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八章 御駕親征

“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李風雲直言不諱地說道,“加快前進速度,儘快抵達扶余城,先從扶余城得到糧草補充,先救急,然後再圖他策。”

人多了,尤其是跟在大軍後面混飯吃的多了,糧草固然吃緊,行軍速度也大受拖累,這是李風雲最不能忍受之事,所以他直接拿出了對策。

“主力軍團先行,其餘軍隊保護龐大的輜重營,隨後跟進。”

這一對策當即贏得了遠征軍高層的一致同意。

遠征軍三位統帥首先做了分工,李風雲率馬軍團主力爲選鋒,風馳電摯趕赴扶余城;李渾率步軍團主力爲中軍,日夜兼程火速東進;李子雄負責後軍和輜重營,徐徐跟進。

這時李子雄提了個建議,考慮到安東大都護府已經建立,聯盟軍隊也已整編爲四個邊陲鎮戍軍,雖然遠征諸軍並未進入整編行列,但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例外,安東爲了保存實力而陽奉陰違,東都爲了第三次東征也只好睜隻眼閉隻眼,短期內雙方還可以相安無事,只是東征結束後,雙方必然再起爭端,爲此還是提前做一些準備爲好。

到底要做一些什麼準備,李子雄不說,諱莫如深,而李風雲卻是心領神會,當即表態,“建昌公言之有理,某倒是思慮不周,有所疏忽。乘着這幾天休整,遠征軍小範圍內做一些整編,以便於指揮和征伐。”

當夜,李風雲召集各軍各部落將領、酋帥共議,經過一番商討,擬定了整編方案。

步軍團的整編方案是,虎賁軍、風雲軍、驃騎軍、豹騎軍和驍騎軍擴編,每軍下轄左右兩軍,其中虎賁左軍爲原虎賁軍,虎賁右軍則由聯盟第一軍改編而成;風雲左軍爲原風雲軍,風雲右軍由聯盟第二軍改編而成;驃騎左軍爲原驃騎軍,驃騎右軍由聯盟第三軍改編而成;豹騎左軍爲原豹騎軍,豹騎右軍由聯盟第二十三軍改編而成;驍騎左軍爲原驍騎軍,驍騎右軍由安州軍改編而成。

新成立一個烈日軍,聯盟第四軍和聯盟第五軍分別改變爲烈日左軍和烈日右軍。

馬軍團的整編方案是,把雷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軍整編爲兩個軍,分別爲雷霆軍和龍騎軍,每軍亦下轄左右兩軍。

諸種部落控弦的整編方案是,奚族五部控弦整編爲奚軍,下轄左右兩軍,其中奚族辱紇王部、莫賀弗部和木昆部控弦爲奚族左軍,阿會部和室得部控弦爲奚族右軍;契丹九部整編爲契丹軍,下轄左右兩軍,其中契丹出伏部、迭剌部和遙來部控弦爲契丹左軍,庫裡、敖漢、柯爾欽等六部落控弦爲契丹右軍。

霫族的波羅部、火赤部和黑狼部控弦自成一軍,稱爲霫軍。

阿史那咄爾的突厥控弦自成一軍,番號長霸。

與此同時,撤銷聯盟第一到第五軍、雷霆第一到第五軍、聯盟第二十三軍以及安州軍的番號。

三月十四,遠征軍整編完畢,李風雲隨即下達東進命令。

李風雲親率雷霆馬軍、龍騎馬軍、長霸軍、奚族左軍、契丹左軍等大約兩萬餘騎爲選鋒,先行出發。

李渾率虎賁軍、風雲軍、驃騎軍、烈日軍、豹騎軍、羽騎軍大約四萬餘步軍將士,隨後跟進。

李子雄率驍騎軍、奚族右軍、契丹右軍、霫軍,還有多達十幾萬人的龐大輜重營,緩緩而行。

本月初,聖主決策,御駕親征,第三次趕赴東征戰場。

這一決策未能贏得中樞的支持,以納言蘇威爲首的衆多中樞大臣,都極力勸諫聖主速速返回東都主持大局,不要本末倒置、因小失大,一旦國內外形勢雙雙失控,中土腹背受敵,聖主和中樞便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自食其果了。

蘇威的勸諫最爲“犀利”,他認爲東征進行到此,軍事和外交目的均已達到,而繼續進行第三次東征,無非就是挽救政治上的失敗,但就目前國內外局勢而言,東都政治上的失敗已經表現爲兩京政治決裂,由此造成中央不但正迅速失去對地方的控制,導致地方叛亂愈演愈烈,地方形勢日益惡化,還迅速削弱了中土對東西兩部突厥的威懾,導致南北戰爭呼嘯而至,戰爭陰雲已經籠罩了長城一線,南北形勢急轉直下。

所以他建議聖主,懸崖勒馬,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本來去年八月聖主就應該返回東都,結果聖主滯留高陽不去,錯失了拯救兩京政治危機的最好機會,雖然去年底聖主拿到了開疆安東的武功,勉強爲自己遲遲不回東都找了個藉口,但同時他也不得不面對兩京政治決裂之事實,而兩京政治決裂的嚴重後果,相比開疆安東乃至滅亡高句麗的武功來說,實在是沒有可比性,懸殊太大,得不償失。

基於這一觀點,蘇威認爲,聖主可以發動第三次東征,中樞迫於皇權的高壓可以妥協,但聖主絕無必要第三次御駕親征,這有什麼意義?東征勝利的武功肯定是聖主的,不論聖主御駕親征還是在東都主持大局,都改變不了這一事實,既然如此,聖主爲何堅決不回東都?做爲君王,中土和國祚利益至上,一場無關緊要的對外征伐與國內外局勢的雙雙惡化,對中土和國祚利益的危害,孰大孰小、孰重孰輕,難道掂量不出來?危急時刻,優先處理對中土和國祚最有利的危機,如此簡單道理,難道也丟到腦後了?

明知是錯誤的,還要在錯誤的道路上一去不回頭,爲什麼?

聖主出離憤怒,對保守派深惡痛絕,一幫鮮廉寡恥之徒,既想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無恥之極。

國內外形勢惡化到如此地步是不是源於東征戰場上的連番失利?是不是因爲東征高句麗的決策錯了?肯定不是,楊玄感兵變,禍亂東都,是造成二次東征失利的直接原因,於是有了政治清算,有了改革派對保守派的“猛烈攻擊”,其中受牽連者多達三萬餘人,一時間兩京血雨腥風,人人自危。保守派毅然反擊,西京果斷出手,於是關中掀起叛亂大潮,叛逆沙門向海明竟然開國稱帝,兩京就此走向了政治決裂。

這是聖主的責任?兩京決裂,是因爲聖主和中樞遲遲不回東都?豈有此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蘇威居心叵測,以大義之名逼迫聖主回京,實則是挾兩京之決裂威脅聖主政治妥協,以國內洶涌澎湃的叛亂大潮和日益臨近的南北戰爭,來脅迫改革派讓步,但這一步能讓嗎?聖主能妥協嗎?中央集權改革可以做爲政治交換的籌碼嗎?中土統一的核心利益可以犧牲嗎?

聖主和改革派堅信自己的政治理念,堅信中央集權纔是維持中土長久統一的唯一道路。

聖主拒不妥協,於是拒不納諫,並且做出了一個讓行宮震驚之舉,他把所有諫言者全部驅趕回京。既然你們要回東都,那就回去吧,替朕分憂解難吧。

此舉等同於公開分裂中樞。兩京政治決裂的後果已非常嚴重,而聖主不但不想方設法予以挽救,反而變本加厲,蓄意分裂中樞,這個後果之嚴重,已經無法想像了。

聖主想幹什麼?宇文述、虞世基等中樞改革派重臣們到底有何圖謀?

第二天,納言蘇威和大約半數中樞大臣及中央省臺寺官員就走上了返京之路。

聖主則帶着行宮、禁衛軍開始了第三次御駕親征。

三月十四,聖主和行宮抵達涿郡臨朔宮。

當夜,左翊衛將軍、檢校涿郡留守段達覲見聖主。

段達向聖主詳細稟奏了幽燕尤其是燕北的鎮戍情況。齊王率軍東征後,懷荒鎮戍力量減弱,已無法對磧東南牙旗的突厥人形成有效牽制,如此一來形勢對安東就不利了。

至於安東這邊,考慮到安東主力遠征,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安東空虛,防守力量薄弱,一旦突厥人全力反攻,殺進安東,則安東不但有得而復失之危,幽州這邊也有可能遭到突厥人的攻擊,爲防患於未然,必要的準備還是要做的,古北口的防守力量還是要加強。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東征開始後,涿郡留守府所承擔的糧草輜重的中轉重任,這是聖主最爲關注之事。

段達奏畢,聖主沉思良久,詢問陪侍一側的虞世基,“牙帳那邊可有最新消息?”

虞世基搖搖頭,“目前,向東都提出抗議,向安東發出威脅,並親自到安東談判的,只有大邏便阿史那伊順,雖然他可以代表始畢可汗和牙帳,但事關安東歸屬,阿史那伊順並沒有最後決策權。”

聖主冷笑,“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裴大都護與阿史那伊順談判之後,對牙帳的立場有何估猜?”

虞世基遲疑少許,回道,“聞喜公認爲,今春西突厥肯定要向大金山南麓發動攻擊,大漠腹背受敵,首尾難以兼顧,只能放棄安東,集中力量於大金山阻御西突厥,所以在秋天到來之前,安東的安全肯定有保障,如果要發生變故,也應該在秋冬之際,大金山一線戰事結束,大漠就能騰出手來反攻安東了。”

聖主略略皺眉,又問道,“他對大金山戰事有何預判?”

“很不樂觀。”虞世基不假思索地回道。

“爲何?”

第六百五十四章 二次密談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山了第九百五十一章 將信將疑第八百四十六章 奇兵突出第八百一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六十章 全軍覆沒第六百零五章 志在必得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見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五百四十九章 雞飛蛋打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渾的人品第八百七十七章 一個理由第七百零九章 步步緊逼第五十四章 打劫第七百七十二章 敷衍了事第兩百三十二章 有心無力第三百三十一章 避之不及第五百八十六章 回報第六十六章 中計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被關在牢籠裡的楊玄感第四百四十二章 郕國公的默契第七百七十四 大賀氏聯盟第四百六十五章 楊玄感的謀劃第四百四十七章 東都的疑惑第三百零五章 新年選擇第兩百九十章 拯救崔弘升第九百一十章 不需要理由第九百四十五章 誤會了第兩百五十四章 李氏叔侄第766章 “脅迫”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九百二十四章 鬱憤第五百四十三章 心急如焚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安期來了第九百五十四章 兩全其美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險的假設第六百七十三章 討價還價第六百八十五章 說服第一百零五章 又見十二娘子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這就是戰機第九十九章 好大的面子第四百三十八章 終釀大禍第八百四十二章 話不投機第三百三十七章 如此悲觀!?第八百五十六章 紛至第一百六十三章 靜觀其變第五百六十三章 許國公到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過牆梯第八百零九章 漫天要價第九百三十三章 攪局第兩百四十一章 在推演中迷失了第五十二章 定陶擴軍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知死活第七十五章 討價還價第四百七十一章 倉城到手第四百五十章 齊王的假設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見美人第七百九十章 慕容正則的“正”第五十九章 陷阱第九百十二章 圍殺第一百五十四章 膠着第七百七十四 大賀氏聯盟第一百一十五章 某比天道更狠第二十三章 長街襲殺第八百七十八章 誘餌第七百八十七章 稍安躁第一百七十二章 右驍衛將軍李渾第五百六十六章 僅存的目標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聲痛哭第兩百八十七章 徐州變局第兩百四十三章 心緒亂了第810章 洞若觀火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了賊船第810章 洞若觀火第三百一十九章 李安期的凌厲一擊第兩百七十六章 都有難處第八百七十(一)章 兩難第五百四十二章 絕地反擊第九百零二章 狂放一筆第五百六十四章 宇文述的艱鉅使命第八百三十六章 一線生機第一百五十五章 結束了第六百零四章 心機深沉第七百八十章 以身涉險第七百七十二章 敷衍了事第六百六十五章 破局之策第一百五十九章 目標第四百三十三章 越國公的後手第兩百三十六章 蕭逸的靈光一閃第七百二十五章 一起去發財第兩百九十七章 螳螂失策第四百五十六章 到了洛口倉第兩百六十二章 崔弘升的困境第七百一十一章 老匹夫第九百八十二章 箭在弦上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起雲涌第三百八十章 與你何干?第三百八十四章 沒有選擇的李珉
第六百五十四章 二次密談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山了第九百五十一章 將信將疑第八百四十六章 奇兵突出第八百一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六十章 全軍覆沒第六百零五章 志在必得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見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五百四十九章 雞飛蛋打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渾的人品第八百七十七章 一個理由第七百零九章 步步緊逼第五十四章 打劫第七百七十二章 敷衍了事第兩百三十二章 有心無力第三百三十一章 避之不及第五百八十六章 回報第六十六章 中計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被關在牢籠裡的楊玄感第四百四十二章 郕國公的默契第七百七十四 大賀氏聯盟第四百六十五章 楊玄感的謀劃第四百四十七章 東都的疑惑第三百零五章 新年選擇第兩百九十章 拯救崔弘升第九百一十章 不需要理由第九百四十五章 誤會了第兩百五十四章 李氏叔侄第766章 “脅迫”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九百二十四章 鬱憤第五百四十三章 心急如焚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安期來了第九百五十四章 兩全其美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險的假設第六百七十三章 討價還價第六百八十五章 說服第一百零五章 又見十二娘子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這就是戰機第九十九章 好大的面子第四百三十八章 終釀大禍第八百四十二章 話不投機第三百三十七章 如此悲觀!?第八百五十六章 紛至第一百六十三章 靜觀其變第五百六十三章 許國公到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過牆梯第八百零九章 漫天要價第九百三十三章 攪局第兩百四十一章 在推演中迷失了第五十二章 定陶擴軍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知死活第七十五章 討價還價第四百七十一章 倉城到手第四百五十章 齊王的假設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見美人第七百九十章 慕容正則的“正”第五十九章 陷阱第九百十二章 圍殺第一百五十四章 膠着第七百七十四 大賀氏聯盟第一百一十五章 某比天道更狠第二十三章 長街襲殺第八百七十八章 誘餌第七百八十七章 稍安躁第一百七十二章 右驍衛將軍李渾第五百六十六章 僅存的目標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聲痛哭第兩百八十七章 徐州變局第兩百四十三章 心緒亂了第810章 洞若觀火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了賊船第810章 洞若觀火第三百一十九章 李安期的凌厲一擊第兩百七十六章 都有難處第八百七十(一)章 兩難第五百四十二章 絕地反擊第九百零二章 狂放一筆第五百六十四章 宇文述的艱鉅使命第八百三十六章 一線生機第一百五十五章 結束了第六百零四章 心機深沉第七百八十章 以身涉險第七百七十二章 敷衍了事第六百六十五章 破局之策第一百五十九章 目標第四百三十三章 越國公的後手第兩百三十六章 蕭逸的靈光一閃第七百二十五章 一起去發財第兩百九十七章 螳螂失策第四百五十六章 到了洛口倉第兩百六十二章 崔弘升的困境第七百一十一章 老匹夫第九百八十二章 箭在弦上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起雲涌第三百八十章 與你何干?第三百八十四章 沒有選擇的李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