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陳留欒氏(1)

殺掉了蹇碩之後,何進很快便掌控了洛陽城的禁衛軍,並且還殺害了董太后的弟弟驃騎大將軍董重,司隸地區的軍權也盡數落到了何進一黨手中,自此司隸地區的軍權只有剩餘的羽林軍還在張讓等人的掌握中,其餘盡歸何進掌控。自蹇碩之亂後,外戚集團便以絕對的優勢壓倒了宦官集團和清流集團,何進一黨獨攬了朝廷大權。

這已是中平六年,也就是公元一八八年的六月。何進雖然掌控了朝廷大權,但是並沒有趁機發難,將張讓、趙忠等人殺掉,除掉宦官集團,而是聽信了早被張讓等人收買的弟弟何苗以及母親舞陽君的話,暫時放過了張讓、趙忠等人,以至於後來竟然死在這些宦官手中。

司隸地區的風雲變幻自然不能瞞過楊奉派在洛陽的耳目。在三國時代,信鴿並沒有被當時的人們用作傳播信息的工具,而是以快馬通訊。但是,楊奉訓練了一批信鴿,併成功的運用在了漢中、洛陽與青州之間的聯繫,所以這邊何進剛剛殺掉了驃騎大將軍董重,董太后還沒有遭到何進毒手的時候,楊奉便已經知道了洛陽的所有變故,是以信鴿通信不可謂不快。

得到了洛陽政變的信息後,楊奉的心便再次開始活躍起來。既然這次事情都已經一一發生,那麼再過兩個月,京都洛陽將會再次發生一場大的風雲變動,何進被誅、十常侍授首、董卓進京,然後接下來便是諸侯討董,董卓遷都長安之後更是讓楊奉期盼已久的諸侯割據、各自混戰的時代。

楊奉心中確實也打算去一趟洛陽,看是否能將時局改變一二,主要還是因爲京城之中尚有楊奉心儀的美女貂蟬、伏壽、董承的妹妹等諸多美女,說不定去趟京城還會帶這幾個美女回來,大享齊人之福呢,想着想着,楊奉臉上不禁露出一副豬哥形態。

說起貂蟬,在歷史上最爲爭議,《三國演義》將她刻畫成了一個憂國憂民的巾幗英雄,但在《三國志》卻無任何記載,或許是歷史上並無此人吧。但後世許多三國的研究者對此看法不一,有的說確有其人,有的說並無此人,還有的說雖有此人但並不叫貂蟬,而叫刁秀兒,也有人說貂蟬原名叫任紅昌。

其實楊奉也是急於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關於貂蟬的故事,畢竟在民間流傳了一千八百年,後世人更將她列入中國四大美女,並排名首位。直到二十世紀,仍有她的電影故事上演,賣座奇好。不過,因爲“正史”上沒有關於她的記載,以致很多人疑心有沒有這麼一位重要角色。

另外,楊奉打算進京的一個原因,就是楊奉的姨父丁原。楊奉月前曾給丁原寫了一封信,再次叮囑其日後萬萬不可進京響應何進,若有京城官職的任命,只要以身懷重病爲由推託掉就行了,絕對不可赴京就任,如果真是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進京之時也不要帶上呂布。

但以楊奉對丁原的瞭解,忠於大漢的丁原必然會響應何進的進京勤王之詔,但會不會帶上呂布就不好說了。若是丁原真的沒有聽從自己的勸告帶領呂布進京,自己這一趟進京說不定就能爲丁原化解這一劫,以免遭到呂布的毒手,也爲日後青州與幷州之間的遙相呼應。雖然自己來自後世,畢竟和丁原也有一段時日的相處,日久生情嘛,總不能眼睜睜看他送死不救吧,更何況丁原的存在對楊奉以後接掌幷州有着莫大的方便。

正當楊奉產生了進京的念頭沒幾天,發生了一件事情,真可謂天遂人願。這日楊奉忽然接到靈帝命他秘密進京的密旨,使得楊奉及手下衆人十分驚訝,衆人紛紛猜不透這其中含義。靈帝不是已經駕崩了嗎,難道這道聖旨是在靈帝駕崩之前的下的,若是如此的話,這聖旨來的也太慢了點。楊奉心想,《三國志》中根本就沒有這齣戲呀,皇帝密令大臣進京面聖,此中定有重大事情。

雖然猜不透皇上的用意,但這次的京都之行楊奉卻是必須要去的,否則就是違抗皇命。要知以漢朝的規矩,皇帝下的聖旨是一式兩份的,一份給接旨的大臣,一份封存在皇宮之中,若是楊奉此次抗旨不去,日後一旦那一份聖旨丟落在日後的對手之中,對楊奉的名聲會是大大不利的。在衆人的建議下,楊奉帶上典韋、許褚、趙雲、韓烈四兄妹七人上路,另派三百虎豹騎沿途負責秘密保護。

自從韓烈兄妹歸降之後,韓鳳三姐妹就相繼落入了楊奉的魔爪之中。不過,韓鳳三姐妹自上次東武之戰兵敗被俘之後,就對楊奉無限的崇拜,加上楊奉展開了21世紀追女孩的強大攻勢,三姐妹很快就相繼“陣亡”,全部搬到了州牧府中,成爲了楊奉的“貼身”丫環。

韓烈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女孩子早晚都要嫁人的,三姐妹同侍一夫也不是什麼壞事,彼此之間也可以互相照應,免得受氣。再說,像楊奉這般英雄的人物,妹妹們跟着他,日後的榮華富貴不說,就是自己跟主公有了這層關係,日後也就會更會受到重用,由此可見古時女子的地位的確不高。

這次楊奉率領衆人進京,不是經過冀州,而是選擇取道袞州,然後由袞州進入司隸。這是因爲典韋的原因,當初典韋因爲在陳留殺人而不得已拋棄家中父母妻兒亡命,但是現在典韋已經成爲了楊奉手下的大將,自然就不需要再害怕什麼,所以這次楊奉取道陳留的目的就是讓典韋順便將其父母妻兒接到臨淄。

典韋是陳留已吾人,家境並不富裕,以打獵爲生,以往典韋在家的時候,每次打獵都是收穫頗豐,自己吃不完的都拿到了集市上賣掉,但是自從典韋因殺人而被陳留太守滿郡通緝,便逃到了外面,家中更是因爲典韋的外逃而陷入了生活的困境。

好在典韋還有幾個關係不錯的朋友,在典韋不在家的這段時間中對其進行資助,才使得典韋一家四口人還能維持生活到今天,否則早就已經餓死了。

這次楊奉取道袞州有兩個目的,一是剛纔說到的是爲了典韋將其父母妻兒接到臨淄,第二個目的就是想看一看陳留的第一美女欒氏,欒氏的真名叫什麼,楊奉卻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在三國曆史上她是原九江太守邊讓的妻子,並且在曹操興兵徐州報父仇的時候,因爲邊讓公開表示不滿而被曹操殺掉,殺掉邊讓之後,曹操在處置邊讓家眷的時候驚於邊讓之妻欒氏的美豔,而將其偷偷安置下來。之後,曹操更是時常與欒氏幽會,欒氏也成爲了曹操的秘密情婦。正是因爲這件事情才使得與邊讓極爲交好的陳宮憤而背叛了曹操,說動張邈一起迎呂布入主袞州,使得曹操袞州的基業差點菸消雲散,這是曹操一生中首次因爲女人而差點毀掉自己的事業。

欒氏的美豔在整個陳留都是有名的,是以連典韋這樣的大老粗也知道欒氏,究竟閨名何許典韋就不知道了。欒氏名靈,陳留尉氏人,父親欒預,曾爲尉氏縣令,後因身體不好而辭官不做,閒置在家,據說欒氏一脈乃是春秋時候晉國的名將欒枝的後人

欒靈今年只有十六歲,因其美麗無比,所以眼界甚高,每天到其家中說媒的人絡繹不絕,但是欒靈卻一個不看不上。在歷史上,九江太守邊讓在董卓被殺之後,更是由於結髮妻子在九江病故,便辭官歸隱,回到了老家陳留。那時邊讓已經是三十有六,欒靈卻只有十九歲,邊讓比欒靈大了足足十七歲,但是由於邊讓多才,年輕的時候便以“能文”著稱於世,其所寫的《章華賦》文詞豔麗而爲時人所傳頌,更是因此而得到董卓的欣賞而由一名白身而一躍成爲九江太守。

邊讓回到陳留之後,也聽說了欒靈的美麗,正值中年喪妻,邊讓便也讓媒婆前去欒家爲自己說媒,沒想到欒靈還真的答應了邊讓的提媒,不顧邊讓大自己十七歲而成爲了邊讓的妻子,才子佳人,成爲當時陳留郡廣爲流傳的一段佳話。

尉氏縣位處已吾縣的西邊,正是前往洛陽的必經之路。在安排三十名虎豹騎將典韋的父母妻兒護送臨淄之後,楊奉一行便直接前往了尉氏縣,當然,對於楊奉此行的目的雖然大家都是心知肚明,衆人也都說不出來什麼,畢竟楊奉的好色自從韓鳳三人之事後便已經逐漸暴露出來。不過,以當時的時代背景而言,又以楊奉青州牧的卓絕身份來講,多妻多妾也不算什麼,何況尉氏縣正是洛陽的必經之路,也不會耽誤太多的時間。只有韓鳳三姐妹心中微有酸酸的醋意,但是也不敢在楊奉跟前亂使小性子,畢竟以她們的地位來講,萬一惹惱了楊奉,失寵也是瞬間之事。

欒家在尉氏縣還是很有名的,到了尉氏縣之後,隨便找人一問楊奉便打聽到了欒家的位置。對於這樣的事情,以楊奉目前的身份、名聲,欒家是萬萬沒有拒絕的理由的,可謂是把握十足,是以備了一份厚禮之後,楊奉便帶着衆人直接登門造訪欒預。

收到下人來報,說是青州牧楊奉前來拜訪,讓欒預覺得不可思議,自己和這個青州牧楊奉根本就不認識,何況楊奉乃是天下聞名的人物,又是一州之牧的身份,自己乃是一個辭官不做的前縣令,與之相比可謂是相差萬里,他爲何要遠從青州而來拜訪自己呢。

猜不透歸猜不透,但是畢竟青州牧大人就在門外,這是不錚的事實,欒預馬上正了正衣冠,急步向門外走去,這樣的貴客當然需要自己這個主人親自迎接了。但是,就在走到庭院中間的時候,欒預聽到了女兒欒靈銀鈴般的笑聲,心中的疑惑在剎那間消失了,欒預明白了楊奉此行的目的了。

欒家也是書香世家,所以欒預年輕之時在陳留也是比較有名氣的才子,對於這個有着靈帝親封的“當朝之文武全才”稱號的楊奉更是充滿了無限的嚮往,畢竟以十六歲的弱齡在朝堂之上五步成詩絕對稱得上是驚世駭俗之舉。而對於文人來說,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喜歡結交名氣比自己大的文人,欒預自然也逃脫不了這個通病。

想着想着,欒預來到了大門處,也看到了楊奉的模樣。本就對楊奉心懷嚮往的欒預心中更是不由暗讚一聲,沒想到八個月便平定黃巾之亂,兩個月收復青州全境的楊奉竟然是這樣一個英俊人物,並沒有他想象中的膀大腰圓,滿臉虯髯。

看到快步到來的這個老人,楊奉心想此人必是欒家家主欒預無疑,於是首先抱拳道:“青州楊奉冒昧來訪,還望欒老先生不要見怪。”欒靈今年雖然只有十六歲,但是欒預今年卻已經五十有二,因爲欒靈是欒預最小的夫人所生。

第九十六章 貪心不足(2)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2)第二章青梅竹馬(2)第二百五十七章論罪當斬第三十一章 巧得智將(2)第二百零五章荒唐生活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1)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二百一十三章不打自招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1)第二百零五章荒唐生活第六十七章卑劣手段(1)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2)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第一百七十五章進退兩難第二百九十四章 反地道戰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3)第六十六章廣宗易帥(2)第四十九章峽谷伏擊(2)第二百三十五章 吉林激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是戰是降第一百六十章使者周瑜第二百三十九章成立遼州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2)第四十章正妻王綿(2)第二百六十八章 楊奉稱帝第二百零二章再失徐州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1)第一百一十七章 改革推廣第二百三十二章欲蓋彌彰第六十二章四面攻城(1)第一百二十章 玉脂美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豫州戰火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2)第二百一十五章擾民事件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A獻計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1)第一百四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2)第十二章進山報仇(3)第二百五十九章又添一妻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1)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1)第三十五章啤酒換將(1)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2)第四十七章戰局平衡(1)第一百五十九章袁收李通第一百九十七章出兵代價第二百四十四章 荊州文武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2)第二百六十九章鮮卑內亂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2)第十六章計謀得逞(1)第一百一十章 冀州求救(1)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2)第一百零五章 想哭就哭(1)第九十二章 陳留欒氏(1)第二百二十一章喜得驕子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1)第一百九十三章忽悠徐庶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2)第一百九十七章出兵代價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2)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腳之威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1)第二百三十八章吉林失守第一百一十五章救孫一命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1)第一百五十三章陳留兵敗第五十五章分兵進攻(2)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1)第二百零三章終得幽州第五章 機會來到(2)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1)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2)第二百七十五章坐擁六州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2)第十八章 表姐嚴馨(1)第二章青梅竹馬(2)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2)第二百五十五章 馮家嫁女第二百六十八章 楊奉稱帝第一百三十九章楊奉下套第一百九十八章兵分三路第二百九十章 小將卞秉第一百六十六章 劉備陰謀第七十章皇甫兵敗(2)第二百零九章益州生變第一百五十六章 曹操自刎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2)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1)第九十一章 蹇碩之亂(1)第一百一十五章救孫一命第八章楊喜拜師(1)第一百六十一章 平分豫州第一百零一章 董卓迎駕第一百二十七章 冀州危機第一百六十章使者周瑜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1)
第九十六章 貪心不足(2)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2)第二章青梅竹馬(2)第二百五十七章論罪當斬第三十一章 巧得智將(2)第二百零五章荒唐生活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1)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二百一十三章不打自招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1)第二百零五章荒唐生活第六十七章卑劣手段(1)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2)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第一百七十五章進退兩難第二百九十四章 反地道戰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3)第六十六章廣宗易帥(2)第四十九章峽谷伏擊(2)第二百三十五章 吉林激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是戰是降第一百六十章使者周瑜第二百三十九章成立遼州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2)第四十章正妻王綿(2)第二百六十八章 楊奉稱帝第二百零二章再失徐州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1)第一百一十七章 改革推廣第二百三十二章欲蓋彌彰第六十二章四面攻城(1)第一百二十章 玉脂美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豫州戰火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2)第二百一十五章擾民事件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A獻計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1)第一百四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2)第十二章進山報仇(3)第二百五十九章又添一妻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1)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1)第三十五章啤酒換將(1)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2)第四十七章戰局平衡(1)第一百五十九章袁收李通第一百九十七章出兵代價第二百四十四章 荊州文武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2)第二百六十九章鮮卑內亂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2)第十六章計謀得逞(1)第一百一十章 冀州求救(1)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2)第一百零五章 想哭就哭(1)第九十二章 陳留欒氏(1)第二百二十一章喜得驕子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1)第一百九十三章忽悠徐庶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2)第一百九十七章出兵代價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2)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腳之威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1)第二百三十八章吉林失守第一百一十五章救孫一命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1)第一百五十三章陳留兵敗第五十五章分兵進攻(2)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1)第二百零三章終得幽州第五章 機會來到(2)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1)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2)第二百七十五章坐擁六州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2)第十八章 表姐嚴馨(1)第二章青梅竹馬(2)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2)第二百五十五章 馮家嫁女第二百六十八章 楊奉稱帝第一百三十九章楊奉下套第一百九十八章兵分三路第二百九十章 小將卞秉第一百六十六章 劉備陰謀第七十章皇甫兵敗(2)第二百零九章益州生變第一百五十六章 曹操自刎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2)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1)第九十一章 蹇碩之亂(1)第一百一十五章救孫一命第八章楊喜拜師(1)第一百六十一章 平分豫州第一百零一章 董卓迎駕第一百二十七章 冀州危機第一百六十章使者周瑜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