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第287章 十八納米試產

第287章 十八納米試產

一場五號B型火箭的海上回收成功,再一次激發了全球範圍內針對可回收火箭的大範圍討論,尤其是科技圈子裡,不說兩句可回收火箭彷佛就跟落伍了一樣。

同時南門航天成功實現了這一技術後,也爲商業航天帶來了新一輪的變革。

因爲沒多久,南門航天就發佈了公告,將會對五號火箭的商業發射報價進行新一輪的調整,預計降價將會達到百分之十五以上。

這讓好多人看了都無比的震驚!

本來南門航天的商業發射,就具有了極大的價格優勢,現在還繼續降價……這成本控制簡直難以置信。

當然了,大多航天機構裡從業人員只是震驚而已,但是你想要讓他們改,尤其是和南門航天那羣瘋子一樣瞎搞,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因爲,可回收火箭成功了,成本大幅度降低了,得到好處的是撥款的機構,和他們這些從業人員可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又不會加工資。

但是,如果失敗了……就和他們有關係了,那可是會丟飯碗的。

SO,雖然南門航天已經把可回收火箭搞出來兩年了,但是除了馬斯克一個太空探索公司跟進,然後還有一些圈錢的商業航天公司跟進外,正兒八經的航天機構沒人搭理它的。

就算搭理,那也只是裝模作樣慢慢搞,作爲一種索要更多撥款的理由,至於什麼時候成功……那只有上帝才知道了。

反正別指望他們和南門航天或太空探索公司一樣,經常搞什麼實驗,然後動不動就炸一枚火箭。

這就是傳統航天機構和商業航天機構的巨大區別。

南門航天也不管外頭的這些亂七八糟的反應,而是在海上回收成功後,其市場部的人員就開始聯繫各現有客戶以及潛在客戶,大力推銷南門航天的新商業發射模式。

降價,通通全線降價!

沒有最低價格,只有更低價格。

現在下單,還能享受九五折優惠。

同時提供一系列配套的衛星控制設施以及服務等,通通九折。

甚至,如果客戶缺乏自行研發衛星技術能力的話,南門航天還可以按照客戶的技術要求,找到智雲衛星代替設計,建造衛星。

南門航天和智雲衛星,是相互的交叉持股的企業,而智雲衛星也有着若干公版衛星設計,只要您不嫌棄,直接套用公版設計,個把月功夫就能夠拿到屬於您的專屬衛星,然後通過南門航天發射火箭打上去。

整個過程快的話只需要三個月左右,主打的就是一個快節奏。

你多猶豫幾個月,你隔壁的競爭對手都把衛星弄到天上飛了個把月了。

我的朋友,時間就是金錢啊!

————

南門航天的市場專員們,現在滿世界找訂單,催促客戶下單。

這效果還是挺大的,很多客戶仔細一對比後,覺得就很划算,不下單就有種吃虧的感覺。

而經過這一波降價後,也不用擔心南門航天不賺錢,相反……雖然報價稍微低了一些,但是單發火箭的盈利卻是更高了。

因爲南門航天的發射成本也更低了。

相對比陸地回收模式,海上回收模式的成本更高一些,也有一些額外的海上回收費用產生,但是運載力卻是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平均算下來每公斤的發射成本下降很多的。

而南門航天的發射報價,有傳統的包火箭價格,就是客戶直接購買一次發射服務,這枚火箭的載荷都是客戶你自己的,你願意怎麼安排就怎麼安排。。

只要錢給足,比如有個八千萬美元的話,南門航天都能給你專門安排一枚一手火箭來個一次性使用,也就是不回收模式。

如果錢少一點,比如六千萬美元,可以給你安排一枚二手火箭一次性使用。

回收模式的話,那更便宜!

當然,這個價格其實只是明面上的公佈價格,具體談下來的話不會有所不同。

然後南門航天還提供拼單模式,把A客戶和B客戶的衛星一起發射,然後按照各自重量收錢。

最後還有一種承包模式,客戶直接給你一個衛星,然後給你一定的發射費用。

至於你南門航天怎麼把它弄上天,客戶不管。

你南門航天哪怕是弄個海上回收模式,順帶還拼單,最後用很低的成本把這個衛星送上天,人家客戶也給你這麼多錢。

你就是傻乎乎弄個一次性使用的五號火箭虧本把這個衛星送上天,它也不管。

南門航天爲了獲得訂單,在運營模式上其實比較靈活,豐儉由君。

但是不管怎麼樣,都比一大票傳統航天機構的發射服務更便宜,而且是便宜很多。

南門航天的出現,其提供的廉價發射服務,還有配套的各類型衛星提供服務,而且是全部走商業模式,這極大的衝擊了市場。

衛星運營企業發現,自己的成本下降了不少,可以鋪開更大的規模了。

一些大企業也突然就發現,這高大上的衛星似乎也沒這麼高大上了,自己似乎也可以搞一個衛星來玩一玩。

————

南門航天的市場專員們,全球飛奔到處拉訂單的時候,徐申學已經悄然帶着妻子以及孩子離開了瓊州島回到了深城。

南門航天,對於徐申學而言,是對未來的技術佈局,也是屬於個人的興趣愛好,但是你要說多大的事業,在現階段來看也談不上。

在這滿足了個人的興趣愛好後,徐申學回到深城後開始專注自己的一些主營業務。

回到深城的第三天,徐申學就在實驗室裡看到了全新一代的S14手機的樣機以及旁邊的一枚只有指甲蓋大小的小芯片:S503。

智雲半導體的付正陽道:“徐董,這就是我們剛流片成功的S503芯片!”

“智雲微電子那邊的十七號廠前些時候通過了十八納米工藝技術認證之後,我們就開始配合他們進行後續的試產測試,還有良率提升。”

“畢竟目前公司裡採用十八納米工藝設計的芯片,也就只有我們的S500系列芯片了。”

“目前的十八納米工藝的設計費用相對比之前的二十八納米工藝已經大幅度提升了,同時製造成本也更加高昂,出於成本控制的考慮,智雲微電子那邊的十八納米工藝產能受限,目前我們也只做了S500系列芯片供應集團旗艦產品使用。”

“而供應威酷電子以及其他友商的W800芯片,還在設計當中,預計要明年才能投入量產推向市場。”

“不僅僅是我們,我們的一些競爭對手目前也沒有什麼先進工藝的產品,臺積電二十納米工藝的芯片,目前依舊只有水果的A8芯片,高通的新一代二十納米工藝的旗艦芯片估計也要明年才能投入量產。”

“我們預估,今年以及明年的芯片主流還是二十八納米工藝,甚至後年還會有一些中低端手機繼續採用二十八納米工藝的芯片。”

“而我們的旗艦芯片S500系列,目前有三個版本,分別是供應給S系列旗艦機使用的S503,而部分次品鎖頻後定型爲S502,以供給A系列使用。”

“最後還有一個預計在明年初供應平板電腦,未來供應其他一些智能終端使用的S504。”

”我們的不少智能終端產品都需要芯片,但是之前我們的S400系列以及S300系列都沒有無通訊基帶版本,只能使用一些通訊基帶有缺的殘次品芯片,有時候殘次品不夠,只能拿着完好的芯片屏蔽了通訊基帶以及其他功能核心使用,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增加了成本。”

“集團裡的不少智能終端項目組,尤其是平板電腦部門對無基帶版本的芯片呼聲非常大,因此今年的新芯片裡,我們設計了無通訊基帶版本,除了明年供應平板電腦外,未來數年也可以作爲智能電視或其他智能終端的芯片使用。”

“因爲S504沒有無通訊基帶,因此明年的平板電腦產品的4G版本,就需要外掛我們的B41基帶了。”

B41通訊基帶,是智雲半導體今年才推向市場的外掛全網通基帶,本來智雲集團是不打算搞外掛基帶,而是直接逼迫其他手機廠商直接採購他們家的SOC的

並且還因此被指責爲壟斷行爲……對於壟斷指控,智雲從不正面迴應。

畢竟之前全球廠商裡,只有智雲集團能夠提供全網通基帶,並且因爲智雲把控了不少專利,使得其他廠商根本沒辦法繞過去。

高通缺了個移動4G,華威以及聯發科則是缺了個CDMA2000。

而且除了本來就有部分移動4G專利,通過專利交叉授權而獲得智雲專利授權的幾家國內廠商,智雲死活不再對外授權自家的移動4G通訊基帶裡的部分關鍵專利,搞的其他通訊基帶廠商一點脾氣都沒有。

你給多少錢,人家都不賣啊!

智雲還把自家的通訊基帶直接集成到SOC裡,甚至不提供外掛的4G全網通基帶,吃相難看的很……

這也是智雲和水果在通訊基帶的談判里長期陷入僵局的緣故。

不是水果不要,或者給不起這個錢,而是智云爲了市場競爭的緣故,根本不賣外掛基帶……除非水果放棄自家的A系列芯片,選用智雲的W系列芯片。

如此局面下,高通也是發了狠,投入了不少資金研發移動4G,最後愣是讓他們繞過去了智雲在移動4G的部分關鍵專利佈局。

最後得以搞出來了全網通基帶供應水果。

一看隔壁高通搞出來了全網通基帶後,智雲集團反而是不嬌氣了,直接推出了其實早就暗中準備好的全網通單掛基帶B41,面向全球各客戶,尤其是水果和四星。

不過這個時候,水果都已經不搭理智雲了……哼,昔日讓你愛答不理,今日我讓你高攀不起!

倒是四星那邊,覺得之前和智雲的合作還算愉快,加上智雲的基帶質量不錯,所以還打算繼續使用,購買智雲的單掛基帶配合他們的自研芯片使用。

除了智雲的通訊基帶質量更好外,也和高通太黑有關係。

高通花費巨資才突破至智雲的專利封鎖,然後弄出來自家的4G全網通,可不得使勁逮着水果以及四星這兩家搶錢啊,要不然怎麼回本啊……通訊基帶的研發很貴的好吧。

水果足夠硬氣,再加上不願意送錢給自己的最大競爭對手,所以寧願繼續採購高通的高價全網通基帶。

但是四星那邊就不一樣了,他們雖然和智雲競爭也大,但是也沒和水果這樣,和智雲在智能終端領域裡幾乎全方位的針鋒相對,在很多領域四星其實和智雲的合作還比較密切的。

最關鍵的是,高通新全網通通訊基帶的價格,能讓四星李家大公子看了都得厚着臉皮轉身找徐申學繼續稱兄道弟。

通訊基帶領域裡,智雲和高通那是大哥不說二哥,全都是黑心肝的玩意。

但是你不找他們還真不行,因爲能做全網通只有他們兩個,核心原因就是CDMA2000的專利就在這兩家手頭上,而且這兩家估計到天荒地老都不會對外授權,很噁心的。

通訊基帶這個事,最近兩年也一度鬧的非常厲害,經常上新聞呢。

現在倒是告一段落了,對此徐申學表示很滿意,靠着過去兩年在全網通通訊基帶上的優勢,智雲以及威酷的手機搶佔了大量的國內市場不說,而且還帶動了智雲半導體W系列芯片的大量外銷。

包括威酷電子在內,一大票國內乃至部分國際手機廠商都大規模採用W系列芯片,讓智雲W系列芯片的年出貨量瞬間飆升到超過三億五千萬枚。

相當誇張!

————

此時,付正陽繼續道:“因爲採用了全新一代的十八納米工藝,晶體管密度更高,同時功耗也更低,所以我們的S500系列的晶體管數量非常大。”

“S503不包含通訊基帶在內,晶體管數量達到了二十一億個,集成了兩大兩小一共四個CPU核心,大核心最高主頻2.1GHZ,繼續採用我們成熟的動態主頻技術,並搭配超高的二級以及三級緩存;GPU方面搭載了四個AP80芯片,GPU最高頻率達到650GHZ。”

“同時搭配了協處理核心,安全核心,攝像核心以及其他多種功能核心,是市面上集成度最高的手機SOC。”

“還搭載了我們新一代的4G全網通基帶B43通訊基帶,也是我們的第三代4G全網通通訊基帶,支持兩種4G,三種3G,兩種2G一共七種通訊模式,支持全球各地幾乎所有的通訊模式以及頻率,綜合信號良好。”

徐申學看着眼前的這枚小芯片,這芯片比去年的S403還要稍微大一點,更比競爭對手水果的A7大一些。

儘管十八納米工藝很不錯了,相對比二十八納米工藝大幅度提升了晶體管密度,降低了功耗,但是智雲半導體的工程師們,卻是喪心病狂的在S503芯片上,堆積了更多的晶體管啊!

去年的S403,包含B42通訊基帶在內,晶體管數量才十四億,但是今年的S503,不包含通訊基帶就已經二十一億了。

如果是包含B43通訊基帶的話,那麼整個S503芯片的晶體管數量達到了二十八億。

這是相當誇張的數字。

這也是智雲集團的SOC芯片,在外形上普遍比水果芯片要大一號的緣故,主要就是智雲集團當下的手機SOC都是集成通訊基帶的。

倒是今年不集成通訊基帶的S504,要小很多,因爲體積更小,所以生產成本也更小。

芯片的成本,和其體積高度關聯的,因爲晶圓片的面積是固定的,同時晶圓廠的代工收費,不是按照芯片來算,而是按照一片晶圓多少錢來算的。

單枚面積越小的芯片,在一片晶圓片上就能夠製造出來更多的芯片,如此下來單枚芯片自然也就更便宜。

一個晶圓片上,能夠切割出來五百枚芯片,和只能切割出來三百枚芯片,那成本差距可大了去。

不過,沒有通訊基帶的芯片雖然體積更小,成本更低,但是想要在手機上使用的話,一樣還需要外掛一個通訊基帶芯片,這成本非但不會節省,反而會更高。

只是水果他們沒有通訊基帶,只能這麼做而已。

而智雲不一樣,自家有通訊基帶,完全可以集成到SOC裡去,以降低成本。

徐申學看着這枚的新芯片,很難想象這麼小的一枚芯片竟然塞進去二十八億個晶體管數量,這太誇張了。

付正陽繼續說着:“我們的S503芯片受限於智雲微電子的十八納米工藝產線還沒有成熟,目前只是進行了兩次的試產,主要用來測試他們自己的工藝水準,同時也順帶做出來了一批試驗用的S503芯片,目前這一批芯片主要用於我們的樣機研發以及後續測試。”

“具體量產時間的話,還是要看智雲微電子那邊的進度了,樂觀估計的話應該在五月底,六月初就能開始小規模量產,經過一定的產能爬升到在七月份達到常規量產,以滿足集團產品的需求。”

等付正陽說完了這個核心的零配件S503後,一旁的謝建勇這纔開始給徐申學介紹新一代的S14。

徐申學看着手中的S14標準版樣機以及S14 Pro版樣機,正面上的外觀上和S13兩個版本區別不大。

手機尺寸依舊是四點七寸以及五點五寸,屏幕玻璃繼續採用2.5D,也就是屏幕邊緣是弧形的。

從正面看的話,和S13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但是這手機的背面卻是不一樣,那就是沒有繼續採用一體化的鋁合金機身,而是採用了玻璃蓋板。

這和去年戰略會議的時候,預定的S14手機的概念設計是有區別的。

去年召開戰略會議的時候,預定今年推出的S14手機的標準版以及Pro版,是繼續採用一體化鋁合金機身的,只有預定的S14Max版本會採用玻璃蓋板。

因爲預定的S14 Max準備採用無線充電,搭配充電技術的情況下使用玻璃蓋板……使用鋁合金後蓋板的話也就無法使用無線充電技術的。

此時,謝建勇道:“經過我們的無線充電技術的研發部門的努力,我們已經把無線充電技術完善到可以商用的程度,本來這一技術是準備搭載在S14 MAX上的,但是因爲我們的3D人臉識別技術難產,今年已經取消了S14 MAX計劃。”

“同時今年的市場競爭也會更加激烈,水果的新手機和我們的差距越來越小,爲了獲得領先的競爭優勢,我們把預定在S14 MAX的無線充電技術,轉移到了S14 Pro以及標準版上。”

“所以我們今年的S14手機,使用的玻璃後蓋板!”徐申學拿着手中的這個新手機,感覺比較奇怪,和去年的A13系列有些類似,但是又不太像,整體質感要更好一些。

謝建勇還繼續道:“除了無線充電技術以及相搭配的玻璃後蓋外,我們還在今年的S14以及A14手機上,使用十五瓦快充技術!”

“同時把去年在Pro版上使用的雙攝像頭方案,也應用到S14標準版以及A14手機上,市場部門分析,市場對雙攝像頭手機的接受能力以及期待都非常大,今年正好進行一個全面的普及。”

“不僅僅這兩款旗艦機上使用雙攝像頭,今年我們的C7手機,也將會全系列搭配雙攝像頭,畢竟增加一個副攝像頭,成本也不大!”

徐申學一邊看着手中的S14Pro手機,又看向了桌面上的S14標準版,還有外觀有些類同的A14手機。

然後問出來的卻是其他問題:“我們的3D人臉識別技術開發的如何了,今年用不了,那麼明年呢?”

謝建勇道:“萬金科技那邊的3D人臉識別技術整體開發其實還算順利的,樣品都已經有了,只是穩定性還差了一些,不算太成熟,我們嘗試過裝機使用,但是結果不太行。”

“而且現在的體積也太大,需要太大的屏幕頂部空間,此外我們的柔性屏技術也稍微差了一些,生產劉海屏的工藝不算太完善,良率低,成本很高。”

“勉強使用的話,不僅僅成本高昂,而且恐怕要砸自己的招牌。”

“按照研發進度來看,3D人臉識別技術要完善,恐怕需要等到年底去了,具體應用的話,應該只能在明年使用了。”

徐申學道:“既然如此,那就明年吧,到時候弄個S15 MAX出來。”

“好好做,明年就不要繼續跳票了。”

對於3D人臉識別技術的難產,徐申學對此也是有些無奈,技術研發也不是說投錢進去,說成就能成的。

尤其是搞3D人臉識別這種開創新的東西,很多技術在這之前都是沒有的,需要智雲這邊的工程師們重頭開始搞。

不過要是明年能夠順利做出來,那麼也是可以接受的。

謝建勇道:“明年肯定可以的!”

徐申學又繼續看了看這S14手機,說實話,這玩意距離他的期望差距有些大。

他本來還指望着今年在發佈會上大吹特吹3D人臉識別,掀起一番手機創新的大浪潮呢,結果吹不了。

這使用了無線充電技術的S14,雖然也挺不錯的,但是對於徐申學而言總感覺差了點東西。

倒是負責市場營銷的季成河對S14手機很滿意。

”這可比去年的S13手機容易宣傳啊,去年的S13手機變化不大,沒什麼創新,當時爲了宣傳這手機,我們市場營銷部門的同事不少可都是愁的很。”

“如今這S14手機有個無線充電技術,那麼吹起來也就容易了,也足以刺激一部分用戶的換機理由了!”

“說實話,之前我還挺擔心你們拿出來一個S13翻新版來的……”季成河笑呵呵的說着。

謝建勇聽着,也是隻能尷尬的笑……還別說,之前他們真打算搞一個S13翻新版出來的。

也就是無線充電技術有所突破後,才讓他們有了一些底氣搞個無線充電板的S14出來。

今年的S14手機的最大變化,就是無線充電技術以及快充,還有在標準版上也使用雙攝像頭,其他的整體變化不大。

當然,內部的芯片其實才是變化最大的。

S503芯片,這將會是有史以來最強悍的手機SOC芯片,這個性能上的巨大變化,也足以帶來S14手機的性能優勢。

今年的S14手機,在性能上將會繼續吊打一票競爭對手,包括隔壁的水果今年預定推出的水果6。

倒是A14手機不會有什麼變化,只多了個雙攝像頭,就連無線充電技術也不用……一方面是爲了控制成本,另外一方面也是爲了體現S14的獨特性。

儘管智雲內部也好,對外宣傳也好,智雲A系列手機也是智雲旗艦機,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智雲S系列纔是智雲旗下的真正旗艦機。

此外兩者的銷量差距也極大,S系列年銷量接近兩億臺,而A系列不過三四千萬臺。

這就直接決定了智雲集團內部,爲了維持S系列的銷量,不可避免的會限制A系列,以避免內耗,影響S系列的銷量。

這就是爲什麼A14手機也採用玻璃蓋板,但依舊沒有配給無線充電的緣故。

因爲今年新一代的智雲S14,需要一個獨一無二的領先優勢來製造話題,進而帶動銷量。

無線充電技術,就是智雲集團今年爲S14手機準備的獨特優勢。

看完這兩個旗艦機,徐申學還順便看了看C7手機,這個手機咋一看沒什麼太特殊的,中規中矩的中端手機而已,至今都還在繼續使用塑料機身,也有着和去年C6一樣的指紋識別。

值得一提的是,其芯片採用了S406芯片,而這款芯片其實是去年S400系列芯片裡的新閹割版,介於S402和S401之間,提升了主頻,其他的不變。

主要是去年的S400芯片裡的S401芯片,放在今年裡依舊非常能打,用在三千元左右的中端機上已經足夠了,但是也不好真的一點升級都沒有,所以乾脆弄了個小升級版,稍微提升主頻,弄個新編號。

其他的變化都不大,只是多了個雙攝像頭。

看完手機項目後,徐申學對着季成河道:“今年的市場營銷任務還是很重的,你也要多多費點心思了!”

“S14我是不太擔心的,畢竟有個無線充電,但是A14以及C7手機的話,缺乏明顯的賣點,大升級,回頭你們做營銷計劃的時候,多想想辦法了!”

季成河道:“徐董放心,這些事情是我的專長,回頭我組織幾場頭腦風暴,弄幾個好些的營銷計劃來。”

“這裡頭A系列的麻煩稍微大一些,但是C7手機按照我來看,問題應該不大,畢竟我們的C7手機用戶,對性能,大創新這些不太敏感,根據我們的市場調查,大部分的C7用戶,基本都是奔着我們的智雲牌子以及獨特的智雲生態來,還有以相對便宜的價格體驗指紋識別技術來的。”

“當然,今年隨着前頂科技那邊敲定了按壓式指紋識別技術,今年陸續會有四星,華威以及其他手機廠商也開始採用指紋識別了,我們的C7系列在指紋識別技術上缺乏了一些領先優勢。”

“但是問題不會很大,畢竟我們的C系列手機,從不靠性價比或者什麼獨闖技術領先,而是依靠品牌以及品控還有生態內容,何況今年的C7手機也還有雙攝像頭以及十五瓦快充技術,足夠用了。”

徐申學聽罷點頭,這話還真的是。

智雲的C系列手機,從來都談不上什麼性價比,更談不上什麼頂級性能,它就是個中規中矩的中端機。

其優勢一直都是品牌價值以及和S系列手機一樣的系統和生態內容。

然後還要加上一個質量!

智雲集團是世界頂級大廠,對旗下產品,哪怕是C系列這樣的中端產品,質量要求也是非常苛刻的。

它雖然採用的零部件性能稍微差一些,但是絕對質量過關,代工組裝的過程裡也是精益求精。

這和部分手機廠商,選擇加大一些更有利於宣傳的性能參數,比如用更好的SOC,更大的運行內存,但是在細節,尤其是質量管控下有所縮減是不一樣的。

智雲C系列,一直都是走非常中規中矩的中端機路線,看着不起眼,但是人家真的好用。

這麼說吧,在諸多輿論上,智雲C系列一直都是被噴的那個,說什麼低配高價,也就是去年用來指紋識別後,才讓很多科技愛好者對此有一些好感

但是這並沒有影響智雲C系列一年好幾千萬臺的出貨量。

全球範圍裡,單款機型上能夠在銷量超過它的,只有智雲自家的S系列以及隔壁水果手機。

除了上述這兩款手機外,還有不少手機都喜歡拿智雲C系列來對比,然後甚至貶低C系列,但是有一個算一個,全都賣不過智雲C系列。

屬於典型的吵架沒贏過,打架沒輸過的那種!

比如在網絡上,小藍MAX系列的風評,其實遠遠超過智雲C系列,一羣人,尤其是科技愛好者之流對小藍MAX非常有好感。

很多人認爲小藍MAX系列,是手機行業裡,少有能夠把性能和價格平衡的非常好的一款手機,而且足夠時尚創新,並且緊跟時代:隔壁智雲S系列Pro幹啥,它就抄啥!

但是智雲C系列的銷量,是小藍MAX的三倍多。

兩者銷量都不在一個層面上。

智雲C系列,大爆很難,但是維持平穩則是問題不大。

視察了一番手機智能終端項目後,徐申學則是又跑到了旗下子公司威智科技,也就是智雲集團旗下負責X86業務的子公司。

在這裡,徐申學終於是看到了第一枚X86指令集的國產CPU芯片!

嚴格來講,這不是第一枚國產X86的CPU,實際上在這之前,甚至九十年代就已經有國內研發機構成功仿製了X86芯片,但是那都是依靠逆向工程進行強行復制,而且沒有相應的專利授權。

而且技術差距極大,比如九十年代仿製的8060,這玩意可是英特爾在78年發佈產品了……

同時後來爲什麼不仿製X86芯片了?

因爲英特爾後續發佈的芯片晶體管數量越來越多,而且是翻倍翻倍的增加,已經沒辦法依靠逆向工程進行仿製了。

8086的時候才兩萬多個晶體管,還能強行仿製,但是80286的時候已經有十多萬枚晶體管了;80386則是二十多萬晶體管;等到80486的時候,則是直接飆升到一百一十萬多個晶體管;80586的晶體管更是進一步提升到三百多萬。

後面的奔騰時代就更不用說了,大幾百萬上千萬去了。

這種級別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基本上也就斷絕了通過逆向工程強行仿製的可能性。

半導體的快速發展,證明了逆向工程這一套在半導體領域裡不好使……有了這個教訓後,纔開始放棄直接仿製,開始走上自研道路。

但是受到專利限制,其實國內一直都不能搞X86芯片的。

研究機構,實驗室裡搞一搞X86芯片沒問題,任何專利都無法限制研究目的。

但是你不能拿出來商用的。

這種局面,一直到2010年威盛以及AMD打贏了和英特爾之間的專利官司纔出現了變化。

在這之前,英特爾是禁止一切獲得X86授權的廠商對外合作,授權等。

這一官司過後,智雲集團和威盛達成了合作協議,智雲集團付出了不小的代價,通過一系列名義上是合資,實際上是收購的操作,最終把威盛的X86業務,包括專利授權都一股腦收入囊中。

由此,智雲集團取代了威盛,成爲了世界上第三家X86芯片廠商。

而經過一年醞釀之後,威智科技有限公司也終於拿出來了他們的首款產品。

不是什麼普通科技愛好者所喜歡的桌面端高性能CPU芯片,而是一款用於筆記本的移動端X86芯片:WZ4030U。

威智科技裡的CEO趙王閣很興奮的對徐申學介紹他們公司的核心產品。

“受到英特爾方面進一步收縮芯片供應,價格上漲等因素,我們也把移動端芯片的研發任務放在了第一優先級上!”

智雲集團的PC業務裡,是沒有臺式機產品的,核心是筆記本類產品,然後還有少量一體化電腦以及迷你主機。

後兩者雖然使用的是標壓的CPU,但是因爲產銷量比較小,因此優先度並不高。

自從智雲集團收購了威盛公司的X86業務後,英特爾方面就開始收縮芯片供應,並且價格上漲,這也讓新成立的威智科技的優先任務,就是搞出來一款能夠供應自家超薄商務本使用的X86低壓芯片出來。

至於什麼臺式機芯片,服務器芯片這些都可以往後挪一挪。

趙王閣道:“經過我們項目組同事們的加班加點努力,總算是把WZ4000U系列芯片從PPT項目,變成了詳細設計,並進行了初步的流片。”

“我們採用了智雲微電子的十八納米工藝進行了前期的流片測試,以驗證整體的芯片設計指標是否達標。”

使用有前期極爲有限的十八納米公司產能,用來生產後續的這款WZ4000U芯片,還是之前徐申學親自批准的。

要不然,這款芯片都不可能在S500系列芯片的生產裡搶到產能。

深城十七廠的前期十八納米產能,是相對有限的,而且是極爲寶貴的,需要優先滿足,供應公司的旗艦機產品,也就是S系列手機所需S503芯片的供應。

至於A14手機使用的S502,那只是S503的殘血閹割版,倒是影響不大,要不然A14也用不上十八納米工藝的。

至於無基帶版本S504,量產計劃都排到了明年初,適配明年春季發佈的平板電腦產品就好。

哪怕是很重要的AI芯片AI4000,量產計劃都得排到明年去,今年只能使用修修改改,使用28NLP工藝的AI3500。

其他什麼顯卡,W系列芯片等等,都只能在今年使用28NLP工藝,也就是低功耗二十八納米工藝。

但是,除了S503芯片外,前期量產的還會有這個WZ4000U芯片。

原因很簡單,人家英特爾不供應最先進的移動版CPU產品了,也不是說不賣,而是總是說缺貨,搞的智雲這邊的X86PC業務很難受

但是智雲的競爭對手水果,卻是能夠拿到最新的低壓版英特爾的CPU產品。

而智雲的超薄商務本,競爭對手是水果的筆記本,那麼在處理器的性能上不要說超過,但是至少也不能落後太多。

人家水果的今年筆記本,用的是英特爾的第四代酷睿的低壓CPU,如I5-4260U,其採用二十二納米3D晶體管工藝。

智雲這邊的同樣賣七八千甚至上萬的筆記本,總不能拿個垃圾貨色吧,好歹也要弄個同級別的CPU出來吧。

要想弄個同級別的CPU,這工藝也不能落下啊,二十八納米肯定不行啊,十八納米工藝是必須的

“爲了配合集團的PC業務核心,也就是YunBook系列和水果的筆記本進行競爭,我們開發的低壓版CPU使用了十八納米工藝。”

“如此,也就有了這個WZ4000U,該芯片是一個系列,具體含義爲威智四核低壓版CPU。”

“具體還會細分爲4010,4020,4030三個型號。”

“爲了降低成本,套用同一設計,通過對性能的閹割來區分主頻,二級緩存。”

“該CPU採用四核設計,依舊是我們在CPU領域技術非常成熟的雙大核雙小核設計以及動態主頻技術,其中4010爲2.3GHZ的最大主頻,4020則是2.5GHZ的最大主頻,以上兩種CPU都可以用於十三寸以及十四寸版本,通過價位區分供給消費者選擇,4030是2.8GHZ的最大主頻,這個成本更高一些,可以適配到十五寸性能版筆記本上。”

“我們的WZ4000U系列CPU,都集成了OP圖形核心,提供出色的圖形處理性能,尤其是對辦公軟件的優化處理能力。”

“我們的整體WZ4000U的設計上,更加註重低功耗,同時我們的獨特動態主頻控制技術,可以有效平衡性能以及功耗,這些都會對我們的筆記本的續航產能更好的積極作用。”

看着剛流片成功,還處於測試階段的這幾枚CPU,徐申學也是鬆了口氣,看這樣子,今年集團的PC業務還是能穩住的。

不用擔心被英特爾那邊卡脖子後,整個筆記本業務一振不撅了。

要知道今年因爲無法得到足夠的最新的英特爾CPU,智雲今年新發布的筆記本竟然還斷貨了……

但是這種被卡脖子的情況,到了今年秋天後將會得到改變:屆時,智雲將不再需要英特爾的CPU。

而這一切的改變,包括手機芯片S503在內,都得益於智雲微電子的十八納米工藝的技術突破!

半導體,纔是一切的根基所在!

第18章 驚人的研發速度246.第246章 狂歡之夜249.第249章 智云爲什麼能獲得成功?(萬字大章求訂閱)185.第185章 智雲空間第480章 智雲高管的全球吹捧之旅第502章 讓機器人成爲家庭的一份子第474章 銀河製藥登頂第553章 兒時智雲夢第419章 此子非人也181.第181章 生不逢時的S103第446章 來自威酷電子的壓力第388章 買房買車相親第9章 互聯網品牌手機93.第93章 C2工程樣機第535章 可控核聚變計劃第561章 巨大的經濟引擎第461章 當家教的智雲機器人第209章 全網轟動以及定價第489章 黑科技虛擬設備震撼來襲159.第159章 仙女山控股242.第242章 12旗艦發佈會:智能家居AI第408章 彙報和經濟調整200.第200章 小疆初代無人機第473章 活生生的非人類:徐申學第470章 蟻蜂無人機系統第208章 發佈會的王炸:AI小云82.第82章 海外運營商也來了(第十更)311.第311章 未來的萬億美元市場第1章 自主微創新103.第103章 沙灘和海浪第532章 比砸錢智雲就沒怕過誰326.第326章 公交地鐵上的S15MAX181.第181章 生不逢時的S103第60章 華夏第一款智能手機258.第258章 瘋狂三億以及藍牙耳機262.第262章 你追我趕第402章 於泰和的人工智能材料學188.第188章 國人的驕傲:智雲第464章 驚恐的各大汽車廠商第203章 自主PC項目114.第114章 多事之秋第547章 虛擬內容產業大爆發第404章 重複試驗和財團模式第423章 全球第一大半導體企業106.第106章 平板 手錶 耳機258.第258章 瘋狂三億以及藍牙耳機271.第271章 全球科技峰會一樣的智雲發佈會第424章 制裁:百分百汽車關稅第411章 憋屈的水果第25章 三品牌戰略第57章 發佈會啓動第487章 體驗虛擬設備125.第125章 首日八十萬臺第567章 虛擬產業鏈的爆炸式增長第423章 全球第一大半導體企業318.第318章 智雲要放大衛星?2.第2章 高頻機海戰術270.第270章 銀河生命在非洲第226章 世界第一266.第266章 互聯網行業的爸爸第342章 天價藥的價格談判272.第272章 發佈會:不走尋常路的智雲第534章 新一代S系列手機的頹勢301.第301章 印度市場318.第318章 智雲要放大衛星?265.第265章 新旗艦S13會議75.第75章 有錢人真變態第9章 互聯網品牌手機第34章 爲了五百萬獎金拼了第556章 兩千億美元的瘋狂利潤!第511章 固態電池流言第9章 互聯網品牌手機116.第116章 S9發佈會(二)第419章 此子非人也第232章 轎跑量產計劃以及火箭發射(68K二合一)110.第110章 新機全球營銷策略第54章 林家小姐第348章 世界首富開黑74.第74章 售罄第462章 豐田的危機感第36章 供應鏈以及現金流153.第153章 老闆們都用智雲第204章 高通的危機第529章 火爆的虛擬設備第365章 機器人原型機66.第66章 融資談判168.第168章 路演和座談會122.第122章 一個能打的對手都沒有161.第161章 第一臺光刻機第467章 徐申學又吹牛了:太空工廠第227章 智雲又開始玩清場遊戲97.第97章 賣遍全球268.第268章 玩產業鏈的徐申學第494章 全球的虛擬瘋狂第404章 重複試驗和財團模式111.第111章 旗艦機提前發佈126.第126章 智雲和水果打架第51章 李秘書的邀請第63章 專屬配色星沙
第18章 驚人的研發速度246.第246章 狂歡之夜249.第249章 智云爲什麼能獲得成功?(萬字大章求訂閱)185.第185章 智雲空間第480章 智雲高管的全球吹捧之旅第502章 讓機器人成爲家庭的一份子第474章 銀河製藥登頂第553章 兒時智雲夢第419章 此子非人也181.第181章 生不逢時的S103第446章 來自威酷電子的壓力第388章 買房買車相親第9章 互聯網品牌手機93.第93章 C2工程樣機第535章 可控核聚變計劃第561章 巨大的經濟引擎第461章 當家教的智雲機器人第209章 全網轟動以及定價第489章 黑科技虛擬設備震撼來襲159.第159章 仙女山控股242.第242章 12旗艦發佈會:智能家居AI第408章 彙報和經濟調整200.第200章 小疆初代無人機第473章 活生生的非人類:徐申學第470章 蟻蜂無人機系統第208章 發佈會的王炸:AI小云82.第82章 海外運營商也來了(第十更)311.第311章 未來的萬億美元市場第1章 自主微創新103.第103章 沙灘和海浪第532章 比砸錢智雲就沒怕過誰326.第326章 公交地鐵上的S15MAX181.第181章 生不逢時的S103第60章 華夏第一款智能手機258.第258章 瘋狂三億以及藍牙耳機262.第262章 你追我趕第402章 於泰和的人工智能材料學188.第188章 國人的驕傲:智雲第464章 驚恐的各大汽車廠商第203章 自主PC項目114.第114章 多事之秋第547章 虛擬內容產業大爆發第404章 重複試驗和財團模式第423章 全球第一大半導體企業106.第106章 平板 手錶 耳機258.第258章 瘋狂三億以及藍牙耳機271.第271章 全球科技峰會一樣的智雲發佈會第424章 制裁:百分百汽車關稅第411章 憋屈的水果第25章 三品牌戰略第57章 發佈會啓動第487章 體驗虛擬設備125.第125章 首日八十萬臺第567章 虛擬產業鏈的爆炸式增長第423章 全球第一大半導體企業318.第318章 智雲要放大衛星?2.第2章 高頻機海戰術270.第270章 銀河生命在非洲第226章 世界第一266.第266章 互聯網行業的爸爸第342章 天價藥的價格談判272.第272章 發佈會:不走尋常路的智雲第534章 新一代S系列手機的頹勢301.第301章 印度市場318.第318章 智雲要放大衛星?265.第265章 新旗艦S13會議75.第75章 有錢人真變態第9章 互聯網品牌手機第34章 爲了五百萬獎金拼了第556章 兩千億美元的瘋狂利潤!第511章 固態電池流言第9章 互聯網品牌手機116.第116章 S9發佈會(二)第419章 此子非人也第232章 轎跑量產計劃以及火箭發射(68K二合一)110.第110章 新機全球營銷策略第54章 林家小姐第348章 世界首富開黑74.第74章 售罄第462章 豐田的危機感第36章 供應鏈以及現金流153.第153章 老闆們都用智雲第204章 高通的危機第529章 火爆的虛擬設備第365章 機器人原型機66.第66章 融資談判168.第168章 路演和座談會122.第122章 一個能打的對手都沒有161.第161章 第一臺光刻機第467章 徐申學又吹牛了:太空工廠第227章 智雲又開始玩清場遊戲97.第97章 賣遍全球268.第268章 玩產業鏈的徐申學第494章 全球的虛擬瘋狂第404章 重複試驗和財團模式111.第111章 旗艦機提前發佈126.第126章 智雲和水果打架第51章 李秘書的邀請第63章 專屬配色星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