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 論策



洪承疇回到後堂之後,仍是一臉陰沉。

他的幕僚們自是圍攏過來,洪承疇長嘆道:“張廷麟爲了一已之私,說動陳新甲,對我行逼迫之事,看來,不出兵也是不行了。”

“邱巡撫亦立主出兵,部堂大人也確實不能再耽擱了。”

“然而,出兵則必敗!”

有人敢做這樣的直言,自然是洪承疇的老友劉子政無疑。

此人六十出頭年紀,但精神瞿爍旺盛,一點也不象個年過花甲的老人,長年的戎馬生涯使他精神健旺,眼神銳利,而削瘦的臉龐和暗沉的皮膚又說明他確實是老了,只是在以精神強撐而已。

此時做這樣的直言,洪承疇也只能苦笑道:“你又何必在出兵前說這樣的話!”

“大人尋我來,不會是叫我來逢迎拍馬吧?”

劉子政確實感覺到一種無力和緊迫感,他深知無力阻止,但話在喉嚨,也是不吐不快:“朝廷上都是一羣混帳東西,天下事到如此地步,關外四王子虎視眈眈,人家打錦州爲的是什麼,不過是大淩河故事,可偏生朝廷上下絲毫沒有一點兒的記性,否則的話,大人又如何會有此行?朝堂之內肉食者鄙,全是一羣庸材,吾等就算是有什麼妙法,也根本就是無法。”

罵的這般痛快,洪承疇心中也涌起一陣贊同之感,想到剛剛張廷麟那張可惡的臉,還有背後崇禎皇帝的嚴旨,當下也是忍不住接口道:“皇上只憑一些塘報,一些奏張,自以爲英明天縱,事事掣肘,事事焦急,事事插手,用心雖然良苦,而且也確實是我大明少有的勤政君皇……但實言而論,皇上竟不如少插手一些爲妙!”

劉子政苦笑一下,心知當今一切事情的矛盾總根子就在崇禎皇帝身上,他若是天啓帝那樣只在後宮打木匠,恐怕大明的事還落不到現在這樣的九死一生的局面。

但爲人臣者,實在不宜再往下說了,否則就算沒有泄密之憂,自己這一關也是過不去。

當下還是回到援錦之戰上來說,冷然道:“此戰若是依君命而行,非得浪擲一空不可。虜騎雖然不到十萬人,但上下一心,四王子黃臺吉已經控制全局,所以上下用命,如臂使指,而我方巡撫與大人不一心,監軍掣肘多事,八總兵官良莠不齊,大人真正能掌握的無非是當年在陝西剿賊時的舊部,左光先與曹變蛟二人耳。舍此之外,王樸奸滑,曾有殺良冒功的劣跡在前,白廣恩大人也統馭過,深知其人不可信。而吳三桂號稱是少年英雄,我觀他所爲,無非是沽名釣譽。張廷麟等人前來寧遠,吳三桂迎來送往,開詩會,飽食飲宴,環列的名妓還是從京師專門請來,這樣的總兵大將,臨陣能奮勇無私乎?只有楊國柱還算是老將,但也是瞻前顧後,我看,也只能死節而已。這樣人各一心,戰力有長有短,大人還不能控制如意,皇帝還在北京廟算千里,大人你上受皇帝和兵部遙控,下受監軍和總兵,不能見機而作,因利乘便,指揮上就已經敗定了。再者虜方雖土地和人口少,但內無隱憂,百姓皆編爲八旗之民或是爲旗奴,

高壓之下,無有敢抗者,是以雖小國,但能聚集大量糧草支撐戰事,錦州之圍已經近一年,虜方毫無退卻吃力之感,便是明證。此是國勢國力皆不如人,虜方如朝陽升起,而我大明卻處處烽火,七下冒煙,是謂國勢不如人也。如果不是在寧遠這裡與敵相峙,海運糧食與陸運都方便,依着兵部和那些書呆子的話早早到松山塔山一帶,多出一百多裡的陸路糧道,大明早就拖跨了!至於兵員,八旗戰而能勝,二十年未嘗一敗,除了原本的數萬精騎之外,尚有蒙古騎射助陣,我方已經失一城,而虜方又有孔有德等人控制火炮和火銃,我方又再失一城,指揮不如人,國勢不如人,兵員亦不如人,老實說,我看不出來勝機在哪裡呢?”

這一番長篇大論說完,劉子政已經落下淚來。

他是兵事上的名家,所以洪承疇不惜在他面前長揖懇求,將他留在軍中,劉子政雖不掛名,其實大家也是拿他當兵事贊畫來看的。

可惜這一次,他是真的看不到一點勝機,而與洪承疇交情不壞,也不忍心拿別的話來糊弄,所以說開了頭,就一氣說了下來。

說到最後的時候,不僅洪承疇面色鐵青,四周幾個洪承疇的心腹幕僚都是臉上變色。

衆人有不少就想中途反駁和插話的,但劉子政說的無不是十分精到,根本沒有半點可挑剔的地方,衆人便是想插嘴,也是根本說不上話。

“老兄有何以教我?”

洪承疇原本是想大發雷霆,但看到劉子政的表情之後,他內心震動,同時,也是不是不承認,自己耽擱在寧遠,諸多借口,其實也是畏懼不敢戰而已。

現在不戰勢不可能,戰則必敗,爲官二十餘年,爲督師十二年,到如今,真的是他洪某人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了麼?

在這種深深的絕望之下,劉子政的無禮和狂悖之處,洪承疇也只能選擇不計較了。

“唯有戰而不戰,方能脫此困局。”

劉子政也是早有定論,只是不把當前危局說破的話,他害怕洪承疇不會聽從他的建議,所以纔有如此的表現。

“何謂戰而不戰?”

“大軍可以沿塔山,杏山,松山一線排開,大張聲勢,前陣不妨以少數精騎與虜騎交戰,縱不得勝,也不會吃大虧,而督師大人以塔山寧遠等城聯成一線,主力始終擺在寧遠不動,前陣稍有失利便後退,這樣虜騎無可埋伏,前隊縱敗,後有塔山和寧遠等城接應,不會出現被虜騎追擊百里而全師盡喪的局面……瀋陽一役,大淩河一役,遼陽,廣寧,皆是虜騎破陣,我軍損傷不大,而後數日後虜騎以精騎追擊不停,數萬人倒斃於數百里的逃亡途中,援錦一戰,大人若抱有必敗之心,充實後陣而虛前,縱敗,亦不過小厄而已,縱皇上一時見責,事後想明白了,大人也會不失榮寵,只有以此法,我大明還有吊命留一線生機的機會,舍此之外,再無他法。”

洪承疇聽聞此法,也是眼前一亮,但此法顧慮多多,最怕朝中的政敵拿來攻訐自己,皇上的耳根子特別軟,若

是被下了詔獄……一時間,他也有不寒而慄之感。

特別是張廷麟就在眼前,若是這樣的戰法被張某人告到朝堂之上,朝中也是有明白人的,一旦被人羣起而攻……

“如果大人不能用此法,那麼就得重前陣,不分兵,以堂堂正正之師駐松山一帶與敵相峙……請大人切記,絕對不能分兵。”

“前幾日總兵官祖大壽也有密函送達,也是勸本部堂不要分兵的話。”

“虜騎主力在十萬上下,還得留一些包圍錦州,我兵號稱十三萬,也有十萬上下,其中有數萬精銳,也和虜騎中的精兵差不多數字。這一仗,不分兵總還能拖延一些時日,可能會有變化,東虜也會疲憊,拖到秋後冬至,大家都打累了,可以收兵,錦州之圍可能也會順勢而解……這是最好的結果了。”

這個結果,是洪承疇能接受的,他輕輕點頭,臉上終是露出一抹笑容來。

“有你在此贊畫,我無憂矣。”

以堂堂掛兵部尚書銜的督師大人說這樣的話,一邊的幾個幕僚都露出了羨慕和嫉妒交替的表情,不過劉子政卻沒有一絲得意的表情,只淡淡的道:“在下已經是竭盡全力,留在軍前,也是毫無用處,在此饒舌,憑白惹大人討厭,就此告辭了。”

在當處延攬劉子政時,洪承疇就費了不小的力氣,此時見對方要走,他的臉上露出一絲苦笑,上前幾步,想要再勸。

“請大人不必再勸了。”劉子政語氣平緩,卻也是無比堅決:“錦州之戰,在下能報效大人的也就是適才的這些話,聽或不聽,悉聽大人之便。然而我大明的生死存亡絕不是這一場戰事能決斷下來,在下心力交疲,已經不堪驅使了。”

“那麼,你想去何處?”

劉子政牢騷太盛,加上鋒芒畢露,洪承疇轉念一想,此人確實也不大適合留在軍前,當下改了主意,便是問對方意欲何往。

“呵呵,”劉子政微微一笑,答道:“在下想去山東一行。”

“怎麼?你在山東與誰有舊?”

“這,倒不是。”

“那麼是想去遊歷?”

“正是了。”

劉子政不好說是看到了吳應箕的一些文字,所以對山東軍政事物都有好奇心理,這纔想去山東一行。

他是向來關注天下大事,對各地的情形向來十分注意,做爲一個著名的兵學上的專家,山川地理河流固然要關注,但各方勢力的主要首腦,其性格經歷能力更是考察和關注的重中之重。

張守仁的崛起,自然也是他關注的重點!

既然是有這樣的理由,洪承疇也是素知他的,這倒是個雙方都好下臺的藉口和理由。

當下點了點頭,笑道:“此時海面從天津運糧來的船隻甚多,我寫張條子叫人送你去登州便是。”

“承情之至!”

劉子政慨然長揖,不再多說,轉過身去,昂然而行。

在他身後,洪承疇眼神複雜之至,卻是始終未開口挽留!

(本章完)

第六章 準備第七百零一章 降伏第三百零四章 商談第七百二十一章 沿海第四百二十七章 自信第三章 煮鹽第七百零二章 拯救第二百三十七章 重炮第六百八十章 歡慶第二百六十二章 前哨戰第六百九十九章 反水第五百四十三章 襄陽第七百七十九章 新編第四百三十二章 可怕的東林第四百九十五章 鐵礦第五百章 圖謀第二百八十二章 恩愛第六百九十三章 調兵第五百五十二章 攻防第六百四十二章 輕騎第二百九十八章 宿營第二章 重生第五百一十二章 鎮亂第二百一十八章 統計第四百四十七章 爭鹽第二百三十九章 爲自己而戰第七百五十七章 檢閱第二百四十八章 編書第三百二十八章 霸氣第二百章 火炮第七百一十一章 萬世第四十六章 反制第二百四十八章 編書第二百五十六章 考覈第五百三十一章 開封第六百八十四章 徵誅第七百四十三章 決裂第六百九十四章 營務第三百六十六章 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六百七十二章 南北第六百九十四章 營務第三百六十五章 破局第二百五十八章 卓越勳章第二百二十八章 贈字第六十六章 噎死人的大蛋糕正文_第七十七章 登州第三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戰場第五百九十八章 王命第四百四十六章 浮山鹽第五百八十六章 狂喜第四百三十章 見面第二百六十八章 賺城第五十九章 地盤第七百四十四章 明細第五百五十七章 夜襲第二百八十八章 冷遇第三百七十三章 開火第七百四十九章 燈景第六百零九章 書信第七百二十一章 沿海第一百八十八章 黃道周第三百零八章 壞消息第九十五章 火銃對弓箭第四十九章 試射第一百八十八章 黃道周第一百三十八章 貿易發達的真相第四百零二章 修好第四十章 訓練第五百六十三章 深山第三百一十五章 大海潮生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工程第一百三十三章 追擊第四百一十二章 佈局第四百八十二章 尋金第九十二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七章 慰問第六百四十九章 一瞬第二百六十八章 賺城第三百六十六章 戰第五百二十五章 八大王第七百九十一章 鐵桶第七百五十九章 瀋陽第三百六十七章 出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狼羣第二百三十四章 天使第七百六十九章 松山第八十章 魯軍第二十章 分配第八十七章 總兵官第三百七十九章 血海第一百八十四章 人心把握第四百七十六章 海防第七百四十四章 明細第四十七章 交易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識見第二百七十二章 帥帳第三百七十章 慘烈的代價第五百三十七章 隨行第五百九十四章 衝突
第六章 準備第七百零一章 降伏第三百零四章 商談第七百二十一章 沿海第四百二十七章 自信第三章 煮鹽第七百零二章 拯救第二百三十七章 重炮第六百八十章 歡慶第二百六十二章 前哨戰第六百九十九章 反水第五百四十三章 襄陽第七百七十九章 新編第四百三十二章 可怕的東林第四百九十五章 鐵礦第五百章 圖謀第二百八十二章 恩愛第六百九十三章 調兵第五百五十二章 攻防第六百四十二章 輕騎第二百九十八章 宿營第二章 重生第五百一十二章 鎮亂第二百一十八章 統計第四百四十七章 爭鹽第二百三十九章 爲自己而戰第七百五十七章 檢閱第二百四十八章 編書第三百二十八章 霸氣第二百章 火炮第七百一十一章 萬世第四十六章 反制第二百四十八章 編書第二百五十六章 考覈第五百三十一章 開封第六百八十四章 徵誅第七百四十三章 決裂第六百九十四章 營務第三百六十六章 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六百七十二章 南北第六百九十四章 營務第三百六十五章 破局第二百五十八章 卓越勳章第二百二十八章 贈字第六十六章 噎死人的大蛋糕正文_第七十七章 登州第三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戰場第五百九十八章 王命第四百四十六章 浮山鹽第五百八十六章 狂喜第四百三十章 見面第二百六十八章 賺城第五十九章 地盤第七百四十四章 明細第五百五十七章 夜襲第二百八十八章 冷遇第三百七十三章 開火第七百四十九章 燈景第六百零九章 書信第七百二十一章 沿海第一百八十八章 黃道周第三百零八章 壞消息第九十五章 火銃對弓箭第四十九章 試射第一百八十八章 黃道周第一百三十八章 貿易發達的真相第四百零二章 修好第四十章 訓練第五百六十三章 深山第三百一十五章 大海潮生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工程第一百三十三章 追擊第四百一十二章 佈局第四百八十二章 尋金第九十二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七章 慰問第六百四十九章 一瞬第二百六十八章 賺城第三百六十六章 戰第五百二十五章 八大王第七百九十一章 鐵桶第七百五十九章 瀋陽第三百六十七章 出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狼羣第二百三十四章 天使第七百六十九章 松山第八十章 魯軍第二十章 分配第八十七章 總兵官第三百七十九章 血海第一百八十四章 人心把握第四百七十六章 海防第七百四十四章 明細第四十七章 交易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識見第二百七十二章 帥帳第三百七十章 慘烈的代價第五百三十七章 隨行第五百九十四章 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