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青想想了具體遇到方美琴的時間後,算算還有3個多月的時間,就暗暗放下心來。
他決定好了,打算在回鄉過年的時候,提前請幾天假回去。
定好計劃後,張林青就在想要怎麼花自己手裡的5千塊錢;才能體現它最大價值化。
拿回老家那是不可能的,按照上輩子的想法覺得還是買商鋪比較划算。
這個時候房價便宜的跟白菜價似的,他也不想想,這個時候的物價多低。想到就要去做到,張林青是行動派的。這也體現他爽快的個性。
接下來一有休息時間,張林青就到處打聽到處看商鋪,再加上前世從女兒、妹夫、還有新聞裡一些零散消息;根據這些判斷讓張林青找到好的商鋪。
魔都80年代初5千塊錢想在市中心位置買上商鋪那是不容易的,但是在楊浦鎮、虹口鎮這些地方還是比較容易的。
有人問怎麼不去江東買,後世的金融中心吶。可他實在不瞭解啊,只知道在陸家嘴,可是陸家嘴大了去了,還是穩妥點,在自己瞭解的區域吧。這就是他做事的風格,謹慎穩妥。
張林青知道自己沒那個資本也沒盯着市中心;而是花了大半個月的月的時候在虹口鎮找到2個20多平米的小門面。不但把自己這幾年全部的積蓄花的一分不剩外,還找李斌借了幾百塊錢。
不過好在立馬把這2個商鋪租出去了。一個月15塊錢的租金,兩間30塊錢,租金一季度一收,再收2個月的押金,這還是上輩子女兒在魔都工作時候,租房的合同上寫的,被自己看到了。
正好自己用來借鑑,自己也仿照那個做了章程簽了個協議,租房協議1年到期;到派出所和街道蓋了個章。
欠了外債的張林青開始感到有壓力了,有壓力就用動力。張林青上輩子就不喜歡欠別人人情和錢,錢好還,人情債難還啊;一般都是別人欠他錢。
張林青這幾天一直在琢磨着倒賣點什麼賺點外快好還錢呢,到了快發工資的時候了,這時候的張林青工資加獎金一個月有130左右,加上房租和押金少說也得有300,就拿這筆錢試試水了。
說幹就幹,拿到這筆錢張林青沒立馬還李斌,而是利用週末的時候,在魔都的各個區的廠區閒逛。張林青做水暖是魔都行業裡出名的“專家”
在水暖方面只要有東西,就沒有他搞不定的。所以找他解決問題的人也不少,他也算積累了不少人脈了。
這就包括人生梅花手錶廠的楊副廠長了,他專管廠裡總務這一塊的雜事。
以前張林青幫他們廠解決排水問題時,楊廠長就送了塊男士梅花手錶給張林青。張林青自己又買了塊女士的,並收了起來;準備將來送給方美琴。
這天,他正苦思冥想的這點本錢該做什麼呢?突然想起後世聽女兒說過什麼國貨當自強啦,梅花手錶如何風靡,還有什麼回力球鞋在國外賣的很火後,國內才流行起來。
對了,自己那點工資買手錶來回倒騰賣肯定是不夠看,也是不可能的,手錶一直是搶手貨,自己和楊廠長交情再好,人家也不可能大批量的把手錶賣給你;所以不做那個夢了。
還是老老實實的去打聽回力鞋廠的廠址在哪裡?如果能搞到好看又便宜的鞋子,自己可以利用晚上和休息時間拿到周邊的夜市擺地攤去賣,如果賣的火的話自己弄到周邊城市去肯定也賣得動。
這天週末,張林青在工地打聽了好幾個本地的工友;才掃聽到了回力鞋廠址;跟自己的鄰居花1塊錢租了輛三輪車,帶了好幾個麻袋;登着三輪車照着地址找去了回力鞋廠。
說來也巧,回力鞋廠有批鞋子,做的是出口,樣式很是花哨;那個跟他們談業務的老外在鞋子生產出來就沒出現過,怎麼也聯繫不到,現在這批鞋子積壓在倉庫,回力鞋廠的廠長很是苦惱,把銷售科長罵的狗血淋頭。
張林青也是運氣好,去了正趕上回力鞋廠正要低價處理這批鞋子呢。這個球鞋比現在工人穿的解放牌球鞋好看多了。
當然不符合現在國人的審美觀了;年輕人估計會青睞。張林青倒是覺得很好看啊。
至少他認爲他的那些鄰居中趕時髦的大小夥子肯定不能錯過這樣的鞋子。後世什麼樣的鞋,他沒見過呢。
這次球鞋大概有1500雙,市面上的解放球鞋1.2元一雙,這個球鞋都是做了出口,出口賺外匯;1.5元一雙;賣出去後外匯局到時候還能補貼點呢,爲了迎合老外的審美觀,鞋子做的比較花哨;張林青認爲很好看,可架不住國人不買賬啊。
張林青跟銷售科長死磨硬泡的談到8毛一雙,他全吃了;不過他只能分批買進;美名其曰說是怕賣不出去砸手上,其實只是因爲張林青本錢不夠。打算空手套白狼。
銷售科長不同意,說是自己做不了主,要請示廠長。廠長仔細斟酌後說9毛一雙,他們就同意。因爲這批鞋實在找不到買主啊,他們又不能積壓庫存,只能將就着辦了,至少他們要保本,工人也得開工資呢。
其實這批鞋子回力鞋廠還是賺到錢的。最初老外是付過定金的,鞋子所有的成本都加上也就在8毛左右,所以除了老外的定金外他們還是可以申請外匯補貼的,所以這批鞋子還是能賺幾毛錢一雙的。
所以廠長也就答應讓張林青分批吃進,一次500雙這樣拿。張林青想了後同意了,大家簽了個協議,找個派出所的警員做見證人。
張林青回去後找老爹借了100塊錢,騎着從鄰居哪裡租來的三輪車;從回力鞋廠拉回了第一批500雙鞋子;他把這些鞋子運到他在虹口區的單身宿舍;這個間30多平米的宿舍從去年就沒有再租出去。他自己住了;他現在工作量沒以前大,所以也就沒以前忙了。這也方便他休息的時候出去賺外快。
他把鞋子運回來後,正趕上鄰居們下班;處的比較好鄰居就過來幫忙搬貨。邊搬貨,邊問,這是什麼?張林青靈機一動說道:“這是一批出口的鞋子,配喇叭褲穿特別好看。
這時候已經開始流行喇叭褲了,不過張林青不喜歡穿。幫張林青搬貨的有2個都是趕時髦的小青年小王和小季,當下就說要看看,張林青也同意了,立馬拆了一個麻袋,從立馬挑了2雙他們的碼字,讓他們試試;他們看到鞋子就很喜歡,穿腳上很合適,比皮鞋舒服又不悶腳。
很是高興,立馬問張林青多少錢一雙,張林青想了下道:都是處的好的街坊鄰居,直接給個進貨價吧,2元的價碼。兩個小青年很是爽快的立馬付錢,並幫張林青把貨搬進家裡後,穿着新鞋子高高興興回去了。
張林青今天沒上班,所以也工地上也就沒他的晚飯;晚上去弄堂裡買了碗餛飩。剛端起碗來吃飯,就有人敲門。打開門一看,剛買自己鞋子的小王和小季帶着他們的朋友來買鞋了。
張林青連忙把人迎進屋,逐一問了問鞋碼後,拿出他們相對應的碼數讓他們自己挑款式,鞋子一律2元一雙瞬間就賣出了10雙鞋,有的人甚至拿了3雙,說好看又不貴,拿回家換着穿。
國人就喜歡湊熱鬧,哪裡人多就往哪裡湊。這真是一成不變啊!這不這幫小青年鬧哄哄的剛付完錢走人後,筒子樓裡的鄰居們也上門來打聽了,聽說是來買鞋了。而且是出口掙外匯的鞋子,大家都爭相恐後的要買;這不一會兒工夫又賣出去8雙鞋子。
忙完這些,張林青看着已經被湯水泡得面目全非的餛飩,頓時沒了胃口。拿起碗倒掉後,想想明天該怎麼賣了,光靠鄰居是吃不下這些鞋子的。
第二天上班,他一直在想,這附近哪裡的青年人比較多。突然他想到大學了,這附近楊浦區有好幾個高校呢。
說幹就幹,找到銷售目標就不愁鞋子賣不出去。打算等第二天下班後,就去楊浦區同濟大學和復旦大學門口試着賣賣看。
第二天下班,張林青沒吃晚飯從食堂拿了2個饅頭,帶了壺熱水踹懷裡;路上邊吃邊往家趕。到家後整理出20雙各種碼的鞋子裝在蛇皮袋裡,然後出了弄堂到公交車站坐2站公交車。
來到復旦大學和同濟大學交叉路邊,這邊靠着兩個學校的人流量每天晚上都有好幾個攤子過來擺攤。不過都是賣吃食的。
張林青也不急,把蛇皮袋往地上一鋪,把各色鞋子拿出來一一擺放好,坐在一邊等着顧客上門。
80年代的時候是遍地黃金的年代,錢太好賺了。沒人管你擺攤的,也不用怕城管的。
等了一會兒沒什麼人過來看看,不行張林青坐不住了看到人羣就吆喝起來:“走過的,路過的,千萬別錯過啊,出口外貿鞋子,3塊錢一雙便宜賣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