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成很焦急。
因爲如此重要的事情,如此緊急的時刻,斥候們居然還沒有回來!
自從攻晉以來,樑成每戰必勝,所謂的北府軍在他看來也不過如此,謝玄被吹得神乎其神,在自己面前不一樣乖乖撤退了?
如今卡在洛澗,把胡彬的水軍困死,而北府軍根本無法展開,這樣下去沒幾天,等到陽平公苻融的軍團完全展開,大勢就定了。
更何況,如今天王陛下親臨前線,士兵們的士氣空前高漲,在樑成看來,一切已經沒有了懸念。
多次血戰後,也是需要休整,樑成在淮水裡立了木柵,阻擋晉軍主力水軍,然後在大營裡也佈置了拒馬,把士卒分成三隊,輪流休息,然後自己和揚州刺史王顯、弋陽太守王詠輪流值夜。
樑成相信,這樣一定出不了問題。自己手下有五萬人,就算是北府軍全力來戰,也不怕的。
今夜是個霧氣很大的天,縱然是舉着火把,能見度也是很低。
樑成值夜。
只是他一直覺得不對勁,但是具體哪裡不對勁,也說不上來。但他看得見,巡邏的士卒們看起來都很疲憊,天空暗淡的很,連星星也看不見。樑成披着甲冑騎着馬,四處巡邏,卻也找不出問題來。
但是很快,問題就發現了。但是麻煩在於,發現的有些晚!
是敵情!但是麻煩在於樑成確定了有敵情,卻不是根據斥候的回報。
樑成當然派出了斥候。但是能見度太低,斥候們雖然覺得有問題,但是也看不清什麼。
直到並不整齊,但是已經足夠大的腳步聲傳來,斥候們才曉得不對勁。
劉牢之也派了專門的獵殺隊在軍隊的前方行動,目的就是爲了獵殺秦軍的斥候。
北府的勇士沒有讓他失望。樑成今晚派出的斥候全部被格殺,而且根本沒有放出消息。
但是劉牢之大意了!
樑成也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將領,當年攻打燕國代國,替天王苻堅討平各地的叛亂,樑成也是經驗豐富,對這些門道哪裡有不通的?
斥候人數不能太多,能不能打得過對方樑成也不能確保,但是樑成規定了斥候的工作區域,並且精確計算了路程,由於是每個時辰派出一隊,根據斥候的情況,完全可以計算出他什麼時候該回來,因此樑成也規定了最長的期限,半個時辰。
平時訓練時,或者戰事不激烈時,如果規定的斥候在半個時辰內沒有回來,而遲到的話,被視爲違反軍紀,是要打屁股的。如果一直沒有回來,那也就回不來了。
此時,樑成對於沒回來的斥候,只能理解爲被格殺了。
問題在於,實在太過不巧,樑成派出去的人晚了一些,因此當規定時間到了而沒有回來時,劉牢之的大軍離洛澗已經只有十里了!
十里,是個根本無法遮掩什麼的距離。
樑成反應很快,他第一時間就判斷是對方要偷襲,因此樑成迅速率領自己帶着巡邏的軍隊火速趕往洛澗的西岸列陣,阻擊晉軍!
同時命令王顯迅速動員全軍,防止晉軍劫營。
其實樑成也是有苦衷的,畢竟五萬大軍裡,真正的精銳不過2萬有餘,剩下的雖然都是年輕力壯的小夥,也在訓練營裡磨練了很久,可是畢竟沒有殺過幾個人,沒有喝過多少血,這樣的士卒只能讓他們,在戰爭裡慢慢成長。
樑成的辦法,是把他們分散到軍隊裡,以老帶新。
這麼做當然沒有錯,但是現在麻煩就在於,如今恰好是老兵休息,樑成身邊的主要是新兵!
可是沒有辦法了,如今如果再喚醒老兵,等待他們完畢,晉軍就過來了,那時候就麻煩大了。樑成想也不想,就帶着如今巡邏的數千人火速出營,面對洛澗列陣。
而由於匆忙,爲了讓士卒們迅速找到旗幟和將領,讓營內其他人迅速朝這裡集結,樑成下令點燃了火把。
這也就是劉牢之在那邊,看見這裡燈火通明,樑成大營有如白晝的緣故了。但見河邊無數士卒早已拿着刀槍等待,敵軍的大營錯落有序,裡面無數的士卒正列隊朝前衝,剛剛趕到洛澗東邊的北府軍,心裡也有點發怵。
已經沒有必要保持沉默了,劉裕吐掉口銜,急道:“將軍,沒有時間了,既然奇襲不成,只能強攻!事不宜遲,請將軍下令!”
劉牢之濃眉一軒,舉起手中長槍,朗聲道:“兄弟們!今晚就是我們功成名就的時刻了!我們要做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了!前面就是氐虜樑成的隊伍,樑成是誰?秦國的名將,連鮮卑鐵騎都怕他。可我們不怕!他們不是在對面列好陣勢等着我們了嗎?那我們就衝過去,殺他個乾乾淨淨!”
“殺他個乾乾淨淨!”北府將士齊聲高呼,劉裕的聲音尤其的大!
“渡水!”劉牢之一聲令下,第一個衝了出去。
五千北府軍,向着洛澗,向着強大的敵人,視死如歸的衝了過去!
洛澗河水很淺,完全可以直接渡河,可是對面的秦軍雖然是匆忙結陣,但是主將樑成親自督戰,士氣依然不低。
他們的弓箭手還沒有形成隊列,也沒有統一的指揮。可是弓箭永遠是阻擊衝鋒最好的武器。
洛澗河水不過十餘丈寬,可是區區這點距離,劉裕身邊的兄弟們已經一個個倒下!這些可是跟着他一起長大的啊!劉裕頓時覺得血氣上涌,鬱結與胸,恨不得把那些氐人全部殺光!
零散的弓箭,擋不住晉軍決死的突擊,劉裕第一個衝上了河岸,一刀把一個當面一個比自己高了一頭秦軍砍倒,然後閃身躲開另一個秦軍,回身抹了他的脖子。
劉裕在最前面,一把長刀揮舞的密不透風,秦軍士卒幾乎是見之就死,根本沒有機會,而身邊的兄弟都是和劉裕打小長大的,默契的很,很快,他們就在血路中撕開了秦軍。
畢竟,秦軍是倉促趕到河岸,沒有事先的充分動員,也沒有後隊的全力支持,而晉軍則是渡水而擊,根本沒有退路,因此晉軍是個個奮不顧身,全力向前,很快就成功的建立了灘頭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