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 5 章

反觀大哥一家呢?好吃懶做,做個瓦工都是兩天打漁三天曬網。養育了一雙兒女除了沒有懶惰、好色的缺點外,其他都很像大哥夫婦。

侄女學習倒不錯,可惜因爲父母重男輕女的態度;以家庭條件差爲由沒錢供她讀書,讓她初中畢業後便輟學了。

送她上了3個月的裁縫培訓班後,就讓她跟本家的一個小姐姐去南方沿海城市打工賺錢養家。

侄兒學習成績是一般,跟當下的男孩子一樣偏科嚴重;中考沒考上高中。大哥夫婦對兒子那是真心疼愛,想他年紀小怕他外出打工吃苦;託人找關係又花錢送他去了縣裡一所技校學電焊技術;畢業被學校分到C市一家船廠當了一名電焊工。

到了成婚年齡,他自己找了C市一個縣城人家的獨生女;自由戀愛結的婚,認識時間也不長,不瞭解對方底細;到了30歲的時候,他老婆發病了才從丈母孃處知道這姑娘原來有間歇性精神病;已經好多年都沒發病了。

知道又能怎麼樣呢,後悔已經晚了;孩子都生了,而且還是大哥心心念念想要的孫子,孩子都12歲了,家裡人都是勸和不勸離的,再說他們夫妻二人感情也不錯,湊合着過吧,祖祖輩輩不都這麼過來的。

侄子的老丈人知道女兒的病情被親家知道了,他知道女婿沒有拋棄女兒的想法;

女婿確實是真心對待女兒的,想着自家在這方面確實有短處,怎麼着也得補償一二不是。

他們夫婦這些年在S市跟着人家後面包工程,也賺了不少錢。手上也有不少閒錢。

所以主動提出爲了外孫讀書,給女兒和女婿在C市買套房子;100多平米的房子價值70萬,老丈人出資50萬;剩下的錢讓他們兩口子自己貸款解決。

過了2年,侄兒老丈人又幫他買了輛汽車,雖然是人家二手車,但沒要女婿花一分錢。侄兒到也算是因禍得福;得了老丈人的全力支持。

侄兒買房,大哥夫婦兩人只出了1萬塊,據說這還是他們兩口子的全部積蓄。

侄女從16歲出去打工到25歲回家鄉相親。在老家沒讀大學到這個年齡沒成家的,也算是大齡剩女了,大哥夫婦自然着急。

其實侄女自己在外地倒也談了個男朋友;因爲大哥嫌棄對方是外地人;哪怕男方承諾會在我們當地結婚買房並定居,大哥夫婦都沒鬆口。以死相逼,沒辦法自古忠孝難兩全,侄女最後只能選擇分手,她那個男朋友黯然離開。

就這麼侄女在父母的安排下,相了幾次親都沒成。

張林青後來還是聽女兒提起,說是堂姐因爲傷心,已經無所謂嫁什麼人了,父母做主就行,以報父母養育之恩。

前面幾次侄女相親方美琴沒去,最後這一個人家因爲離家近,她倒是不好推脫,就跟着去看了。

她回來跟張林青描述小夥子其貌不揚,個子也不高,有點五短身材的感覺;最重要的是有家族病史。

但因爲知道大嫂一家人不太好說話,所以她沒多嘴,侄女問,她只簡單答了句,嗯。小妹是個實誠人,當場提點了侄女兩句。

沒想到小妹月美好心被當成驢肝肺,被大嫂在侄子面前挑撥是非,說是小姑見不得她家好等等,侄子當即給自己的姑姑打電話在電話裡大罵她:太平洋警察管得太寬,各人吃各家飯,少鹹吃蘿蔔淡操心。

氣得小妹在接電話時,被罵的直掉眼淚;委屈的不行。至此之後兩家也淡了關係,有事出錢吃頓飯,沒事也不上門。兄弟姐妹中誰也不敢多他們家事。

最後侄女還是在父母做主下,定了這家有肝病遺傳史的人家;結婚2年是時間裡,這位侄女婿也確實因爲肝病住了一段時間院,據說後來是好了。

親戚之間都非常忌諱肝病,所以一年到頭能上門的親戚也沒幾個。不過侄女婿到是個老實人;兩口子也能吃苦,婆婆是老實也能吃苦的,日子倒也過得還算不錯。

結婚幾年後,才被人傳出大哥和親家母之間有些醜事。聽說當初之所以結親就是因爲男方沒有父親,只有寡母和兒子兩人相依爲命,媽媽又是個非常老實好拿捏的人。

大嫂夫婦想到男方家裡當家做主,才極力撮合這門婚事的,張林青懶得理這些破事。

侄子侄女都結婚成家幾年了;按說也該孝敬長輩了。但是結果卻是逢年過節侄兒侄女們從沒想到給她買件新衣服孝敬她。

大冬天穿了件薄薄的小襖子,跑到自己家,找孩子她媽哭訴;兒女都不孝順;什麼女兒自己就是裁縫都沒想到給自己媽媽做件衣服。

方美琴呢,是個善良的;耳根子又軟,大嫂就是看出她的軟性、好騙纔來找她哭訴的。

她呢,當下也就真打電話給侄女替大嫂打抱不平,真是記吃不記打的性子。

反過來再看看自己的孩子,大學畢業賺錢的第一年;就是給自己和老婆花幾千塊錢一人買一件羊絨大衣。

以後每年只要是自己老兩口生日,什麼父母節的,都會給我們老兩口買禮物,實在想不起買什麼的時候會給錢;在外工作看到有什麼好吃的也會買來用快遞寄回來孝敬老兩口。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這句古話真不假;當然大部分原因也得歸根於父母教育失敗。

不過現在想想這些覺得沒意思,有什麼可掙的呢?活到80耄耋之年;什麼沒看明白?

人這一生有3件事算不出來;一是算不出出生;二是算不出一生到底有多少錢;三是算不出到底什麼時候會死。

這人生還是活的輕鬆點爲好。掙那些虛名又有什麼意思。他決定這輩子按自己的意願來過,說直白點就是想活的任性些。

這輩子人生突然重生到18歲重新來過;既然給了自己重新開始的機會,那麼自己就得好好抓住機遇。

既然現在□□已經快結束了,那麼自己就不能走以前的老路了,捨棄那些彎路。

直接做自己當年最賺錢的生意,熟門熟路。這是張林青初步的想法。

不過現在□□剛結束,國家沒有宣佈;一直等到1977年下半年才正式宣佈□□結束。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國家提出了改革開放。

那個時候國家就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想法。

摸索前進,在南方沿海城市試運行。

內地暫時還不能正大光明得做生意,只能偷偷摸摸;一旦被發現會被以投機倒把罪名抓起來,再批判你資本主義者。

而且做生意也需要本錢的,還是先老老實實的攢錢;這個時候出去賺錢只能靠自己學的手藝賺點工錢。

出去做幾年木工,把做生意的本錢先賺回來;這只是張林青初步的想法。到時候靈活變動吧!

這輩子呢,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會那麼愚孝了,也不想當個只知賺錢聽話的兒子,也不會像上輩子那樣覺得事事都無所謂,不去爭取。

人啊,還是得爲自己多考慮,得自私點了!

可惜上輩子媽媽對大哥那麼好,到臨了呢;她生病了住院。

當時因爲已經分家由小舅主持分配了媽媽住院時,所有的花費都由自己和大哥平分。

而大哥藉口回家賣雞籌錢後就再沒來醫院。媽媽到人快不行時,在送往縣城人民醫院送的路上,媽還問了問大哥夫婦,睜眼看了看沒有大哥夫婦後,都沒捨得說一聲他的不是,只是罵了大嫂女biaozi,長了biaozi嘴,整天哄騙自己。

到死之時,身邊除了自己夫妻兩和小舅小弟外,大哥夫妻連面都沒露一下。

媽媽死了,從醫院拉回家時;因爲媽媽去的急,也沒備下棺材。

沒有棺材那就需要先做,當時張林青已經不再做木工,改出去拾荒,八十年代拾荒還是很賺錢的。

由於咱們這個地方是平原,所有的木材都是從外地運來的。一般人家除了建房子或則有老人病了纔會買木頭放家裡。

其他人家是不會備下木材的,張大媽的病來的快,去的也快所以也就沒來的及買木頭。

當時大哥家倒是備下了蓋房的木材,人倒是很大方說是家裡有可以騰一個木頭出來。

來幫忙辦喪事的親朋好友,也就沒客氣,跟着去大哥家拉了一塊大嫂指定木頭出來;一斧頭劈下去,裡面被蟲蛀的都快空了,根本沒法做棺材。

別說做棺材了,什麼都做不成。大哥站在一邊不管不顧的。沒法張林青只能去村裡找人一同去他親戚家賒了個棺材拉回來。

大哥到好,看自己出去買棺材後,他們家那個木頭連蛀木屑的都沒留下;還美名其曰說,都是自己嘴上省下來的,得留着給女兒打傢俱呢。

呸,他女兒那個時候才幾歲啊。真不是東西,在場的人沒有不鄙視他的。

自己早就知道他什麼人了,也懶得在媽媽的喪事上跟他爭辯,讓人說嘴。

將來事情如何自有在場的人替他揚名,自己又何必急於一時呢。

想着離改革開放到至今還有2年的時間,比較遙遠;張林青沒有把重心放在這上面。

他覺得自己還是得好好做個計劃。今天醒了,病也算是好了一大半了,明天媽肯定讓自己去上工,挑河泥。

雖然這是今年的最後一次了,但他懷疑這個的小身板真不容易吃得消。

等□□結束後,由於地少、河道和路都暫停修繕,也沒那麼多工分可賺時,家裡又養不起幾個半大的小夥子,肯定得安排去學手藝了。

自己再也不能像以前那麼能幹了了,修路和挑河泥也幹不來,得找人分擔下。

一個人挑2個憤尼,一個憤尼就算是100多斤,兩個要斤300了,自己體重還沒有100呢,怎麼弄得動?

得找個人和自己擡,2個人擡一憤尼,相對就輕鬆很多了。想好主意了,就得這麼幹。可是找誰呢,張海奇?

不行,他家就他一個,他爹媽可捨不得讓他乾重活。

對了,可以找春奇,雖然輩分是侄兒,但是年齡和自己一樣大,從小一起玩到大。

他就是大媽家大孫子,他家兄弟姐妹6個和自己家一樣經歷過火災後也窮的叮噹響,他和自己一樣大。

他在家也算是邊緣人,他在家是老大,但因爲個子太矮,人長得也不好看,性格木訥,實在不討人喜歡。

他爹媽偏心的、喜歡是下面最小的兩人,小兒子和小女兒。

作爲老大也是早早的輟學在家賺工分的。

跟自己一樣,□□結束後纔去學手藝,學得是瓦工的。

現在是冬天雖然地裡沒活,但他媽也沒讓他在家歇了。

和自己一樣每天也是起早貪黑的去江堤上工的。

自己找他,肯定能答應。不過他家現在條件比自己家好多了。

他大姐嫁到江南的江縣華西村了,就是後世頂頂有名的華西村。

那裡的條件比咱們這好太多了,村辦企業特別多,福利又好。

聽說他大姐已經在當地的紡織廠當上了紡織工人。

這個時候當工人都是吃公糧的,一個個都牛氣的很。

家裡條件好了也會經常讓人從江南帶糧食、錢貼補孃家。

嗯,貌似扯得太遠了,不想了,好累啊!算了,天塌下來有高個頂着。

自己還是繼續睡覺,養好病再說,慢慢的把眼睛合上了,會周公去了。

他夢見自己和兒女們一起吃飯呢。嘴角慢慢上揚。

一覺醒來神清氣爽,看向窗外發現天都黑了。感覺身體又恢復了些力氣,唯一不好的覺得就是肚子好餓,多少年了再次感受到餓肚子的感覺,真不好受。

他這纔想起自己一天都沒吃東西了,既沒人給自己端飯也沒人叫自己吃飯。

7.第 7 章44.第 44 章63.第 63 章65.第 65 章77.第 77 章72.第 72 章12.第 12 章49.第 49 章22.第 22 章48.第 48 章27.第 27 章53.第 53 章20.第 20 章83.第 83 章7.第 7 章64.第 64 章29.第 29 章86.第 86 章48.第 48 章4.第 4 章30.第 30 章60.第 60 章88.第 88 章66.第 66 章52.第 52 章82.第 82 章85.第 85 章62.第 62 章64.第 64 章14.第 14 章56.第 56 章3.第 3 章11.第 11 章62.第 62 章80.第 80 章86.第 86 章75.第 75 章36.第 36 章12.第 12 章9.第 9 章10.第 10 章27.第 27 章47.第 47 章89.第 89 章69.第 69 章25.第 25 章64.第 64 章20.第 20 章75.第 75 章48.第 48 章72.第 72 章76.第 76 章13.第 13 章7.第 7 章5.第 5 章12.第 12 章30.第 30 章7.第 7 章20.第 20 章27.第 27 章6.第 6 章46.第 46 章21.第 21 章72.第 72 章1.重生13.第 13 章76.第 76 章82.第 82 章81.第 81 章18.第 18 章54.第 54 章85.第 85 章54.第 54 章71.第 71 章62.第 62 章16.第 16 章40.第 40 章50.第 50 章30.第 30 章33.第 33 章3.第 3 章68.第 68 章33.第 33 章61.第 61 章15.第 15 章66.第 66 章76.第 76 章66.第 66 章34.第 34 章89.第 89 章80.第 80 章78.第 78 章69.第 69 章9.第 9 章16.第 16 章56.第 56 章76.第 76 章89.第 89 章72.第 72 章80.第 80 章
7.第 7 章44.第 44 章63.第 63 章65.第 65 章77.第 77 章72.第 72 章12.第 12 章49.第 49 章22.第 22 章48.第 48 章27.第 27 章53.第 53 章20.第 20 章83.第 83 章7.第 7 章64.第 64 章29.第 29 章86.第 86 章48.第 48 章4.第 4 章30.第 30 章60.第 60 章88.第 88 章66.第 66 章52.第 52 章82.第 82 章85.第 85 章62.第 62 章64.第 64 章14.第 14 章56.第 56 章3.第 3 章11.第 11 章62.第 62 章80.第 80 章86.第 86 章75.第 75 章36.第 36 章12.第 12 章9.第 9 章10.第 10 章27.第 27 章47.第 47 章89.第 89 章69.第 69 章25.第 25 章64.第 64 章20.第 20 章75.第 75 章48.第 48 章72.第 72 章76.第 76 章13.第 13 章7.第 7 章5.第 5 章12.第 12 章30.第 30 章7.第 7 章20.第 20 章27.第 27 章6.第 6 章46.第 46 章21.第 21 章72.第 72 章1.重生13.第 13 章76.第 76 章82.第 82 章81.第 81 章18.第 18 章54.第 54 章85.第 85 章54.第 54 章71.第 71 章62.第 62 章16.第 16 章40.第 40 章50.第 50 章30.第 30 章33.第 33 章3.第 3 章68.第 68 章33.第 33 章61.第 61 章15.第 15 章66.第 66 章76.第 76 章66.第 66 章34.第 34 章89.第 89 章80.第 80 章78.第 78 章69.第 69 章9.第 9 章16.第 16 章56.第 56 章76.第 76 章89.第 89 章72.第 72 章80.第 80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