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第317章 世界最龐大最高效的供應鏈

智雲半導體,這種級別的半導體設計企業,如果單獨拿出來,其市值都得一兩千億美元呢。

畢竟高通都有大幾百億美元的市值,而智雲半導體的規模比高通更大。

智雲半導體除了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手機SOC業務外,還擁有世界前三規模的X86芯片業務……雖然這個世界前三有點水,市佔率只有百分之十左右。

X86芯片的大部分出貨量還是依靠智雲旗下自身的PC業務,第三方市場比較小,而服務器市場也很小,主要依靠智雲集團以及部分合作企業的內部需求。

同時,智雲半導體還擁有世界上第二大規模的桌面GPU業務,儘管當下的桌面GPU業務依舊是英特爾的集顯獨佔龍頭,不過智雲半導體旗下依靠X86芯片內置集顯以及高性能獨立顯卡業務也佔據了世界第二的份額。

尤其是高性能能獨立顯卡,幾乎霸佔了百分之八十的市場份額,其中的細分賽道也就是AI算力卡領域裡,更是做到了百分百的壟斷。

其中的AI算力卡一項,就爲智雲半導體方面帶來了每年數十億美元的營收,成爲了智雲半導體裡僅次於手機SOC的重要業務。

除了上述比較核心的手機SOC,X86CPU,桌面GPU以及AI訓練卡等重要業務外,智雲半導體還有戰略意義重大,但是是實際營收比較少,更不賺錢的SOP指令集芯片業務。

智雲自研的SOP指令集芯片主要供應盤古電腦使用,其服務器芯片則是供應智雲集團內部的服務器,超算以及合作服務器,超算企業使用。

此外還有一個更加重要,不過長期處以保密狀態的AI芯片業務,AI系列芯片主要供應智雲內部以及部分特殊機構使用,乃是當下訓練AI的核心硬件,背後關乎一系列重要的戰略項目……不過這部分業務因爲保密需求,因此其項目支出和營收都是被歸納爲常規GPU業務裡,並沒有被單獨列出來。

最後,智雲半導體還有一些附屬子公司,擁有大量各種各樣的輔助芯片業務,其涉及範圍非常廣,如車規級算力芯片EYEQ系列。

還有一些常規芯片,除了供應集團的大量智能終端使用外,也廣泛供應國內的家電,智能製造工業設備等,只是這些都雜而亂,每一項營收規模都不大。

整個智雲半導體加起來,其體量是非常大的,各種邏輯芯片出貨量也非常大。

年出貨量六億枚的W系列的手機SOC,也只是其中一種重要產品而已,甚至都不是最重要的。

除了上述各種邏輯芯片,輔助芯片外,智雲半導體本來,其實還有儲存芯片業務。

不過隨着儲存芯片的業務擴大,智雲集團在去年的時候,正式把儲存芯片業務獨立出來,成立了智雲儲存科技有限公司。

新成立的智雲儲存科技有限公司,將會專注於儲存芯片的設計領域,它目前是世界第二大規模的儲存芯片廠商,第二大的運行內存廠商……屬於市場老大,僅次於四星儲存業務。

只不過智雲儲存目前只是單純的體量大,實際上不怎麼賺錢。

儲存芯片上的市場競爭對比邏輯芯片的競爭更加激烈,而智雲儲存業務也沒有太獨特的技術優勢,基本上和四星方面半斤八兩。

同時智雲儲存芯片業務,還繼續和四星的儲存芯片業務玩價格戰……導致營收不錯,但是利潤不咋地。

如今儲存芯片上的競爭對手太多了,而智雲和四星這兩家巨頭一向來都不喜歡那麼多的競爭對手。

所以兩家都在繼續推動價格戰,擴充產能,推進工藝,寧願自己不賺錢,也要繼續擠壓其他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

其他幾家儲存芯片廠商也是一個個咬牙死撐……

這個時候哪怕退一步都是個死字,四星和智雲分分鐘就會撲上來撕咬他們的屍體,瓜分他們的市場份額。

儲存芯片已經持續了好幾年的價格戰,依舊還在持續着,不再倒下幾家,是不可能結束的。

因爲這一場價格戰,本質上就是一場四星和智雲聯手,針對儲存芯片市場的洗牌行動……兩頭儲存芯片領域裡的猛虎下山,不吃飽喝足了是不會回山的。

所以,這幾年的消費者在儲存芯片領域裡是運氣很不錯的,他們可以以非常便宜的價格,享受到先進的儲存芯片。

只不過這樣也導致了智雲儲存芯片業務看似營收不低,但是淨利潤不高,在財報表現上都是拖後腿的那種。

智雲儲存芯片業務之所以從智雲半導體裡獨立出來,就是因爲財務表現太拉跨,需要充足的資源進行繼續扶持,而光靠智雲半導體這個子公司的扶持,已經有些困難了。

所以乾脆獨立出來成爲集團子公司,由集團總部直接進行各種戰略,包括資金上的扶持,以持續進行儲存芯片市場裡後半段的殘酷競爭。

而拋開了智雲儲存芯片業務後的智雲半導體,其財務表現其實更好……沒有了拖後腿,每年都虧錢的儲存芯片業務,其實智雲半導體還更賺錢了。

這樣的智雲半導體,如果拉到資本市場上去上市,少說也能弄個一千五百億美元的市值呢。。

但是,規模龐大,也可以說技術先進的智雲半導體,還有營收多但是不賺錢,屬於世界第二大規模的智雲儲存科技,這兩家重要的芯片設計公司,卻都是建立在智雲微電子的先進工藝上的。

不管你設計的芯片有多麼的先進,你都得造出來啊!

而越先進的芯片,就需要先進的工藝技術。

而智雲微電子,可以很自豪的說一句話,他們目前在工藝上的技術,已經成爲了世界第二,僅次於英特爾。

他們是世界上第二家解決十四納米工藝邏輯芯片量產的晶圓廠,並且只落後了英特爾只有半年時間。

Www ¤тт kan ¤¢ Ο

同時領先了臺積電以及四星這兩個重要競爭對手。

不僅僅技術上先進,智雲微電子還是世界上第二大規模的半導體制造商,爲集團自身以及其他大量客戶提供先進以及成熟製程芯片的代工業務。

而今年,他們將會拿出來最先進的十四納米工藝,以支持S603芯片的量產,進而支持智雲集團全新一代的旗艦手機S15系列手機的量產、銷售。

智雲微電子,纔是龐大的智雲集團的根基所在!

智雲集團裡看似龐大,賺錢的智能終端業務,半導體芯片業務,全都是建立在智雲微電子之上的!

這也是徐申學如此高度重視智雲微電子的緣故,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跑去智雲微電子視察。

尤其是針對十四納米工藝,徐申學已經先後來看這個十八號廠五次了。

之前開工的時候來了一次,去年設備安裝完成後又來了一次,去年十二月份十四納米工藝完成技術認證的時候來了一次。

今年二月份進行首次進行試產,併成功流片了S603芯片的時候來了一次。

現在,第十八號廠進行全年量產十四納米工藝,生產S603芯片了,他又來了一次。

由此可見徐申學對十四納米工藝,對智雲微電子的高度重視!

他可是個大忙人,旗下企業一大堆,很多看似重要的企業其實一年裡也見不到徐申學的人影。

如已經成長爲國內第四大規模的互聯網企業益海科技集團,這個家公司成立至今,除了早期的時候徐申學去的時候稍微頻繁,等稍具規模後徐申學就很少去看了。

今年以來,更是一次都沒去看過!

這也讓益海科技那邊的管理層很無奈……他們好歹也是國內第四大互聯網企業,年營收八十多億美元,並且益海科技集團旗下的益海網絡,還是世界第一大手遊企業。

同時也陸續從柳河投資裡接收了不少國內互聯網企業的一些持股股份,用來加強,建立集團的互聯網生態。

然而這樣的益海科技,自家老闆卻是不怎麼重視。

因爲這樣的企業在徐申學旗下的諸多產業裡都排不上號……從戰略作用上來說,撐死了也就是個廣告渠道再加上文化輸出,然後收集一些數據訓練人機交互類AI。

此外,該企業還順帶給徐申學賺點零花錢補貼家用……徐申學一大家子的日常生活開支,基本都是從益海科技裡支出的。

如此的益海科技,在徐申學心裡連一座半導體工廠都不如。

徐申學寧願大老遠跑外地去主持一個新建半導體工廠的開工儀式,也懶得去只有幾公里外的益海科技集團裡視察。

當然……較真了說,其實半導體工廠更花錢,如今隨便投資一座先進工藝的十二寸廠,四五十億美元起步。

那麼大一筆投資,哪怕是徐申學也得重視啊!

——————

在通城半導體基地裡,徐申學視察了第十八廠,然後又看了S603芯片的量產情況。

返回深城後,又去看了深城半導體基地裡的第九廠,仔細詢問了該廠的升級改裝情況,反覆強調要做好技術升級任務,務必確保十月份的時候順利投產十四納米工藝。

十四納米工藝,乃是現在,也是未來幾年裡最爲重要的工藝節點,乃是支撐智雲集團以及威酷電子,還有其他諸多合作企業未來多年戰略的核心工藝節點。

徐申學是非常重視這一工藝的。

而深城的第九廠,則是關乎年底新一代W906芯片,WZ5000系列CPU以及其他先進芯片能否投產。

關乎的是威酷電子的新旗艦手機,智雲PC業務的興衰。

同樣也關乎諸多戰略合作伙伴的興衰,智雲一大堆合作企業都等着這個第九廠的十四納米的產能呢。

智雲半導體的第十八廠的十四納米工藝產能,他們是不用指望了,哪怕是智雲集團自家的PC業務都不用想,該廠未來一年的全部產能將會全部用於S系列手機以及A系列手機的芯片供應,空不出半點產能給其他業務的。

其他業務需求都要等第九廠的十四納米產能。

因此這個第九廠還是相當重要的,徐申學重點視察了該廠後,激勵了一番後才離去。

數天後,徐申學再一次出現在威酷實業的深城生產基地裡,視察S15系列手機的量產備貨情況。

從六月初,第十八廠開始大規模投產S603芯片後,已經等待芯片多時的S15各系列手機也正式開啓了量產備貨。

“目前我們的深城基地,莞城基地還有安城基地,還有我們的合作伙伴比亞迪方面,已經開始了大規模量產S15手機。”

“而供應鏈上的兩百多個生產基地也正在全力生產,以供應各種零部件。”

“整個S系列手機的生產,直接供應鏈將會涉及兩百四十個生產基地,超過一百五十萬人在S系列供應鏈上奮力工作!”

“而間接供應鏈以及間接員工,那就更多了!”

“S15手機將會是我們有史以來,甚至是人類歷史以來,規模最龐大,產能最高,產值最高的工業產品!”

“同時,我們所建立的供應鏈,也是人類歷史上有史以來規模最大,也是最爲深入的供應鏈。”

“我們的整個供應鏈,從材料源頭進行掌控,通過遍佈全球,由智雲衛星提供的供應鏈通訊網絡,智雲航空的空運網絡,以及大量合作的物流企業,實時調整,控制各生產基地,供應商的產能以及各零部件的及時運輸工作,以最大幅度的降低供應鏈上的週轉成本!”

“整個供應鏈上的庫存成本,對比S14手機的供應鏈庫存成本,預計下降了大概百分之五,對比S13則是下降了百分之十,而這也將進一步降低了我們的S15的製造成本,以提升毛利率。”

“依託高效的供應鏈,我們在經過持續一個月的產能爬升後,有望在一週後達到設計產能,也就是月產兩千五百萬臺手機。”

“雖然目前S603芯片的月產量只有大概兩千三百萬片,不過S603在月初就已經開始進入達到設計產能的大規模量產階段,S15則是要下月初才能達到設計產能。”

“因此我們也獲得了一批S603芯片的庫存以維持七月份,八月份乃至九月份的全力生產。”

“等到十月份後如果市場依舊火熱,則是可以繼續維持兩千五百萬臺的產能,部分欠缺的S603芯片的產能,則是由第九廠供應。”

“下月初,設計產能下,也就是各條S15手機的生產線加起來,月產能有望達到兩千五百萬臺,完全消耗S603芯片的產能。”

“通過六月份、七月份以及八月份上旬的全力生產,我們預估能夠備貨五千萬臺手機。”

“這將會是我們歷年的最大備貨數量,有望改善每年S系列手機上市初期裡全球缺貨的情況!”

集團高級副總裁,掌管供應鏈的顧之明信心滿滿的向徐申學介紹S15的供應鏈以及生產情況。

徐申學對顧之明的能力還是很放心的,這是個玩供應鏈的高手,如今智雲的供應鏈體系,都是由他一手打造的。

而智雲集團的供應鏈體系,可以說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同時也是最高效,技術程度最高,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供應鏈。

智雲的供應鏈,可不僅僅是搞什麼物流運輸,實際上其技術含量非常高!

它甚至都擁有一張遍佈全球,完全由衛星通訊構成的供應鏈專屬通訊網絡,該服務由智雲衛星所提供。

哪怕是全球各地的海底光纜一夜之間全部完蛋了,也不會影響智雲供應鏈的通訊運轉……因爲智雲的供應鏈通訊網絡,是完全獨立,直接由智雲衛星的衛星通訊網絡所提供。

不客氣的說,很多所謂大國的軍事通訊網絡,都沒智雲供應鏈的衛星通訊技術好,規模大。

智雲供應鏈還擁有自己的一家航空公司智雲航空,擁有數十架貨運飛機,並且和全球各地數十家航運公司達成了貨運合作。

每時每刻都有搭載着智雲供應鏈上原料、零配件或成品的貨運飛機在天空中飛行!

智雲供應鏈,還擁有自行研發,全球規模最大,集成度最高,也是最智能化的供應鏈管理系統。

該系統甚至都需要大型服務器來支持,實時根據各地的銷售情況,大量工廠的產能情況來智能化調配零配件的產能,運輸。

智雲的供應鏈智能化系統,也強行要求各供應鏈企業的生產線上安裝各類感應設備,然後實時收集各類數據傳輸回供應鏈管理系統。

智雲的供應鏈裡的總部管理人員,甚至能夠通過該系統,瞭解到某個供應商,某個零配件上某條生產線的實時產能,良率等情況。

其信息化,智能化程度相當高!

智雲總部供應鏈裡的管理人員,所需要做的就是監管、審覈,然後做出最後的決定……畢竟你不能讓智能系統直接和供應鏈的合作商簽署訂單合同!

智雲的供應鏈,不敢說超越時代,但絕對是當下技術條件下做能夠做到的極限!

和普通企業的常規供應鏈體系,那是截然不同的,區別極大。

因爲……只有這樣高效的供應鏈體系,才能夠支撐起來智雲起來每年超過三千億美元的智能終端以及半導體產品的生產以及銷售。

價值三千億美元的產品,產量數量數以十億,加上智雲供應鏈是非常深入,直接到部分原材料,元器件,並不是傳統意義上採購某個子系統然後組裝。

光靠傳統,落後的人工模式,是玩不轉智雲的這套供應鏈模式的。

非要人工去玩這種超大規模的供應鏈,複雜程度將會讓供應鏈人員直接崩潰,並導致大量不必要的額外庫存成本

各種零配件從合作商裡造出來,會有一個庫存過程,運輸過程,抵達組裝工廠後也有一個庫存過程,然後才用於生產線。

海量的零配件在供應鏈上流轉的時候,就意味着產生了巨大的零配件庫存成本。

產品生產出來後,也有一個庫存、運輸、庫存的過程。

這同樣也意味着產生了庫存成本。

零配件和成品的庫存成本,對於普通企業而言可能沒什麼,畢竟體量小,更靈活。

但是對於智雲集團這樣的超大型企業而已,這意味着價值數百億美元的零配件或成品處於庫存當中……其成本比例雖然不小,但是基數大,由此產生的庫存成本也就非常誇張了。

所以,每年除了新產品備貨,針對性掠奪市場外,其他時候智雲集團都是儘可能的削減庫存成本的。

這也是智雲方面特別喜歡使用空運模式的主要原因……海運太慢了,沒人願意讓價值幾十億美元甚至上百億美元的智能終端產品飄在海上好幾個月!

這和把錢直接扔海里沒啥區別!

————

智雲的這一套供應鏈系統,是顧之明的得意之作,也是典型他長期穩固智雲集團最頂級的一批高管序列的核心因素。

他就是靠着這一套供應鏈系統,成爲智雲集團的高級副總裁,拿着每年價值上千萬美元的年薪以及期權的。

而有這樣的人掌管供應鏈,徐申學也才能安心搞集團大戰略,不用操心這些亂七八糟的破事。

在生產線了簡單轉了一圈,然後徐申學也看到了還處於保密狀態的S15系列的樣機。

其中的S15標準版,Pro版沒啥好說的,就是S14手機的升級版,整體外觀都差不多,依舊是玻璃後蓋板的機身。

真正變化大的是今年打算推出的S15 MAX,這款搭載了3D人臉識別的全面屏手機纔是真正的大殺器。

以繼續維持智雲S系列手機,在全球消費者眼中代表着科技和創新潮流方向的高端手機的形象。

眼前的這款S15 MAX,採用的六寸屏幕也將會徹底開創超大屏幕時代!

徐申學拿起來這款量產版的S15Max,然後開機試用,感覺非常好。

得益於S603芯片的強悍性能,手機操作極爲流暢,絲毫沒有卡頓的感覺,打開一些內置APP的時候絲滑無比。

而六寸的OLED屏幕,其色彩顯示也非常好。

同時利用OLED屏幕的特性,整個S15 MAX手機的邊框是非常窄的,不管是下巴還是上部分位置,又或者是兩側的邊框,都非常窄。

看過了這款S15 MAX的邊框後,再去看S15手機標準版和Pro的邊框,就會覺得後兩者的邊框比較粗了。

徐申學拿着這款手機試用了一番,然後露出了滿意的神情:“這手機很不錯,圓滿達到了我心中的預期!”

“後續做好這款手機的量產,多備點貨,我有預感,它能徹底的引爆市場,銷量會很不錯的!”

身邊的季成河也是道:“這款S15 MAX絕對能爆,不僅僅是全面屏概念,還有3D人臉識別技術,這些都能成爲這款手機的超級爆點,我有絕對的信心把這款手機賣遍全球!”

“根據我們的預測,我們這款S15MAX的銷量,應該能佔據整個S15系列銷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因此我們的S15MAX的備貨,也是按照百分之三十來制定相應計劃的。”

“事實上,根據我們的一些內部秘密調研,大部分能夠接觸到S15MAX的員工們都表示,對這款手機很有興趣,有百分之七十二的人明確表示該手機上市後會購買該手機!”

“而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八,也表示了購買意願,但是因爲S15MAX的價格昂貴而不購買!”

“儘管內部的秘密調查裡,部分員工對該手機的劉海屏表示不習慣,不少人對此頗有意見,但是這並沒有妨礙他們的購買意願!”

“而組成購買意願的多選項調查裡,最大的因素是3D人臉技術,超過百分之九十的人表示對該技術非常有興趣。!”

“百分之七十的人,則是認爲我們的OLED新屏幕是他們想要購買該手機的原因之一。”

“百分之五十三的人,則是表示這是我們智雲的新旗艦,不管如何都會直接購買。”

“百分之五十的人認爲我們的S15MAX在整體外觀設計上更加科幻,時尚。”

“還有剩下的部分購買意願因素,如對S603芯片的期待,新一代手機的性能期待,老手機需要更換等因素,不過這部分因素和S15MAX直接關聯不大,畢竟S15標準版和PRO也有類似的特徵。”

“根據我們的內部秘密調查問卷,同時結合外界的普遍消費者的調查,各國的經濟水平情況,我們智雲S系列手機的品牌號召力,我們智雲手機裡的舊款S系列手機,A系列以及C系列的存量用戶的換機需求等因素!”

“我們認爲,S15MAX的手機銷量,首個完整銷售年應該能夠達到六千萬臺左右,佔據整個S15系列大概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比例!”

“但是我們的S15MAX成本更高,因此銷售價格也更高,國行起售價初步擬定爲7999元,而高配則是達到上萬元,這將會大幅度拉昇我們的整個S系列手機的銷售均價,進一步增加營收和利潤!”

“此外相對於S15MAX相對高昂的售價不同,我們的S15標準版以及Pro則是繼續執行往年的定價策略,S15-16GB版本的定價繼續維持在5099元,以持續壓制水果以及四星蓋樂世,維持我們的S系列機型的走量任務。”

“入門版過高的售價,將會讓部分消費者難以承受,繼而轉入水果或四星手機的懷抱,對整個S系列的走量造成阻礙,這也是我們持續保留16GB入門版本的主要原因!”

徐申學對此自然很清楚,別看智雲的手機很貴,但實際上負責主要走量的還是相對便宜一些的16GB版本,不管是標準還是Pro都是如此。

去年的S14系列裡,賣得最好的還是S14標準版的16GB版本。

然後64GB版本的話,在之前整個的S14系列裡,大概只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消費者選擇了這個容量版本,至於選擇更加昂貴的128GB的就更少了。

這不是產品好不好的問題,而是人們的錢包厚度問題。

因此,對於現在的新款S15手機,依舊會保留16GB版本,智雲集團不可能繼續往上拉高入門版的價格,繼而導致整體銷量下降,給水果以及四星可乘之機的。

這是智雲S系列的基本經營策略,背後的核心邏輯是市佔率,舊手機容量,品牌等一大堆問題。

具體體現到定價上,那就是寧願自己少賺點,也要壓着水果和四星……

我智雲S系列新一代S15手機,入門版的5099元的價格擺在這裡,你水果和四星的定價多少能?超過5099?消費者得罵死他們。

而其他的手機廠商的高端旗艦就更不用說了。

定價四千,都得被罵死……人家智雲S系列新款才五千塊,你這破手機都要四千多?

你這麼貴,我還不如加幾百塊賣智雲新款S系列去了,還買你這破手機幹啥?

這就是S15繼續保持16GB容量,並且維持5099價格的核心因素。

走量的同時,壓制一大票競爭對手,讓他們無法向上突破……

實際上S系列也也順帶壓制了智雲自家的A系列手機……這也是沒辦法的事,S系列如此強悍,哪怕是一家人的A系列手機也免不了被強勢壓制。

基於市場競爭需求,16GB容量的標準版以及Pro版,依舊會是整個S15系列裡的主要走量機型……至少季成河爲核心的市場營銷部門是這麼認爲的。

而S15MAX雖然各種優秀,但是受限於過高的成本以及價格,能夠做到百分之三十的銷售佔比,他們認爲這已經是樂觀了。

甚至爲了表示誠意,他們還特地在S15MAX裡,重新恢復了32GB的容量,作爲起步容量,後面還有64GB以及128GB的。

其中意思很明顯,就是主打32GB容量的S15MAX,後面的64GB價格也相對便宜一些,只要八千六,這個64gb的也是爲了走量。

但是128GB的則是直接飆升到10999元,不是因爲成本貴了多少,純粹是爲了把價格拉到一萬元以上。

反正售價上萬的128GB版本,他們沒指望能賣出去多少,連備貨都沒多少,就是單純豎起來給人看,拉高整個MAX系列的逼格的。

智雲集團的市場營銷部門,根據經驗以及內部的保密調查做出了這樣的初步判斷,並根據這個判斷制定了量產備貨策略。

至於上市後,這款手機到底是大幅度賣爆,供不應求,還是銷量慘淡,庫存堆積。

這其實很難進行準確的預測……畢竟智雲的市場部門的人,甚至都無法提前拿着手機去進行廣泛的調查,進而做出預測。

這是一個全新的手機產品,並且還是高度保密的手機。

外界至今爲止,甚至都不知道智雲集團弄出來了這麼個大殺器……業內都知道智雲集團有新旗艦計劃,而且就在今年就會推出來一個新旗艦型號。

但是外界不知道這個新旗艦長啥樣,用了什麼新技術。

至於普通消費者,就更不知道了。

這拿着一個全新的,之前沒有過參考的,而且還處於保密狀態也沒辦法進行公開市場調研的產品!

想要做出其準確的市場銷量預測,其實難度非常大!

季成河私底下都跟徐申學說過,關於S15MAX的銷量預測多少是有點玄學的……基本都是靠着他們部門裡經驗豐富的市場人員,完全憑藉着自己的市場經驗,敏銳度來進行一個判斷。

但是具體如何,其實很難說!

第403章 超級黑科技:常溫超導面世第212章 我大哥智雲天下第一第49章 市場調研282.第282章 王華在加州168.第168章 路演和座談會第22章 不懂技術的老闆第485章 智雲的派系之爭第505章 公佈國內上市計劃189.第189章 智雲不僅僅是一家手機公司第542章 谷狗的困境和合作第465章 乘風而起衝擊全球十大車企第562章 爲什麼徐申學能獲得成功?第411章 憋屈的水果第537章 四星半導體的尷尬第225章 天價AI芯片第340章 抗癌神藥轟動全球110.第110章 新機全球營銷策略第453章 智雲供應鏈:保你不虧328.第328章 7500億美元市值和全面屏時代第525章 席婉清的煩惱271.第271章 全球科技峰會一樣的智雲發佈會第67章 82億估值融資310.第310章 28納米自主可控第23章 手機行業的殘酷第438章 機場裡的會議第226章 世界第一第487章 體驗虛擬設備第29章 入駐新辦公室191.第191章 A計劃第359章 震撼首飛以及 載人無人機計劃第421章 朱儁能的間諜生涯第208章 發佈會的王炸:AI小云第48章 籌備發佈會第214章 噁心人的A11手機第463章 徐申學和馬斯克的會面290.第290章 金秘書的家人們272.第272章 發佈會:不走尋常路的智雲333.第333章 是這個世界瘋了?還是我瘋了?196.第196章122.第122章 一個能打的對手都沒有120.第120章 瘋狂入賬二十三億第403章 超級黑科技:常溫超導面世180.第180章 收購圓晶廠第479章 腦機接口和文化輸出廣告263.第263章 比腦子智雲誰都不怕第434章 谷狗求購顯卡第350章 進退兩難的美FDA136.第136章 新產品新需求273.第273章 鋪天蓋地的智雲:全球的轟動爆火第552章 王華的考察第462章 豐田的危機感第52章 合作軟件廠商第383章 一封郵件引起的轟動:量子計算機第3章 野望295.第295章 S14量產以及對等制裁第363章 短視頻全球戰略第61章 雙向視頻通話第354章 歐美的破防第404章 重複試驗和財團模式294.第294章 制裁和衝突第53章 量產的難題第522章 全球過半算力第535章 可控核聚變計劃150.第150章 S10發佈會(二)320.第320章 智能終端是華夏的領域第62章 開放生態以及C1 Pro第405章 最高級別的保密第541章 魔光妖刀PK大賽!第231章 電動車樣車152.第152章 上市首日第40章 他們沒得選329.第329章 世界太小,容不下兩家165.第165章 智雲依賴症78.第78章 競爭對手來了(第六更加更)94.第94章 讓人驚豔的C2 Pro275.第275章 不統計,不公佈149.第149章 S10發佈會(一)266.第266章 互聯網行業的爸爸276.第276章 頂級產業之爭第58章 千億大佬齊聚發佈會第211章 挖角頂級芯片專家樑鬆(68K)第480章 智雲高管的全球吹捧之旅281.第281章 智雲入職日第49章 市場調研194.第194章 跨國企業144.第144章 獨特的高端供應鏈體系第205章 給世界的禮物‘S11pro’發佈第423章 全球第一大半導體企業145.第145章 春季發佈會第488章 虛擬設備的商業化計劃第25章 三品牌戰略第57章 發佈會啓動第230章 一款產品一個概念一種生活第471章 機器狗和旅行337.第337章 別無選擇293.第293章 美禁售:火車要撞山了256.第256章 南門商業空間站計劃第407章 於泰和的人生巔峰126.第126章 智雲和水果打架第466章 自動去醫院的海藍汽車!
第403章 超級黑科技:常溫超導面世第212章 我大哥智雲天下第一第49章 市場調研282.第282章 王華在加州168.第168章 路演和座談會第22章 不懂技術的老闆第485章 智雲的派系之爭第505章 公佈國內上市計劃189.第189章 智雲不僅僅是一家手機公司第542章 谷狗的困境和合作第465章 乘風而起衝擊全球十大車企第562章 爲什麼徐申學能獲得成功?第411章 憋屈的水果第537章 四星半導體的尷尬第225章 天價AI芯片第340章 抗癌神藥轟動全球110.第110章 新機全球營銷策略第453章 智雲供應鏈:保你不虧328.第328章 7500億美元市值和全面屏時代第525章 席婉清的煩惱271.第271章 全球科技峰會一樣的智雲發佈會第67章 82億估值融資310.第310章 28納米自主可控第23章 手機行業的殘酷第438章 機場裡的會議第226章 世界第一第487章 體驗虛擬設備第29章 入駐新辦公室191.第191章 A計劃第359章 震撼首飛以及 載人無人機計劃第421章 朱儁能的間諜生涯第208章 發佈會的王炸:AI小云第48章 籌備發佈會第214章 噁心人的A11手機第463章 徐申學和馬斯克的會面290.第290章 金秘書的家人們272.第272章 發佈會:不走尋常路的智雲333.第333章 是這個世界瘋了?還是我瘋了?196.第196章122.第122章 一個能打的對手都沒有120.第120章 瘋狂入賬二十三億第403章 超級黑科技:常溫超導面世180.第180章 收購圓晶廠第479章 腦機接口和文化輸出廣告263.第263章 比腦子智雲誰都不怕第434章 谷狗求購顯卡第350章 進退兩難的美FDA136.第136章 新產品新需求273.第273章 鋪天蓋地的智雲:全球的轟動爆火第552章 王華的考察第462章 豐田的危機感第52章 合作軟件廠商第383章 一封郵件引起的轟動:量子計算機第3章 野望295.第295章 S14量產以及對等制裁第363章 短視頻全球戰略第61章 雙向視頻通話第354章 歐美的破防第404章 重複試驗和財團模式294.第294章 制裁和衝突第53章 量產的難題第522章 全球過半算力第535章 可控核聚變計劃150.第150章 S10發佈會(二)320.第320章 智能終端是華夏的領域第62章 開放生態以及C1 Pro第405章 最高級別的保密第541章 魔光妖刀PK大賽!第231章 電動車樣車152.第152章 上市首日第40章 他們沒得選329.第329章 世界太小,容不下兩家165.第165章 智雲依賴症78.第78章 競爭對手來了(第六更加更)94.第94章 讓人驚豔的C2 Pro275.第275章 不統計,不公佈149.第149章 S10發佈會(一)266.第266章 互聯網行業的爸爸276.第276章 頂級產業之爭第58章 千億大佬齊聚發佈會第211章 挖角頂級芯片專家樑鬆(68K)第480章 智雲高管的全球吹捧之旅281.第281章 智雲入職日第49章 市場調研194.第194章 跨國企業144.第144章 獨特的高端供應鏈體系第205章 給世界的禮物‘S11pro’發佈第423章 全球第一大半導體企業145.第145章 春季發佈會第488章 虛擬設備的商業化計劃第25章 三品牌戰略第57章 發佈會啓動第230章 一款產品一個概念一種生活第471章 機器狗和旅行337.第337章 別無選擇293.第293章 美禁售:火車要撞山了256.第256章 南門商業空間站計劃第407章 於泰和的人生巔峰126.第126章 智雲和水果打架第466章 自動去醫院的海藍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