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種子



“這是玉米苗吧?”

看到那些幼苗,張守仁吃了一驚,先問一聲,接着自己又把幼苗攬在手中細看。

果不其然,這些青綠的幼苗就是玉米幼苗沒錯。這玩意,後世播種面積極廣,張守仁小時候見過幾百上千次,這苗是怎麼也錯不了的。

“國華你居然識得?”

陳子龍也是吃了一驚,這玉米種子是去年年底從倭國那邊買回來,和番茄、番薯、辣椒種子一起送了過來,這也是張守仁拜託鄭家做的幾件要緊事之一。

當時的種子張守仁當然是見過,不過這苗纔出不久,怎麼他便認得了?

“這是辣椒,這是番薯,哈哈,哈哈哈。”

張守仁叉腰大笑,狀極開心。

他身邊的內衛們都是吃了一驚,便是李鑫等文吏也是頭一回看到張守仁高興成這般模樣,一時間各人都是有難以置信之感。

“番薯有甚稀奇的?”

陳子龍頗爲鬱悶,撓頭道:“這玩意我大明北方早就有不少人種值,就是產量太低……先師,也就是徐文定早就設法改良過番薯,但多方設法,見效不大,不知道見此種苗有什麼可高興的?”

去年弄回種子,有番薯在內就是被陳子龍好一通埋怨。這玩意傳入中國很早,已經有幾十年種植的歷史了,但是產量太低,但好處是容易成活,而且不需要怎麼照顧,所以還是慢慢流傳開來,撿一些不用的荒地旱田種下去,好歹收上一些來,人吃或是餵豬都可以,一畝地能收一二百斤,最多也不超過三百斤的產量,若不是省事省心,藤蔓也能燒鍋,怕是這玩意真沒有什麼人去種它……畢竟不是正經糧食。

至於辣椒,也是在幾十年前傳入中國,但只限於從沿海到西南一帶,然後慢慢傳入四川湖廣,最終才傳遍華夏。

不過要說中華大地到處都能食辣,那得是物資流傳特別發達之後的事了。

玉米則是被張守仁人爲干涉,提前了幾十年進來。

“這作物,鄭家運船的人來說,倭國已經有不少地方播種,產量低,也不好吃,甚至還不如黑米和小米、高粱,但關鍵在於耐旱,只需少水則可成活,隨便拋灑,不怎麼去管它也成。國華,前次我接到吳次尾的書信,他路過河南迴南都,一路但見赤地千里,處處都是餓死的人,全家老小一起死於途中的情形,非止一例。如此慘事,我讀了也是十分傷心。雖然我不是河南人,亦不是陝西山西人,但人同此心,試想自己的家人父子餓死於途是什麼感覺,那心就象是在油鍋中來回反覆的煎炸一般……現在我浮山這裡是高產了,但天下之大,不能實行大人之法的地方也極多,如果能推行這些不畏寒而耐旱的異種,天下人少點凍餓之苦,便是足了我平生之願了!”

陳子龍又黑又瘦,說到最後,聲音有點哽咽。

如此看來是吳應箕的信給了他很

大的衝擊,這些南邊的才子向來風流自詡,一向又居住在南京和蘇州等富裕地方,平時雖然讀書不止,但也追歡買笑,管天下再亂,也只是嘴上談資罷了。

現在有自己的親朋好友親寫書信過來,言及慘狀十分詳細,如歷歷在目,這自然也是給了陳子龍很大的衝擊。

張守仁也是心思複雜,他一直是把浮山的事放在首位,而現在陳子龍的話也是叫他有點慚愧。玉米和番薯只是興之所至叫人引進,而隨着種種辦法的實行,浮山這邊作物的產量已經大爲提升,所以對新品種的事自己已經不大放在心上。

但想想陝北和晉北那樣的地方,根本搞不起自己這生態圈來,想叫百姓能過上溫飽的日子,一則是將來科技進步,二來便是這些可以對抗自然的種子。

他心中複雜,一時只撫弄着那玉米種苗,喃喃道:“這東西是耐旱的很,但開初不識其法,產量不會很高的。”

在農作物的栽培歷史上張守仁是有所瞭解,玉米這玩意一直到康熙中晚期才真正推廣開來,種植之法也是漸漸成熟,產量也漸漸提升起來,有了這玩意,加上番薯,中國在乾隆年間人口大爆炸,人口第一次超過兩億和三億,一直到四億。

但現在來說,栽培之法不可能一下子就成功,產量提升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那不是和番薯一樣?”

聽張守仁這麼說以後,陳子龍也不禁一呆。這番薯也是外來的種子,特點也是耐旱耐寒,還能作養地力,好處極多,但要命的就是產量很低,難道這玉米也是一樣的貨色?

“番薯產量低,該是栽培不得法吧……”

張守仁也是撓頭,他記憶裡番薯這東西產量不要太高,當然後世的種子好農藥肥料都上,產量高是必然的,但一畝番薯高產達四五千斤,就算沒有化肥農藥,也不該是一二百斤的產量,這裡頭肯定是有問題。

“先師徐文定試種多年,雖有改善,但不曾改良其根本。”

陳子龍站直身子,苦笑道:“若是國華你有辦法改良,我願拜你爲師。”

此人癡於農事,竟是真的瘋魔了一樣。憑他的身份地位,文才名氣,加上在復社中的地位,怕是張守仁拜他爲師也不會失身份,更何況他一個兩榜進士拜一個秀才都不是的武將,傳揚出去,恐怕人家大牙都笑掉了。

張守仁也是啞然失笑,身邊的李鑫等人都是微笑搖頭,均是覺得匪夷所思。

“沒法子就莫要吹噓了。”

陳子龍斜眼挑釁,模樣十分可惡。見他如此,張守仁被激不過,便是大聲道:“臥子兄,我也不要你拜我爲師,若是今年我將這番薯收成提升一倍,你需入我營務處,以你之才,替我主持屯田!”

現在的屯田局是鍾榮的差事,此人十分精細,也任勞任怨,不過要說屯田局正的職務換成陳子龍,怕是誰也提不出異

議來,便是鍾榮自己,雖是臉上神色一變,但嘴上卻也是隻道大人有識人之明,陳推官任屯田一職,毫無可挑剔之處。

“屯田是好事,學生自當襄助。”陳子龍想了想,賭氣道:“張天如上次寫信來,說是你與劉帥有點誤會,叫我做冰人,替你們和好。便是劉帥自己,也曾親寫書信來,叫我代爲解釋。我不願多管閒事,但也卻不過復社盟兄弟的情面。不過如果在你麾下做事,倒是可以少了很多麻煩……不過,還是要看國華兄你能不能真格把番薯收成提上去。”

張守仁淡淡一笑:“擊掌爲誓吧。”

兩掌相擊後,陳子龍又是隻顧忙活自己的事,他這裡辣椒種子有,番薯和番茄種子都是有,現在是春夏之交之時,正是這些種子出苗的時候,他自己精心照顧,還有幾個打下手的農人,真的是每天忙的不可開交,別處地方都是顧不上了。

到此時,張守仁才明白自己確實有點計較了,眼前這人,是真正純粹的人,用常人的心理來計較,十分無味道。

同時心中也是心驚,復社的觸角伸的也真的是長,這一次濟南的事劉澤清和復社因爲自己的安排失了一城,但居然迅速收拾好心情,劉澤清明裡向復社示好,給張守仁壓力,暗中安排兵馬想咬上浮山一口,如此作爲,卻哄的那些君子團團轉,只當劉某是可供驅使的粗人,這幫傢伙,遲早會在這亂世中被玩死爲止。

在陳子龍這裡盤桓了一個多時辰,接下來看魚池,看田地,再看雞棚豬舍,看到雞滿舍豬滿圈,牛羊放的一羣羣的,一行人不管是誰,俱是笑的合不攏嘴。

“便是萬曆年間極富時,怕也不曾有如此太平盛景。”

張德齊由衷讚歎,他三十歲不到,萬曆年間是趕上了一個尾巴,不過父輩談起隆慶、萬曆年間時卻都是極爲讚許,雖然朝廷雞毛鴨血,但百姓的日子也是十分過得,物價還不如崇禎年間高,但貿易大興,天下貨物極盛,百姓手中也有餘錢,日子過的十分滋潤,城中百姓更是比農民要舒服的多,提起當年,自是感慨由之。

“但願大人的佈置成功,我浮山能夠再進一步。” www •т tκa n •c○

李鑫也是神情越來越激動,浮山四周的生態圈已經形成,確實是難得的人間奇景,到了此時,他才徹底明白,爲什麼沿途所見的麥田都是十分高產的模樣,原是下了這麼多功夫在裡頭!

“還要但願大人能真的提升番薯的收成。”

“叔平你是想叫大人將陳臥子收入囊中麼?不錯,陳臥子是知名的江南大才子,復社的中堅,有他加入,大人的聲望就與普通的總兵官完全不同了。”

“不,不!”張德齊的神色十分堅決:“得一人才當然要替大人賀,但我更看重的,是番薯收成增加之後,或許能使不少人家免於凍餓和流離失所,甚至是家破人亡。哪怕多救得一家,大人的恩德,也會上動於天!”

(本章完)

第一百六十三章 靈機一動第三百零五章 出城第六百一十六章 太監第四百零七章 立木第七百三十三章 淮安第八百章 怒吼第七百七十四章 衆官第三百三十一章 艱勞第一百五十章 葬禮第七百六十六章 凝結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道第七百七十五章 威勢第二百九十四章 成功第二百三十五章 真正的風骨第三百八十章 逃離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利四方第四百五十九章 拉攏第六十九章 浮山主第三百九十八章 欽差第七百九十章 爭議第二百五十二章 不仁第四十六章 反制第十二章 兵器第四百九十四章 淘金第六百三十章 調兵第六百六十九章 商團第五百五十八章 圍困第四百九十四章 淘金第三百一十八章 戰士的訓斥第二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四百九十五章 鐵礦第八百零四章 鐵流第四百六十七章 巨寇第六百七十一章 選鋒第二百八十七章 瘋子第四十二章 迎敵第七百六十八章 霸氣第六百八十七章 太保第八十三章 稅第六百六十六章 集鎮第二百三十六章 練習第二百七十一章 細雨第三章 煮鹽第四百零六章 新規第六百九十九章 反水第七百三十一章 黑獄第三百三十一章 艱勞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威第二百七十一章 細雨第二百六十五章 文明第三百零八章 壞消息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街第四百二十九章 針尖麥芒第五百四十五章 出場第二百八十章 天命第一百四十章 佈置第二百五十七章 陣法第八百一十八章 巨炮第七十章 小吏第六百八十一章 趕至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門第九十四章 刺!第六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工程第四百零二章 修好第四百三十八章 東暖閣第四百七十六章 海防第二十五章 兵備道第三百五十七章 呸第四百六十六章 遇伏第二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七十一章 海上鹽田第八百一十三章 先衝第七百五十四 論策第六百八十四章 徵誅第三百零一章 晚飯第七百九十章 爭議第六百零三章 縱論第一百九十六章 騎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道第六百四十六章 無奈第六百九十二章 搬遷第五十章 出招第七百零六章 家事第七百九十四章 海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響馬第三百九十六章 封賞第一百五十七章 示以威福第一百五十七章 示以威福第二百零二章 非常戰場第八百章 怒吼第一百三十四章 炮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止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同第六十五章 東主們第六百六十二章 內鄉第六百零三章 縱論第四百六十章 鬼胎
第一百六十三章 靈機一動第三百零五章 出城第六百一十六章 太監第四百零七章 立木第七百三十三章 淮安第八百章 怒吼第七百七十四章 衆官第三百三十一章 艱勞第一百五十章 葬禮第七百六十六章 凝結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道第七百七十五章 威勢第二百九十四章 成功第二百三十五章 真正的風骨第三百八十章 逃離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利四方第四百五十九章 拉攏第六十九章 浮山主第三百九十八章 欽差第七百九十章 爭議第二百五十二章 不仁第四十六章 反制第十二章 兵器第四百九十四章 淘金第六百三十章 調兵第六百六十九章 商團第五百五十八章 圍困第四百九十四章 淘金第三百一十八章 戰士的訓斥第二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四百九十五章 鐵礦第八百零四章 鐵流第四百六十七章 巨寇第六百七十一章 選鋒第二百八十七章 瘋子第四十二章 迎敵第七百六十八章 霸氣第六百八十七章 太保第八十三章 稅第六百六十六章 集鎮第二百三十六章 練習第二百七十一章 細雨第三章 煮鹽第四百零六章 新規第六百九十九章 反水第七百三十一章 黑獄第三百三十一章 艱勞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威第二百七十一章 細雨第二百六十五章 文明第三百零八章 壞消息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街第四百二十九章 針尖麥芒第五百四十五章 出場第二百八十章 天命第一百四十章 佈置第二百五十七章 陣法第八百一十八章 巨炮第七十章 小吏第六百八十一章 趕至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門第九十四章 刺!第六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工程第四百零二章 修好第四百三十八章 東暖閣第四百七十六章 海防第二十五章 兵備道第三百五十七章 呸第四百六十六章 遇伏第二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七十一章 海上鹽田第八百一十三章 先衝第七百五十四 論策第六百八十四章 徵誅第三百零一章 晚飯第七百九十章 爭議第六百零三章 縱論第一百九十六章 騎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道第六百四十六章 無奈第六百九十二章 搬遷第五十章 出招第七百零六章 家事第七百九十四章 海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響馬第三百九十六章 封賞第一百五十七章 示以威福第一百五十七章 示以威福第二百零二章 非常戰場第八百章 怒吼第一百三十四章 炮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止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同第六十五章 東主們第六百六十二章 內鄉第六百零三章 縱論第四百六十章 鬼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