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到了洛口倉

在來護兒看來,西京肯定要出事,這是早有預兆的,也是當前政治格局所決定的,只要有合適的契機,西京肯定要對東都出手,置東都於死地,所以來護兒對這場風暴充滿了悲觀情緒。

西京本身不會出問題,關隴人自中土三分以來苦心經略關隴近百年,即便不是鐵板一塊,但只要關係到根本利益,關隴人肯定會擱置矛盾齊心協力,而這正是先帝執政後期改革停滯,聖主登基後與關隴人漸行漸遠的重要原因所在

改革的本質是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不論蛋糕是否做大,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分配比例都要改變,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都要減損。關隴人正是既得利益集團,所以國力越發展,改革越深入,利益損失就越大。

關隴人統一了中土,理所當然享受中土統一的最大勝果,但隨着統一後國力的高速發展,權力和財富的不斷膨脹,如果繼續按照統一初期的利益分配格局,關隴人就始終高居“食物鏈”的最頂端,形成一個龐大的直接控制國祚的“食利”集團,權力和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它們手中,社會貧富分化會越來越嚴重,社會矛盾會日益擴大,這直接危及到了統一大業和國祚穩定,所以必須進行改革,關隴人必須遏制自己無節制的貪婪,讓度一部分利益給其他貴族集團,而整個統治階層也讓度一部分利益給平民。

人性本惡,貪婪更是難以遏制,關隴人建立了中土統一之大業,卻成了中央集權改革的阻礙者。先帝在自己的執政後期,無法逾越關隴人的阻礙,一籌莫展,壯志未酬身先死。聖主登基後,“另闢蹊徑”,以土都洛陽來避開與關隴人這個改革最大阻礙的正面對抗,以政治中心的東移來贏得山東和江左兩大貴族集團的支持,以兩京對抗的政治格局來激化關隴人和山東人、江左人之間的矛盾,以建立上述三大政治優勢來加快改革的進程。

然而,矛盾激化的後果是衝突劇烈,若有絕對威權的強力壓制,或許能在碰撞中艱難但最終還是平穩地度過,反之,若沒有絕對威權的壓制,衝突會演變成動盪,動盪會演變成風暴,一旦風暴迭起,對威權形成了波浪式的衝擊,甚至是海嘯式的毀滅性衝擊,則威權必將崩潰,而改革失去了威權這道“大堤”的保護,也必將隨之崩潰。

以中央集權爲目標的改革正是要建立絕對威權,但在改革沒有完成之前,改革卻需要絕對威權的保護,這就很矛盾了。先帝未能解決這個矛盾,改革就停滯了。聖主的權威遠遠不如先帝,而“另闢蹊徑”的遷都之策又激化了矛盾,政治形勢因此危急,激進改革舉步維艱。關鍵時刻,裴世矩獻上了新的國防和外交大戰略,在國內已是死局的情況下,另闢蹊徑,把破局之手伸到國外,以發動對外戰爭來轉嫁國內危機,以開疆拓土來建立絕對威權,於是就有了西征。

西征對中土而言是開疆,對聖主而言是武功,但對境外諸虜而言,其解讀就完全不一樣了。中土西征滅了吐谷渾,代表中土統一後國力大發展,代表以聖主爲首的新一代中土統治者的國策已經由“守疆”變成了“開疆”,中土的國防和外交大戰略已經由“積極防禦”變成了“全面進攻”,其給大漠北虜的衝擊太強烈了,讓大漠北虜陷入了生死危機當中,於是大漠北虜的生存戰略立即做出了調整,由“消極防禦”轉變爲“積極防禦”,緊接着長城一線衝突頻起,南北關係迅速惡化。

牽一髮而動全身。大漠北虜的戰略改變了,南北關係惡化了,中土的國防戰略也隨之做出調整,於是就有了東征

東征對中土而言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可以炫耀國力和武力,證明新的國防和外交大戰略的正確性;可以威懾北虜,緩和漢虜矛盾,改善南北關係;可以開疆拓土,建立武功,鞏固和加強威權;當然了,前提是東征要取得勝利。

然而,東征大敗,匪夷所思的大敗,而這場戰爭的失敗,給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絕對威權以致命一擊,於是所有被絕對威權強行壓制的矛盾和衝突,全面爆發了,就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發不可收拾。

絕對維權是根本,沒有絕對維權,被無限吹大的美麗的泡泡就會破滅,而在改革沒有完成,中央集權沒有建立的情況下,建立絕對威權的唯一辦法就是發動戰爭,在戰爭中建立武功,以武功來建立威權,於是聖主和他的支持者們根本就沒有選擇,只有發動第二次東征,亡羊補牢,爲時未晚,以第二次東征的勝利,來最大程度的挽救和彌補因第一次東征大敗所造成的所有惡果,關閉潘多拉魔盒,讓金色的陽光穿透陰霾,讓絕對維權重新籠罩中土大地。

只是,一直被絕對威權強行壓制的關隴人,一直被改革強行剝奪利益的保守勢力,如今好不容易看到了“翻身”的希望,豈會放過眼前這個可以徹底擊敗聖主和摧毀改革的千載難逢的機會?

周法尚對西京不抱希望,來護兒更擔心東都崩潰中土分裂,但沒辦法,做爲聖主的支持者和改革陣營中的一員,不管他們的真實想法是什麼,關鍵時刻他們都必須義無反顧的衝上去,就算“堵槍眼”捨身赴死也要一往無前,否則聖主倒了,改革毀了,他們也就身死族滅了。

“我們的目標就是黎陽。”來護兒看到周法尚情緒非常低沉,無從勸說,只能苦笑以對。

“黎陽是重要。”周法尚嘆道,“但你不要忘了齊王。齊王很快就能控制通濟渠,接下來他有無數種辦法斷絕通濟渠,所以就算我們收復了黎陽,也無法確保大運河的暢通。”

周法尚的意思很直白,對於馳援東都的水師來說,東都不重要,黎陽也不重要,齊王纔是最重要的,只要把齊王牽制住了,不讓他進入東都介入到風暴中心,不給他爭奪皇統的機會,那麼東都風暴再大也就是軍事政變,西京即便落井下石從中牟利但所能牟取的利益也有限,再進一步說,一旦東都戰場出現了轉機,楊玄感陷入困境,漸漸成了衆矢之的,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那麼二次東征就還有繼續下去的可能,而這纔是最重要的。

來護兒連連點頭,直言不諱地說出了周法尚心中所想,“如你所言,我們馳援東都的目的不是解決東都風暴,而是確保二次東征的繼續。二次東征只能贏,不能輸,半途中止,無功而返也是輸。但是……”來護兒面有難色,苦笑道,“某隻能給你一萬人,只能把武賁郎將費青奴調給你,除了他的軍隊,餘者都是江淮、江南子弟,都是水師精銳,而他們是江左水師最後的老本了,我們賠不起啊。”

周法尚暗自冷笑,遲疑稍許,以不容置疑的口氣說道,“來楷、來弘可以留在你身邊,但來整一定要隨某西去。

來楷是來護兒的長子,之前在江東爲官,這次隨父遠征。來弘是來護兒的第五子,是來護兒帳下的鷹揚郎將。來整是來護兒的第六子,最爲驍勇善戰,戰功最爲顯赫,是衛府最年輕的武賁郎將,去年攻打平壤雖然失敗了,但他依舊被賜封爲襄陽公,可見聖主對其恩寵之隆。

來護兒沉吟不語。他能理解周法尚的苦衷,此次馳援東都是個苦差,吃力不討好,即便把目標定在黎陽,定在大運河,或者定在齊王身上,卻未必能成功。東都政局太複雜了,“羣魔亂舞”,稍有不慎就會墜入陷阱,退一步說,就算明哲保身,迂迴於風暴邊緣,但東都一旦崩潰,還有明哲保身的可能嗎?周法尚可以接受一世英名付之流水,但決不允許自己的親朋故舊無辜罹禍,而他保護自己的最好辦法,就是把來護兒“拉下水”,把來氏下一代的鼎柱來整放在自己身邊,周氏與來氏榮辱與共,禍福與共,生死與共。

“善”來護兒答應了,雖然自己也有私心,但事關大局,來氏與周氏也的確應該齊心協力,同生死共進退,否則江左人拿什麼保障自身利益?

六月初九日夜,水師副總管周法尚、武賁郎將費青奴、武賁郎將來整率一萬四千將士,揚帆出海,以最快速度趕赴大河入海口。

六月初十,洛口倉。

楊玄感所率船隊由大河進入洛水,順利抵達洛口倉。

洛口倉守將顧覺主動獻城。

河南顧氏是三四流貴族,是弘農楊氏的附庸。顧覺是老越國公楊素的親信部屬,而把顧覺安排鎮戍洛口倉正是楊玄感的重要佈署之一。

洛口倉對楊玄感來說太重要了,這個國倉必須拿到手,否則拿什麼支撐軍隊進行東都大戰?京畿有四個國倉,含嘉倉在宮城和皇城附近,回洛倉在東都北郭外面,常平倉則遠在函谷關以西的陝城,所以楊玄感唯一有可能控制的就是洛口倉,只要把洛口倉拿下了,攻打東都的保障就有了。相比起來,黎陽倉的保障性太差,不但有大河爲阻,距離東都有數百里之遠,運輸不便,而且還隨時有可能失陷,這對在東都作戰的大部隊來說太危險了。

楊玄感見到顧覺,馬上詢問東都局勢和京畿的防禦佈署。

顧覺詳細述說,他的建議是,乘東都不備之際,馬不停蹄,直殺黑石關。

“裴弘策和達奚善意都還沒有抵達黑石關?”楊玄感謹慎問道。

顧覺當即拍着胸脯做出保證,他的消息絕對可靠。裴弘策和達奚善意對東都的命令非常不滿,越王楊侗把精銳的衛戍軍放在城內,卻把臨時拼湊的地方軍推到前線,這已經不是不公平的事情了,而是陰謀置人於死地,手段太狠毒了,所以裴弘策和達奚善意當然是怨言滿腹,而那些鄉團宗團更是罵翻了天,就差沒有散夥走人了。

“虎牢那邊怎樣?”楊玄感問道,“一旦虎牢那邊殺過來,我們就腹背受敵了。”

顧覺笑了,“據可靠消息,彭城留守董純已率軍到了濟陽、封丘一線,滎陽方面非常緊張,根本顧不到東都。”

董純兵臨滎陽?楊玄感和王仲伯等人面面相覷,齊王的速度也太快了吧?而且讓董純在前面衝鋒陷陣,豈不是不死不休的架勢?

=--51027+d4z5w+15308818-->

第一百二十一章 爭執第四百七十二章 只有一條路第兩百三十三章 要殺一個人第八百零九章 漫天要價第九十四章 驃悍羅士信第四百二十四章 如你所願第九百七十九章 真實的騙局第六百五十五章 你太自大了第810章 洞若觀火第九百八十七章 有便宜就佔第一百三十七章 憤怒的張須陀第六百四十章 謹小慎微的段達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打了?第七十八章 段氏叔侄第四百九十九章 元務本的小“算盤”第三十六章 殺人立威第一千零七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五十三章 董純的選擇第三百八十章 與你何干?第四百八十一章 青澀的桃子也丟了第四百五十一章 李百藥的告誡第七百七十六章 晝伏夜行第一千零二十章 有所取捨第三百五十章 逃之夭夭第兩百九十二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八百二十一章 風起第八百三十四章 我不管第九百八十七章 有便宜就佔第兩百七十八章 取信於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表決第五百九十四章 振聾發聵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打一耙第九百八十九章 打臉第五百零四章 乘傳發兵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九百二十一章 盲目自大第五百七十八章 疑慮第四百六十三章 不要低估聖主第七百四十章 難下的決斷第四百零二章 治書侍御史游元第七百零六章 你不能死第799章 連夜雨第五百一十五章 弱點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俠隱秘第七百零九章 步步緊逼第八百四十三章 蓄勢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見第十七章 破空而去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密第九百二十八章 郕國公第八十六章 一夜變局第六百六十四章 唯一條件第九百零一章 問計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險的假設第兩百二十七章 齊王憤怒了第六百四十一章 包圍驍果第三百五十章 逃之夭夭第一百零九章 溫水煮青蛙第六百九十五章 不作爲第七十三章 挺進蒙山第九百九十五章 孤想知道第兩百八十七章 徐州變局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絲暖意第三百零四章 崔弘升的擔憂第四十七章 唯有造反第八百一十九章 你爭什麼?第一百八十九章 百團大戰第六百一十八章 運籌帷幄第一章 要殺頭了第三十七章 白髮帥第七十三章 挺進蒙山第六百九十九章 無心插刺第一千零十七章 暴露第一百九十八章 懸念第五十一章 瘋狂的車伕第兩百四十八章 危言聳聽第九百十七章 放飛心魔第九百八十九章 打臉第七百一十六章 突厥人嗅可了危險第兩百四十章 走進誤區的李密第六百零九章 聖主的任性第一百三十四章 段使君的算計第九百六十一章 李平原已死第九百三十九章 機會在哪?第八百九十八章 倍感重壓第一百零四章 試一試第九百十二章 圍殺第兩百九十三章 意欲何爲?第九百二十四章 鬱憤第九百十六章 凌亂了第十二章 突變第八百二十九章 志得意滿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子雄的雄心第801章 錯亂第五百七十章 第三次東征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京恩怨第六百八十二章 不爲所動第一百三十三章 寧陽城下第三百六十章 分道揚鑣第三百六十二章 崔孝仁
第一百二十一章 爭執第四百七十二章 只有一條路第兩百三十三章 要殺一個人第八百零九章 漫天要價第九十四章 驃悍羅士信第四百二十四章 如你所願第九百七十九章 真實的騙局第六百五十五章 你太自大了第810章 洞若觀火第九百八十七章 有便宜就佔第一百三十七章 憤怒的張須陀第六百四十章 謹小慎微的段達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打了?第七十八章 段氏叔侄第四百九十九章 元務本的小“算盤”第三十六章 殺人立威第一千零七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五十三章 董純的選擇第三百八十章 與你何干?第四百八十一章 青澀的桃子也丟了第四百五十一章 李百藥的告誡第七百七十六章 晝伏夜行第一千零二十章 有所取捨第三百五十章 逃之夭夭第兩百九十二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八百二十一章 風起第八百三十四章 我不管第九百八十七章 有便宜就佔第兩百七十八章 取信於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表決第五百九十四章 振聾發聵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打一耙第九百八十九章 打臉第五百零四章 乘傳發兵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九百二十一章 盲目自大第五百七十八章 疑慮第四百六十三章 不要低估聖主第七百四十章 難下的決斷第四百零二章 治書侍御史游元第七百零六章 你不能死第799章 連夜雨第五百一十五章 弱點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俠隱秘第七百零九章 步步緊逼第八百四十三章 蓄勢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見第十七章 破空而去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密第九百二十八章 郕國公第八十六章 一夜變局第六百六十四章 唯一條件第九百零一章 問計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險的假設第兩百二十七章 齊王憤怒了第六百四十一章 包圍驍果第三百五十章 逃之夭夭第一百零九章 溫水煮青蛙第六百九十五章 不作爲第七十三章 挺進蒙山第九百九十五章 孤想知道第兩百八十七章 徐州變局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絲暖意第三百零四章 崔弘升的擔憂第四十七章 唯有造反第八百一十九章 你爭什麼?第一百八十九章 百團大戰第六百一十八章 運籌帷幄第一章 要殺頭了第三十七章 白髮帥第七十三章 挺進蒙山第六百九十九章 無心插刺第一千零十七章 暴露第一百九十八章 懸念第五十一章 瘋狂的車伕第兩百四十八章 危言聳聽第九百十七章 放飛心魔第九百八十九章 打臉第七百一十六章 突厥人嗅可了危險第兩百四十章 走進誤區的李密第六百零九章 聖主的任性第一百三十四章 段使君的算計第九百六十一章 李平原已死第九百三十九章 機會在哪?第八百九十八章 倍感重壓第一百零四章 試一試第九百十二章 圍殺第兩百九十三章 意欲何爲?第九百二十四章 鬱憤第九百十六章 凌亂了第十二章 突變第八百二十九章 志得意滿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子雄的雄心第801章 錯亂第五百七十章 第三次東征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京恩怨第六百八十二章 不爲所動第一百三十三章 寧陽城下第三百六十章 分道揚鑣第三百六十二章 崔孝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