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廷議

水樂年間。朱林但有未決之事。往往是以御封送文淵口斤楊榮等人提議,斟酌取定,真正開廷議的時候極少。洪熙時由於朱高熾和楊士奇等人親善,一貫也是如此。如今朱瞻基即位,因文官往往都是三朝乃至四五朝的老臣,張太后便囑咐凡事多有大臣議決,這廷議的次數就漸漸多了。只人數不拘多寡,但一般來說,內閣衆人和塞夏都是必到的。

賽夏剛剛解了部務,雖今日兩樁也是要緊軍務,卻都不曾與會。六部便只有兵部的張本和張越,禮部尚書胡淡,還有戶部的一位侍郎。

由於麓”軍務懸而未決,皇帝又將自將巡邊,兩件事合在一塊,這一日的廷議便瀰漫着一股沉甸甸的氣氛。居中而坐的楊士奇環視了一眼衆人。隨即說道:“今天的議題大家都知道了,先便是麓”軍務。一者,進兵還是退兵;二者,如果派援兵,誰人領軍。”

“麓川思氏已經不是第一次叛亂了,一而再再而三,反反覆覆沒個。消停,官職名義能給他們的都給他們了,此番又吞併南甸和芒市這好幾個地方,足可見狼子野心。退兵絕不可行,不但不能退兵,還得儘快派將增兵。”

說話的是楊榮。相比上次的不置可否,這一回他一上來就是不容置疑的口氣。原本要說話的禮部尚書胡淡被他這話噎得一愣,隨即面上就露出了深深的惱色。

“說得簡單,這兵從何來。將從何來?之前打交趾,是從廣西和雲南兩地調的兵,黔國公打了敗仗,一半是因爲用兵不慎,另一半不外乎就是因爲雲南的兵已經是疲兵!南疆的戰事橫豎是於大局無礙,思氏也不敢再往東進,何妨暫且撂在那兒,須知國庫有限,不是無底洞!還有,黔國公鎮守雲南。京師眼下只有那有數的幾個公侯伯,派誰過去合適?你可別說什麼從五軍都督府隨便拉個阿貓阿狗過去,否則增兵還不如不增!”

張越自個曾經去了一趟交阻,一聽到胡凝說雲南的兵是疲兵,他頓時面色一凝,心想這簡直是睜着眼睛說瞎話。且不說沐員在蒙自縣按兵多日不動,等到前方大局已定,這纔派了兵馬徐徐入交,而且總共加在一塊也沒多少人。再說了,雲南不比其他地方,從都司到總兵府,所轄兵員不少,哪裡就都成疲兵了?

只這會兒別人都還沒一個個說完,再說胡淡後頭那半截說得不無道理。他也就沒有吭聲。這幾天他一直在思量麓川軍務,剛網聽了楊榮那番話倒是隱隱約約有了想法,這會兒索性自顧自地琢磨。然而,他還沒想多久,旁邊的尚書張本就突然咳嗽了一聲。

“胡尚書,這所謂雲南疲兵的事,在座所有人只怕都沒有張元節知道得清楚。還是讓他說一說,究竟是否有這樣的可能。至於黔國公沐昆”他回京的時候也正好見過。其人性情如何,再戰是否有把握,另派他人爲將是否合適,也不妨聽聽他怎麼說。”

張本說着就轉叉看向了張越,臉上露出了一絲常人很難察覺的到的笑容,隨即又低聲補充了一句:“你雖年輕,但誰也不如你真正去過交阻和雲南。所以你但可直言不諱。倘若有建言也只管說出來,這是廷議。而且事關軍略,咱們兵部本就是責無旁貸。”

www✿ttkan✿℃O

平日老尚書張本不哼不哈,並不是多言的人,這次卻擺明了態度,竟是不管他怎麼說都會力挺,張越倒是多了幾分詫異。見其他人都是目光炯炯地看着自己,他沉吟片刻,就直截了當地說:“此前交阻用兵,徵調的主要是廣西和貴州的軍馬,而黔國公領兵駐紮蒙自縣,原本就是爲了保糧道以及後路,備不時之需,所以,雲南的兵談不上什麼疲兵。至於黔國公其人。恕我直言,黔國公並不是事事爭先的性子,所以將兵未免進取不足,但他畢竟是國公,貿貿然另派其他勳貴前往,他的面子很可能下不來。而且,

張越頓了一頓,字斟句酌地說:“在滇人眼中,除了昔日的黔寧王之外,便是如今的黔國公,倘若問他們舊封號西平侯,他們甚至都會茫然不知是誰。只憑黔國公和一個沐字便能震懾了雲南大部,所以,若是增兵滇西南,總得顧忌到這一點。麓川思氏不但野心勃勃,而且內部常常不穩,朝廷扶持了一人,部族中往往會出現反叛勢力,遠遠不如南甸芒市等地安定。所以,要南疆長治久安,拔除這顆釘子是必要的,只是要選對人。”

這是極其公允的話,縱使是胡凝起初不滿張越駁斥了自己的疲兵之說。但也挑不出行麼刺,只是冷笑了一聲:“既然如此,別的我不說了,只問一句,誰挑擔子去和黔國公搭檔?”

這無疑是一個極其棘手的問題,如今五軍都督府能擔任領兵重任的就是那麼寥寥幾人

寧陽侯陳憨、陽武侯薛祿、成山侯王通和保定侯孟橫,後兩者還是沒經歷過大陣仗的第二代勳貴。而且,要去擔任沐晨的副將,在雲南地界上打仗,誰會樂意?

杜禎一直沉吟不語,倒不是因爲誰都知道剛剛開口的是他女婿,而是因爲他也在躊躇這人選。勳貴能加恩的都已經加恩了,這帶兵過去。勝則功勞酬答有限,敗則一世英名盡失,再說都已經不是習慣征戰沙場的那撥人了,挑不出人很自然。此時此刻,他忍不住看了看張越。卻現張越正在看另一個方向。順着那眼神,他就看到了面沉如水的楊榮。

是了,張越曾經對他說過,黔國公沐員對朝貴多有饋贈,楊榮便曾經數次爲其婉轉陳詞,這次要不是沐晨一戰不利就要退兵太過草率,楊榮只怕仍會向着沐昆。而且,張越剛剛着重指出要選時人”

既是翁婿又是師生,杜禎對張越的想法向來知之甚深,電光火石之間就迸出了一個念頭。見其他人還在爭論哪位公侯伯更合適,他就淡淡地出口說道:“既然從五軍都督府裡挑不出人,何必一定要讓勳貴帶兵?從貴州或是四川選一隻兵馬,然後選一個精通軍務的人過去坐鎮,名義則是協理麓”軍務,豈不是勝過再派一員副將?”

此話一出,在座衆人頓時面面相覷。

文武相佐是歷來戰時的慣。不論是三次北征亦或是張輔南征交趾,總有文官隨軍咖江那只是參贊,勳貴畢竟是品,哪怕是貴爲尚書的文官,到那裡也只是被支使得團團轉。只不過,黔國公沐晨據說是敬禮士大夫,而且對於朝貴向來是極其熱絡,逢年過節,在座的這些人誰都不曾少過禮物。但問題在於,麓川不同於交趾,不同於蒙元,這地方尋常人都不熟悉,派誰過去合適?

就在一衆人低頭沉吟的時候,緊閉大門的屋外突然傳來了一陣輕輕的叩門聲,隨即就是一個壓低的聲音:“各位大人,兵部職方司轉來麓川緊急軍報!”

聞聽此言,楊士奇便朝侍立一旁的一個司禮監奉御點了點頭,那中年宦官連忙快步到了門邊上,開門接過了兩份文書。轉回來之後,他就捧着文書來到了楊士奇面前,雙手呈上。

看到這一幕,在座衆人各有各的想法。只楊士奇不動聲色地拆開瞧看,隨即又遞給了楊榮。等東西在衆人手上傳看了一遍,楊士奇方纔輕咳了一聲。

“這兩份東西,一份是豁國公奏思任法“屢侵幹崖、南甸、騰衝、金齒,勢愈猖檄。乞調大軍討之。;另一份是思任法言說土地被侵,如今只是派兵奪回,將派人進京請貢。”

儘管在座人人都說麓川狼子野心,但都是通軍務的人,更明白元時曾經割據一地形同皇帝的蔫”如今成了什麼樣子。先是爭王位鬧得分崩離析,後來因爲大明朝廷的縱容,麓川屬下多個土司投明自立?由是強悍一時的麓川只剩下了蔫”隴川、遮放等地。自思任法即位之後。這纔有勵精圖治謀奪故地,然而,好容易纔將南疆分而治之。怎能容思任法捲土重來?

“永樂年間,思任法曾經派使團進京。貢了六頭大象,百匹駿馬及金銀器皿若干,因爲這個”朝廷對於脫離動卯前來歸附的土官不再如以前那樣動輒收納。就是趁着這功夫,思任法才得以休養生息整頓內務,如今更捲土重來。思任法的進貢,不過是拖延時間罷了。”

張越按捺再三,見誰都不開口,免不了率先打破了沉寂。他原本還想再說說平緬宣慰司大明版圖上的重要性,可想想某些話說出來未免驚世駭俗,也就暫時擱置不提。他這麼一說,當下又是好一番議論。但由於是黔國公沐員一改之前說要退兵的奏疏,乞增兵崖”衆人很快就達成了一致意見,從貴州四”調兵,合計一萬入滇。至於領兵人選,則容後再議。而扈從天子巡邊的軍隊則是須臾議定,扈從的人卻有些爭議不下。

一時衆人各自散去。張越原本要跟尚書張本一同回兵部,卻被杜禎叫住。於是和張本打了個招呼就留了步。待到別人走得遠了,杜禎才問道:“你一直看着楊勉仁,可是在打他的主意?”

儘管早知道自個的心思瞞不過杜禎,但此時被完全拆穿,張越不禁笑道:“果然還是先生知我。一來是他知兵。二來是他和黔國公交情很好,三來,換一個人去,哪怕豁國公再好的性子,恐怕真正用兵也不會聽。西南那種地方。不是歷練年輕武官的地方。而且麓川軍務錯綜複雜,又關係到緬甸的莽氏。先生可看過兵部新繪製的輿圖?緬甸名義上是我朝臣屬,但如今緬甸莽氏比麓”思氏其實更野心勃勃。思任法是強弩之末,打完了它還得考慮到緬甸那一頭,即便緬甸暫時沒有不臣之心,不能用兵強取,可也不能不圖。”

這些話張越不好對別人說,但對自己的恩師兼岳父,卻耳以一股腦兒倒出來,而不用管杜禎是否會斥他離經叛道。果然,杜禎沒再多問,只是讓他晚上到家裡來詳細商討商討,隨即就把他轟走了。

既然把心裡鬱積的事情說了。他自然是舒坦得多,一路步子也緩慢了下來。走着走着竟是現空中飄子。等到了宮門處,雨點子變成了斗大的雨珠,天地間一時間白茫茫的一片,連綿不斷的雨砸得地上水花處處”他竟是被堵在門洞裡動彈不得,只得站在那裡暫且等着。就在他心裡不耐煩,預備找人去借雨具時,身後卻有一個穿蓑衣戴斗笠的人急忙忙那個奔了出來,竟是徑直衝了他來。

“張夫人!”

張越原本覺得這聲音有些熟悉,等那人摘下滿是雨水的斗笠,他這才認出那竟然是曹吉祥。見他笑容滿面地行禮問安,又說是前兩天剛剛奉調回京,他頓時想起了一件事,心裡頗有些異樣。王振是死了,土木堡的口子不能說全都堵上了,但也至少封上了一小半,要是真的能挽了那場狂瀾,無論是于謙徐有貞還是石亨曹吉祥,只怕是都沒了那左右風雲的力量。

“你這麼快就調回來了?”

“這不是前頭於侍御那通奏疏嗎?張公公說鎮守中官以後未必留着。小的還是回京來的正經,於是就對王公公提了提,王公公也就允了,調了小的在司禮監。”雖說只是跑腿的長隨。但能進司禮監比什麼都強,因此曹吉祥對於如今的境遇很滿意。見張越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他又笑道,“要不是先前鎮遠侯之事小的立下一點功勞,小的也沒有張公公舉薦的機緣,說來還要多謝張大人。”

這個謝字張越聽了不禁心中古吉祥不會知道,于謙之事形同一個導火索一般鬧出了一連串事件,最後因張太后話,把內書堂暫時摁了下去,同時還讓宮中的宦官勢力生了一次洗牌。而這其中,他在背後不止推了一把。不過,沒有王振很可能有李振張振,宦官的事只能徐徐圖之,這只是起頭而已。

張越不願在這人來人往的地方和曹吉祥太密切,因此見雨勢漸就笑着點頭道:“好好跟着王公聳,只要不走錯,機會有的是。”

以:靠,還有這種倒黴事,我早上明明上傳之後設定自動布的,剛網一看書架居然沒有,再一進作者專區現那一章乾脆消失了,趕緊心急火燎上傳,旺灑,,雙倍月票還有一天半,大家打賞倆張月票安慰一下吧

第145章 祖母的饋贈第261章 君臣第625章 人倫第71章 鬥氣第870章 火光迷影第259章 文武之間第57章 初入第一名門第574章 日落星沉,至親難隔第58章 國事家事算計多第385章 何苦來由第285章 聖心難測?第514章 吾兒不如他婿第807章 勸諫有方第167章 不殺雞也能儆猴第873章 推諉苦差,醫匠難爲第809章 莊田,分曉第436章 暴雨如注,天子雷霆第367章 心機深沉第817章 廷議第8章 小小族學龍蛇多第541章 又是除夕大年夜,人各有志不相同第458章 燙手的封賞第649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701章 血雨腥風,論功行賞第395章 不知情!第626章 孰爲豺狼?第868章 磨刀霍霍第523章 釣更多的魚,釣更大的魚第434章 倒黴的一年有完沒完……第809章 莊田,分曉第907章 要的就是快刀斬亂麻第228章 娶媳婦是手快有手慢無第719章 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第313章 父子之間的信賴第99章 攔駕和擋駕第137章 會試之後第252章 人心第363章 察人心性第721章 你能釜底抽薪,我會借力打力第27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第73章 溫潤如玉,滴水不漏第673章 人非物亦非,遍地是名人第632章 世英名第659章 傷心人別有懷抱第133章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第596章 春懷,關切第42章 恰是雙雙衣錦還鄉第782章 慧女報恩第471章 變臉和赴宴第278章 千古艱難唯一死?千古艱難唯求存第97章 師妹留口信,兄弟傳心意第143章 人貴有自知之明第308章 天子的偏心第485章 愈挫愈強方是好漢第887章 母子交心,譁然巨波第651章 人是會變的第606章 不好對付的老大人們第608章 端午節的異樣音符第767章 尊長苦心第744章 釜底抽薪第157章 大家子的責任第41章 物極必反,水滿則溢第853章 暗示,明悟第827章 刺客第215章 能溫飽則不亂第601章 風水輪流轉,已到提親時第609章 風雨來前第831章 夜溫情,朝警醒第488章 皇上萬歲萬萬歲和爲了活着拼了第169章 誰打誰的臉第345章 殺雞儆猴,意欲詐死第747章 名聲和學生第518章 不願青雲願心安(下)第76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第290章 下定第402章 暖心第734章 猝不及防第418章 從容對暴怒第835章 雪中送炭第643章 終結和開端第698章 寧爲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第203章 升官要爲民做主第852章 驚訊第208章 先站準了隊再說第705章 孤掌難鳴第246章 殺字方爲王道第478章 敵襲和第一場雪第245章 決斷第524章 誰監查誰第588章 人生在世須得一搏第512章 底牌,溫情第75章 謫交趾第702章 雪中聚散第863章 斷腕求退,再進一步第71章 鬥氣第262章 膽大包天不如老實怕事第311章 父以子貴,利益均沾第678章 賜物和悶棍第767章 尊長苦心第556章 驚一乍的刺激
第145章 祖母的饋贈第261章 君臣第625章 人倫第71章 鬥氣第870章 火光迷影第259章 文武之間第57章 初入第一名門第574章 日落星沉,至親難隔第58章 國事家事算計多第385章 何苦來由第285章 聖心難測?第514章 吾兒不如他婿第807章 勸諫有方第167章 不殺雞也能儆猴第873章 推諉苦差,醫匠難爲第809章 莊田,分曉第436章 暴雨如注,天子雷霆第367章 心機深沉第817章 廷議第8章 小小族學龍蛇多第541章 又是除夕大年夜,人各有志不相同第458章 燙手的封賞第649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701章 血雨腥風,論功行賞第395章 不知情!第626章 孰爲豺狼?第868章 磨刀霍霍第523章 釣更多的魚,釣更大的魚第434章 倒黴的一年有完沒完……第809章 莊田,分曉第907章 要的就是快刀斬亂麻第228章 娶媳婦是手快有手慢無第719章 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第313章 父子之間的信賴第99章 攔駕和擋駕第137章 會試之後第252章 人心第363章 察人心性第721章 你能釜底抽薪,我會借力打力第27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第73章 溫潤如玉,滴水不漏第673章 人非物亦非,遍地是名人第632章 世英名第659章 傷心人別有懷抱第133章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第596章 春懷,關切第42章 恰是雙雙衣錦還鄉第782章 慧女報恩第471章 變臉和赴宴第278章 千古艱難唯一死?千古艱難唯求存第97章 師妹留口信,兄弟傳心意第143章 人貴有自知之明第308章 天子的偏心第485章 愈挫愈強方是好漢第887章 母子交心,譁然巨波第651章 人是會變的第606章 不好對付的老大人們第608章 端午節的異樣音符第767章 尊長苦心第744章 釜底抽薪第157章 大家子的責任第41章 物極必反,水滿則溢第853章 暗示,明悟第827章 刺客第215章 能溫飽則不亂第601章 風水輪流轉,已到提親時第609章 風雨來前第831章 夜溫情,朝警醒第488章 皇上萬歲萬萬歲和爲了活着拼了第169章 誰打誰的臉第345章 殺雞儆猴,意欲詐死第747章 名聲和學生第518章 不願青雲願心安(下)第76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第290章 下定第402章 暖心第734章 猝不及防第418章 從容對暴怒第835章 雪中送炭第643章 終結和開端第698章 寧爲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第203章 升官要爲民做主第852章 驚訊第208章 先站準了隊再說第705章 孤掌難鳴第246章 殺字方爲王道第478章 敵襲和第一場雪第245章 決斷第524章 誰監查誰第588章 人生在世須得一搏第512章 底牌,溫情第75章 謫交趾第702章 雪中聚散第863章 斷腕求退,再進一步第71章 鬥氣第262章 膽大包天不如老實怕事第311章 父以子貴,利益均沾第678章 賜物和悶棍第767章 尊長苦心第556章 驚一乍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