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應變

洪武中置京衛上十二衛,永樂中又置京衛上十衛,合在一塊,這二十二衛就有超過十萬人,但如今距離上一次北征又已經好幾年過去了,京衛之中烏七八糟的事情漸漸增加,吃空額扣軍餉,種種弊政不足爲外人道。而真正想要出頭的,無不是削尖了腦袋試圖調到三大營去。要知道,無論是出巡還是校閱,都是京營佔先。

就連肯定是要承襲陽武伯爵位的張起也有這樣的打算。他如今已經是羽林前衛的指揮僉事,在軍中廝混了這麼久,再加上他爲人大大咧咧,誰都處得好,很有一大批朋友。這些天不少人在他耳邊叨咕,讓他趁着堂兄張越正在兵部,設法調到京營去,他的心思便有些活絡。可回家之後母親東方氏再絮絮叨叨一提,他立刻就生出了相反的心思。

自個一家人幾乎就沒給三弟張越幫什麼忙,他和大哥張超還老是添亂,這回父親身受重傷,又是三叔特意過去照料,如今一有難處就想到了人家,這叫什麼事?

“大人,大人!”

正在羽林前衛駐地的衛所裡頭閉眼小憩的張起被這急促的叫喚驚醒,擡頭一看是自個挑在身邊的親兵,頓時沒好氣地一腳踢了過去,因板着臉問道:“什麼大不了的,吵了我睡覺!”

那親兵也沒工夫去揉被踢得生疼的腿,趕緊說道:“大人,門外有人來找,說是您三弟!”

“拉倒吧,這會兒什麼時辰?”張起瞅了一眼銅壺滴漏,隨即沒好氣地說,“我家三弟可是兵部左侍郎,這會兒還沒到午飯的時候,怎麼可能從衙門跑到我這兒來。再說了,咱們羽林前衛是頭等閒散的地,就是皇上出宮也是用的錦衣衛,他來找我幹嘛,你可別聽那些人胡說八道,尋老子我開心……”

“大人,那肯定是張大人。”那親兵想到張越騎在馬上厲聲吩咐的情景,再想想那張和張起有些相似的臉,連忙又補充了一句,“是小的親眼看見親耳聽到的,若不是,您摳了小的這雙眼珠子去!”

“你怎麼不早說!”

張起這才一跳起身,一面走一面急急忙忙整理衣服,也不管那親兵忙不迭地追在後頭。一路到了最外邊,他就看到了張越正牽馬站在那兒,連忙更加快了步子衝上前去。因他這一茬正好是兵營輪值,並不能回去,張越回來這十天,他還是第一次見到人。於是,甫一打照面,他竟是情不自禁地抱着了張越的雙肩,隨即嘿嘿一笑。

“我還以爲是有人誆我,想不到真是三弟你!嘿,在外頭一呆就兩年多,瞧着人竟是又瘦又黑,可身子倒是壯實了許多!你這個大忙人怎麼有空到我這兒來,要是公事,你差個人過來,難道我還敢不應你這個兵部堂官的召見?”

張越原本心中有事,可沒想到張起一見面就是這麼連珠炮似的一番話,頓時啞然失笑。見張起比自己高了半個頭,虎背熊腰異常魁梧,無論說話還是其他都帶出了典型的武將派頭,絲毫不見世家子弟的惺惺作態,他倒覺得更爲親切。

“沒事我也不會來找你。二哥,你在這羽林前衛景況如何,上下可服你,可能調動人?”

原就知道張越爲人縝密,必然不會沒事跑到衛所來尋自個,可聽到張越問這些,張起不由得愣住了,躊躇片刻方纔說道:“我在這兒已經好些年了,上下當然服我,再說咱們張家又是將門世家,就是幾個指揮使也不會不給我面子。可是,調動軍馬這種事……”

“不是讓你調動軍馬,只是讓你挑選十幾二十個妥當人,幫我一個忙。”

張起這才鬆了一口氣:“如果是那樣,自然好辦得很。隨便開張條子說是讓他們去城中辦事,誰也挑不出理來。三弟你說吧,什麼事?”

儘管不是嫡親的兄弟,但打小几個人一同長大,情分自是不同,張越從前是不願意牽扯兄弟,如今這當口卻也顧不得了。畢竟,這一檔子事牽扯的不但是宦官,而且還有勳貴,張起這個陽武伯嗣子既然能使喚得動人,便是最好的幫手。把張起拉過來耳語了幾句,見其先是驚愕,隨即便是惱怒,到最後就露出了咬牙切齒的表情,他就輕輕拍了拍他的臂膀。

“二哥,這件事情就全靠你了。”

“放心,我親自帶着他們去辦,決計不會出半點紕漏。”

兄弟兩個大手一握,張越便再也沒有多說,反身上馬便疾馳而去。一路從崇文門大街拐上東長安街,隨即過了玉河北橋,遙遙便瞧見了翰林院,他此前沒交代清楚就離了兵部,這下急着趕回去,也就沒有放慢馬速,可一瞥瞧見那邊正好有人出了翰林院,他愣了一愣,手上腳上情不自禁地就使了勁,一下子勒住了奔馬。

張赳此時正從翰林院中辭了出來。庶吉士三年考選,他雖是優等,但授官等等卻也得看大佬們的安排和角力。

父親張信好端端的從文官轉爲了武職,那會兒升任兵部侍郎時到家裡巴結奉承的人立刻絕了跡,甚至他在庶吉士中間也飽受孤立,肯跟他來往的只有寥寥幾人。同是庶吉士,一是繼續留院爲館職,二是往六部都察院,三則是外放。若是他三年留館之後卻仍然外放,這就算徹底靠邊站了。可讓他沒想到的是,今天掌院學士楊士奇來翰林院給庶吉士講課,也宣佈了一應名單,留館的名字裡頭竟然有他!

“四弟!”

因爲喜訊來得太過突然,正在走路的張赳一時沒注意到有人叫喚,待到耳朵又捕捉到了一次聲音,他這才擡起頭,卻瞧見張越正笑呵呵地引馬而立。他愣了一愣就趕忙快走幾步上去,見張越跳下馬來,他忍不住瞧了瞧天色:“三哥這是出去辦事?”

“剛從外頭回來,瞧你這走路的高興模樣,是翰林院的名單下來了?”

“嗯,我授了翰林院修撰。”

張赳一時高興,也就順口說了出來。可話纔出口,他突然想到張越剛剛這一句問得蹊蹺,不禁瞪大了眼睛,隨即本能地問道:“三哥,莫非是你……”

“和我沒關係,你在庶吉士這三年的考評裡頭都是優等,留館是應當的。如今大伯父轉了武職,家裡就是你我還是文官,我還等着你將來助我一臂之力呢!”張越瞧着張赳稚氣盡脫的臉,不禁想起了當初他傲氣十足的樣子,心想小傢伙這十幾年變化真大,不等張赳說話就問道,“對了,你是今天得到的消息?”

儘管張越一口就否認了,但張赳哪裡不知道這其中必有兄長的出力,鼻子頓時有些發酸。待聽到後頭一句,他方纔點了點頭:“今天掌院學士過來了。”

“是楊閣老還是楊大學士?”

以閣臣兼任掌院學士,這是永樂朝就開始的規矩,先頭是楊榮,但後來又另加了楊士奇。所以,聽張赳說了是楊士奇,張越頓時想起錦衣衛北鎮撫司那邊的紛亂,當即皺着眉頭又問道:“楊閣老什麼時候來的,眼下可還在裡頭?”

“一大早就來的,聽說是皇上命楊閣老主持甄選庶吉士,所以咱們考問了一天,剛剛散去。楊閣老和小沈學士又留我勉勵了幾句,這會兒人還在裡頭。”

得知楊士奇一大早就進了翰林院,人根本沒出來過,張越頓時長長吁了一口氣。此時此刻不是追究那許多的時候,他當即扳着張赳的肩頭說:“四弟,幫我個忙。你回去翰林院,設法求見楊學士,對他說……”

把北鎮撫司的事情原原本本說了一遍,見張赳的臉一下子變得蒼白,他便肅聲提醒道:“記着,務必告訴楊閣老,皇上已經派人去召見了顧都憲!另外,你自己看情形說話,着重點透一點,這事情到了這地步,如今被趕下場的人太多了,誰也不知道會發展到什麼地步。再說顧都憲是他舉薦的人,若有不測之禍,那就是大閃失。”

張赳不比張超張起,父親又長年不在身邊,雖是長房長孫,多年下來也變得極會看人眼色。他和張越相比起來算是科場不利,但和那些五十開外方纔取中進士的相比,已經算是極其年輕了,相差也就是在閱歷,而不是其他。張越既然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他突然就想到了自個的尷尬處境上。他和張越一樣,同樣是勳門子弟出身,但卻是文官。

“我立刻就去!”瞧見張越點點頭,隨即便轉身上馬,他不由得一下子牽住了張越的繮繩,“三哥,你現在去哪?”

“楊閣老有你通知,另一個要緊人犯有二哥派人去幫忙捕拿,我這會兒就先回兵部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總不能讓某些不樂意的人看見我上躥下跳。”張越策馬過來,居高臨下地看了張赳一眼,咧嘴笑了笑,“小四,這趟跑完腿之後,你立刻回家去。橫豎你還沒有正式授官,不必等到散衙時分。今天的事情可以對大伯父說一說,他總會明白如今什麼情勢!”

瞧見張越一點頭,隨即揚鞭就疾馳走了,張赳不禁感到心裡有些悵然。但緊跟着,他就立刻轉過身朝着翰林院大門快步走去。等到了掌院學士的小閣,門前的皁隸瞧他的目光自然極其古怪——剛剛離開,這會兒又貿貿然去求見,哪個翰林庶吉士敢這麼沒規矩?然而,這會兒的張赳可不是平時那個規規矩矩的世家公子,在掌院學士的小閣前被人攔了一攔,心急火燎的他幾乎差點發火,最後還是楊士奇聽到動靜,他才順利入內。

過了翰林院和鑾駕庫,再往前疾馳一箭之地就是長安左門,在此前的一條小巷轉彎,第一座衙門就是兵部了。張越緊趕慢趕踩着門前的下馬石下馬,剛剛站穩,一個門子就一溜小跑迎了上來,跪下磕頭之後就開口說:“大人,張尚書剛剛出去了,臨走前吩咐衙門上下,若有事則聽大人囑咐。”

得知尚書張本竟然出去了,張越頓時爲之一愣,但也沒說什麼二話,徑直進了門。直到一路進了三門,他才招了隨侍自己的皁隸上來,直截了當地問道:“張尚書什麼時候出去的?”

“就在大人出去之後不久,聽說是禮部尚書胡大人派人過來,說是有要事相商。”

此時此刻,張越便打發了那皁隸出去,心中沉吟了起來。儘管閣臣都已經是封了大學士以及三公三孤,甚至掛上了六部九卿的要職,但在實權上頭卻還不能完全壓制六部,於是內部雖也有彼此不服,在外頭大事上則是素來一致。就比如蹇義夏原吉,幾十年的尚書當下來,可說是不黨而黨,自有一羣唯他們馬首是瞻的人。而猶如胡濙張本這些洪熙宣德方纔上臺,但也資歷頗老的大佬,則是自然而然攏成一團。

張本和胡濙應當是已經聽說這會兒北鎮撫司那邊的情形,於是一塊商量去了,既然如此,爲何杜楨就會一個人前去,就算楊士奇一早講學翰林院不在內閣直房,楊榮楊溥金幼孜呢?

外頭已經安排下去了兩茬,張越也不願意因爲一丁點猜測而廢了打算。有些事情是他回京之前就開始謀劃的,因爲時間太短還沒來得及發動,他更相信,相比自己的預備,面對今天這突如其來的事件,別人只會應對得更措手不及。不知道北鎮撫司是否還會有其他突發事件,若是有,皇帝恐怕屆時也不願意回宮,興許會到哪家散散心……

“來人!”

仁壽宮小佛堂。

永樂皇帝朱棣既信道,也信佛,準確地來說,所有能幫助他平緩心緒亦或是戰場大勝的,他都願意信,所以就有了靈濟宮,所以又有了一個接一個的西藏活佛法王。而張太后這信佛也是從朱高熾當年那艱難的太子生涯開始的。此時此刻,她一遍遍唸誦着多羅密心經,許久才睜開眼睛從蒲團上起身。

“瞻基的性子我是知道的,縱使雷霆大怒,也必定是戴綸不曉事!”

身爲國母,張太后對於風骨之類儒臣景仰的東西並不感冒,看了看一旁侍立的範弘金英,以及另一邊滿臉沉靜的朱寧,她這才深深嘆了一口氣。

“爲了一個不曉事的人便要連累朝廷棟樑,實在不值得!皇帝若是回來了,我自會對他說。金英,陸豐讓你一同去查的事情怎樣了,可有頭緒?”

“回稟太后,確有頭緒。”金英趨前一步磕頭行禮,猶豫了片刻才說道,“事涉內書堂。”

第346章 各自奔走的兄弟們第816章 拜師第902章 殷殷長輩語第719章 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第441章 出人意料第63章 所謂見面禮第833章 疑點,用人第732章 鴻門宴第233章 卿本佳人,爲何從賊第329章 上陣父子兵第734章 猝不及防第729章 雷厲風行第259章 文武之間第855章 臘八節上臘八粥,部衙之內軍令狀第110章 大丈夫不可無權第681章 大變在即第662章 仗義?公義!第645章 憂喜參半第97章 師妹留口信,兄弟傳心意第503章 大戲的開場第808章 深夜第83章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第141章 隱藏的鋒芒第320章 利字當頭一把刀第835章 雪中送炭第889章 利之所在,殊不動心?第621章 虜中軍報第773章 杞人憂天第764章 烏鴉嘴第559章 靈濟宮中的碰頭,意料之外的班師第626章 孰爲豺狼?第811章 大棒子和給甜棗第830章 山長妹夫第716章 賣家求榮第332章 各逞心機第515章 流言不止,幫兇須防第405章 盛衰之間,人生若只如初見第601章 風水輪流轉,已到提親時第11章 恰是不學無術第83章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第822章 賜宴,私囑第474章 報喜報憂,大喜大驚第245章 決斷第724章 天意人心第846章 煞星到第432章 直率和粗暴第775章 殺人見血第545章 老牛舐犢,執手託付第538章 相濡以沫的愛人,知心知意的家人第103章 遊園驚豔第97章 師妹留口信,兄弟傳心意第257章 興衰榮辱第248章 真正的驚雷第285章 聖心難測?第366章 恩威第830章 山長妹夫第140章 難以抑制的憂心第370章 疾風驟雨知何來第71章 鬥氣第686章 崩第515章 流言不止,幫兇須防第495章 軍歌聲中聖旨來第631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121章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68章 信物第847章 親提點,心叵測第784章 京城欽使,天子口信第137章 會試之後第804章 應變第309章 寒風料峭,暖意融融第548章 從長計議,深夜密謀第3章 難糊弄的老太太第576章 失去方知彌足珍貴第506章 接踵而來第387章 知己,決意第919章 恍然回首,昔日垂髫已長成第237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552章 天子的鋒芒和猜忌第242章 鳩佔鵲巢第98章 挑撥和鬧事第190章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第177章 奇妙的一家人第76章 釋放第666章 誰也不是軟柿子第512章 底牌,溫情第817章 廷議第513章 大振人心,大快人心第353章 真正的長輩第442章 人死了就死了第188章 十年陌路第507章 赤裸裸的條件第247章 天子釋疑?更生風波第544章 欽點,喜驚第917章 天下公心有幾人第568章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第362章 召之即來,揮之則去,皇帝的用人之道第912章 盛氣而來,倉皇而走第223章 不分彼此第240章 靜夜起相思,何事不得閒
第346章 各自奔走的兄弟們第816章 拜師第902章 殷殷長輩語第719章 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第441章 出人意料第63章 所謂見面禮第833章 疑點,用人第732章 鴻門宴第233章 卿本佳人,爲何從賊第329章 上陣父子兵第734章 猝不及防第729章 雷厲風行第259章 文武之間第855章 臘八節上臘八粥,部衙之內軍令狀第110章 大丈夫不可無權第681章 大變在即第662章 仗義?公義!第645章 憂喜參半第97章 師妹留口信,兄弟傳心意第503章 大戲的開場第808章 深夜第83章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第141章 隱藏的鋒芒第320章 利字當頭一把刀第835章 雪中送炭第889章 利之所在,殊不動心?第621章 虜中軍報第773章 杞人憂天第764章 烏鴉嘴第559章 靈濟宮中的碰頭,意料之外的班師第626章 孰爲豺狼?第811章 大棒子和給甜棗第830章 山長妹夫第716章 賣家求榮第332章 各逞心機第515章 流言不止,幫兇須防第405章 盛衰之間,人生若只如初見第601章 風水輪流轉,已到提親時第11章 恰是不學無術第83章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第822章 賜宴,私囑第474章 報喜報憂,大喜大驚第245章 決斷第724章 天意人心第846章 煞星到第432章 直率和粗暴第775章 殺人見血第545章 老牛舐犢,執手託付第538章 相濡以沫的愛人,知心知意的家人第103章 遊園驚豔第97章 師妹留口信,兄弟傳心意第257章 興衰榮辱第248章 真正的驚雷第285章 聖心難測?第366章 恩威第830章 山長妹夫第140章 難以抑制的憂心第370章 疾風驟雨知何來第71章 鬥氣第686章 崩第515章 流言不止,幫兇須防第495章 軍歌聲中聖旨來第631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121章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68章 信物第847章 親提點,心叵測第784章 京城欽使,天子口信第137章 會試之後第804章 應變第309章 寒風料峭,暖意融融第548章 從長計議,深夜密謀第3章 難糊弄的老太太第576章 失去方知彌足珍貴第506章 接踵而來第387章 知己,決意第919章 恍然回首,昔日垂髫已長成第237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552章 天子的鋒芒和猜忌第242章 鳩佔鵲巢第98章 挑撥和鬧事第190章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第177章 奇妙的一家人第76章 釋放第666章 誰也不是軟柿子第512章 底牌,溫情第817章 廷議第513章 大振人心,大快人心第353章 真正的長輩第442章 人死了就死了第188章 十年陌路第507章 赤裸裸的條件第247章 天子釋疑?更生風波第544章 欽點,喜驚第917章 天下公心有幾人第568章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第362章 召之即來,揮之則去,皇帝的用人之道第912章 盛氣而來,倉皇而走第223章 不分彼此第240章 靜夜起相思,何事不得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