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弄巧成拙

卻說,賈詡巧施妙計,使得李郭二人與牛輔火拼一場,弄得個兩敗俱傷,卻被由賈詡暗中授意的李樂鑽了個空子,殺敗李郭二人,救下了漢治帝以及百官,李郭二人無奈之下,只得逃往西涼,投奔韓遂去了。

但是,此時李樂的心中卻沒有絲毫的驚喜,因爲牛輔在槐裡尚有五萬大軍,而李樂手下卻只有三千兵馬,更讓李樂覺得窩心的是一夜之間,自己最倚重的大將徐晃留下了一封書信與賈詡一起不辭而別,這件事情的發生使得李樂後脊樑骨直冒冷汗,這一文一武的離開,李樂心中便沒了底,不知道應該怎樣收拾這個殘局。

倘若是護送皇上回到長安,卻沒有足夠的兵力能擋住牛輔的大軍。倘若是不回長安,李樂又不知道究竟該去那裡,畢竟這三千兵馬在任何一個諸侯的眼中只能算是不足爲慮,李樂本就是無謀之人,一時心中矛盾之極。

於是,李樂偷偷找到了太尉楊彪,告之以此事。

楊彪乃是老奸巨猾之輩,早就知道李樂救駕也沒安什麼好心,於是便趁機道:“將軍所慮甚是,牛輔乃董卓餘黨,更是董卓的女婿,乃是窮兇極惡之輩,如今其屯兵槐裡,不被聖上和各方諸侯所容。所以,其唯有仿效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否則天下之大將無有其容身之所也。”

頓了頓,楊彪道:“若是老夫所料不錯,不出十日,牛輔必定盡率其手下五萬大軍前來與將軍爭奪皇上也,將軍手下只有三千兵馬,且又有部分有傷在身,如何能敵那牛輔的五萬西涼雄獅。”

楊彪的這番話說了等於沒說,李樂又不是笨蛋,當然早就料到了,否則也不會來找楊彪商量了。老東西,老滑頭,李樂心中暗罵,但是嘴上卻道:“楊太尉所言甚是,這牛輔心性兇殘可比董卓,倘若皇上和衆位大人落在其手中,當會重蹈當年董卓亂政之覆轍。”

“嘿嘿”一笑,楊彪心中暗罵一句,要挾我,你還嫩點,口中道:“牛輔與李榷、郭汜兩軍交戰,兩敗俱傷,結果卻被將軍坐收了漁翁之利,牛輔必然會認爲是將軍在其中做了手腳,加之李郭二人已經逃往涼州,牛輔必然將所有的仇恨都加之在將軍身上,若是將軍兵力與之相當,牛輔豈是將軍對手,只是如今將軍兵力單薄,恐怕不是牛輔的對手,倘若將軍兵敗,皇上和老夫等人大不了再次成爲階下之囚,卻不至壞了性命,但是將軍就不一樣了,牛輔豈能安然放將軍生路?”

薑還是老的辣,楊彪輕輕鬆鬆便將自己心中最擔心最害怕的境況不露聲色地化解了,而且將牛輔的所有矛盾都轉嫁到了李樂身上,不能不說是高明之極。

李樂本就是膽小之輩,心中最脆弱的那一層想法一下子被楊彪抖了出來,臉色微變,再不似方纔那樣鎮定了:“楊太尉,如今我等都是乘坐一條船,倘若船翻了,大家都沒什麼好處。如今情況緊迫,我等還是早思妙計,萬不能讓皇上落入牛輔手中,再次受辱了。”

楊彪乃是忠臣,自然會爲皇上考慮,聽了之後,沉吟一會道:“如今之計,唯有以皇上的名義下詔給某一方諸侯,暗中派人快馬通知,命其統兵救駕。”

對於這個辦法,李樂卻有點心中不甘,因爲無論是誰統兵來到,李樂必然都沒有實力與之抗衡,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夢想將會破滅,但是眼下也只有這個辦法了。李樂問道:“不知楊太尉想請哪路諸侯進京勤王?”

看着李樂雖然心有未甘,卻又無可奈何的神情,楊彪心中不由暗暗得意,道:“老夫心中倒有一個合適的人選,此人不但手下文武雲集,更有雄兵數十萬,更爲重要的是此人也有四世三公的背景,對大漢是忠心耿耿。”

“袁紹”,李樂脫口道,能符合這個條件的只有兩人,袁紹和袁術,但是袁術遠在淮南之地,距離長安有千里之遙,遠水解不了近渴,而袁紹卻佔據司州,與雍州接界,只有密詔一下,袁紹很快就可以率軍進京勤王救駕。

“不錯”,楊彪點了點頭,“正是袁本初。楊將軍以爲如何?”楊彪的本意是說楊奉,楊家本來是四世二公,加上楊彪,便是四世三公了,但是一般人講四世三公,大都定位在了袁家,李樂也是一樣。楊彪之所以想選擇楊奉,畢竟也有私心,論關係,二人算得上是堂兄弟關係,畢竟都是楊家人嘛。只是李樂意會錯了,楊彪也就不好再改口,以免引起李樂的疑心,只能暗歎自己弄巧成拙了。

李樂當然不知道楊彪所指不是袁紹,能說什麼呢,只能是無奈地點了點頭。

洛陽城內,袁紹府中,袁紹正和一班謀臣商議此事,此次在座的不但有袁紹以前的班底,沮授、許攸、郭圖、逢紀、審配、辛毗,而且還有後來加入袁紹陣營的荀彧、程立和陳登三人,在衆諸侯論謀士的數量,袁紹絕對可以稱第一。

正在發言的這個人是沮授,只聽他對袁紹建議道:“將軍的祖先,幾代都是國家大臣,世傳忠義。如今,天子流離失所,宗廟也殘敗毀壞。授看到各州、郡雖然表面上都聲稱是義兵,實際上互相圖謀,並沒有憂國憂民的想法。如今,將軍基本平定司州地區和豫北之地,兵強馬壯,將士聽命,如果主公向西去迎接天子,遷都洛陽,就可以挾天子而令諸侯,積蓄兵馬,□□不服從朝廷的叛逆,天下有誰能與您對抗?”

這是同意派的聲音,當然還有人對此表示否定的態度,就在沮授的話音剛落之際,郭圖長身而起道:“漢朝王室的沒落,爲時已久,如今要使它復興,豈非是困難之極!而且,如今天下英雄豪傑紛紛起兵,各據州、郡,部下人馬動輒數以萬計。此乃是泰失其鹿,先得者王之機。現在,若是主公把天子迎接到自己身邊,一舉一動都要上表奏請服從天子,則自己權力減輕;不服從,則要蒙受違抗聖旨的罪名,更可使其他有心之諸侯以此爲藉口,出兵□□,故圖認爲此非上策。”

本來在剛接到皇上的密詔的時候,袁紹確實高興了一陣子,但是此刻聽到郭圖的話,頗有幾分道理,心下不覺又猶豫起來。

這時候,程立”嘿嘿“一笑,起身道:“主公,此有何難,一旦皇上來到之後,主公只需在朝中遍插耳目,旦有異己者,格殺勿論,同時主公可使心腹擔任朝中重要之職,只要能夠控制朝政,看誰還敢多言。而且,一旦控制朝政之後,主公便可對各地諸侯發號施令,聯弱除強,旦有不服從者,便可以皇上的名義聯合其他諸侯共同□□,此乃戰國之時秦國尉僚的遠交近攻之策也。”

自投靠袁紹以來,這是程立第一次爲袁紹出謀劃策,這也代表着程立已經完全成爲袁紹的人了。

袁紹心中大喜,用眼瞟了瞟沮授和許攸二人,見二人皆是點了點頭,心中再無疑慮,拍案而起道:“如今漢室失統,皇權旁落,更有李榷、郭汜、牛輔等奸賊亂政,使皇上蒙難,我袁家有四世三公之明,更是世受皇恩,今即蒙皇上看重,豈能袖手旁觀,任由這些奸賊繼續欺凌皇上。我意已定,即可出兵五萬到雍州,迎奉天子到洛陽。沮授、許攸、程立、郭圖四位軍師和顏良、文丑二位將軍隨我一同前往,其餘衆人留守此地。”

這個時候,楊奉正因丁原之死發兵幷州,找呂布復仇,更爲奪回幷州之地,而孫堅也因爲劉備在江東的活動而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和劉備爭霸江東之上,都無暇顧及此事,才使得袁紹撿了一個天大的便宜。

袁紹出兵之前,給楊彪回了一封信,讓其自西向東而進,自己將會即可發兵五萬向西推進。

且說,牛輔大敗而回,更是聽說李樂殺敗李郭二人,劫了聖駕,心中大怒,立即在槐裡整頓兵馬,準備馬上殺回長安,再將皇上和百官從李樂手中奪回。何顒從旁勸道:“將軍且慢,如今李樂兵寡,豈敢再回長安。以顒來看,李樂等人必然會仿效何進號令諸侯進京,而司州袁紹則是最佳人選。以之意,皇上和百官一衆車駕,一路必然走的極慢,將軍可親率五千騎兵,日夜追趕,不出三五日,必能追上。顒則率領大軍在新豐、渭南之地設伏,大敗袁紹,則將軍便可繼續佔據雍州,挾持天子了。”

牛輔大喜,遂聽從何顒之計,親率五千西涼騎兵,日夜追趕。

果然不出何顒所料,治帝一行由於跟隨了很多后妃、百官,行進速度甚是緩慢,一日才能行進幾十裡。但是,牛輔率領的五千鐵騎的速度卻是快的太多了,每日可行進幾百裡,沒出三天,便在陰般縣附近趕上了治帝一行。

治帝嚇的面如土色,心中沒有半點主意,只是一臉焦慮地望着楊彪,口中急聲問道:“牛輔大軍追了上來,太尉,現在該怎麼辦,朕該怎麼辦?”就連身經百戰的李樂此刻也是沒了主意,臉色如土。

楊彪畢竟是見過大世面,在這個時候尚能沉得住氣,兩隻小眼向四周望去,忽然楊彪的視線停在了一座小山上。也不能叫做山,因爲它只有一百多米高,但卻是十分的陡峭,是一個防守的極佳之地。

楊彪再無遲疑,當即對治帝道:“陛下,如今情況緊急,請陛下下令全部退到那座小山上,牛輔既能如此之快追來,所率必然全都是騎兵,我等正可依靠地勢同牛輔的大軍抗衡,同時派人火速通知袁紹,令其率軍來此救駕。”

“好好好”,治帝心中早就沒了主張,楊彪的這個辦法在治帝眼中不啻爲是一根救命稻草,於是治帝道:“傳旨,所有人等全部退到小山上,加封李樂爲車騎將軍,率本部兵馬在山上防守,一定要頂住牛輔的進攻。”

看來這治帝也不是傻瓜,知道這個時候全靠李樂了,便趁機封了一個空銜的車騎將軍給他。

但是,李樂卻絲毫沒有被感動,心中暗想,他媽的,有危險了纔想到對我進行加封,還不是要老子給你賣命。但是,大敵當前,李樂也不敢和治帝來真的,便裝作被感動得一塌糊塗,跪下謝恩道:“謝陛下隆恩。”

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1)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1)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1)第二十五章力勸皇后(1)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1)第十六章計謀得逞(1)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2)第一百五十七章新定袞州第二百零三章終得幽州第一百二十章 玉脂美人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2)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1)第二百一十二章避禍之策第十八章 表姐嚴馨(3)第一百九十一章抗日援朝第一百七十九章幷州劇變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吳告急第二百四十九章楊彪弒君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A獻計第八十四章北海蟄伏(1)第一百零一章 董卓迎駕第一百七十三章公孫南下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1)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1)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2)第十四章又見二女(2)第四十五章神箭立威(2)第一百一十七章 改革推廣第九十一章 蹇碩之亂(1)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1)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2)第二百七十六章郭許之爭第二百一十二章避禍之策第八十八章 一統青州(1)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小二橋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1)第十一章 突聞噩耗(1)第一百零七章 虎牢揚威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1)第一百六十六章 劉備陰謀第一百七十三章公孫南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1)第二百九十三章 濮陽相持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1)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第二百六十二章馬騰被殺第一百一十四章 洛神甄宓第二十二章 許婚張寧(3)第一百三十八章心性狹隘第一百八十九章祭奠黃忠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1)第二百一十九章靜璇公主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3)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2)第二百一十六章兄弟重逢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1)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豹受傷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1)第二百零七章大耳發跡第二百六十八章 楊奉稱帝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2)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1)第一百九十三章忽悠徐庶第十八章 表姐嚴馨(3)第一百三十六章 闊別多年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1)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1)第一百九十一章抗日援朝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2)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2)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1)第二章青梅竹馬(1)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2)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3)第一百一十章 冀州求救(1)第二百三十七章 挹婁滅國第三十九章張任獻計(2)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一百五十七章新定袞州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2)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2)第一百八十八章 奉迎天子第二百六十八章 楊奉稱帝第五十二章坑殺俘虜(1)第二百七十二章宮康心事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1)第二百八十一章兩路伐袁第二百三十一章楊奉遇刺第二百零八章鳳雛龐統第二百五十二章 鄧賢之死第五十五章分兵進攻(1)第一百九十一章抗日援朝第一百三十八章心性狹隘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1)第二百五十二章 鄧賢之死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3)第二百七十七章沮授助逃第一百七十一章兩敗俱傷第一百七十八章公孫退兵第五章 機會來到(2)
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1)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1)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1)第二十五章力勸皇后(1)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1)第十六章計謀得逞(1)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2)第一百五十七章新定袞州第二百零三章終得幽州第一百二十章 玉脂美人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2)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1)第二百一十二章避禍之策第十八章 表姐嚴馨(3)第一百九十一章抗日援朝第一百七十九章幷州劇變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吳告急第二百四十九章楊彪弒君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A獻計第八十四章北海蟄伏(1)第一百零一章 董卓迎駕第一百七十三章公孫南下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1)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1)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2)第十四章又見二女(2)第四十五章神箭立威(2)第一百一十七章 改革推廣第九十一章 蹇碩之亂(1)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1)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2)第二百七十六章郭許之爭第二百一十二章避禍之策第八十八章 一統青州(1)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小二橋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1)第十一章 突聞噩耗(1)第一百零七章 虎牢揚威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1)第一百六十六章 劉備陰謀第一百七十三章公孫南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1)第二百九十三章 濮陽相持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1)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第二百六十二章馬騰被殺第一百一十四章 洛神甄宓第二十二章 許婚張寧(3)第一百三十八章心性狹隘第一百八十九章祭奠黃忠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1)第二百一十九章靜璇公主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3)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2)第二百一十六章兄弟重逢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1)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豹受傷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1)第二百零七章大耳發跡第二百六十八章 楊奉稱帝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2)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1)第一百九十三章忽悠徐庶第十八章 表姐嚴馨(3)第一百三十六章 闊別多年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1)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1)第一百九十一章抗日援朝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2)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2)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1)第二章青梅竹馬(1)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2)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3)第一百一十章 冀州求救(1)第二百三十七章 挹婁滅國第三十九章張任獻計(2)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一百五十七章新定袞州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2)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2)第一百八十八章 奉迎天子第二百六十八章 楊奉稱帝第五十二章坑殺俘虜(1)第二百七十二章宮康心事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1)第二百八十一章兩路伐袁第二百三十一章楊奉遇刺第二百零八章鳳雛龐統第二百五十二章 鄧賢之死第五十五章分兵進攻(1)第一百九十一章抗日援朝第一百三十八章心性狹隘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1)第二百五十二章 鄧賢之死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3)第二百七十七章沮授助逃第一百七十一章兩敗俱傷第一百七十八章公孫退兵第五章 機會來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