玄感的中間飽受“蹂躪”,很難取捨,如果他站在聖主一邊,楊玄感必定打擊滎陽鄭氏,反之,聖主回來了,滎陽鄭氏還能逃脫“清算”?左右都是死,實在是難爲鄭元壽了。

豪門之間無論怎麼鬥,一般都留有餘地,不做斬盡殺絕的事。今天你落難了,我給你一條退路,明天我落難了,人家也會給我一條退路,形成潛規則之後,代代傳承纔有可能,否則遲早一起滅絕。樊子蓋出身寒門,低等貴族,更應該明白這個道理,遵守這個潛規則,但樊子蓋已經瘋狂了,上午他剛剛殺了裴弘策,得罪了河東裴氏這個如今權勢傾天、炙手可熱的大豪門,晚上他又要針對鄭元壽,要公開與滎陽鄭氏這個中土的超級大豪門正面對決,可見這個老傢伙已經被東都的權貴們徹底玩“壞”了。欲使其滅亡,先讓其瘋狂,樊子蓋當真是瘋狂了,無人可擋。

楊恭仁雖然與其政見不合,但欽佩其剛直忠誠,此刻不得不善意提醒樊子蓋,“我們必須正視現實,在河洛,在整個大京畿,弘農楊氏和楊玄感的威望難以估量,短期內,楊玄感在東都戰場上的優勢太明顯,不可阻擋。”

過剛易折,善柔不敗。先避敵鋒芒,方能擊敵之虛。無論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是如此。樊子蓋的性格剛直不阿,執政風格鋒芒畢露,聖主看重他,顯然是要利用他一往無前、擋者披靡的精神在激進改革的道路上衝鋒陷陣。事實證明這的確很有效,中央的執行力有所增加,但弊端也很明顯,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間的矛盾直線上升,樊子蓋被架在大火上“烤”,遲早有一天灰飛煙滅。

在鄭元壽的使用問題上,首先要考慮他進入東都戰場是否有利於東都的堅守,假如答案是否定的,甚至還有可能危害到東都的堅守,那就必須謹慎,損人不利己的事不能做。然而樊子蓋因爲裴弘策的事已陷入了失控邊緣,他被仇恨衝昏了頭腦。你們既然聯手殺了裴弘策,我就要把滿腔憤怒發泄到鄭元壽身上,不死也要讓他脫層皮。

樊子蓋拒不接受楊恭仁的勸諫。

楊恭仁權衡再三,還是妥協了。如果東都失陷,的確需要更多的人來分擔罪責,楊恭仁也不願做個“普渡衆生”的菩薩。

越王楊侗下令,請右候衛將軍鄭元壽十萬火急支援東都,如果崤、澠一線因爲兵力空虛而出現了意外,越王和中央願意承擔全部責任。這等於斷絕了鄭元壽所有的藉口,他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到達東都,否則他的罪責就大了,頭顱可能不保,並且累及家族。

尚書都省議事完畢後,楊恭仁匆忙出了西太陽門趕至李渾的軍營,向他傳達中央決策。

李渾顯得很平靜,對中央撤離東都的決策並不意外,相反,如果中央決定誓死與東都共存亡,那纔是令人吃驚的事。

“從戰局趨勢來分析,若想守住皇城,必須放棄南郭。”楊恭仁搖頭嘆道,“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集中力量於洛水以北,不惜一切代價守住北郭,守住回洛倉,守住邙山西線,確保鄧津暢通無阻,這樣一來,即便滎陽陷落,函谷丟失,南下大軍也依舊可以進入東都戰場,西京大軍也能順水而下,我們依舊還有守住皇城的希望。”

李渾看了憂心忡忡的楊恭仁一眼,說道,“越王不走,雖然有助於激勵士氣,但也容易引發皇統大戰,弊大於利啊。”

楊恭仁搖搖手,無意深入探討這個敏感話題,“我們放棄南郭後,費曜就要撤進皇城,到那時公是否願意渡過澧au)水,接管北郭、回洛倉和金墉城的防守重任,把楊玄感堅決阻擋於邙山東線?”

李渾拱手爲禮,一口答應,“如你所願。”

第三百六十九章 聯盟重組第三百八十六章 “寶貝”的作用第九百四十六章 一些靈感第一百五十章 吃虧不是壞事第六百六十四章 唯一條件第六百零二章 創造條件第七百六十七 兩不耽誤第七百二十章 一石二鳥第九百四十八章 加快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威脅第八百五十九章 壞消息第三十一章 某去造反第六百零一章 宇文述的妥協第三百六十五章 劉炫的軟硬兼施第七百八十九章 言之尚早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史很生氣第兩百八十八章 聖主的報復第二十章 你還有什麼第三百六十九章 聯盟重組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五百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三百九十五章 山雨已來第七百二十二章 王之憤懣第八百五十四章 離間第九百十五章 甘之如飴第七百四十一章 動搖第六百四十一章 包圍驍果第四百七十五章 彪悍的樊子蓋第801章 錯亂第八百七十五章 怒了第七十七章 魯郡太守第七百二十六章 刀回來了第九百二十八章 郕國公第九百七十八章 各得其利第兩百六十一章 沒有奇蹟第兩百七十六章 都有難處第九百六十四章 誰騙誰?第七百六十九章 質疑之聲第四百三十三章 越國公的後手第六百三十三章 范陽盧氏的“善意”第四百一十九章 瞻前顧後的鄭元壽第四百三十三章 越國公的後手第七百一十一章 老匹夫第一百八十六章 翟讓來訪第九十四章 驃悍羅士信第一百七十一章 齊王楊暕第八百七十四章 慄特商隊第六百四十四章 失控的雙刃刀第五百九十九章 你們是否信任某?第五百二十八章 躊躇第三百九十九章 又上當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虧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奸巨滑第九百九十一章 餓了就殺馬第三百零三章 齊王打頭陣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證夠不夠?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三百四十二章 如你所想第九百九十九章 變計第九百四十六章 一些靈感第一千零十九章 郭榮難做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濟陰豪望第六百二十二章 心急火燎第八百九十二章 火線救急第九百二十一章 盲目自大第四百八十四章 韓相國的怨憤第一百一十七章 各有所第六百三十六章 殺氣騰騰第八百七十六章 去死吧!第九百三十二章 急人之所急第七百一十七章 虎有傷人意第六百七十九章 過牆梯第六百三十三章 范陽盧氏的“善意”第九百三十五章 開價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蟬脫殼第六十一章 誰想捅破天第四百三十七章 黎陽劇變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風雲要去哪?第一千零二章 你目的何在?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要決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捨身赴死第六百二十五章 出賣第八十三章 琅琊竇太守第四十章 夜襲夏亭第一千零三章 日暮途窮第七百二十一章 投桃報李第四百八十三章 寸步不讓第三百零七章 東阿程咬金第三百零二章 給我挖坑?第五百四十章 人心散了第四十一章 沖天大火第六百七十章 暗示第五百一十一章 讓人恐懼的猜測第一百零九章 溫水煮青蛙第五百三十四章 澠池城外第五百四十二章 絕地反擊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中下三策第五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八百六十四章 疲兵
第三百六十九章 聯盟重組第三百八十六章 “寶貝”的作用第九百四十六章 一些靈感第一百五十章 吃虧不是壞事第六百六十四章 唯一條件第六百零二章 創造條件第七百六十七 兩不耽誤第七百二十章 一石二鳥第九百四十八章 加快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威脅第八百五十九章 壞消息第三十一章 某去造反第六百零一章 宇文述的妥協第三百六十五章 劉炫的軟硬兼施第七百八十九章 言之尚早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史很生氣第兩百八十八章 聖主的報復第二十章 你還有什麼第三百六十九章 聯盟重組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五百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三百九十五章 山雨已來第七百二十二章 王之憤懣第八百五十四章 離間第九百十五章 甘之如飴第七百四十一章 動搖第六百四十一章 包圍驍果第四百七十五章 彪悍的樊子蓋第801章 錯亂第八百七十五章 怒了第七十七章 魯郡太守第七百二十六章 刀回來了第九百二十八章 郕國公第九百七十八章 各得其利第兩百六十一章 沒有奇蹟第兩百七十六章 都有難處第九百六十四章 誰騙誰?第七百六十九章 質疑之聲第四百三十三章 越國公的後手第六百三十三章 范陽盧氏的“善意”第四百一十九章 瞻前顧後的鄭元壽第四百三十三章 越國公的後手第七百一十一章 老匹夫第一百八十六章 翟讓來訪第九十四章 驃悍羅士信第一百七十一章 齊王楊暕第八百七十四章 慄特商隊第六百四十四章 失控的雙刃刀第五百九十九章 你們是否信任某?第五百二十八章 躊躇第三百九十九章 又上當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虧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奸巨滑第九百九十一章 餓了就殺馬第三百零三章 齊王打頭陣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證夠不夠?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三百四十二章 如你所想第九百九十九章 變計第九百四十六章 一些靈感第一千零十九章 郭榮難做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濟陰豪望第六百二十二章 心急火燎第八百九十二章 火線救急第九百二十一章 盲目自大第四百八十四章 韓相國的怨憤第一百一十七章 各有所第六百三十六章 殺氣騰騰第八百七十六章 去死吧!第九百三十二章 急人之所急第七百一十七章 虎有傷人意第六百七十九章 過牆梯第六百三十三章 范陽盧氏的“善意”第九百三十五章 開價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蟬脫殼第六十一章 誰想捅破天第四百三十七章 黎陽劇變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風雲要去哪?第一千零二章 你目的何在?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要決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捨身赴死第六百二十五章 出賣第八十三章 琅琊竇太守第四十章 夜襲夏亭第一千零三章 日暮途窮第七百二十一章 投桃報李第四百八十三章 寸步不讓第三百零七章 東阿程咬金第三百零二章 給我挖坑?第五百四十章 人心散了第四十一章 沖天大火第六百七十章 暗示第五百一十一章 讓人恐懼的猜測第一百零九章 溫水煮青蛙第五百三十四章 澠池城外第五百四十二章 絕地反擊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中下三策第五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八百六十四章 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