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諸侯討董(1)

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春節剛過,楊奉便按照徐宣和郭嘉的安排在臨淄高舉義旗,以駙馬的名義遍邀天下諸侯共討董卓。同時楊奉也是積極整軍備戰,率軍兩萬,並帶着趙雲、韓烈、太史慈、典韋、許褚等將開往陳留郡的酸棗等待各路諸侯。

本來這一次楊奉沒打算帶郭嘉、田豐或徐宣其中任一前去,畢竟這一次並非青州軍單獨作戰,而且諸侯心不齊,成不了大事。但是,臨行前郭嘉對楊奉道:“主公,嘉有一個好友隱居在東郡,這次嘉想勸他出山相助主公,請主公讓嘉跟隨一同前往。”

楊奉一聽,郭嘉的好友必是厲害人物,於是問道:“奉孝之友叫什麼名字?”

郭嘉緩緩說:“此人姓程名立,字仲德。”

楊奉大喜道:“奉早就聽說過此人的大名,這次應當親自拜訪,奉孝可隨奉前往。”

於是,就在楊奉發出討董檄文的第三天,楊奉便在青州誓師西進。自然,在誓師之前,楊奉與王綿、劉幕、伏壽、褚蘭、卞玉、欒靈、貂蟬諸女自是一番依依不捨,揮淚送別,用一句老話,就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

自初平元年春正月到三月,楊奉發出檄文之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主要有十二鎮。第一鎮,後將軍袁術;第二鎮,冀州牧韓馥;第三鎮,豫州牧孔疲壞謁惱潁鷸菽亮踽罰壞諼逭潁幽諤贗蹩錚壞諏潁鋁秈卣佩悖壞諂噠潁ぬ厙氰#壞詘蘇潁窖秈卦牛壞誥耪潁帽畢啾牛壞謔潁懍晏卣懦壞謔徽潁枷綰畈澈L卦埽謔蟣閌遣懿佟

另外還有幷州牧丁原因病不能親自領兵前來,命令大將臧霸統兵一萬前來加盟,因爲考慮到楊奉與丁原的關係,所以並未將臧霸算作是一路諸侯。

袁紹自上次在司空府中因爲廢立之事得罪了董卓,便不敢再在洛陽呆下去,將司隸校尉的印信封掛起來,帶着顏良、文丑等近身親隨離京到了冀州。董卓本欲下令捉拿袁紹,但是後來在李儒的勸說下,董卓爲表大度,不計前嫌,封袁紹爲渤海太守,都鄉侯,於是袁紹便在河內屯兵,以爲討董。

曹操也是因爲不願接受董卓的驍騎校尉一職,又害怕董卓加害,便回到譙縣,散盡家財,招兵買馬,打算□□董卓。曹操之父曹嵩曾官居太尉,家中頗有資產,曹嵩全力支持曹操起兵,曹操原本部下就有族弟夏侯⑾暮鈐ā⒉莧省⒉芎櫚熱耍且院芸觳懿僖燦滌姓澆保勘邇耍找共倭貳>馱誆懿僮急副檠煜輪詈釔鴇侄氖焙潁彌罘鉅丫茸約閡徊絞髁⒁迤臁酢醵浚謔遣懿儔懵砩掀鴇煊Γ柿焓窒碌奈邇П砝吹剿嵩娌渭踊崦恕

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五萬,有一二萬,各領文官武將,相應起兵。不幾日,衆諸侯陸續到達,各自安營下寨,大軍竟有三十萬之多,營帳連綿有二百餘里,聲勢甚爲浩大。各色旌旗飄灑,金弋鐵馬,如此宏大的場面不禁讓楊奉、趙雲等人興奮不已。

雖然共有十三路諸侯,但是真正帶兵開到酸棗的,卻只有九路諸侯。其他幾路諸侯卻分散各地,如袁紹和河內太守王匡駐軍河內,冀州牧韓馥留守鄴城,供應軍糧,豫州牧孔譜ぞ貝ǎ蠼踝ぞ逞簟

在《三國志》魏略太祖傳的記載中,關於諸侯討董的經過可謂是一筆帶過,從董卓下令遷都長安,到後來董卓最後一個到達長安中間的數月沒有任何記載。《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原是蜀國人,並且陳壽師從譙周,所以註定了陳壽的《三國志》前面簡略後面詳盡。

其原因不難想象,劉備從□□黃巾起,直到建立蜀國的這數十年中,在前面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業績,直到後來在荊州纔算是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並有諸如諸葛亮、龐統等人的輔佐,纔可以真正建功立業。所以,陳壽寫《三國志》也是將前面的內容儘量簡略,諸侯討董便是其一。

楊奉心知袁紹兄弟現在不敢來到酸棗乃是害怕其叔父袁槐遭到董卓的毒手,而韓馥、王匡、孔頗聳竊暇衫簦勻皇峭芄步肆恕2還蔚畝炯埔殉觶聳憊握胰四7略蓯直市吹哪欠廡乓部峙亂慘丫偷攪寺逖簦蘭乒渙思柑煸芫突嵋а狼諧萋示吹剿嵩嬀ァ⑼蹩鎩⒖啤⒃踝允且桓鮃採儼渙恕5絞焙蛘餉酥髦蛔約鶴詈沒故僑盟醋觶氳秸飫錚罘盍成喜喚凍鮃跎男θ蕁4穩眨砦刂韉某鋁秈卣佩閽着I甭恚蠡嶂詈睿桃櫫蒲∶酥骱徒摺6ぬ厙氰5諞桓齔雋蟹⒈硪餳潰骸懊獻克約牽獯撾業確畲笠濉酢醵簦厝灰蒲∶酥鰨諡詈疃家酥髟際緩蠼!

張邈聽了,心中暗暗得意,待喬瑁歸列之後,便站起身道:“本次衆諸侯能夠合兵一處共討董卓,爲天下除害,實是青州牧楊大人的振臂一呼,更何況,楊大人更是前朝駙馬,當朝國舅,這盟主之位自然是非楊大人莫屬,衆人以爲如何?”

衆人皆道:“如此甚好,非楊大人莫屬。”

楊奉連忙站起推卻道:“不可,楊奉年輕,資歷尚淺,不堪擔此重任,以奉來看,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又是漢朝名相之裔,可爲盟主。”

袞州牧劉岱起身道:“獻之此言差矣,獻之遍邀天下諸侯會盟酸棗,以爲討董,然而袁本初卻只是屯兵河內,並未帶兵前來,只此一點袁本初便當不得那天下諸侯的盟主,還望獻之不要推卻,就此盟主之位。”

劉岱乃是宗室之人,楊奉是劉家的女婿,算起來兩人也能有點關係,何況他素來看不起袁紹這種打着“四世三公”的牌子滿大街亂吆喝的人,言語之間自然是向着有着當朝國舅身份的楊奉。

如果大家能夠真心討董,即便大家不推薦,他也會搶着做這盟主,只是楊奉早知討董的結果,是以這一次並不想當這個盟主,否則聽了劉岱的話必然會卻之不恭的,於是急忙再次謙恭道:“公山好意,楊奉心領了,此次乃是討董大計,爲少帝復仇,爲萬民除害,是爲天下蒼生謀福,盟主一職自當慎重,論名望資歷,非袁本初莫屬。奉當身先士卒,以爲前驅。”

劉岱見楊奉之意甚是堅決,遂不再多言,劉岱也曾聽說楊奉和袁紹不和之事,看到楊奉能爲大事而放棄個人恩怨,心中對楊奉是更爲敬佩。於是,衆人便派人通知袁紹其被推舉爲盟主之事,讓其親來酸棗主持大局。

袁紹接到關東同盟的書信,心下不禁猶豫起來,這可是一個大好的機會,一旦成爲了關東盟軍的首領,若是真的能夠殺入洛陽,將董卓一幫人等盡數誅除,這大將軍的職位必然非自己莫屬。但是,袁紹又不能不考慮身在董卓眼皮子底下的叔父袁槐一家老小,若是自己真的帶兵攻打洛陽,叔父袁槐一家必然首先遭到董卓的毒手,這樣的話縱然日後成爲了權傾天下的大將軍,卻也會被冠以不孝的罪名。

這時候,袁紹的幾個謀士也已經到了,他們分別是逢紀、許攸、審配、郭圖。袁紹便將書信給衆人一看,袁紹此刻正沒有主意,是以極想聽聽手下這幫謀臣的意見,而且最希望他們的意見都是一樣的,這樣袁紹才能下得了最後的決心,纔不會後悔。

審配首先道:“主公,此乃天賜良機,主公不可錯過。只要主公能夠成爲十三路諸侯的盟主,率領數十萬大軍殺入洛陽勤王,這大權必然會掌控在主公手中,到那時候三公之人任由主公挑選,就是成爲大將軍也不是難事,主公需早下決心。”審配的一席話正好說到讓袁紹最爲心動的地方。

審配的話音剛落,郭圖搖搖頭道:“主公不可,老太傅一家都在洛陽城內,一旦主公率軍攻打洛陽,老太傅一家百餘口人勢必會遭到董卓的毒手。若是主公能夠殺進洛陽,剷除董卓,還能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倘若事有未成,而且還壞了老太傅一家的性命,主公豈非竹籃打水一場空。”

看着袁紹漸漸陰沉的臉,許攸知道袁紹此時心中已亂,小眼一轉,計上心來,道:“主公,攸有一計,可保老太傅一家無虞。”

袁紹知許攸平日主意甚多,大喜道:“子遠既有良策教我,可速速道來。”

許攸得意地瞟了郭圖、審配、逢紀一眼,道:“主公目前只是屯兵河內,並未親臨酸棗參加會盟,董卓必然不會將注意力放到主公身上,主公可趁機派遣顏良、文丑二位將率領數百死士秘密潛入洛陽,將老太傅和伯母大人一同接到此處,如此主公便可毫無顧慮地接受盟主一職。”

袁紹大喜道:“此計若能成功,子遠當爲首功。”於是,袁紹便派顏良、文丑二人率領三百死士星夜趕到洛陽,欲將袁槐一家暗中救出,而袁紹則親率大軍不急不慢地到酸棗會盟。

聽說袁紹率軍來到,衆諸侯急忙聯袂相迎。但是,當他們看到袁紹一身孝服,滿臉悲毅的時候,都不禁驚呆了,只有楊奉心下透亮,必然是郭嘉的計策成功了,袁槐一家被董卓殺害了,所以袁紹纔會這一身裝束。

曹操素與袁紹交好,此刻看到袁紹如此裝束,心中隱隱覺必是老太傅袁槐家中出事了,於是不禁關切問道:“本初這是……莫非是……”這種話確實不好問,雖然知道袁紹之父早亡,然其母尚在,並住在袁槐府中,袁紹之所以披掛戴孝,必是其母或其叔父出事了,所以萬一問錯了,豈不尷尬,所以曹操也只能用半語來問。

袁紹聽得曹操之言,頓時一臉恨樣,牙咬的咯吱咯吱響:“董卓老賊,竟然殺害我叔父全家,我母親和我叔父盡皆遭到董賊的毒手。此仇不報,我袁紹誓不爲人,諸公可爲作證,非是董卓死便是我袁紹亡。”

原來,顏良、文丑二人率領三百死士星夜趕到洛陽,豈不料剛剛進入洛陽,便已經聽說老太傅袁槐一家百餘口盡數被董卓殺害,理由就是袁紹、袁術兄弟參與關東叛軍,與朝廷作對,袁槐則暗中與關東叛軍勾結,以爲內應。顏良、文丑無奈,只得趁着晚上將袁槐與袁紹之母的屍首偷偷擡走,趕回河內。

第九十一章 蹇碩之亂(2)第二百七十四章 張遼兵敗第一百八十八章 奉迎天子第十三章初敗呂布(2)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2)第一百九十三章忽悠徐庶第一百一十章 冀州求救(2)第十八章 表姐嚴馨(1)第二百四十六章 陰謀敗露第二百二十四章 再收猛將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1)第二百九十二章 詐降之計第五十一章一死一俘(1)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2)第四章山盟海誓(1)第九十九章 婦人壞事(1)第二百七十八章二橋相邀第五十三章火攻之計(2)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3)第一百七十章賈詡毒計第八十一章 險些喪命(2)第一百一十四章 洛神甄宓第一百九十二章滅族屠戮第一百八十六章黃忠殞身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2)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3)第二百四十一章張繡攻襄第一百六十七章陶家滅門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3)第一百一十八章 曹操發跡(2)第二百九十三章 濮陽相持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聯袁紹第二百零七章大耳發跡第二百三十二章欲蓋彌彰第二百零九章益州生變第二百六十一章 涼州雙雄第二百二十四章 再收猛將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庶破案第二百九十六章 潼關失守第一百七十一章兩敗俱傷第二百五十六章許褚搶親第一百三十九章楊奉下套第二百八十四章水淹平陽第二百三十章同化政策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2)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1)第二百四十章孫策攻荊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聯袁紹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1)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1)第七十六章平定黃巾(1)第二百六十三章 馬超降袁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1)第一百五十三章陳留兵敗第一百四十一章陳宮上當第一百三十五章兩處求救第一百一十六章甄宓心思第二百七十九章韓氏三姝第九十五章 啞女貂蟬(1)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3)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2)第五十七章誘敵劫營(2)第二百七十四章 張遼兵敗第二百六十五章 韓遂身死第二百六十五章 韓遂身死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2)第七十七章美女間諜(3)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2)第四十章正妻王綿(2)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2)第九十二章 陳留欒氏(1)第二百六十三章 馬超降袁第八章楊喜拜師(1)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1)第十二章進山報仇(1)第七十七章美女間諜(1)第八十四章北海蟄伏(1)第三十九章張任獻計(1)第五十七章誘敵劫營(2)第八十三章 月夜攬才(1)第二百一十二章避禍之策第六十四章犯言直諫(2)第五十一章一死一俘(2)第一百七十章賈詡毒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2)第八十八章 一統青州(2)第五章 機會來到(1)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小二橋第一百九十八章兵分三路第二百零九章益州生變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2)第一百二十章 玉脂美人第十三章初敗呂布(1)第一百八十七章弄巧成拙第六十二章四面攻城(2)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3)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1)第二百八十五章鬥智鬥勇第二百九十二章 詐降之計第九章四門絕技(1)
第九十一章 蹇碩之亂(2)第二百七十四章 張遼兵敗第一百八十八章 奉迎天子第十三章初敗呂布(2)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2)第一百九十三章忽悠徐庶第一百一十章 冀州求救(2)第十八章 表姐嚴馨(1)第二百四十六章 陰謀敗露第二百二十四章 再收猛將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1)第二百九十二章 詐降之計第五十一章一死一俘(1)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2)第四章山盟海誓(1)第九十九章 婦人壞事(1)第二百七十八章二橋相邀第五十三章火攻之計(2)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3)第一百七十章賈詡毒計第八十一章 險些喪命(2)第一百一十四章 洛神甄宓第一百九十二章滅族屠戮第一百八十六章黃忠殞身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2)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3)第二百四十一章張繡攻襄第一百六十七章陶家滅門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3)第一百一十八章 曹操發跡(2)第二百九十三章 濮陽相持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聯袁紹第二百零七章大耳發跡第二百三十二章欲蓋彌彰第二百零九章益州生變第二百六十一章 涼州雙雄第二百二十四章 再收猛將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庶破案第二百九十六章 潼關失守第一百七十一章兩敗俱傷第二百五十六章許褚搶親第一百三十九章楊奉下套第二百八十四章水淹平陽第二百三十章同化政策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2)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1)第二百四十章孫策攻荊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聯袁紹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1)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1)第七十六章平定黃巾(1)第二百六十三章 馬超降袁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1)第一百五十三章陳留兵敗第一百四十一章陳宮上當第一百三十五章兩處求救第一百一十六章甄宓心思第二百七十九章韓氏三姝第九十五章 啞女貂蟬(1)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3)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2)第五十七章誘敵劫營(2)第二百七十四章 張遼兵敗第二百六十五章 韓遂身死第二百六十五章 韓遂身死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2)第七十七章美女間諜(3)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2)第四十章正妻王綿(2)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2)第九十二章 陳留欒氏(1)第二百六十三章 馬超降袁第八章楊喜拜師(1)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1)第十二章進山報仇(1)第七十七章美女間諜(1)第八十四章北海蟄伏(1)第三十九章張任獻計(1)第五十七章誘敵劫營(2)第八十三章 月夜攬才(1)第二百一十二章避禍之策第六十四章犯言直諫(2)第五十一章一死一俘(2)第一百七十章賈詡毒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2)第八十八章 一統青州(2)第五章 機會來到(1)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小二橋第一百九十八章兵分三路第二百零九章益州生變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2)第一百二十章 玉脂美人第十三章初敗呂布(1)第一百八十七章弄巧成拙第六十二章四面攻城(2)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3)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1)第二百八十五章鬥智鬥勇第二百九十二章 詐降之計第九章四門絕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