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信得過!

武帝朱元璋和永樂帝朱棣都是大權獨攬的性子,朱棣元璋那樣勤政,故而爲此設立了內閣,但此時的內閣卻不像後世無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實的內閣,而只是一個由五品官員組成的秘書班子,有寵信而無實職實權。而朝廷大事的決定也極其簡單,凡大事則由皇帝召羣臣面議,一旦面議決定則立刻傳旨施行,不待批答。除此之外則是欽點重臣商議,商議的結果上報,最後由皇帝親自做出決定。

也正因爲如此,如今面對宣府傳來的緊急軍情,奉旨合議的正是六部尚書以及幾個頂尖的勳貴們。尚書雖說是正二品,可在座的勳貴有英國公張輔、武安侯鄭亨、安遠侯柳升、隆平侯張信、鎮遠侯顧興祖、保定侯孟瑛,全都是超品,其中甚至沒有一個伯爵。於是,儘管是六人對六人,但這是軍務,隱隱之中自然是以英國公張輔爲主。閣臣之中只有善長軍務的楊榮和金幼孜在場,卻只是負責記錄而已。

“興和東北有凌霄峰,南有威遠川,西有魚兒,原本有將士逾千,如今剩下六百餘人,加上都指揮使王喚帶去的五百人和京營五百人,總共也就是一千六百人。這一千六百人若是守禦得當,再加上有大批糧料補給,阿魯臺就算是大舉進攻,最後也會知難而退。”

說這話的是兵部尚書趙,然而話音剛落,年紀一大把的戶部尚書郭資卻不以爲然地搖了搖頭:“冬日進兵原本就是兵家大忌魯臺既然敢這麼做,不是有憑恃,就是有必須這麼做的理由。興和如今雖然不患糧料補給,但將士們也是人,誰能夠不眠不休地作戰?到時候若是力疲而竭,那麼恐怕就保不住了。爲今之計,需得儘快派出援兵。”

禮部尚書呂震看到趙和郭資這兩個好容易正位的堂官彼此互不相讓,只得輕輕咳嗽了一聲。眼看兩人稍有收斂,他這纔開口說道:“洪武三年二月,岐陽王下興和是進兵進兵察罕腦兒。洪武七年四月藍玉敗元兵於白酒泉,於是再拔興和。永樂十二年皇上北征,走的也是興和這條路。興和開平乃是長城外的兩大進兵要塞,一旦丟了,翌日韃靼進兵就會全然無阻。”

呂震乃是出了名博聞強記的人一說竟彷彿是興和大事記,別說武官連文官不服氣他人品的,心中也不無佩服他的記性。幾個武官幾乎都是次次陪着出塞的人,這時候各自交換了一個眼色,就只聽呂震又繼續侃侃而談了起來。

“興和守禦千戶所原屬元隆興路,直隸中書省。皇慶元年十月改爲興和路。洪武三年爲改府,隸屬北平布政司。四年後和府廢,三十年正月興和守禦千戶所,軍戶千防戍。永樂元年二月則直隸後軍都督府。如今的興和孤懸塞外內中只有兵沒有民,所備者韃靼瓦剌只是作爲北征的一個據點而已。此次阿魯臺先是佯攻開平,然後卻轉道興和,難道真是志在此處?依我看,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應當是志在萬全!”

先前共同議北征事的四位尚書中,兵部尚書方賓自殺後被下令戮屍,戶部尚書夏原吉刑部尚書吳中還在獄中,唯一倖存下來的呂震儘管心裡對北征極其不以爲然,但他更知道這時候要是自己再不識相,那麼就該下錦衣衛獄和那兩位一道做伴去了。於是,面對四周那些或善意或惡意的目光,他想到皇帝派來看守自己的那十個護衛,因而咬了咬牙。

“當初長城以外有官山衛、宣德衛、東勝衛、雲川衛、玉林衛,如今這些衛所一個個都遷移到了外長城以內,而韃靼瓦剌則是一步步南下,如今更是皇上北征前夕,若是此時丟了興和,那麼萬全前頭再無屏障,若大軍走開平,則阿魯臺可攻萬全,因忖其乃我軍必救!不管這次阿魯臺因何來攻,至少正好是興和剛剛補充了軍器糧料的當口,那麼就可以多堅持一陣子。只要大軍開至而興和堡仍在,那便是大勝!”

“說得沒錯,雖說韃子勢大,但據城堅守,一千多號人怎麼也能堅持十天八天。”安遠侯柳升因之前張越曾經在要緊的時候勸解過自己,因此見英國公張輔不開口,他便搶在前頭說話道,“若是北征之前丟了興和,將來就算是大勝而回,這一條也是不好看的!興和距離萬全纔多遠,宣府三衛再加上萬全兩衛,足夠了!”

武安侯鄭亨出鎮宣府多年。此時卻沒有貿貿然附議派兵。俟柳升說完。他就搖了搖頭:“宣府雖屯重兵。但昔日……那

就是教訓。阿魯臺最善於地就是聲東擊西誘敵深入。雪天。那些韃子攻城得花費十倍力氣。但突襲卻是極其擅長。宣府軍不慣雪天出戰。貿然出兵一旦遭伏擊突襲。則勢必危矣。”

戶部尚書義也建議不要貿然往援。先集結兵力。然後派一員老成持重地將領從萬全出兵。署理刑部尚書金純和他地意見差不多。隆平侯張信則是左右逢源。等於什麼都沒說。保定侯孟倒是贊同柳升儘快援救地意見。這和姻親無關。純粹是他對於大局地看法。而鎮遠侯顧興祖乃是衆人之中年紀最小地。因此只是謹慎地談了利弊。

儘管張越是自己嫡親地堂侄。張輔對其更是一向照顧。但親情是親情公事是公事。他這會兒心裡極其惦記。但既是奉命合議。他最後便沉聲說:“風雪天出塞確實風險不小。但興和不可不救。先前已經重兵集結於宣府、萬全、開平。不正是爲了防備韃虜南下?我地意見是先派人仔細打探。探得阿魯臺兵力之後。選一員得力大將宣府一鎮兵出萬全。仿先前皇上北征舊制。列隊整兵以方陣行進。左右前後派偵騎打探。如此可保無虞。”

提出這樣保守地建議。張輔自己也由得深感惱火。無論是明初李文忠徐達藍玉地大軍出塞還是永樂皇帝朱棣地北征。幾乎每一次都是動用大軍。所以。地方衛所面對小股韃虜還敢出兵。對於大軍壓境則是一貫採取守勢。興安伯徐亨不是大將之才。讓他領兵直撼阿魯臺。別說皇帝不放心。就是他也不放心。而皇帝地心思只怕都在北征上。恐怕不會因爲這樣一件事而壞了計劃。放眼座上那麼多人。除了自己。倒只有武安侯鄭亨可以當此重任。

當務之急是。北邊竟然直到現在還沒有準確地情報。此次阿魯臺究竟帶了多少人?

乾清宮東暖閣。

奉命列席合議楊榮和金幼孜將每位大臣的意見一一稟報了一遍之後,卻發現朱棣沒有反應,雙雙擡頭一瞧方纔發現朱棣彷彿有些心不在焉。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勾當,他們倆不禁大爲奇怪,卻也不好作聲催促。良久,他們方纔等到了皇帝的聲音。

“交參政張信在外頭的時間夠長了,調他回來,出任順天府府丞。”

這牛頭不對嘴的一句話頓時讓楊榮和金幼孜面面相覷。金幼孜實在是不明白這好好的說着北邊的事情,怎麼又拐到了安南。

而楊榮在呆了一呆之不免想到之前皇帝傳召自己和沈度時說的話,不禁隱隱約約領悟到了幾分,心中登時一凜,隨即躬身道:“交參政乃是正四品,調任順天府府丞依舊是正四品。此事是先行文吏部,還是明發上諭?”

“行吏部,義知道該怎麼做。”朱~輕輕用右手中指敲了敲榻上的扶手,旋即一字一句地說,“令兵部尚書趙督屯戍,其不在職期間,令工部尚書李慶暫署兵部。令英國公張輔和剛剛那些大臣商量北征督運糧事宜,朕不想看到他們再拖拖拉拉,眼下已經十一月了,三天之內,朕要一個結果!”

儘管都是在內閣浸淫了十幾年的閣臣了,但此時皇帝隻字不提興和,兩人反而都覺得心裡七上八下。金幼孜畢竟覺着這是要緊的軍務,於是便試探道:“那興和之事……”

“興安伯徐亨太年輕,這會兒武安侯鄭亨過去換他回來。”朱~隨口打斷了金幼孜的話,繼而又繼續說道,“鄭亨隨朕多年,是援是守讓他自己把握,朕信得過他。至於興和……朕信得過張越,再說兵仗局先前還說過陸豐向他們額外要了不少東西,有犀利的火器,還有百多個擅長火器的神機營軍士,朕就不信阿魯臺捨得用人命鋪出一條道進興和!”

皇帝既然這麼說了,楊榮金幼孜只得行禮退出。直守的閣臣原本就是最忙的,而由於這件突如其來的勾當,他們兩個和楊士奇幾乎連晚飯都顧不得吃,一直到戌時三刻方纔散直。滿身疲憊的楊榮一上車便裹着厚厚的披風睡着了,也不知過了多久,他方纔被人輕輕推醒了。

“老爺,顧公子傍晚就來了,家裡人已經領了他在書房等,剛剛送了茶點過去。”

第507章 赤裸裸的條件第641章 見微知着,有備無患第18章 人有親近遠疏第238章 官與賊第477章 不進長城非好漢第790章 禍從天降的悲哀第149章 皇太孫的賀禮第511章 圓滿第625章 人倫第39章 父子互知心第136章 危境之下見真心第28章 收,還是不收第133章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第76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第431章 妄動殺機,皇帝宣召第222章 簡在帝心第828章 震怒第582章 舊地重遊憶往昔,大相國寺聽紛爭新書上傳啦第539章 至親至疏第244章 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第426章 只求凡事如本心第594章 萬壽節賀禮第61章 貴賤之間第135章 攬權非我願第849章 夜驚心第183章 果然出大事了!第42章 恰是雙雙衣錦還鄉第10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830章 山長妹夫第552章 天子的鋒芒和猜忌第49章 家族第465章 臨行第803章 半路攔下第906章 心腹難尋,話曾相識第351章 春宵苦短,童言無忌第99章 攔駕和擋駕第775章 殺人見血第852章 驚訊第713章 人心,有心第344章 快刀斬亂麻第709章 從天而降的幫手第116章 晴天霹靂之後的五雷轟頂第403章 混賬第10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472章 內憂外患第695章 該殺就殺該撫就撫,不用手軟第887章 母子交心,譁然巨波第833章 疑點,用人第234章 做人就得認命?第82章 樂極果然生悲第628章 危牆之下亦見君子第601章 風水輪流轉,已到提親時第295章 皇太孫的煩惱第177章 奇妙的一家人第598章 校場龍旗下第651章 人是會變的第206章 禮多人就壞第155章 時焉?命焉?第625章 人倫第790章 禍從天降的悲哀第888章 弘文閣第253章 大難來前見真心第528章 憂中有喜的小年第844章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第319章 圍爐溫酒說名門第775章 殺人見血第919章 恍然回首,昔日垂髫已長成第377章 郎舅和甥舅第590章 寇仇第313章 父子之間的信賴第702章 雪中聚散第298章 師生長談,親戚鬧心第173章 服軟求饒,冷麪攆人第583章 無悔無憾第583章 無悔無憾第250章 生死榮辱第587章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第548章 從長計議,深夜密謀第829章 雪上加霜,枝繁葉茂第247章 天子釋疑?更生風波第684章 快刀斬亂麻的驅逐第804章 應變第761章 驟然驚變第68章 信物第649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61章 探監和狹路相逢第158章 雞飛狗跳第246章 殺字方爲王道第532章 年關亦是團圓日,苦盡甘來終有時第919章 恍然回首,昔日垂髫已長成第76章 釋放第579章 其情可憫,其人可交第800章 何謂近朱者赤第500章 這買賣誰也不虧第814章 微服聞稱頌,偶遇寬前情第211章 豪賭搏一把第641章 見微知着,有備無患第629章 自己人就得自己護着!第5章 妯娌和夫妻
第507章 赤裸裸的條件第641章 見微知着,有備無患第18章 人有親近遠疏第238章 官與賊第477章 不進長城非好漢第790章 禍從天降的悲哀第149章 皇太孫的賀禮第511章 圓滿第625章 人倫第39章 父子互知心第136章 危境之下見真心第28章 收,還是不收第133章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第76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第431章 妄動殺機,皇帝宣召第222章 簡在帝心第828章 震怒第582章 舊地重遊憶往昔,大相國寺聽紛爭新書上傳啦第539章 至親至疏第244章 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第426章 只求凡事如本心第594章 萬壽節賀禮第61章 貴賤之間第135章 攬權非我願第849章 夜驚心第183章 果然出大事了!第42章 恰是雙雙衣錦還鄉第10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830章 山長妹夫第552章 天子的鋒芒和猜忌第49章 家族第465章 臨行第803章 半路攔下第906章 心腹難尋,話曾相識第351章 春宵苦短,童言無忌第99章 攔駕和擋駕第775章 殺人見血第852章 驚訊第713章 人心,有心第344章 快刀斬亂麻第709章 從天而降的幫手第116章 晴天霹靂之後的五雷轟頂第403章 混賬第10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472章 內憂外患第695章 該殺就殺該撫就撫,不用手軟第887章 母子交心,譁然巨波第833章 疑點,用人第234章 做人就得認命?第82章 樂極果然生悲第628章 危牆之下亦見君子第601章 風水輪流轉,已到提親時第295章 皇太孫的煩惱第177章 奇妙的一家人第598章 校場龍旗下第651章 人是會變的第206章 禮多人就壞第155章 時焉?命焉?第625章 人倫第790章 禍從天降的悲哀第888章 弘文閣第253章 大難來前見真心第528章 憂中有喜的小年第844章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第319章 圍爐溫酒說名門第775章 殺人見血第919章 恍然回首,昔日垂髫已長成第377章 郎舅和甥舅第590章 寇仇第313章 父子之間的信賴第702章 雪中聚散第298章 師生長談,親戚鬧心第173章 服軟求饒,冷麪攆人第583章 無悔無憾第583章 無悔無憾第250章 生死榮辱第587章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第548章 從長計議,深夜密謀第829章 雪上加霜,枝繁葉茂第247章 天子釋疑?更生風波第684章 快刀斬亂麻的驅逐第804章 應變第761章 驟然驚變第68章 信物第649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61章 探監和狹路相逢第158章 雞飛狗跳第246章 殺字方爲王道第532章 年關亦是團圓日,苦盡甘來終有時第919章 恍然回首,昔日垂髫已長成第76章 釋放第579章 其情可憫,其人可交第800章 何謂近朱者赤第500章 這買賣誰也不虧第814章 微服聞稱頌,偶遇寬前情第211章 豪賭搏一把第641章 見微知着,有備無患第629章 自己人就得自己護着!第5章 妯娌和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