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可有對策?

封德彝深以爲然,不過憂色重重。話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太難。

南北戰爭事實上由來已久,歷朝歷代都受困於南北戰爭,甚至有王朝直接滅亡於南北戰爭,所以討論有沒有南北戰爭實在太幼稚,應該討論的是南北戰爭何時爆,如何在戰爭中擊敗對手。

今日中樞主和派嚴重缺乏贏得戰爭的信心和勇氣,非常頑固地把自己放在弱勢地位上,堅持“以夷制夷”,堅持以最小代價贏取最大利益,甚至不惜以妥協忍讓來換取和平展的時間,這讓以聖主爲的主戰派十分不滿。時代不一樣了,不能墨守陳規,不能固步自封,要與時俱進,要開拓進取,要做時代的“弄潮兒”,於是有了西征,西征大捷,於是動東征,但東征卻連連失利,這給了聖主和主戰派“迎頭一棒”,主和之聲隨即捲土重來,再度籠罩中樞。

然而,形勢不一樣了,這時候戰爭陰雲已洶涌而來,南北戰爭已一觸即,再談“主和”就不是救國,而是要誤國、亡國了。

但是,這個時代,站在高山之巔,高瞻遠矚,準確預測到未來趨勢者畢竟是少數,大多數貴族官僚還在“身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也正因爲如此,大智慧者在逆轉中土命運的過程中,必將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成功者流芳千古,失敗者遺臭萬年,一步天堂一步地獄,步步驚心。

現在不談第三次東征,還沒有影子的事情,只談南北關係,中樞就有三種不同意見,一種對未來較爲樂觀,堅持以妥協來換取恢復和展時間,在國防上採取守勢,以免對方做出錯誤解讀;一種對未來較爲悲觀,堅持積極備戰,以強大武力進行威懾;還有一種態度是實事求是,既然未來很不確定,那就做兩手準備,外交上妥協,國防上備戰,萬無一失,這看上去很不錯,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因爲中樞主戰派和主和派矛盾激烈,互相掣肘乃至扯後腿,結果可想而知。.

也就是說,雖然現在主和派都從未來趨勢中看到了南北戰爭的“陰影”,但這並意味着主和派就同意進行戰爭準備,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進行戰爭準備牽涉到三個重要因素,政治上要全方位配合,各方政治勢力要齊心協力,要維持兩京政局的平穩;國力上要傾力支持,從中央到地方都要給予人力物力財力上的全力支持,這就需要一個穩定的國內大環境;外交上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比如與西突厥牢固聯盟,承認吐谷渾復國並重新接受它的藩屬地位,臣服遠東諸虜並穩定遠東局勢,拉攏和結盟大漠諸虜大聯盟中以及大漠牙帳內部的親中土勢力,等等。

但目前糟糕的中外局勢,實在難以進行全方位的戰爭準備,這就是主和派堅持以妥協來換取恢復和展時間的原因所在。

之前西征進行了兩年的戰爭準備,東征進行了三年的戰爭準備,其中西征調集了十萬衛府軍,東征調集了四十餘萬衛府軍,那麼南北大戰要調集多少軍隊?目前無法預測南北大戰的規模,但衛府軍投入戰場的兵力不會少於十萬軍隊,考慮到東征損失慘重,衛府軍隊和中土國力短期內都無法恢復到最佳狀態,那麼這個戰爭準備的時間肯定要過三年,如此一來問題就更嚴重了,如果南北大戰在三年內爆,中土尚未完成戰爭準備,倉促應戰,結果就很不樂觀了。

聖主和中樞再也敗不起,南北大戰不能敗,這是“底線”,既然無法保證“底線”的安全,主和派當然堅持以妥協來換取時間了。這是沒辦法的辦法,總不能拿中土興衰和國祚存亡去做一次豪賭吧?靠賭博能治國?

所以不要說第三次東征了,現在就連進行南北戰爭的準備,都無法在中樞達成共識形成決策。

聖主和改革派要東征的勝利,要南北大戰的勝利,要堅固自己執政地位,要把中央集權制改革進行到底,他們沒有退路,只能迎難而上,因此中樞主戰者意志堅定,士氣如虹,但阻力太大,保守勢力就不要說了,他們肯定是唱“反調”,而改革派中的主和者,他們求穩,不打無把握的仗,而目前激烈對抗的兩京政局以及東征大敗,都足以證明倉促進行南北大戰肯定沒有取勝的把握,既然明知勝算太小,爲何還要行險一搏?

不戰而屈人之兵,纔是上上之策。我以妥協換取南北關係的穩定,我與西突厥人牢固結盟的同時,也可以與大漠北虜牢固結盟,我既可以答應西突厥人東西夾擊大漠北虜,也可以答應大漠北虜聯手攻擊西突厥人,如此必能挑起東、西兩部突厥的自相殘殺,而我坐山觀虎鬥,漁翁得利,豈不樂哉?

這個計策不錯,但操作性不高,原因很簡單,前車之鑑後事之師,突厥人不是白癡,同樣的錯誤不會一犯再犯。此計早在開皇末年就用過了,中土用極小的代價,巧妙利用突厥人內部的矛盾,挑起了東西兩部突厥的自相殘殺,兩部突厥慘遭重創,由盛轉衰,直到現在都還沒有恢復元氣。你算計別人一次可以,自作聰明再來一次,恐怕就要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了,畢竟這個世上還是聰明人多啊。

當然,困難再大,阻力再大,該做的正確的事情還是要做。對中土來說,外虜始終是威脅,國防策略即便偏重於防禦,但防禦也是建立在戰爭的基礎上,軍隊要時時刻刻做好戰爭準備,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尤其在目前南北形勢下,西、北兩疆的軍隊都要進入戰爭狀態,鼓號一響就上戰場。只要軍隊到位了,將士們的士氣鼓足了,糧草武器源源不斷,那麼戰爭開始後,即便中央來不及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也可確保長城防線的安全,給中土傾盡國力進行戰爭贏得時間。

所以決策層面的事可以先放一放,如果在南北戰爭上暫時達不成共識,無法展開全方位的戰爭準備,那麼就在邊疆鎮戍上先達成共識,先鞏固和加強北疆衛戍力量,如增加軍隊,囤積糧草武器,斷絕南北走私,清剿馬賊盜匪,進行人事調整,等等,先在小範圍內進行戰爭準備,先行動起來,這樣總比只說不做要好。

然而,事實上,鞏固和加強北疆衛戍早已是中樞的共識,尤其第一次東征失利後,中樞主和派更是爲此竭盡了全力,但事違人願,最大的阻力正是來自於聖主和主戰派。聖主和中樞主戰派爲了贏得東征的勝利,不顧一切動了第二次東征,爲此不計後果地調用和“透支”北疆鎮戍力量,結果北疆鎮戍就陷入了今天的危機。

更可怕的是,同樣的事情要再次重演。聖主和主戰派要把東征繼續到底,有強烈意願和巨大動力動第三次東征,如此北疆鎮戍力量就必然得不到有效補充,北疆鎮戍危機不但不會緩解,反而會進一步惡化。同時深受其害的還有中土國力,連續戰爭嚴重損耗國力,聖主和中樞罔顧事實,一味窮兵黷武,竭澤而漁,結果可想而知。

面對這一困局,中樞主和派怎麼辦?沒辦法,只有反對,反對動第三次東征,反對進行南北戰爭,但一味地反對也不行,於是裴世矩決定親自趕赴西域結盟西突厥,試圖緩和緊張的南北關係,延緩南北戰爭的爆,給中土贏得寶貴的恢復時間。然而,這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需要聖主和中樞都齊心協力執行“主和”決策,如果聖主和主戰派反而藉此機會創造條件動第三次東征,甚至主動積極地進行南北戰爭,那麼結果就必然與裴世矩的初衷背道而馳,主和派的努力完全白費了。

毅然改變立場的封德彝怎麼辦?聖主已經把難題拿出來了,封德彝要不要接下來?接下來就要去解決,封德彝有沒有把握解決這個難題?

目前局面下,如果沒有第三次東征,遠征軍撤回,國力消耗劇減,補充、鞏固和加強北疆鎮戍力量就不成問題,聖主也就不會愁眉不展了,所以封德彝解決這個難題的前提是,必須確保聖主?主戰派儘快動第三次東征,如此一來,遠征軍不會撤回,國力還要持續大量的消耗,封德彝“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既沒有軍隊補充,也難得到糧草武器的補充,他拿什麼去鞏固和加強北疆鎮戍力量?

但他已經把話“放”出去了,他信誓旦旦地告訴聖主,南北大戰將在未來兩三年內爆,中土要積極進行戰爭準備,而要之務就是贏得東征的最後勝利,既然如此,他當然要勇挑重任,要赴湯蹈火了。

聖主看到封德彝遲遲不語,直接進逼,“愛卿可有對策?”

第九百八十三章 幸福來得太突然第五百三十章 子夜之後第三百四十章 齊聚章 丘第八百八十一章 混亂第四百三十八章 終釀大禍第一百三十三章 寧陽城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馳援寧陽第八百九十二章 火線救急第四百三十八章 終釀大禍第二十六章 俺清清白白第七十三章 挺進蒙山第兩百零五章 李密決定留下來第一百四十六章 瞞天過海第三百七十一章 再見李密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打一耙第三百八十七章 黎陽密議第八百七十六章 去死吧!第七百六十四章 私心作祟第一百八十章 問計第六百四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虧第七百八十八章 慕容將軍第六百零六章 陷阱無處不在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打了?第一百五十章 吃虧不是壞事第五百一十七章 消極怠戰第六百四十一章 包圍驍果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蟬脫殼第兩百五十三章 又見忽悠第三十八章 自以爲是第七百五十五章 什麼都不幹?第一百三十七章 憤怒的張須陀第九百二十六章 父子密談第六百三十一章 陰謀論者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說服第一章 要殺頭了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打了?第800章 奇兵突出第一百一十五章 主動出擊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兩百零三章 殊途同歸第三百七十八章 算計李密第五百六十章 你還能更流氓一點嗎?第五十八章 殺進大澤鄉第兩百章 蒲山公別來無恙第三百零六章 秦瓊要戰第六百二十五章 出賣第兩百九十九章 侯城聚義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大一個人情第八百二十五章 攻擊第四十五章 撐死膽大的第六百一十六章 避重就輕第一百六十三章 靜觀其變第九百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二章 單雄信和徐世勣第五百六十二章 若能北上殺虜第四百六十一章 崔氏兩家第三百四十五章 狗屁不通的理由第六百四十一章 包圍驍果第五百三十五章 話不投機第三百七十章 要不得的固執第七百六十八章 真真假假第五十七章 把無恥進行到底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要決戰第兩百九十一章 西風颳來第七十章 巧遇杜伏威第三百五十章 逃之夭夭第八百一十七章 捨本求末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一百六十三章 靜觀其變第兩百六十章 政客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絲暖意第八十四章 齊郡張須陀第九百八十章 十萬大軍第三百二十二章 你詐屍?第三百零四章 崔弘升的擔憂第兩百四十一章 在推演中迷失了第四百四十八章 無奈的樊子蓋第兩百五十章 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赤膊上陣第兩百六十七章 我一人承當第四百八十六章 沒有信任的合作第五百九十四章 振聾發聵第八百四十一章 我信不過的就是你第六百零七章 自己挖坑自己埋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第一百五十八章 解惑第四百五十七章 混淆視聽第九百八十四章 赤峰第八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三百九十章 這事有難度第六百一十一章 封德彝的智慧第五十二章 定陶擴軍第一百五十九章 目標第四百四十六章 樊子蓋的堅持第七百八十九章 言之尚早第六百章 投其所好第一千零十五章 羅藝的優點第三十五章 芒碭山聚義
第九百八十三章 幸福來得太突然第五百三十章 子夜之後第三百四十章 齊聚章 丘第八百八十一章 混亂第四百三十八章 終釀大禍第一百三十三章 寧陽城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馳援寧陽第八百九十二章 火線救急第四百三十八章 終釀大禍第二十六章 俺清清白白第七十三章 挺進蒙山第兩百零五章 李密決定留下來第一百四十六章 瞞天過海第三百七十一章 再見李密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打一耙第三百八十七章 黎陽密議第八百七十六章 去死吧!第七百六十四章 私心作祟第一百八十章 問計第六百四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虧第七百八十八章 慕容將軍第六百零六章 陷阱無處不在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打了?第一百五十章 吃虧不是壞事第五百一十七章 消極怠戰第六百四十一章 包圍驍果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蟬脫殼第兩百五十三章 又見忽悠第三十八章 自以爲是第七百五十五章 什麼都不幹?第一百三十七章 憤怒的張須陀第九百二十六章 父子密談第六百三十一章 陰謀論者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說服第一章 要殺頭了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打了?第800章 奇兵突出第一百一十五章 主動出擊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兩百零三章 殊途同歸第三百七十八章 算計李密第五百六十章 你還能更流氓一點嗎?第五十八章 殺進大澤鄉第兩百章 蒲山公別來無恙第三百零六章 秦瓊要戰第六百二十五章 出賣第兩百九十九章 侯城聚義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大一個人情第八百二十五章 攻擊第四十五章 撐死膽大的第六百一十六章 避重就輕第一百六十三章 靜觀其變第九百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二章 單雄信和徐世勣第五百六十二章 若能北上殺虜第四百六十一章 崔氏兩家第三百四十五章 狗屁不通的理由第六百四十一章 包圍驍果第五百三十五章 話不投機第三百七十章 要不得的固執第七百六十八章 真真假假第五十七章 把無恥進行到底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要決戰第兩百九十一章 西風颳來第七十章 巧遇杜伏威第三百五十章 逃之夭夭第八百一十七章 捨本求末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一百六十三章 靜觀其變第兩百六十章 政客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絲暖意第八十四章 齊郡張須陀第九百八十章 十萬大軍第三百二十二章 你詐屍?第三百零四章 崔弘升的擔憂第兩百四十一章 在推演中迷失了第四百四十八章 無奈的樊子蓋第兩百五十章 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赤膊上陣第兩百六十七章 我一人承當第四百八十六章 沒有信任的合作第五百九十四章 振聾發聵第八百四十一章 我信不過的就是你第六百零七章 自己挖坑自己埋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第一百五十八章 解惑第四百五十七章 混淆視聽第九百八十四章 赤峰第八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三百九十章 這事有難度第六百一十一章 封德彝的智慧第五十二章 定陶擴軍第一百五十九章 目標第四百四十六章 樊子蓋的堅持第七百八十九章 言之尚早第六百章 投其所好第一千零十五章 羅藝的優點第三十五章 芒碭山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