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第267章 S13試生產

威酷實業,徐申學旗下的大型專業電子消費代工廠,其規模以及技術能力在全球範圍內都算得上是前三的專業代工廠。

四月二十九日的該公司總部基地裡,迎來了一個龐大的車隊。

徐申學帶着不少智雲集團的隨行人員抵達了這個距離智雲集團總部園區,只有直線距離七八公里的威酷實業總部。

這個地方,其實就是之前的威酷電子總部,是已故徐父給徐申學留下的最大資產,也是徐申學二次創業的起點。

只不過現在這個地方已經和四五年前有了極大的區別,原來的簡陋五層辦公樓以及一批普通廠房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一棟三十多層樓高的辦公樓以及輔助的大片裙樓。

這裡已經變成了威酷實業的總部基地以及研發中心。

這個地方目前最爲核心的作用,就是進行各種生產線所需要的各種專業,定製設備的研發,包括如今最爲前沿的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同時還有一個大型的產線測試中心,主要試製各種新產品所需要的生產線。

歷代智雲S系列手機以及其他的智雲集團的新產品的量產工作,就是在這裡最先開始的。

一種全新的電子產品從實驗室狀態走到大規模量產,這裡頭依舊有着非常大的技術挑戰。

如何在控制成本的情況下進行大規模量產,這其實是一件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而威酷實業在徐申學旗下諸多企業承擔的核心工作之一,其實就是這一部分工作,把實驗室的產品變成工業產品。

而威酷實業的另外一個核心工作,自然是承擔起來主要的各類終端產品的代工組裝,實現大規模量產了。

而S13手機的量產工作也不例外,將會在這裡最先展開,等量產技術難度都一一解決之後,再把相關的技術資料移交給那些大型的專業代工廠下屬的大規模綜合生產基地,然後進行大規模的量產化。

今天徐申學來這裡,就是來看S13手機的前期試生產工作。

徐申學並沒有前往高大的威酷實業的總部辦公大樓,而是直接前往了旁邊的產線測試中心。

到了產線測試中心後,徐申學直接到了其中有個佔地面積最大,規模也是最大,甚至因爲大量的專業設備部署其中,而顯得有些擁擠的一號產線研發測試中心。

這裡,也是歷代智雲手機,尤其是S系列手機的產線研發測試中心。

這個時候,威酷實業的CEO安大宇跟在徐申學的身邊,爲徐申學介紹着這一條繁雜的測試產線:“徐董,這是我們專門爲S13系列手機的量產打造出來的定製組裝生產線,利用這一條生產線能夠完美的把從供應鏈各廠家彙集起來的大量零部件最終組裝爲一臺手機!”

“爲了節省成本,我們的生產線裡實際上大規模沿用了以往的S系列生產線上的設備,S13生產線能夠原封不動的沿用S12的生產線上百分之九十五的設備,還有百分之三的設備進行一定的改動後也能夠繼續使用,只有百分之二的設備需要進行專門的定製新造。”

“同時,這些設備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部分,還是個更上一代的S11手機的製造設備,其中超過百分之八十的時候,更是多年前我們在生產S9手機時候所使用的設備!”

“儘管幾年過去了,我們的手機越來越先進,但是我們用來製造手機的設備實際上變動不大……當然,這也是我們刻意控制的結果!”

“爲了降低新款手機的量產成本,減少改裝生產線的新設備投入,我們在研發新款手機生產線的時候,是儘可能的沿用了老舊的設備!”

“這樣不僅僅能夠降低設備的更替成本,同樣也能夠節省設備操作人員的培養成本,在部分工序裡我們的老工人幾乎不需要進行專門的訓練,只需要根據新手機工藝的技術參數的變動調整設備,那麼就能夠完全的融入到新設備的生產體系了!”

“目前來說,我們獲得的成果還是相當不錯的,這也是我們的量產成本能夠得到較好控制的原因之一!”

徐申學此時道:“這個是相當不錯且實用化非常強的路線,你們做的很不錯!”

“控制量產成本,尤其是生產線上的硬件成本投入,這是我之前多次強調的地方,不僅僅在整機組裝領域,在零配件生產領域裡也要儘可能的做到這一點!”

“設備的整體硬件成本的控制,就是這麼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

跟着一起過來的集團高級副總裁,分管供應鏈事業羣的顧之明道:“徐董您放心,我們的供應鏈各個鏈條上,對成本的控制是相當不錯的!”

“不僅僅是在生產線的硬件成本控制,也包括其他方面的控制,而在控制成本的過程裡,我們也給我們的供應鏈廠商留下了充分的利潤空間!”

徐申學道:“給供應鏈廠商留下一定的利潤空間,讓他們有資金,有動力配合我們一起對零配件進行持續的技術研發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是整機廠商,不可能什麼東西都自己做,還是需要大量供應鏈廠家一起來搞的!”

當下智雲集團裡的供應鏈,其實和尋常廠商的供應鏈是不太一樣的。

尋常廠商尋找供應鏈的時候,往往是各種壓價,提出個各種苛刻條件等等,通過精密的成本計算,最後把採購價卡在供應商的成本線上……典型的恨不得把每一分錢都拿在手裡,不給供應商留下一分錢利潤。

不過考慮到現實經營情況,很多供應商企業也沒辦法拒絕,哪怕是不賺錢,甚至小幅度虧損也會答應這些條件,然後試圖大規模的產量來進一步降低成本,通過其他方面來賺錢。

因爲做了這些苛刻條件的訂單不賺錢,甚至小幅度虧損……但是生產線還能維持下去,企業還能維持下去,可以嘗試通過其他手段,比如壓榨工人工資,降低人力成本,偷稅漏稅等各種方式維持生存。

但是不做這些訂單,會虧損的更多,甚至企業直接倒閉。

以上這種情況,其實在國內的傳統制造業裡非常普遍,尤其是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行業裡。

高新技術產業裡則是有所改變,但是也好不到哪裡去,甚至是相當多大型企業的供應鏈也不例外。

但是智雲是個例外!

爲什麼股票市場裡,甚至還有專門的智雲概念啊……要知道智雲在國內甚至都沒有上市,但是國內或者港股的股票市場裡的很多企業,也經常會因爲智雲產品的暢銷或受到打壓而迎來股價上的波動。

但是其他行業裡,可是很少能夠看見這種情況的。

這是因爲,智雲的供應鏈體系裡,採取的是和供應鏈廠商共同成長的原則。

不會把每一分錢利潤都拿走,搞枯澤而魚的那一套!

智雲集團會給供應鏈廠商,留下一部分利潤,以維持生產線的更迭,新產品的技術研發。

再加上智雲的訂單足夠大,這就給供應鏈企業帶來了大量的營收和利潤,使得智雲供應鏈體系的一些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場上表現的非常好。

尤其是智雲產品大賣的時候,他們的股價也會跟着迅速上漲。

當然,智雲要是遇到什麼危機了,他們不可避免的也會受到持續影響。

最近半年時間裡,智雲的股價持續陰跌,從六千多億美金一路跌到現在的五千三百億美金,市值蒸發了足足一千億美金。

而一大票智雲供應鏈企業也受到了影響,股價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由此可見,智雲供應鏈的企業,實際上是和智雲高度綁定的,不管智雲有沒有控股該供應鏈企業。

而智雲是如何和供應鏈企業共同成長,並且高度綁定它們的?

全資收購的就不說,這本身就已經是智雲集團的一部分了,比如領域的指紋識別萬金科技,鋁合金機身領域的安隆精密。

一方面是通過戰略投資,成爲控股股東的,具體例子就有做屏幕的華星科技以及其他一些公司。

其次則是一部分戰略投資,持有一部分股份,但是不控股的企業。

比如同樣做屏幕的京東方,做觸控IC,同時已經向市場供應指紋識別模塊的前頂科技等企業。

除了這些收購,投資手段外,智雲供應鏈體系裡的利潤分配以及價格體系也是至關重要。

基本上是這麼一個流程:供應鏈廠商研發出來一款新零配件產品的時候,智雲一旦確定採用,就會大規模下訂單,同時還會給供應鏈廠商比較高的採購價,讓供應商擁有充足的利潤。

按照產品研發投入,採購數量,採購成本,量產成本等諸多不同,會在後續一段時間後降低採購價。

並且這個降低採購價的流程是階梯式持續的,隔一段時間就會降低一定比例的價格。

以此逼迫供應鏈廠商在新產品研發出來之後,持續進行研發,降本增效。

同時老款產品也會因爲逐漸沒有多少的利潤,進而逼供應鏈廠商在研發領域裡保持投入……最好是把前面賺的錢都投入到新產品的研發當中去。

換句話說,智雲前期給供應鏈廠商的高利潤,可不是給那些供應鏈廠商的股東們用來分紅的。而是給他們用來進行研發的……你要是不進行研發,那麼可能兩三年後,你沒有了新產品,同時老產品也到了壽命期的盡頭。

這個時候,基本上也就相當於被踢出了智雲供應鏈……這種失去了研發力量,又被踢出去供應鏈的廠商,基本上就是破產倒閉的命。

至於供應鏈廠商的老闆怎麼賺錢……他可以獲得一家穩定而高效的供應鏈企業啊,這股份值錢啊,可以從股份裡套現賺錢啊。

至於分紅這種低級的事,很少有大企業會搞的。

比如智雲上市以來,從來都沒有進行過分紅,只是在去年的時候進行過一次股份回購計劃……當時賺的錢太多,現金流太高,這麼多錢一時半會的也花不出去,因此就進行了一次股份回購計劃。

也是當時的這一次股份回購計劃,直接把智雲的股價拉高到了六千億美元大關!

當時趁着股價高企,徐申學以及一大票戰略投資者們就出售了不少股份進行套現。

大股東們趁機套現,普通投資者們買到了更多的股份,股價也變的更高……所有人都很開心。

只是後來大股東們套現太多,又把股價給砸下來了。

價格下來後,徐申學旗下的幾家離岸投資公司又陸續增持智雲的股份,去年秋天的時候,智雲市值再一次衝突六千億美元。

但是勢頭不太對勁的時候,徐申學又開始減持了……減持到今年三月份的時候,眼看着新一代手機即將上市,這幾家離岸投資公司又開始增持智雲股份了。

這麼來了幾次後,徐申學手頭上持有的智雲股份其實並沒有少太多,但是卻陸續套現了大幾百億美金。

這割的,就是美股普通投資者的韭菜!

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嘛,基本都這麼玩……當然了,一些玩的不好的人很容易進監獄。

不過徐申學不用擔心這些,他名下隱蔽企業一大堆,各種隱蔽性非常強的離岸企業數不勝數,他旗下的資本操作是相當複雜的,不動用國家級的戰略手段,你根本查不出來……

就算查出來了,其實也沒哈用,各種白手套,皮包公司一大堆……他國執法機構找不到證據的。

就算有證據,也會被第一時間摧毀。

徐申學這種超級資本大佬的玩法,和普通金融投資者的玩法,看似一樣,但實際上不一樣。

所以,普通人只會看到一些普通企業的高管,一些金融從業者因爲操縱證券市場而被關進監獄……但是你不可能看見一些巨頭企業的背後大老闆被關進監獄的。

而實際上他們乾的事其實差不多。

柳河投資,仙女山控股的諸多資金,除了常規套現資金外,剩下的基本都是這麼來的。

因爲作爲智雲集團的掌舵人,徐申學想要讓智雲的股價有太大波動難度很大,但是小幅度的波動容易的很。

比如讓它上漲,都不用費什麼事,選擇性公佈成績良好的產品銷量,營收就行了。

而想要讓它跌就更容易了,隨便公佈幾個負面消息,智雲股價立馬就得跌!

而利用這些真正的內幕消息,徐申學旗下的投資機構可以輕易的進行根據估價波動進行套利。

當然,都是一些正常情況下的小幅度股價波動,不會去搞什麼大規模的股價波動的,不是因爲風險大,而是難度也太高。

整體來說,股市對於徐申學這樣的人而言,就是單純用來割韭菜的地方。

——————

因爲智雲供應鏈的特殊性,很多供應鏈企業是擠破腦袋想要進入智雲供應鏈,同時很多已經進入智雲供應鏈的企業,又想方設法增加更多營收,開展更多的業務,儘可能的擺脫智雲依賴症。

智雲的體量太大,訂單太多,這對於大量的智雲供應鏈體系裡的企業而言是好事也是壞事。

好事是賺錢啊。

而壞事嘛,那就是來自智雲的訂單營收以及利潤,會佔據供應鏈企業大多數甚至八九成以上的營收和利潤。

企業的生存嚴重依賴智雲的訂單。

這種情況下,自然是智雲說什麼就只能做什麼。

這也是過去幾年裡,前頂科技費盡心思研發指紋識別技術的緣故,就是因爲前頂科技前期對智雲/威酷供應鏈體系有太大的依賴。

來自智雲以及威酷的觸控IC以及其他部分產品的訂單,一度佔據了前頂科技百分之七十多的營收份額。

這讓他們公司的管理層是一邊享受着一邊擔心着。

所以才費盡心思研發指紋識別技術,並且通過幾年積累後,已經算是搞的七七八八了,雖然還沒有正式應用在手機上,但是不出意外的話,到明年就會有一些其他品牌的中高端手機採用他們家的指紋識別技術方案。

等到那個時候,前頂科技才能夠說擺脫了對智雲/威酷供應鏈體系的依賴症,成爲一家獨立自主的智能設備零配件供應企業。

不過智雲集團旗下的投資公司,同樣擁有一部分前頂科技的股份……所以前頂科技以後要是能夠成爲大量手機廠商的指紋識別技術供應商,智雲集團同樣也能分一杯羹。

智雲集團的諸多佈局,是深入整個電子消費產業鏈的,可不僅僅是做終端產品那麼簡單,它還掌控了大量全資自由、投資控股以及部分戰略投資的供應鏈企業。

整個經營模式,比四星那邊做的還要更加極端一些,不斷的試圖深入電子消費產業鏈的每一個領域。

不過這些供應鏈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爲集團的終端產品提供最優秀的零配件,讓智雲集團的終端產品具有最優秀的市場競爭力。

而這些優秀的零配件,從各供應鏈企業的生產線上生產出來後,通過空運,陸運等各方面運輸渠道,最後集中到威酷實業等代工廠裡,最後組裝出來一一臺終端設備。

就和如今徐申學手中的這臺從測試生產線上生產出來的S13一樣。

徐申學拿到這臺手機後,親自拆開包裝,然後從裡頭拿出來了一臺全新的S13手機測試機,同樣還看了包裝盒裡的其他幾種零配件,如充電頭,充電線/數據線,有線耳機,說明書以及卡針。

這些零配件也有所變動,那就是今年的智雲S系列手機,取消了3.5毫米耳機接口,直接把耳機接口和充電接口整合了起來。

取消3.5毫米耳機接口,可以有效庫充手機內部空間,同時取消一個接口也更有利於防水處理。

所以現在搭配的耳機,是採用被智雲稱之爲‘USB-T型接口’的特殊接口。

同時爲了兼容用戶手中的一些舊耳機,降低用戶的負面心理影響,還額外附送了一個3.5毫米接口轉接T型藉口的連接頭。

而取消3.5毫米耳機接口,還有一個重要戰略作用是搭配推廣自家的藍牙耳機。

智雲集團的藍牙耳機去年就已經研發成功,爲此不惜自研了一種特殊的藍牙協議,同時在今年新生產的各種智能終端設備裡,都加入了支持藍牙4.5協議的射頻信號芯片。

而S13手機作爲最適合搭配藍牙耳機的手機,再加上S13用戶的消費能力普遍比較高,所以在設計中,用戶的最佳使用模式是S13手機搭配藍牙耳機。

如此情況下,取消3.5毫米耳機接口也就成爲一種重要手段。

除了耳機有所變化嗎外,而其他的零配件則是沒什麼變化了,充電頭萬年如一,比如智雲集團自從推出第一代C1手機以來,充電頭就沒變過,萬年5w充電頭。

當然,不僅僅智雲如此,其他手機品牌也沒太大區別,基本不會胡亂變動充電頭這些零配件的。

倒是數據線每年都會變化,主要線材不變,接口不變,但是接頭上的內置小芯片會持續升級換代,以維持加密性能。

避免被破解,確保數據安全以及充電安全,再順便賣個數據線……後者是重點。

簡單看了看這些零配件後,徐申學拿起來手機,撕開了保護膜後簡單翻看了一二。

這是一款亮黑配色的手機,在配色上相當不錯,其獨特的類似烤漆工藝,擁有良好鏡面效果的漆面非常不錯。

要在鋁合金機身上,實現這樣的鏡面烤漆工藝可不容易,成本也更高,在之前的S11手機以及S12手機裡,都是隻作爲Pro的專屬配色。

而今年,這種鏡面亮黑配色也出現在了S13標準版上,並且工藝技術進一步提升後,其效果也更好。

拿在手中,這款S13手機標準的重量和S12標準版差不多,但是明顯手感要更小一些,因爲S13手機的屏幕雖然還是四點七英寸,但是屏佔比更大,所以屏幕邊緣位置更窄一些,整個手機的高度也更低一些,整體尺寸比S12標準要稍微小一點。

這個稍微小一點,也就帶來了更加優秀的握持手感。

其他方面的外觀設計倒是和S12標準版沒太大區別,按鍵,攝像頭佈局都一樣的。

至於雙攝像頭,這個只會部署在S13 Pro版本上,標準版是沒有的。

按下開機鍵後,徐申學開始進行一些簡單的操作進行了設置,設置完畢後簡單嘗試使用了起來。

感覺怎麼說呢,就很流暢!

這種流暢的感覺,比現在使用的S12手機要明顯不少,同時一些動畫的時間也更縮短了。

之前受限於手機硬件水準,打開APP或者進行一些操作的時候,實際上哪怕是S12手機也會有一定的延遲,爲了降低這種延遲給用戶帶來的卡頓感覺,智雲集團的系統工程師們是設計了非常巧妙地動畫。

用戶在進行操作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動畫效果,比如APP的擴大和縮小這些……這些動畫效果並沒有其他實際意義,純粹是爲了好看以及掩蓋延遲。

如果沒有這種動態畫面進行掩蓋,那麼就會出現用戶點擊了某個APP後,一兩秒內手機都沒有反應的尷尬……但是通過動畫效果就可以避免這種尷尬,用戶點擊後,系統立即反應先給你來一段動態畫面,實際上系統正在瘋狂調用算力啓動APP或進行其他操作。

等系統啓動APP成功或者其他操作成功後,動態畫面剛好結束讓用戶看到。

如此,也就有了看起來非常‘絲滑流暢’的效果。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很多人覺得智雲手機更流暢的原因之一……智雲的系統工程師在這些細節方面下了大功夫以掩蓋延遲。

而現在使用S13手機的時候,各種動態畫面演示時間卻是大幅度縮減了。

爲了避免誤會,徐申學還當場拿出來了自己日常使用的S12 PRO手機進行簡單的對比,而經過簡單對比後,可以看見,點開同樣的APP,進行同樣各種操作,新款的S13手機的動畫時間要更短,至少縮減了一半以上。

後頭的謝建勇看見徐申學進行這種對比,當即上前解說道:“徐董,我們在新手機裡採用了六十四位的芯片以及操作系統,同時我們的運行內存以及閃存的性能都對比之前的S12手機提升了一代。”

“這些綜合加起來,讓我們的S13手機的算力資源以及調動算力資源,處理程序的速度都大幅度提升,最終反饋到使用體驗上,我們的新手機將會更加的流暢!”

“平均下來,大概能夠縮短百分之三十五的動畫演示時間!”

徐申學點頭:“挺好的,用起來更流暢了,而流暢性就是我們智雲手機的生命,核心競爭優勢!”

同樣是安卓底層核心的手機,爲什麼智雲手機就是賣的比其他安卓手機更貴,銷量更好啊,除了一些獨特科技優勢外,最核心的就是流暢性。

智雲手機,嗯,主要是說旗艦機S系列,就是比其他手機更流暢。

而這種流暢,是基於核心硬件水平的進步,系統的良好優化適配。

比如Yun OS系統更加註重當前軟件的支持力度,同時S403芯片則是相對應的單核性能更強悍綜合帶來的。

這就是有自家系統和SOC芯片的獨特優勢,可以更好的進行相互搭配,圍繞着對方進行專門的優化設計。

要不然的話,Yun OS系統如果採用現在高通那種普通多核SOC,其實也做不到如今這種高度流暢的程度。

不是高通的SOC不好,而是不適合如今的Yun OS系統使用。

此外手機的內容生態優勢也是原因之一。

海外市場裡四星等安卓手機的生態也不差,因爲他們使用的都是谷狗的安卓生態,谷狗在這方面的管控也非常嚴格的……基本上就是炒着水果和智雲商城搞的。

因此在海外市場裡,其實智雲和四星等其他安卓手機,在生態上區別不是很大,只是智雲在生態管控,主要是第三方軟件下載上更加嚴苛。

而國內市場就優勢太大了,因爲谷狗的安卓商城在國內沒辦法用,所以也就讓國內的開源安卓生態體系,出現了巨大的管理漏洞,各種羣魔亂舞。

而智雲在國內的生態,則是沒有這種情況,基本上能夠維持全球一致的嚴苛管理。

整體下來,智雲的生態優勢對比其他安卓手機,是比較大的。

多方面綜合起來,就讓智雲手機不管是在國外市場還是在國內市場,都能體現出來更流暢的優勢。

能夠在流程程度上和智雲相對比肩的,也就只有水果了……他們也是自己玩系統和SOC。

都是自家的東西,愛怎麼搞就能怎麼搞,這是智雲和水果對比其他手機廠商的巨大天然優勢。

詳細體驗了一番這款S13標準版後,又拿起來了旁邊一款S13 Pro標準版體驗了一番,其他方面變化不大,就是屏幕更大一些,手機也更大更重,功能上則是多了一個雙攝像頭。

把這兩款手機都詳細體驗過後,徐申學這才轉身道:“S13手機的這一批試生產版本,用着還行,技術部門怎麼說?達到技術標準了嗎?可以投入量產了嗎?”

謝建勇道:“我們的測試部門已經針對這一批次的前期試生產版本進行了各種詳細的檢測,效果很好,達到了我們的設計指標,預估的量產成本也達到了預期,目前狀態已經可以進行大規模量產了。”

徐申學道:“既然如此,那麼就開始量產吧,後續的產能爬坡也需要時間,爭取在六月的發佈會之前,備貨充足一些!”

“這每年新手機上市都引起搶購而導致全球缺貨,這已經影響了我們的手機銷量!”

“畢竟一款手機最好賣的時候,還是剛上市的那幾個月時間裡,前期賣多一些,後面的銷售壓力就會相對小一些!”

安大宇這個時候道:“確定轉入量產狀態話,我們在五月份就能夠開始量產備貨,並進行產能爬坡。”

“我們威酷實業這邊,生產線的改裝建設是同步進行的,進入量產狀態會非常快,能夠在五月份以及六月份這兩個月裡,預估一共生產出來兩千萬手機。”

旁邊的顧之明也道:“比亞迪以及立訊那邊也正在做量產準備,雖然進度會稍微差一些,要在六月份後年才能夠進入全速生產狀態,但是兩個月下來,他們兩家加起來的產能預計也有一千萬臺。

“三大代工廠,能夠在五月份和六月份爲我們提供三千萬臺手機,應該是能夠應對上市初期的全球搶購浪潮了。”

不過這個時候,季成河卻是一邊呵呵道:“這可難說,我們的新款S系列手機,上市初期可是非常槍手的,再加上我們是全球同步上市,第一批上市國家就會達到三十多個,一個月後的第二批上市國家也會有五十多個,三個月內,我們就會把新款S13手機,鋪滿全球各地市場!”

“這前期的需求量將會是龐大的,去年的S12手機上市的時候,前面三個月裡,全球各地市場都存在着嚴重的缺貨情況,直到四個月後才逐步緩解缺貨現象!”

“今年我們的S13手機,不出意外還是需要面對這種情況!”

“除非我們主動推遲手機發布上市的時間,爭取更多的量產備貨時間,庫存更多的手機,但這是不可能的!”

“今年四星的蓋樂世系列三月份就發佈了,提前搶佔了一些市場,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旗艦機發佈會經過數年演變,已經在基本定下來了,那就是每年的六月份的第四個週五,全球各地的消費者也都已經熟悉了我們的發佈會時間。”

“不少換機用戶都會根據我們的發佈會時間表制定換機計劃,一些購買我們老款手機的用戶,也因爲知道了我們每年都會在六月份發佈新機型,對老款手機的價格變動有了心理預判!”

“貿然變動新款手機發布時間以及上市時間,將會造成一連不可逆的負面市場影響,會導致減少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潛在營收,這是不可接受的。”

“過去兩年,水果的新款手機就因爲研發以及量產延後,被迫兩次推遲了發佈會時間,和之前我們一樣的六月份發佈,改爲了九月份發佈,這導致了七月份以及八月份這兩個月的時間裡成爲了我們的新款手機市場獨佔期,讓我們大量賣貨的同時嚴重壓縮了他們的手機銷量空間,進而導致了不小的損失。”

“今年,我們已經得到了明確消息,爲了重新和我們進行鍼鋒相對的競爭,不至於讓我們獨佔兩個多月的空白市場,他們去年開始就已經加班加點,迅速推進了新款手機的研發進度以及量產準備時間,並準備在今年的七月份上旬發佈手機!”

季成河道:“所以,S13上市後依舊全球缺貨是大概率的,但是推遲發佈時間也是不可能的!”

“而唯一的解決辦法,就需要供應鏈這邊努力,進一步提升前期產能了!”

顧之明聽着季成河的話,有些無語:“前期產能哪有這麼容易提升啊!”

“生產線的準備,都是按照你們市場部門給出來的大概年銷量來進行規劃的,你們市場部門預測這款手機有一億八千萬臺的年銷量,那麼我們供應鏈部門自然是按照這個一億八千萬臺的銷量去規劃產能,在這個產能規劃下,也不可能說在前面幾個月裡就把手機都生產出來,後面生產線停產啊!”

“這又不是一錘子買賣!”

“而且新款手機從試生產測試再到量產,時間已經壓縮的非常緊張了,各大供應鏈廠商以及代工廠方面,在元旦後實際上就已經開始爲新款手機進行準備工作,三月份開始就已經開始進行小規模生產各種零配件了!”

“這種緊張狀態下,前面的兩個月備貨時間還能做到三千萬臺的備貨已經很不容易了!”

供應鏈部門和市場部門,一向來矛盾比較多!

每次市場缺貨的時候,市場部門就指責供應鏈部門辦事不利……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自家竟然拿不出貨來賣!

但是供應鏈部門也很有意見,每年新產品上市的時候,市場部門爲了推卸責任,往往都會做相對保守的銷售預估數據,然後供應鏈部門根據這個數據去提前安排產能。

等到產品真正上市了,市場部門又會覺得供應鏈部門辦事不利,供貨不足。

對此顧之明很有意見,你市場部門只給了一億八千萬臺的市場預估,難不成我還能按照三億臺甚至五億的產能來給你規劃啊,那不做夢嘛!

你季成河要是敢黑紙白紙,說新款手機有三億臺的年銷量預估,賣不出去提頭來見,徐董又同意的話,顧之明分分鐘給你安排三億甚至五億的年產能。

但是很明顯,季成河不可能這麼做,季成河就算這麼做了,徐申學也不會同意!

市場容量是有極限的,而能打破多少極限都是未知數,是不可能冒如此巨大的風險去賭一個未知數的。

再者,智雲水機也不是全年缺貨,只是前面一兩個月缺貨而已。

不可能爲了前面一兩個月的缺貨情況,就貿然增加整個供應鏈的產能的,風險太大,成本太高,得不償失。

所以就只能這樣,在新手機上市的時候,前期兩個月裡一邊缺貨一邊賣了。

同樣的,每年新旗艦上市的時候,也是顧之明和季成河對噴的時候。

對此,徐申學就當沒看見。

這些都是屬於正常的屬下不同部門的矛盾,徐申學一般不會輕易的插手。

智雲如此龐大的企業,各部門,各子公司多了去,而不同部門和子公司之間的利益訴求有時候是不一樣的,甚至是彼此間有衝突的。

如此平衡、協調公司旗下各部門以及子公司之間的利益衝突,也是徐申學日常經營公司的一個主要工作。

而到目前爲止,得益於智雲集團的整體是蒸蒸日上的,所以這些矛盾還能被掩蓋,加上徐申學也還算勤勉,同時集團的組織構架也算合理,所以目前徐申學還能掌控。

至於未來會變得如何,那只有等以後再說了。

不過徐申學也不是個固執迂腐的人,他一向來都積極求變,經常根據第三方諮詢公司的專業意見以及公司內部的情況,對公司的構架以及高層人事進行一定的調整和變動。

企業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不然等待他的就是慢性死亡!

智雲集團也不會是個例外!

第40章 他們沒得選第55章 相親進行時第356章 S16發佈以及四星電池門爆發第342章 天價藥的價格談判第476章 董經辦的新人:席婉清第408章 彙報和經濟調整第527章 複雜而特殊的董經辦第51章 李秘書的邀請第544章 銀河生命開花結果:ARE78第386章 顯卡的瘋狂漲價第219章 炸着炸着就成了105.第105章 超薄商務本計劃第535章 可控核聚變計劃319.第319章 看個發佈會而已,咋就成網絡蝗蟲了?2.第2章 高頻機海戰術第36章 供應鏈以及現金流123.第123章 S9的全球爆火272.第272章 發佈會:不走尋常路的智雲第382章 君臨天下:萬億美元市值82.第82章 海外運營商也來了(第十更)第522章 全球過半算力290.第290章 金秘書的家人們第555章 王林徒的年終大考!288.第288章 抱着智雲大腿等起飛131.第131章 智雲微電子第227章 智雲又開始玩清場遊戲第5章 時不待我第357章 四星跌倒,大家吃飽253.第253章 智雲股價波動第434章 谷狗求購顯卡90.第90章 未來旗艦機第525章 席婉清的煩惱257.第257章 徐申學的牌面275.第275章 不統計,不公佈143.第143章 S10項目336.第336章 風向變了327.第327章 黯淡的水果6S,水果的危機305.第305章 做生意不能太老實第464章 驚恐的各大汽車廠商第444章 威酷電子上市第432章 最好的打壓就是傾銷第413章 印度也要罰款智雲132.第132章 破壞行業的智雲科技265.第265章 新旗艦S13會議139.第139章 新配色技術第349章 海藍汽車出海策略第344章 VR虛擬技術第396章 你敢用我就敢賣第522章 全球過半算力第237章 五天三百億以及S12樣機第566章 乞丐版虛擬設備的巨大震撼!第548章 腦機接口仿生手259.第259章 自研盤古電腦以及X86計劃第552章 王華的考察256.第256章 南門商業空間站計劃315.第315章 尊法守紀的海外智雲第528章 多海國際購物平臺第15章 小藍大升級S2102.第102章 鋁合金機身突破285.第285章 男人至死是少年第454章 萬物皆可332.第332章 5G時代的曙光187.第187章 三千億美元105.第105章 超薄商務本計劃第61章 雙向視頻通話第10章 立身之本185.第185章 智雲空間第22章 不懂技術的老闆108.第108章 運營商打架101.第101章 狗男女跳頻聊天327.第327章 黯淡的水果6S,水果的危機189.第189章 智雲不僅僅是一家手機公司117.第117章 S9發佈會(三)198.第198章 4G網絡的曙光328.第328章 7500億美元市值和全面屏時代245.第245章 舉國之力的產物第558章 壟斷全球輔助駕駛市場第566章 乞丐版虛擬設備的巨大震撼!119.第119章 爲什麼日本造不出這樣的智能機?151.第151章 S10發佈會(三)第366章 智雲第一代通用型機器人318.第318章 智雲要放大衛星?154.第154章 智雲平替:小藍MAX103.第103章 沙灘和海浪第12章 年輕人的手機第10章 立身之本276.第276章 頂級產業之爭第356章 S16發佈以及四星電池門爆發294.第294章 制裁和衝突146.第146章 下一代旗艦之爭302.第302章 全球幹架的銀河安保第408章 彙報和經濟調整第463章 徐申學和馬斯克的會面第348章 世界首富開黑109.第109章 旗艦機樣機定型第519章 大浪潮和生死危機304.第304章 先進智能無人機作戰系統299.第299章 S14預購上市以及智能無人貨運車第373章 X1飛機待命首飛304.第304章 先進智能無人機作戰系統
第40章 他們沒得選第55章 相親進行時第356章 S16發佈以及四星電池門爆發第342章 天價藥的價格談判第476章 董經辦的新人:席婉清第408章 彙報和經濟調整第527章 複雜而特殊的董經辦第51章 李秘書的邀請第544章 銀河生命開花結果:ARE78第386章 顯卡的瘋狂漲價第219章 炸着炸着就成了105.第105章 超薄商務本計劃第535章 可控核聚變計劃319.第319章 看個發佈會而已,咋就成網絡蝗蟲了?2.第2章 高頻機海戰術第36章 供應鏈以及現金流123.第123章 S9的全球爆火272.第272章 發佈會:不走尋常路的智雲第382章 君臨天下:萬億美元市值82.第82章 海外運營商也來了(第十更)第522章 全球過半算力290.第290章 金秘書的家人們第555章 王林徒的年終大考!288.第288章 抱着智雲大腿等起飛131.第131章 智雲微電子第227章 智雲又開始玩清場遊戲第5章 時不待我第357章 四星跌倒,大家吃飽253.第253章 智雲股價波動第434章 谷狗求購顯卡90.第90章 未來旗艦機第525章 席婉清的煩惱257.第257章 徐申學的牌面275.第275章 不統計,不公佈143.第143章 S10項目336.第336章 風向變了327.第327章 黯淡的水果6S,水果的危機305.第305章 做生意不能太老實第464章 驚恐的各大汽車廠商第444章 威酷電子上市第432章 最好的打壓就是傾銷第413章 印度也要罰款智雲132.第132章 破壞行業的智雲科技265.第265章 新旗艦S13會議139.第139章 新配色技術第349章 海藍汽車出海策略第344章 VR虛擬技術第396章 你敢用我就敢賣第522章 全球過半算力第237章 五天三百億以及S12樣機第566章 乞丐版虛擬設備的巨大震撼!第548章 腦機接口仿生手259.第259章 自研盤古電腦以及X86計劃第552章 王華的考察256.第256章 南門商業空間站計劃315.第315章 尊法守紀的海外智雲第528章 多海國際購物平臺第15章 小藍大升級S2102.第102章 鋁合金機身突破285.第285章 男人至死是少年第454章 萬物皆可332.第332章 5G時代的曙光187.第187章 三千億美元105.第105章 超薄商務本計劃第61章 雙向視頻通話第10章 立身之本185.第185章 智雲空間第22章 不懂技術的老闆108.第108章 運營商打架101.第101章 狗男女跳頻聊天327.第327章 黯淡的水果6S,水果的危機189.第189章 智雲不僅僅是一家手機公司117.第117章 S9發佈會(三)198.第198章 4G網絡的曙光328.第328章 7500億美元市值和全面屏時代245.第245章 舉國之力的產物第558章 壟斷全球輔助駕駛市場第566章 乞丐版虛擬設備的巨大震撼!119.第119章 爲什麼日本造不出這樣的智能機?151.第151章 S10發佈會(三)第366章 智雲第一代通用型機器人318.第318章 智雲要放大衛星?154.第154章 智雲平替:小藍MAX103.第103章 沙灘和海浪第12章 年輕人的手機第10章 立身之本276.第276章 頂級產業之爭第356章 S16發佈以及四星電池門爆發294.第294章 制裁和衝突146.第146章 下一代旗艦之爭302.第302章 全球幹架的銀河安保第408章 彙報和經濟調整第463章 徐申學和馬斯克的會面第348章 世界首富開黑109.第109章 旗艦機樣機定型第519章 大浪潮和生死危機304.第304章 先進智能無人機作戰系統299.第299章 S14預購上市以及智能無人貨運車第373章 X1飛機待命首飛304.第304章 先進智能無人機作戰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