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第313章 六百二十五倍的領先。

發佈會上,車輛無人駕駛登上舞臺,這已經是海藍汽車歷代發佈會的典型保留節目。

以此來展現海藍汽車先進的高級自動輔助駕駛技術。

其他車企看了都是羨慕嫉妒恨……別小看這場面,實際技術含量非常高,可不是單純的L2級別的輔助駕駛能夠做到的,至少也需要L2+級別的智能駕駛車輛才能做到。

而直到如今,連特斯拉都無法復刻海藍汽車歷年發佈會的這一經典場面!

因爲這種級別的智能駕駛,需要底層的芯片以及智能駕駛算法作爲支撐,然後你才談得上進行智能駕駛訓練,學習,讓系統做到這一點。

智能算法駕駛這些其實都還好,特斯拉那邊拼一拼腦漿子多少也能做到,但是車規級的算力芯片就不是那麼好搞的。

目前市面上公開出售的車規級算力芯片,主要有早年就被智雲半導體收購,如今處於智雲集團掌控下的Mobileye公司,當然,該公司目前也和英偉達一樣,國外部門只剩下個銷售部門,核心產品技術專利以及研發,早就被轉移到了母公司智雲半導體在國內的研發機構。

這個Mobileye公司提供基於視覺的輔助駕駛一體化解決方案,目前主要在售產品爲EYEQ2以及EYEQ3芯片,不過也不單獨提供芯片,而是提供“芯片+視覺算法+傳感器”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該公司目前佔據了全球除了海藍汽車外,所有的輔助駕駛領域市場,乃是實打實的壟斷……普通車企不用,就沒有代替品的那種。

目前特斯拉方面採用的就是該公司的EYEQ3方案,而該方案只提供0.256TOPS的算力。

不過今年開始,智雲半導體旗下的英偉達品牌,也開始推出了車規級算力平臺Drive PX,提供更大,同時也更開放的算力……主要是智雲半導體旗下的Mobileye公司因爲是封閉系統,同時壟斷程度太高,遭到了不少車企的詬病甚至遭到反壟斷調查。

如此情況下,智雲半導體方面就決定,在旗下另外一個子公司英偉達裡推出一個新的車規級算力平臺,以避免反壟斷調查,並且讓部分有實力,有野望的車企擁有一個更加開放的車規級算力平臺。

但實際上嘛,這一手就是左手打右手……兩個面向市場的車規級算力平臺都是智雲半導體旗下的。

至於海藍汽車的EYQ系列車規級算力平臺,早期是智雲集團直接提供,但是後來智雲集團以這一套智能駕駛系統作價入股了海藍汽車,成爲了海藍汽車的小股東。

目前該系列車規級算力平臺,已經是完全屬於海藍汽車的資產,和智雲集團沒啥關係了。

而特斯拉方面,正在和智雲半導體旗下的英偉達品牌溝通,準備用英偉達品牌旗下的Drive PX車規級算力平臺,構建他們新一代的輔助駕駛系統。

但是這需要時間,而且是不短的時間!

至少一兩年內,不太可能看到他們成功的希望。

而且就算成功了,英偉達旗下的車規級算力平臺,也就只能提供最大12TOPS的算力,這算力還沒海藍汽車第一代無人駕駛的算力大!

此外,英偉達這邊只提供單純的芯片,至於算法什麼,傳感器,整個系統的整合都需要你自己搞。

不像是EYEQ平臺,直接把視覺算法連帶傳感器都附帶一起賣給你。

因爲都是一些比較有實力、有野心的車企,比如特斯拉纔會準備搞英偉達平臺下的高級輔助駕駛。

而其他普通車企,尤其是傳統車企,新崛起的一些新勢力車企,如今都還在老老實實的用着EYEQ3車規級封閉式算力平臺玩L2級別的輔助駕駛,比如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輔助泊車之類的。

縱觀全球的車規級算力平臺,也就導致了一個結果,那就是目前能夠讓智能駕駛汽車自己開上發佈會展臺,然後向觀衆們展示的車企,只有海藍汽車一家。

而且這種情況可不是一點半點的領先,而是六百二十五倍的領先。

160TOPS和0.256TOPS的對比!

其中差距,遠比普通人表面所看見的差距更大!

這都不是遙遙領先那麼簡單,而是讓人看一眼都絕望的差距!

當然,諸多車企,尤其是特斯拉那邊也沒有坐以待斃……他們現在一邊用着EYEQ3平臺,一邊研發英偉達旗下的Drive PX平臺。

同時他們還在自研車規級算力芯片……只有依靠自研車規級芯片,才能夠真正意義上的獲得足夠先進的芯片,然後追上海藍汽車的步伐。

不然,這輩子都別想了!

因爲智雲半導體受到海藍汽車的影響,永遠都不會對外供應先進的車規級芯片,只供應落後一代甚至兩代的車規級芯片。

打破智雲在車規級算力芯片領域的壟斷以及優勢,這是特斯拉當下最主要的核心任務。

而類似的情況,其實也發生在AI訓練領域的所需要的高端算力卡上……而這方面更難。

智雲半導體一手APO系列顯卡,一手英偉達算力卡,自己左右手互搏,同時依靠成熟並免費的AI開發軟件生態,完全霸佔了AI訓練領域的芯片市場。

從高端到低端全都自己一口給吞下了,根本沒給其他芯片企業留下哪怕絲毫的生存空間。

哪怕是AMD旗下的ATI,英特爾旗下的GPU部門,高通的GPU部門,面對AI芯片領域裡也是一頭莫展,難搞得很。

單純芯片的話,他們其實也可以搞,不就是GPU核心嘛,折騰折騰也能弄出來,頂多差一些,算力差一些,但是不會有什麼本質的差距。

誰還不會設計個高性能的GPU啊,有手就行,沒啥難度。

問題是沒AI開發生態支持他們的GPU啊!

智雲旗下的免費AI開發軟件生態,都已經成爲當下全球幾乎統一的AI開發軟件生態了,連世界各國大學裡新開設的AI相關的專業,學校教的,學生們學的都是智雲旗下的AI開發軟件生態。

所有AI開發的工程師們,清一色使用的都是智雲旗下的免費AI開發軟件……

這種情況下,其他競爭對手想要強行殺進來,還需要重新培育整個生態鏈,其投入資金將會非常大,所需要的時間非常的漫長。

這就是徐申學爲什麼早早就把AI開發軟件一股腦全部免費放開,准許任何人,任何組織免費下載使用的緣故!

一毛錢都不收,就這麼大大方方的免費給你用,而且還是一整套設計開發軟件,並且還維持軟件更新,三個月,半年左右就會推出重大更新,進一步推動AI開發。

你用了我的免費生態,那麼你就要買我的AI算力卡。

而且,智雲的算力卡其實賣的都不算太貴,成本高昂,最頂級的APO2000也才兩萬塊,次一等的APO1500只需要一萬出頭,英偉達那邊的算力卡還更便宜。

一手卡生態,一手拉低算力卡價格,兩手齊下,你拿什麼和我爭?

這一套組合拳的目的,也不是爲扶持別人發展AI,而是爲了持續打壓其他芯片廠商發展AI芯片。

你敢搞,我就讓你血本無歸!

在算力卡領域裡,智雲集團是獨步天下,放眼全球,一個能打的對手都沒有。

————

而在這個基礎上,智雲集團扶持的海藍汽車,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優勢也是吊打各汽車廠商。

其中的底層核心優勢,就是在車規級算力平臺上佔據了大便宜!

當然,除了這一點外,智雲集團旗下的智能研究所的AI駕駛核心算法也是一個核心優勢。

這這一套無人駕駛核心算法,可不是隨便寫代碼就能搞出來的,你有了算法,還得使用海量的AI芯片組成的AI訓練陣列,然後不斷的喂數據,最後訓練出來的。

而在當下,能夠訓練出這種AI的芯片,目前只有智雲集團內部的絕密AI芯片,至於智雲集團對外供應的APO2000顯卡,在AI訓練效率上就差太多了!

也不是說不能搞,而是算力成本會異常高昂!

如今的谷狗,特斯拉等企業,就是用這種效率低下的模式來訓練AI,然後被折騰的欲生欲死。

真金白銀嘩啦啦的往裡頭燒,但是成果卻是寥寥無幾。

AI,是一種軟件和硬件的相互結合之後的結果,而海藍汽車的高級自動輔助駕駛技術,就是當下AI技術的典型體現。

所以海藍汽車纔會自我標榜:我玩的從來都不是什麼普通的電動車,而是智能電動車!

而今天,新發布的海藍SLMC轎車,同樣也是當下智能駕駛的典範!

簡單一個無人駕駛上展臺,然後360原地轉向,以及徐申學演示的其他的一些小功能都是在展現該車的高級無人駕駛功能。

當然,作爲一輛車,其他的該有的一些功能也需要說一說。

“我們的海藍SLMC,擁有四電機獨立驅動,配置了主動車身穩定控制系統,車輛底盤高度調節系統等一系列的配置,從而讓車輛可以在高速行駛,低速行駛甚至在複雜泥濘路況下都能夠輕鬆自如應對。”

“足夠大的車身也帶來了寬敞的車位空間,不管是前排還是後排都擁有寬敞的空間,爲你以及你的家人們提供最舒適的乘坐空間!”

“車前排擁有兩塊十二寸顯示屏,後排座椅也擁有自己的觸摸顯示屏,可以獨立播放各種視頻內容。”

”同時車內搭載了我們新一代的智能語音助手小藍,通過語音指令可以輕鬆實現各種操作,如車內的空調調節,車窗開關,車內氛圍燈的開關等,開啓導航乃至直接啓動輔助駕駛!”

“新一代的語音助手經過了底層核心的升級,更聰明,反應更迅速,指令識別更精確!”

徐申學對於車子本身的一些常規功能介紹,並沒有持續多久,更多的還是介紹智能化的一些東西,比高級自動輔助駕駛,新一代的智能語音助手等等。

等簡單介紹了後,徐申學按照以往的慣例,再一次讓身後的這臺海藍SLMC無人駕駛離開站臺,然後到了外頭的測試場。

然後在一大羣媒體的攝像機裡,無人駕駛的海藍SLMC開始在測試場地裡進行各種行駛,靈活而高速的穿過狹窄的S型道路,模擬路邊突然跑出來行人的自動剎車,或緊急避讓系統。

模擬路上有大量機動車輛的複雜路況下的行駛。

此外,今天非常有意思的演示是,進行復雜路況演示的時候,道路上除了一輛海藍SLMC外,還有其他的海藍汽車,如海藍SEC轎跑,海藍SEV大型SUV,海藍SLC大型豪華轎車。

而這些車輛都是無人駕駛!

所以,現場的媒體記者們,就看到了測試場地裡十幾輛無人駕駛的各種海藍汽車,在測試場地裡進行行試,然後相互避讓。

整個場面井然有序,絲毫看不見雜亂的感覺!

最感覺的是,這些測試車輛的速度還非常快。

站在測試場空地前的徐申學,對着前方諸多記者道:“如果道路上的車輛都是我們的海藍汽車進行無人駕駛……那麼這些海藍汽車之間永遠都不會發生碰撞。”

“因爲在高級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的強大控制下,系統能夠準確控制車輛每一毫秒的行動,進而避免任何事故的發生!”

這自然是徐申學吹牛逼,不出現車禍那是在各種理想情況下,但是道路永遠都充滿了各種意外。

但是在場的記者們,看着面前的這一幕先是一愣,緊接着睜大了眼睛,他們已經看見了新聞頭條的模樣。

這場面,可比一輛海藍汽車在場地上測試壯觀多了,同時也能夠讓人產生更多的想象。

比如徐申學多年來,時不時就吹一吹的智能無人交通系統,吹噓的就是大量的AI控制下的無人車輛,高效而穩定的運行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如今這場面,距離什麼智能城市交通自然是差得遠,但是卻是已經可以看見雛形了。

這是記者們的想法,而其他車企的代表們看着這一幕,則是很多都在嘆氣!

跟不上,完全跟不上啊!

海藍汽車要是領先一步,他們還有追趕的動力和野心。

但是現在海藍汽車,明顯是領先好幾步甚至十幾步啊……就現在這場面,和科幻片有啥區別?

一大堆無人駕駛的車輛在測試場地裡飛奔,彼此間還會相互避,甚至排隊交叉依次通過……並且整個過程裡,速度極快。

這樣你讓他們這些做傳統車輛,撐死了現在搞一搞低級別輔助駕駛的車企怎麼辦?

他們甚至都無法想象這種技術是怎麼做到的!

然後,他們就有了一種自己已經嚴重落後時代的感覺!

發佈會結束,也有媒體記者趁機採訪了其他的車企老總們,試圖套話再弄個大新聞。

可惜的是,一羣傳統車企廠商不給記者們機會,發佈會一結束,他們就走人了。

這個時候,有攝影記者拍攝了一張照片。

幾個穿着西裝的人揹着身朝着遠方走去,而一側,是徐申學被記者包圍接受採訪!

簡單修圖渲染後,該記者就把這張照片發到了自己的推特上,然後配文:新舊時代的交替!

這張照片,被很多媒體大量引用,然後傳播範圍極廣。

然後也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是他們走得太慢,還是徐申學走的太快?”

結果有一大羣人回答他的問題,拿出各種證據來說明,但是結論都差不多:不是他們走的太慢,而是徐申學走的太快……不,徐申學甚至都不是走的,而是跑的前進!

各大汽車廠商其實也很努力的嘗試轉型,進軍智能駕駛領域,衆多汽車廠商都選擇了智雲半導體旗下的EYEQ3算力平臺,陸續在自家的汽車上推出各種輔助駕駛功能。

同時很多也都在研發電動車平臺,陸續推出所謂的智能電動車。

這年頭的電動車市場裡,可不僅僅只有海藍以及特斯拉,比亞迪這三家,實際上其他傳統汽車廠商或多或少都有參與其中,陸續推出了自己的電動車。

可惜,因爲各種問題,比如價格昂貴,續航太短,車內裝飾不行,減配嚴重,再加上輔助駕駛幾乎等於零等各種問題,導致傳統汽車廠商推出來的電動車存在先天缺陷。

如寶馬旗下在13年推出的I3電動車就是典型例子,這款車在大部分海外市場的銷售價格,在四萬多美元,去年這車一共賣出去一萬多輛。

而價格更貴,海外大部分地區的銷售均價達到十萬美元的海藍SEC以及海藍SEV,兩款車型賣出去一共在全球範圍賣出去了六十多萬輛。

順帶一提,在海外絕大部分地區市場裡,海藍汽車纔是屬於高端車型,寶馬I3那只是中端車型,就這,寶馬I3的銷量連海藍汽車的零頭都沒有。

傳統車企的各種電動車在海藍汽車面前,就如同小孩子一樣顯得無力。

甚至雙方看起來都是車,但實際上都不是一個時代的車……不說用來,僅僅是看起來都不是同一個時代的車。

在絕大部分消費者眼裡,寶馬I3,就是電動版的寶馬,什麼智能化根本沒有,就連電動車本身,做的也不咋地,續航拉跨的很!

但是海藍汽車,那就不一樣的,當下其實沒幾個人會把海藍汽車當成純粹的汽車,大多都是把海藍汽車當成一種高科技智能產品,想要體驗的是科技感。

海藍汽車天天宣傳的‘智能電動車’和其他車企的‘電動車’。

兩者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在當下,唯一能夠在智能電動車領域裡和海藍汽車扳一扳手腕的是特斯拉……至於傳統車企,那已經是夕陽餘暉,無力迴天了。

————

隨着海藍一年一度的產品發佈會新發布,國內定價四十萬起步,海外大部分地區裡售價八萬美元起步的海藍SLMC也正式在國內以及海外多個國家上市銷售。

海藍汽車,受到國外關稅等影響,一向來都是國外價格高於國內的價格的。

這款定位於中型豪華轎車的海藍SLMC,也迎來不少用戶的青睞。

以前海藍的智能電動車,大多都不走常規意義上的家庭市場,搞的是轎跑,大型SUC以及大型豪華轎車,同時價格也相當昂貴,和尋常中產家庭其實沒啥關係。

其中最適合家庭使用的,乃是海藍SEV,這款大型SUV的在國內的銷售均價達到六十五萬元以上,高配版甚至要七八十萬。

這對於絕大部分高收入家庭而言都是屬於買不起的車型!

如今搞了個四十萬起步,選配高級自動輔助駕駛功能後,五十萬出頭也能拿下來的中型轎車,這價格對於海藍汽車而言,已經是屬於典型的良心價,讓不少高收入家庭也能買得起。

同時中型豪華轎車,而也更適合作爲家庭用車使用,作爲高收入家庭的第二輛車,甚至第一輛車。

並且這款海藍汽車作爲新能源車輛,在深城,滬城等兩個獲得牌照困難的大城市裡,還能享受免搖號獲得牌照的扶持待遇。

畢竟海藍汽車的總部基地就在深城啊……而第二個在建的大型生產基地在滬城啊!

這兩個城市,也是最早提出針對新能源車輛扶持的城市,不僅僅海藍獲得了好處,連帶着比亞迪以及其他一些國內搞電動車的車企也獲得了好處。

國內,如今正在全面、大力的推動電動車領域的發展,其扶持力度相當大……不僅僅給市場,而且也在全面推動充電樁的建設力度。

基於當下的市場環境,海藍SLMC引來了大量潛在消費者的關注,而一些心急的更是當場下單。

海藍SLMC上市後第一週,海藍汽車正式對外公佈,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超過三萬輛訂單,並會在七月份後正式開啓全球交付!

海藍汽車,再一次依靠自身的一系列黑科技屬性,讓旗下的新車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看的是其他汽車廠商嘆氣不已。

比不過,真的比不過啊!

尤其是在智能駕駛領域裡,根本沒法和海藍汽車進行競爭。

但是比亞迪那邊有着自己的想法,人家根本不跟在海藍汽車屁股後溝玩什麼智能駕駛。

海藍汽車在智能駕駛領域裡如同一座大山壓在上頭,其他車企根本競爭不過的,所以他們也不會強行去碰撞海藍汽車在這一領域裡的絕對優勢。

他們玩什麼?

他們玩中低端電動車,主打的是省油錢,鉚足勁朝着出租車市場以及網約車市場狂奔,其效果也相當好。

如今國內的電動車市場上,靠譜的就只有兩家,分別是海藍汽車和比亞迪。

海藍的電動車,那肯定是各種好,但問題是它貴啊,普通人根本買不起啊!

同時當下的國內電動車市場極爲火熱,話題度非常高,再加上各種政策扶持,電動車市場是大有可爲。

這個時候,那些普通收入的人放眼看一圈後,海藍很想要但是買不起,同時又想要電動車怎麼辦?

買比亞迪的電動車啊!

國內市場裡,公認的海藍汽車的平替啊,價格補貼之後,二十來萬就能搞一輛挺不錯的比亞迪純電車型。

日常用來居家使用,然後閒着沒啥事,還可以跑個網約車賺錢。

在當下用中低端電動車跑網約車賺錢的很,一個人勤快點在大城市裡跑個兩萬多流水輕輕鬆鬆,扣除各項成本後,一年就能把車錢給賺回來。

畢竟徐申學旗下多家網約車平臺合併而來的‘快跑出行’以及市面上的其他網約車平臺,可不會因爲司機的車是油車就給漲車費,更不會因爲司機的車是電動車降低車費的。

這樣一來,用電動車跑網約車就變得非常划算了,如此也進一步刺激了國內中低端電動車市場。

所以,比亞迪的電動車銷量,最近兩年也是節節攀升,賣的挺不錯的。

進入15年的當下,電動車市場已經算是進入大規模爆發的前夜了!

唯一限制電動車大規模爆發的,其實還是電動車的成本,尤其是動力電池成本和輔助駕駛成本太高,難以大幅度降低,但是這種隨着時間的過去會持續下降的,到時候必然會進一步降低電動車的售價,進一步普及。

實際上就算是現在,電動車的成本也比海藍剛搞電動車的時候便宜很多了。

海藍汽車第一代海藍SEC,四百公里續航再加上高級自動輔助駕駛功能的頂配版,不包含其他選裝,要六十五萬才能拿下。

而現在的海藍SEC雖然價格還是那麼貴,但是頂配車型的純電續航已經增加到了四百八十公里,同時輔助駕駛系統也是進行了大量的升級……

這其實是屬於加量不加價!

這種行爲,其實也算是降價了,而且降價幅度不小。

等到現在發售的海藍SLMC,起步價才四十萬,如果選裝一個高級自動輔助駕駛功能,那麼就是五十萬,價格可以說下探了不少。

隨着動力電池成本以及其他成本的持續下降,遲早會電動車會進入到十多萬的價格區間,成爲普通人買得起,用得起的汽車。

而這個時間節點,按照徐申學的預測,不會太久了了,頂多也就是一年多的時間。

因爲等到明年,海藍汽車就會發布所謂的低價車型,當然,實際上是中端車型,直接進軍三十萬價位,開啓超大規模量產,衝擊百萬輛的年銷量。

其他國內汽車廠商,估計都能把車價下探到十幾萬的程度。

屆時,人們將會迎來真正的電動車時代。

只是,這個時代不屬於傳統汽車廠商!

尤其是國外的傳統汽車廠商!

——————

五月下旬,電動車市場因爲海藍汽車發佈新一代的中型豪華轎車海藍SLMC,而引起了一番熱鬧的同時。

徐申學則是已經暫時放下了電動車方面的事務,又跑到他個人最感興趣的南門航天去了。

這一次他過去,是因爲南門航天即將發射一枚比較特殊的火箭,那就是首次載人航天發射。

抵達南門航天后,南門航天的人就給徐申學介紹了南門航天和多家科研機構一起合作研發的新一代載人飛船‘黑龍’。

這個黑龍載人飛船,實際上就是南門航天自己研發的青龍號貨運飛船的載人版本,在青龍號貨運飛船的基礎上進行設計改進,然後弄出來了一個發射重量十一噸的載人飛船。

之前也經過了幾次測試,現在則是首次載人飛行。

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純商業行爲的載人航天飛行……南門航天這是爲了自家的商業空間站計劃進行前期技術準備。

“我們的黑龍飛船,將會由五號B型火箭發射升空,達到預定軌道地點後將會執行一系列出艙等試驗任務,兩名宇航員預計搭載黑龍號飛船,在太空中停留三天後返回地球!”

“爲了準備這一次的載人飛行,我們還全新研發了新一代的宇航服,維生系統等大量的子系統,也在之前進行了衆多的測試,部分子系統也在國家太空實驗室的發射任務裡進行了技術驗證!”

“技術上我們已經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可以做到萬無一失!”

徐申學對南門航天這邊的技術準備還是比較放心的。

南門航天最近幾年的發展比較迅速,也是讓徐申學比較少操心的一個公司了。

五號B型火箭已經承擔了大量的商業發射任務,並且還承擔了試驗空間站的發射任務,採用一次性消耗的模式,把重達二十一噸的實驗艙送上了太空,開啓第二階段的空間站試驗任務。

同時青龍號貨運飛船,也執行了兩次往試驗空間站運輸補給的任務。

五號B型火箭,甚至都可以說是當下技術最成熟,也是最安全的火箭,歷經接近百次發射,每一次都發射成功了,妥妥的零事故率。

早期人們經常看到五號火箭爆炸,那都是在回收階段,尤其是五號A型火箭那個時候經常在回收階段搞各種試驗,所以人們可以時不時就看到五號火箭爆炸。

但是……在發射階段,五號火箭可從來沒有爆炸過,每一次都順利把載荷順利運輸到預定軌道。

等到五號B型火箭的時候,除了一次海上回收試驗爆炸外,其他的所有回收都獲得了成功,連回收爆炸都不給人們看了。

不過也不用擔心沒爆炸看……南門航天這邊開發的新一代發動機,也就是朱雀C型發動機,正在頻繁使用四號火箭進行各種測試……而南門航天的各種試驗測試,幾乎都是奔着各種極限測試去的,所以經常炸火箭。

用南門航天的工程師的話來說就是:不搞極限測試,你怎麼知道什麼情況下會炸?怎麼知道什麼情況下才是安全的?

所以南門航天這邊,依舊時不時就炸一個試驗火箭,讓遠道而來的遊客們看個大煙花!

但是試驗歸試驗,如果是正兒八經的商業發射,那麼南門航天就穩重保守的多了……畢竟一枚火箭幾千萬美金的成本呢,隨便炸成本太高。

所以南門航天的各種試驗測試,都是用低成本的小型試驗火箭,儘可能的把各種問題都測試出來,然後再解決問題,等確認沒問題了再用於大型火箭上。

當然,就算是這樣,南門航天也被經常指責爲敗家子……

有錢也不是你這麼燒的啊!

其他航天公司或航天機構,炸一個試驗火箭都得心痛好久,然後各種停飛,查找問題,沒有個一年半載,甚至好幾年時間根本別指望下一輪測試。

南門航天呢,炸試驗火箭後,十天半個月又來進行試驗了,然後試驗沒幾次,肯定又會炸掉……

而這模式,其實也被外人看出來了:人家南門航天就是奔着炸火箭去的,所以纔會各種作死玩極限測試。

因爲小型試驗火箭只往往搭載一個朱雀C型發動機,而現在的朱雀C型發動機,單臺成本只需要五十多萬美元,便宜的很。

徐申學表示:哪怕天天炸也沒幾個錢啊!

一邊炸一邊改進,炸的越多,進步越快,這是南門航天的研發思路!

業內的人都知道,但是能效仿的沒幾個……

傳統航天機構不可能像他們這麼玩的,你敢隨便炸,那麼等待你的就是下臺,職業生涯的結束,所以航天機構裡的航天人都特別的保守,以不出問題爲第一準則。

而商業航天機構,他們倒是奔放的多,也敢炸,但是他們炸不起……畢竟商業航天公司的老闆們,不是每個都能和徐申學這麼有錢的,而且捨得在這方面砸錢的。

能在這領域裡勉強跟上南門航天的,也就只有馬斯克的太空探索空公司,他們的火箭炸的也很勤快。

但是馬斯克的自己的錢不多,哪怕有各種富豪支持資金也有限,所以炸起來還是不夠奔放。

所以他們的研發進度也一直被南門航天甩在後頭。

商業航天嘛,在大家基礎技術都差不多的情況下,比的就是誰燒的錢更多,更快!

而燒錢這一塊上,南門航天的燒錢技術獨步全球!

根本沒有對手!

而這一次商業載人航天,同樣也是一次燒錢活動,開支也得也得幾千萬美元,這還是一級火箭可以回收的情況下。

當天下午一點鐘,徐申學在發射準備場地裡看到了三個執行這一次飛行任務的宇航員。

這三個宇航員還都是退役的宇航員,他們年輕的時候就被選拔,然後進行各種訓練,等待着載人發射,但是國內的宇航員競爭其實很激烈。

候選的宇航員很多,但是能夠被最終選上執行任務的人只有那麼幾個。

很多宇航員訓練了十幾年,最後也沒能執行飛行任務,最後黯然退役進行幕後工作。

南門航天確定要搞自己的商業空間站計劃後,就招募了十多個已經退役或者是現役,但是競爭不過別人的排名落後的宇航員。

這對於有着航天夢,做夢都想着上太空的這些退役或候選宇航員而言,是一個天大的機會,而且上頭也非常支持……這南門航天也是自家的航天企業,連試驗空間站都是南門航天的五號B型火箭發射的。

而設計研發中的正式空間站,更是擬定由南門航天的六號重型火箭來發射升空……屆時這個正式空間站的幾個核心艙,都是重量達到五十多噸的大傢伙。

有了南門航天的六號重型火箭,這太空實驗室的設計師們,一個個野心都大的很,直接把設計指標都大幅度提高了。

畢竟六號重型火箭,那可是起飛質量達到一千五百多噸,能夠把六十噸的載荷送上近地軌道的大傢伙!

你不弄個五六十噸的核心艙室,說實話有點浪費六號重型火箭的龐大運力。

至於二十噸級別的,那都已經變成實驗艙……都已經在今年年初被五號B型火箭,以一次性消耗使用的狀態下送上了太空。

而南門航天的商業空間站,也是預計採用的五十五噸級別的核心艙室,只不過到時候艙室數量不會太多。

南門航天都承擔着空間站任務的核心發射任務了,支持一些宇航員讓他們搞商業航天,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反而還能積累更多的經驗呢。

所以,最後這十多名宇航員就出現在了南門航天裡,繼續追求他們的航天夢!

而今天,將會有三個宇航員出征太空!

儘管這只是一次商業航天公司自行組織的商業飛行,但是這三個宇航員依舊非常期待甚至激動。

徐申學見過了這三人後,這三人就親吻了衣服上的國徽,然後在工作人員的輔助下穿戴海藍自研的航天服,隨後進行最後的準備工作。

準備工作完成後,三名宇航員正式進入火箭頂部的飛船。

不過現在還不能立即起飛,還需要進行最後的各種檢查工作。

當最後一遍的檢查完成,確認沒有任何問題後,火箭才被下令正式點火起飛!

當下下午三點二十三分,這枚五號B型火箭點火,然後朝着天空筆直升起,最後帶着黑龍載人飛船以及飛船裡的三名宇航員奔向太空。

火箭發射太空沒多久後,其一級火箭就脫離,獨自踏上返回地球之旅,沒多久就降落到了陸地回收場,完成了五號B型火箭的第87次成功回收!

而二級火箭則是繼續推動着飛船繼續加速,上升高度,

等上升到了預定軌道後,二級火箭和黑龍飛船脫離,二級火箭開始降低高度,然後在預定程序的控制下在大氣層裡燃燒,最後些許殘骸落入太平洋。

而黑龍飛船,此時獨自的漂浮在數百公里高度的太空之中!

很快,南門航天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的新聞,就傳遍了全球!

179.第179章 五百億美金現金流4第60章 華夏第一款智能手機第218章 挖人挖到上入境黑名單304.第304章 先進智能無人機作戰系統第373章 X1飛機待命首飛第346章 智雲的文化輸出第474章 銀河製藥登頂245.第245章 舉國之力的產物第387章 趙興生歸家249.第249章 智云爲什麼能獲得成功?(萬字大章求訂閱)第206章 S11 Pro發佈會上的照片第501章 王林徒的歐洲視察之旅129.第129章 爲夢想而窒息第398章 全球跨國企業第366章 智雲第一代通用型機器人136.第136章 新產品新需求第46章 開機以及交互187.第187章 三千億美元184.第184章 YunPad319.第319章 看個發佈會而已,咋就成網絡蝗蟲了?168.第168章 路演和座談會315.第315章 尊法守紀的海外智雲160.第160章 國產光刻機的曙光第480章 智雲高管的全球吹捧之旅91.第91章 給世界一個小小的震撼第49章 市場調研85.第85章 豐收時刻(第十三更)第560章 黃金時代第9章 互聯網品牌手機281.第281章 智雲入職日174.第174章 視察海藍汽車第450章 萬億美元身家的徐申學第36章 供應鏈以及現金流179.第179章 五百億美金現金流4111.第111章 旗艦機提前發佈第463章 徐申學和馬斯克的會面282.第282章 王華在加州88.第88章 上大招第217章 當我徐申學好糊弄啊?第372章 X1試驗戰鬥機收費298.第298章 S14發佈會,智雲的良心第568章 玉兔號星際飛船正式起航80.第80章 憂患意識(第八更)197.第197章 真正的備份方案第523章 無情而嚴苛的智雲供應鏈第547章 虛擬內容產業大爆發第394章 AI無人機時代和激烈市場競爭309.第309章 再創歷史第27章 新品牌智雲第342章 天價藥的價格談判第340章 抗癌神藥轟動全球第550章 玉兔一號星際飛船258.第258章 瘋狂三億以及藍牙耳機第443章 智雲嚴選,值得信賴第5章 時不待我302.第302章 全球幹架的銀河安保299.第299章 S14預購上市以及智能無人貨運車第203章 自主PC項目第214章 噁心人的A11手機323.第323章 不是智雲不好,而是我配不上它第35章 上跳下竄的智雲科技242.第242章 12旗艦發佈會:智能家居AI第217章 當我徐申學好糊弄啊?第566章 乞丐版虛擬設備的巨大震撼!97.第97章 賣遍全球290.第290章 金秘書的家人們第50章 品牌定位以及定價第528章 多海國際購物平臺第48章 籌備發佈會第514章 擬真機器人第221章 最無恥的商業競爭第530章 都沒瘋,只是時代變了!87.第87章 局外人267.第267章 S13試生產第449章 爆火的智雲機器人第531章 瘋癲的虛擬遊戲玩家276.第276章 頂級產業之爭第467章 徐申學又吹牛了:太空工廠189.第189章 智雲不僅僅是一家手機公司第63章 專屬配色星沙第215章 卷着卷着就把進口手機卷死了第43章 辦公室的秘書們第14章 小而美的小藍手機第532章 比砸錢智雲就沒怕過誰151.第151章 S10發佈會(三)115.第115章 S9發佈會(一)第460章 間諜故事進行中第227章 智雲又開始玩清場遊戲第438章 機場裡的會議268.第268章 玩產業鏈的徐申學296.第296章 退市計劃以及全面屏幕手機第45章 智雲C1樣機第403章 超級黑科技:常溫超導面世123.第123章 S9的全球爆火第538章 半導體五年戰略規劃69.第69章 爆炸預售第213章 秋季發佈會和國產雙核首發185.第185章 智雲空間301.第301章 印度市場第221章 最無恥的商業競爭
179.第179章 五百億美金現金流4第60章 華夏第一款智能手機第218章 挖人挖到上入境黑名單304.第304章 先進智能無人機作戰系統第373章 X1飛機待命首飛第346章 智雲的文化輸出第474章 銀河製藥登頂245.第245章 舉國之力的產物第387章 趙興生歸家249.第249章 智云爲什麼能獲得成功?(萬字大章求訂閱)第206章 S11 Pro發佈會上的照片第501章 王林徒的歐洲視察之旅129.第129章 爲夢想而窒息第398章 全球跨國企業第366章 智雲第一代通用型機器人136.第136章 新產品新需求第46章 開機以及交互187.第187章 三千億美元184.第184章 YunPad319.第319章 看個發佈會而已,咋就成網絡蝗蟲了?168.第168章 路演和座談會315.第315章 尊法守紀的海外智雲160.第160章 國產光刻機的曙光第480章 智雲高管的全球吹捧之旅91.第91章 給世界一個小小的震撼第49章 市場調研85.第85章 豐收時刻(第十三更)第560章 黃金時代第9章 互聯網品牌手機281.第281章 智雲入職日174.第174章 視察海藍汽車第450章 萬億美元身家的徐申學第36章 供應鏈以及現金流179.第179章 五百億美金現金流4111.第111章 旗艦機提前發佈第463章 徐申學和馬斯克的會面282.第282章 王華在加州88.第88章 上大招第217章 當我徐申學好糊弄啊?第372章 X1試驗戰鬥機收費298.第298章 S14發佈會,智雲的良心第568章 玉兔號星際飛船正式起航80.第80章 憂患意識(第八更)197.第197章 真正的備份方案第523章 無情而嚴苛的智雲供應鏈第547章 虛擬內容產業大爆發第394章 AI無人機時代和激烈市場競爭309.第309章 再創歷史第27章 新品牌智雲第342章 天價藥的價格談判第340章 抗癌神藥轟動全球第550章 玉兔一號星際飛船258.第258章 瘋狂三億以及藍牙耳機第443章 智雲嚴選,值得信賴第5章 時不待我302.第302章 全球幹架的銀河安保299.第299章 S14預購上市以及智能無人貨運車第203章 自主PC項目第214章 噁心人的A11手機323.第323章 不是智雲不好,而是我配不上它第35章 上跳下竄的智雲科技242.第242章 12旗艦發佈會:智能家居AI第217章 當我徐申學好糊弄啊?第566章 乞丐版虛擬設備的巨大震撼!97.第97章 賣遍全球290.第290章 金秘書的家人們第50章 品牌定位以及定價第528章 多海國際購物平臺第48章 籌備發佈會第514章 擬真機器人第221章 最無恥的商業競爭第530章 都沒瘋,只是時代變了!87.第87章 局外人267.第267章 S13試生產第449章 爆火的智雲機器人第531章 瘋癲的虛擬遊戲玩家276.第276章 頂級產業之爭第467章 徐申學又吹牛了:太空工廠189.第189章 智雲不僅僅是一家手機公司第63章 專屬配色星沙第215章 卷着卷着就把進口手機卷死了第43章 辦公室的秘書們第14章 小而美的小藍手機第532章 比砸錢智雲就沒怕過誰151.第151章 S10發佈會(三)115.第115章 S9發佈會(一)第460章 間諜故事進行中第227章 智雲又開始玩清場遊戲第438章 機場裡的會議268.第268章 玩產業鏈的徐申學296.第296章 退市計劃以及全面屏幕手機第45章 智雲C1樣機第403章 超級黑科技:常溫超導面世123.第123章 S9的全球爆火第538章 半導體五年戰略規劃69.第69章 爆炸預售第213章 秋季發佈會和國產雙核首發185.第185章 智雲空間301.第301章 印度市場第221章 最無恥的商業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