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險的假設

ads_wz_txt;

楊玄感要篡位?他發動軍事政變的真正目的是篡位,是自己做皇帝?

這個推論太驚人了,不但震驚了李子雄,也給了韋福嗣、董純和李善衡以強烈衝擊。

如果李風雲的推論是正確的,楊玄感發動這場軍事政變的目的本身就不單純,他欺騙了所有的同盟者,那麼他當然很難得到中土保守勢力的傾力幫助,更難贏得各大貴族集團的鼎力支持,他的失敗是完全可以預見的。

這就是矛盾的根本所在,也是李子雄最爲憤怒的地方。

如果齊王楊喃願意做“大旗”,願意誓死一搏,那這場兵變肯定有成功的把握,畢竟齊王楊喃的身份、聲望和實力擺在那裡,雖然不能一呼百應,但支持者肯定很多。然而李風雲從接觸到齊王楊喃開始,就反覆“灌輸”兵變必敗的預言,並拿出一大堆理由做爲證據,結果就變成了現在這種糟糕的局面,齊王誓死忠誠聖主,更不願意拿身家性命去賭博。如此一來,兵變者一開始就處於不利處境,政治上非常被動,勝算當然小了。

這也是李子雄質疑李風雲的原因所在。現在回頭想想,從去年李風雲突然西進中原開始,似乎就有一隻無形的大手在悄無聲息地操控着局勢。如果沒有李風雲西進中原,齊王楊喃哪有機會逃離東都?如果齊王楊喃沒有逃離東都,那麼當聖主迫於政治上的被動而發動新一輪的皇統之爭,事實上廢黜了齊王楊喃的皇統繼承人資格後,齊王楊喃就會被變相囚禁,二次東征時,聖主就會把他帶上以防意外,這樣不論兵變結果如何,齊王都算徹底廢了,在中土陷入分裂和戰亂時,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

然而現在齊王的處境就不一樣了,政治上進退無憂,若能充分利用這場兵變建功,不但可以有效緩和他與聖主之間的緊張關係,贏得一些政治上的利益,還能再一次遠離東都,在北疆戰場上繼續建功,腳踏實地的發展壯大,直至割據一方,待中土陷入分裂和戰亂時,齊王便有能力拯救中土於危難,力挽狂瀾了。

如此高瞻遠矚、精妙宏大的佈局,不但需要卓絕的智慧和謀略,更需要豐富的政治經驗,所以可以肯定,這個佈局不是出自年紀輕輕的李風雲之手,而是出自他背後的那些持中立立場的政治勢力之手。由此推及,這些人不但知道兵變者同盟,還準確預測到兵變者將在某個恰當的時機內發動兵變,但迫於複雜的國內外局勢和動盪的東都政局,再加上缺乏直接有效的證據,只能窺伺一側,借力打力,竭盡全力挽救危局,並未雨綢繆,爲未來可能出現的分裂和戰亂做好拯救準備。齊王顯然就是這些人爲未來中土而準備的救世主,而李風雲則是保護這個救世主的鋒利武器。

如果這些推測都是正確的,那麼李風雲不但不會讓齊王陷入兵變者的陰謀,相反,還會在關鍵時刻,給兵變者以致命一擊。

果然,在李子雄咄咄逼人的威脅下,李風雲怒而反擊,一擊致命。

如果楊玄感發動軍事政變的目的是篡位,還有誰會支持楊玄感?最起碼齊王楊喃、韋福嗣、董純和李善衡是徹底斷絕了念頭,不敢再有絲毫的非分之想

李子雄也不敢堅持了,既然李風雲非常陰險地提出了這個假設,如果他繼續堅持下去,後果就嚴重了,齊王的怒火他承受不起,更嚴重的是,他必須爲自己和家族留一條退路。

接下來商討氣氛就融洽多了,李子雄、韋福嗣、董純和李善衡基本上都認同了李風雲的計策,但因爲變數太大,無法擬製具體方案,只能依照牟利主旨和最終目標各自爲戰,各於各的。不過李風雲卻知道未來幾個月五個人再次聚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這次不但要把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策略定下來,還要把期間所有可能發生的變數都要考慮到,並在此基礎上擬製出一個脈絡性的方案,然後各方都依據這個“脈絡”穩步推進,確保在實施過程中不會發生重大偏差,以免失去對局勢的掌控,繼而深陷其中,迷失方向,一敗塗地。

李風雲的建議得到了衆人的支持。目前局勢已經很複雜了,如果兵變爆發局勢會更加複雜,而要在如此複雜的局勢中“火中取栗”,難度實在太大,那時各方都在局中,難免當局者迷,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在波詭雲譎的政治博弈中迷失方向,所以大家都很忐忑,都沒有底,但如果有一個清晰可見的“脈絡”做爲前進的參考方向,則迷失的可能就會大大降低,遇到的風險也會相應減少。

於是四個軍政經驗豐富的老傢伙,一個預知未來的小傢伙,齊心協力對未來幾個月的局勢進行詳盡的分析和推演,拿出了很多套應變措施和應急預案。

黎明將近,五個人的會晤接近尾聲,有關利用東都兵變牟利的主要“脈絡”和諸多細節都已敲定,剩下的事就是前期準備工作了。

李風雲馬上退出齊魯戰場,放棄蒙山,把河北義軍整合進聯盟,然後轉戰河南,挺進樑郡,一方面吸引東都的注意力,給楊玄感發動兵變創造機會,一方面則做好攻擊京畿的準備。

同一時間,李子雄給予楊玄感以有力支持,其中重點就是把李風雲這股勢力拉進兵變,而李風雲若想贏得楊玄感的信任,李子雄這個“中介”和“保證”至關重要。

齊王楊喃則假借剿賊之名,一方面繼續與彭城留守董純、魯郡太守李珉合作,不斷增加實際控制的兵力,一方面則乘機從齊魯和徐州兩地大量徵調糧草武器以爲儲備,爲即將開始的東都大戰做準備。

天將放亮之時,李風雲拱手告辭,率先離開了匡山。

當日,李風雲下令,棄守歷城,各軍依次渡河撤至鵲山,然後沿着濟水北岸緩緩撤向四瀆津。

四月初一日,齊王楊喃收復歷城,並即刻把這一消息傳至水師,傳至河北

正在大河上游戈的水師當即在周法尚的指揮下,逆流而上,一邊繼續封鎖大河,堅決阻止反賊渡河北上,一邊把反賊正在進入濟北郡的消息告之崔弘升。齊魯的濟北郡與河北的清河郡,隔大河相望,因爲水師不可能長期封鎖這條水道,另外水師已進入內河水道七八百里了,有限的兵力和戰船已難以完成如此長度的封鎖任務,周法尚捉襟見肘之下,擔心出現疏漏和意外,所以希望崔弘升能早一點抵達清河,進入大河北岸佈防,有效緩減水師目前的困難。

當然了,若崔弘升能渡河進入齊魯,那就更好了,水師甚至都可以提前撤離大河水道,但周法尚非常清楚,崔弘升絕無可能渡河,絕無可能與齊王楊喃發生正面衝突,而齊王楊喃也“恰好”收復了歷城,擊敗了反賊,更巧合的是,反賊也變“聰明”了,也識時務了,主動撤離了齊郡,不再與齊王正面對陣,也不再繼續混亂齊郡的局勢,如此一來,崔弘升還有渡河的意義嗎?聖主的詔令是建立在齊郡戰局日益惡化的基礎上,現在局勢迅速好轉了,更重要的是禍亂的根源反賊逃跑了,崔弘升當然就也不會渡河了。

果然,崔弘升接到消息後,南下的步伐就更慢了,不過考慮到周法尚的難處,還是派出了一支選鋒軍,先行趕到大河北岸佈防,以酎合水師一起阻止反賊從濟北方向渡河北上。

四月上,張須陀在北海剿賊,重創了北海義軍,並將義軍殘部包圍在淄水中游的牛山附近。危急時刻,同樣被張須陀困在山裡的長白山義軍突然殺出,北海豪帥郭方預和秦君弘隨即在左氏兄弟的接應下,奮力殺出一條血路,突破了張須陀的包圍,然後兩路義軍一起逃回了齊郡境內,打算南下泰山,與先期撤到泰山的豪帥孟讓會合。

然而出乎他們的預料,齊王的主力大軍突然出現在淄川境內,斷絕了義軍南下泰山之路,迫不得已,義軍只好調轉方向再上長白山。但此刻,長白山義軍和北海義軍損失慘重,已是強弩之末,不堪一擊,若固守長白山,必定死路一條,於是左氏兄弟不由自主的就想到了王薄。

之前長白山義軍在張須陀的追殺下潰不成軍時,王薄非常堅決,毅然率軍撤向歷城,投奔李風雲去了。王薄的態度很明確,他一個人艱苦奮戰了很久,但至今還在四處流竄、朝不保夕,不要說發展壯大了,連活着都是一種奢侈,所以他痛下決心,跟着李風雲混,加入聯盟,再沒有壯大之前無論如何都要找一棵可以遮風擋雨的大樹。當時左氏兄弟還有自信,還有夢想,還想做老大,對王薄的勸說嗤之以鼻,現在卻後悔了。

左氏兄弟決定投奔李風雲,郭方預和秦君弘沒有異議,一口答應。此刻對於他們來說生存最重要,而李風雲已經成了他們最後的“救命稻草”,但現在李風雲在哪?齊王的軍隊既然出現在淄川,說明歷城已經被齊王拿到手了,整個濟水南岸地區都不安全,若想找到李風雲,必須先渡過濟水,然後再沿着濟水北岸向西尋找,因爲李風雲最早就是從西邊的濟北郡殺過來的。

兩路義軍當即北渡濟水,同時派出親信部下日夜兼程向西尋找李風雲。

此刻,李風雲正在四瀆津整軍。

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一百三十三章 寧陽城下第807章 遙無歸期第一百一十三章 難做決斷第三十一章 某去造反第九十章 無恥也有境界第兩百三十七章 如此大義第六百章 投其所好第三十四章 陳三先生第七百八十章 以身涉險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絲暖意第十六章 擋者披靡第七百一十八章 誰是借刀殺人的“刀”?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三百五十二章 陷城第一千零一章 致命一刀第兩百二十一章 攻擊部署第四十八章 陶驛第四百二十九章 語出驚人的觀國公第七百三十七章 甕中捉鱉第六百六十七章 你也敢與虎謀皮第兩百四十九章 給我自由第九百十七章 放飛心魔第四百七十一章 倉城到手第五百五十六章 諱莫如深第九百八十一章 豈會騙你?第一百八十一章 烏雲壓頂第九百十五章 甘之如飴第一千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五十九章 目標第四百三十五章 還不連夜逃離?第九百四十六章 一些靈感第九百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七百一十九章 好大一個坑第兩百四十二章 憂鬱的韋福嗣第兩百四十七章 口若懸河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五十一章 瘋狂的車伕第兩百九十一章 西風颳來第九百零一章 問計第九百七十七章 鼠目寸光第七百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六百九十九章 無心插刺第一百二十七章 戰秦瓊第兩百九十七章 螳螂失策第六百四十九章 兩大阻力第五百五十五章 周法尚的猜測第八十六章 一夜變局第七百五十五章 什麼都不幹?第二章 單雄信和徐世勣第四百一十八章 李渾的選擇第五百四十一章 剛愎自用第806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八十九章 濫殺無辜第四百五十一章 李百藥的告誡第八百二十章 不滿第六百八十一章 輔車相依第五百八十七章 這是底線第六百七十二章 盡在此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如此悲觀!?第八百八十二章 下策第六百三十二章 兄弟第七百一十六章 突厥人嗅可了危險第五百三十四章 澠池城外第三百二十二章 你詐屍?第七百二十四章 你還活着?第一千零十二章 東渡第二十八章 逃亡第八百零七章 奚王的對策第六百八十九章 野望第一百八十四章 表決第四十二章 睢水河畔第一百六十章 大總管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十二章 突變第四百七十三章 孤身犯險第一百六十六章 黑暗深淵第八百七十(一)章 兩難第三百三十五章 意外收穫第五百九十六章 你還能再敗家一些嗎?第三百一十三章 瞬息萬變第766章 “脅迫”第兩百一十一章 繡衣直指第一百三十一章 陷阱在哪第五百零五章 你不要陷害我第三百七十一章 再見李密第八百二十五章 攻擊第五百六十一章 某還有一個使命第三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十二章 突變第九百十五章 甘之如飴第五百八十六章 夜會趙王陵第三百七十九章 惶恐的蒲山公第七十一章 立足大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西征之策第七百零九章 步步緊逼第六百零四章 心機深沉第四百八十四章 韓相國的怨憤第八百四十六章 奇兵突出第七百八十二章 結盟
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一百三十三章 寧陽城下第807章 遙無歸期第一百一十三章 難做決斷第三十一章 某去造反第九十章 無恥也有境界第兩百三十七章 如此大義第六百章 投其所好第三十四章 陳三先生第七百八十章 以身涉險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絲暖意第十六章 擋者披靡第七百一十八章 誰是借刀殺人的“刀”?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三百五十二章 陷城第一千零一章 致命一刀第兩百二十一章 攻擊部署第四十八章 陶驛第四百二十九章 語出驚人的觀國公第七百三十七章 甕中捉鱉第六百六十七章 你也敢與虎謀皮第兩百四十九章 給我自由第九百十七章 放飛心魔第四百七十一章 倉城到手第五百五十六章 諱莫如深第九百八十一章 豈會騙你?第一百八十一章 烏雲壓頂第九百十五章 甘之如飴第一千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五十九章 目標第四百三十五章 還不連夜逃離?第九百四十六章 一些靈感第九百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七百一十九章 好大一個坑第兩百四十二章 憂鬱的韋福嗣第兩百四十七章 口若懸河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五十一章 瘋狂的車伕第兩百九十一章 西風颳來第九百零一章 問計第九百七十七章 鼠目寸光第七百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六百九十九章 無心插刺第一百二十七章 戰秦瓊第兩百九十七章 螳螂失策第六百四十九章 兩大阻力第五百五十五章 周法尚的猜測第八十六章 一夜變局第七百五十五章 什麼都不幹?第二章 單雄信和徐世勣第四百一十八章 李渾的選擇第五百四十一章 剛愎自用第806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八十九章 濫殺無辜第四百五十一章 李百藥的告誡第八百二十章 不滿第六百八十一章 輔車相依第五百八十七章 這是底線第六百七十二章 盡在此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如此悲觀!?第八百八十二章 下策第六百三十二章 兄弟第七百一十六章 突厥人嗅可了危險第五百三十四章 澠池城外第三百二十二章 你詐屍?第七百二十四章 你還活着?第一千零十二章 東渡第二十八章 逃亡第八百零七章 奚王的對策第六百八十九章 野望第一百八十四章 表決第四十二章 睢水河畔第一百六十章 大總管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十二章 突變第四百七十三章 孤身犯險第一百六十六章 黑暗深淵第八百七十(一)章 兩難第三百三十五章 意外收穫第五百九十六章 你還能再敗家一些嗎?第三百一十三章 瞬息萬變第766章 “脅迫”第兩百一十一章 繡衣直指第一百三十一章 陷阱在哪第五百零五章 你不要陷害我第三百七十一章 再見李密第八百二十五章 攻擊第五百六十一章 某還有一個使命第三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十二章 突變第九百十五章 甘之如飴第五百八十六章 夜會趙王陵第三百七十九章 惶恐的蒲山公第七十一章 立足大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西征之策第七百零九章 步步緊逼第六百零四章 心機深沉第四百八十四章 韓相國的怨憤第八百四十六章 奇兵突出第七百八十二章 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