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清許又像鹹魚般在安陽王府待了兩天,期間她忍不住去問過寒亭玉,到底還查不查案子了。自己來這不就是爲了查案子的嗎,這總不能案子不查她天天鹹魚吧。
寒亭玉只是笑笑,告訴她他自有安排。
應清許半信不信的,在安陽王府鹹魚了兩天。這兩天和蕭承之一起在安陽王府裡瞎溜達,要麼就是玩飛花令。
直到她大哥應清晏回京那一天,應清晏回京那一天要先進宮面見皇上。因爲應清晏是有軍工在身的將軍,所以皇上派了太子帶人去城門口處相迎。
寒亭玉也要去,早上的時候她們兩個人一個要去城門口,一個要回府準備見一見這個素未蒙面的兄長。
“我讓如風繼續跟着你。”
“不用了吧,哥哥回來了。如風還是得保護着王爺較好,畢竟王爺遇到的危險比我還多。”應清許拒絕了。
寒亭玉也沒有堅持,“那讓他送你回府。”
“嗯。”應清許和寒亭玉分別後,就坐上了回府都馬車。
寒亭玉本不需要去城門口親自相迎應清晏,但他畢竟是應清許的心上人。爲了給未來小舅子留一個好印象,這一趟他得去。
京城門口,寒亭玉、太子、二皇子還有一些大臣在城門口處相迎,周邊還有城中的百姓夾道相迎。
“沒想到安陽王也來了。”蕭承啓笑着說,又不動聲色的看了一眼蕭承洲。
蕭承洲在看到寒亭玉後,就一直閃躲。“應將軍爲國征戰,勞苦功高。本王來相迎是本王對應將軍的敬重。”
應清晏今年二十二歲,和寒亭玉年紀相仿。少年將軍,一戰成名。安陽王來相迎確實是讓這一幫大臣驚訝了一番。
“安陽王說的是。”太子蕭承洲在旁邊附和着,彰顯他的太子風範。
這時,馬蹄奔踏聲傳來,圍觀百姓中有人大喊了一句:“將軍回來了!”
只見遠處一個身穿盔甲,騎着一匹黑色駿馬的年輕男子率領着小部隊向這邊奔過來。
“是將軍!”
“是應將軍!”
周遭百姓歡呼雀躍,熱情洋溢。
應清晏在快到城門時放慢了速度,“籲~”一聲,駿馬停步。應清晏從駿馬上翻身二下,快步走到城門一衆相迎的人那邊過去。
“末將見過太子殿下、二皇子”應清晏看見寒亭玉的那一瞬間微怔,“安陽王和衆大人們。”
蕭承立馬扶起他,笑意吟吟的看向他:“應將軍無須多禮,父王命我率衆大臣前來相迎應將軍,在此恭迎應將軍回城。”
應清晏受寵若驚,“陛下厚愛。”
“應大人還是隨我等入宮面聖吧。”蕭承啓說。
應清晏抱手行禮,“是。”
應清晏此番歸京,只帶了他的心腹部下回來。入宮前,他讓身後的十幾人先回府中。
應清晏跟着他們來到了皇宮,見皇上之前卸了盔甲和佩劍。
仔細看,應清晏和應清許的眼睛很像,都是微微上挑的眼型。應清許長相柔和,清麗。應清晏的眉眼在長期的征戰沙場中逐漸變的銳利,落拓不羈。
應清晏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位柔弱書生突然丟掉了書本,拿起了長刀多年馳騁沙場。逐漸褪去年少時的書生氣,氣質陡然變的豪傑起來。
“臣應清晏見過陛下。”應清晏跪下,向蕭胤行了禮。
“應愛卿平身,”蕭胤含笑看向應清晏,“上次見應愛卿還是三年前回京述職的時候,三年時間不見應愛卿似乎比上次更英姿颯爽了。”
應清晏不好意思的笑笑:“陛下就不要取笑臣了。”
“呵呵,應愛卿還是和以前一樣不禁誇,你看看誇他一句就臉紅。”
衆人鬨笑,蕭胤沉了沉聲音,讚許的看向他:“應愛卿爲國征戰多年,爲我大周立下了汗馬功勞。沙場征戰,傷亡在所難免。應愛卿深得朕心,邊疆是我國前門,要守。但這京城卻是我國根脈,更得守。所以朕想讓應愛卿留在京城,統領御林軍,護朕,護京城安危。”
縱然提前知道皇上的安排,但此時衆人心中各有自己的衡量。
應清晏早就在父親給他的家書中得到了父親的消息,雖然當時已經有了準備,但畢竟自己在戰場上待的久了,他更喜歡在邊疆和兄弟們作戰而不是待在京城不得自在。但,皇命難爲。他能做的,只有接受。
應清晏跪下,叩謝聖意:“臣定當恪盡職守,護好京城,護好聖上。”
“嗯,好。那你便先回去吧,過幾日來任職。你外出多年,應大人想必十分想念。”
“是,微臣告退。”
隨着應清晏的離開,那些迎他的大臣和皇子們陸續的離開。
寒亭玉在這個過程中,全程在看那些大臣們虛與委蛇。他的目的是來迎接一下未來小舅子,眼下任務完成,他也就撤退了。
應清晏出了宮迫不及待的往家裡奔,一刻也沒有耽擱。
應父應母早就得了消息,早早的在府中候着。因知道應清晏回來後要先進宮,倒是也沒有很焦急。應父將應清晏的部下安頓好,便和應母,應清許一起在前廳等候。
應清晏馬不停蹄的回到了自己家裡,一進門就大聲喊:“爹!娘!小妹!”
廳裡的人聽見聲音忙起身相迎,應母看見自己的兒子一把抱住自己的兒子,應清晏彎了彎腰,好讓娘能好好的摸摸自己的臉。
“你又瘦了。”應母眼裡滿是心疼。
“娘,在前線帶兵打仗哪兒能不瘦呢。”
應母抹了把淚,開心的說:“以後可以經常在家了,可以補補。”
“聽孃的。”
應母放開應清晏,應清晏神色微動的看向自己的父親:“爹。”
應父也是顫聲的說:“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應清晏看向在爹孃身後的小妹,應清許第一次見這個大哥,有些不自然,不知道該怎樣去對待。
應清晏走過來,笑着打量她,然後用手比了比她,十分欣慰的說:“嗯,小妹比前些年長高了。”
“也比以前更漂亮了。”
應清晏一拍腦袋,衝她神秘的笑笑,“大哥從外邊給你帶了一個寶貝。”
“什麼?”
應清晏神秘兮兮的說,“晚上再給你。”
應清許笑笑,說:“好。”
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吃着團聚的飯,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兒子這次回來在京城就職,以後就能好好孝順爹孃了。”
應父既高興又心裡不安,“你回京不在沙場上拼命,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是最樂意至極的。但是我知道你的心都在戰場上,此次陛下忽然讓你回京統領御林軍,也不知是何意啊。”
“爹,既回之則安之。”應清晏聳了聳肩。
“爹,大哥既然回來了。再說這些也就沒有意義了,無論聖上是何種意義,大哥只要在京城中不出錯不讓人拿住把柄就好了。”應清許適時開口。
“小妹說的對!”應清晏摸了摸應清許的頭,“小妹,你好像變聰明瞭哎。”
“應清晏,皮癢了是吧,這麼和你妹妹說話!”應母用眼睛瞪着他,剛纔重逢時的母子溫情頓時不復存在。
應清晏摸摸自己的鼻子,嚮應清晏道歉討好道:“大哥說錯話了,小妹別放在心上。”
應清許狡黠的看向他,“大哥就只嘴上說說嗎,道歉得用實際行動的。”
“那小妹要怎麼才能原諒大哥?”應清晏朝她眨眨眼。
“我明日早上要吃城南的米糕,大哥去給我買來我就原諒你。”
“好啊,明日大哥定然會將米糕送到你跟前。”應清晏又笑着摸了摸她的頭髮。
這一頓飯,一家人吃了很長時間,說說笑笑的,大多時候是聽應清晏講他在邊疆的趣事。
吃完飯後,應父應母要去休息了。應清晏拉住應清許的手讓她跟着他走。
“做什麼去?”應清許好奇的問。
“去了就知道了。”應清晏將人帶到了一處較爲昏暗的地方,應清許被周遭的黑暗瘮得慌,“大哥,你到底要幹嘛啊?”
“等着,”應清晏吹了聲口哨,立即出來了一個人。“老九,給我。”
老九將一個包裹遞給他然後就離開了,應清晏將包裹放在手上,“小妹,打開看看。”
應清許好奇的打開包裹,“這是……”
一顆很大的夜明珠,在黑暗中發出皎潔耀眼的白光。
“這是大哥上次和邊沙騎兵打仗得來的戰利品,送你。”
“這夜明珠好大一顆。”應清許驚訝的用雙手捧着那夜明珠,眼睛都移不開了。
“你喜歡這個禮物嗎?”應清晏小心的問道。
“喜歡。”能不喜歡嗎,那麼大的一顆夜明珠。
應清晏聽見她喜歡,鬆了口氣。
“那不生大哥的氣了吧?”
“嗯?你說剛剛在飯桌上的事情嗎?我不生氣啊。”
“不是,”應清晏頓了頓,才說:“是三年前我回府時和你爭吵那事。大哥回去後,日日掛念這事,想着要和你賠禮道歉。”
應清許自然不知道他們爭吵的緣由,但想來也不是啥大事,隨即一擺手,“我早忘了這回事了。”
“忘了?忘了好啊。”應清晏高興的說道。
“那這夜明珠你拿着玩兒,大哥送你回去休息。”
應清晏將人送回房裡,眠眠好幾日不見應清許,剛一見面就訴說衷腸。
應清許只能安慰她,安慰好後應清許問,“三年前大哥回來我因爲什麼和大哥吵了一架?”
“是大少爺不小心打碎了小姐最愛的簪子,惹得小姐傷心了好久。”
應清許:“……”果真不是啥大事,虧的應清晏能記那麼久。
不過也能從側面看出來,這應清晏是多麼的愛這個妹妹。
應清許感受着這份愛意,自然心裡也暖暖的。晚上睡覺的時候,她還將夜明珠放在了牀頭,替代蠟燭來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