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種子



“這是玉米苗吧?”

看到那些幼苗,張守仁吃了一驚,先問一聲,接着自己又把幼苗攬在手中細看。

果不其然,這些青綠的幼苗就是玉米幼苗沒錯。這玩意,後世播種面積極廣,張守仁小時候見過幾百上千次,這苗是怎麼也錯不了的。

“國華你居然識得?”

陳子龍也是吃了一驚,這玉米種子是去年年底從倭國那邊買回來,和番茄、番薯、辣椒種子一起送了過來,這也是張守仁拜託鄭家做的幾件要緊事之一。

當時的種子張守仁當然是見過,不過這苗纔出不久,怎麼他便認得了?

“這是辣椒,這是番薯,哈哈,哈哈哈。”

張守仁叉腰大笑,狀極開心。

他身邊的內衛們都是吃了一驚,便是李鑫等文吏也是頭一回看到張守仁高興成這般模樣,一時間各人都是有難以置信之感。

“番薯有甚稀奇的?”

陳子龍頗爲鬱悶,撓頭道:“這玩意我大明北方早就有不少人種值,就是產量太低……先師,也就是徐文定早就設法改良過番薯,但多方設法,見效不大,不知道見此種苗有什麼可高興的?”

去年弄回種子,有番薯在內就是被陳子龍好一通埋怨。這玩意傳入中國很早,已經有幾十年種植的歷史了,但是產量太低,但好處是容易成活,而且不需要怎麼照顧,所以還是慢慢流傳開來,撿一些不用的荒地旱田種下去,好歹收上一些來,人吃或是餵豬都可以,一畝地能收一二百斤,最多也不超過三百斤的產量,若不是省事省心,藤蔓也能燒鍋,怕是這玩意真沒有什麼人去種它……畢竟不是正經糧食。

至於辣椒,也是在幾十年前傳入中國,但只限於從沿海到西南一帶,然後慢慢傳入四川湖廣,最終才傳遍華夏。

不過要說中華大地到處都能食辣,那得是物資流傳特別發達之後的事了。

玉米則是被張守仁人爲干涉,提前了幾十年進來。

“這作物,鄭家運船的人來說,倭國已經有不少地方播種,產量低,也不好吃,甚至還不如黑米和小米、高粱,但關鍵在於耐旱,只需少水則可成活,隨便拋灑,不怎麼去管它也成。國華,前次我接到吳次尾的書信,他路過河南迴南都,一路但見赤地千里,處處都是餓死的人,全家老小一起死於途中的情形,非止一例。如此慘事,我讀了也是十分傷心。雖然我不是河南人,亦不是陝西山西人,但人同此心,試想自己的家人父子餓死於途是什麼感覺,那心就象是在油鍋中來回反覆的煎炸一般……現在我浮山這裡是高產了,但天下之大,不能實行大人之法的地方也極多,如果能推行這些不畏寒而耐旱的異種,天下人少點凍餓之苦,便是足了我平生之願了!”

陳子龍又黑又瘦,說到最後,聲音有點哽咽。

如此看來是吳應箕的信給了他很

大的衝擊,這些南邊的才子向來風流自詡,一向又居住在南京和蘇州等富裕地方,平時雖然讀書不止,但也追歡買笑,管天下再亂,也只是嘴上談資罷了。

現在有自己的親朋好友親寫書信過來,言及慘狀十分詳細,如歷歷在目,這自然也是給了陳子龍很大的衝擊。

張守仁也是心思複雜,他一直是把浮山的事放在首位,而現在陳子龍的話也是叫他有點慚愧。玉米和番薯只是興之所至叫人引進,而隨着種種辦法的實行,浮山這邊作物的產量已經大爲提升,所以對新品種的事自己已經不大放在心上。

但想想陝北和晉北那樣的地方,根本搞不起自己這生態圈來,想叫百姓能過上溫飽的日子,一則是將來科技進步,二來便是這些可以對抗自然的種子。

他心中複雜,一時只撫弄着那玉米種苗,喃喃道:“這東西是耐旱的很,但開初不識其法,產量不會很高的。”

在農作物的栽培歷史上張守仁是有所瞭解,玉米這玩意一直到康熙中晚期才真正推廣開來,種植之法也是漸漸成熟,產量也漸漸提升起來,有了這玩意,加上番薯,中國在乾隆年間人口大爆炸,人口第一次超過兩億和三億,一直到四億。

但現在來說,栽培之法不可能一下子就成功,產量提升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那不是和番薯一樣?”

聽張守仁這麼說以後,陳子龍也不禁一呆。這番薯也是外來的種子,特點也是耐旱耐寒,還能作養地力,好處極多,但要命的就是產量很低,難道這玉米也是一樣的貨色?

“番薯產量低,該是栽培不得法吧……”

張守仁也是撓頭,他記憶裡番薯這東西產量不要太高,當然後世的種子好農藥肥料都上,產量高是必然的,但一畝番薯高產達四五千斤,就算沒有化肥農藥,也不該是一二百斤的產量,這裡頭肯定是有問題。

“先師徐文定試種多年,雖有改善,但不曾改良其根本。”

陳子龍站直身子,苦笑道:“若是國華你有辦法改良,我願拜你爲師。”

此人癡於農事,竟是真的瘋魔了一樣。憑他的身份地位,文才名氣,加上在復社中的地位,怕是張守仁拜他爲師也不會失身份,更何況他一個兩榜進士拜一個秀才都不是的武將,傳揚出去,恐怕人家大牙都笑掉了。

張守仁也是啞然失笑,身邊的李鑫等人都是微笑搖頭,均是覺得匪夷所思。

“沒法子就莫要吹噓了。”

陳子龍斜眼挑釁,模樣十分可惡。見他如此,張守仁被激不過,便是大聲道:“臥子兄,我也不要你拜我爲師,若是今年我將這番薯收成提升一倍,你需入我營務處,以你之才,替我主持屯田!”

現在的屯田局是鍾榮的差事,此人十分精細,也任勞任怨,不過要說屯田局正的職務換成陳子龍,怕是誰也提不出異

議來,便是鍾榮自己,雖是臉上神色一變,但嘴上卻也是隻道大人有識人之明,陳推官任屯田一職,毫無可挑剔之處。

“屯田是好事,學生自當襄助。”陳子龍想了想,賭氣道:“張天如上次寫信來,說是你與劉帥有點誤會,叫我做冰人,替你們和好。便是劉帥自己,也曾親寫書信來,叫我代爲解釋。我不願多管閒事,但也卻不過復社盟兄弟的情面。不過如果在你麾下做事,倒是可以少了很多麻煩……不過,還是要看國華兄你能不能真格把番薯收成提上去。”

張守仁淡淡一笑:“擊掌爲誓吧。”

兩掌相擊後,陳子龍又是隻顧忙活自己的事,他這裡辣椒種子有,番薯和番茄種子都是有,現在是春夏之交之時,正是這些種子出苗的時候,他自己精心照顧,還有幾個打下手的農人,真的是每天忙的不可開交,別處地方都是顧不上了。

到此時,張守仁才明白自己確實有點計較了,眼前這人,是真正純粹的人,用常人的心理來計較,十分無味道。

同時心中也是心驚,復社的觸角伸的也真的是長,這一次濟南的事劉澤清和復社因爲自己的安排失了一城,但居然迅速收拾好心情,劉澤清明裡向復社示好,給張守仁壓力,暗中安排兵馬想咬上浮山一口,如此作爲,卻哄的那些君子團團轉,只當劉某是可供驅使的粗人,這幫傢伙,遲早會在這亂世中被玩死爲止。

在陳子龍這裡盤桓了一個多時辰,接下來看魚池,看田地,再看雞棚豬舍,看到雞滿舍豬滿圈,牛羊放的一羣羣的,一行人不管是誰,俱是笑的合不攏嘴。

“便是萬曆年間極富時,怕也不曾有如此太平盛景。”

張德齊由衷讚歎,他三十歲不到,萬曆年間是趕上了一個尾巴,不過父輩談起隆慶、萬曆年間時卻都是極爲讚許,雖然朝廷雞毛鴨血,但百姓的日子也是十分過得,物價還不如崇禎年間高,但貿易大興,天下貨物極盛,百姓手中也有餘錢,日子過的十分滋潤,城中百姓更是比農民要舒服的多,提起當年,自是感慨由之。

“但願大人的佈置成功,我浮山能夠再進一步。”

李鑫也是神情越來越激動,浮山四周的生態圈已經形成,確實是難得的人間奇景,到了此時,他才徹底明白,爲什麼沿途所見的麥田都是十分高產的模樣,原是下了這麼多功夫在裡頭!

“還要但願大人能真的提升番薯的收成。”

“叔平你是想叫大人將陳臥子收入囊中麼?不錯,陳臥子是知名的江南大才子,復社的中堅,有他加入,大人的聲望就與普通的總兵官完全不同了。”

“不,不!”張德齊的神色十分堅決:“得一人才當然要替大人賀,但我更看重的,是番薯收成增加之後,或許能使不少人家免於凍餓和流離失所,甚至是家破人亡。哪怕多救得一家,大人的恩德,也會上動於天!”

(本章完)

第七百九十四章 海上第一百零三章 文案工作第四十章 訓練第七百五十九章 瀋陽第六十八章 新堡新丁第七百三十三章 淮安第三百四十五章 慘烈第一百章 論政第六百零三章 縱論第五百三十章 南下第二十六章 封賞第九十九章 爲將之道感謝您的支持第二百三十五章 真正的風骨第一百四十六章 福船第九十三章 槍陣第八百零三章 請纓第一百一十章 定銀第五百四十八章 合兵第四百七十九章 算帳第二百零七章 立營第三百八十章 逃離第六百二十九章 過境第五百一十五章 包圍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捷!第五百七十四章 天翻第六十八章 新堡新丁第六百八十八章 血脈第五百章 圖謀第一百二十五章 同仇敵愾第三百四十六章 死戰第六百四十一章 大坑第七百三十二章 府前第七百零九章 成就第七百二十九章 行路第一百一十六章 相府第一百五十四章 內閣第六百九十一章 長蛟第二十六章 封賞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第六百一十九章 氣勢第九十七章 繳獲第四百六十八章 全新的一戰第五百八十章 成功第三百八十二章 報捷第二百六十四章 好手碰好手第七十一章 海上鹽田第一百二十三章 參謀第四百二十二章 權閹暴怒第八十五章 敬畏第二百六十四章 好手碰好手第二百六十四章 好手碰好手第三章 煮鹽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拉練第三百六十九章 真正的騎兵第一百七十章 戰馬第一百八十二章 學生和山長第七百二十八章 師徒第六百一十七章 禮物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刀*第八十六章 拉練第六百九十四章 營務第五百七十五章 摧鋒第一百二十七章 火器對火器第四百二十二章 權閹暴怒第四百二十三章 跪或不跪第十三章 部下們第二百六十八章 賺城第三十七章 夜宴第七百四十一章 內宅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將軍第七十六章 黑室第六十六章 噎死人的大蛋糕第一百零六章 大豐收第五十章 出招第二百八十三章 早第三百六十八章 動員第六十三章 營兵把總第五百四十九章 欺騙第五百二十三章 判斷第二百八十八章 冷遇第九章 叩見千戶第二百六十二章 前哨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建議第六百八十一章 趕至第一百三十章 槍陣第三百一十七章 騎兵對騎兵第七百六十三章 知已第五百四十一章 神速第四百五十章 商人們第九十一章 中心第二百九十二章 有喜第二百六十五章 文明第二百三十六章 練習第六百九十五章 執委第七百五十六章 水關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隊槍斃第七百六十九章 松山第六百三十九章 黨爭第三百八十五章 奏摺
第七百九十四章 海上第一百零三章 文案工作第四十章 訓練第七百五十九章 瀋陽第六十八章 新堡新丁第七百三十三章 淮安第三百四十五章 慘烈第一百章 論政第六百零三章 縱論第五百三十章 南下第二十六章 封賞第九十九章 爲將之道感謝您的支持第二百三十五章 真正的風骨第一百四十六章 福船第九十三章 槍陣第八百零三章 請纓第一百一十章 定銀第五百四十八章 合兵第四百七十九章 算帳第二百零七章 立營第三百八十章 逃離第六百二十九章 過境第五百一十五章 包圍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捷!第五百七十四章 天翻第六十八章 新堡新丁第六百八十八章 血脈第五百章 圖謀第一百二十五章 同仇敵愾第三百四十六章 死戰第六百四十一章 大坑第七百三十二章 府前第七百零九章 成就第七百二十九章 行路第一百一十六章 相府第一百五十四章 內閣第六百九十一章 長蛟第二十六章 封賞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第六百一十九章 氣勢第九十七章 繳獲第四百六十八章 全新的一戰第五百八十章 成功第三百八十二章 報捷第二百六十四章 好手碰好手第七十一章 海上鹽田第一百二十三章 參謀第四百二十二章 權閹暴怒第八十五章 敬畏第二百六十四章 好手碰好手第二百六十四章 好手碰好手第三章 煮鹽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拉練第三百六十九章 真正的騎兵第一百七十章 戰馬第一百八十二章 學生和山長第七百二十八章 師徒第六百一十七章 禮物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刀*第八十六章 拉練第六百九十四章 營務第五百七十五章 摧鋒第一百二十七章 火器對火器第四百二十二章 權閹暴怒第四百二十三章 跪或不跪第十三章 部下們第二百六十八章 賺城第三十七章 夜宴第七百四十一章 內宅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將軍第七十六章 黑室第六十六章 噎死人的大蛋糕第一百零六章 大豐收第五十章 出招第二百八十三章 早第三百六十八章 動員第六十三章 營兵把總第五百四十九章 欺騙第五百二十三章 判斷第二百八十八章 冷遇第九章 叩見千戶第二百六十二章 前哨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建議第六百八十一章 趕至第一百三十章 槍陣第三百一十七章 騎兵對騎兵第七百六十三章 知已第五百四十一章 神速第四百五十章 商人們第九十一章 中心第二百九十二章 有喜第二百六十五章 文明第二百三十六章 練習第六百九十五章 執委第七百五十六章 水關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隊槍斃第七百六十九章 松山第六百三十九章 黨爭第三百八十五章 奏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