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九日,瓊州島南門航天發射場,六號重型火箭再一次豎立在二號發射塔上。
高聳而龐大的六號重型火箭的身形,能夠讓人從很遠的地方就看到。
這並不是人類歷史上推力最大的火箭,老美在六七十年代搞的土星五號火箭的推力更大,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能夠達到一百一十八噸呢,前蘇聯研發的能源號火箭也能有一百零五噸的近地軌道的推力。
此外,近期太空探索公司順利發射的獵鷹重型火箭也達到了六十多噸的近地軌道的推力。
但是,南天門六號重型火箭卻是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發射成本最低的重型商業火箭!
都不說和土星五號,能源火箭這種冷戰時期不惜成本,只考慮推力但是不考慮成本的東西比較了。
就算是和不說一模一樣,但是基本也差不多的獵鷹重型火箭比起來,其發射成本也差距不小。
南天門六號重型火箭的商業發射報價,只有獵鷹重型火箭的百分之八十五……
儘管這兩者火箭比較類似,甚至技術路線也是差不多,但是基於兩家公司的各種成本,最終就導致了獵鷹重型火箭的發射成本,其實是大幅度超過南天門六號重型火箭的。
這一點同樣也體現在了兩者的常規中型重複火箭上。
南天門五號火箭的商業發射報價,同樣只有獵鷹九號火箭的百分之八十。
實際上,上述只是對外的商業發射報價而已,實際上成本差距更大。
太空探索公司如今的對外商業發射報價,導致其盈利是比較低的,但是南門航天公司的對外商業發射報價,依舊能夠維持非常高的利潤。
換句話來說,馬斯克那邊已經很難再大幅度降低價格了,但是徐申學依舊能夠把價格再往下拉百分之三十甚至百分之四十以上……只不過爲了維持利潤不再這麼幹而已。
兩家的價格有差異,但實際上都維持了一定的利潤,並沒有產生太過激烈的價格競爭!
這和雙方的成本差距關係不大,主要是雙方面向的市場其實是不一樣的……
人家太空探索公司哪怕發射報價比南門航天的發射報價更高,但是也不用擔心沒有訂單,老美以及不少核心盟友的機構衛星發射訂單還是會交給它的……各種比較敏感的微型,比如軍事,導航衛星之類的東西總不能交給南門航天來發射不是。
而南門航天的商業發射訂單,除了承接國內的各種商業發射任務外,尤其是智雲衛星的商業發射任務外,然後還有一些其他國家的機構發射訂單,而這些發射任務也不可能交給太空探索公司的。
雙方競爭的,是一些第三方國家裡的純商業發射訂單了……而這些衛星發射任務其實總量不多,組建並運營商業衛星網絡,這東西可不是什麼企業可以隨便搞的。
更重要的是,當今地球上最大的商業衛星發射訂單是在智雲衛星手裡……作爲全球首家商業衛星互聯網服務供應商,智雲衛星過去一年裡往天上發射了一千多枚各種小衛星。
光是智雲衛星一家,就爲南門航天帶來了上百次的火箭發射任務訂單。
並且這種龐大的訂單會持續很多年,因爲智雲衛星的衛星互聯網網絡,預計的衛星總數是達到三四萬枚之多……哪怕按照一枚火箭發射一百顆小衛星來計算,那也是三四百次的發射次數了,更不要說後續還需要持續補充以維持衛星網絡的運營。
此外還有國內的機構以及商業乃至國防衛星發射訂單,這部分也不少。
光靠國內的發射訂單,就足夠養活南門航天,並且讓南門航天過的非常滋潤了。
至於第三方國家裡的純商業發射訂單,其實總量很小的,全部加起來也沒智雲衛星的零頭多!
航天業的特殊性,導致了太空探索公司和南門航天看似是直接競爭對手,但實際上直接競爭並不大……各自都有各自的基本盤市場,影響不大。
雙方的市場競爭,更多的是體現在全球各地的網民口中……
當然,也不是沒有競爭,但是這種競爭是表現在技術競爭,以及技術競爭背後的太空競爭上。
在南門航天和智雲衛星合作,建設全球衛星互聯網服務網絡後,太空探索公司也宣佈將會組建全球衛星互聯網服務玩網絡,說是不能坐視智雲衛星搶佔寶貴的軌道資源……
雙方的航天業競爭,其實是太空競爭的一部分……和商業競爭關係不大。
而今天,南門航天將會再一次掀起全新的太空競爭:商業空間站!
在正式發射之前,徐申學舉行了新聞發佈會。
新聞發佈會現場裡,彙集了全球各主流媒體,他們對人類歷史上的首個商業空間站計劃也非常有興趣。
新聞發佈會上,徐申學先是爲外界介紹了‘半馬人座號空間站’的基本情況。
“我們的半馬人座號空間站,第一期計劃將會有一個核心艙、一個商業試驗艙。”
“預計今年秋天之前將會完成這兩個艙室的發射以及對接,最早我們將會在今年十月份正式對外提供商業空間站服務!”
“同時我們還計劃了第二期計劃,預計再發射一個商業試驗艙、一個商業生活艙、一個多功能節點艙,最終讓空間站的核心主要艙室的數量提升到五個,發射總質量達到三百噸!”
“如果後續商業運營順利,我們還預計發射更多的附加艙室,進一步提升半馬人座的商業服務能力!”
“整個計劃的核心艙室,都是六十噸級的艙室,全部由我們公司旗下的六號重型火箭採用一次性發射的方式進行發射!”
“同時爲半馬人座提供人員運輸,物資運輸的將會是我們公司旗下自研的青龍貨運飛船以及黑龍載人飛船,這兩種飛船將會由我們公司研發,並且已經執行了三百多次發射任務,非常成熟可靠的五號火箭採用複用模式進行運載,發射成本僅有傳統發射成本的百分之二十。”
“此外,今天藉着這個機會,我也爲大家介紹我們南門航天所開發的下一代航天飛機:白龍航天飛機!”
隨着徐申學的話音落下,有工作人員把旁邊用紅布遮蓋的白龍航天飛機上的紅布掀開。
然後人們就看到了一架純白色的航天飛機,這飛機粗看的話,有些粗胖,有着一個大肚子以及小翅膀,這也是航天飛機比較典型的特徵。
徐申學介紹道:“爲了進一步降低物資的運輸成本,我們專門設計了白龍航天飛機,這是一款彙集了當今人類最頂級技術的航天飛機,可不是幾十年前的那些古董航天飛機所能比擬的!”
“首先,這架航天飛機是不需要駕駛員的,它完全可以由機載智能駕駛系統來完成發射,對接,返回,降落等一系列的操作,不需要進行任何的人工干預……”
“所以,在執行貨運任務的時候,它不需要駕駛員!”
“當然,未來進行進一步擴展用於人員運輸的時候,我們也將會爲它配置手動駕駛模式!”
徐申學並沒有在智能駕駛部分說太多,這都是基於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也沒法說的太詳細,外界只需要針對這架航天飛機不需要駕駛員就行了。
“該航天飛機可由五號火箭搭載發射,運輸載荷最大可以達到八噸,其載荷能力完全可以爲空間站提供物資以及人員的運輸任務!”
“最重要的是,它是一架可以重複使用的航天飛機,其發射成本只有傳統飛船的百分之二十,未來甚至會更低!”
航天飛機對比傳統飛船,最大的價值就是在於重複使用……不僅僅是飛船本身重複使用,更重要的是二級火箭的重複使用,這就帶來了巨大的成本降低。
以五號火箭爲發射平臺爲例子,五號火箭的一級火箭是可以重複使用的,但是二級火箭依舊是一次性使用的火箭,同時飛船也沒辦法重複使用。
二級火箭和飛船無法重複使用,這意味着物資運輸以及人員運輸的成本非常高。
而白龍航天飛船的意義就在於,讓二級火箭和飛船也能夠重複使用,進一步大幅度降低發射成本。
省錢纔是其最大的目的!
爲了省錢,眼前發佈會裡出現的白龍航天飛機,其實還是一個縮水版……
南門航天一開始規劃的航天飛機其實規模更大,預計近地軌道運輸能力達到五六十噸左右。
但是後來發現短期內不需要那麼大的運輸能力,同時技術難度也更大,此外現有的六號重型火箭的一級部分,也無法承擔這麼大的發射推力,還需要對六號重型火箭進行升級,比如多捆綁更多的一級火箭,這會導致技術難度大幅度提升。
最終,南門航天暫時放棄了原計劃,而是採用了縮水版的計劃,搞一個小航天飛機。
畢竟降低成本纔是核心目的,其他都是扯淡!
白龍航天飛機的核心目標就是取代黑龍以及青龍飛船這兩種現有的飛船,進一步降低南門航天后續執行商業發射的成本。
按照南門航天的內部計劃,採用五號一級火箭加白龍航天飛機,採用全回收模式下,其發射成本只有傳統發射模式的百分之十八左右,哪怕是對比現有的一級火箭回收,二級火箭以及飛船一次性使用的情況下,成本也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
南門航天,是準備把每公斤的發射成本,直接幹到一千美元以下的程度……
這個數據有多誇張?
老美以前用航天飛機的時候,每公斤發射成本是四五萬美元,傳統的航天機構的一次性火箭發射成本,每公斤成本大概是一萬多美元。
而五號火箭的複用模式下,早期直接把發射成本打下來到了每公斤三千美元,嚇傻了全球航天業。
後續隨着技術進步,五號火箭發射次數持續增加,研發成本,保險費用,製造成本以及最重要的是發動機製造成本持續下降,諸多彙總起來,現在五號火箭的複用發射成本基本上只有每公斤一千五百美元左右了。
而現在……南門航天準備採用白龍航天飛船,和二級火箭也給回收了,如此能夠把發射成本進一步下探到每公斤一千美元以下,未來甚至有望達到每公斤五百美元的程度。
對比傳統航天機構的一次性火箭每公斤一萬多美元的發射成本……這每公斤五百美元的發射成本,那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智雲衛星和南門航天爲什麼敢搞幾萬顆衛星的衛星互聯網服務網絡……底氣就在這裡!
它的發射成本太低了!
爲了降低成本,南門航天直接放棄了看似高大上的原計劃白龍航天飛船,而是使用了小號的縮水版白龍飛船計劃。
當然,南門航天並沒有放棄原計劃白龍航天飛船,反而是繼續研發,並進一步提升了性能指標,代號爲‘紅龍航天飛機’,並搭配下一代的七號超重型火箭的研發計劃一起。
南門航天裡還準備搞一個萬級別的超重型火箭,搭載這個超大號的紅龍航天飛機,複用模式下近地軌道的發射能力提升到兩百噸級別。
這將會是一個高度一百大幾米,發射總質量萬噸級別的龐然大物!
這東西不僅僅是爲常規意義上的商業發射成本降低,更是爲了未來的大型空間站,未來的月球基地計劃以及火星基地計劃,乃至太陽系外圍探索所準備的。
這是徐申學對未來星空探索的前期計劃之一!
是的,這只是前期計劃而已!
這後頭還有中期,後期計劃……只不過後面的計劃還太過遙遠,對目前的人類技術水平而言已經是屬於科幻級別了!
需要人類技術的進一步推動才能夠實現了,而現在嘛,連技術理論都還沒有完善呢。
徐申學捉摸着,估計都要等到一系列的新技術、理論突破才行了,比如可控核聚變技術等這種頂級的黑科技實現突破後,纔有可能實現了,至於現在還太早。
目前的技術條件下,能夠在月球,火星上搞個實驗基地什麼的,就已經是極限了,再多就不太可能了。
徐申學現在也不貪,先搞個商業空間站進行技術積累,然後搞一搞低軌道衛星通訊網絡這些就行了。
所以纔有了今天的半馬人座空間站核心艙發射任務!
也纔有了今天正式對外公佈的白龍航天飛機計劃。
徐申學介紹了半馬人座空間站計劃以及白龍航天飛機計劃後,到了媒體提問時間後,一大堆的記者們紛紛舉手發問。
首先是一個來自歐洲的記者:“徐先生,半馬人座空間站的耗資成本是多少?龐大的投資未來能不能收回成本?然後我還想問的是,半馬人座空間站的商業服務,是否會向歐洲企業開放?”
徐申學道:“首先,我先回答我們半馬人座空間站的商業服務,是面向全球開放的,任何有需要的企業或組織乃至個人都可以和我們聯繫,我們將會爲去全球各地企業提供空間站的一系列商業服務,包括租用實驗室,委託實驗,太空旅行等!”
“建設成本上,這是商業機密,但是我可以告訴你的是,成本是在可控的範圍,至少比國際空間站便宜很多。”
“目前我們也已經接到了來自全球各地不同企業的諮詢,已經敲定了多份訂單,我們有信心爲全球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並通過提供優質的服務來獲得營收,最終實現收回成本並盈利!”
徐申學沒說的是,這空間站說是商業空間站,理論上也的確是可以向所有企業或組織、個人提供服務,但是上還是會有諸多限制的,至少要符合法律不是……
此外租用實驗室這種活動,還需要提供足夠的擔保……確保租用方的實驗人員不會瞎搞,把空間站給折騰壞了,當然,這也可以引入保險服務,由部分保險公司來擔保!
不是什麼企業想要租用太空實驗室都能租用的。
此外客戶的宇航員也需要經過南門航天的專門訓練,合格後才能夠上天。
倒是委託實驗更簡單一些,對方有實驗性需求,直接給南門航天這邊發實驗需求,讓南門航天的載荷專家在太空完成實驗,並提供實驗數據……當然這種情況下,難免要和南門航天共享實驗結果了。
所以商業空間站的業務範圍,其實還是比較狹小的,對客戶其實有很高的要求……
但即便如此,南門航天和智雲衛星一起合作的半馬人座空間站,依舊是他們僅有可以獲得太空實驗的唯一途徑!
畢竟選擇空間站就只有兩個,一個國際空間站,一個是華夏空間站,而這兩個空間站都是典型的機構空間站,可和商業沒啥關係,那些企業想要跑上去做實驗,難度可太大了……
而半馬人座空間站,只需要你有足夠的實力,交足錢,然後搞得實驗合法合規,別搞反人類之類的東西,那麼隨便來。
很多有太空實驗需求的大企業,其實都對這個半馬人座空間站提供的太空實驗服務很有興趣。
其中最有興趣的還是隱藏在水面之下的銀河生命,他們已經規劃了一大堆的太空實驗就等着上空間站去做實驗呢。
還有一個太空旅遊項目,這個目前也接到了大量富豪們的諮詢,並且敲定了好幾個意向訂單……不差錢又想去太空的富豪其實挺多的。
只不過之前他們沒這個機會而已。
而現在,南門航天就提供了這個服務……不僅僅是把旅客送上太空,而且還是送到空間站裡住一段時間呢。
當然,價格也非常昂貴……單人票價按照時間長短不同,單船載人數量的不同,售價五千萬美元到兩億美元不等。
同時南門航天還推出了白龍航天飛機載人版的太空旅遊一日遊項目預購,這個就比較便宜了,航天飛機在太空上轉幾圈就返回,單人票價售價一千五百萬美元起步。
至於其他一些所謂是商業航天公司搞的什麼亞軌道旅行,收費幾十萬美元的那種,南門航天是不屑於搞這種沒啥技術含量的廉價航天服務的。隨後,又有記者詢問了更多半馬人座以及白龍航天飛機的情況,徐申學一一解答。
新聞發佈會結束後,徐申學在一羣保鏢的護送下離開,而媒體記者們開始實時發稿,同時也在等待着下午時分的火箭發射。
時間來到下午三點二十分鐘,南天門六號重型火箭迎來了第八次發射,也是第四次發射空間站艙室這種重量級的載荷。
儘管在場的很多人都看過多次的六號重型火箭發射的場景,但是依舊會爲這款龐大的火箭的起飛場景感到震撼。
不過讓很多人感到有些遺憾的是,這一次的六號重型火箭發射,是採用一次性使用模式,也就是說不會有一級火箭回收,這就無法看見兩枚一級捆綁火箭同時回收返場的震撼場景了。
在之前的幾次發射重型衛星的時候,六號重型火箭都是採用的一級火箭可回收模式,兩枚捆綁的一級火箭是會同時返回發射場。
兩枚火箭沖天而降,然後穩穩當當的降落在降落場的場景,那場面讓任何一個看見過的人都終生難忘。
而今天的這一次發射,爲了把足足六十噸的半馬人座的一號核心艙送上預定軌道高度,三枚一級火箭都會採用一次性使用模式,當它們完成任務後將會失去返回地球的能力,最後將會可控狀態下再入大氣層焚燬!
到時候,地球上將會有部分地區的人可以看見天空中六號重型火箭的一級以及二級火箭再入大氣層的時候,和空氣劇烈摩擦而導致的彷彿了流星墜落的壯麗景觀。
由於六號重型火箭使用的都是非常成熟的五號火箭的一級火箭,而五號火箭是經過了三百多次發射任務的成熟可靠的火箭,所以發射過程毫無波瀾,順風順水的就把半馬人座的一號核心艙送到了預定高度。
當天晚上,七點半新聞正式報道了這一消息。
“我國首座商業空間站半馬人座空間站的核心艙,於今日下午順利發射升空,預計今年十月正式運營並提供商業太空站服務!”
而這一消息,在科技界也引起了巨大的波瀾。
空間站本身不算什麼,前頭已經有了國際空間站以及華夏空間站,所以單純搞個空間站並不算什麼新鮮事。
問題是,這個半馬人座空間站,它和傳統空間站不一樣,這東西是純商業運營的空間站啊。
商業公司研發,發射,運營的空間站!
這種事在很多人看來多少有點扯淡……
因爲在很多人看來,空間站這種東西是非常高大上的,是需要國家級別的力量來搞的。
但是南門航天和智雲衛星這兩家商業公司,竟然自己就搞出來了。
這讓很多人覺得太誇張了。
實際上,人們多想了,空間站的成本並沒有很多人想象的那麼高……發射成本一次也就一億多美元而已。
空間站本身的建造費用貴一些,但是也沒貴到太誇張的程度。
半馬人座的核心艙是最貴的了,然而實際成本也就十億美元左右,後續的試驗艙,生活艙這些還要更便宜一些。
前期的計劃下來,半馬人座的建造成本只需要十多億美元而已……並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昂貴。
哪怕是算上後期的第二期計劃,估計全部下來也就四五十億美元。
徐申學表示這點錢不算啥!
單純爲了滿足自己的愛好,他就捨得花這筆錢。
更別說商業運營目前積累的訂單,總價值已經超過十億美元了,還有更多的商業訂單正在洽談當中,未來收回成本以及維持運營成本問題不大。
當然,這前提是南門航天這種純商業航天公司,而且還是技術頂級的商業航天公司來做,這但凡換成了其他的航天機構,其建造成本都得翻好幾倍。
如果讓歐洲或者美國的航天機構來搞這種級別的商業空間站,少說也得幾百億美元。
後期的運營成本也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是商業航天和機構航天的區別所在,畢竟航天機構的從業人員,從不考慮成本!
不考慮成本,成本上漲的話,人家航天機構的工程師們該吃的吃,該喝的喝,屁事沒有。
但是考慮成本的話,導致出現問題的話,那麼就得被炒魷魚了……
——————
全世界再一次因爲徐申學的瘋狂商業空間站而掀起大討論的時候,徐申學也是心滿意足的離開了瓊州島,先是返回了深城陪伴了家人幾天,隨後則是前往滬城出差,去參加了智雲微電子在當地投資建設的一座先進半導體綜合工廠的奠基儀式。
智雲微電子在滬城這邊,擬定投資超過一百五十億美元,準備打造一個製造生產等效七納米工藝乃至未來等效五納米工藝的先進半導體綜合工廠。
並且預定採用的還是EUV光刻機。
儘管EUV光刻機目前還處於原型機試驗階段,距離量產商用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是半導體工廠的建設是需要提前準備的。
不僅僅在滬城,智雲微電子擬定在通城、滬城、深城都建設採用EUV光刻機的先進半導體工廠。
目標是把等效七納米以及等效五納米工藝的產能擴充到月產三十萬片。
這個數字比目前的十四納米工藝節點的還要多,目前智雲微電子的十四納米工藝節點(包括等效十納米,等效十二納米,等效十四納米)加起來一共也才二十五萬片而已。
因爲智雲微電子以及智雲半導體等核心半導體部門,認爲未來等效七納米以及等效五納米工藝,將會是下一代的主力工藝,會在成本以及性能上取得一個比較良好的平衡性。
尤其是手機爲核心的各類智能終端的SOC芯片,在這個工藝節點上會有巨大的需求,並且持續好多年。
此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先進工藝芯片的需求,那就是CPU以及GPU。
智雲集團裡的CPU業務雖然規模不算大,但是隨着未來工藝節點的技術提升,X86指令集的CPU芯片性能逐步提升,持續提升市場份額是可以預見的。
更重要的則是GPU,不管是服務器GPU還是終端算力芯片,這些芯片在未來幾年的需求都會持續高速增長……如今限制智雲集團的GPU業務增長的,並不是沒有市場,而是產能不足!
智雲集團爲了解決產能問題,一方面是大力投資3D封裝工廠,一方面是加大投資七納米以及五納米工藝產能。
所以智雲集團也準備重點押注等效七納米以及五納米工藝節點……之所以把這兩個工藝節點放在一起算,那是因爲這兩個工藝節點所採用的核心技術都是類似的,都是採用EUV光刻機一次性曝光的方式進行生產。
真正意義上的下一代節點,那就是未來的三納米或兩納米這些,則是預計採用EUV光刻機使用二次曝光的方式進行生產,對光刻機的套刻精度以及其他設備的性能提出了更大的技術挑戰。
在滬城參加了奠基儀式後,徐申學在當地還順路參加了一個半導體會議,暢談了一番先進工藝的未來。
隨後,他的專機再一次起飛,又跑到了安城!
這裡是威酷實業旗下最大的生產基地,也是智雲集團以及威酷電子最主要的代工基地。
這個基地每年爲智雲集團以及威酷電子代工生產兩億臺手機以及超過兩千萬部平板電腦。
該基地和威酷實業的深城基地,莞城基地一起,一起構成了智雲集團和威酷電子的主要代工生產基地。
而徐申學這一次來安城,也不僅僅是爲了看這些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的生產線,同樣也是爲了來這裡看其他智能終端業務的新生產線。
威酷電子將會在這裡,擬定建成一座年產能達到四十萬臺的機器人代工綜合工廠!
雖然擬定的是機器人生產線是低端機器人生產線,產值略低,但依舊是能夠達到數百億元的龐大生產基地。
該生產基地,也是智雲集團的機器人產業鏈佈局的一部分。
智雲集團擬定在全國五個地方佈局機器人產業鏈,主要是在深城、莞城、安城、川城、通城,分別覆蓋面對不同區域。
中期規劃是要達到五百萬臺的產能的……而現在才一百多萬,產能還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
畢竟機器人市場已經被逐漸做起來了,海內外的人們已經逐步接受了這種新興的工業產品。
同時又因爲這種機器人是沒有競爭對手的……獨佔了全部市場。
市場有多少增量,智雲集團的機器人就會吃下多少增量市場。
這種吃獨食的好事,可是很罕見的。
哪怕是在GPU市場裡,智雲集團已經無比強勢了,但是依舊面臨AMD以及高通等半導體企業的競爭,甚至就連國內的不少半導體設計企業,都在開始設計他們自己的各種算力芯片呢。
雖然GPU領域裡競爭力度非常小,但好歹是有競爭對手啊啊。
不像是在機器人領域裡,智雲集團是直接通吃整個市場……根本沒有競爭對手。
如此情況下,智雲集團自然是大幅度開闢市場的同時擴充產能,甚至未來情況良好的話,智雲集團甚至在未來還準備把機器人的產能提升到千萬臺以上呢。
中高端市場的規模肯定沒那麼大,但是可以繼續開闢低端市場規模啊,回頭機器人的成本進一步下降了,做個七八萬甚至五六萬售價的機器人,也不是不可以嘛!
要知道,智雲集團的機器人業務營收,除了直接出售硬件外,軟件服務收入也是未來可期的重要收入。
購買了機器人的用戶,他多少都得購買一個甚至幾個高級功能……要不然購買機器人幹啥!
而隨便一個高級功能的月費用就得兩三百塊,一年就是兩三千,這還是國內價格,國外更貴……
按照平均用戶年付費按照兩千來計算,那麼一千萬臺的機器人就能夠爲智雲集團帶來每年兩百多億的軟件服務收入……
而實際上,機器人的存量是遠不止一千萬的,如果能夠做到年產銷量千萬臺的規模,那麼存量就會達到好幾千萬甚至上億臺……機器人再怎麼樣也能夠用個五六年甚至十年以上啊。
因此,智雲集團每年所獲得的機器人軟件服務費用,還需要再往上拔高五六倍以上,輕輕鬆鬆達到上千億。
而且這說的還是平均月付費兩百元的最低標準,實際上目前的智雲機器人的用戶付費數額更大,平均下來能夠達到每月六百多……
一方面是國外的軟件服務價格更高,另外一方面目前的機器人使用用戶都是屬於高收入羣體,更捨得訂購高級功能有關係,很多人都是同時購買兩三個高級功能的。
一些不差錢的土豪,更是把全部高級功能都給購買了,月費用能達到好三萬多呢……智雲機器人的高級功能目前可是有三十多種呢,不同的高級功能國內售價從兩百多元到三千多元不等。
功能完整版的智雲機器人,光是高級功能的月費用就得三萬多!
所以也只有土豪才這麼幹,大部分用戶其實只會購買其中用得上的幾種高級功能,除了默認開通的高級家政模式外,其中的幼兒看護模式,老人看護模式,教育輔助模式是三個開通率最高的高級功能。
幼兒看護以及老人看護很好理解……教育輔助模式比較特殊,一開始沒什麼人用,但是後來有一些父母發現了這個功能用來教導孩子學習做作業特別好用!
聯網模式下,機器人的知識庫是非常豐富的……不僅僅知識儲備非常豐富,而且還吸納了諸多優秀教師的講解方式方法。
有了它,就等於請了一個頂級家教,而且還是所有科目都懂的頂級家教。
上述都還不是重點!
重點是機器人不會生氣啊……
面對‘愚蠢不堪’的孩子,很多父母輔助孩子學習的時候,都會忍不住陷入絕望、發狂的狀態。
更有甚者情緒完全崩潰,孩子哭,父母也哭……
而智雲機器人可不會生氣,它永遠都會保持耐心進行教學,甚至還會運用心理學知識對孩子進行引導,鼓勵……
這樣一來,連孩子自己都願意讓機器人輔助學習,而不是讓動不動就炸毛的父母來。
這個教育輔助功能,最先在國內引爆,然後病毒式傳播一樣迅速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裡。
今年下半年裡很多父母購買智雲機器人,都是爲了這個教育輔助功能來的……
這也是讓智雲集團的很多人沒有預料到的:他們之前並沒有預料到,消費者們竟然把當代人類最頂級的工業產品,擁有大量頂級前沿技術的智能機器人,當成了‘家教機器人’使用!
教育輔助模式在國內爆火後,隨後在日本,韓國等教育都非常卷的東亞國家裡,也迅速登頂當地智雲機器人高級服務購買榜前三之列,連帶其他國家的智雲機器人用戶都很多購買了這個模式。
一個教學能力非常優秀並且永遠都不會生氣的家教機器人,是很多父母都無法拒絕的誘惑!
————————
未來隨着低端機器人的大規模銷售,更多的中等收入羣體的付費力度不會有這麼大,平均付費會被拉低,但是再低也不會低到每月兩百元的程度!
這和智雲集團的機器人的特性有極大的關係……不購買高級功能的話,只有基本功能,只附送一個高級家政功能,用起來其實也就只能做一些基本家務而已。
只有購買了各種高級功能之後,才能真正體現智雲機器人的強悍性能,不管是看護小孩還是老人,又或者是輔助修理,輔助其他工作等等都需要付費解鎖的。
智雲集團一開始的運營策略就是壓低售價,擴大產銷量規模,進而實現成本下降。
同時擴大產銷量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後續長期的軟件收費來實現更多的營收。
而現在的那些入門級的機器人,因爲售價太低,硬件其實都不怎麼賺錢呢,都指望着通過後續的軟件服務費用賺錢呢。
智雲機器人的軟件服務收入,在未來是能夠達到數千億數量級的……這個預期,也是智雲集團不遺餘力降低成本,開發入門級乃至未來廉價版機器人的主要動力之一。
中高端機器人依靠硬件賺錢,低端機器人依靠後續的軟件服務賺錢,這是智雲集團的機器人運營策略。
這樣做的話,低端機器人的產能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這也是徐申學前來安城視察機器人生產線的原因之一。
安城這邊的機器人生產線,將會是未來智雲低端機器人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可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