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萬億美元身家的徐申學

時間進入18年,徐申學在一月份的初期裡幾乎都將工作重心放在了人工智能相關業務上。

一方面是持續推動智能機器人業務的進度,另外一方面則是推廣基於人工智能技術,主要是開放的Yun AI或GTAI2的人工智能終端應用。

這些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應用,不說未來,哪怕是現在也已經成爲了智雲集團的重要營收來源以及利潤來源。

而得益於過去一年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持續推廣以及應用,智雲集團的營收以及利潤也出現比較大幅度的增長,哪怕是智雲集團還沒有對外公佈財報,但是諸多第三方分析機構已經不約而同的調高了智雲集團的去年營收以及利潤數據。

這些第三方的分析機構也有着自己的信息收集渠道,再加上專業的分析人員,做出來的數據不能說完全準確,但是也大差不差。

根據華爾街一家分析機構出具的分析報告,他們認爲智雲集團在過去的一年裡,核心的智能終端業務穩中向好,得益於核心手機產品的新款S17發佈後,所帶來的巨大市場競爭優勢,同時多種智能終端的更新換代以及部分新智能生態產品的提出,智雲集團的智能終端業務持續維持着營收以及利潤雙雙增長。

雖然智能終端業務部分的增長幅度不大,但是這對於一個營收超過三千億美元的龐大核心業務而言,哪怕是幾個點的增長也是很不容易的了。

更別說平均售價的提升帶來了更高的毛利潤!

智能終端業務部分,是穩中向好,變化不算太大,都在諸多投資人的預期之內,而這一部分增長空間實際上也早就被資本市場所消化……八九月份的時候智雲集團的股價上漲,就是受到了這些利好消息的衝擊,所以這部分的營收以及利潤增長,對股價影響不大。

半導體業務部分裡,傳統半導體業務並沒有出現太大的漲幅,智雲集團在傳統半導體領域裡的代工業務、智能終端SOC芯片,PC端的CPU以及GPU芯片,儲存芯片業務,還有一些輔助芯片業務部分,部分有所增長,部分有些下降。

這些傳統半導體業務並沒有給智雲集團帶來太大的營收以及利潤的增長,只是維持了基本的增幅。

從上述兩大類來看,其實也能夠看的出來,在智能終端以及傳統半導體業務上,智雲集團的發展已經到了極限……市場就那麼大,已經沒辦法獲得太大的增長了。

但是該分析機構關注的並不是這些傳統半導體業務,他們關注的是和人工智能相關的半導體業務以及人工智能相關的硬件業務。

人工智能半導體業務部分,得益於人工智能技術,智能電動車的發展,市場的持續爆發,智雲集團旗下的APO系列服務器GPU、EYQ終端通用算力平臺、PX終端通用算力平臺、LC1終端通用輕量化算力平臺、EYEQ汽車輔助駕駛平臺這些算力芯片產品,都迎來了巨大的漲幅。

這些算力芯片,在過去的一年裡預測就爲智雲集團帶來了至少三百億美元的營收,最關鍵的是,這些算力芯片的毛利率極高,普遍能夠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核心算力芯片產品APO4500/4600顯卡的毛利率更是能夠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而這將會爲智雲集團帶來超高的利潤……別看算力芯片一共才賣了三百多億美元的營收,但是外界預測,這三百億美元的算力芯片營收裡,至少兩百五十億美元都是淨利潤。

其盈利能力之強,毛利潤之高,放眼全球也是極爲罕見的,這毛利率,哪怕是墨西哥的毒販集團看了都得沉默!

所以這家華爾街的分析機構也好,其他一些分析機構也好,都是高度關注智雲集團的人工智能半導體業務,或者說算力芯片業務。

如果說傳統半導體業務,是屬於苦哈哈的高風險、高投入的高級人才勞動密集產業,要求特別高,風險也特別高,最後卻只能賺點辛苦錢,那麼智雲集團的算力芯片業務,那就是在搶錢!

而且還不是智雲集團自己動手搶錢,而是別人排着隊求着智雲集團搶他們的錢!

算力芯片的高速增長以及超高的毛利潤,也是推動智雲集團在去年裡股價連續上漲,從不足一萬億美元的價位,直接推動到了現在的一億八千萬美元的市值,並且還在持續上漲當中的核心因素。

投資者們都在暢想着,未來這一塊業務繼續增長下去,來個一千億美元營收的話,豈不是毛利潤能夠達到八九百億美元?

光是想一想就流口水啊!

當然,還有一些投資者們是在看好算力芯片業務的同時,也是在賭智雲集團旗下的新業務智能機器人的未來。

儘管現在的智能機器人業務不怎麼賺錢,毛利潤比較低,但是潛在市場大啊,並且僅僅是一年呢,就已經做到了兩百多美元營收的程度,未來可期啊!

國內的一家分析機構分析,智雲集團裡的智能機器人去年銷量達到了七十萬臺,預計爲智雲集團帶來了兩百五十億美元的營收。

同時該分析機構根據智雲機器人的物料成本,智雲集團的機器人業務在去年的毛利潤預計只有不到六十億美元,但是研發成本巨大,如果攤銷研發成本的話,那麼歸屬股東的淨利潤預測還不到十億美元。

但是他們依舊非常看好智雲集團的智能機器人業務的未來!

因爲目前困擾智雲集團的智能機器人業務淨利潤低的核心因素是硬件成本太貴,一臺十三萬售價的C6機器人,根據拆機估算其硬件成本就超過了七萬元,毛利潤相當低。

而售價三十多萬的B1機器人,其硬件成本更是達到了二十多萬。

這僅僅是外界預估的純硬件製造成本,還沒有算上龐大的研發投入、銷售成本,行政成本,稅收成本等一系列的成本呢。

最後算下來,淨利潤只有個位數百分點……

但是,隨着產銷量的持續增加,硬件製造成本以及攤薄後的研發、行政以及銷售成本都會出現大幅度的下降。

具體到時候能夠降低到什麼程度,沒人能夠說一個準確的數據,但是哪怕是降低部分,那也能夠讓智雲集團的智能機器人業務迅速擴大淨利潤比例。

更不要說智能機器人的未來市場極大,試想一下,未來智能機器人業務如果能夠帶來幾千億的營收,哪怕是毛利率不算高,但是至少也能夠帶來數百億美元的淨利潤吧……總不能搞個如此黑科技的智能機器人,賺的錢比賣手機還少吧?

所以很多人都在期待,智雲集團的智能機器人業務,未來能夠成長爲和如今的智能手機業務一樣,成爲智雲集團的核心支柱性業務。

爲此,他們願意提前下注賭一波!

上述的智能終端穩中向好、人工智能爆發帶來的算力芯片需求大爆發、智能機器人的未來巨大潛力,這三個理由成爲了推動去年智雲集團股價上漲的主要因素。

當然,智雲集團的股價能夠達到今天這種程度,也還有其他一些業務的在支撐,只不過關注度不高。

比如賣算力、儲存空間的雲計算業務,這塊業務其實盈利一般般,對市值增長沒有太大影響,業內人士基本都知道智雲集團的雲計算業務,純粹是爲了扶持、消化自家的服務器CPU。

還有軟件以及互聯網業務,智雲集團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企業,但是依舊擁有龐大的軟件以及互聯網業務,但是大部分軟件都是配套的生態開發軟件,都是給開發者用,而且還是免費使用。

比如爲自家的CPU、GPU等一系列芯片所開發的配套開發軟件,全都是免費給全球開發者使用的。

然後還和谷狗聯合主導安卓開源項目,這個純粹也是爲了做生態,一毛錢營收都沒有的那種。

然後地圖軟件也有,同樣也是爲了給智雲終端配套用,也不收費,並且爲了維持純粹性,商業開發也很少,營收幾乎等於零……頂多就是給自家業務或益海科技那邊進行一定的引流,但是也沒多少。

生成式AI業務,也就是Yun AI,這部分也不賺錢,營收沒多少,淨利潤更低,這部分依靠部分商業API收入以及個人用戶的付費增值業務收入,能夠維持不虧損就算是好的了,賺錢就別指望了。

真要說賺錢的話,那就是智雲APP商城了,這個倒是能夠貢獻不小的營收……有廣告以及渠道分成。

此外還有一部分是內容增值部分,智雲集團的互聯網業務雖然不做內容,但是智雲手機裡是有內置的Yun音樂、Yun影視以及Yun閱讀這三大類的基礎軟件服務,並提供正版內容。

而這些內容,是根據不同國家或地區,選擇不同的內容供應商,然後智雲和他們對內容收入進行分成。

這部分的內容收入,對於智雲集團而言自然不算什麼,零頭的零頭都算不上,但是也是幾十億美元級別的……畢竟這可是面向全球大幾億的智雲手機用戶呢,並且還都是消費能力比較高的羣體。

此外海外用戶的正版消費市場也更高一些。

國內的小說閱讀龍頭起點,就依靠着進入Yun閱讀渠道,不僅僅在國內獲得了大量具有消費能力的用戶,並且還殺入了海外市場,佔據了大量海外華人消費者的同時,還積極開發中譯英的小說,把大量國內的小說推向海外市場,這導致了其營收逐年增長,可以說成績相當突出。

而起點,也不僅僅是唯一的一家依靠智雲集團走向世界的國內互聯網企業,類似的情況多了去。

在手遊產業裡顯得更加突出,一大票國內普通人興許都沒有聽過的遊戲公司,開發出來的遊戲投向海外市場吃得滿嘴油。

當然,依託國內大量的軟件開發者,也能讓智雲終端的內容生態更具有競爭力。

————

智能終端、智能機器人、硬件配件(鍵盤,數據線等)以及售後維修業務、傳統芯片、算力芯片、半導體制造對外代工、軟件以及互聯網服務,最後還有金融領域的投資收益部分等附加業務。

華爾街的一家分析機構,爲智雲集團去年的成績做出了初步總結,預計營收在四千七百億美元,其營收同比增長了百分之十二。

淨利潤預測爲八百八十四億美元,淨利潤同比去年增長百分之三十。

其淨利潤漲幅,大幅度超過了營收漲幅,這意味着智雲集團的整體淨利潤比進一步提升了……這主要得益於算力芯片業務的超高毛利潤以及智能終端業務,尤其是手機的平均售價提升所帶來的毛利潤進一步提升。

此外還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智雲集團的今年的淨利潤大漲,還和半導體制造業部分裡投資雖然依舊龐大,但是隨着技術持續領先,陸續承接了國內外大量的十四納米工藝,十二納米工藝的代工訂單後,營收以及利潤率大幅度增長。

這意味着半導體制造業務部分,自我造血能力已經上來了,不用集團再大批的額外掏錢持續輸血了。

早些年智雲集團的營收那麼高,產品的毛利潤也非常高,但是每年的淨利潤比那麼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被半導體制造業務給拖累了。

智雲微電子,自從成立以來,每年都在投入巨資進行擴充,建立更先進的半導體工廠,擴充產能,而半導體工廠的投資是巨大的。

現在的等效七納米工藝的工廠,動不動就是上百億美元的投資,產能稍微大一點都得一百五十億美元以上。

同時智雲微電子還需要擴充10-14納米工藝節點。

又有研發準備未來的等效五納米工藝這個節點。

僅僅是去年,也就17年,智雲微電子的資本支出(建設工廠、技術研發)就達到了超過三百三十億美元,不僅僅是全球第一,而且比臺積電和英特爾的資本支出加起來還要高,也比四星半導體的兩百多億美元的資本支出更高。

當然,智雲微電子的資本支出之所以這麼高,也和它是一家綜合性的半導體制造業務,攤子比較大有關係。

臺積電以及英特爾,不管他們是代工還是自營,但是都以製造邏輯芯片爲主。

而四星半導體的話,主要是搞儲存芯片,邏輯芯片業務比較少。

智雲微電子則是儲存芯片和四星半導體相當,同時邏輯芯片的規模,比臺積電還要大……智雲微電子可是當下產能最大,技術也是最先進的半導體制造企業。

而規模大,也意味着資本支出更大!

隨便多建一座等效七納米工藝的半導體工廠,就得多出來上百億美元的資本支出呢。

——————

第三方分析機構給出來的預估數據,再加上冬季發佈會裡的Yun Robot B3發佈後,機器人的訂單增長迅速。

此外AI眼鏡的出現,也讓人工智能終端應用市場開發爆發,投資者們預計後續智雲集團的算力芯片業務還會迎來持續的高速增長。

這些因素,最終都推動了智雲集團的股價持續增長,一路朝着兩萬億美元的大關殺了過去。

同時徐申學爲首的智雲集團管理層,也是樂於看見自家公司的股價增長,所以也沒有拖太久,很快就發佈了17Q4以及17全年財報。

其發佈的財報數據,和之前諸多第三方機構預估的數據差不多,其全年營收數據和外界預估的沒有太大偏差,達到了四千七百八十六億美元,淨利潤則是九百零三億美元,比外界預估的還多了幾十億美元。

這個數據一出,直接導致了智雲集團的股價再一次小幅度上漲,市值直接同時衝破了兩萬億美元的大關。

智雲集團的市值突破兩萬億美元,這個消息也迅速登上了全球各國新聞的版面。

華爾街日報,把徐申學的照片直接當成了頭版的版面,以‘徐申學和他的商業帝國’爲標題進行了深度報道。

值得注意的是,華爾街的報道,不僅僅報道了智雲集團的兩萬億市值這一消息,更延伸挖掘報道了徐申學旗下的其他一系列企業,最後試圖估算出徐申學到底有多少錢。

“作爲世界首富,也許是人類歷史上擁有財富最多的人,徐申學除了擁有大量的智雲集團的股份外,還擁有全球第四大終端企業威酷電子集團的大量股份,根據部分機構預測,徐申學所持有的這兩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加起來價值至少達到七千億美元。”

“但是徐申學除了持有這兩家上市公司的大量股票外,還持有一系列未上市的中大型企業的股份,包括華夏市場裡規模最大,互聯網領域裡新興的巨頭益海科技集團,該公司依靠跳動視頻、跨國電商模式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和谷狗以及臉書進行競爭,據悉該公司先後進行了三次的戰略融資,但是徐申學依舊至少持有該公司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這部分股份,保守估值也有五百億美元以上。”

“徐申學旗下還有智能電動車行業的領軍企業,全球規模最大,也是僅有一家擁有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海藍汽車,海藍汽車的年銷量已經突破百萬,年營收預估在五百億美元以上,該公司一旦上市,其市值至少能夠達到兩千億美元甚至更高,而徐申學至少持有該公司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份!”

“同時還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消費電子代工類企業威酷實業,跨國渠道貿易巨頭威酷貿易,全球第一,也是唯二的商業航天公司南門航天。”

“除此之外,根據某位匿名高層人士透露的秘密消息,我們高度懷疑徐申學全資持有了仙女山控股集團,而仙女山控股集團,是華夏的一家從事消費電子零配件、半導體設備以及耗材、房地產業務、金融以及保險業務的非上市企業,涉足半導體設備以及耗材全產業鏈,以及擁有規模龐大的房地產以及金融業務。”

“仙女山控股集團的具體營收不詳、盈利不詳,但是這毫無疑問是一座隱藏在水面之下的龐大冰山!”

“最後,我們必須知道的是,上述相當多一部分徐申學名下的企業,還有一個母公司:柳河投資。”

“柳河投資由徐申學個人全資持有,這也是徐申學用來掌控旗下諸多企業的核心企業,旗下持有大量企業的股份,包括智雲集團,威酷電子集團等徐申學所創辦的企業外,還有一系列的其他第三方企業的股份,據悉主要集中在互聯網以及高科技行業,金融行業,可惜的是,迄今爲止,我們依舊沒有能夠調查出來該公司到底持有多少企業的股份!”

“所以,我們無法統計出來徐申學到底擁有多少資產,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徐申學的個人資產絕對不會低於一萬億美元,而一萬億美元資產,這是個保守數字!”

華爾街日報,爲了流量煽風點火不怕熱鬧,直接把徐申學的老底解開了不少……雖然只是解開了其中一部分,但是依舊讓人看了震驚。

萬億美元身家的徐申學……這太嚇人了!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徐申學有錢,是世界首富……自從智雲集團上市後,徐申學的世界首富的名頭就沒有被摘下來過。

至少在明面上,徐申學是絕對意義上的世界首富,其他任何人,包括徐申學的那些競爭對手們,也就是老美,歐洲的那些根深蒂固的財團們,其明面資產也不會有徐申學這麼多。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徐申學是個暴發富,諸多財富根本藏不住,專業人士順着他的發家史去調查,基本都能把他的大概身家算個七七八八。

而徐申學這些年,其實也一直通過柳河投資,仙女山控股,海外的柳河控股以及其他投資公司進行財富的隱藏以及轉移,避免自己的財富直接暴露在公衆面前。

但是這需要時間!

而其他財團呢,他們通過了上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財富轉移,隱藏之後,已經逐步脫離了公衆視線,但是實際上財富並沒有減少,甚至更多了。

他們的財富存在形式,早已經進行了轉變,通過了各種基金,投資公司來進行管理,很少直接持有某家公司的股份,而是間接持有爲主。

比如這幾家財團聯合推出來的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看着不起眼,以營收和利潤來算,在世界五百強裡都排不上號,但是這家不起眼的資產管理公司,其管理資產就達到了八萬億美元……天知道里頭有多少錢是財團的。

作爲對比,徐申學旗下的柳河投資,所管理的資產其實也就兩萬多億美元而已,仙女山控股以及其他幾家投資公司管理的資產大概在七八千億美元左右。

徐申學旗下的各投資公司、基金公司管理的資產,全部加起來撐死了也就三萬億美元的規模……注意,這些錢並不都是徐申學的,相當多一部分都是其他富豪的資產,甚至裡頭還有大量的機構資產。

這三萬億美元的資產規模,對比老美那邊的幾個老財團其實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的……

而管理資產規模,對於財團而言很重要!

財團嘛,其實直接手裡有多少資產不是重點,重點的是可以調用的資產有多少,很多老財團的掌舵人,手裡明面上的資產可能就幾十億,幾百億,但是人家卻可以調動幾萬億美元的資產,這纔是他們的話語權。

不然區區幾百億美元資產,在地球的頂級圈子裡算個屁!

所以說,財團和富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第399章 無題第340章 抗癌神藥轟動全球69.第69章 爆炸預售107.第107章 瘋狂的智雲科技第343章 到底是救命藥,還是奪命藥?124.第124章 C2發佈第8章 電商渠道的機會第562章 爲什麼徐申學能獲得成功?第416章 一座工廠一座城78.第78章 競爭對手來了(第六更加更)320.第320章 智能終端是華夏的領域89.第89章 進軍移動和電信市場173.第173章 威酷小藍生態鏈第16章 十倍利潤第556章 兩千億美元的瘋狂利潤!第485章 智雲的派系之爭第412章 顛覆傳統的S17 MAX179.第179章 五百億美金現金流4第350章 進退兩難的美FDA第397章 衝擊兩萬億美元市值第558章 壟斷全球輔助駕駛市場第224章 AI模型限制出口76.第76章 C級名額315.第315章 尊法守紀的海外智雲252.第252章 智雲超算以及自研PC第23章 手機行業的殘酷316.第316章 世界最大的手機SOC廠商246.第246章 狂歡之夜第32章 競爭對手來了第461章 當家教的智雲機器人92.第92章 未來的競爭對手們252.第252章 智雲超算以及自研PC第391章 海藍海外建廠計劃118.第118章 S9轟動上市第467章 徐申學又吹牛了:太空工廠第520章 複雜的全球汽車市場304.第304章 先進智能無人機作戰系統95.第95章 威酷電子的山寨機基因174.第174章 視察海藍汽車第362章 超級大屎山:智雲第353章 初代AI無人機算法第50章 品牌定位以及定價第555章 王林徒的年終大考!270.第270章 銀河生命在非洲第538章 半導體五年戰略規劃第505章 公佈國內上市計劃299.第299章 S14預購上市以及智能無人貨運車第536章 上月球開採氦三第211章 挖角頂級芯片專家樑鬆(68K)13.第13章 顏值即正義第462章 豐田的危機感第485章 智雲的派系之爭第489章 黑科技虛擬設備震撼來襲第52章 合作軟件廠商114.第114章 多事之秋第491章 全新虛擬時代的到來!196.第196章第219章 炸着炸着就成了134.第134章 站着進去躺着出來142.第142章 Yun OS30系統198.第198章 4G網絡的曙光第563章 旅行和無人出租車第427章 佈局量子計算機賽道129.第129章 爲夢想而窒息第202章 面對財團,他要保持基本的尊重123.第123章 S9的全球爆火第531章 瘋癲的虛擬遊戲玩家第463章 徐申學和馬斯克的會面81.第81章 智雲半導體(第九更)第461章 當家教的智雲機器人308.第308章 瘋狂的退市以及上市197.第197章 真正的備份方案300.第300章 樸素的商業競爭289.第289章 車子太大,歐洲太小285.第285章 男人至死是少年第14章 小而美的小藍手機256.第256章 南門商業空間站計劃第362章 超級大屎山:智雲第503章 三萬億美元和固態電池272.第272章 發佈會:不走尋常路的智雲第558章 壟斷全球輔助駕駛市場323.第323章 不是智雲不好,而是我配不上它第476章 董經辦的新人:席婉清第477章 出差共乘第489章 黑科技虛擬設備震撼來襲第443章 智雲嚴選,值得信賴72.第72章 上架感言252.第252章 智雲超算以及自研PC第548章 腦機接口仿生手第490章 顧之明的威脅利誘第558章 壟斷全球輔助駕駛市場321.第321章 直播中的發佈會第565章 清北講座第464章 驚恐的各大汽車廠商第565章 清北講座第474章 銀河製藥登頂126.第126章 智雲和水果打架190.第190章 首款國產雙核芯片320.第320章 智能終端是華夏的領域第509章 虛擬遊戲裡的少爺小姐們
第399章 無題第340章 抗癌神藥轟動全球69.第69章 爆炸預售107.第107章 瘋狂的智雲科技第343章 到底是救命藥,還是奪命藥?124.第124章 C2發佈第8章 電商渠道的機會第562章 爲什麼徐申學能獲得成功?第416章 一座工廠一座城78.第78章 競爭對手來了(第六更加更)320.第320章 智能終端是華夏的領域89.第89章 進軍移動和電信市場173.第173章 威酷小藍生態鏈第16章 十倍利潤第556章 兩千億美元的瘋狂利潤!第485章 智雲的派系之爭第412章 顛覆傳統的S17 MAX179.第179章 五百億美金現金流4第350章 進退兩難的美FDA第397章 衝擊兩萬億美元市值第558章 壟斷全球輔助駕駛市場第224章 AI模型限制出口76.第76章 C級名額315.第315章 尊法守紀的海外智雲252.第252章 智雲超算以及自研PC第23章 手機行業的殘酷316.第316章 世界最大的手機SOC廠商246.第246章 狂歡之夜第32章 競爭對手來了第461章 當家教的智雲機器人92.第92章 未來的競爭對手們252.第252章 智雲超算以及自研PC第391章 海藍海外建廠計劃118.第118章 S9轟動上市第467章 徐申學又吹牛了:太空工廠第520章 複雜的全球汽車市場304.第304章 先進智能無人機作戰系統95.第95章 威酷電子的山寨機基因174.第174章 視察海藍汽車第362章 超級大屎山:智雲第353章 初代AI無人機算法第50章 品牌定位以及定價第555章 王林徒的年終大考!270.第270章 銀河生命在非洲第538章 半導體五年戰略規劃第505章 公佈國內上市計劃299.第299章 S14預購上市以及智能無人貨運車第536章 上月球開採氦三第211章 挖角頂級芯片專家樑鬆(68K)13.第13章 顏值即正義第462章 豐田的危機感第485章 智雲的派系之爭第489章 黑科技虛擬設備震撼來襲第52章 合作軟件廠商114.第114章 多事之秋第491章 全新虛擬時代的到來!196.第196章第219章 炸着炸着就成了134.第134章 站着進去躺着出來142.第142章 Yun OS30系統198.第198章 4G網絡的曙光第563章 旅行和無人出租車第427章 佈局量子計算機賽道129.第129章 爲夢想而窒息第202章 面對財團,他要保持基本的尊重123.第123章 S9的全球爆火第531章 瘋癲的虛擬遊戲玩家第463章 徐申學和馬斯克的會面81.第81章 智雲半導體(第九更)第461章 當家教的智雲機器人308.第308章 瘋狂的退市以及上市197.第197章 真正的備份方案300.第300章 樸素的商業競爭289.第289章 車子太大,歐洲太小285.第285章 男人至死是少年第14章 小而美的小藍手機256.第256章 南門商業空間站計劃第362章 超級大屎山:智雲第503章 三萬億美元和固態電池272.第272章 發佈會:不走尋常路的智雲第558章 壟斷全球輔助駕駛市場323.第323章 不是智雲不好,而是我配不上它第476章 董經辦的新人:席婉清第477章 出差共乘第489章 黑科技虛擬設備震撼來襲第443章 智雲嚴選,值得信賴72.第72章 上架感言252.第252章 智雲超算以及自研PC第548章 腦機接口仿生手第490章 顧之明的威脅利誘第558章 壟斷全球輔助駕駛市場321.第321章 直播中的發佈會第565章 清北講座第464章 驚恐的各大汽車廠商第565章 清北講座第474章 銀河製藥登頂126.第126章 智雲和水果打架190.第190章 首款國產雙核芯片320.第320章 智能終端是華夏的領域第509章 虛擬遊戲裡的少爺小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