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2章 養子民之人格,擴子民之德量

馮雲山朝下望去,發現時候已經不早了,已經過了午飯時間了,當下說的興起,也不管那麼多,轉身朝一旁伺候着的太監安德海招招手,安德海立刻屁顛屁顛地跑了過來。

“傳令御膳房,讓他們直接將飯食弄到朝堂的偏殿吧,保證每位愛卿都有一份簡便的飯食,不必鋪張浪費,一刻鐘內完成就食就好。”說完,馮雲山朝堂下的教育部部長李善蘭和副部長程煥採兩人看了一眼,道:“接下來,朕要聽聽朝廷在教育方面的情況。”

李善蘭連忙出列朗聲稟報:“陛下,作爲五年計劃的重點,朝廷一直將百姓的文明開化作爲重要工作,教育部在朝廷各部的協助下,基本將國家的教育體系搭建了起來。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百姓,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對於12歲以下的兒童,教育部在警務部和農業部的配合下,制訂了義務教育制度的目標,通過了《學齡兒童強迫入學暫行章程》,以國法的形式約束百姓必須將家中兒童送往基礎小學堂接受教育,否則,不但要多交糧稅,還要被裁減家中所分的田地,而且連本村的村長和鄰居也要被連帶處以罰金,因此,對於兒童的義務教育,百姓都不管是自願還是被迫,都非常積極。截止去年底,7至12歲的兒童入學堂接受義務教育的入學率爲87%以上,剩餘的13%都是偏遠山區和草原、荒漠一帶,主要集中在蒙古、青海、西疆和新佔領的日南省、朝鮮兩省和東北地區一帶,當地村寨或是小部落距離鄉鎮過於遙遠,沒有條件在當地建設學堂,也沒有教師,而且那些當地的百姓對於朝廷的義務教育制度很是牴觸,一時半會難以普及了。對於其他成年百姓,主要在有條件的地區實行失學民衆補習的形式,廣泛開展農閒補習班、夜校等形式,並在太聖五年頒佈了《國民教育實施章程》,讓更多的百姓識字。不過,這一塊因爲教師的缺乏,和民衆的牴觸,不是太理想,截止去年年代爲止,成年的民衆的識字率不到8%。”

馮雲山除了軍隊和武器裝備外,其次最爲關心的便是教育了。聽到李善蘭的奏報,總體上他還是滿意的。學齡兒童入學率87%,成年的百姓識字率接近7%,這看起來數據不大理想,但實際上,在這個背後驚人的總體基數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殊爲不易了。去年底全國總人口在4.51億,7-12歲的學齡兒童,馮雲山知道根據抽查標本大致佔比7.5%,這樣的話應該是3382萬人,根據教育部統計的結果,全國去年入學兒童總數目在2874萬7千人左右,這樣比例一算的話是85%左右,因爲這個3382萬是用樣本估算出來的總學齡兒童數目,因此,這個誤差在允許的範圍內,可以說,這個比例還算正常。

而成人方面,識字率接近7%,在4.51億人口的基數上,其實已經有了顯著的成績了。原本的識字率,只怕百分之一都難以達到,提高到百分之7%,實際識字的人數便達到3150萬人,這其實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別看比例不高,不到百分之7,但這個人數,卻比一個這個時候的美國或者英國總人口都要多。可以說,每提高一個百分比,便多了450萬人識字,相當於歐洲一個小國全國的百姓都接受了教育,這其實已經是個了不起的成就了。因此,馮雲山不急,所謂百年教育,在他的大力督促與扶持下,能有做到今天這個地步,已經很不容易了。畢竟,底子太薄了,原本識字的人就那麼點,以至於在比較貧瘠的西北地區,當地的地方官府甚至上報說,稍微能識字算賬的賬房都被強制改行,送入各地的學堂充當教師了,就這樣,還是沒多少教師,連當地的學齡兒童的學堂裡面的老師都無法滿足,更何況成人的夜校之類的。

最後實在沒辦法,馮雲山下令從直隸、山東、江浙、兩廣、湖廣這幾個老式讀書人比較多的省份和新式學堂裡面勉強能充當教師的學生,抽調了大部分送往貧瘠地區任教。但從來都是故土難離,這些人並不願意,最後無奈之下,由警務局派遣警師警士等以武力逼迫的辦法,強行將這些讀書人或新式學堂裡的學生送往各地充當教師。好在當時和他們講好,也就一兩年的時間,只要他們配合好好教着讀書認字,便會給他們豐厚的補貼,並且會免除服兵役徭役,這些被迫的教師總算安定下來。

這兩年,隨着各地辦理的師範學院紛紛起來,最早一批的帝國師範大學、南方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等已經培養出了一批三年制的師範畢業生,因此教師的缺編情況有所緩解。當然,只是表面上的那種緩解:一個初級學堂或是中等學堂,分配一兩名師範畢業生從教,其他的仍舊是一些私塾先生和賬房先生臨時湊數,其實還是缺員嚴重,一個班級學生動不動上百號人,擠在大禮堂上課,而任課教師每天連軸轉着上課,忙活十來個小時,數月下來沒有一天的休息。

這個時候,可沒有後世的單休雙休的規定,而是除了傳統的那些清明、端午、中元、中秋、春節等節日外,其餘的全部不休息。

不過,這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隨着各省前年建立的師範學院第一批畢業生今年夏季的畢業,數以萬計的師範類畢業生便會充實到各地的中等、初等學堂裡去,而將那些私塾先生和業餘的賬房先生們替換出來,讓他們去教教夜校的成人識字也好,或是重新回到原本的生活也罷,陸續將各地的學堂豐富起來。否則,像前兩年那樣,各地學堂建起來,校舍蓋好卻沒有教師,只能一個教師四處串場子什麼都教,不過再怎麼樣還是有些效果的,當然,這主要其實還是得益於教育部刊發的各類教材。

這些教材,原本就是馮雲山提出的框架,然後他又都一一親自參與審覈,並幾經修改。比如那語文,當然不像後世一樣的稱之爲語文,而是採取民國時期的叫法:國語。

馮雲山爲了編出一套好的國語教材,他毅然拋棄了後世的被人詬病的語文教材,而是仔細回憶了下民國時期的國語教材進行參考。畢竟,民國時期的國語教材,號稱能讓不少人僅僅唸完小學,便能在紛亂的民國時期的社會上自食其力,安身立命。不得不說,模仿民國時期的國語教材,教育部義務教育司完全按照馮雲山的要求做下來了。全書字體選用多位著名書法家的顏體楷書,結體方正,筆力雄健,富於陽剛之美,整本書甚至可以充當書法字帖來使用。而其中的課文,每課均有插圖,採用華夏傳統寫意技法,只有黑白兩色,卻富含中國水墨畫的韻味,而不是一味的照搬西方教科書,也不學舊式的豎排文言文。當然,最重要的是,體現了馮雲山當初要求:國語課本要注重自小培養兒童的民族和愛國之心,教會他們中華美德,這方面,便借鑑了《弟子規》,做到童蒙養正,固本培元。這樣以來,課文裡面既不是傳統的說教,有充滿生活氣息的日常文字,再配上生動樸素的插圖有插圖,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這樣,又將“養子民之人格,擴子民之德量”的用意融入進去,馮雲山相信,這將近三千萬的學齡兒童,幾年之後,經過學堂的義務教育的培養,哪怕不繼續唸書,也能很快地融入社會,成爲一名能獨立自營、愛國有爲的子民。

PS:感謝十年灬壹夢、一葉知秋111大大的打賞!

1022章 失敗的英國工人暴亂準備另闢愛爾蘭戰場第1153章 英國新首相應對沙皇之死第1088章 範汝增和西華德的密會第685 章 貴州和衆人的歸附第1146章 沙俄大公被刺殺第489章 東殿部屬的選擇(上)867章 兩個總統865章 東方雄獅已經覺醒第1231章 司家營鐵礦第1160章 貝奈德克元帥第六十六章 新擴三軍890章 伏見鳥羽之戰第477章 幼主找到了(感謝諸神打賞)第448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上)第637 章 洪秀全有些瘋了762章 謀略朝鮮第649章 叛徒張大光第226章 土人內亂的消息第1108章 英國海軍總令霍普第429章 楊秀清的瘋狂914章 遠征聯合艦隊第1230章 富國強兵第667章 窮困潦倒的卡爾(感謝大漢籠騰打賞)第640章 兵圍天京第105章 破南寧(上)第140章 急火攻心的咸豐(上)第543章 長達四十里的江北大營第671章 克里米亞戰爭形勢第524章 羅張氏的故事第1332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感謝書友無敵大燈泡的打賞!)第661章 浩大的工程第161章 柳暗花明 (下)第537章 既生國藩,何生雲山(感謝諸神和小法師賞)第1203章 前所未有的時代 (謝無敵大燈泡賞)第531章 海路出征第560章 咸豐哭得像個孩子第七十章 火藥和水泥(推薦票!)第376章 收購夏普斯武器公司第557章 秦日綱要挖咸豐祖墳第601章 紛紛出逃第412 章 甲十師出兵第1205章 ****第1177章 流言的威力第七章 天火破城第245章 勇敢的蘇三娘第1320章 倫敦的浩劫第1337章 歐洲變局第686 章 天下名臣盡歸朕矣(大章)第248章 反清的地主黃德美第569章 棄守軍糧城第1319章 經濟危機第1096章 歐洲三國公使的無奈820章 我們請求停戰第589章 千古一絕圓明園(祝大家520快樂,大章求支持)第387章 四面漢歌,壓力山大第162章 有好多洋槍了第1053章 決戰第548章 再咬回去(咬月票)第八十章 攻略韶州府(五)第1105章 澳大利亞收入囊中第545章 激戰江北大營第1258章 羅李衝突第436章 擋路者死第1111章 孟加拉海戰(下)第1154章 重大消息第449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中)第484章 天京變亂( 下)東王之死第1330章 拿破崙三世投降第434章 俘虜佩裡第435章 逼降第654章 對付叛徒的新處決方式第140章 急火攻心的咸豐(上)第477章 幼主找到了(感謝諸神打賞)第143章 程嶺南下嶺南第1209章 帝國國庫收支第1253章 大鍊鋼鐵(上)第308章 被蝗蟲打臉的咸豐879章 聖油和鋼鐵產量第1218章 戲弄922章 各打算盤第1161章 薩多瓦戰役978章 被打臉的北方內閣成員第126章 佔領全城801章 華人礦工喋血石隆門的由來第295章 楊秀清來借兵第347章 佔金州爲王757章 茶葉事件第六十八章 硫酸工場(下)第360章 可憐的湘勇第1136章 誰是頭號陸軍強國?第1068章 鐵血首相的誕生(求看盜版的兄弟來起點訂閱)第554章 滿清軍機廷會(感謝征程老大的打賞!)第214章 徐壽的外侄女傅善祥第307章 北方也是蝗災第221章 擊潰南澳水師800章 蘭芳共和國第671章 克里米亞戰爭形勢第237章 衡州戰事第1270章 皇家科學院第1253章 大鍊鋼鐵(上)
1022章 失敗的英國工人暴亂準備另闢愛爾蘭戰場第1153章 英國新首相應對沙皇之死第1088章 範汝增和西華德的密會第685 章 貴州和衆人的歸附第1146章 沙俄大公被刺殺第489章 東殿部屬的選擇(上)867章 兩個總統865章 東方雄獅已經覺醒第1231章 司家營鐵礦第1160章 貝奈德克元帥第六十六章 新擴三軍890章 伏見鳥羽之戰第477章 幼主找到了(感謝諸神打賞)第448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上)第637 章 洪秀全有些瘋了762章 謀略朝鮮第649章 叛徒張大光第226章 土人內亂的消息第1108章 英國海軍總令霍普第429章 楊秀清的瘋狂914章 遠征聯合艦隊第1230章 富國強兵第667章 窮困潦倒的卡爾(感謝大漢籠騰打賞)第640章 兵圍天京第105章 破南寧(上)第140章 急火攻心的咸豐(上)第543章 長達四十里的江北大營第671章 克里米亞戰爭形勢第524章 羅張氏的故事第1332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感謝書友無敵大燈泡的打賞!)第661章 浩大的工程第161章 柳暗花明 (下)第537章 既生國藩,何生雲山(感謝諸神和小法師賞)第1203章 前所未有的時代 (謝無敵大燈泡賞)第531章 海路出征第560章 咸豐哭得像個孩子第七十章 火藥和水泥(推薦票!)第376章 收購夏普斯武器公司第557章 秦日綱要挖咸豐祖墳第601章 紛紛出逃第412 章 甲十師出兵第1205章 ****第1177章 流言的威力第七章 天火破城第245章 勇敢的蘇三娘第1320章 倫敦的浩劫第1337章 歐洲變局第686 章 天下名臣盡歸朕矣(大章)第248章 反清的地主黃德美第569章 棄守軍糧城第1319章 經濟危機第1096章 歐洲三國公使的無奈820章 我們請求停戰第589章 千古一絕圓明園(祝大家520快樂,大章求支持)第387章 四面漢歌,壓力山大第162章 有好多洋槍了第1053章 決戰第548章 再咬回去(咬月票)第八十章 攻略韶州府(五)第1105章 澳大利亞收入囊中第545章 激戰江北大營第1258章 羅李衝突第436章 擋路者死第1111章 孟加拉海戰(下)第1154章 重大消息第449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中)第484章 天京變亂( 下)東王之死第1330章 拿破崙三世投降第434章 俘虜佩裡第435章 逼降第654章 對付叛徒的新處決方式第140章 急火攻心的咸豐(上)第477章 幼主找到了(感謝諸神打賞)第143章 程嶺南下嶺南第1209章 帝國國庫收支第1253章 大鍊鋼鐵(上)第308章 被蝗蟲打臉的咸豐879章 聖油和鋼鐵產量第1218章 戲弄922章 各打算盤第1161章 薩多瓦戰役978章 被打臉的北方內閣成員第126章 佔領全城801章 華人礦工喋血石隆門的由來第295章 楊秀清來借兵第347章 佔金州爲王757章 茶葉事件第六十八章 硫酸工場(下)第360章 可憐的湘勇第1136章 誰是頭號陸軍強國?第1068章 鐵血首相的誕生(求看盜版的兄弟來起點訂閱)第554章 滿清軍機廷會(感謝征程老大的打賞!)第214章 徐壽的外侄女傅善祥第307章 北方也是蝗災第221章 擊潰南澳水師800章 蘭芳共和國第671章 克里米亞戰爭形勢第237章 衡州戰事第1270章 皇家科學院第1253章 大鍊鋼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