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青定睛一看, 臉色也難看起來,原來是來了不速之客了,張林明夫婦。
張林青皺着眉頭, 看着廣奇夫婦;用無聲的眼神問他廣奇, 爲什麼把他們兩帶過來。
廣奇恨死老婆了, 就是她口風不嚴, 把二叔開公司的事透露出去的。結果張林明就找上門了, 三番五次的央求他帶他們找二叔,找五爺爺。
廣奇咬緊牙關,怎麼都沒鬆釦;沒想到他的好老婆又一次拖了他的後腿, 直接把人帶過來了,自己是跟着追過來的。
沒想到這麼巧, 二叔他們正好今天回來。這下好了, 二叔要恨死自己了。
焦建霞其實帶着幸災樂禍的心裡把人領過來的, 她嫉妒方美琴,一個下鄉人, 憑什麼找了一個有本事又有錢的好老公。
張林青現在可沒時間跟廣奇說什麼,只皺着眉頭看着大哥夫婦:你們來有什麼事??
張林民夫婦本來是跟張林青吵架來的,自從半年前張林明在單位天天被人穿小鞋,那個時候他就想找老二算賬了,幾次找到上次老爹住的地方, 都沒等到人, 別說老二了, 連老爹都不知道搬到那裡去了, 撲空了幾次, 終於有次讓他遇到了大姐,可大姐夫婦跟了鋸嘴葫蘆似得, 問什麼都不知道,這不這次運氣好,遇到廣奇媳婦了,被朱文蘭三言兩語就把話給套出來了,還幫他們領路,帶上門了。
張林明一見到老二,立馬改變注意了,他不打算找老二算賬了,而是一臉獻媚地問道:“老二,聽說你開公司了?”
“跟你們有什麼關係?”張林青毫不客氣的說道。
“老二,你這話就外道了,咱倆一母同胞的兄弟,再怎麼說,我是你大哥,俗話說的好,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你怎麼能如此不尊重我們呢,來了這麼就連杯茶水都沒有。”張林明恬不知恥道
張林青被氣笑了:“滾!有事說事,我不想聽你廢話,再說廢話不要讓我再看到你們。”
朱文蘭拉了把老公對二叔子道:“爹媽呢,好久沒見爹媽了。”
反正不達目的,這夫婦兩說什麼也不肯走,人家要看老人,做兒子的自然不好攔着。
“廣奇,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不要挑戰我的底線,他們怎麼來的你給我怎麼弄回去。”張林青把火發到廣奇身上
廣奇多少知道二叔的脾氣,忙拉着張林明夫婦走人,焦建霞第一次看到張林青發火,被嚇懵了,踉蹌跟着老公出門。
張林明夫婦不肯走,大罵張林青有錢了看不起人,要告他□□。
李建芳和李建華兩姐妹快2個月沒看到小外甥了,本來在2樓陪着外甥們玩得正高興呢,聽到吵鬧聲,連忙把小外甥託給月美;忙下樓看怎麼回事。
結果看到有人在大罵姐夫,姐夫和姐姐臉色鐵青的看着來人;忙過去幫忙,廣奇在前面拉,兩姐妹在後面推,一直把人推到圍牆的大門外關好大門纔回來。
張林青趕走老大夫婦後,坐在一邊生悶氣;他知道今天的事情沒完;老大沒在這裡討到好,肯定會鬧到老爹面前倒是又是一陣鬧騰。
張林青不禁扶額嘆息道,不是他不幫老大,實在是老大是個沒出息的,付不起的阿斗。
他不禁想起上輩子八十年代末期,張林青往江南賣芋頭,他帶着大哥一起做這個買賣,他上輩子騎着自行車馱着2筐芋頭,都是過江到江南賣的。
而他的好大哥呢,爲了省時省力,都是直接在江北就賣了,隔着江不但經濟相差好多,江北個方便都差江南好幾倍。
張林青在江南賣一車芋頭,利潤高達400多塊,而大哥在江北賣,是比張林青賣的塊,回去的早,可是一車芋頭的利潤才70~80塊;爲此張林青不知道說了張林明多少次了,可惜他仍是如此,得過且過,沾沾自喜。到處宣揚。
搞到最後,大家都知道販賣芋頭很賺錢,村裡的人都開始販賣芋頭,做這行的人多了,生意自己就賺不了那麼多錢了,再加上這個東西是有季節性的,販賣芋頭賺的越來越少了,大家看辛辛苦苦又賺不來幾個錢,後來都不做了。
張林青後來也沒再做販賣芋頭的生意,他該販賣味精了,這次他再也沒拉他大哥一起做了,實在是搞怕了,帶着大哥一起做生意沒賺到錢不說,還宣揚的到處都是,在那以後無論大哥怎麼求他帶着一起做生意張林青都沒同意。
張林明後來還是搞起了老本行,做瓦工,到處打零工去。如果張林明是個能吃苦耐勞的,做瓦工也能賺錢,向後世搞鑲貼的那些瓦工做的最好的一天可以賺幾千塊,不會這個也沒事,只要砌牆本事好,一天出去做工也能弄過300塊錢一天
他的好大哥倒是好,做了幾十年的瓦工,一直混着100塊錢左右的日工錢一天,他還做一天工,歇2天,可想而知家裡的生活是多麼拮据。
張林青想到老家有句老話說的好,慣養忤逆兒啊,他大哥就是生生被爹媽寵壞了,立不起來付不起的阿斗。
方美琴看着老公做在3樓陽臺上生悶氣,怕他氣壞身體,便慫恿兒子去鬧他爸爸。
張林青看到兒子,臉色總算是好起來了;方美琴看老公終於不板着臉了,就在一邊小聲安慰他。
張林青看着嬌妻小兒都陪伴在身邊,漸漸高興起來,彷彿剛剛一切不愉快都沒發生過。
他自己也想通了,今生起點比前世高太多了,何必爲不相干的人生氣呢,讓關心自己的人擔心。
想通了也就不生氣了,站起身擁着嬌妻小兒洗洗睡覺去了。出去玩了這麼久了,公司的事情得操心起來,還有他們夫婦也快開學了,實在沒時間矯情。
不過通過這件事,張林青再次看清楚身邊的人,廣奇他是不準備再重用了,他還是和上輩子一樣,白眼狼,無論你對他怎麼好,只要觸犯到他的利益,他都會咬你一口。
他們三兄弟,只有春奇忠厚老實,爲人也厚道知道感恩。
張林青想着,他把他們2兄弟都帶到今天這一步,也對得起他們兄弟了,今後的路還是各走各的好。
一夜好眠,張林青吃完早飯去了公司投入了繁忙的工作中去了。他註冊的屬於他本人的外貿公司,最近非常忙,公司接了很多國外的單子,大多要求購買國內的絲綢,刺繡,瓷器、還有各地的特產等等。
度假回來後,他幾乎天天都跑外貿局,公司的銷售人員則是到全國各地採購去了,服裝公司的事情幾乎全都落到王世成身上。
好在王世成也不抱怨,樂在其中;不過他本人大算進軍房地產市場了,他打算趁着老闆最近不忙,遊說老闆囤積魔都的地。
張林青在王世成的提醒下,想到了不但要拿下魔都的地,還有首都的地,他個人打算把手上的流動資金都用於首都四合院的購買。
其實他還有一個想法,他打算90年代初期把老婆孩子都送出國去,上輩子他聽女兒和兒子提過,覺得自己不適應國內填鴨式教育方法,讀書讀了那麼多年,連個興趣愛好都沒有,覺得人生非常單調。
這些話當時自己聽來,沒什麼感覺;就覺得兒女嫌棄他沒用,沒錢給孩子培養興趣愛好,再加上在小地方長大的,也沒地方去培養。
現在反過來想想,他對兒女關心太少了,每天就琢磨怎麼賺錢了,幾十年如一日,他的生活何嘗也不是沒有意義??
聽說國外是邊學邊玩式的教育方式,這輩子有條件了,已經要讓兒女們去體驗一把。
開學了,丈母孃留在下鄉照顧兒子和老伴了;張林青和方美琴又得去讀書,很少能分出精力來照顧孩子;想着孩子都已經一歲半了,夫婦兩商量把孩子送到家附近的一家託兒所。
因爲夫婦兩都在讀書,也沒個工作,還是託人找關係才進了這家託兒所。
這個時候的託兒所可不是前世那些參差不齊那些民辦高價、低價託兒所,收錢不說,對孩子不是打就是罵,遇到不打不罵的就算是阿彌陀佛,燒高香了。
雖說那個時候有了監控也不能免了這些打罵;後世新聞經常有這方面的報道。這個年代的託兒所阿姨都非常負責的,對孩子都非常好,有時候家長們沒時間接孩子,阿姨們都會把孩子帶自己家中,當自己的孩子一樣教養。
所以張林青對這個時候的託兒所,是非常放心的。方美琴有些捨不得,有些擔心。張林青給她出了個主義,讓她有時間就來個抽查,來個出其不意。
事實證明方美琴的擔心沒有發生,孩子們在裡面即有人陪着玩,又能好好吃飯不挑食,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快樂的。
很快她就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了,今年是大二了,學習任務非常緊張,這學期她要考中級會計師,等到大三時候再考高級會計師。
80年代國內是沒有註冊會計師這麼一說,這都是以後跟國際接軌了,才慢慢出現的,不過聽老公的意思是非常希望自己將來哪怕去了政府部門,也要把家裡公司的帳都接手。
不過工作生活學習再忙,方美琴還是抽出時間關心小姑子的學習情況,以及兩個妹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