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兩難

很明顯,隨着安州連戰連捷,迅速壯大,隨着安州在南北對峙中取得了自身優勢,安州的價值越來越大,安州在失控的道路上也是風馳電摯,一騎絕塵。

怎麼會出現這種惡劣局面?爲何在做出支持安州北征弱洛水的決策之前,沒有想到這個嚴重問題?到底是自己大意疏忽了,還是被某些假象所欺騙?

仔細想一想,無非就是自以爲是,以爲自己“卡”住了安州的咽喉,以爲李子雄等叛逆要拿安州來換取赦免,以爲安州的生存離不開中土,各種想當然,結果今天崔弘升奏報,實際控制安州的還是白髮賊,而白髮賊實力強勁,連三萬餘突厥大軍都給他擊敗了,於是問題來了,誰能控制白髮賊?當初段達借刀殺人,驅趕白髮賊出塞攻打突厥人,一石二鳥,結果白髮賊將計就計,收復了安州,可見此人非常狡詐,有野心,根本不可控。

借刀殺人計的前提是,這把刀可控,自己可以控制這把刀,反之,就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取其禍了。

現在這把刀還可控,安州還需要長城內的支援,白髮賊還要利用長城內的支援發展壯大,但一旦安州取得北征大捷,擊敗了東胡諸種,控制了東北,可以拿東北賣個好價錢,這把刀也就失控了,借刀殺人計也就失敗了,反而被對手以其人之計還治其人之身,一敗塗地,所以爲了防患於未然,必須儘快停止實施借刀殺人計,把可預見的危險扼殺於萌芽中。

那麼,如何停止實施借刀殺人計?

目前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出爾反爾,斷絕給安州的支援,迫使安州放棄北征,只能困守一隅,中樞徹底放棄藉助東北亂局打擊和削弱突厥人,延緩南北戰爭的意圖,各種好處不要了,但如此一來,危機不但沒有解決,反而嚴重了,安州走投無路,憤怒之下,乾脆投奔大漠,幫助突厥人打中土,則形勢必然急轉直下,對中土極其不利。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妥協,接受安州的迴歸條件,滿足安州的政治訴求,該要的好處還是要,但把安州乃至東北公開納入中土版圖,直接損害大漠切身利益,等於直接與突厥人撕破臉,南北大戰極有可能提前爆發,而中土根本就沒有做好南北大戰的準備,聖主和改革派甚至還在竭盡全力發動第三次東征,幾十萬遠征軍還在遼東邊陲,裴世矩西行未歸,也不知道與西突厥的結盟是否完成,這種不利局面下,南北大戰如果突然爆發,中土勝算甚微,偏偏現在聖主和改革派深陷政治困境,根本輸不起,所以短期內中土並不具備進行南北大戰的條件,如此也就不能與突厥人馬上撕破臉,也就不能接受安州的迴歸要求。

於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進退失據。

聖主思考良久,徵詢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和右候衛大將軍趙才三位軍方重臣的意見,“安州北征弱洛水的勝算有多大?”

實際上這個問題早在中樞做出支持安州北征弱洛水的決策之前,衛府衆多將軍已經給出了分析和推演,只不過當時因爲不知道磧東南的突厥大軍突然殺進安州,所以當時的結論並不樂觀,考慮到安州可能有腹背受敵之危,勝算不大,或者戰果有限,這纔有了遼東鎮戍軍公開介入東北戰場給予配合的決策,力爭實現控制東北的預期目標。

現在安州取得了鬼方大捷,擊敗了磧東南的突厥大軍,短期內已無腹背受敵之危,可以集中力量北征弱洛水,再加上有遼東鎮戍軍的配合,勝算當然很大,因此宇文述、來護兒和趙纔給聖主的答案是,較爲樂觀。

聖主想了一下,又問,“如果安州北征取得了預期戰果,突厥人將會做出何種反應?是否會傾盡全力擊敗安州,奪回東北?”

宇文述、來護兒、趙才當即給聖主進行了一番分析和推演,最後得出結論,突厥人傾盡全力奪回東北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中土內憂外患,國內有叛亂,西疆危機嚴重,再加上連續兩年東征,雖然達到了重創高句麗的目的,但國力消耗較大,短期內並不具備主動發動南北大戰的條件,所以從突厥人的立場來判斷,中土在東北行借刀殺人計,藉助中土叛軍之力來打擊和削弱突厥人,其真實目的應該是延緩南北戰爭的爆發。

自聖主登基以來,已經發動了西征和東征,成功重創了大漠兩翼諸虜,接下來必定要北伐,要發動南北戰爭,要打突厥人,只不過中土大軍在高句麗戰場上馬失前蹄,摔得鼻青臉腫,需要時間恢復,這纔有所延緩。

南北雙方雖然對峙,但南強北弱是事實,現在中土即將發動南北戰爭,突厥人被動應對,當然要全力備戰,豈會看不出來東北戰場是個陷阱?又豈會傻乎乎地掉進陷阱,浪費自己有限的力量?所以突厥人的對策可能是雙管齊下,一方面加強磧東南的軍事力量,鞏固大漠側翼的防禦,甚至出兵安州,正面對峙,形成軍事威脅,另一方面則拉攏收買安州,甚至行離間計,竭盡所能減小東北失陷給大漠造成的危害,如此牙帳就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戰爭準備上,決不讓東北失陷影響乃至破壞到自己的戰爭準備,決不讓中土陰謀得逞。

第一個對策是對安州做出強硬的反擊姿態,從軍事上向安州施加重壓,第二個對策則是想方設法尋找安州破綻,力爭以最小代價贏得最大利益,摧毀中土的陰謀,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結果可想而知,一旦中土與安州反目成仇,破綻就出現了,拱手送給突厥人一個破局機會,而只要安州倒向大漠,中土就被動了,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白白便宜了大漠,最後甚至會輸掉南北戰爭。

所以這樣一分析,安州如果取得了北征弱洛水的勝利,實力大增,並且迅速失控,中土這邊的借刀殺人計也就實施不下去了,只能向安州妥協,滿足安州的迴歸要求,只是接納安州的後果很嚴重,南北戰爭極有可能提前爆發,而中土並未做好戰爭準備,雙方一旦打起來,中土可能會輸。

於是聖主和中樞騎虎難下,進退兩難,陷入死局。

虞世基當即建議,此議暫時擱置,畢竟安州北征弱洛水困難重重,即便不敗,但也未必可以取得預期戰果,因爲東胡諸種如果聞風而逃,拒不交戰,百般拖延,則安州就無法殺傷東胡有生力量,就無法實現預期目標,那麼開春後,一旦大漠上的突厥大軍支援而來,安州就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就必須依賴長城內的支援才能堅持下去,如此安州就被中樞牢牢控制,也就沒有失控之危,借刀殺人計可以繼續實施,此議也就不復存在。

虞世基認爲,當務之急,還是儘快把飛狐叛軍驅逐出關,還是向齊王施壓,斷絕齊王對飛狐叛軍的暗中支持,繼而幫助崔弘升順利實施後離間計,以達到兵不血刃、一勞永逸解決飛狐叛軍之目的。

聖主接受了虞世基的勸諫。

安州乃至東北局勢突生劇變,又瞬息萬變,變幻莫測,給人一種應接不暇、眼花繚亂、詭異莫測之感,很難通過有限的訊息做出精準的分析和推演,更無法準確捕捉到它的前進軌跡,所以中樞非常被動,目前只能做一步看一步,見招拆招,想當然或者盲目地提前佈局以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利益,事實上根本不可能,反而有弄巧成拙之可能。

聖主隨即做出決策,詔令左武衛將軍崔弘升,同意他的建議,命令古北口保持與安州的談判,設法拖延,同時允許崔弘升儘快返回上谷,用盡各種手段,務必在年底前把飛狐叛軍驅逐出關。

又詔令涿郡留守段達、副留守陰世師,全力配合崔弘升解決飛狐禍患。

又親自召見左驍衛將軍、檢校雁門郡太守董純,把有關安州的最新局勢、安州的迴歸要求、中樞對安州失控的擔憂,等等,事無鉅細,一一告知,然後徵詢董純的意見。

董純心知肚明,聖主醉翁之意不在酒,所要徵詢的不是針對安州的對策,而是藉此機會向齊王施壓,雖然迫於當前南北緊張局勢,以及聖主和改革派對第三次東征的政治需要,中樞只能向齊王的“自我流放”做出妥協,但這個妥協是有限度的,是以不損害不危及中土根本利益爲前提的,現在因爲江南賊劉元進割據稱帝而放飛了中土分裂的惡魔,導致齊王自立的風險大大增加,於是飛狐叛軍理所當然就成了聖主和中樞的“眼中釘”,誓必拔而除之。

董純別無選擇,不論從中土利益、北疆安危還是從南北大戰的角度來分析,飛狐叛軍都必須出關,聖主和中樞的決策都非常正確,但此策執行難度非常大,其中最大阻礙就來自齊王,所以董純毫不猶豫,主動請纓,願意日夜兼程趕赴懷荒,說服齊王堅決執行聖主和中樞決策。

聖主頗爲讚賞,當即勉勵了幾句。

董純看到聖主心情不錯,果斷提出一個疑問,“聖上,安州迴歸,是否提上中樞議程?”

這很關鍵,如果聖主和中樞重視安州的迴歸,甚至不惜冒着與大漠翻臉的風險,把安州納入中土版圖,則未來形勢的發展對齊王有利,反之,如果聖主和中樞對安州的要求不予理睬,借刀殺人,用完後就兔死狗烹,斷絕齊王藉助安州擴張自身實力之路,那麼齊王必然極力阻止飛狐叛軍出關,如此形勢就複雜了。

聖主略略皺眉,目露憂色,稍作遲疑,緩緩說道,“暫無安排,但若北征大捷,安州橫掃東北,一股新興勢力迅速崛起於塞外,則迴歸就必然提上議程,而南北大戰亦將爆發。”

董純心領神會,當即表態,此去邊郡,當浴血殺虜,誓死報國。

第七十二章 一世兄弟第九百三十四章 惡化第一百七十七章 逼你造反第九百五十三章 變通第三百六十章 分道揚鑣第兩百九十四章 低調第九百十八章 “綁架”第760章 大事不好第六百三十三章 范陽盧氏的“善意”第801章 錯亂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個流氓對一羣流氓第803章 第一個條件第七十三章 挺進蒙山第764章 局面對我有利第五百四十三章 心急如焚第九百零八章 杳無音訊第五百九十七章 滿座皆驚第四百零一章 迷霧第五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六百九十七章 懊悔不迭第三百三十一章 避之不及第兩百三十四章 爲何不退?第九百五十二章 理由呢?第六百零五章 志在必得第六十五章 再攻永城第三百四十三章 先生來了第三章 白髮刑徒第六百八十七章 叮囑第三百八十四章 沒有選擇的李珉第九百零一章 問計第兩百二十一章 攻擊部署第一百八十二章 瓦崗困境第九百六十五章 師徒相見第一百九十九章 如假包換第五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兩百三十四章 爲何不退?第六百四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六百二十五章 出賣第八百三十章 “打臉”第五百二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七百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三百八十章 與你何干?第六百五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零十五章 羅藝的優點第一百四十六章 瞞天過海第兩百零六章 郇王之憂第八百八十七章 說來聽聽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間第四百二十二章 各執一詞第九百四十六章 自作孽第五百八十五章 使命何在?第三百二十六章 卑鄙無恥第一百章 但是第797章 戰局突變第五百四十九章 雞飛蛋打第四百四十一章 翻臉了第八百五十七章 變計第八十章 拿下蒙山第兩百四十一章 在推演中迷失了第五百七十五章 榨取價值第三百六十八章 瓦崗人要走了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然發現第八百九十五章 契機第三百四十五章 狗屁不通的理由第三百七十章 要不得的固執第五百三十七章 意外選擇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須陀走了第兩百章 蒲山公別來無恙第七百一十八章 誰是借刀殺人的“刀”?第九百六十四章 誰騙誰?第兩百九十八章 段姥第六百八十四章 以死明志第九百十一章 意圖何在?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說服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不眷聖主第七百六十八章 真真假假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證夠不夠?第七百五十五章 什麼都不幹?第三百零六章 秦瓊要戰第四百三十四章 楊玄感的諱莫如深第九百八十四章 赤峰第五百一十五章 弱點第五百一十一章 讓人恐懼的猜測第八百二十二章 傲慢的韓世諤第六百二十六章 封德彝的選擇第三百五十四章 皇族異類第六百五十一章 或許第九百八十八章 御駕親征第六百二十四章 不加掩飾第七百七十章 劣勢第八百三十二章 自作孽第九百二十一章 盲目自大第九百三十一章 棘手第九百七十一章 最後一個疑問第三十七章 白髮帥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絲暖意第九百三十六章 誰去古北口?第十四章 憤怒的崔九第三百九十四章 那隻蟬第兩百四十七章 口若懸河
第七十二章 一世兄弟第九百三十四章 惡化第一百七十七章 逼你造反第九百五十三章 變通第三百六十章 分道揚鑣第兩百九十四章 低調第九百十八章 “綁架”第760章 大事不好第六百三十三章 范陽盧氏的“善意”第801章 錯亂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個流氓對一羣流氓第803章 第一個條件第七十三章 挺進蒙山第764章 局面對我有利第五百四十三章 心急如焚第九百零八章 杳無音訊第五百九十七章 滿座皆驚第四百零一章 迷霧第五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六百九十七章 懊悔不迭第三百三十一章 避之不及第兩百三十四章 爲何不退?第九百五十二章 理由呢?第六百零五章 志在必得第六十五章 再攻永城第三百四十三章 先生來了第三章 白髮刑徒第六百八十七章 叮囑第三百八十四章 沒有選擇的李珉第九百零一章 問計第兩百二十一章 攻擊部署第一百八十二章 瓦崗困境第九百六十五章 師徒相見第一百九十九章 如假包換第五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兩百三十四章 爲何不退?第六百四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六百二十五章 出賣第八百三十章 “打臉”第五百二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七百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三百八十章 與你何干?第六百五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零十五章 羅藝的優點第一百四十六章 瞞天過海第兩百零六章 郇王之憂第八百八十七章 說來聽聽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間第四百二十二章 各執一詞第九百四十六章 自作孽第五百八十五章 使命何在?第三百二十六章 卑鄙無恥第一百章 但是第797章 戰局突變第五百四十九章 雞飛蛋打第四百四十一章 翻臉了第八百五十七章 變計第八十章 拿下蒙山第兩百四十一章 在推演中迷失了第五百七十五章 榨取價值第三百六十八章 瓦崗人要走了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然發現第八百九十五章 契機第三百四十五章 狗屁不通的理由第三百七十章 要不得的固執第五百三十七章 意外選擇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須陀走了第兩百章 蒲山公別來無恙第七百一十八章 誰是借刀殺人的“刀”?第九百六十四章 誰騙誰?第兩百九十八章 段姥第六百八十四章 以死明志第九百十一章 意圖何在?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說服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不眷聖主第七百六十八章 真真假假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證夠不夠?第七百五十五章 什麼都不幹?第三百零六章 秦瓊要戰第四百三十四章 楊玄感的諱莫如深第九百八十四章 赤峰第五百一十五章 弱點第五百一十一章 讓人恐懼的猜測第八百二十二章 傲慢的韓世諤第六百二十六章 封德彝的選擇第三百五十四章 皇族異類第六百五十一章 或許第九百八十八章 御駕親征第六百二十四章 不加掩飾第七百七十章 劣勢第八百三十二章 自作孽第九百二十一章 盲目自大第九百三十一章 棘手第九百七十一章 最後一個疑問第三十七章 白髮帥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絲暖意第九百三十六章 誰去古北口?第十四章 憤怒的崔九第三百九十四章 那隻蟬第兩百四十七章 口若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