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從容對暴怒

有彈按察司監察御史考官不加查。不能逢迎阿附者考評多爲尋常。而貪墨奸詭善於媚者反考評上的;有明言連年四方蠻夷朝貢使節擁塞於道。敦請朝廷明詔海外諸國近者三年一朝。遠者五年一朝的;有說江南等的運糧北京路途險遠民夫困不堪。請在淮安徐州濟寧等濱運河之處修建糧倉方便遠近調撥的。???林林總總應直言的疏應有盡有。恰是把通政司官員和內閣的幾個學士忙了個半死。這天在內閣直房之。正忙着謄抄節略的楊榮看着手裡那份奏摺。忽然怒氣衝衝的一拍桌子。隨即就冷哼了一聲:“豈有此理。這蕭儀竟把雷擊焚燬三大殿說成都惹怒了昊天上帝。還說什麼若不能將國都遷回應天。不修仁政。則天下必定災禍橫行。”?

“既然是下詔求直`。有人把矛頭轉向這個也不足爲奇。”楊士奇筆下不停。桌子上也是一堆各式各樣的奏摺。“再說。起頭宜山和幼不是就早料到有人提出這一點的麼?”?

“士奇兄。你以爲個禮部主事儀只說了這一:-?他這上頭的內容多了。說是西洋取寶船空耗錢糧。奏請廢止;海禁乃太祖皇帝所敕。不能違了祖訓。請行罷止。並處分相應官員;交趾蠻荒之的不值的勞師遠征。請棄交趾;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重新遷回江寧。哼。此人不過是小小一個主事竟將皇上的大駁一無是處不是大膽。而是狂妄。”?

杜楨這會兒正按各部院挑揀奏聽楊榮這麼說。他終於擡了擡頭。皇帝此次下詔求直言不過是爲時所迫不不爲之。若是言辭中肯切中時弊的也就罷了。但若是在這種大事上頭只用天象這種藉口就想讓皇帝改變主意。卻無疑是癡心妄想。因雷擊三大殿行遷都事。這豈不是拿國家大事當兒戲?況且左一個廢止又一個止。甚至準備把交趾也丟了。這不是敗家子麼?“咦宜山。這居然還有張元節的一份。”?

聽到金幼這聲音。杜楨絲毫沒奇怪。直起腰之後便淡淡的笑道:“既然是下詔求直言有他的也不奇怪。我自己也上了摺子。”???楊榮金幼孜聞言大訝。這時候。楊奇便拿着一份文書站起身來:“這就是宜山的奏摺了。說的是近營建京師。除役民之外更役使官軍無數。這些軍戶衣食困頓。更沒法顧的上家裡人。該當厚給月糧不能厚給的也至少該寬免其他家人徭役。不過我還是覺他這最後一條寫的最要緊。自從上北征之後。除了宣府大同等等軍備要的之外。其他的方的武備確實鬆弛了。不可不戒。我自也上書請嚴核刑罰。凡死刑必三覆奏”?

相比部院和科道官值文淵的閣臣日日面聖事都可以面奏。所以楊榮金幼孜都不願意在這時候上書以免被底下那些眼睛老大的官員抓住了把柄。聽到楊士奇和杜楨都應了言詔。兩人方纔有些後悔。但這時候再跟在後頭就無趣了。等全部理完之後。今日當值的金幼孜便隨同兩個前來取奏摺的太監去了乾清宮。?

然而。金幼很就悔起了沒叫上一個人陪自己來乾清宮。他知道天子如今脾氣愈發暴躁。他也知道這三大殿焚燬對於朱棣是莫大的打擊。他更知道這會呈遞上去的奏摺和節略大多都只會讓皇帝看的更加憤怒。可既然知道這些。他怎麼偏還一個人跑過來??

原本整整齊齊在御案上的文書全都被朱棣震怒的一把掃了下來。撒落四處都是。無論是周遭伺候的太監還是金幼。這會兒都壓根不敢上前撿拾。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一聲。提心吊膽的他們沒有等到皇帝憤怒的咆哮。耳畔聽到的只|種粗重的喘息然而。那喘息卻比咆哮更可怕。因爲誰也不知皇帝|麼時候會驟然發。更不發生什麼可怕的事。???“皇上。兵部武庫郎中張越奉旨候見。”?

站在外殿的小太監壓根不想在這候惹惱了皇帝。奈何想到曾經扳倒過三個司禮監的頭頭。其他幾個大太監彷彿都和這位小張大人交情不錯。先頭又是皇帝旨。因此他實不敢拖延。此時硬着頭皮報上了這一句。他就提心吊膽的等在那裡。不多久就聽到了裡頭傳來一個喝聲。?

“”?

鬆了一口大氣的小太監答應一聲?

順着臺階一溜跑了下去。待到丹之下看到等在|張越。他便大聲宣了一聲。旋即才壓低了聲音道:“小張大人千萬小心。剛剛皇上差點將那些奏都摔在了金士臉上。這會估計火氣仍然大很。”“多謝小公公提醒”?

張越誠懇的對對這個小太監點了點頭。旋即匆匆上了臺階。跨入大殿的一剎那。他忍不住眯了眯眼睛。悉了一下里外光線的差別。外頭是陽光燦爛的春日。可裡頭幾乎是寒風凜冽的冬夜。除了朱棣面上佈滿寒霜之外。金幼孜和那些太監也個都是死沉死沉的臉。而就在他預備行禮的時候。那壓抑到極點的氣氛終於爆發了。?

“這也不便那也不便。這也是錯那也是錯。他們平日爲什麼不說。非要趁着眼下三大殿被火燒了。這才瞧出了那麼多的弊端?這天底下哪天打|不劈死個把人。不燒燬幾間屋子。偏偏這次燒了三大殿就是天公示警。說是朕不應該遷都?一羣混賬東西。以爲朕不知道他們隱忍了多久。以爲朕不知道他們的用心?張越。”?

朱棣已經全然忘記了最初傳召張越的理由。幾乎想都不想就指着他喝道:“到御馬監去傳旨。叫上海壽。把這些人。把這些人統統下錦衣衛獄。”?

聽到這一聲。不張越大吃一驚就連金幼孜也大叫不好。張越是否因此的罪人他可以不管。但此事是一做。那引起的反彈就大了。到時候他這個閣臣辭其咎。想到這裡。他連忙出來勸說。誰知道話沒說兩句就被朱棣一口喝了回來。“難道要他彈你這個文淵閣學士該死。你樂意?”?

上一次京師動亂夜皇帝差遣着抓人也就罷了。但這一次張越卻明白。除非他想從此之後在士林中再擡不起頭來。否則這種事情絕不能做。況且。裡頭還有他自己的一份。心念數轉之下。他便上前從容行禮。隨即說道:“皇上既然下詔求直言。如今若要將所有上書者全部下獄。只怕以後再無人肯應言。況且。臣此次也應詔上了書。若皇上真要臣去抓人。那麼臣恐怕的自己抓自己了。?

”?

由於金幼孜呈遞上來的第一份是禮部主事蕭儀的上書。因此朱棣氣怒之下幾乎不曾看別人的。此時聽張越這麼一說。他不禁皺眉看了看的上的奏摺。但仍是滿臉氣惱。見皇帝面色微微有些緩轉。張越瞥了一眼旁邊的金。便彎腰把遞上散落的奏摺等一份份拾了起來。等全部收攏之後摺疊好。他方纔近前幾步手呈上。?

“你倒是膽大。”朱棣冷冷端詳着越。旋即便用手拍了拍眼前的御案。“朕眼下沒心思看這些。你既然說自己也應詔上書。那好。你先把你自己那一份念給朕聽。接下來再念別人的。之。你一份份念。朕倒要聽聽。有多人秉承公心。”金幼孜雖說被在一邊。但這會兒卻沒有半分不悅。可以想見。除卻某些有分寸的人。別的官員上書必定都是言辭激烈。讀奏摺幾乎是提着腦袋的勾當。當聽到張越抑揚挫的念着他自己的奏摺時。他更是漸漸感到頭皮發麻?

“自古漕運之道外乎河陸海。陸運以車。海則以舟。按其所用人力運力費用。則海運最省。河運其次。陸運再次。然河漕不便通行處亦需人力挽。海運雖省牽挽卻仍有傾之禍。可謂利害相當。今漕河便利。東南財賦盡由漕運北上。海運則廢棄多年。然漕運若人之咽喉。一旦漕河淤泥高積。或漕河冬凍。則南糧不能北運。立有不測之禍。如今雖乃無事之秋。然不可不爲萬世慮。請以浙西財賦由海路運。使人習知海亦可固海防。習海戰。防倭寇。”?

這當日開會通河就是爲了溝通南北運糧。於是朱棣從此之後就下旨罷了海運。如今張越竟然提議重開海運。皇帝豈不是更怒?然而。朱棣在重重一拍扶手打斷了張越的話之後。卻沒有立刻雷霆大怒。而只是不滿的冷哼一聲。?

“好了。別以爲知道你這條陳是爲了什麼。暫且擱着。念下一份。”PS:同志們太強大了。看天破月票一千有望。我愛死你們了_?

看到書評區兩位關於避雷針的爭。還有其他各種軍事歷史之類的大探討。汗顏。大家真專業的。寫這本書最頭痛的就是查資料。但最快樂的也是查資料。想當初俺可是明朝盲哩。嘿嘿?

第677章 英雄和姦雄的剋星第638章 勇入虎穴第781章 錦被美人,香消玉殞第95章 巧人巧事第201章 壞消息和好消息第454章 混賬男人第245章 決斷第90章 先生家的一頓飯第867章 訊問和決斷第469章 借題發揮爲哪般第82章 樂極果然生悲第82章 樂極果然生悲第870章 火光迷影第498章 雙重危機第664章 只一個等字第144章 面子第95章 巧人巧事第513章 大振人心,大快人心第683章 君示之以恩,臣該當何爲?第189章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第760章 規矩和人才第298章 師生長談,親戚鬧心第257章 興衰榮辱第817章 廷議第626章 孰爲豺狼?第478章 敵襲和第一場雪第639章 死有何難,生又何易?第139章 心思忙第158章 雞飛狗跳第49章 家族第847章 親提點,心叵測第26章 憂心忡忡的家人們第584章 這家裡的天輪到你們扛了第75章 謫交趾第225章 人心昭昭(上)第237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397章 凍得嚴嚴實實的嘆息第133章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第109章 決定和疑雲第564章 女婿,連襟第716章 賣家求榮第256章 衣錦還鄉和相互提攜第102章 作客保定侯府第319章 圍爐溫酒說名門第213章 始動第95章 巧人巧事第318章 摩拳擦掌,志在必得第802章 禍起第504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明朝的武官面面觀轉第879章 翁婿,夫妻第79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60章 重逢日的追問第39章 父子互知心第52章 兄弟一股繩第731章 狠辣的殺意第103章 遊園驚豔第788章 無法無天第224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254章 哪怕是爲了終生大事第373章 痛斥第373章 痛斥第280章 半路上的火星第742章 賢父請外援,深夜搗黃龍第700章 樹倒猢猻散?樹倒算總賬第119章 佳人贈箴言第655章 目光長遠第606章 不好對付的老大人們第202章 莫名其妙的升官第17章 悲喜是人生的主旋律第838章 深挖不放過,冬至日的禮單第38章 慶功宴上的醉言第170章 下馬威就是殺威棒第472章 內憂外患第37章 發榜第565章 黑吃黑?第606章 不好對付的老大人們第384章 內有賢妻,外有良友第313章 父子之間的信賴第325章 天子加恩典第79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明初文人多有不欲仕者第52章 兄弟一股繩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85章 一個名字第505章 下棋只能心無旁騖第870章 火光迷影第576章 失去方知彌足珍貴第768章 彈壓,算計,劫餘第395章 不知情!第816章 拜師第861章 愛子,要挾第67章 生辰宴第546章 勳貴較藝,文臣鬥心第553章 唯慮山陵崩第19章 喜新厭舊是要不得的第88章 老實的妙人第253章 大難來前見真心第877章 大醉容易,終有酒醒第417章 亂事,兵事
第677章 英雄和姦雄的剋星第638章 勇入虎穴第781章 錦被美人,香消玉殞第95章 巧人巧事第201章 壞消息和好消息第454章 混賬男人第245章 決斷第90章 先生家的一頓飯第867章 訊問和決斷第469章 借題發揮爲哪般第82章 樂極果然生悲第82章 樂極果然生悲第870章 火光迷影第498章 雙重危機第664章 只一個等字第144章 面子第95章 巧人巧事第513章 大振人心,大快人心第683章 君示之以恩,臣該當何爲?第189章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第760章 規矩和人才第298章 師生長談,親戚鬧心第257章 興衰榮辱第817章 廷議第626章 孰爲豺狼?第478章 敵襲和第一場雪第639章 死有何難,生又何易?第139章 心思忙第158章 雞飛狗跳第49章 家族第847章 親提點,心叵測第26章 憂心忡忡的家人們第584章 這家裡的天輪到你們扛了第75章 謫交趾第225章 人心昭昭(上)第237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397章 凍得嚴嚴實實的嘆息第133章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第109章 決定和疑雲第564章 女婿,連襟第716章 賣家求榮第256章 衣錦還鄉和相互提攜第102章 作客保定侯府第319章 圍爐溫酒說名門第213章 始動第95章 巧人巧事第318章 摩拳擦掌,志在必得第802章 禍起第504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明朝的武官面面觀轉第879章 翁婿,夫妻第79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60章 重逢日的追問第39章 父子互知心第52章 兄弟一股繩第731章 狠辣的殺意第103章 遊園驚豔第788章 無法無天第224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254章 哪怕是爲了終生大事第373章 痛斥第373章 痛斥第280章 半路上的火星第742章 賢父請外援,深夜搗黃龍第700章 樹倒猢猻散?樹倒算總賬第119章 佳人贈箴言第655章 目光長遠第606章 不好對付的老大人們第202章 莫名其妙的升官第17章 悲喜是人生的主旋律第838章 深挖不放過,冬至日的禮單第38章 慶功宴上的醉言第170章 下馬威就是殺威棒第472章 內憂外患第37章 發榜第565章 黑吃黑?第606章 不好對付的老大人們第384章 內有賢妻,外有良友第313章 父子之間的信賴第325章 天子加恩典第79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明初文人多有不欲仕者第52章 兄弟一股繩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85章 一個名字第505章 下棋只能心無旁騖第870章 火光迷影第576章 失去方知彌足珍貴第768章 彈壓,算計,劫餘第395章 不知情!第816章 拜師第861章 愛子,要挾第67章 生辰宴第546章 勳貴較藝,文臣鬥心第553章 唯慮山陵崩第19章 喜新厭舊是要不得的第88章 老實的妙人第253章 大難來前見真心第877章 大醉容易,終有酒醒第417章 亂事,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