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至親至疏

禾高熾生得肥頭大耳,不比兩個弟弟的身材雅武高大,‘忙入仙處置政務方面,朱高煦和朱高漣加在一塊也及不上他一根小指頭,昔日還是世子,他就在朱樓裝瘋的時候處理過要緊事務,而朱株率軍在外南征北戰,若不是他坐鎮北平,恐怕連根據地也丟了,即便是朱豬登基,他這個皇太子也曾經數次監國,儘管從來掌握不了高品官員的除授,儘管頻頻遭疑忌,但在單純處理事務上的本事倒是不輸給父親朱樓,然而,這會兒的端敬殿中,一向以禮敬官員著稱,被譽爲仁孝典範的皇太子朱高熾平生第一次在臣下面前暴怒失態,他劈手將一本奏摺狠狠地挪在了地上,又怒瞪着送奏摺的楊士奇厲聲喝道:“這算是什麼?他,不是瘋了?這種東西送上去,父皇必定會氣得半死,他以爲這是小孩子過家家?”

剛剛搬來北京時,端敬殿中的宦官宮人十個之中有七個都是新面孔,但這些都不用他操心,自有太子妃張氏一點一點地下功夫,如今,他在這端敬殿中說出的話,只要不是極其犯干係的,決不會有隻言片語流露在外,這也是他此時此刻絲毫不掩飾的原因,瞪了楊士奇片刻,見對方只是不嚴於,他終於醒悟到自己這火發得極其沒來由,不禁悻悻地坐了下來,“早知道他不知輕重,可這一回他父子倆還鬧騰得不夠?那天杖責壽光王,乾清宮前一片狼藉,幾乎是當場鬧出了人命,他眼下這道奏摺一上,是不是乾脆要這個兒子的命?父子父子,天下間怎麼會有這樣的父子,他就不知道收斂一點?”

大光其火之後,朱高燦方纔深深吸了一口氣,心裡明白自己最惱火的卻是另外一點。他出生就是長子,也是鐵板釘釘的世子,於是自小小和兄弟分開,獨處一院獨自讀書,樣樣都是禮儀規矩,朱樓更走動輒責罵,從來都是最嚴厲的父親,可面對朱高煦和朱高樓的時候,朱樓卻會流露出關心和慈愛,不說別的,就憑朱高煦這些年來的胡鬧,夠死多少次了?

人人都說是漢王能保全都靠他求情,可誰會知道,他只不過是看穿了朱樓的護犢之心,不得不按捺下那絲厭惡出言轉困,哪怕是沒有他,朱高煦也死不了,朱高短也是一樣!父親想到的只是敲打敲打他們,可對於他卻嚴厲到了苛刻的地步!

“這奏摺暫時櫚下吧,等明日正旦大朝之後再尋個好機會呈遞給父皇,每逢皇帝出征或出巡,必定是楊士奇留輔太子,無論是在誰看來,他都是如假包換的太子黨,因此他出入東宮也從不避忌,此時,見一個,小宦官匆匆從地上撿起奏摺,畢恭畢敬地上前呈遞給他,他卻並不接過,而是對着上前的朱高熾躬了躬身,“太子殿下,恕臣直言,您這份心意是好的,但恐怕和皇上的意思相悖,皇上之前說過,但凡外藩親王以上、武官都督以上、文官二品以上,一應奏摺悉送呈御覽,殿下若,認爲這奏摺呈上不妥,也不能就此櫚下,再者,漢王如此才恃無恐,只怕是軼了心要整治壽光王。殿下進呈歸進呈,事後勸諫歸勸諫,這是奏章,並非傳言,壓也是壓不下的”,被楊士奇這麼幾句話一勸,朱高熾頓時悚然動容,如今儘管尚未北征,但朱樓已經把朝廷政務一股腦兒都丟給了東宮,自己只是成日裡召集一幫武將商量什麼行軍路線。什麼擡重運輸,什麼兵員調派,什麼武器補給“…但即便如此,那兩隻眼睛仍然會時不時犀利地掃過東宮,到時候他一片好心反而被人以爲是居心叵測,那是何苦?

“那好,待會你便陪我走一趟乾清宮”,淡淡地吩咐了這麼一句,他忍不住又狠狠盯了一眼那黃綾封面的奏摺,心裡卻是疑惑得緊,壽光王朱瞻析遺傳了朱高煦暴躁的性子,行爲多有不法,可是,那個尚不滿二十的侄兒競然敢私通宣府鎮守太監,甚至向鞋子泄露軍情,他卻無論如何都沒法相信,如果此事乃是假的,那麼就是朱高煦瘋了;如果是真的,那麼就是朱瞻析瘋了,難道朱高煦知道從正經的手段上奪位無望,這才拼命折騰,恨不得把皇率老子氣死?

大明朝疆域廣闊,每日從通政司進呈的奏摺就是一今天文數字,猶如朱元樟這樣的勤政天子方有才可能獨自完全看完,而永樂皇帝朱林就不得不靠內閣作爲秘書,而朱高熾雖說政務嫺熟,卻沒有那樣的精力,幾乎都是按照內閣草擬的批示一應作答,心不在焉地花費了一個時辰看完了一摞,他忽然擡起頭對楊士奇問道:“之前都察院那兩份彈劾張越的奏摺可曾進呈了?”

御史宣府巡按柳子胥那篇洋洋灑灑五千言的奏摺楊士奇自然讀了,撇開冉容不提,那倒是一篇好文章,用典無誤文采漂亮,那種激昂的措辭因爲,不明就裡,因而也無可厚非,張越和鄭亨早有奏摺呈上,所謂的鞋鞋使節是怎麼回事,他們這些隨緣的大臣。出知道,只不過,皇帝對於這小小的花招倒是讚賞,卻是兒小叭人純當沒有這麼一回事,且看撒在瓦刺和教鞋那邊的諜探有什麼回報,而且,這事情朱高熾也是知道的,“回稟太子殿下,這是前幾日就進呈的。皇上昨天才翻過,又說巡按御史代天巡狩,上書言事亦屬尋常。然事關垂大,留中不發,至於于謙所奏之事,待北征之後再下部議”,這,截然不同的兩種處置,朱高熾聽完之後之後便蹙了蹙眉。

朱豬北征,他率百官監國,督運糧草等等卻是早早委了人經辦,如今張越巡撫宣府,到時候隨駕與否尚未可知,若留,則朱株極有可能另委要務;若隨駕,倒是另有一番用處。

“瞻基曾和我提過要調張越去皇太孫宮,可他眼下如此能幹,入侍東宮恐怕是難能了,這次過年,他還給瞻基送了年禮,是一幅親手繪的雪地紅梅圖,聽說當初在你府裡頭皇上見他的時候就是雪地紅梅,看來他倒是念舊,希望皇上此次讓其隨駕,也讓他歷練歷練。”

朱高熾能想到的,楊士奇自然能想到,三十萬精銳大軍在外,進入草原後就會在之前二次北征所築的那些要塞堡壘中存糧分兵,事先運上的糧食可支應大軍數月,後方卡糧決計不可能,皇帝年紀大了,就怕有個萬一,楊榮金幼敵當然信得過,可到了那時候,一羣文官未必制的住那些手握兵權的武將。即便這些人的家眷悉數都在京師,但要知道,每次留守監國的太子都根本動不了防戍京師的京衛。對於皇帝來說,軍權永遠都不容外人染指,細思片刻,他便笑道:“臣倒是忘了還有另外一件事,兵部這之次向皇上呈遞了一應遷調的名單,那個遼海衛千戶王瑜,兵部調了其他神策衛千戶”,如果是尋常千戶,楊士奇自然記不住,但此人昔日卻揭開了一樁天大的案子,再加上又知道彷彿和張越有些親戚關係,因此他也留過心,這會兒說過此話之後,見朱高熾愣了一愣就露出了若才所思的表情,他又岔開了話題。

“此次北征運糧,前運有總督官三人,隆平侯張信、兵部尚書李慶、侍郎李託,其下由泰寧侯陳瑜等二十六人領車運,鎮遠侯顧興祖等二十五人領驢運。後運悉數用車運,才總督官二人,保定侯孟欺、遂安侯陳英,率領騎一千,步卒五千護送,這六千護送兵丁便是全數出自神策衛”,這安排朱高熾之前就已經聽說,但此時楊士奇這麼一前一後提了提,他立刻明白了過來,當下他也不再多語,繼續將奏摺看完之後就命人整理收拾好,連同最上頭那黃綾封面的奏章一同放進匣子,隨後便叫起楊士奇一同出了端敬殿,出了左順門時,眼見其他人都離得遠,他便對楊士奇低聲問道:“兵部調派的人全都是神策衛?”

“全都是調去充實神策衛,這是勉仁的主意”,一聽說,楊榮,朱高熾頓時心領袖會,楊士奇政務嫺熟,軍務卻是尋常,這種主意確實也只有出自楊榮手筆,至於對方如何影響兵部,那便不用他操心了,心情大好的他此時此刻連走路也輕快了些,直到進了乾清門,這才收拾起了一幅謹慎的面孔。然而,就在他和楊士奇上了乾清宮前的白玉臺階,從穿廊往東暖閣而去時,就只聽內中彷彿有笑聲,知道里頭的朱林必定是心情不錯,朱高熾頓時鬆了一口氣,到了那門簾前時,隨着小太監通報進入,他就看到朱樓下首赫然是朱瞻基,大約是見着他來,朱瞻基已經是站起了身,但面上彷彿有些不自在,就在他一面心中納罕,一面上前行禮時,朱樓卻對他笑着擺了擺手。

“瞻基大婚這麼多年了,如今皇太孫嬪胡氏總算是有了喜訊,不論如何,這都是聯的重孫輩,若是男孩,你就多一個孫子了!”

儘管這是一今天大的好消息,但看到朱瞻基那滿臉笑容的模樣,想到自己這個父親竟不是第一個得到消息的人,朱高熾面上滿是笑容,心中卻很不是滋味,在朱林眼裡,他若不是有一個賢良的太子妃,若不是有一個聰穎的兒子,他這個皇太子恐怕就是可有可無的,可是,若沒有他,朱林怎麼能夠一次次拋下偌大的天下御駕親征?

第437章 陰暗之中亦有豪傑第645章 憂喜參半第639章 死有何難,生又何易?第256章 衣錦還鄉和相互提攜第27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第718章 驚雷一聲龍舟水第47章 強撐之下的軟弱第588章 人生在世須得一搏第485章 愈挫愈強方是好漢第813章 闔家齊力第316章 爾虞我詐第201章 壞消息和好消息第421章 不是姊妹勝姊妹,只羨鴛鴦不羨仙第728章 兩頭收線第247章 塵埃落定?風雲再起第845章 雪後污泥現第790章 禍從天降的悲哀第808章 深夜第777章 火光中的末日第45章 橫七豎八事端多第829章 雪上加霜,枝繁葉茂第767章 尊長苦心第617章 教婿仍需丈人翁第872章 大變之後的廷議第847章 親提點,心叵測第807章 勸諫有方第499章 抱病,同盟第811章 大棒子和給甜棗第95章 巧人巧事第923章 衣錦還鄉第571章 文者人才濟濟,武者寥落無光第74章 朋友第481章 天塌了也得有人撐着第423章 溜號,借人第810章 殺伐決斷第603章 脅迫手段不如恩義情意第173章 服軟求饒,冷麪攆人第573章 恩榮齊全,弔客盈門第510章 天寒地凍人心浮動第231章 九天雷霆爲我臂助第351章 春宵苦短,童言無忌第442章 人死了就死了第632章 世英名第578章 府軍前衛第217章 富貴也需穩中求第130章 勇士揚威,刻意籠絡第384章 內有賢妻,外有良友第282章 婚事決定了?第230章 騷亂第875章 京師無大事第163章 一步也錯不得第789章 皇長子,護身符第126章 家族利益,個人所得第74章 朋友第75章 謫交趾第409章 銳意第78章 邀約不絕第334章 天子之後,須看儲君第196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420章 戲謔,捫心第823章 只羨讀書郎,無須耕織忙第788章 無法無天第526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第72章 機緣明朝中後期服飾文化特徵探析轉第411章 東邊打雷西邊晴第17章 悲喜是人生的主旋律第296章 奉旨寫札記,夫妻共參詳第433章 規矩都是人定的第274章 蜜桃天上來,偏心幾何多第367章 心機深沉第168章 窮進士變身貴公子第490章 進退維谷第924章 平生有幸第552章 天子的鋒芒和猜忌第269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857章 拖延時間,三王求見第69章 除夕夜第476章 最原始的刺刀第677章 英雄和姦雄的剋星第518章 不願青雲願心安(下)第26章 憂心忡忡的家人們第727章 育人第178章 想溜之大吉?做夢!第417章 亂事,兵事第688章 萬般設計空歡喜第374章 大變第908章 人情世故,親情冷暖第502章 緩兵之計不是隻有你纔會用第215章 能溫飽則不亂第556章 驚一乍的刺激第206章 禮多人就壞第335章 太子妃的召見第328章 最艱難的一晚第427章 秉燭屋中坐,天子不期來第324章 細聽私隱情,他鄉遇故知第280章 半路上的火星第163章 一步也錯不得第810章 殺伐決斷第73章 溫潤如玉,滴水不漏
第437章 陰暗之中亦有豪傑第645章 憂喜參半第639章 死有何難,生又何易?第256章 衣錦還鄉和相互提攜第27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第718章 驚雷一聲龍舟水第47章 強撐之下的軟弱第588章 人生在世須得一搏第485章 愈挫愈強方是好漢第813章 闔家齊力第316章 爾虞我詐第201章 壞消息和好消息第421章 不是姊妹勝姊妹,只羨鴛鴦不羨仙第728章 兩頭收線第247章 塵埃落定?風雲再起第845章 雪後污泥現第790章 禍從天降的悲哀第808章 深夜第777章 火光中的末日第45章 橫七豎八事端多第829章 雪上加霜,枝繁葉茂第767章 尊長苦心第617章 教婿仍需丈人翁第872章 大變之後的廷議第847章 親提點,心叵測第807章 勸諫有方第499章 抱病,同盟第811章 大棒子和給甜棗第95章 巧人巧事第923章 衣錦還鄉第571章 文者人才濟濟,武者寥落無光第74章 朋友第481章 天塌了也得有人撐着第423章 溜號,借人第810章 殺伐決斷第603章 脅迫手段不如恩義情意第173章 服軟求饒,冷麪攆人第573章 恩榮齊全,弔客盈門第510章 天寒地凍人心浮動第231章 九天雷霆爲我臂助第351章 春宵苦短,童言無忌第442章 人死了就死了第632章 世英名第578章 府軍前衛第217章 富貴也需穩中求第130章 勇士揚威,刻意籠絡第384章 內有賢妻,外有良友第282章 婚事決定了?第230章 騷亂第875章 京師無大事第163章 一步也錯不得第789章 皇長子,護身符第126章 家族利益,個人所得第74章 朋友第75章 謫交趾第409章 銳意第78章 邀約不絕第334章 天子之後,須看儲君第196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420章 戲謔,捫心第823章 只羨讀書郎,無須耕織忙第788章 無法無天第526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第72章 機緣明朝中後期服飾文化特徵探析轉第411章 東邊打雷西邊晴第17章 悲喜是人生的主旋律第296章 奉旨寫札記,夫妻共參詳第433章 規矩都是人定的第274章 蜜桃天上來,偏心幾何多第367章 心機深沉第168章 窮進士變身貴公子第490章 進退維谷第924章 平生有幸第552章 天子的鋒芒和猜忌第269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857章 拖延時間,三王求見第69章 除夕夜第476章 最原始的刺刀第677章 英雄和姦雄的剋星第518章 不願青雲願心安(下)第26章 憂心忡忡的家人們第727章 育人第178章 想溜之大吉?做夢!第417章 亂事,兵事第688章 萬般設計空歡喜第374章 大變第908章 人情世故,親情冷暖第502章 緩兵之計不是隻有你纔會用第215章 能溫飽則不亂第556章 驚一乍的刺激第206章 禮多人就壞第335章 太子妃的召見第328章 最艱難的一晚第427章 秉燭屋中坐,天子不期來第324章 細聽私隱情,他鄉遇故知第280章 半路上的火星第163章 一步也錯不得第810章 殺伐決斷第73章 溫潤如玉,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