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大理義軍歸順

想到這裡,馮雲山暗道要儘早安排人手,儘快蒐集緬甸方面的情報才行。

對於這些降官,一直不肯提及的大理的那支農民義軍,馮雲山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他也不想追究了,民族的問題,自古以來都是最難解決的,直到後世那個好時代才能徹底解決,馮雲山自問自己還是難以做到那種程度。

但不管怎麼樣,佔領自己想染指的地盤就是不行。何況,根據馮雲山知道的歷史,自從大理的農民起義之後,戰亂頻繁,加上後來起義軍被滿清十萬大軍剿滅之後,又對起義的一些地方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導致芸南全省原本的七百萬人口,經過三十年後,竟然下降到三百萬人口,人口損失一半還多。

想着這些日後都是中華兒女的兄弟姐妹,馮雲山便有一股莫名的悲憤在胸口,血腥殘暴的滿清旗人,除了屠殺農民起義軍,還不分老幼的屠殺無辜百姓,惡行簡直令人髮指到了極點。自己有義務,也有責任,更有能力制止這一悲劇發生!

“吳大人,本王得收到消息,說是前陣子大理的一名叫杜武秀的農民首領,率領十餘萬農民起義,佔領了大理府城,其義軍還佔領了順寧、雲州、蒙化、趙州、太和、賓川、永北等十餘個州縣。不知他們因何起義?能否招安啊?”馮雲山朝衆降官問道,想了想,又轉向李開芳和羅瓊樹道:“除此之外,芸南一省之地,還有那些地方沒被我聖國佔領的?”

吳振棫嘴巴張張,想說,又不說,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最終還是他的副手,布政使桑春榮站起來道:“吳大人,我們都已不是滿清之臣了,還有什麼不敢說的?”

轉頭朝聖王一禮,道:“聖王,還不是因爲一些地方官紳勾結官府,想要搶佔那些人佔領的礦場。而且,地方官吏徵收稅賦實在太重,苛捐雜稅讓那些農民活不下去,自然造反了。”

桑春榮因爲是監察御史出身,又做過臨安府的知府,從貴洲按察使升任芸南布政使,對州縣的那些事情比較瞭解,性格也是嫉惡如仇,早就看不慣滿清官場的種種齷齪,因此直言不諱。

羅瓊樹咳嗽一聲,跟着說道:“聖王,目前整個芸南之地,除了聖王剛說到的杜武秀義軍所佔那些大理府及其周邊外,還有西北角的麗江府、最西端的騰越廳、永昌府和西南端的順寧府以及普洱府,再加上後來又被清妖的芸南提督文祥領兵佔領的楚雄府城。這六處地方尚在清妖的掌控之下。不過,主要有四處兵力,一是鶴麗鎮剩下的二千兵力,駐守在麗江城;二是騰越鎮三千兵力駐守在騰越治所騰衝城;三是普洱鎮的二千兵力,駐守在普洱府內各縣;四則便是楚雄府城的芸南提督文祥的三千兵力了。其餘的,都是零星駐兵,已經不足爲慮。”

桑春榮聽到這裡,站出來道:“聖王,桑某與那普洱鎮總兵李錦文有舊,若是聖王信我,桑某願至普洱城,說服李錦文歸降聖國!”

馮雲山大喜,誇獎道:“好!那就勞煩桑大人跑一趟普洱!若是能勸其投降,算是大功一件。”

轉頭又朝李開芳道:“這樣,李師長,你派一個班的將士保護桑大人安全到達普洱。”

李開芳連忙應允。

“至於其餘的三處清軍兵力,吳大人,便由你等幾人聯名寫信勸降他們,羅師長,你派人連夜送去。若是歸順聖國,自然一切都好,若是頑固不化,妄圖抵擋,便由你率領甲六師立即攻打,務必在四個月內將之全部殲滅,佔領整個芸南。”馮雲山下令。

對於大理的杜武秀,他準備親自寫信,勸其歸降聖國。當然,若是不降,馮雲山也不會客氣,即便是說擁兵十萬,但對於已經血戰過二年的討虜軍甲二師萬餘將士,也絲毫不懼。

估計那幫農民義軍,連鐵器的兵器都配不齊,何況討虜軍手中已經半數是洋槍,若真是開戰,馮雲山可以想象,簡直就是一邊倒的屠殺,所有馮雲山絲毫不擔心打不過,只是擔心對方真要選擇對戰,會無辜妄送許多人的性命。

命令一下,衆人按令行事。

帶降官走後,馮雲山又召集李開芳、羅瓊樹、王闓運、範汝增和曾玉珩以及時刻陪伴在身邊的劉勝邦,佈置起來。

馮雲山首先讓羅瓊樹準備集結甲六師的大半兵力,準備攻打在楚雄府城的芸南提督文祥所率清兵。

“此人是滿旗人,斷難投降,爲多消弱滿清的兵力,羅兄弟,你提前派人在楚雄府城的北面,定遠和廣通一帶,埋設好一定兵力,本王懷疑他一聽到討虜軍要攻打楚雄城,便會趁亂逃走,北逃四汌。”

羅瓊樹忙道:“聖王放心,羅某必定讓其插翅難逃。”

馮雲山又讓羅瓊樹剩下三千兵力,鎮守昆明,以防萬一。其餘的,則在曲靖、東川和昭通等府城駐紮,嚴防貴洲、四汌等清兵來救援。

其餘州府,交給乙十七旅分成幾個團和營,分開駐守。

同時,因爲缺少兵員,馮雲山又下令,調遣廣西境內的駐兵前來芸南鎮守。還讓羅瓊樹安排人員,在佔領區域內徵本地兵員,充任地方駐兵,維持秩序。

這些投降的降官,馮雲山已經有了安排的打算:

芸南巡撫吳振棫,準備帶他回廣州,在王府內熟悉下聖國環境後,另行安排。

芸南布政使桑春榮,經過了解,其人爲官清廉,對滿清也有不滿,算是一名幹實事的清官,馮雲山準備任命其爲聖王王府駐芸南省特使,行使芸南巡撫職務。

芸南鹽法道員王成璐爲、糧儲道員徐豐玉兩人爲聖王王府駐芸南省副特使,協助桑春榮理順芸南政務民事。

其餘的芸南按察使張印塘、芸南學政吳存義、芸南知府鄧爾恆、徽江知府紀海明、武定州知州徐進等人,全部帶回廣州,經內務部統一培訓後,再行安排職位。

對於昆明城內投降的這批清兵,一些被強行徵兵的芸南本地青壯,若是不願再當兵,便分發少量銅錢,讓其自行歸家。其餘的,全部留下,交由李開芳帶領,調出昆明城中,來到滇池邊呈貢縣,進行整訓練兵,準備將其選出一萬餘人,重新組建一支勁旅。

而被淘汰不適合當兵的,馮雲山準備讓其修路,重新整修茶馬古道。不過,這些都要等王府內務部副部長謝享纔派地方官員來芸南就任以後,再行安排。

馮雲山的計劃是,以昆明旁邊的路南州石林爲原料基地,建造一間大型水泥廠。而以這燒製的水泥,混合碎石渣,澆築路面,分段徹底重新整修茶馬古道,將這古道變成後世那種真正的“馬路”,讓茶馬古道能快馬通行。

當然,馮雲山知道這不是幾個月或者一年能完工的,但有了這上萬的民壯,加上芸南的錢糧支撐,馮雲山有信心將其修好。到那時,換來的運輸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節約,必定划算,只不過,後世將不會有“茶馬古道”這一旅遊古蹟了。

然後,馮雲山又親自寫了封勸降信給大理城內的杜武秀,勸說其歸降聖國。

前世的歷史上,這個杜武秀可是喊出了“遙遵太平天國爲南京之召號,革命滿清”的口號,其人野心並不是特別的大,一直未稱王稱帝,並且,其人有些優柔寡斷,重情重義,說穿了,有些爛好人,對背叛義軍的手下馬如龍等人也一再留情。並且,對大理城內的百姓和部下非常看重。這是弱點,但對馮雲山來說又是機會。

於是,馮雲山以太平聖國聖王的名義,要求杜武秀率領農民起義軍歸順聖國,接受聖國的改編!馮雲山承諾,保證大理軍民的安全,願意繼續當兵的,按照聖國討虜軍的規矩,改編後享受討虜軍同樣待遇,不想當兵想要回家的,每人100文錢的盤纏,回鄉後由聖國地方政府分配土地。

杜武秀手下各部下,均承諾妥善安置,可出任討虜軍中中層軍官,或是在大理騰越等府任地方官吏。

圍堵杜武秀沒有安排。

四天後,杜武秀的特使騎快馬趕至昆明,送來他的親筆回信:杜武秀願意率領大理義軍十萬兄弟姐妹,歸順聖國!

第168章 義軍的分崩離析(下)第347章 佔金州爲王908章 芬尼亞社906章 倫敦站站長曾紀澤第512章 胡雪巖幫助破杭州城第二十五章 連克兩縣(上)988章 美利堅常備軍只有一萬六千人第1058章 大不列顛王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終結第245章 勇敢的蘇三娘第1059章 恭喜陛下加爾各答大捷第十四章 廟頭轉機第1252章 要有規劃第163章 人才問題第447章 準備擴軍921章 四國聯合艦隊第585章 咸豐驛站遇襲第1128章 陰險的沙皇第1150章 錫克大君第328章 正式修建鐵路801章 華人礦工喋血石隆門的由來第103章 勢如破竹(中)第1299章 兇猛的僱傭兵團第207章 應對煙土貿易之策(下)第1288章 便宜兒子回來了第705 章 佔領陝甘(上)第325章 五金鋪生意火爆847章 拆城牆還是拆其他889章 逆天改命的明治第673章 塞瓦斯托波爾易主第九十章 永州土改試點(三)第1107章 打了大勝仗都還沒反應過來第172章 虎門炮臺激戰(二)第162章 有好多洋槍了第623 章 捻軍攻城失敗第625 章 捻衆歸順931章  馮雲山的計劃第1119章 西北發生的戰事第1162章 攻打維也納得不償失第1261章 不能太激進第1347章 法愛西工人國第434章 俘虜佩裡836章 沈葆楨和沈桂芬第607章 登基第425章 細作幫助破衢州城第660章 治理黃河方略第1183章 勇悍的高加索軍團也抵擋不住了第四十四章 好事不斷947章 不一樣的《南京條約》第1228章 聖京城郊的大廠區984章 太平洋變成內海第608章 滿清認罪詔書的十宗罪第172章 虎門炮臺激戰(二)第682章 秦日綱稱帝第310章 報紙曝光李氏奇案(無理由加更一章)第578章 喬莊遭遇戰第126章 佔領全城第648章 程學啓和丁汝昌第455章 清兵入城第1206章 面積空前的帝國769章征討朝鮮(四)831章 港島迴歸第605章 馮雲山進天安門第670章 沙皇的更替第601章 紛紛出逃第677章 開挖河道第548章 再咬回去(咬月票)第386章 樂極生悲第622 章 捻軍的處境第390章 第一家鐵路建設公司的誕生第310章 報紙曝光李氏奇案(無理由加更一章)第106章 破南寧(下)第132章 抄家與繳獲977章 堪薩斯的背叛第387章 四面漢歌,壓力山大1233章 又有什麼噩耗要告訴本王第1318章 世界要以東方爲中心(感謝無敵大燈泡老大打賞!)850章 石達開請纓第698 章 五年計劃(下下)880章 年盈利1億3000萬第198章 揪出奸細945章 抱大腿816章 東印度及中國聯合艦隊第511章 善於投機倒把的胡雪巖第460章 咸豐氣病了第184章 和英國公使的協議(第五更)1237章 引起歐洲顫慄的黃禍第四十章 忠君殉國第388章 沒銅就買洋人的第九十八章 尤浪漫參軍(上)第五十六章 兩廣方略(求收藏!推薦!)第682章 秦日綱稱帝第五十四章 蘇三孃的柔軟(求推票、求收藏!)第573章 一路西進第543章 長達四十里的江北大營第669章 歐洲列強的反應(感謝諸神打賞)1011章 炮兵師和諾貝爾第1128章 陰險的沙皇第1095章 爲何非要是7月4日第六十章 攻陷郴州(上)第208章 攻佔高雷瓊(上)
第168章 義軍的分崩離析(下)第347章 佔金州爲王908章 芬尼亞社906章 倫敦站站長曾紀澤第512章 胡雪巖幫助破杭州城第二十五章 連克兩縣(上)988章 美利堅常備軍只有一萬六千人第1058章 大不列顛王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終結第245章 勇敢的蘇三娘第1059章 恭喜陛下加爾各答大捷第十四章 廟頭轉機第1252章 要有規劃第163章 人才問題第447章 準備擴軍921章 四國聯合艦隊第585章 咸豐驛站遇襲第1128章 陰險的沙皇第1150章 錫克大君第328章 正式修建鐵路801章 華人礦工喋血石隆門的由來第103章 勢如破竹(中)第1299章 兇猛的僱傭兵團第207章 應對煙土貿易之策(下)第1288章 便宜兒子回來了第705 章 佔領陝甘(上)第325章 五金鋪生意火爆847章 拆城牆還是拆其他889章 逆天改命的明治第673章 塞瓦斯托波爾易主第九十章 永州土改試點(三)第1107章 打了大勝仗都還沒反應過來第172章 虎門炮臺激戰(二)第162章 有好多洋槍了第623 章 捻軍攻城失敗第625 章 捻衆歸順931章  馮雲山的計劃第1119章 西北發生的戰事第1162章 攻打維也納得不償失第1261章 不能太激進第1347章 法愛西工人國第434章 俘虜佩裡836章 沈葆楨和沈桂芬第607章 登基第425章 細作幫助破衢州城第660章 治理黃河方略第1183章 勇悍的高加索軍團也抵擋不住了第四十四章 好事不斷947章 不一樣的《南京條約》第1228章 聖京城郊的大廠區984章 太平洋變成內海第608章 滿清認罪詔書的十宗罪第172章 虎門炮臺激戰(二)第682章 秦日綱稱帝第310章 報紙曝光李氏奇案(無理由加更一章)第578章 喬莊遭遇戰第126章 佔領全城第648章 程學啓和丁汝昌第455章 清兵入城第1206章 面積空前的帝國769章征討朝鮮(四)831章 港島迴歸第605章 馮雲山進天安門第670章 沙皇的更替第601章 紛紛出逃第677章 開挖河道第548章 再咬回去(咬月票)第386章 樂極生悲第622 章 捻軍的處境第390章 第一家鐵路建設公司的誕生第310章 報紙曝光李氏奇案(無理由加更一章)第106章 破南寧(下)第132章 抄家與繳獲977章 堪薩斯的背叛第387章 四面漢歌,壓力山大1233章 又有什麼噩耗要告訴本王第1318章 世界要以東方爲中心(感謝無敵大燈泡老大打賞!)850章 石達開請纓第698 章 五年計劃(下下)880章 年盈利1億3000萬第198章 揪出奸細945章 抱大腿816章 東印度及中國聯合艦隊第511章 善於投機倒把的胡雪巖第460章 咸豐氣病了第184章 和英國公使的協議(第五更)1237章 引起歐洲顫慄的黃禍第四十章 忠君殉國第388章 沒銅就買洋人的第九十八章 尤浪漫參軍(上)第五十六章 兩廣方略(求收藏!推薦!)第682章 秦日綱稱帝第五十四章 蘇三孃的柔軟(求推票、求收藏!)第573章 一路西進第543章 長達四十里的江北大營第669章 歐洲列強的反應(感謝諸神打賞)1011章 炮兵師和諾貝爾第1128章 陰險的沙皇第1095章 爲何非要是7月4日第六十章 攻陷郴州(上)第208章 攻佔高雷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