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一路西進

一日之後,討虜軍主力抵達天津城外。

而此時,馮雲山乘坐的“滅洋號”,也抵達天津城郊的直沽河碼頭。

由於天津通往北京的北運河,主要是幹流是白河。河道雖能通航,用以運輸進京的漕糧,但無法承載三千多噸吃水三米多深的“滅洋號”,甚至連羅大綱的第二旗艦“克洋號”也無法承載,因此,馮雲山和船上的一應人員全部下船,轉移至只有八百多噸排水量的“俘洋號”上。

羅大綱無奈,只能厚着臉皮將“俘洋號”也作爲旗艦,幸好進入白河後,清軍再沒有海防炮臺,加上白河兩岸均有討虜軍開道,前面也有許多戰船作爲探路,“俘洋號”根本不用擔心被襲擊問題,倒也不怕有危險。

因此,“俘洋號”便既成了水師甲五師的旗艦,又成了聖王馮雲山的水上行宮。

此時的天津城,雖然還遠遠沒能恢復了華北重鎮的繁榮,但隨着逃至天津城郊鄉下的百姓紛紛迴歸,城內外開始熱鬧起來。

馮雲山得知,還有大部分的百姓害怕戰亂,逃離在外。若是天津百姓都在,城內只怕不下二十萬人。

這個時代的天津城,竟然有這麼多人,馮雲山還是有些驚異。不過,繼而想想,也釋然了。滿清的京師等地,不但積聚了大量的駐防軍隊,城內人口也是近百萬,需要消耗大量的糧食和其他商品,而這些,都是靠從海路或者大運河水路進行漕運,都要先經過天津,再經北運河經通州抵達京城。這樣一來,便導致天津城成了巨大的糧食等貨物的中轉中心,因此人口也是衆多。

馮雲山沒有在天津城多呆,他留守乙五師的五千討虜士兵駐防天津城和運河航道後,便直接下令討虜軍各部立即開拔,沿白河逆流而上,直接進軍清妖的京城。

馮雲山本就打着突襲的念頭,他佈置那麼多,又讓討虜軍幾路進攻,吸引清軍的兵力和注意力,目的就是讓清軍卒不及防。既然歷史上,英法侵略者能以水陸聯軍一萬七千餘人,便在二個月內一路攻佔大沽口炮臺,繼而天津、通州,直至佔領北京城,馮雲山相信討虜軍也可以!

也許有人會說,滿清在歷史上,是因爲知道洋人不會永遠佔領,所以不願拼個魚死網破。但馮雲山認爲,咸豐作爲自詡天朝上國的皇帝,倉惶而逃,拋棄京城,肯定也是到了迫不得已的地步。

馮雲山便是要利用滿清朝廷調動兵力遲緩的致命缺陷,比歷史上英法聯軍更快地進軍速度攻下北京城。並且,馮雲山就是存了一戰定乾坤的心思,一舉將滿清的京畿重地一帶的主要兵力全部殲滅。讓滿清失去中堅力量,那它這個統治中華二百多年的王朝便可以終結了!

類似後世的那場革命之後,搖搖欲墜的滿清政權頃刻倒塌,牆倒衆人推,可以想象,只要自己領兵攻克滿清的京城,各地的會黨,諸如捻軍、苗民、西北反民等勢力便會蜂擁而起,而此時自己振臂一呼,還真有可能會讓各地義兵紛紛來投!

就算各省巡撫和提督之類的高官大多是滿人,不會投降自己,但底下的知府、縣令呢,參將遊擊、千總把總之類的,尤其是基層的漢兵,只要特務司稍加煽動和引導,多半還是會一起投降聖國。

農曆九月二十四號這天下午,馮雲山只進天津城內休息了兩個時辰,便立即和羅大綱、石達開、左宗棠、黃玉昆、劉勝邦等人,以及百餘名王府衛隊,乘坐“俘洋號”,沿白河逆流而上。

還有百餘王府衛士“俘洋號”坐不下,只得和甲五師兩個陸戰團的討虜軍將士一同在岸上趕路。

最前面的甲十師水師先鋒,則把堵住河口的各種障礙——攔河鐵鏈、竹排、樹柵暗樁和突堤等,全部清除,“俘洋號”跟隨着其他作戰艦隊順利地在白河內航行。

也許是因爲直隸總督的撤退,導致清軍都四散逃竄,艦隊沿河行駛,竟未遇到任何抵抗。天氣慢慢涼爽起來,進入秋季了。運河兩岸,是滿是樹木和農作物的平原,行進十分累人。討虜軍將士有嚴格的軍紀,路上經過村莊,一律不得侵擾。

九月二十五號,討虜軍將士抵達一處名叫北倉的運河邊碼頭小鎮,岸邊有討虜軍來報,說是根據百姓透露,直隸總督桂良曾經經過這處小鎮,率領清軍燒燬一批漕糧,又匆匆離開。

馮雲山下令繼續加緊北上,已經進入秋季,他必須要在一兩個月內拿下北京城兵擊潰京畿一帶的滿清駐軍。否則,拖至冬季,討虜軍將士都是南方人,不適應這北地的嚴寒天氣,到時就麻煩了。

三天之後,討虜軍水師抵達一處叫河西務的小鎮。

河西務鎮本是一處小村莊,因爲臨近京杭大運河,隨着漕運繁華起來,慢慢發展成一處城鎮,前明和滿清兩朝,因爲這河西務鎮是漕運咽喉之地,都在此處設立榷稅鈔關,水陸驛站,號稱“京東第一鎮”。

岸上擔任前鋒的甲九師來報,河西務鎮上的驛站已經被燒燬,鎮上除了少量百百姓流民外,其餘的關稅漕兵、漕運監督和運河疏浚的官兵全部逃散。

不過,估計是清兵想不到討虜軍進軍如此神速,事發匆忙,連停靠在運河內的三十餘艘特製平底漕糧船都沒處理,自然成了甲十師的俘獲。而河西務鎮上的大型驛站,雖然燒燬,討虜軍將士卻發現四周有騾馬幾十匹,還有專門轉運糧食的馬車幾十具。

水師先鋒甲十師和陸師前鋒甲九師都在河西務鎮裡找了幾名貧苦百姓和小商販作爲嚮導,加上兩名早先就埋伏在此的特務司特務,得知過了河西務段的北運河,也就是白河上游,上百噸的船隻都無法航行了。

馮雲山等人只得全部下了“俘洋號”。因爲擔心小戰船有危險,羅大綱堅決不讓馮雲山乘坐普通戰船,無奈之下,只得乘坐馬車。幸好,有先見之名的劉勝邦,將馮雲山平常用來出行的鋼板加固過的“防彈”馬車也一併運過來了。

大型戰船進入不了上游的運河,馮雲山下令,將河西務鎮改名爲“討虜鎮”,作爲征戰京畿等地的後勤中轉基地。

運輸兵糧、重炮和火藥等輜重的大型運輸船,雖然沒有百噸,但吃水較深,可能也都無法在運河航行,負責管理後勤的周勝富張羅着將大型運輸船卸下部分兵糧,讓船隻半載,以保證能通航。

周勝富又率領兩千討虜軍四處蒐集小型船隻和馬車,用來分運兵糧。

其餘的無法運走的輜重,全部囤積在討虜鎮,分批運輸。而且,馮雲山已經發現,隨着討虜軍的進一步快速行軍,一路上滿清遂不及防之下,拋棄的軍糧等補給都可以俘獲不少。加上有了討虜鎮的後勤基地,隨時能補充補給,討虜軍給養並不會有大的問題。

不過,爲了以防萬一,馮雲山還是下令,留乙一師三個團和乙五師三個團共七千餘兵力,駐守討虜鎮,防止清軍偷襲半路截斷補給線,確保這個後勤基地不能出半點差錯。

ps:感謝週五不喝酒人生路白走、斛跋睿壱、*征程*三位老大的打賞!

第1054章 掩體射擊與排隊槍斃885章 高杉晉作的盤算第1263章 鋼鐵新政第1096章 歐洲三國公使的無奈第383章 湘勇成軍,聲勢大振第200章 作戰計劃第1223章 朝官變動第499章 進城被收稅的胡以晄第285章 新鋼鐵廠選址第167章 義軍的分崩離析(上)第1087章 又一個遇刺的倒黴總統第588章 前往圓明園路上的跨時空思念第228章 吳如孝歸來第239章 計劃攻打湘軍老巢第342章 北伐軍突圍(感謝盛開的爆米花打賞!)757章 茶葉事件938章?香港駐軍指揮官逃離第641章 洪秀全的頑固第159章 主教的“不請之情”第1134章 還我日不落帝國第354章 鑄幣第1335章 鮑狄埃和嗯格斯861章 阿里瑪圖堡第1272章 曾玉珩帶回的好消息第255章 攻佔衡陽城(中)第1285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請求第1046章 那曾想到會有今天第1266章 兩種社會制度第290章 建立標準度量衡第1050章 上帝啊他們都是魔鬼第1300章 擊敗巴西第十五章 分兵、分別816章 東印度及中國聯合艦隊第1348章 黃金城(感謝無敵大燈泡打賞!)第1101章 可憐的秦日綱第六十九章 東王來信(求收藏!求賞,求票!)第1350章 金融戰(上)第593章 坑人的談判(下)961章 大不列顛王國的兵力第1276章 帝國的發展768章征討朝鮮(三)851章 黑龍江城第1198章 如同兒戲的談判第504章成爲導火索的徐氏兄弟976章 休斯頓第320章 出兵琉球第298章 蒸汽機鼓風攻城第665 章 英國態度的轉變第153章 招標(上)第355章 馮大頭和馮小頭第558章 挖墳引清兵出城第656章 五大戰區的構想第371章 福州滿旗老幼的處置第九十四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三)893章 屈辱的高杉晉作(爲諸神打賞加更,哈,好吧,其實是限免爆肝)742章 緬甸出事了第504章成爲導火索的徐氏兄弟第1156章 各打算盤第321章 南記絲綢鋪1020章 歐洲承認美利堅南部獨立第1060章 對印政策第1261章 不能太激進第212章 開科取士(中)第265章 大興土木的天京第443章 製造磷肥的配方第530章 北伐前夕的調兵遣將第1247章 兩個沙俄政府爭相談判第378章 建立駐美領事館第1120章 哥薩克騎兵的衝鋒第104章 勢如破竹(下)第550章 海防重地論海防第三十四章 江華王氏兄弟(上)776章 日本風雲(四)987章 羅伯特*李上校728 章 英法插手第589章 千古一絕圓明園(祝大家520快樂,大章求支持)895章 這就是個笑話第186章 左宗棠的短處第292章 兵工廠第1213章 由鋼鐵想到的第366章 得手芸南銅礦第252章 再敗福健水師886章 我家睦仁七歲了(打賞個月票吧)第1341中華帝國的商業貿易(感謝燈泡老大)第560章 咸豐哭得像個孩子第1037章 韋俊和楊載福第十八章 佔領道州(下)第391章 曲烏寶鐵路通車(下)第226章 土人內亂的消息第259章 籌建黃埔軍校第1087章 又一個遇刺的倒黴總統第660章 治理黃河方略第437章 俘獲“密西西比”號巡洋艦第1110章 孟加拉海戰(中)第469章 大理義軍歸順第617章 衍聖公的《特進表文》第491章 你來我往開始內訌第1082章 維克斯堡大捷第581章 八里橋血戰(中)第361章 佔領嶽州(感謝諸神賞!)
第1054章 掩體射擊與排隊槍斃885章 高杉晉作的盤算第1263章 鋼鐵新政第1096章 歐洲三國公使的無奈第383章 湘勇成軍,聲勢大振第200章 作戰計劃第1223章 朝官變動第499章 進城被收稅的胡以晄第285章 新鋼鐵廠選址第167章 義軍的分崩離析(上)第1087章 又一個遇刺的倒黴總統第588章 前往圓明園路上的跨時空思念第228章 吳如孝歸來第239章 計劃攻打湘軍老巢第342章 北伐軍突圍(感謝盛開的爆米花打賞!)757章 茶葉事件938章?香港駐軍指揮官逃離第641章 洪秀全的頑固第159章 主教的“不請之情”第1134章 還我日不落帝國第354章 鑄幣第1335章 鮑狄埃和嗯格斯861章 阿里瑪圖堡第1272章 曾玉珩帶回的好消息第255章 攻佔衡陽城(中)第1285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請求第1046章 那曾想到會有今天第1266章 兩種社會制度第290章 建立標準度量衡第1050章 上帝啊他們都是魔鬼第1300章 擊敗巴西第十五章 分兵、分別816章 東印度及中國聯合艦隊第1348章 黃金城(感謝無敵大燈泡打賞!)第1101章 可憐的秦日綱第六十九章 東王來信(求收藏!求賞,求票!)第1350章 金融戰(上)第593章 坑人的談判(下)961章 大不列顛王國的兵力第1276章 帝國的發展768章征討朝鮮(三)851章 黑龍江城第1198章 如同兒戲的談判第504章成爲導火索的徐氏兄弟976章 休斯頓第320章 出兵琉球第298章 蒸汽機鼓風攻城第665 章 英國態度的轉變第153章 招標(上)第355章 馮大頭和馮小頭第558章 挖墳引清兵出城第656章 五大戰區的構想第371章 福州滿旗老幼的處置第九十四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三)893章 屈辱的高杉晉作(爲諸神打賞加更,哈,好吧,其實是限免爆肝)742章 緬甸出事了第504章成爲導火索的徐氏兄弟第1156章 各打算盤第321章 南記絲綢鋪1020章 歐洲承認美利堅南部獨立第1060章 對印政策第1261章 不能太激進第212章 開科取士(中)第265章 大興土木的天京第443章 製造磷肥的配方第530章 北伐前夕的調兵遣將第1247章 兩個沙俄政府爭相談判第378章 建立駐美領事館第1120章 哥薩克騎兵的衝鋒第104章 勢如破竹(下)第550章 海防重地論海防第三十四章 江華王氏兄弟(上)776章 日本風雲(四)987章 羅伯特*李上校728 章 英法插手第589章 千古一絕圓明園(祝大家520快樂,大章求支持)895章 這就是個笑話第186章 左宗棠的短處第292章 兵工廠第1213章 由鋼鐵想到的第366章 得手芸南銅礦第252章 再敗福健水師886章 我家睦仁七歲了(打賞個月票吧)第1341中華帝國的商業貿易(感謝燈泡老大)第560章 咸豐哭得像個孩子第1037章 韋俊和楊載福第十八章 佔領道州(下)第391章 曲烏寶鐵路通車(下)第226章 土人內亂的消息第259章 籌建黃埔軍校第1087章 又一個遇刺的倒黴總統第660章 治理黃河方略第437章 俘獲“密西西比”號巡洋艦第1110章 孟加拉海戰(中)第469章 大理義軍歸順第617章 衍聖公的《特進表文》第491章 你來我往開始內訌第1082章 維克斯堡大捷第581章 八里橋血戰(中)第361章 佔領嶽州(感謝諸神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