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討價還價

ads_wz_txt;

崔德本的計策是,徵召地方宗團、鄉團武裝力量進入蒙山追剿叛賊。

宗團、鄉團在中土分裂時期,屬於地方貴族豪望的私人武裝,主要目的是保護私人財產,尤其在國與國的交界之地,比如江淮地區和荊襄地區,這種私人武裝做爲正規軍的附屬力量,在守疆衛國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土統一後,皇帝和中央曾想取締各地的宗團和鄉團,但這嚴重危及到了地方貴族豪望的利益,也嚴重危及到了地方穩定和統一大業。兩害相權取其輕,統一大業和國祚的穩定乃是重中之重,所以皇帝和中央迫不得已,只好妥協,保留了大部分宗團和鄉團,並將其納入衛府系統,做爲地方軍隊的主要組成部分,承擔守護地方之責。到了今日,宗團和鄉團已經發展成爲維護地方治安的裡坊(鄉鎮)武裝力量。

按道理,宗團和鄉團是衛府鷹揚的下屬組織,衛府鷹揚完全有權力調動指揮它們,但實際情況是,宗團和鄉團做爲地方貴族豪望的私人武裝,始終控制在地方勢力手中,衛府鷹揚根本指揮不動。所以當崔德本拿出這個計策的時候,樑德重先是眼前一亮,感覺這個計策非常高明。

宗團鄉團不同於衛府鷹揚,它是準軍事組織,軍紀對它的約束力很小,只要在律法許可的範圍內,它想怎麼幹就怎麼幹,自由度較大。驅使宗團鄉團去蒙山剿賊,打贏了功勞屬於衛府鷹揚,打輸了則是它們自己的事,與衛府鷹揚沒任何關係,可謂一箭多雕,但問題是,宗團鄉團的那些團主佐史,個個都是成精的“土鱉”,你想利用它們,得拿出足以打動他們的豐厚誘餌才行,否則“土鱉”們根本不鳥你。

樑德重一想到那些“土鱉”,火氣就噌噌往上衝。樑德重要在彭城斂財,理所當然要與彭城的地方貴族豪望爭利,再加上雙方一個是關隴人,一個是山東人,彼此之間的矛盾必然激烈,衝突是在所難免,所以樑德重馬上就“頭痛”了。計是好計,問題是衛府指揮不動宗團鄉團,彭城的貴族豪望更不會遵從樑德重的命令。好在崔德本出自山東第一豪族,在彭城貴族豪望中那是德高望重,一言九鼎,非常有號召力。

此計若由崔德本出面實施,成功的可能性很大。現在樑德重急切想剿賊立功,而崔德本急人之所急,主動放出了“誘餌”,那麼樑德重是吞下這個“誘餌”,還是拒絕?如果吞下了這個“誘餌”,雙方肯定要保持合作,但崔德本佔據了主動,樑德重可能會失去對彭城局勢的掌控,後果難料。反之,樑德重如果拒絕合作,崔德本沒什麼損失,樑德重的損失卻大了,雙方必然會因爲這件事產生更大的怨隙,董純走後,兩人必然爭鬥,這對樑德重來說無論是戡亂剿賊還是聚斂財富都十分不利。

樑德重畢竟是百戰之將,殺伐果斷,他仔細權衡了利弊之後,斷然決定合作。

合則兩利,鬥則兩傷。從未來國內局勢來說,東征打高句麗那個蠻荒小國易如反掌,純粹是殺雞用牛刀。皇帝好大喜功,擺出這麼大的排場,說白了就是因爲勝券在握,故意造勢,讓天下的普羅大衆都記住他的武功,牢記他的權威。皇帝和中央的權威大了,改革派才能牢牢控制權柄,才能繼續深化改革,加速改革,堅定不移地把改革事業進行下去。改革派的目標就是中央集權,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皇帝和中央要重新分配中土的權力和財富,要把本來控制在門閥世家手裡的權力和財富奪走。

樑德重所在的關中本土貴族集團是既得利益者,是堅定的保守派,他們幫助皇帝和皇族奪取了天下,統一了中土,理所當然應該享受中土的權力和財富,但如今皇帝和皇族背信棄義,要剝奪他們的權力和財富,那麼可以想像,東征勝利之後,朝堂上的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間的“廝殺”會越來越激烈,越來越血腥,而皇帝和改革派有東征勝利之優勢,會對保守派貴族進行猛烈的打擊。

很明顯,皇帝和改革派一旦在政治鬥爭中佔據上風,做爲保守派成員之一的樑德重在衛府的日子當然很難過,如果運氣好,或許還能捱幾年,運氣不好的話,估計東征之後他就要被“趕”回家了,所以他斂財的時間有限,他完全沒有必要把有限的時間浪費在與山東人的“鬥爭”中。

樑德重也不避諱,開門見山,“此計若行,還需崔郡丞鼎力相助,不知崔郡丞有何要求?”

既然樑德重很爽快的表明了立場,崔德本也就不再裝模作樣了,他輕輕咳嗽了一下,語含雙關地說道,“據說,齊州賊王薄、孟讓被齊郡郡丞張須陀四面圍剿,不得不逃離長白山,南下逃竄到了魯郡。”

樑德重本來面含微笑,洗耳恭聽,聽到這話卻霎時失態,不但笑容凝固,眼裡更掠過一絲驚疑。崔德本,你好大的膽子,你竟敢借碭山賊禍亂徐州之際,向東都要統兵權,你目的何在?置衛府和某於何地?你到底是想獨吞剿賊之功,還是另有圖謀?

齊州賊王薄、孟讓據長白山而叛已經數月之久,此事不但傳遍齊魯,亦傳遍大河南北,且對河北產生了重大影響。

今年大河洪水氾濫,河南河北乃至齊魯沿河郡縣全部受災,受災人口衆多,但因爲舉國上下都在爲東征而準備,軍隊和戰爭物資都在向涿郡集中,各地的官倉都給搬運一空,再加上過去官僚們中飽私囊肆意侵佔,此刻爲了彌補虧空,於是把各地的義倉也給搬空了,由此導致各地官府無力賑災或賑災不力,而官僚們爲了保住頭上的官帽子,蓄意向皇帝和中央隱瞞災情,結果便是天災加人災,餓殍遍野,慘不忍睹。

恰在此時,齊州的王薄、孟讓反了,這給河北豪帥們指明瞭一條道路,很快,河北豪帥劉霸道、李德逸據豆子崗而反,高士達、孫安祖、竇建德據高雞泊而反,張金稱、王安據清河而反,郝孝德、劉黑闥據平原而反,各路反帥雲集北運河兩岸,頻繁劫掠永濟渠,對東征準備工作造成了巨大威脅。

爲何大河南北一夜間叛亂迭起?貴族官僚是如何看待這些叛亂的?又是如何處置這些叛亂的?山東人異口同聲指責關隴人,因爲關隴貴族集團把持着王朝權柄,山東大部分郡縣的主要官員都是關隴貴族,山東貴族僅僅佔據一小部分,考慮到兩大貴族集團之間的仇怨和矛盾,不難想像,正是這些關隴官僚的蓄意或者不作爲,造成了大河南北的這場浩劫。而關隴人則指責山東人居心叵測,陰謀推翻國祚,大河南北叛亂的背後都有山東貴族的“黑手”,正是因爲山東貴族的推波助瀾,才造成了大河南北今日的混亂。

關隴貴族官僚是蓄意隱瞞真相,山東貴族官僚則是蓄意推波助瀾,結果大家聯手欺騙皇帝和中央,一邊是東征的準備工作如火如荼的進行着,一邊是大河南北的叛亂此起彼伏,局勢越來越惡劣。

然而,並不是每一個關隴貴族都漠視普羅大衆的死活,都向皇帝和中央隱瞞真相。齊郡郡丞張須陀就是個例外。張須陀是個武將,卻因爲政治原因被趕出軍隊,到地方上做了個文官,或許是秉性使然,也或許是對皇帝和王國的忠誠,他不顧僚屬的反對義無反顧地開倉賑濟災民,由此贏得了民心,也贏得了一部分地方貴族豪望的支持。接下來,他冒着掉腦袋的危險,公開違反律法,以郡府的名義徵召地方宗團、鄉團和壯丁,組建了一支上萬人的地方軍,向長白山反賊展開了圍剿。他的理由很簡單,若想確保東征,確保東萊水師能夠順利渡海作戰,就必須確保齊魯地區的穩定,而齊魯的穩定取決於齊州的穩定,若想穩定齊州,就必須剿殺叛賊,求得一方平安。

張須陀做爲地方行政官長,沒有統兵權,以他在齊州的所作所爲,等同於謀反,然而,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皇帝和中樞竟然相信了他的奏章中的表述,不但沒有追究他的責任,反而破例授予他統兵權,負責齊州及其周邊地區的戡亂平叛之重任。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不可思議的事情?有人認爲皇帝和中樞爲了確保東征的順利進行,不得不行此下策,不得不向朝堂上的保守派勢力做出妥協和讓步,以求得東征期間政局的穩定。張須陀的政治立場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以前是老楚國公楊素的帳下悍將,是楊素一系的成員。現在楊素的政治遺傳全部由小楚國公楊玄感繼承了,楊玄感現爲禮部尚書,位高權重,亦是東都保守勢力的核心人物之一。皇帝和中樞破例授予地方行政官長張須陀以統兵權,委以重任,很明顯就是向朝堂上的保守勢力發出求和的信號。東征在即,內部就不要再鬧了,要鬧就等到東征之後。不管怎麼說王國的利益高於一切,沒有王國的利益,哪有貴族官僚們的利益?

皇帝和中樞卻因此開了不好的頭,剝奪地方行政官長統兵權是皇帝登基之後推行的一項重要改革措施,目的是藉着軍政分離的名義,削弱地方官府的權力,同時進一步集權於中央,然而,僅僅因爲東征,皇帝和中樞就改動了律法,如此朝令夕改,權威當然受損。=

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密第五百零三章 成也楊氏,敗也楊氏第八百五十九章 壞消息第五百一十六章 穩中求利第五百三十四章 澠池城外第八百四十六章 奇兵突出第八百九十七章 禍福相依第八百六十九章 事在人爲第一百二十七章 戰秦瓊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這就是戰機第九百六十三章 裴世矩來了第一千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三百一十四章 憤怒的孟海公第一百六十九章 趕走樑德重第兩百零一章 你認識蒲山公第六百五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九百八十四章 赤峰第六百七十九章 過牆梯第七百零三章 意外驚喜第九百七十四章 內外夾攻第七百五十一章 弱肉強食第三百八十二章 樊子蓋的以退爲進第九百九十二章 吃掉它第762章 上當了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潰第四十九章 詐城第六百六十六章 原來玄妙在這裡第兩百六十一章 沒有奇蹟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風雲要去哪?第一千零八章 困擾第三十九章 謀劃第733章 各懷心思第八百三十九章 天大的坑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鬨而散第六百一十二章 幽燕人的憤怒第五百一十二章 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知死活第四十九章 詐城第八百零八章 如簧之舌第三百六十一章 現在你知道答案了第五百二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六百一十五章 裴世矩的無奈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絲暖意第六百七十二章 盡在此中第四百七十九章 西京的兩難之處第兩百七十八章 取信於人第四百三十七章 黎陽劇變第一千零二十章 有所取捨第七百八十六章 蟠龍堡第十四章 憤怒的崔九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刀致命第三百五十四章 皇族異類第兩百三十八章 打破默契第九百七十四章 內外夾攻第八百三十八章 這太瘋狂第七百八十六章 蟠龍堡第兩百四十六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兩百九十二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是一個誘餌第兩百零一章 你認識蒲山公第兩百三十四章 爲何不退?第七百四十八章 醒悟太遲第七百八十三章 你認識老夫?第五章 黃曹主做東第五百九十一章 衛府主戰派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間第一百八十七章 京畿之下有陷阱第三十五章 芒碭山聚義第五百四十八章 奇妙夜第802章 各謀其利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第735章 四大寇第八十八章 取捨之道第三百二十二章 你詐屍?第九百一十章 不需要理由第九百零六章 好運第六百零一章 宇文述的妥協第八百九十七章 禍福相依第七百零二章 這算什麼秘密?第五百二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五百零一章 明公好計第八百二十一章 風起第四百零二章 治書侍御史游元第五十二章 定陶擴軍第五百三十二章 優柔寡斷第四十五章 撐死膽大的第兩百九十八章 段姥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六百二十五章 出賣第三十一章 某去造反第兩百三十三章 要殺一個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頑固的老軍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俠宋金剛第八百二十五章 攻擊第八百七十七章 一個理由第九百五十八章 反制第七百七十九章 聯袂施壓第八百二十四章 戰鼓擂動第九十七章 誰反對東征
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密第五百零三章 成也楊氏,敗也楊氏第八百五十九章 壞消息第五百一十六章 穩中求利第五百三十四章 澠池城外第八百四十六章 奇兵突出第八百九十七章 禍福相依第八百六十九章 事在人爲第一百二十七章 戰秦瓊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這就是戰機第九百六十三章 裴世矩來了第一千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三百一十四章 憤怒的孟海公第一百六十九章 趕走樑德重第兩百零一章 你認識蒲山公第六百五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九百八十四章 赤峰第六百七十九章 過牆梯第七百零三章 意外驚喜第九百七十四章 內外夾攻第七百五十一章 弱肉強食第三百八十二章 樊子蓋的以退爲進第九百九十二章 吃掉它第762章 上當了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潰第四十九章 詐城第六百六十六章 原來玄妙在這裡第兩百六十一章 沒有奇蹟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風雲要去哪?第一千零八章 困擾第三十九章 謀劃第733章 各懷心思第八百三十九章 天大的坑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鬨而散第六百一十二章 幽燕人的憤怒第五百一十二章 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知死活第四十九章 詐城第八百零八章 如簧之舌第三百六十一章 現在你知道答案了第五百二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六百一十五章 裴世矩的無奈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絲暖意第六百七十二章 盡在此中第四百七十九章 西京的兩難之處第兩百七十八章 取信於人第四百三十七章 黎陽劇變第一千零二十章 有所取捨第七百八十六章 蟠龍堡第十四章 憤怒的崔九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刀致命第三百五十四章 皇族異類第兩百三十八章 打破默契第九百七十四章 內外夾攻第八百三十八章 這太瘋狂第七百八十六章 蟠龍堡第兩百四十六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兩百九十二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是一個誘餌第兩百零一章 你認識蒲山公第兩百三十四章 爲何不退?第七百四十八章 醒悟太遲第七百八十三章 你認識老夫?第五章 黃曹主做東第五百九十一章 衛府主戰派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間第一百八十七章 京畿之下有陷阱第三十五章 芒碭山聚義第五百四十八章 奇妙夜第802章 各謀其利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第735章 四大寇第八十八章 取捨之道第三百二十二章 你詐屍?第九百一十章 不需要理由第九百零六章 好運第六百零一章 宇文述的妥協第八百九十七章 禍福相依第七百零二章 這算什麼秘密?第五百二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五百零一章 明公好計第八百二十一章 風起第四百零二章 治書侍御史游元第五十二章 定陶擴軍第五百三十二章 優柔寡斷第四十五章 撐死膽大的第兩百九十八章 段姥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六百二十五章 出賣第三十一章 某去造反第兩百三十三章 要殺一個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頑固的老軍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俠宋金剛第八百二十五章 攻擊第八百七十七章 一個理由第九百五十八章 反制第七百七十九章 聯袂施壓第八百二十四章 戰鼓擂動第九十七章 誰反對東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