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師徒



天子的諭旨很快就被內閣潤色過,並且派出一名內監,並錦衣旗校數名,立刻趕赴江南,傳詔給宜興周家,天子令周延儒爲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

消息很快就傳出京師,在天使們還在等着詔旨沒有出京的時候,無數騎着健騾或是良駒的角巾青衣的漢子飛馳出東便門,往着通州方向趕去。

從京師到通州,良駒飛馳半日可至,到了通州就可以直上碼頭,找着已經裝好貨物預備南下的漕船之後,就可以直接放船南下了。

那一日的通州碼頭十分熱鬧,不少才裝了半船貨的漕船也被高價包下……船老大也十分樂意接這樣的生意,不需裝載太多貨物,銀錢還給的十分充足,自是十分高興樂意。

沿通州直下,到德州不過幾日間事,順流而下,漕船兩邊都有縴夫幫着拉縴,夏秋之時正是漲水的時候,河岸中蓄水流量充足,嘩啦啦的水流帶着漕船飛速直下,到達德州不過是指日間事。

此時路線可分兩邊,一路起旱到濟南,再下泰安,沂州,徐州,淮安,這是旱道,一般的短途客人或是到山東做生意的,上泰山進香的香客纔會走這一條路。另外一路是沿河直下臨清,再下濟寧,由濟寧到宿遷,淮安,再過揚州,過江,抵鎮江,到達運河的江南水脈,到那時,就無城不可至了,江南水脈發達,到南京,蘇、常、松江、乃至杭州,蕭山等地,都可以航船到達,文人出行,商人販運貨物,都是如此。

很多信使,包括欽使在內,都是走的這一條線路,下旨之日是九月初,等欽差抵達宜興周府時已經是十餘日後的九月中旬,這個時候,天氣開始涼爽,欽使們也是貪圖舒服,前一陣子天熱時,並未認真趕路。

待他們過來,周家都已經開過幾次宴席,宴請親朋友好最少二三百桌,周延儒是再回馮婦,這一次卻比頭一回幹首輔時心情還要輕鬆的多。

頭一回有溫體仁和他過不去,他自己黨羽也沒有建立的起來,兩派人龍爭虎鬥,攪和的朝堂上甚不安靜。

當時還有錢謙益這個東林領袖的威脅,一旦老錢入閣,不管是不是吊尾的東閣大學士,對周、溫二人來說都是了不得的威脅。

清流領袖,黨羽甚多,簡在帝心,任何一條都能要命,無奈之下,周延儒和溫體仁一起設計搞翻了老錢,並且使崇禎對錢謙益十分厭惡,十年下來,斷然聽不得此人名字,當日嫌惡,可想而知有多深。

此番起復,有東林盟友在,確實是與當日完全不同了……

這些日子周家賓客如雲,不少都是江南一帶的名士,全部是東林或復社中人,這麼多人過來,當然不是白跑,而是與周延儒站臺助威,其中的含義,十分鮮明。

傳旨欽差一入宜興,從航船上下來,到得碼頭上,周家的人就在碼頭上放起鞭炮,地方官吏上前迎接,送上水酒,替欽差接風洗塵。沿岸道路,當然也是全部清掃過了,百姓在道路兩邊觀看迎接,由保甲衙差們約

束着,不得搗亂生事。

如此的規模,當然堪稱盛事,欽差們也是很少經歷這樣的事情,當下都是挺胸凸肚,騎在宜興地方官准備的高頭大馬之上,向着周府緩緩而行。

“聽聽,你們聽聽,天如說的這是甚話。”

欽差將至,周府中堂之側的書房之中,卻是有一場十分激烈的爭吵。

周延儒十九歲考中狀元爲官,到現在也就是四十餘歲,年未至五十,身子將養的極佳,面色白皙,身上穿着寬大的絳色道袍,頭戴正陽巾,一副溫潤如玉的翩翩君子模樣。

此時雖然面露薄怒,臉上仍然帶着一縷微笑,只是笑容發苦,顯然周延儒覺得自己正處在一場難堪之中。

“天如,你適才是有些無禮了。”

說話的是一箇中年書生,打扮也是近似周延儒,只是衣角用料不似周延儒那般講究,多出幾分儉樸之氣來。

“是,彝仲兄見教的是,我和老師說話時是詞氣太盛,近似無禮。”

張溥會試中魁,主考正是周延儒,所以見面時以師徒相稱,但其實時人都知道,周延儒第一次拜相時,張溥出力就不少,但當時周延儒與復社東林意見甚深,未能利用好這一股龐大的勢力,此番周延儒起復,坊間傳言是張溥以復社湊出來的二十萬金遍賄當道,包括太監在內,這才使崇禎最終下定了決心。

這會師徒爭執的,便是類似閒談的山東之事。

自張溥回南之後,四處遊歷,在很多人眼中近乎瘋魔了。浮山的農莊,聽着和結寨自保的莊園也沒甚大差別,只是做的好一些罷了,值當大驚小怪?

至於練兵,採鹽,挖礦,無非是莽撞武夫行諸事弄錢,換了大夥兒在那裡,行事豈不是一樣?沒準兒比張守仁乾的更好。

張溥深受震動的事,在江南一帶說出來竟是無人理會,他心中的氣苦可想而知。

其實也不怪江南衆人,這些所謂名士,無非是詩酒唱和,於國事而言,真正通曉明白的寥寥無已,象陳子龍在復社中威望幾近於張溥,勉強在浮山夠資格做個農政官,其餘復社或東林諸人,通曉世情,懂得細微變化,見微知著的,又能有幾人呢?

未曾親歷,自是不解張溥的風情,此番聽聞周延儒奉旨入朝,同時有經歷山東,查察稅卡鹽場之事,張溥極力建議,要周延儒以首輔之尊,在濟南聯合倪寵等,立刻將張定仁以不法諸情事拿下。

張溥斷言,此時不趁機動手,再無機會可言。

而周延儒則以爲此舉孟浪,張守仁畢竟於國有功,地位尊崇,不是尋常武將,不是這麼容易被對付的,就算是倪寵等人依命行事,突然在宴席中抓了人,但底下的事怎麼辦?人家的大軍不服又將如何?

張溥卻只是堅持已見,甚至說浮山軍反,則調動大軍彈壓平叛,不能再坐視浮山發展的話來。

這樣的話,已經類似負氣,周延儒忍不住,說他書生之見。

張溥也是怒了,說是自己書生之見,老師卻賴書生之見才得以復位首輔,書生之見,可見也不是完全的沒有用處。

這樣的話說出口來,周延儒當然氣的無可奈何,只能跌足長嘆,表情頗爲無奈。

“不過一書生,天如何必如此放在心上?”勸說他們的夏允彝也是復社中的頭面人物,松江望族出身,此時他緩緩道:“天下亂時,纔有此輩興起之機,今挹齋公復爲首相,只要致天下於清平,一鎮之力,能與天下抗乎?”

“彝仲兄此言有理,且十分精到。”

“大哉斯言!”

在接旨前的書房中,列席而坐的都是江南一帶的頂級人物,而且都與周延儒有不壞的交情,也是張溥一系中的頭面人物,這麼多人與自己持相反的意見,張溥卻只是面色鐵青,熟知他的人都是知道,這是表示絕不讓步。

“唉……”

周延儒無奈嘆息,承諾道:“吾輩沿運河北上,俟至濟南時,若果然張浮山有不可忍不可言之事,吾備列宰相之位,卻也不會尸位素餐。”

這般允諾之後,張溥臉色纔回轉過來,對着周延儒兜頭一揖,多餘的話竟是一句也沒有。

“天如雖然已經年近不惑,但心地猶如赤子。”周延儒捋須微笑,似乎對張溥欣賞多過指責,只是眼神之中,那一點陰沉冷峻之色,卻是十分濃郁。

這個太倉來的赤佬,把持到如此地步,究竟他周延儒是首輔,還是他太倉張溥?

此人,不可不除了……

座中諸人,卻是完全看不懂周延儒眼神中的陰冷之色,看到事情解決,都是面目歡快起來,聽到外頭山崩海嘯般的聲響時,顧炎武笑道:“今日是挹齋公大喜的日子,我等就不要在此礙事了,還是退到外頭,與江南諸公同樂吧。”

他雖然年輕,不過向來才思敏捷,也善於交遊,復社之中的頭面人物,也有顧炎武一個。

只是此時尚沒有寫出那著名的明夷待訪錄,所以在才學上,稍遜陳子龍等人一籌。

說起來當時的東林復社,真的是人才濟濟,論起學術學問,也就是王陽明唐順之那一代人能比明末時節要強一些了……

“小顧言之有理,我等向挹齋公告辭。”

此時欽使將至,周家一定有不少事要料理,周延儒少不得會有要緊事吩咐家人,所以夏允彝第一個贊同,站起身來,率衆而出。

原本這是張溥的事,只是張溥此時尚未清醒過來似的,只能由夏允彝帶頭出來。

張溥也是隨着衆人被推出來,見他還是魂不守舍的模樣,顧炎武笑道:“天如兄,那張守仁怎麼就如此不凡,此番你回南來,對此人實在是太重視了。”

“唉……”張溥悠然長嘆,搖頭道:“你們未曾親見,肯定不會明白,等吳次尾回來了,你們親自問他吧。嗯,此番北上,我要隨挹齋公同行,若有機變之處,我當隨機應變,臨機決斷!”

(本章完)

第七百九十九章 沿海第三百二十章 軍陣威風第一百零一章 官道第二百五十九章 槍術第一百四十七章 視傷第六百五十八章 相別第八百章 怒吼第五百五十六章 共鳴第三百二十九章 割頭兵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戰第四百零八章 擴伍第七百三十一章 黑獄第七百三十七章 先聲第一百三十章 槍陣第十五章 突如其來第二百九十七章 送行第七十章 小吏第六百章 文武第一百八十九章 贈書第三十章 福利第四百四十章 兵部第六百零二章 教導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同第五百二十五章 八大王第六百四十九章 一瞬第二百一十九章 屯田第六十八章 新堡新丁第八章 所城第四百八十四章 種子第二十九章 年貨第四章 海盜第一百九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道第七百六十六章 凝結第四百七十三章 廝見第四百五十八章 宴請第六百四十二章 輕騎第四十四章 清理第九章 叩見千戶第二百七十三章 巡營第一百三十三章 追擊第五百八十五章 屯營第一百一十七章 晉商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才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朝第二百六十章 比試第五章 男兒當殺人第二百五十六章 考覈第七百七十六章 朱仙鎮第一百五十四章 內閣第五百六十四章 臨陣第三百零九章 召對第四十二章 迎敵第二百章 火炮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拉練第二百七十一章 細雨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隻虎第三百八十七章 酒話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街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醫館第六百三十章 調兵第七百六十章 走私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機第四百五十三章 處置第一百四十八章 勳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火船第五百五十二章 攻防第五百三十五章 來客第一百九十八章 馬術第三百五十四章 天花第七百六十一章 動員第四百三十九章 衝擊第七百零六章 家事第五百五十七章 夜襲第二百七十章 焚城第六百九十八章 並騎第六百六十二章 內鄉第三百四十六章 死戰第三百九十六章 封賞第七百八十八章 行款第三百一十三章 各方第一百三十五章 火船第六百二十九章 過境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開槍第一百一十九章 勾結第二百三十九章 爲自己而戰第七百五十六章 水關第三百五十二章 德王第九十二章 對峙第三百四十五章 慘烈第四百八十五章 金礦第九十八章 軍人第四百八十二章 尋金第一百四十九章 密雲不雨第一百六十二章 垂訓第三百六十四章 亂局第一百三十三章 追擊第一百零六章 大豐收第一百零四章 出鹽第六百三十三章 正目
第七百九十九章 沿海第三百二十章 軍陣威風第一百零一章 官道第二百五十九章 槍術第一百四十七章 視傷第六百五十八章 相別第八百章 怒吼第五百五十六章 共鳴第三百二十九章 割頭兵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戰第四百零八章 擴伍第七百三十一章 黑獄第七百三十七章 先聲第一百三十章 槍陣第十五章 突如其來第二百九十七章 送行第七十章 小吏第六百章 文武第一百八十九章 贈書第三十章 福利第四百四十章 兵部第六百零二章 教導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同第五百二十五章 八大王第六百四十九章 一瞬第二百一十九章 屯田第六十八章 新堡新丁第八章 所城第四百八十四章 種子第二十九章 年貨第四章 海盜第一百九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道第七百六十六章 凝結第四百七十三章 廝見第四百五十八章 宴請第六百四十二章 輕騎第四十四章 清理第九章 叩見千戶第二百七十三章 巡營第一百三十三章 追擊第五百八十五章 屯營第一百一十七章 晉商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才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朝第二百六十章 比試第五章 男兒當殺人第二百五十六章 考覈第七百七十六章 朱仙鎮第一百五十四章 內閣第五百六十四章 臨陣第三百零九章 召對第四十二章 迎敵第二百章 火炮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拉練第二百七十一章 細雨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隻虎第三百八十七章 酒話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街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醫館第六百三十章 調兵第七百六十章 走私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機第四百五十三章 處置第一百四十八章 勳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火船第五百五十二章 攻防第五百三十五章 來客第一百九十八章 馬術第三百五十四章 天花第七百六十一章 動員第四百三十九章 衝擊第七百零六章 家事第五百五十七章 夜襲第二百七十章 焚城第六百九十八章 並騎第六百六十二章 內鄉第三百四十六章 死戰第三百九十六章 封賞第七百八十八章 行款第三百一十三章 各方第一百三十五章 火船第六百二十九章 過境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開槍第一百一十九章 勾結第二百三十九章 爲自己而戰第七百五十六章 水關第三百五十二章 德王第九十二章 對峙第三百四十五章 慘烈第四百八十五章 金礦第九十八章 軍人第四百八十二章 尋金第一百四十九章 密雲不雨第一百六十二章 垂訓第三百六十四章 亂局第一百三十三章 追擊第一百零六章 大豐收第一百零四章 出鹽第六百三十三章 正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