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該殺就殺該撫就撫,不用手軟

?寧陽侯陳懋受命領軍徵樂安的消息傳出之後。京城上下自是爲之震動。由於欽命是號稱調動十萬大軍,因此附近京營京衛自然全都在徵發之內,衆多擔任軍官的勳貴子弟幾乎全都包括在內。於是,得了訊息的各家都在忙着打點行裝,那些曾經在靖難時跟朱高煦打過交道的更是憂心忡忡。畢竟,那會兒漢王朱高煦的悍勇實在是給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這天早上天還未亮,因爲身子孱弱很少出院門的呂夫人破例出現在了自家的二門。瞧見孟俊裝束整齊站在那兒,她不禁想起了鎮守宣府的丈夫,少不得對兒子嘮嘮叨叨一大通。待到孟俊答應着出門去了,她更是忍不住用帕子擦了擦眼睛。?

щщщ ¤ttκд n ¤¢o 張晴自己心裡也是七上八下,此時卻唯恐呂夫人憂心過度有什麼不好,於是不得不勸道:“母親,俊哥只是隨軍押中軍,必然不會有事的。”?

“戰場上刀槍無眼,誰能說得准將來?”呂夫人扶着張晴的手往裡走,心裡卻仍舊放不下,“不是我背後說別人的不是,寧陽侯這輩子確實打過不少仗,那爵位是靠自己一刀一槍殺出來的,可若不是太宗皇帝念着先頭戰死沙場的徑國公,他也不會進得那麼快。而且。他從來沒有獨擋一面統領大軍,想當初那個李景隆……”?

說到這裡,呂夫人深深嘆了一口氣,沒有再把話說下去,畢竟再說就可稱得上大不敬了。一步步捱到了佛堂,她便在前頭那厚厚的蒲團上跪了下去,頭也不回地對張晴說:“今兒個我要在這兒爲俊兒祈福平安,外頭不管什麼事都不用來回我,除非是朝堂用兵有什麼變化……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見呂夫人已經開始唸誦了起來,張晴只覺得心頭沉甸甸的,於是悄無聲息出了屋子。然而,這一天註定不得太平,早晨她強打精神處置了家務,還沒來得及歇一口氣,卻又有多家誥命上門來打探消息,說來說去都是擔心自家子弟這一回跟去平亂的安危。見放不下心的不止自己這一家,張晴的心裡越發瀰漫着不祥的預感。?

這些帶兵打仗的勳貴世家都這麼沒信心,這仗還怎麼打??

奉天門朝會。?

這一日並非朔望日大朝,因此仍是御奉天門。羣臣雖一一奏事如儀,但不免都有些心不在焉。一年不到連喪兩位天子已經是不祥之兆,如今漢王這一反,也不知道多少人把如今的情形聯想到了昔日那短命的建文帝身上。同樣是曾經冊封過皇太孫的青年天子,同樣是藩王皇叔以靖難之名舉兵反叛,這彷彿宿命輪迴般的一幕實在是讓人感到驚悸。於是,當寧陽侯陳懋上前報說這幾日兵員調遣的情形時。衆多大臣都在心底嘆了一口氣。?

寧陽侯陳懋縱然善戰,可真能剿滅漢王?這種時候,就算要帶兵,總該英國公上纔是!?

然而,誰都認爲皇帝應當勉勵寧陽侯陳懋一番,隨即擇日誓師出征,朱瞻基卻忽然站起身來,撂下了一番讓無數人目瞪口呆的話:“朕昨日與衆臣計,寧陽侯智勇兼備,固然足以擒賊,但漢藩乃朕之皇叔,亦是昔日功臣,如今既反,朕當親率大軍往行,如能曉諭其迷途知返,則不失朕孝悌仁愛之旨……”?

長長的一段話中,大多數都是沒什麼要緊的虛言,關鍵的只有人們品出的兩個字——親征!如蹇義夏原吉這般歷經四朝的老臣,此時此刻都不由得想起了建文帝送李景隆出征時親自爲其推車而行,自己卻只是在深宮等待戰報;對比如今皇帝從諫如流決議親征,他們少不得都是心生感慨。而張越站在朝臣班列中。也在琢磨着永樂皇帝朱棣。?

朱元璋教導皇太孫用的是大儒學者,朱棣卻是不但延請名師教朱瞻基學問,更是身體力行帶着孫子北巡,而且更將其帶上了北征戰場。儘管那會兒朱瞻基差點喪命,但也只有經過那種戰場氛圍,方纔和長於深宮婦人之手的羸弱皇帝截然不同。他很清楚,朱瞻基此次親征不是爲了什麼誇耀國威軍威,而是爲了懾服那些懷有異心的小人。?

要是沒有那一招,這一回耗費巨大的出動大軍自然在所難免。如今只要再等幾天,興許這麼一樁看似來勢洶洶的謀逆應該也就要到頭了。?

自來當皇帝的,做什麼事情都要一個充分的理由。因此,在即位之後,儘管恨不得立馬便讓人拿朱高煦來問罪,朱瞻基仍然是厚賞這位叔父,從表裡金銀到駝馬坐車,無所不包。等得到漢王反叛的消息之後,他又派中官帶親筆信前往勸說,做足了面上功夫。此時當着大臣的面,他少不得仍是做了一番面上文章,隨即才一個個點了扈從大臣。?

不出張越所料,尚書之中隨行的只有蹇義夏原吉,而內閣諸學士則是一個不落全都在扈從之列,諸勳貴則是自英國公以下大半隨行,只留成國公朱勇等寥寥幾個鎮守北京。相形之下,其餘各衙門扈從御駕的寥寥無幾,反倒是先頭還受到譴責的都察院挑出了四個人,其中爲首的自然是張越,而最末一個則是才授監察御史沒多久的于謙。?

雖說皇帝輕輕巧巧一番話便把寧陽侯陳懋幾天的工夫給完全推翻了,但陳懋卻是鬆了一口大氣。對陣朱高煦。他原本就有些沒自信,再加上一連幾天好些同僚都來和他商量,希望讓自家子弟挪到後軍,他幾乎是焦頭爛額,如今這個燙手山芋總算是讓皇帝收回去了。?

下朝之後,張越看到陳懋腳底抹油走得飛快,頓時有些奇怪,直到張輔走過來,解說了其中緣由,他這才知道是怎麼回事,不禁大搖其頭。從金水橋往外走,張輔便嘆道:“勳貴們大多都懾於漢王當初的悍勇,卻沒幾個想到好漢不提當年勇。我那天倒是請命率兩萬精兵前往平亂,誰知道給安遠侯搶在了前頭,釘子也讓他給碰了。你爹確實說得沒錯,這種事情,搶在前頭,還不如跟着皇上親征。”?

張越早聽說過父親張倬勸張輔的往事,此時想要開口,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麼。伯侄倆一路走到長安右門方纔分手,張輔前往中軍都督府,他則是回都察院。然而,剛到都察院大門口。他就看到一騎人風馳電掣般奔了過來,到門前猛地一勒馬,整個人竟是連滾帶爬地翻下了馬背,才走了沒幾步就一下子癱倒在地上,氣喘吁吁地嚷嚷了一聲。?

“快……快帶我去見總憲大人!”?

這動靜不但驚動了都察院,就連對面的刑部衙門也探出了幾個張望的腦袋。張越亦是走上前去,卻只見其人灰頭土臉衣衫凌亂,面目陌生得很。從衙門裡頭衝出來的兩個皁隸一邊一個將那中年人攙扶了起來,其中一個端詳了那人片刻,忽然出口叫道:“李大人,您不是丁憂回鄉守制了嗎?對了。小的記得,您就是樂安人!”?

“別耽誤工夫,我要見劉總憲大人!”?

那說話的皁隸見此人只瞪着自己,連忙訕訕地說道:“李大人,總憲大人得了聖命前去視察黃河水道了,如今不在府裡。”他一面說一面看了一眼張越,又順勢攙扶着那人轉過了身來面對張越,“李大人,這位是新進的左僉都御史張大人,如今兩位副都御史人都不在,您若有事不妨直接尋他。張大人,這位是監察御史李浚李大人,前頭回鄉丁憂守制了。”?

一個是二十出頭的正四品左僉都御史,一個是四十開外的正七品監察御史,兩相對視,張越沒認出人來,李浚卻嚇了一大跳,旋即苦笑道:“原來小張大人已經高升到都察院了。下官李浚,亦是戊戌年進士。”?

張越沒想到李浚竟然是自己的同年,心裡頓時有些異樣,但仕途科舉不論年紀老幼,只論登科早晚,再說這會兒最要緊的是李浚從樂安來,因此他也不及敘什麼同年之誼。答禮之後,示意兩名皁隸把人扶進衙門司務廳,又屏退了外人,他少不得向其詢問內情,等到聽李浚原原本本如實道來,他不敢耽擱內情,立刻做出了決定。?

“事關重大,你和我立刻一同入宮請見。”?

朝會之後,通常只有部閣府院堂官方纔能入宮請見,其餘人等求見自是不合乎規例。只不過,張越這個左僉都御史一來位高,二來和皇帝親厚,三來又有英國公張輔的關係,因此午門前候見時。宮監並沒有因爲張越通報緣由含糊而有所怠慢,一刻也沒有耽誤就報了上去。饒是如此,這一進一出仍然耽誤了小半個時辰。?

內廷乾清門對於朝臣來說乃是分隔內外親疏的一道天塹,李浚雖說和張越一樣出仕已六年有餘,卻還從來沒有進過這扇門,更不用說後頭的乾清宮。在殿外等候的時候,他就覺得心情激盪難以自抑,及至面聖時,他恍惚之間竟是連自己說了些什麼都記不清楚。等到依言退下出了乾清宮,他方纔漸漸恢復了神志,只這時候想剛剛奏對時的情形已經晚了。?

“李浚能夠逃出來,足可見樂安的防戍混亂得緊。如此看來,英國公曾說漢王怯懦,並不誇大。登萊那麼多重要的防倭衛所,他竟然只派了兩個兒子過去,他真以爲那兩個乳臭未乾的小子能頂用?此前朕見過他們,都是唯唯諾諾的應聲蟲而已!”?

當着張越的面,朱瞻基不免露出了在羣臣面前掩蓋極好的譏誚。等到這股子邪火發了,他便對張越問道:“既然李浚說是漢王想要吞整個山東的兵力,朕也不能坐視。元節,你可有什麼主意?”?

對於這個問題,張越剛剛進來的時候,心裡早就迅速打點好了一個合適的人選,此時便建議道:“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劉忠劉大人曾經是山東都指揮使,在任期間頗得下屬人心,若是他出面,定然能安撫登萊等地的防倭衛所。至於樂安,皇上可命附近錦衣衛嚴加監視。”?

朱瞻基一下子想起之前錦衣衛指揮使王節偕諸官謁見的情形,其中赫然有曾經爲他伴讀的房陵。當初他因罪逐出房陵,後來卻有人證明房陵無辜,他想要召回人的時候,那人卻被父親朱高熾要了過去。他從前沒在意,但如今想想卻着實覺得蹊蹺。但這會兒不是計較此事的時候,再加上房陵確實比王節機敏能幹,他對着任命沒什麼二話。但仔細考慮了一下張越所提的人選,他卻搖了搖頭。?

“錦衣衛監視樂安自然是應當的。不過山東……朕不放心劉忠一人,畢竟,他當初曾經在青州府多年。元節,朕精挑錦衣衛和京營精銳隨行護衛,你和他一起去一趟如何?”?

儘管漢王府偵騎四出,據說鄰近州縣人心惶惶,但張越很清楚,但只要親征詔令一出,那一位多半會變成縮頭烏龜,因此略一思忖就答應了下來。然而,他正打算告退的時候,朱瞻基卻突然出口叫住了他。?

“元節!”?

“皇上還有何吩咐?”?

“漢王就藩山東已經有七八年了,經營既久,根基必深,你此去登萊諸備倭衛所,便是代表朕親臨,朕屆時會把皇爺爺留給朕的那把天子劍賜給你帶着!”朱瞻基終於下定了決心,於是語聲便帶了幾分鏗鏘銳勢,“該殺就殺,該撫就撫,不必手軟!等登萊安定之後,倘若能夠,便去一趟青州府。那裡畢竟是你呆過的地方,劉忠也熟悉,拿下都指揮使靳榮!”?

面對殺氣騰騰的皇帝,張越自是應了下來。等到離開乾清宮,他少不得一路走一路琢磨到時候該怎麼做最好,纔出了乾清門,他就迎面撞上了司禮監太監範弘,而範弘後頭的那人赫然是房陵。打量着這怎麼都搭不到一塊的兩個人,他心中不禁異常狐疑。?

範弘是跟着朱高熾多年的老人,和王瑾一樣是交人,最是謹慎寡言的人,此時施禮之後便帶着房陵進了乾清門。張越沒機會與其搭話,也就只好一路往外走,等過了雲臺左門,他一下子醒悟到那一行人彷彿是從西邊仁壽宮過來,頓時停住了腳步。?

也許,當初讓房陵去做那勾當的,不是朱高熾,而是張太后。倘若真是如此,張太后還確實是處心積慮算得深遠,若非朱高熾自個折騰自個把命送了,怕是張太后必然能找到機會,把漢王朱高煦收拾了下去。(!)?

第279章 權錢第440章 雙姝會第595章 共患難易,共富貴難?第154章 奇文共欣賞第9章 厚此薄彼第579章 其情可憫,其人可交第216章 驚聞第13章 何謂天之驕子第458章 燙手的封賞第571章 文者人才濟濟,武者寥落無光第229章 悲中作樂,笑面將來第282章 婚事決定了?第712章 卻原來是金蟬脫殼第253章 大難來前見真心第784章 京城欽使,天子口信第139章 心思忙第653章 命運攸關的抉擇第251章 長壽麪,驚險來第411章 東邊打雷西邊晴第748章 舊事已成新事遂第26章 憂心忡忡的家人們第850章 天子恩威,變起肘腋第735章 水下激流第841章 奉旨教訓第67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326章 驚變第618章 多事之秋第280章 半路上的火星第19章 喜新厭舊是要不得的第247章 天子釋疑?更生風波第723章 溫潤如玉,繩愆糾繆第608章 端午節的異樣音符第16章 做人不能小心眼第135章 攬權非我願第367章 心機深沉第65章 訓弟第753章 莫得意,不停蹄第76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第219章 雪上加霜的困境第25章 扮孩子累,扮好人更累第546章 勳貴較藝,文臣鬥心第760章 規矩和人才第97章 師妹留口信,兄弟傳心意第489章 我聽小張大人你的!第828章 震怒第830章 山長妹夫第166章 接風,鴻門第109章 決定和疑雲第84章 拆穿第506章 接踵而來第919章 恍然回首,昔日垂髫已長成第510章 天寒地凍人心浮動第389章 事泄第378章 又聞喪報第597章 攔駕者何人第391章 老東西的老面子不管用了第770章 張越探病,老臣苦心第442章 人死了就死了第761章 驟然驚變第65章 訓弟第425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834章 事有緩急,先斬後奏第721章 你能釜底抽薪,我會借力打力第687章 在路上第113章 誰的好意第398章 好,你很好第751章 清白和問心無愧第484章 運氣已經用完了第396章 這時候知道怕已經晚了第454章 混賬男人第555章 雞鳴驛中的殺機第641章 見微知着,有備無患第671章 問心無愧第760章 規矩和人才河南陝西第452章 紅顏非禍水,輕縱卻取禍第534章 喜形於色爲哪般第859章 虛張聲勢第359章 趙王出言試探,天子欽點隨從第169章 誰打誰的臉第593章 射柳之戲,兵事之旨第160章 各自奔前程第382章 驚變,統軍第913章 金枝玉葉第566章 以不變應萬變,唯願長命百歲第631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336章 別有用心第396章 這時候知道怕已經晚了第632章 世英名第753章 莫得意,不停蹄第883章 痛飲従今有幾日,上元節舉家觀燈第217章 富貴也需穩中求第87章 面聖第904章 提督武學第832章 龍鳳兒,查蹊蹺第901章 議大事第331章 婆媳溫情相依,杜綰善意留人第350章 不止脈脈是溫情第161章 同路共行第90章 先生家的一頓飯
第279章 權錢第440章 雙姝會第595章 共患難易,共富貴難?第154章 奇文共欣賞第9章 厚此薄彼第579章 其情可憫,其人可交第216章 驚聞第13章 何謂天之驕子第458章 燙手的封賞第571章 文者人才濟濟,武者寥落無光第229章 悲中作樂,笑面將來第282章 婚事決定了?第712章 卻原來是金蟬脫殼第253章 大難來前見真心第784章 京城欽使,天子口信第139章 心思忙第653章 命運攸關的抉擇第251章 長壽麪,驚險來第411章 東邊打雷西邊晴第748章 舊事已成新事遂第26章 憂心忡忡的家人們第850章 天子恩威,變起肘腋第735章 水下激流第841章 奉旨教訓第67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326章 驚變第618章 多事之秋第280章 半路上的火星第19章 喜新厭舊是要不得的第247章 天子釋疑?更生風波第723章 溫潤如玉,繩愆糾繆第608章 端午節的異樣音符第16章 做人不能小心眼第135章 攬權非我願第367章 心機深沉第65章 訓弟第753章 莫得意,不停蹄第76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第219章 雪上加霜的困境第25章 扮孩子累,扮好人更累第546章 勳貴較藝,文臣鬥心第760章 規矩和人才第97章 師妹留口信,兄弟傳心意第489章 我聽小張大人你的!第828章 震怒第830章 山長妹夫第166章 接風,鴻門第109章 決定和疑雲第84章 拆穿第506章 接踵而來第919章 恍然回首,昔日垂髫已長成第510章 天寒地凍人心浮動第389章 事泄第378章 又聞喪報第597章 攔駕者何人第391章 老東西的老面子不管用了第770章 張越探病,老臣苦心第442章 人死了就死了第761章 驟然驚變第65章 訓弟第425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834章 事有緩急,先斬後奏第721章 你能釜底抽薪,我會借力打力第687章 在路上第113章 誰的好意第398章 好,你很好第751章 清白和問心無愧第484章 運氣已經用完了第396章 這時候知道怕已經晚了第454章 混賬男人第555章 雞鳴驛中的殺機第641章 見微知着,有備無患第671章 問心無愧第760章 規矩和人才河南陝西第452章 紅顏非禍水,輕縱卻取禍第534章 喜形於色爲哪般第859章 虛張聲勢第359章 趙王出言試探,天子欽點隨從第169章 誰打誰的臉第593章 射柳之戲,兵事之旨第160章 各自奔前程第382章 驚變,統軍第913章 金枝玉葉第566章 以不變應萬變,唯願長命百歲第631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336章 別有用心第396章 這時候知道怕已經晚了第632章 世英名第753章 莫得意,不停蹄第883章 痛飲従今有幾日,上元節舉家觀燈第217章 富貴也需穩中求第87章 面聖第904章 提督武學第832章 龍鳳兒,查蹊蹺第901章 議大事第331章 婆媳溫情相依,杜綰善意留人第350章 不止脈脈是溫情第161章 同路共行第90章 先生家的一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