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百姓

葉傾懷看着那四個字,神色沉沉。良久,她突然一笑,揮手道:“李保全,將這幅字裝裱起來,掛在景壽宮正殿之上!”

李保全應了聲,叫來兩個小太監將那幅字小心翼翼地捲了起來,抱着往司禮監去了。

葉傾懷看了一眼陸宴塵,對他欠了欠身,道:“先生教誨,朕必謹記於心。”

陸宴塵還了一禮。

“芳華姑姑,給朕換身方便的衣裳。朕要出宮去。”

說完,葉傾懷回過頭來對陸宴塵笑道:“先生稍待,朕換身衣服我們再走。”

陸宴塵點了點頭,他看着葉傾懷,目光復雜,深不見底。

——

陸宴塵與鷹衛交換消息的地方是一間名爲匯生典當的當鋪,坐落在下三坊的錦繡坊。

從宮門出去,要走小半個時辰。

葉傾懷只帶了一名隨行侍衛,便是秦陽。

一行三人從瓊樓疊起的上三坊一路行到了人聲鼎沸的下三坊。

“還是下三坊熱鬧些。”路過街邊熙熙攘攘的人羣,葉傾懷感慨道。

“盛京城中除去皇城佔地,上三坊與下三坊佔地約爲二八之比。但是上三坊的房契價格卻是下三坊的十數倍。以正元大街爲界,以北是鐘鳴鼎食之家,以南是粗茶淡飯之所。京中曾有笑談說,大景權臣變換的歷史,就寫在這上三坊的地契更迭中。”陸宴塵對葉傾懷道。

葉傾懷看着下三坊街上人來人往,有的人在攤前高聲叫賣,有的人在街頭駐足交談,有的人行色匆匆趕路。他們大多數穿着布衣和麻衣,鮮少有身着絲綢錦緞的,腳上也多是單鞋和草鞋,無人足蹬靴履。

但有意思的是,葉傾懷看到他們面上大多平和,沒有苦難的痕跡。

她若有所思地笑了笑,道:“但我瞧着,下三坊的百姓對自己的生活尚算知足,並無憤怨。”

陸宴塵默了一默,問道:“公子可還記得,我曾教導過您,民衆最大的兩個特點是什麼嗎?”

出了宮,陸宴塵和秦陽在葉傾懷的要求下,一概喚她爲公子。

葉傾懷怔了一下,答道:“善良,和愚昧。”

陸宴塵點了點頭,道:“正是這兩者,促成了他們的知足常樂。”他擡頭,看着眼前熱鬧的人潮,眼中平靜似水,道,“況且,這些人食尚能果腹,衣尚能蔽體,有個營生,便還能有個奔頭,已經比許多人好很多了。”

葉傾懷想起那日在百味居旁的暗巷中看到的乞丐,不禁陷入了沉默。

她不說話,陸宴塵也不說話。秦陽則安靜地跟在他們身後兩步遠處。

葉傾懷心中憂慮着朝局,陸宴塵心中哀嘆着民生,秦陽則想着秦寶珠。

三人面上各異的沉重神色與這熱鬧的街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走了一會兒,一股糕點的香氣驀地鑽進了葉傾懷的鼻子。

葉傾懷停下了腳步,看到街邊一家點心鋪的外面支着一張桌,上面擺着林林總總的糕點。攤邊圍着三兩個客人,攤後面的掌櫃正笑呵呵地用油紙給客人包着買好的點心,邊包邊招呼着客人下次再來。

這味道好生熟悉。

葉傾懷不禁走到了攤邊,低頭打量起攤子上的糕點。

她指着一種粉白相間的糕點,問道:“這可是桃花烏龍糕?”

掌櫃的立即堆着笑道:“公子好眼力!是安廬人士吧?”

葉傾懷淺淺笑道:“祖上是。”

“那公子可是找對地方了。小老兒便是安廬人,我們花月齋裡最出名的就是這桃花烏龍糕了。公子嚐嚐看,這是今日新鮮出爐的,可是家鄉的味道?”他說着,將一碟糕點推到了葉傾懷面前。

葉傾懷掏出絹帕,包着一塊遞進嘴裡,她仔細嚐了嚐,點頭道:“香招雲外客,味引洞中仙。確是這個味道。”

她回過頭,對陸宴塵道:“先生可要嚐嚐?小時候我娘常做這個給我吃,如今已有幾年沒嚐到了。”

聽到敬敏太后,陸宴塵微微一怔,然後他亦掏出了手帕取了一塊嚐了嚐,點了點頭。

“老闆,給我多包一些吧。包個十人份的。”葉傾懷笑着對掌櫃道。

“好勒!”掌櫃笑着應了聲,取出一張油紙,熟練地打包起來,“公子以後想吃了,再來我這裡。小老兒這店開了三十多年了,在京中也算小有名氣。公子若是喜歡,小老兒可以以後定期給您送上門去。”

說話間,他已將十斤糕點包成了方方正正的五袋,依次繫好了線繩。

秦陽掏出幾塊碎銀,遞給他,掌櫃正要找零,葉傾懷道:“不必了。”

三人離開了糕點鋪子。

走出一段後,葉傾懷突然對秦陽道:“秦陽,你跑一趟百味居。那邊上有一條暗巷,巷子裡有些流民和乞兒,把這些吃食給他們分了吧。路上要是看到別的吃的,你想買就再買些給他們。”

秦陽怔了一下,應聲去了。

路上便只剩下了葉傾懷和陸宴塵兩人。走着走着,葉傾懷突然道:“先生,我在宮中時,每日都覺得若是一步不慎,大景便要傾頹了。可如今我看着他們,卻又覺得世道如常,太平得很。你說這些百姓,他們知道朝廷的弊病嗎?”她頓了頓,又蹙眉道,“他們又想知道嗎?”

陸宴塵忖了一忖,與葉傾懷提起了另外一件舊事:“隆德皇帝曾寫過一本《隆德歸仁錄》印發九州,傳閱於天下,公子可還記得?”

葉傾懷點了點頭,道:“隆德皇帝克恭勤勉,兢兢業業,但當時民間卻有流言質疑隆德皇帝是弒父篡位,當政不仁。於是隆德皇帝便寫了這本《隆德歸仁錄》自辯清白,並在其中闡述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希望與天下臣民共勉。”

陸宴塵點了點頭,道:“那公子可知道,這本手錄發告天下後,效果如何?”

“應當效果不佳吧,不然也不會被後來繼任的延昭皇帝下令查禁。”

“老百姓看到這本出自皇帝的手錄,並沒有多少人關心皇帝的治國理念,也沒有多少人關心隆德皇帝究竟是怎麼上位的。他們更關注的,是皇帝和權臣間不爲人知的摩擦與衝突,以及後宮妃子之間的秘聞和八卦。”

葉傾懷不禁輕笑出聲。

陸宴塵仍然神色嚴肅,道:“這就是百姓。”

致敬一下《大義覺迷錄》

(本章完)

第107章 結餘第156章 薛鬆第81章 勸言第237章 古怪第131章 陳菊連第三十一章 試探226.第226章 寒暄第108章 遺詔第196章 平等第108章 遺詔第109章 右衙衛第199章 困惑第五十一章 危機第246章 難題第105章 師生第174章 戰況第239章 判斷226.第226章 寒暄第六十章 對質213.第213章 大局第十九章 回宮第十三章 秦寶珠第167章 病情第六十七章 血仇218.第218章 阻力第183章 再請219.第219章 改變第十六章 鬼市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132章 殿試228.第228章 賀禮第六十二章 談判217.第217章 盛怒215.第215章 內亂第110章 王立鬆第六章 會審第二十章 早朝210.第210章 返京第七章 童話第124章 掙扎第181章 皇陵第三十七章 抉擇228.第228章 賀禮第194章 過招226.第226章 寒暄第144章 封爵第五十七章 金鼓第三十五章 暗潮第89章 利刃第184章 淵源第130章 洞房第140章 裂痕第三十二章 坦誠第238章 懷疑第六十四章 刀傷第六十一章 爭論第五十七章 金鼓第241章 夢魘第154章 商會216.第216章 行雲寨第130章 洞房第十六章 鬼市227.第227章 選擇第102章 冤情第三十九章 難平第245章 陷阱第五十六章 短兵第五章 稱病第183章 再請第二十七章 新年第123章 杜正恩220.第220章 天真第116章 迷局第236章 潁州第五十六章 短兵第183章 再請233.第233章 任命第207章 長夜第二十九章 復課第128章 大婚第111章 陳情232.第232章 舅甥第156章 薛鬆第249章 爭吵第四十七章 京畿衛第102章 冤情230.第230章 人選第81章 勸言第172章 意象第三十九章 難平第112章 夜飲第243章 衝突226.第226章 寒暄210.第210章 返京第77章 困獸第209章 戰書第254章 戰略第251章 初衷第五十二章 困局
第107章 結餘第156章 薛鬆第81章 勸言第237章 古怪第131章 陳菊連第三十一章 試探226.第226章 寒暄第108章 遺詔第196章 平等第108章 遺詔第109章 右衙衛第199章 困惑第五十一章 危機第246章 難題第105章 師生第174章 戰況第239章 判斷226.第226章 寒暄第六十章 對質213.第213章 大局第十九章 回宮第十三章 秦寶珠第167章 病情第六十七章 血仇218.第218章 阻力第183章 再請219.第219章 改變第十六章 鬼市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132章 殿試228.第228章 賀禮第六十二章 談判217.第217章 盛怒215.第215章 內亂第110章 王立鬆第六章 會審第二十章 早朝210.第210章 返京第七章 童話第124章 掙扎第181章 皇陵第三十七章 抉擇228.第228章 賀禮第194章 過招226.第226章 寒暄第144章 封爵第五十七章 金鼓第三十五章 暗潮第89章 利刃第184章 淵源第130章 洞房第140章 裂痕第三十二章 坦誠第238章 懷疑第六十四章 刀傷第六十一章 爭論第五十七章 金鼓第241章 夢魘第154章 商會216.第216章 行雲寨第130章 洞房第十六章 鬼市227.第227章 選擇第102章 冤情第三十九章 難平第245章 陷阱第五十六章 短兵第五章 稱病第183章 再請第二十七章 新年第123章 杜正恩220.第220章 天真第116章 迷局第236章 潁州第五十六章 短兵第183章 再請233.第233章 任命第207章 長夜第二十九章 復課第128章 大婚第111章 陳情232.第232章 舅甥第156章 薛鬆第249章 爭吵第四十七章 京畿衛第102章 冤情230.第230章 人選第81章 勸言第172章 意象第三十九章 難平第112章 夜飲第243章 衝突226.第226章 寒暄210.第210章 返京第77章 困獸第209章 戰書第254章 戰略第251章 初衷第五十二章 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