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畝產



張守仁是因爲復社的事對陳子龍也有提防和疏遠的心理,但孫承宗的話也有道理,他點點頭,應承道:“明早便去,閣老放心。”

“好,時間晚了,老夫倦矣,國華去吧。”

孫承宗深深看了張守仁一眼,拱手謝客。

張守仁心中激動,知道這個老者必將在不久後離開浮山,但此時也沒有什麼立場挽留住他,浮山雖好,畢竟不是孫承宗的家鄉,國朝制度,如孫承宗這樣身份的大人物是不能隨意遷居的,哪怕就是孫承宗想留下,也是必遭非議。

他也是肅容躬身,長揖告辭,這個老者,值得他如此對待。

……

……

第二日天明時分,十餘騎從浮山大營飛馳而出,都是盔明甲亮,這一隊浮山騎兵竟都是束甲而行,沒過多久,便是消失在地平線上。

與此同時,又是數十騎從營中奔馳而出,這一次卻是全部的軍便服,灰色上衣雙排鈕釦,天氣轉暖,已經是由冬裝換了春裝,雖然多花了不少錢,但看着十分輕薄利落。

這一隊人,是張守仁居中,身邊只是一些內衛和參謀處的隨行人員,還有中軍的隨員跟隨左右,在不停的向他彙報這一天的日常事務和安排。

每天的日程都是排的滿滿的,今早的臨時安排就是把整天的計劃都打亂了。

李鑫和張德齊是全家家小都搬到了浮山,張德齊的岳父全家則返回了德州,山東地界早就太平,岳父一家自然不會隨他到浮山這個對德州人來說是偏僻的地方來。

剛到沒幾天,但這兩個文士已經適應了浮山的生活節奏,每日早起,與軍官和士兵們一起鍛鍊身體,然後到營處務接受一天的安排,如果沒有特別的事務他們最近的任務就是跟隨張守仁,一則算是張守仁在態度上的一種尊重,他們代表着從濟南一帶剛投效的文人,上來直接就分配到下頭,會有輕視人才之嫌,二來跟在身邊一段時間,可以叫這兩人在中樞最高的角度俯視浮山,對將來辦事行政的眼光和角度也有不小的幫助。

除了這兩人外,還有幾個文吏中的佼佼者也是被張守仁帶在身邊,想法也是一般相同。

從大營這裡出發,一路向西,春風和暖,陽光也是十分熾熱,隱隱然已經有了夏天的感覺,而看道路兩邊的田地,麥苗早就抽穗,沉重的麥穗在風中輕輕搖擺着,麥杆累的半彎,整畝整畝的麥苗,俱是如此情形。

張德齊的騎術不佳,但從濟南一路騎行到浮山,此時也將就能策馬騎行了,看了一陣,對李鑫喜道:“李會辦,浮山的麥田怎麼是這般模樣?”

他們從濟南到浮山,前幾天忙着安置家小和熟悉情況,這外頭的情形,還真的是剛剛發覺。

張德齊的稱呼也是改了,投效之後,在昨天才有正式的任命下來,李鑫有舉人的身份,任營務處會辦,張德齊是秀才,在浮山也是少有的

有功名在身的人,所以任了營務處的幫辦一職。

雖是會辦和幫辦,但兩人並沒有具體的職掌,並沒有兼任某局,比如鍾榮,就是會辦兼屯田局和書記局兩局的主辦。

“叔平,你看麥田裡田壟邊上,似乎是有塘泥的殘跡?”

李鑫也是不敢肯定,不過張德齊看了之後,便是用肯定的口吻道:“是塘泥……我想起來了,大人提起過,去冬年前和年後,曾經發動過萬壯丁起塘泥施肥,現在看來,這麥子長勢如此之好,應是施肥之功。”

“肥力夠,還有這大大小小的引水渠,水是夠了。”

“還有不少水車。”

“看這裡似有撒過灰粉,應是除蟲之用。”

“這些不過是普通旱田,換在濟南,畝產是一石半到兩石間,就算是好年景了。現在看,似乎遠遠不止……”

“以弟估計,是在四石到五石之間。”

這個數字一出來,兩個濟南來的讀書人都沉默了下來。當時天下最爲肥沃膏潤的土地無疑是在江南,特別是松江蘇州一帶,國初時候,天下七分之一的本色賦稅都是蘇州一府繳納,蘇州松江一帶土地之肥沃,由此可見一斑。

而現在這時候,江南的土地多種值桑樹或棉花,糧食反而是產的少了,糧食產量最穩定的地方反變成湖廣一帶,湖廣熟,天下足,這諺語便是當時情形寫照。

而湖廣也好,江南也罷,一畝地最高產可達六石以上,按一石百二十斤來算,就是七八百斤的產量。純粹的粳米有這個產量,除了後世有化肥農藥可以再提三四百斤左右的產量外,幾乎無可再增長了。

山東這裡,水土之利遠不及江南、湖廣,河流較少,旱田多,近水田少,肥料不足和引水不便都妨礙了農業發展,在膠州這裡,平均畝產也就是二石,一年兩季,百姓收成不到五石,換算成銀錢,按崇禎年間的平均物價來算,也就是三兩銀子。

當然這還是理想狀態下,沒有減產或是絕收,然後還得上交主四成到一半的收入,再有種種的勒索和勞役,山東這裡已經算是好地方,沒有大規模的流民出現和造反,換了天災不斷的西北和河南,不造反就只能活活餓死了。

如果天下的土地都能經過張守仁這樣的改良,把畝產提搞到四五石的水平,就算還不及江南和湖廣,就算還有剝削和雜派勞役,但天下人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情形,也就真的不會再出現了!

做爲一個真正的讀書人,自是以懷抱天下爲已任,在這一瞬之間,兩個讀書人的心事是相通的。

但細想起來,這樣的事又是何等的艱難?

張守仁這裡,從開挖魚塘到大養牧畜,用了多少財力,不是他有這樣的手筆,又是在浮山有這樣的人望能馭使到人力,想在別處地方做這樣的事,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以大明地方官員的行政能力和對地方的控

制能力,還有地方官府的菲薄財力,想做這樣的事,根本就絕無可能。

一時間,兩人心中都是有悲涼之感。

但與此同時,看向張守仁時,兩人又是在眼神中有了強烈的信心,以浮山一隅之地做到如此局面,如果是控制整個登萊,或是整個山東?

或是……

兩人一起搖了搖頭,更深遠的,現在是不敢再想下去了。

身邊兩個讀書人的詭異心思張守仁並沒有發覺,他的心情也是很好,浮山這裡是衛所軍戶的田地被他收回,又以僱傭的形式吃下了一部份民田,湊了二十萬畝的屯田範圍,建成了一個小生態圈。

現在浮山一地,去年屯田數字在二十萬畝,今年百萬石麥可期。整個登萊鎮與田莊所用之糧,以浮山所和方家集一帶少量的民田就能供給了。

事實證明,從水利到肥料再到除蟲,還有平時的鋤草等一系列的活計做下來,從平均畝產兩石提高到五石是完全可行的,等田莊計劃完成,屯田數字最終達到數百萬畝的時候,一切就都不需再愁了。

“臥子兄?”

陳子龍沒有住兵營,也沒有在附近農莊租住院子,但是更沒有在膠州城中他的官衙宿舍中居住。

他這個膠州推官除了上任時辦手續時進過膠州城,平時就壓根不挨城邊。這幾個月,每天就是在田間地頭來回奔走,論起名頭他是不及孫承宗,論起在浮山一帶百姓心目中的親和力與形象,陳子龍可是不在孫承宗之下的。

此人也吃得辛苦,就在方家集和浮山中間的千畝池塘和養雞的基地中間蓋了幾間小屋,十分簡陋,也就是勉強能夠遮蔽風雨罷了,然後每天就是在這幾個地方轉悠,除了晚間回覆一些書信外,竟是和外界斷絕往來,一心只撲在農事上了。

越是這樣,張守仁越是明白,眼前這位是一等一的聰明人。所謂不瘋魔不能成功,凡大聰明大智慧的人,做事情都有一股子軸勁,能吃一般人不能吃的苦,下一般人下不得的苦功,這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陳子龍此前編撰著作,幾年不曾出過書齋,正欲編寫農書時遇到浮山這樣的環境,不瘋魔不投入纔是奇怪的事。

此時看到陳子龍蹲在一塊旱田的地頭,正不知道擺弄着什麼,張守仁眼睛一熱,隔着十幾步,便是遠遠打起招呼來。

“是國華兄,回來啦?”

張守仁的身份已經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秦知府和李知州等方面大員遇着他已經是自稱下官,十分恭謹,眼神中是掩飾不住的敬畏,只有眼前這位,只是微一擡頭,一聲招呼後,便又是低下頭去了。

換了別人,張守仁可能還會介意,但眼前這陳子龍連長衫都不曾穿,一身灰色的短褐都是穿的破破爛爛,原本白皙細嫩的臉皮曬得烏黑,臉上還被海風吹的一道道的皺紋,他心中一軟,索性也是蹲在陳子龍身上,看他擺弄什麼。

(本章完)

第六百一十一章 設計第十一章 露一手第二百二十八章 贈字第六百三十四章 道德第六百九十六章 投票第七百九十五章 演習第八百一十五章 算盤第三章 煮鹽第一百五十一章 祠堂第三百零一章 晚飯第六百八十九章 兩難第五百三十三章 補給第六百一十章 軍需第六百八十八章 血脈第二百六十八章 賺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擴編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工程第六百五十八章 相別第二百三十三章 督臣第三百一十三章 各方第六百七十八章 天道第五百九十章 入奏第七百八十一章 變化第六百七十五章 血色第八百一十五章 算盤第四百一十六章 斷糧第二百七十五章 相見第八百章 怒吼第一百七十二章 左右爲難第二百九十八章 宿營第六百五十一章 破陣第四百九十四章 淘金第五百九十五章 亂兵第六百零一章 贈送第三百八十章 逃離第五百九十七章 巡撫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開槍第四章 海盜第七百二十九章 行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回家第三十八章 鹽政第七百四十章 城門第一百六十七章 擴編第四百一十八章 天子奴第二百零七章 立營第一百三十九章 斬首過千第七百五十二章 寧遠第六百二十九章 過境第四百一十六章 斷糧第七百二十章 泥途第七十八章 進化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蹤第三百四十二章 天殺第七百四十五章 超出第一百五十九章 糧食第七百三十九章 執念第五百六十五章 預備第五百九十一章 封伯第七百七十二章 百萬第二百二十章 喜事將至第七百六十九章 松山第五十五章 要做就做絕第三百八十七章 酒話第一百五十章 葬禮第六百五十八章 相別第二百九十九章 計算第四百二十三章 跪或不跪第六百一十四章 恩師第三百一十五章 大海潮生第一百四十四章 請罪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水車第三十四章 過年第六百一十六章 太監第七百六十七章 戰神第三百六十四章 亂局第三百二十一章 好對手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將軍第七百五十五章 攀談第三百三十二章 申軍法第四百三十三章 毒蛇第五百八十七章 歡慶第七百四十二章 預算第七百章 轟動第二百四十八章 編書第二百六十三章 斥候戰鬥第五百五十五章 密使第六百零八章 國殤第四百四十章 兵部第四百七十五章 柔情第六百一十四章 恩師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威第三百七十九章 血海第二百二十七章 歸來第八百一十七章 父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狼羣第三百七十章 慘烈的代價第四百零五章 人性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行刑第七百六十六章 凝結
第六百一十一章 設計第十一章 露一手第二百二十八章 贈字第六百三十四章 道德第六百九十六章 投票第七百九十五章 演習第八百一十五章 算盤第三章 煮鹽第一百五十一章 祠堂第三百零一章 晚飯第六百八十九章 兩難第五百三十三章 補給第六百一十章 軍需第六百八十八章 血脈第二百六十八章 賺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擴編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工程第六百五十八章 相別第二百三十三章 督臣第三百一十三章 各方第六百七十八章 天道第五百九十章 入奏第七百八十一章 變化第六百七十五章 血色第八百一十五章 算盤第四百一十六章 斷糧第二百七十五章 相見第八百章 怒吼第一百七十二章 左右爲難第二百九十八章 宿營第六百五十一章 破陣第四百九十四章 淘金第五百九十五章 亂兵第六百零一章 贈送第三百八十章 逃離第五百九十七章 巡撫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開槍第四章 海盜第七百二十九章 行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回家第三十八章 鹽政第七百四十章 城門第一百六十七章 擴編第四百一十八章 天子奴第二百零七章 立營第一百三十九章 斬首過千第七百五十二章 寧遠第六百二十九章 過境第四百一十六章 斷糧第七百二十章 泥途第七十八章 進化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蹤第三百四十二章 天殺第七百四十五章 超出第一百五十九章 糧食第七百三十九章 執念第五百六十五章 預備第五百九十一章 封伯第七百七十二章 百萬第二百二十章 喜事將至第七百六十九章 松山第五十五章 要做就做絕第三百八十七章 酒話第一百五十章 葬禮第六百五十八章 相別第二百九十九章 計算第四百二十三章 跪或不跪第六百一十四章 恩師第三百一十五章 大海潮生第一百四十四章 請罪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水車第三十四章 過年第六百一十六章 太監第七百六十七章 戰神第三百六十四章 亂局第三百二十一章 好對手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將軍第七百五十五章 攀談第三百三十二章 申軍法第四百三十三章 毒蛇第五百八十七章 歡慶第七百四十二章 預算第七百章 轟動第二百四十八章 編書第二百六十三章 斥候戰鬥第五百五十五章 密使第六百零八章 國殤第四百四十章 兵部第四百七十五章 柔情第六百一十四章 恩師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威第三百七十九章 血海第二百二十七章 歸來第八百一十七章 父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狼羣第三百七十章 慘烈的代價第四百零五章 人性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行刑第七百六十六章 凝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