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召見



崇禎此時的召見,也是迫不得已。

這個辰光,又是雨水不停的時候,他一般不見外臣,只是在乾清宮不停的批閱奏摺就可以了。

而東廠的消息報上來,崇禎的心情也是十分的異樣。

驚奇和憤怒,都是兼而有之。

兵部對浮山營的過份刁難使得他感覺憤怒,也是頗感無奈。朝中羣臣就是這樣,黨爭之下,什麼事情都能放在一邊,多少年下來了,他也是習慣了。

驚奇的便是張守仁有這種破釜沉舟的決心與決絕!這個膠州出來的將領,膽色決斷,都非比常人!

到了此時,他才隱約明白,戰場上的戰功恐怕不是僥倖得來,如果將領沒有這種膽色和決斷,恐怕也不會獲得這麼大的成就。

到了此時,也就唯有他出面收場了。

楊嗣昌的臉面,多少還是要顧及一下的。崇禎用人就是如此,自己信用的,就會悉心照顧。

有此詔旨,張守仁自是飛馳入宮,好在坐騎是準備好了的,在小黃門的帶領下,風雨之中,向着宮禁方向飛馳而去。

原本就是在皇城之中,從承天門進去,再一路是端門,午門,從左掖門再入皇極門,穿過中左門,文華門,到得殿階之前,這段匆忙的行程纔算結束。

下馬之後,也是有人在張守仁臉上很注意的看了一眼。

幾個小黃門在無數初入宮禁的人臉上見過的那種惶恐和害怕的情緒,在張守仁臉上卻是沒有看到。

這裡,對張守仁來說,並不陌生。

承天門,後來換了一個名字,張守仁曾經上去過,在上頭眺望長安街,浮想連連。然後由午門入宮禁的道路,也是十分熟悉,在後世時,他曾經在北京讀軍校,和同學或是三五好友,一起在風和日麗的日子游覽這座龐大的宮殿羣,在裡頭消磨一整個白天,這樣的事也不是一回兩回。

宮禁中的那些殿閣,那些紅牆組成的永巷夾道,那些明黃色的殿頂和淺黃色的方大金磚,都是十分熟悉的景色。

只是在後世時,進來遊覽時是輕鬆愉快的心境,在此時此刻,悽風苦雨,四周是持着長槍劍戟的大漢將軍,一個個身形高大,正用好奇和警惕的眼神打量着自己,四周是不停的有穿着白皮靴在雨水中行走的太監們,或是神色匆忙,或是小跑而過,那種緊張的神色配合那些穿着甲胃的侍衛還有穿着補服的官員們,再配合那高入天際的殿宇羣落,這種威壓之感,如果是真的初入此境,還真的容易被壓服壓跨呢。

而張守仁面對這一切時,無非就是那一抹淡淡的笑容了。

這一切,對他來說,無非也就是懷舊。

那種親切之感,只有他自己這個穿越客才能明白。而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無非就是叫更多的人走進這裡時能有輕鬆愜意之感,只是這一條道路,確實是艱辛萬分,很多人只看到他一年多就奮鬥到如許地步,但這一年多所付出的一切辛苦,又豈不是比普通人要辛苦百倍千倍?

“一會進了

殿,不可張望,不能擡頭,報名要大聲,更要報三代履歷,然後就是叩頭,要誠謹小心,要叫皇上看到你的誠心正意……”

前來引領張守仁入內的是乾清宮的掌事牌子吳祥,這個太監是王德化的門生,因爲薛國觀事前打好的門路,所以對張守仁還算是客氣與照顧,種種關照,不厭其煩,也是使得張守仁心裡頭厭惡萬分。

這一切儀注,哪裡有什麼神聖可言,無非就是規定出來,以確定人君之分,把君權神聖化,秦漢以降,越是往後,這一套東西就越是煩雜繁蕪,而先秦之時,能直呼國君名字,諡號荒就是荒,厲就是厲,在漢時,丞相能在國君面前發兵拿捕小臣,無需顧忌皇帝的臉色,到唐時,宰相仍然位在親王之上,皇帝需待之以禮,便是宋,士大夫也是與君上共治天下。

到大明,已經是君臣分際十分明顯,皇權漸漸籠罩於一切之上,就算如此,讀書人還算保留一定的人格,到了“我大清”則一切不提也罷了。

骨子裡雖是反感,卻是不妨礙張守仁將一塊金錠遞了過去,直塞入對方袖中。

宮中要是提一袋銀子就太顯形跡了,這麼沒有煙火氣息的一塊赤金塞過去,立刻就是換了對方加倍的熱誠。

“一會兒跟我來,低頭看我的腳後跟,我停下來了,就在後頭第二塊磚上跪下,然後按吩咐報名嗑頭就是……”

在吳太監的絮絮叨叨之中,張守仁屏心靜氣,也是跟着邁入文華殿中。

皇帝每常召見外臣,多是在平臺,或是左順門,但今日大雨,雨水至今不曾停止,也就只能在文華殿召對了。

這座殿閣,雖不及皇極與乾清宮那麼巍峨堂皇,但亦是十分軒敞的大殿,入殿之時,張守仁按足吳祥吩咐,到了地方便是跪下,然後報自己的履歷,報職名,最後,俯首下地,開始嗑首。

這個禮節,他行的畢恭畢敬,只是自己心裡明白,他對眼前所拜的這位皇帝聖君,龍種天子,在心中實在是一點兒敬意也沒有。

如果有人說這個皇帝也不容易,宵衣旰食,辛苦勤政,不好色,不貪財,那麼,就叫他和河南山東並河北的那些饑民和難民說去吧。

凍死或是餓死,要麼被官兵或是強盜流賊殺死,或是全家死,或是賣兒賣女,李自成千騎入河南,一年就有五十萬兵,這些兵馬就是那些對皇帝和親藩們還有官員們滿懷怨恨的破產農民,他們懷着刻骨的仇恨,幾年時間就是把一個龐大的帝國推翻倒地,在崇禎於宮禁中悲愴自殺引起無數人同情的時候,是否有人想過,多少年來,在他的愚蠢治理下,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劇都是由此人一手造成!

“好,卿起來吧。”

崇禎的聲音,不溫不火,十分柔和,也是標準的南京官話。

雖說大明皇室在北京已經紮根二百多年,但皇室說的是南京官話這一點倒是沒有改過。畢竟皇室是在深宮中生活,和民間接觸極少,招入的太監也是被融化宮禁,而不是改變宮禁,二百多年以下,

這些帝皇貴胃仍然操持着他們祖先的話語,這當然是一份臣子沒有也不配有的驕傲。

“臣謝陛下天恩。”

金磚地面十分堅固,寒冷,這是來自蘇州的製成品,每年都是由蘇州不停的貢入宮中,修補替換,都是使用這種秘法制成的巨大方磚,適才張守仁跪在上頭,嗑頭聲咚咚直響,這也是吳祥感激那一塊金錠所作的特別安排。

崇禎當然不知道實情,所以他此時的面容上,雖然留有兩三分的惱怒,但也是漸漸有更多的欣慰浮現在了臉上。

眼前這個武將,在第一時間,就獲得了他的好感。

站姿很好,神態也很從容,並且帶着幾分恭謹。既不如年輕文臣刻意做出的那種高亢姿態,也不象太監或是勳臣們毫無節操的那種卑微的奉迎。

看起來,就是一個英氣勃發,自信從容,對皇權和皇帝有幾分必要尊重的青年將領。所煥發出來的氣息,於其說是危險,不如說是毫無掩飾的自信。

已經有多少年,崇禎沒有在自己眼前看到這樣的人和這樣的精采儀容和從容氣息。

“一陣斬首近兩千級,東虜喪膽,早早退出邊牆之外,應是與卿有關。朝廷不吝重賞,亦是望卿能再立新功,卿知否?”

以張守仁的身份地位,這個“卿”字也是理所應當。雖是年輕,崇禎也是按接見重臣的姿態,淳淳叮囑。

“陛下天高地厚之恩,臣不知道如何報答?總之返回浮山後,臣必定再多練精強兵馬,若虜騎再犯入犯,臣一定斬下更多的首級,獻上陛下。”

“嗯,卿說的很好,朕姑且待之。”

“是!”

說的很好,姑且待之,就是你說的不錯,但我要等着瞧。這對話雖不是很冷,但亦毫無熱情。

張守仁很警覺,不再多說,只是微微垂首,站在金臺之下,等着崇禎再說話。

君臣之間,是不能冷場太久的,如果崇禎沒有什麼多餘的話,就會叫他退出了。

“兵馬難帶否?”

“尚好。臣帶兵不以糧餉誘人,而平常教習以忠義,待兵士知道侍君以忠,爲天子討服不平乃軍人本份後,臨戰自是奮勇。至於鎧甲兵仗,無有不缺者,但帶兵最要緊的還是講忠義。”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樣的事,在崇禎來說是十分新奇的經驗。

那些總兵大將,被召見的是少數,但平時奏摺上來,不是請餉,就是請械,反正餉械一缺,就斷然不能打仗。

而崇禎心中,自是時時煩憂,哪裡有張守仁這樣的將領,一邊捧着小兩千的首級,沉甸甸的功勞在手,卻並不趁機要錢糧器物,只是大談忠義。

如果是腐儒一個,崇禎自是懶得理會,但這樣的領軍將領說出來,皇帝卻是十分開心,兩眼也是放出光來。

“果真如此麼?”

“臣可以拿身家性命擔保!”張守仁沉聲道:“兵部至今未嘗給臣部發餉,臣部卻屢戰屢勝,就是將士皆知有爲君皇分憂的忠忱之心!”

(本章完)

第一百五十一章 祠堂第七百四十七章 兄妹第七百六十六章 凝結第六百二十七章 土壤第五百四十五章 出場第六十九章 浮山主第五百九十一章 封伯第二百八十五章 成型第六百六十九章 商團第一百一十章 定銀第七百二十一章 沿海第四百一十六章 斷糧第七百七十四章 衆官第三百一十九章 再戰第六十三章 營兵把總第五十七章 談判第七百八十九章 浮躁第四百七十三章 廝見第三百六十九章 真正的騎兵第四百三十九章 衝擊第一百一十八章 簡單任務第四百三十八章 東暖閣第四百六十九章 變革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還鄉第五百零二章 心願第七百三十五章 鉅變第六百五十一章 破陣第五百三十三章 補給第三十四章 過年第二百一十九章 屯田第三百三十五章 說王第二百二十八章 贈字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炮第六百九十一章 長蛟第十一章 露一手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船第三十八章 鹽政第九十一章 中心第三百二十五章 二流對手第七百六十八章 霸氣第四百九十三章 菸草第二十三章 小心思第一百章 論政第四百八十五章 金礦第四百五十三章 處置第六百二十九章 過境第一百八十九章 贈書第二百零一章 何以破之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船第五百九十四章 衝突第六百三十六章 旗亭第四百九十二章 兩端第四百二十七章 自信第六百一十八章 反目第二百六十二章 前哨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膠着第四百六十五章 還鄉第七百三十六章 崩盤第六百一十八章 反目第二百零八章 成軍第五百四十三章 襄陽第七百二十一章 沿海第七百六十八章 霸氣第五百六十六章 擊賊第三百九十九章 自救第七百六十章 走私第一百一十六章 相府第三十一章 人心第七百七十七章 興盛第四百六十九章 變革第二百九十四章 成功第七百二十八章 師徒第三百二十四章 對射第七百三十三章 淮安第一百五十三章 儀金第三百三十三章 撲滅第三百五十七章 呸第一百四十章 佈置第七百九十三章 刺洪第二百一十六章 被埋了第五百零九章 曉諭第二十七章 風波第五百三十四章 孤童第三百四十四章 白甲第四百八十七章 土產第二百五十章 知天下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賀客盈門第四百五十章 商人們第五百七十九章 狙殺第五百二十一章 盤算第八百零二章 各旗第一百四十六章 福船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家升官第三百三十四章 日出第一百九十四章 計議第五百九十二章 唏噓第五百二十八章 說強第三百七十四章 往昔第四百四十四章 君皇第二百零五章 屠夫
第一百五十一章 祠堂第七百四十七章 兄妹第七百六十六章 凝結第六百二十七章 土壤第五百四十五章 出場第六十九章 浮山主第五百九十一章 封伯第二百八十五章 成型第六百六十九章 商團第一百一十章 定銀第七百二十一章 沿海第四百一十六章 斷糧第七百七十四章 衆官第三百一十九章 再戰第六十三章 營兵把總第五十七章 談判第七百八十九章 浮躁第四百七十三章 廝見第三百六十九章 真正的騎兵第四百三十九章 衝擊第一百一十八章 簡單任務第四百三十八章 東暖閣第四百六十九章 變革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還鄉第五百零二章 心願第七百三十五章 鉅變第六百五十一章 破陣第五百三十三章 補給第三十四章 過年第二百一十九章 屯田第三百三十五章 說王第二百二十八章 贈字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炮第六百九十一章 長蛟第十一章 露一手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船第三十八章 鹽政第九十一章 中心第三百二十五章 二流對手第七百六十八章 霸氣第四百九十三章 菸草第二十三章 小心思第一百章 論政第四百八十五章 金礦第四百五十三章 處置第六百二十九章 過境第一百八十九章 贈書第二百零一章 何以破之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船第五百九十四章 衝突第六百三十六章 旗亭第四百九十二章 兩端第四百二十七章 自信第六百一十八章 反目第二百六十二章 前哨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膠着第四百六十五章 還鄉第七百三十六章 崩盤第六百一十八章 反目第二百零八章 成軍第五百四十三章 襄陽第七百二十一章 沿海第七百六十八章 霸氣第五百六十六章 擊賊第三百九十九章 自救第七百六十章 走私第一百一十六章 相府第三十一章 人心第七百七十七章 興盛第四百六十九章 變革第二百九十四章 成功第七百二十八章 師徒第三百二十四章 對射第七百三十三章 淮安第一百五十三章 儀金第三百三十三章 撲滅第三百五十七章 呸第一百四十章 佈置第七百九十三章 刺洪第二百一十六章 被埋了第五百零九章 曉諭第二十七章 風波第五百三十四章 孤童第三百四十四章 白甲第四百八十七章 土產第二百五十章 知天下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賀客盈門第四百五十章 商人們第五百七十九章 狙殺第五百二十一章 盤算第八百零二章 各旗第一百四十六章 福船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家升官第三百三十四章 日出第一百九十四章 計議第五百九十二章 唏噓第五百二十八章 說強第三百七十四章 往昔第四百四十四章 君皇第二百零五章 屠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