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張林青在86年的時候,蓋了一棟三間七根樑紅磚黑瓦的瓦房。就住在這條河邊。
這條河挺長也挺寬的,通東西蓋河。他知道河裡哪兒河蚌蚌,哪裡魚蝦多。少說話多做事,亮出實力給他們瞧瞧;一直是張林青的做人準則。
給春奇他們幾個找好地方,他自己在離他們1公里的遠地方摸魚,果然沒讓他失望,這個地方不但河蚌多也大,魚蝦也多;沒一會兒張林青就抓了好幾條半斤左右的鮎魚。
這可是好東西,特別是在後世大多數人家燉湯給寶寶加餐吃的。今天人多,沒有像昨天那麼快就裝滿木桶,看日頭偏西,大約下午4點的樣子,才裝滿。
幾個人提着木桶回家去,張林青想着看來以後摸魚還得早上和傍晚來,沒人打擾,也能多摸點魚。
明天是不行了,村裡拉魚分魚,家家戶戶老少爺們都得去幫忙。
回到家後,他爹還在堂屋搓草繩,小妹沒在痦子裡,估計睡了,小弟大概又出去瘋玩了。
張林青跟他爹打個招呼直接去小屋給河蚌和螺絲換了清水讓它們吐吐泥。
他自己趕緊到小屋燒鍋熱水,洗洗手,擦擦身子,燙燙腳。
弄好了之一切後,他媽還沒回來,家裡的豬在嗷嗷叫,打開裡鍋看了看裡外兩個鍋都是空的,泔水桶也是空的,那就是還沒煮豬食,難怪豬在嗷嗷叫。
平常這個時候豬都吃飽了,今天估計有事耽擱了,今天這個晚飯和豬食看來得由自己做了,這些對他來說都是個小事,反正他也閒不住;煮飯時還順便可以烤烤火去去身上的寒氣呢。
這個時候也沒什麼好吃的,就是後世自家晚飯也吃的簡單。反正天天頓頓都是大麥粥加紅薯,這個對他們這些農家小子來說,太簡單不過了,什麼家常菜他都會做。
前世他最拿手的是紅燒魚,家裡親朋好友都喜歡吃。說幹就幹,先把紅薯洗了,有破的地方就拿刀削去,切幾刀直接放外鍋裡放水開始煮。裡鍋用紅薯皮加糠用來煮豬食。
紅薯切下來的邊角料直接扔裡鍋,這時候的家畜,也很慘淡,豬隻吃一些青草、泔潲水,加上地瓜乾的下腳料和很少的槺或麩子和在一起煮熟了餵豬。
孩子們放學後的重要工作就是打豬草,打豬草也算公分的,像我們這裡沒有山,豬草就更少,更多的時候是到水邊打那種叫水花生的草或者是直接到河裡撈水葫蘆回來煮熟餵養,這個時候的豬長不太肥,一百五十斤上下就賣了,賣豬的時候,有大標語叫做“支援國家建設”。那時的生豬恐怕只有兩三毛錢的,一頭豬也就四五十元,但這是一家人重要的現金來源之一了。
這時候的狗瘦得很,餓得厲害到處找東西吃,吃糞便是家常便事。一邊燒火一邊拉着風箱讓火燒得旺旺的,看着紅彤彤的火焰。
張林青漸漸地出神了開始思念前世的老伴還有兒女們,老伴跟自己吃了一輩子苦,2個孩子也沒享到什麼福;特別是女兒,因爲身在農村在農村來說沒兒子那就是絕戶,自己自尊心特別強。
女兒出生後,雖然是張林青的第一個孩子,多少因爲有點重男輕女有所忽視,忙着賺錢也不是很喜歡她。
80年開始,那個時候計劃生育很嚴。
女兒出身在83年末,這個時候計劃生育更嚴格了。
生了女兒的人家就代表自己沒兒子了,沒人傳宗接代,沒人養老送終。
女兒剛出生的時候,那個時候張林青動了把女兒送人的念頭,也確實這樣做過,那戶人家是自己老婆娘家那邊的親戚。
方美琴繼父大哥家的大女兒,算是孩子的堂姨。
她家比較有錢,當時家裡開了個小工廠專門生產洗衣粉。80年開始計劃生育,這邊抓的很嚴,她們家當時有一個兒子了,已經三歲了,她堂姐喜歡女孩,想領養一個。
知道張林青家生了女兒,想着張林青家條件也不好,在村裡沒兒子會遭人恥笑,就動了心思。
於是託孩子的表姨夫(這個表姨夫是孩子堂姨的小弟,她弟媳婦是方美琴的親表妹,姑表舅,小舅舅家的。
也就是孩子外婆二哥家的女兒,嫁給了方美琴繼父大哥家的小兒子;呵呵夠複雜的)來當說客。
當時連領養協議都簽好了、也約好時間;準備到了那天,把孩子送過去。
當天張林青到方美琴身邊抱孩子時,她反悔了死活不同意,後來這事就不了了之了,女兒也留着他們身邊。
後來想想哪個女人捨得把自己懷胎十月剛生下來的孩子送人,如果不是生活太窮活不下去,又或者像他一般想要男孩子,其他根本就沒人會同意的。
到87年的時候,她大姨家才領養了一個她們村的女孩子,圓了她兒女雙全的夢。
這戶人家生了6個女孩子,一直想要兒子,所以把最小的一個給送了,打算再生個兒子。
這是後話,咱先不提.....當孩子她奶知道孩子他媽生的是女兒當時就鬧開了,更別提伺候月子了。孩子奶是萬事不沾手。
張林青那個時候每天都得出去做木工,沒心思伺候方美琴坐月子,月子裡孩子方美琴只能吃點麪糊糊,或者吃點張林青因爲心急做得半生不熟的米飯。
沒人喜歡吃半生不熟的米飯,方美琴當然也不喜歡吃了。
張林青外出做工回來,看到鍋裡沒動過的米飯,就罵方美琴,是不是得癌症要死,哇不下去啊(地方方言,意思就是咽不下去)。
罵的方美琴整天抑鬱(產後抑鬱症)心情不好,臉色也沒個笑容。不好好吃飯,本來奶水就不多的方美琴,這下奶水更差了。那個時候張林青哪懂什麼產後抑鬱症啊。
孩子也給養的面黃肌瘦的;生出來就瘦小,後天養的也不好,身體底子差,抵抗力低下,經常生病。
再加之方美琴當時得抑鬱症了,方美琴當時也才18歲,根本就不會,也沒有好好照顧過孩子,所以女兒小時經常吃藥,打針。
孩子病的嚴重的時候,經常去赤腳大夫那裡打吊針。
更有一次打針打的最多的時候,一瓣臀部打9針,兩瓣就是18針的針眼啊,當時打的還都是青黴素,連黴素。
坐都不能坐,一坐就哭,吃什麼吐什麼,那個時候都擔心養不活,張林青也埋怨方美琴,當初應該把孩子送給她堂姐家,人家條件好,孩子肯定能養的精細些。
女兒在3歲之前張林青更是連抱都沒抱過。想想年輕時自己真是混蛋。
等女兒大了點又因爲他們的看管不利,女兒在5歲的時候,一隻耳朵被人家挖破了耳膜,聾了。
女兒耳朵聽不見他們都不知道;還是後來有一次張林青從地裡挖溝回到家,只顧着跟方美琴說話,肩膀上扛着大圓鏟子,聊到興起也就忘了放下來。
女兒呢,看父母在說話,她聽不清,她好奇走近想聽清楚些。
一直到走到了大圓剷下面,張林青,只顧着和方美琴說話;兩人都沒聽到女兒的腳步聲,也沒發現她,等自己把圓鏟發下來的時候,正好砸在女兒頭上,還沒扭頭就聽到女兒撕心裂肺的哭。
這才知道,鋒利的圓鏟把女兒頭砸了一個小洞;但是流了好多血,老婆都嚇傻了。
張林青這才反應過來,連忙用毛巾捂在女兒頭頂上破口處,趕緊送到鎮上衛生院包紮;在醫生的詢問過程中,這才知道。
女兒說父母和她說話時,聲音小了她總是聽不清。在醫生的建議下,張林青夫婦隨即帶着女兒去縣人民醫院檢查才知道耳膜破了,但醫生也說了,不能確定是鏈黴素打多了還是被掏破耳膜才聽不見的。
當時的醫療水平低下也無法治好,就是放到後世也沒聽說能治好。後來因爲家裡條件有限等原因也就沒給她治。
最後反而是爲了生二胎、求兒子,才四處帶女兒求醫,只爲讓醫生開證明,證明女兒有殘疾;這樣自己生二胎就不用罰款。
張林青想想真是愧對女兒,他上輩子住院時,都是女兒跑前跑後,給自己辦手續,在醫院時老伴年紀大了,伺候他的活都落在女兒身上,兒子倒是每天來看看而已,也僅僅是看看而已,天天都說工作忙。
難怪後世,我們這地兒的人家都願意生女兒,不樂意要兒子;這也算是事出有因了。
後世咱這地一直流行一句話是:養女兒吃蘋果,養兒子吃樂果(一種農藥的名字)。
當年如果不是張林青大哥明裡暗裡說他是絕戶頭。
每當聽到別人誇張林青,張林明逢人就說能賺錢肯吃苦又能怎樣,將來年紀大了去了還不得靠他兒子當孝子;聽聽這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說的話麼,還不如外人呢。不知道的還以爲是仇人!
張林青性格又是好強,俗話說的好,不爭饅頭爭口氣,張林青爲了掙那口氣;本來有2分生兒子的心生生提成了10分。爲了不罰款,不到處躲,想方設法到處請人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