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卻原來是金蟬脫殼

每珠島前的珠江雖說水面寬闊,看起來水流也不太湍急仁一,岸邊開始,水深從幾十尺上百尺到幾百尺不等,人掉下去就很難尋找,因此儘管官府下了高額的賞格,百姓瞅着那點錢蜂擁下水救人,但一直忙活到了傍晚,龍舟上的槳手鼓手救上來一多半,卻有四人失蹤,而秦懷謹仍然是下落不明。面對這種困境,知府衙門從上至下的官員自然是又驚又懼,李知府強打精神吩咐漁船繼續撥尋救人,隨即便轉頭找到了理刑名的推官。

“那幫刺客可曾開口了?”

“大人,這幫傢伙個個死硬,這海珠島上又沒有什麼趁手的刑具,如今他們還沒招認。”

“還沒招認?你知不知道,落水的那可是欽派的提督太監,怎麼說也是皇上近臣。身上可是穿麒麟服的!偏在這位落水的時候冒出那麼一羣刺客,這其中必然有關聯!還有,龍舟上那些逃生的槳手鼓手已經都抓了起來,這龍舟如何斷裂翻船都得審理清楚。張大人剛網傳話說要見主理此事的官員。你是理刑名的推官,隨我一塊去見人!”

知府衙門設同知通判推官等等,其中推官掌刑名。雖然是正七品,但由於需要精熟朝廷律例和諸多判例,能在這位子上坐穩的往往至少是四十開外的人了。

廣州府衙的陸推官便是年近五旬,比李知府還大上兩歲,但上下尊卑有別。這會兒被李知府厲聲呵斥了一通,他雖低頭聽了,心裡卻沒在意 當推官常常遇到這種勾當,要都計較他早就辭官不做了??及至聽說要去見張越。他心裡這纔有些七上八下。

因爲出了這麼一件大案子,張越考慮再三,索性帶着家人在海珠島上的慈度寺中借住一晚。他是掌管一地民政的布政使,寺中自是不敢怠慢,立馬收拾出了幾間最好的精舍,又吩冉火頭僧準備精緻齋飯等等。此時李知府陸推官兩人在知客僧帶領下到了後院,便聽到裡頭隱約有女人說話的聲音,自是不敢隨便進門,雙雙在外頭站了。

不消一會兒。得知兩人同來的張越便出了院子。面對兩位年齡至少大自己一輪的下屬,他和顏悅色地問了幾句,聽陸推官滿臉爲難地說如今出門在外刑具不全沒法動刑,他不由得眉頭一挑。隨即便淡淡地說:“所謂用刑,不過攻心之道,其餘的也就是讓人肉體苦痛,所以纔有屈打成招,不可不慎。依本司看,不用那些血肉橫飛的法子,未必就不能使其招供。”

李知府自舉進士之後多年便在外官任上折騰,對犯人早沒了什麼慈悲心,此時聽着不禁不以爲然,便以目視陸推官。領會了上司眼色,陸推官便訥訥說道:“平官愚鈍,還請大人指點。”

“如今既然在外,刑具既不趁之刑就不可輕用,否則出了人命卻不得口供。反而是有傷陰鶩,不如用跪刑。將犯人褲角捲起跪在磚地上,身後讓差役按頭握髮,令其挺腰直跪,再派差役將他們的兩臂綁在扛子上。如是必然不能久熬。不要怕費時間。一遍遍細問,等到供認之後再將其攙扶起坐下,防其暈倒。本司看那幾個犯人都是身強力壯的漢子。不怕大棍子責打,只怕這水磨工夫。”

兩人起先還只是佯裝唯唯諾諾地聽着,待張越這細細解釋下來,他們不禁漸漸欽服,尤其是陸推官更是暗自懊悔,暗想自己幹老了刑名,卻連這一點都忘了,還得人家提醒。待到張越又交待了幾句別的,他不願再久留,立馬告退離去,心裡已是發狠,縱使熬夜也要問到口供再說。而被留下來的李知府卻是心中忐忑,暗想這位頂頭上司除了殺人在行,用刑也在行。日後萬不可犯什麼事撞在他手裡。

“李知府在廣州府也有三年多了,之前那幾個刺客衝出來的時候所嚷嚷的言語,想必你應該聽過,可否告訴本司是什麼方言?”

李知府原本擔心張越單獨把自己留下來是興師問罪,待聽到是問這個,他頓時鬆了一口氣。只是,他雖說當了三年多的廣州知府,卻沒怎麼出過廣州城。此時絞盡腦汁想了想,仍是隻能不太確定地答道:“下官不敢說滿話,只聽着彷彿不像漢地方言,彷彿是黎人的土

“黎人?”

張越不禁眉頭緊擰,隨即細細思量了好一會兒。這才又吩咐道:“也罷,等待會陸推官問明口供再說。如今市舶司秦公公落水失蹤,你明日留下同知通判各一員主持撥江捕撈,其餘人跟着你回廣州城去,畢竟民政更耽誤不得。端午節賽龍舟原本就是一年一度的慣例,秦公公要親自參加誰也管不着攔不着,如今出了此事,罪不在你,到時候藩司、都司和集司衙門當一塊會銜上奏朝廷。”

發生這麼大的事情,李知府自然知道廣東三司都應該會銜上奏,只事情是他惹出來的,他唯恐自己到時候親自上門奏報時,那幾位比自己高了數級的上官不會給好臉色。張越這麼一說,無疑是替他承攬了上奏的責任和會銜的責任,再加上那句罪不在你,他只覺得心中異常熨貼,忙不迭地躬身謝過。

正如張越所料。這些上的好漢能耐技刑鞭刑責打,可舉雙手跪青磚這種看似簡單的勾當的確不是那麼好挺的。四條壯碩大漢不過硬支撐了兩個時辰,就已經如同是水裡頭撈出來的人,通身大汗渾身發抖,到最後其中一個看似最悍勇的實在熬不住了,忍不住出口大叫道:“狗官,你殺了我!”

“殺了你?殺了你不用刀,就用這幾塊青磚!”

瞧見這幾個漢子都有些歇斯底里的架勢,陸推官知道離水到渠成不多遠,索性大手一揮又換了幾個差役上前執刑,自己則是靠在太師椅上閉目養神。果然。又過了一玄鍾工夫,終於有人嘶啞着嗓子叫道:”扶,扶我起來,我”我招!”

聽到這兩個字。陸推官幾乎是一個激靈睜開了眼睛。卻沒有立刻發問,而是端着臉盯着那人看了好一會兒,這才慢條斯理地喝令兩個差役上前把人架過來帶到隔壁屋子。見其餘幾個漢子都是面色煞白滿頭大汗,再不如起初的硬氣,他知道接下來不過是時間間題,便起身離去。待到了隔壁沉聲盤問了一通,問出來的結果卻讓他大感意外,隨即不禁頭皮發麻,忙讓人寫下口供令其畫押。這一番剛網折騰完,外頭又傳

宋代的羊城八景之一有珠江月色,而明代的羊城八景之一則是變成了珠江晴瀾,其實全都是明珠島慈度寺前的美景。此時儘管只是新月之夜,但在寺後高處俯瞰珠江。但只見水天一色,彎月皎潔,活詣江水一陣陣拍打着岸邊,夾雜着風吹竹林的聲音,白天的燥熱全數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透人心脾的清涼。看着南北方隱約顯現的綠野。張越不禁盤算着翌日沒事的時候把妻兒家眷再帶到這慈度寺度假。倒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大人。”

雖說這清心怡神的時候聽到這聲音異常煞風景,但張越本就知道今天晚上甭想睡一個好覺。因而乾脆命人搬了一把藤椅出來乘涼。此時回頭一瞧,見是兩鬢微白的陸推官一個人站在那裡,他便點了點頭,旁邊伺候的一個小廝立刻動手搬了一張小凳子過來請其坐下,旋即知機地退得遠遠的。

“白天才鬧出了刺客。這入夜時分大人還在寺後乘涼;到底是將門出身,不比咱們這些人。”奉承了一句之後,陸推官見張越只是微微一笑,便訕訕地將一沓口供呈上,這才低聲說道,“雖說反覆核過這幾個人的口供,但卑職還是覺得此事蹊蹺。瓊州府雖然多黎族,但從洪武朝開始用峒首制度羈康。如今生黎大大減少,熟黎和漢人的差別已經不大。況且,黎人並不是一塊鐵板,那些黎峒之間各有恩怨親緣,很難串連起來,更不用說這其中還涉及到大藤峽的叛瑤。所以。雖然有這口供,卑職還希望大人不要偏信他們的言語。”

張越這才明白陸推官單身前來的理由,不禁認認真真地翻閱了這幾份口供,見上頭供認說瓊州府黎人勾結大藤峽瑤人預備造反,他忍不住冷笑了一聲。明初以來,廣東的反叛也不是一兩次了,但自從永樂年之後便再也沒有發生過,而且全都不涉及黎人。廣西大藤峽雖說如今正在打,但是據他離京時的軍報來看,鎮遠侯顧興祖已經在率兵平叛。正如陸推官所說,瑤人是瑤人,黎人是黎人,如今的黎人已經被朝廷一步步分化,和瑤人勾結絕對是笑話。

“你提醒的不錯,此事我會斟酌。那幾個人你派人看緊看死了,雖說他們既然被擒,而且歷經跪刑之後也是衆口一詞,大約只知道這些,但說不定還能尋出什麼線索。先留着他們不要發落。等回廣州城之後,本司再和都司桌司商量商量。”

“卑職遵命。不過大人。恕卑職直言,剛剛有工匠去驗看過龍舟殘片,說是這龍舟斷裂得蹊蹺,而且落水者大多生還,只失蹤了一個秦公公和另外四人,這實在是不合情理。倘若秦公公真是不識水性,每年賽龍舟也總有意外發生,他何必執意非得上船,須知龍舟畢竟忌陰人,”

“這些話你自己知道就好,不用說出來。”

被張越一下子打斷了話,陸推官先是一愣,旋即便想到了外間傳聞,頓時覺得異常懊悔。分明他隱約聽說秦懷謹失勢,不但隨時可能下臺,而且連身家性命都未必能保住,他還多此一問幹什麼?正懊惱的時候,他就看到一把扇子拍了拍自己的右手,忙擡起頭正襟危坐。

“既然問明瞭口供。明日你不用再留在這裡,立刻趕回廣州城去。你既然是理刑名的推官。又是多年的老人,我不妨撂一句明話,通知巡檢司嚴查各條道路。既然事涉大藤峽叛瑤,總得做個預備,如有萬一也好解決。”

這是,,這難道是說那位秦公公竟是藉此悄悄逃跑?可就算是失勢,總該賭一賭那可能。孤注一擲地逃跑,秦懷謹那個在市舶司一手遮天數年的老太監會走這條路。難道就不知道普天之地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陸推官想得頭都破了仍是想不通,索性決定自己只照這話去辦,因此站起身來施禮過後就立刻告退,再也不敢在這地方停留太久。

陸推官這一走,張越不禁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這一位既然來報過事了,那麼下半夜總算能睡個安穩覺,想到這一天原本是好端端的端午節賞玩龍舟,到頭來卻變成這樣一樁忙亂的勾當,他不禁眯了眯眼睛,心想秦懷謹這傢伙想出來的法子倒是沒有出乎意料。有一種人是狗急了跳牆,還有一種人卻是狗急了撞牆。

只不過,撈足了就想用遁字訣,這戲碼他從前見得多了,怎麼可能不防着。畢竟。只要京中王謹秉承聖意一下手,水路陸路秦懷謹都走不脫,最可慮的是海路。畢竟,那曾經是秦懷謹自個的地盤。只是,按照如今海上的風向,如今這些時日只有打海外進港的船,卻沒有從這邊出海回番國的船,這樣一來,要盯着那頭就容易多了!

一晚上好容易囫圇睡了兩個多時辰,一大清早,張越就被一陣砰砰砰的敲門聲驚醒。由於昨夜妻妾全部關門,他只能一個人獨寢,睡到這會兒正是渾身大汗,沒好氣地吩咐了一聲進來,他就坐在那兒打了個大大的呵欠,結果一側頭就看到彭十三一陣風似的衝了進來。

“衙門一大早派人上了海珠島,說是朝廷明發上諭。因南京地屢震,下詔求直言”。

“南京地震?。

“那是作爲帝王都的南京,太祖皇陵的根本之地!”彰十三見張越還沒睡醒,只得又補充了一句,“去年六月,南京就地震過,那會兒誰也沒顧得上。

可上諭上頭說,南京從三月至四月地震多次,那自然大不相同!遇上這種大事,就和從前三大殿被雷火擊中一樣,皇上便要下詔求直言,估摸着朝中還會有其他動盪!”

半夢半醒的張越這才驚醒了過來。這是一今日食地震都得牽扯到卑王失德的年代,更何況是昔日的帝都南京屢次地震。想到朱瞻基這會兒的焦頭爛額,他只能嘆了一口氣。

防:多謝本月各位達人的打賞”咳咳,但俺最希望的還是推薦票,這可是俺第一本突破五十萬票的書,眼看點擊也蔣七百萬不遠了,大夥也請多點點!月底了,月票大戰又拉開了帷幕,本月還有希望參與爭奪,俺只能涎着臉請大家搜刮一下個人書屋,看看有木有多餘的月票,能否得到獎金全靠大家了!

第681章 大變在即第213章 始動第202章 莫名其妙的升官第38章 慶功宴上的醉言第204章 佳人相伴過除夕第106章 婚事不外乎利益第657章 此亦失勢,彼亦失勢第763章 永寧宮明示暗語,仁壽宮脣槍舌劍第896章 親疏不在遠近第34章 重逢之日悲喜多第197章 罪證確鑿?第680章 雨中祭陵,喜驚接踵第862章 從矇昧到警醒第818章 深夜的賊盜第736章 公堂之上第432章 直率和粗暴第790章 禍從天降的悲哀第354章 天恩浩蕩,洪福齊天第25章 扮孩子累,扮好人更累第339章 江南好第620章 求醫不爲問藥第870章 火光迷影第431章 妄動殺機,皇帝宣召第622章 千人千面,慈者慈心第864章 真正的緣由第763章 永寧宮明示暗語,仁壽宮脣槍舌劍第249章 君子防未然第683章 君示之以恩,臣該當何爲?第547章 與其一時打痛,不如釘一顆釘子第331章 婆媳溫情相依,杜綰善意留人第890章 侍郎人選第213章 始動第297章 君前辯論第49章 家族第545章 老牛舐犢,執手託付第555章 雞鳴驛中的殺機第95章 巧人巧事第147章 殿試第735章 水下激流第874章 不能遺禍子孫第647章 連環好手,早謀去路第429章 賀喜,道謝第427章 秉燭屋中坐,天子不期來第611章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第300章 重立族學,意在將來第159章 隨從第135章 攬權非我願第43章 禮物的奧妙第614章 箭!打!第367章 心機深沉第202章 莫名其妙的升官第151章 警訊第218章 坑灰未冷山東亂第734章 猝不及防第238章 官與賊第278章 千古艱難唯一死?千古艱難唯求存第584章 這家裡的天輪到你們扛了第158章 雞飛狗跳第515章 流言不止,幫兇須防第18章 人有親近遠疏第576章 失去方知彌足珍貴第111章 如此賀禮,如此賀客第561章 喜氣,啞謎第60章 重逢日的追問第192章 螞蟻撼大樹第639章 死有何難,生又何易?第354章 天恩浩蕩,洪福齊天第610章 死生皆有不甘第309章 寒風料峭,暖意融融第376章 紛亂第138章 闔家團圓日第903章 大明軍校第371章 親族第367章 心機深沉第28章 收,還是不收第816章 拜師第158章 雞飛狗跳第243章 無心建大功第177章 奇妙的一家人第52章 兄弟一股繩第223章 不分彼此第809章 莊田,分曉第510章 天寒地凍人心浮動第162章 前倨後恭第800章 何謂近朱者赤第245章 決斷第179章 自尋死路莫怪人第901章 議大事第258章 冷與熱第882章 終是兄弟第790章 禍從天降的悲哀第13章 何謂天之驕子第384章 內有賢妻,外有良友第665章 借力使力第712章 卻原來是金蟬脫殼第809章 莊田,分曉第515章 流言不止,幫兇須防第93章 羣英匯聚棲霞寺第121章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336章 別有用心
第681章 大變在即第213章 始動第202章 莫名其妙的升官第38章 慶功宴上的醉言第204章 佳人相伴過除夕第106章 婚事不外乎利益第657章 此亦失勢,彼亦失勢第763章 永寧宮明示暗語,仁壽宮脣槍舌劍第896章 親疏不在遠近第34章 重逢之日悲喜多第197章 罪證確鑿?第680章 雨中祭陵,喜驚接踵第862章 從矇昧到警醒第818章 深夜的賊盜第736章 公堂之上第432章 直率和粗暴第790章 禍從天降的悲哀第354章 天恩浩蕩,洪福齊天第25章 扮孩子累,扮好人更累第339章 江南好第620章 求醫不爲問藥第870章 火光迷影第431章 妄動殺機,皇帝宣召第622章 千人千面,慈者慈心第864章 真正的緣由第763章 永寧宮明示暗語,仁壽宮脣槍舌劍第249章 君子防未然第683章 君示之以恩,臣該當何爲?第547章 與其一時打痛,不如釘一顆釘子第331章 婆媳溫情相依,杜綰善意留人第890章 侍郎人選第213章 始動第297章 君前辯論第49章 家族第545章 老牛舐犢,執手託付第555章 雞鳴驛中的殺機第95章 巧人巧事第147章 殿試第735章 水下激流第874章 不能遺禍子孫第647章 連環好手,早謀去路第429章 賀喜,道謝第427章 秉燭屋中坐,天子不期來第611章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第300章 重立族學,意在將來第159章 隨從第135章 攬權非我願第43章 禮物的奧妙第614章 箭!打!第367章 心機深沉第202章 莫名其妙的升官第151章 警訊第218章 坑灰未冷山東亂第734章 猝不及防第238章 官與賊第278章 千古艱難唯一死?千古艱難唯求存第584章 這家裡的天輪到你們扛了第158章 雞飛狗跳第515章 流言不止,幫兇須防第18章 人有親近遠疏第576章 失去方知彌足珍貴第111章 如此賀禮,如此賀客第561章 喜氣,啞謎第60章 重逢日的追問第192章 螞蟻撼大樹第639章 死有何難,生又何易?第354章 天恩浩蕩,洪福齊天第610章 死生皆有不甘第309章 寒風料峭,暖意融融第376章 紛亂第138章 闔家團圓日第903章 大明軍校第371章 親族第367章 心機深沉第28章 收,還是不收第816章 拜師第158章 雞飛狗跳第243章 無心建大功第177章 奇妙的一家人第52章 兄弟一股繩第223章 不分彼此第809章 莊田,分曉第510章 天寒地凍人心浮動第162章 前倨後恭第800章 何謂近朱者赤第245章 決斷第179章 自尋死路莫怪人第901章 議大事第258章 冷與熱第882章 終是兄弟第790章 禍從天降的悲哀第13章 何謂天之驕子第384章 內有賢妻,外有良友第665章 借力使力第712章 卻原來是金蟬脫殼第809章 莊田,分曉第515章 流言不止,幫兇須防第93章 羣英匯聚棲霞寺第121章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336章 別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