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AI無人機時代和激烈市場競爭

前山國際會議中心,這個智雲集團歷次舉辦重要發佈會的御用場地,早已經被智雲集團花費巨資收購,平日裡對外承接各種商務會議、活動。

同時內部也有一座智雲集團的對外公開的展覽館,展出了智雲集團的諸多歷史產品,包括一些從來沒有投入量產階段的實驗性產品以及內部競爭失敗後的產品。

比如其中的機器人展館裡,就展出了智雲集團研發機器人以來,先後研發出來的五十多種機器人,從最開始的程序控制的常規機器人,液壓機器人,再到初代AI電動機器人,多個型號的改進機器人。

除上述這些之前根本就沒有公開過,也沒有量產推向市場,處於探索階段的機器人外。

還有多種已經生產並投向市場的機器人。

包括最早推向市場的各種工業機器人,如最早承載了智雲集團機器人業務的餐營業服務機器人,然後是運輸型號的機器人,從事精密加工的機器人,這些面向生產領域的機器人,實際上很多都是一個或兩個的機械臂而已。

並不是所有的機器人都會有移動平臺的,不管是輪式還是雙足或四足模式……很多用於生產領域的機器人都是在固定平臺部署,只使用機械臂進行活動工作。

機器人展館裡,最顯眼的還是成功量產上市,並獲得巨大成功,上市半年來總銷量已經突破十五萬臺的第一代量產型通用服務機器人:Yun Robot。

一款兩款,分別是A型輪式平臺以及B型雙足平臺的機器人非常的顯眼。

同時在這裡展出的還是原型機呢,收藏展出的意義還是比較大的。

機器人展館的隔壁,則是智雲集團裡的核心業務“手機”的展館。

在這個展館裡,展出了智雲集團歷年來所研發的諸多手機型號,包括最早的C1手機聯通版,然後是C1移動版,電信版。

整個C1系列,雖然今天看起來已經落後,風頭也遠不如後來的S系列大,但是對於智雲集團而言,卻是意義極爲重大。

智雲集團正是靠着C1系列手機的巨大成功,成爲了當時世界上第二家可以拿出來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手機’的廠商,進而順利開闢了國內外的市場。

C1上市初期,其月銷量一度突破百萬臺,成爲了當時僅次於水果手機之後,最暢銷的智能手機。

整個C1系列,在兩年的銷售週期裡,各型號一共賣出去了總計一千五百萬臺,徹底奠定了智雲集團的基礎,讓智雲集團在當年成爲了和水果並肩的智能手機廠商、

有了C1系列的成功,後續智雲集團纔有足夠的資金完成S9手機的研發,並推動S9手機的全球上市,最終奠定了智雲集團在智能手機行業裡龍頭老大的地位。

所以,C1系列手機,對於智雲集團而言是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的。

所以該型手機的原型機,也成爲了整個手機展館裡最中央,最顯眼的位置上。

就算是同樣獲得巨大的成功的S9手機,還有首款搭載指紋技術的S10手機,都只能排在後面。

手機展覽館裡,除了展出衆多已經推向市場的手機機型外,也展出了一些在研發階段就已經終止的手機項目,所以人們可以看到很多稀奇古怪的智能手機機型。

甚至人們在這裡,都還可以找到S10的兩款孿生兄弟……當年智雲集團開發S10手機的時候,是有三個項目組同時推進……也就是說,其實智雲集團當年是研發了三款S10手機,但是最後只有一款推向了市場,成爲人們所熟悉的S10手機。

其他兩款內部競爭失敗的機型,從來都沒有投入過量產並進入市場,甚至智雲集團在把它們拿出來進行展出之前,外界根本就不知道。

現在,來到這個展覽館的人們就可以發現這一段歷史。

不少的科技博主都來探索過這些內部競爭失敗的機型,有個博主就爲S10手機的兩個失敗的孿生兄弟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當年的S10有三個項目,而且設計理念都不太一樣。

其中的A項目採用的是玻璃後蓋板,外觀設計相對更加柔和一些,看起來有點像是縮小版的A系列手機……展館裡對該項目的介紹是,該項目內部競爭失敗後,並沒有停下研發,而是繼續推進,最終經過技術的持續推進後成功轉化爲A系列手機的原型機。

而B的項目,就是成功推向市場的項目,人們對此已經非常熟悉了,四寸屏幕,加上三段式鋁合金機身加正面的扁圓形的按壓指紋,智雲S系列裡最經典的設計,沒有之一,以至於後續好多年裡,在全球範圍內培養了一羣小屏幕手機的忠實粉絲,智雲集團在後續多年裡,都爲此而展開了小屏旗艦機計劃,也就是SX系列。

C項目的話,這個手機更加特殊,它是一款採用了類似現在很廣泛使用的後置指紋技術加全面屏概念的手機,當然,並不是真的全面屏,屏幕上方和下方依舊是有留空的,但是這種大屏佔比加後置指紋的設計概念對於當時而言,依舊稱得上是一種非常前衛的設計概念……

所以人們就會發現,現在很多手機廠商玩的全面屏加後置指紋技術方案,人家智雲集團在10年的時候就已經玩過了。

不過最後,智雲集團內部經過詳細的市場分析,內部使用體驗後拋棄了後置指紋概念,繼而選擇了正面指紋方案。

這也導致了S10的C項目失敗,然後轉爲技術儲備。

而這還僅僅是S10項目,實際上智雲集團的每一代S系列手機的研發,都是同時有兩個乃至三個項目組同時進行開發。

智雲集團裡的S系列手機的研發,從來都不是單獨一個項目,而是好幾個項目組之間進行內部競爭。

原因很簡單……智雲集團的S系列手機,可是當代最著名的手機品牌,年出貨超過兩億五千萬臺,並且銷售均價逐年上漲,其營收已經達到了兩千億美元。

面對這樣的超級工業單品,智雲集團內部再重視都不爲過。

所以智雲集團專門爲S系列手機的研發,搞了三個項目組,然後彼此進行競爭,生出的項目組,就會成爲當年智雲集團公開推出的新款S系列手機,失敗項目要麼轉爲技術儲備,要麼繼續打磨改進,然後競爭明年的項目。

而這三個項目組,也只是設計方案整合項目組而已,他們本身其實不進行子系統或零部件的技術研發……也做不到。

圍繞着這三個手機設計團隊,智雲集團建立了超過十萬人的各種研發團隊,從材料到各種零部件,新技術,新工藝等等。

這十萬人組成的龐大研發團隊,基本上都是專門爲了S系列手機而服務的……當然,A系列手機項目組,C系列手機項目組以及SX系列,SXL系列項目組也能夠跟在後面喝湯。

之所以要這麼多的研發人員,涉足如此多的研發領域,那是因爲S系列手機這種超級單品,從來都不是單獨一個項目組,幾千人的研發團隊能夠搞定的。

畢竟當下的S系列手機,裡頭的諸多技術都是全球範圍內最頂級的,甚至是獨創性的,它代表的就是當代地球上最頂級的電子消費乃至半導體技術……是一種諸多頂級工業領域的集大成者。

並且還在持續創新,推動技術進步的過程裡。

這種東西,就不是什麼小公司,小企業可以搞的。

放眼全球範圍,也就只有智雲集團能夠依靠一己之力把這種頂級工業產品搞出來了……

畢竟智雲集團有最頂級的半導體制造業,有最頂級的半導體設計業,還有最頂級的智能終端供應鏈,如屏幕,電池……甚至就連玻璃蓋板技術也是全球最頂級的。

它擁有智能手機的所有核心技術,而且基本都達到了頂級水準。

水果那邊,他們只是擁有芯片設計能力以及手機設計能力,同時用於零部件的技術,但是他們依舊需要依靠的大量供應商來完成手機的設計研發以及後續的生產,比如通訊基帶則是長期受限於高通,屏幕需要依靠四星,最近也在和華星科技進行談判,試圖獲得華星科技的頂級OLED屏幕……

而四星那邊也類似,只能獨自搞定一部分核心零配件,但是SOC領域包括通訊基帶就無能爲力的,他們是找高通和智雲同時合作進行採購,此外指紋識別領域也是依賴前頂科技。

在當下的智能終端行業裡,其實只有智雲集團一家真正實現了全產業鏈,所有的核心零部件都能自主生產,哪怕無法自主生產的零配件也是屬於重要性不大,隨時都能找到備選方案的類型。

只不過這樣做的智雲集團,也導致了固定資產投資過大,研發投資過大等一系列影響利潤的負面情況,進而導致智雲集團的市盈率長期都不高。

但是話又說回來,這樣做的智雲集團也給了投資者們更大的安全感……所有核心領域都能自給自足,無法自給自足的部分又能有衆多備選方案,同時這樣做的智雲集團,也把智能終端產品所帶來的諸多利潤都能掌控在自己手裡,進而實現超高的利潤率。

智雲集團的智能終端產品,出了名的高毛利率,其中的S系列手機的毛利率,更是被外界的一些分析機構認爲達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並且價格越高的機型,毛利率也就越高。

這相當之誇張!

這就是全產業鏈帶來的好處,所有利潤都能自己抓在手裡。

不像是很多沒有核心技術的手機廠商一樣,看似手機賣的挺多的,營收也高,但是毛利率很低,淨利潤更低!

威酷電子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一年的銷量也有兩億多臺,加上其他的智能終端以及軟件等業務的營收也有幾百億美元,但是每年的淨利潤只有區區幾十億美元……還沒智雲集團的零頭多。

這是因爲威酷電子缺乏核心技術,所有零配件都是採購,他們只是一個非常單純的手機設計廠商而已,因此整體毛利率比較低。

當今智能終端行業裡,但凡能大把賺錢的基本都是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的,也就是智雲、水果、四星這三家。

至於全球排名第四的威酷電子,則是因爲缺乏核心技術,利潤就非常低。

當然,這種低,也只是和智雲、水果、四星進行對比……對比其他手機廠商,威酷電子又能把腰桿給挺直了。

不管如何,威酷電子都是全球第四大智能終端企業,手機業務的營收也好,甚至利潤,都是排名全球第四,然後還有完善的各種智能終端生產鏈。

比不過上面的三家世界級一線廠商,但是卻是依舊能壓住一大羣二線手機廠商。

威酷電子之下,則是一羣國內外的二線廠商。

全球排名第五的手機廠商,乃是華威,其手機出貨量已經超過一億臺,銷量不算低了。

依靠自主設計,智雲微電子代工的麒零芯片也算是在中高端領域闖出了一些名頭,佔據了一部分三千元左右的市場份額,但是市場份額不大。

然後是OV,該廠的手機銷量也過億了,他們的路子其實和威酷電子比較類似……甚至零部件都高度統一,他們也採用智雲集團旗下各種零部件造手機,從SOC到屏幕,儲存芯片等其實都是一樣的。

而且他們在營銷上更加靈活,喜歡請明星代言,玩線下市場,最近幾年也是混的風生水起。

此外他們獨家的高功率快充技術還是挺不錯的……他們家的手機在充電上,比一大票高端手機強多了。

當然,智雲其實也有高功率快充技術,技術團隊都已經開發出來了一百多瓦的快充技術了,但是爲了極致的安全性選擇了非常保守的策略而已……寧願讓手機充電慢一點,也絕對不要看見手機爆炸起火的新聞。

四星在去年裡的慘況,那可是歷歷在目,值得智雲集團在這方面高度重視並採取相對保守的策略。

就連隔壁的水果也被四星的電池自爆給嚇到了……尼瑪,後果太嚴重了,而水果方面的快充技術本來就相對差一些,更沒膽子用高功率快充了。

最後,手機市場裡的最後一個大玩家是大米,這個雷布斯建立起來,以性價比而著稱手機廠商,銷量也有大幾千萬、

它們很喜歡摸着威酷電子過河,威酷電子搞啥他們也搞啥……當然,威酷電子是正常的搞,多少還有些硬件利潤,而大米是極致性價比玩法,硬件利潤非常低,但是人家生態做的不錯,依靠生態賺錢,所以也算是走出來了自己的道路。

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手機市場競爭很激烈的,八千元以上的市場是智雲獨佔,五千到八千左右的市場,智雲佔據大半,水果佔據小半,四星佔據零頭。

四千元到五千元市場,也是上述三家瓜分市場。

到了三千到四千元這一價格區間裡,纔給一大票二線廠商留下了生存的空間,其中威酷電子又依靠小藍MAX系列佔據了相當多的市場,然後智雲和四星、水果也在這一領域裡用降價後的旗艦機,舊款機型,或者特殊機型搶奪市場。

留給其他二線手機廠商的生存空間非常小。

然後是二千元到三千元市場裡,智雲和水果徹底推出這一市場,四星繼續耕耘這一市場,威酷電子也有一部分市場份額,其他各手機廠商則是重點爭奪這一市場領域,其中的華威以及OV做的都相對不錯……這已經是他們所能夠爭奪的主要‘高端’市場了。

一千元到兩千元市場,則是威酷電子和一大票二線廠商的廝殺空間,其中威酷電子是屬於比較強勢的那種,其他的幾家二線手機廠商也做的不錯……這個價格區間,也是威酷電子,華威,OV,大米等國內手機廠商的主要優勢領域,出貨量非常大的。

千元以下……威酷電子徹推出這一市場,大米在這一領域裡優勢很大,然後還有其他一些三線廠商,乃至山寨機廠商混雜其中。

縱觀整個手機市場裡,各個價格區間裡幾乎都有實力非常強悍的手機廠商把控市場,這對於二線廠商,後來者而言想要進步,其實難度非常大。

在這種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裡,國內二線手機廠商能夠找到一條生存之路,其實很不容易,而能夠做出來的就更少了。

華威、OV以及大米已經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他們之後,還有一羣半死不活,苦苦掙扎,甚至已經轉行或者破產倒閉的失敗者呢。

其中的大米,能夠獲得其中的成功,哪怕只是佔據了低端領域的優勢,那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除了上述這幾家外,還有其他幾家手機廠商,如國外的LG,被聯翔收購的摩托羅拉,還有國內的衆興、金立、TCL等……基本都是已經逐漸消失在國內消費者視線領域裡的的三線廠商,但是他們在一些特定市場裡還是擁有一些市場份額,得以勉強維持。

再往後,則是一羣全球範圍裡的四線手機廠商,這些四線廠商其實也蠻多的,包括國內的一大羣中小手機廠商,如做非洲等落後地區市場的川音科技,他們今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估計都得超過三千萬臺了,增長速度非常快。

此外還有國外的日本品牌,印度品牌等等。

而這些被列爲‘其他’的國內外中小手機廠商,他們採用的供應鏈大部分也是華夏的供應鏈,手機生產也基本都集中在華夏。

要知道,去年全球範圍內的智能手機總產能在十五億臺左右,而華夏的智能手機產能就達到了十四點五億臺,剩下的幾千萬臺產能分佈在越南、印度、日本以及韓國等地區,但是規模都非常小。

全球每年超過十五億臺智能手機裡,有大概百分之六十五都是使用的智雲集團旗下的手機SOC芯片(包括通訊基帶);有大概百分之五十使用的是智雲集團旗下的儲存芯片,如內存、閃存。

有百分之四十使用的是智雲集團控股的華星科技的屏幕,還有相當多一部分使用的是智雲集團同樣有戰略投資的京東方的屏幕。

雖然這麼大的高比例,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智雲以及威酷電子直接拉起來,畢竟這兩家的手機銷量加起來就達到了五億多臺,直接佔據了全球總銷量的百分之三十五以上。

但是依舊可以看的出來,智雲集團在智能終端領域裡的供應鏈掌控力度有多強悍。

而智雲集團再加上國內的其他供應鏈廠商,一起組成的華夏電子消費領域的產業鏈,直接壟斷了全球市場,根本就沒有給第二個國家的生存空間!

哪怕水果,哪怕四星他們生產各類智能終端,都無法甩開華夏的電子消費供應鏈。

這也是當年徐申學非要扶持威酷電子,進軍中低端領域,同時持續扶持國內其他手機廠商的緣故,這蛋糕做大了才能把供應鏈做起來,然後徹底拿捏住全球市場。

而這種全球最頂級的電子消費以及半導體供應鏈,最終又反哺智雲集團以及徐申學旗下的其他企業的成長。

小疆科技,無疑就是這一套供應鏈發展模式裡,獲得大量好處的廠商。

作爲一家專業的無人機廠商,其實小疆科技的技術研發主要還是集中在無人機本身上,對零部件的研發雖然也有,但是更多的還是依靠合作廠商的供應鏈。

如芯片領域,部分先進芯片是依靠智雲半導體供應,部分是依靠國內陸續發展起來的其他芯片設計企業的供應……而芯片製造部分,基本都是智雲微電子那邊製造的。

電池部分,也是直接套用電子消費供應鏈的成熟電池技術,然後進行一些專門定製,讓電池更加適應無人機的需求。

AI領域,直接抱着智雲集團的大腿搞所謂的聯合開發,實際上是智雲集團的人工智能研究院,直接給他們弄了個無人機AI,然後小疆科技再自己拿去進行各種適配訓練……飯都直接喂到了嘴巴里。

而到了現在,小疆科技又摘桃子了。

前腳剛聽說老闆的另外一家公司海藍汽車,搞出來了半固態電池,他們後腳就跑過去厚着臉皮要訂購電池。

這個電池自然不是用來給那些常規的小型無人機使用的,而是準備給大型無人機,尤其是其X14項目使用的。

因爲使用了半固態電池後的X14項目,其整體續航能夠提升百分之五十左右,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性能提升。

畢竟影響X14項目的正式商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爲之前的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還不夠,無法支撐X14項目的長時間續航。

在智能駕駛部分,飛控部分以及電機等各方面都解決的差不多,只剩下個能源問題的情況下,可以想象小疆科技那邊得知了海藍汽車搞出來了半固態電池後,有多麼興奮。

而經過徐申學的協調,最終小疆科技如願以償的獲得了海藍汽車的半固態電池……海藍汽車的半固態電池雖然不對外銷售,但實際上只侷限於不對汽車廠商銷售,如果是其他行業的廠商有需求的話,其實他們也對外賣。

如果小疆科技也是搞電動車的話,哪怕大家都是徐申學的企業,估計海藍汽車的管理層也會直接拒絕,親兄弟還明算賬的,更何況是兄弟企業……雖然都是徐申學的產業不假,但是雙方的管理層卻是兩撥人,各自都拿着期權股份,不菲的薪資……人家也有自己的利益訴求的。

而半固態電池可是海藍汽車的核心競爭力,海藍汽車的管理層不可能把自家的半固態電池出售給任何一個競爭對手的……之前徐申學也是花費了不少的功夫,才說服了他們開放半固態電池的部分專利付費授權,這才讓寧代電池獲得了半固態電池的部分專利……就這,寧代電池那邊還得繳納高昂的專利費,並且最早也需要兩年後才能夠向市場推出產品!

合同規定,寧代電池兩年內都不得利用這些專利技術,向市場推出半固態電池呢。

但是小疆科技,就沒有這些困擾了,很快就從海藍汽車裡拿到了半固態電池,然後裝在了自家的X14項目上。

最終,讓這款X14無人機,首次具備了真正意義上的商業應用能力。

七月四日,徐申學就在前山國際會議中心裡的一個露天開放式的會場裡,向人們介紹了機器人的入門版,演示了幾個高配置型號的機器人後,包括其中一個四足移動平臺的通用專業機器人後。

徐申學並沒停止發佈會,而是對着全場觀衆道:“接下來,我會爲大家介紹一款非常特別,甚至可以說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

“來自小疆科技的X14無人機,一款人工智能低空大型多旋翼無人機。”

徐申學說完,就是朝着遠方招了招手,很快人們就聽見了嗡嗡聲,擡頭看去,只見兩臺大型的無人機一左一右並排快速駛來,然後抵達會場中心後自動降落到徐申學的兩側。

無人機不重要,甚至是這種體型比較大的無人機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兩臺無人機裡,一臺裡帶着兩個人,而另外一個則是攜帶了一巨大的貨倉!

而緊接着,徐申學說出來的話就更讓現場的人震驚了。

“如大家所見,我們的X14無人機,是沒有駕駛員的,同時也不需要進行遙控,整個飛行都是機載AI全程自主控制!”

“這是一種不需要駕駛員,使用門檻極低,可以垂直起降,不需要依賴專業機場,同時最大續航能夠達到一百五十公里,最大載重達到三百公斤,最大速度達到一百三十公里的劃時代的無人機。”

“可以用於複雜地形的空中貨物運輸,人員的快速空中通勤。”

“諸位朋友們,真正的人工智能無人機時代已經到來了!”

“我的朋友們,低空經濟時代也到來了。”

第47章 第一的名頭他要定了第355章 無人機表演155.第155章 第一款國產SOC304.第304章 先進智能無人機作戰系統第402章 於泰和的人工智能材料學第565章 清北講座第488章 虛擬設備的商業化計劃第51章 李秘書的邀請116.第116章 S9發佈會(二)第216章 衝擊一億五千萬臺手機銷量第41章 催婚和相親第450章 萬億美元身家的徐申學第507章 內陸城市的第一家虛擬體驗館第441章 高素質人才密集行業137.第137章 智雲科技大廈第63章 專屬配色星沙第367章 五百億收入的商城第405章 最高級別的保密262.第262章 你追我趕第536章 上月球開採氦三第356章 S16發佈以及四星電池門爆發140.第140章 商務本上市計劃第447章 智能電動車的浪潮以及混亂第233章 舉世震驚的火箭回收成功第500章 青春版虛擬機和副總裁之爭第361章 威酷電子啓動上市計劃第508章 虛擬遊戲爆發109.第109章 旗艦機樣機定型336.第336章 風向變了第532章 比砸錢智雲就沒怕過誰162.第162章 沙灘上的城堡第15章 小藍大升級S2第463章 徐申學和馬斯克的會面第46章 開機以及交互第500章 青春版虛擬機和副總裁之爭317.第317章 世界最龐大最高效的供應鏈295.第295章 S14量產以及對等制裁第347章 半導體產業會議第361章 威酷電子啓動上市計劃283.第283章 買了它,毀了它94.第94章 讓人驚豔的C2 Pro301.第301章 印度市場338.第338章 高端之路第29章 入駐新辦公室第407章 於泰和的人生巔峰第350章 進退兩難的美FDA第514章 擬真機器人第353章 初代AI無人機算法第439章 白富美的主動第510章 眼高於頂的智雲人第235章 瘋狂的海藍SEC第48章 籌備發佈會第390章 除了貴沒有缺點第462章 豐田的危機感69.第69章 爆炸預售74.第74章 售罄第45章 智雲C1樣機193.第193章 讓人尷尬的手機殼第48章 籌備發佈會第28章 繼續碰瓷大品牌117.第117章 S9發佈會(三)第567章 虛擬產業鏈的爆炸式增長264.第264章 從不給第三次機會第237章 五天三百億以及S12樣機71.第71章 火爆開售89.第89章 進軍移動和電信市場320.第320章 智能終端是華夏的領域140.第140章 商務本上市計劃第486章 智雲兩地上市和EUV光刻機量產第402章 於泰和的人工智能材料學317.第317章 世界最龐大最高效的供應鏈第494章 全球的虛擬瘋狂169.第169章 敲鐘上市和電動車130.第130章 新世界首富第473章 活生生的非人類:徐申學第550章 玉兔一號星際飛船第356章 S16發佈以及四星電池門爆發第218章 挖人挖到上入境黑名單第211章 挖角頂級芯片專家樑鬆(68K)第513章 LSP的夢想:擬真機器人310.第310章 28納米自主可控183.第183章 信託和未婚妻第557章 人工智能的基礎:萬億瓦時電量!73.第73章 排隊搶購(求首訂)第3章 野望280.第280章 發佈顯卡以及收購英偉達第438章 機場裡的會議257.第257章 徐申學的牌面第21章 產能不足174.第174章 視察海藍汽車190.第190章 首款國產雙核芯片160.第160章 國產光刻機的曙光第8章 電商渠道的機會161.第161章 第一臺光刻機第372章 X1試驗戰鬥機收費第45章 智雲C1樣機284.第284章 三年三百億303.第303章 吃相太難看,手段太野蠻第437章 王華回國第417章 虛擬設備的曙光
第47章 第一的名頭他要定了第355章 無人機表演155.第155章 第一款國產SOC304.第304章 先進智能無人機作戰系統第402章 於泰和的人工智能材料學第565章 清北講座第488章 虛擬設備的商業化計劃第51章 李秘書的邀請116.第116章 S9發佈會(二)第216章 衝擊一億五千萬臺手機銷量第41章 催婚和相親第450章 萬億美元身家的徐申學第507章 內陸城市的第一家虛擬體驗館第441章 高素質人才密集行業137.第137章 智雲科技大廈第63章 專屬配色星沙第367章 五百億收入的商城第405章 最高級別的保密262.第262章 你追我趕第536章 上月球開採氦三第356章 S16發佈以及四星電池門爆發140.第140章 商務本上市計劃第447章 智能電動車的浪潮以及混亂第233章 舉世震驚的火箭回收成功第500章 青春版虛擬機和副總裁之爭第361章 威酷電子啓動上市計劃第508章 虛擬遊戲爆發109.第109章 旗艦機樣機定型336.第336章 風向變了第532章 比砸錢智雲就沒怕過誰162.第162章 沙灘上的城堡第15章 小藍大升級S2第463章 徐申學和馬斯克的會面第46章 開機以及交互第500章 青春版虛擬機和副總裁之爭317.第317章 世界最龐大最高效的供應鏈295.第295章 S14量產以及對等制裁第347章 半導體產業會議第361章 威酷電子啓動上市計劃283.第283章 買了它,毀了它94.第94章 讓人驚豔的C2 Pro301.第301章 印度市場338.第338章 高端之路第29章 入駐新辦公室第407章 於泰和的人生巔峰第350章 進退兩難的美FDA第514章 擬真機器人第353章 初代AI無人機算法第439章 白富美的主動第510章 眼高於頂的智雲人第235章 瘋狂的海藍SEC第48章 籌備發佈會第390章 除了貴沒有缺點第462章 豐田的危機感69.第69章 爆炸預售74.第74章 售罄第45章 智雲C1樣機193.第193章 讓人尷尬的手機殼第48章 籌備發佈會第28章 繼續碰瓷大品牌117.第117章 S9發佈會(三)第567章 虛擬產業鏈的爆炸式增長264.第264章 從不給第三次機會第237章 五天三百億以及S12樣機71.第71章 火爆開售89.第89章 進軍移動和電信市場320.第320章 智能終端是華夏的領域140.第140章 商務本上市計劃第486章 智雲兩地上市和EUV光刻機量產第402章 於泰和的人工智能材料學317.第317章 世界最龐大最高效的供應鏈第494章 全球的虛擬瘋狂169.第169章 敲鐘上市和電動車130.第130章 新世界首富第473章 活生生的非人類:徐申學第550章 玉兔一號星際飛船第356章 S16發佈以及四星電池門爆發第218章 挖人挖到上入境黑名單第211章 挖角頂級芯片專家樑鬆(68K)第513章 LSP的夢想:擬真機器人310.第310章 28納米自主可控183.第183章 信託和未婚妻第557章 人工智能的基礎:萬億瓦時電量!73.第73章 排隊搶購(求首訂)第3章 野望280.第280章 發佈顯卡以及收購英偉達第438章 機場裡的會議257.第257章 徐申學的牌面第21章 產能不足174.第174章 視察海藍汽車190.第190章 首款國產雙核芯片160.第160章 國產光刻機的曙光第8章 電商渠道的機會161.第161章 第一臺光刻機第372章 X1試驗戰鬥機收費第45章 智雲C1樣機284.第284章 三年三百億303.第303章 吃相太難看,手段太野蠻第437章 王華回國第417章 虛擬設備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