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水下激流

廣州還是陽光明媚的好天氣。京城卻已經是準備柴炭預備過冬了。自從入了九月以來,往年秋季下雨不多的京城一連下了好些天的雨,不少房子不結實的人家不得不冒雨往屋頂上墊油氈等物,而宮中則是已經給年紀大的老一輩妃嬪準備了火盆。雖說張太后的身體向來強健,但在朱瞻基的吩咐下,專供取暖的紅蘿炭也已經提前送進了仁壽宮。

這天恰是朱寧進宮,陪着張太后禮佛,又用了點心,才說了一會兒話,便逢胡皇后和孫貴妃一同來問安,她自是連忙站起身來見禮。張太后吩咐這一後一妃坐了,又對朱寧笑道:“她們都是你的晚輩,我知道你謹慎,可這兒只有自家人,不必這麼拘禮。來,到我身邊坐。”

朱寧見張太后指了指榻邊的一個坐墊,便只好挪了過去。因見不過是閒話些家常,她也就一面接話,一面想着明日在周王公館的祭拜,不知不覺就有些走神。忽然,她恍惚聽到外頭傳來了一聲通報。立刻一個激靈回過神。果然,她才隨着胡皇后和孫貴妃起身,就看到一身家常便服的朱瞻基笑呵呵地進了屋子。

“這早晚正是處置政事的時候,怎麼忽然到了我這兒來?”

“內閣今兒個人齊全,再加上事務不多,母后又吩咐過大小事務儘管讓楊東里他們擬票,兒臣難能偷得浮生半日閒,便來陪母后敘敘話。”朱瞻基任由隨行的王瑾上來替自己解下那件石青姑絨披風,擺擺手示意后妃和朱寧不必多禮,這才上前向張太后問了安,隨即在旁邊人送來的錦墩上坐下,又笑道,“可兒臣着實沒想到,母后這兒還有人解悶。”

“皇后是個孝順孩子,再加上又有你寧姑姑,我這兒可用不着你。你如今是一國之君,雖說部堂有蹇夏,內閣也盡是賢良,武臣還有英國公,但你總不能事事交給他人,政務上頭不能怠慢了。”說着說着,張太后便自然而然用上了教訓口氣,“我聽說你前些日子還很是沉迷於促織之戲,這成何體統?須知玩物喪志,你是皇帝,若是別人羣起而效之又怎麼辦!”

張太后訓斥天子,旁邊的人自然是異常尷尬。胡皇后素來是善良溫文的性子。這時候想要勸說又不知道該說什麼。而孫貴妃見皇帝低着頭唯唯稱是,又想起剛剛張太后只提胡皇后和朱寧,完全忘了自己,心裡自然是極其不舒服。此時,她一時按捺不住情緒,便賠笑勸說道:“太后息怒,皇上也只是政務閒暇,這才偶爾博戲,並不敢懈怠……”

“我不曾問你!”張太后突然冷冷打斷了她的話,又沉聲斥道,“你是貴妃,侍奉皇上乃是你的本分,其餘事情哪裡有你插口的餘地?好好學學皇后的溫恭儉讓,不要學古往今來那些靈巧善媚的奸妃!皇后,你是六宮之主,也需好好教導后妃女德女誡!”

說完這話,她看也不看臉上一陣青一陣白的孫貴妃,又對朱瞻基說道:“眼下只是辰時二刻,尚未到午時,皇帝還是回去處理政務,不用浪費時間陪我這個老婆子。阿寧。你不是正好要回去麼,順便送皇上一程。”

朱寧早知道張太后就是肅正嚴明的脾氣,但此時親眼見她這般不給皇帝留情面,心中也着實訝然。奈何太后之命違逆不得,她只好站起身來應了,陪着朱瞻基一同行禮告退。等到自宮前的漢白玉臺階下了月臺,瞧見朱瞻基臉色不好,她回頭瞧了一眼,見王瑾帶着衆宦官離得遠遠的,這才低聲勸了幾句。

“皇上日理萬機確實辛苦,閒來就是博戲一二也並不爲過。但太后一貫便是這嚴格的脾氣,難免說話嚴厲了些。心是慈母心,只是擔着天下,她嘴上臉上都不能露出來。”

原本是好心想來陪陪母親盡孝道,卻沒來由遭了這麼一頓訓斥,朱瞻基心裡自然是要多鬱悶有多鬱悶。此時聽朱寧婉轉相勸,他長長吐了一口氣,又苦笑道:“朕只是覺得,母后如今是一日比一日嚴苛,竟是比從前還要拘管得緊。朕何嘗不知道勤政,但內外事務都有妥當的人去做,朕只要留心任用賢良,該決斷的時候決斷,難能逍遙一回也有錯?不說這一次,就是之前母后剛得知朕讓王瑾選了幾隻好促織,已經責過朕一回,就連王瑾也捱了幾板子!”

“話雖如此,但皇上是天子,臣下若是以天下奉一人。難免投其所好。就比如這促織,若是讓那些想要加官進爵的地方官知道了,往民間蒐羅強健之蟲,經內宦獻給皇上,轉眼間就會在民間引起莫大的災難。皇上只是以此爲消遣小戲,卻禁不住別人妄自揣摩聖意。於是,就在您不知道的時候,這名聲興許就給別人敗壞了。”

原本埋頭走路的朱瞻基聽着聽着,突然停住了腳步。轉頭看了朱寧一眼,見她直視着自己的眼睛並不畏縮,他不禁笑了起來:“寧姑姑還是那脾氣,說話入木三分,竟是讓朕連反駁的理由都沒有。王瑾那個人你是知道的,辦事可靠謹慎,斷然不會做出驚動地方的事。”

“王公公確實是妥當人,但若是別人以爲他是靠這個得了聖眷,也依樣畫葫蘆敬獻,只謊稱自己是偶然間捕來的呢?”朱寧一口把朱瞻基堵了回去,見他愕然之後又嘆了一口氣,她心中頓時有些不忍,“臣妾也知道爲人處事當有勞有逸,只皇上是天子,無數雙眼睛盯着。實在是難以得自由。稍有差池,就有人諫什麼荒疏,太后也會責問教導。若真要博戲,皇上也得謹慎隱秘一些,莫要讓人有可趁之機。”

聽朱寧這最後幾句話越說越低,朱瞻基一下子就領會了其中的意思,不禁啞然失笑。雖說心頭仍是因張太后責備有些不快,但終究比剛剛離開仁壽宮時的鬱郁要寬解了許多。胡皇后木訥口拙,孫貴妃雖靈巧,也不是能說朝堂大事的人,張太后動輒便責以大義。因此這會兒一路走,他就漸漸說起了近來的那些疑難,朱寧雖答得不多,卻終究讓他輕鬆了不少。

“對了,你得空了不妨去英國公府坐坐。你和張越一家的交情極好,如今他妹子在英國公府,自然也就算不得外人。朕雖依言把他分派了去廣東,可他要是在那兒安生做官不想回來了,那朕就難了。太后因爲朕年輕,生怕朕一味任用年輕官員,平素提點了一次又一次,就連朕調了年輕的翰林庶吉士充填六部都察院都覺得不妥。別人資歷不夠,他的資歷卻是夠了,有朝一日回來,總能讓……還有,英國公……”

沉吟良久,朱瞻基最終還是把實情撂了出來:“英國公請辭中軍都督府都督的奏摺朕已經駁了,他又上了第二次,朕如今留中未發。你且去探望一下英國公,就說朕離不得他,他既然請辭中軍都督府都督,還請不要忘了朝夕侍左右謀劃軍國大事的職責。”

這離不得三個字聽着真切,但朱寧的心卻是一跳,愣了一愣才答應了。等到送了朱瞻基回乾清宮,她少不得一路順着天街甬道從東華門出宮,心裡卻反反覆覆思量了開來。路過文昭閣的時候,她不合瞧見了正抱着一大摞奏摺往這邊走來的黃淮,連忙停住了步子。

“黃大人。”

“陳留郡主?”

黃淮看到朱寧,要行禮卻又騰不出手來,於是便躬了躬身。一個是閣臣次席,一個是宗室郡主,平日並無往來交情。此時打完招呼,見朱寧頷首示意就要離去,黃淮就打算走,才一邁步就聽到後頭傳來了一個尖細的聲音。

“哎喲,黃大人,這麼一大摞東西。您也不叫上幾個奴婢拿着,這一趟往乾清宮可是老遠的路,這天眼看又陰了!”匆匆忙忙跑上來的王振埋怨了兩聲,就吩咐左右的宦官上去接過黃淮手中的奏摺,又滿臉堆笑地說,“正好咱家順路往乾清宮去奏報內書堂的事,還能幫您分勻一些。這內閣直房可是派了好幾個人在那兒,怎得就知道偷懶?”

見黃淮只是點點頭算是打了招呼,知道這位內閣學士對中官素來冷淡,王振也不以爲忤,又上前恭恭敬敬地向朱寧跪下行了禮,因見她擺擺手並無二話,這才送了杜楨往後頭長安門而去。等到他走了,朱寧才把後頭一個仁壽宮的小太監叫了上來,因問道:“我回來這段時日,一直聽人說皇上設內書堂,這是怎麼回事?”

那小太監在仁壽宮行走,自然是頭等伶俐的,忙笑着解釋道:“回稟郡主,這是皇上的德政。皇上說,太祖皇帝不許宦官讀書認字,但卻又選精通書算的小內史監典簿掌文籍,足可見粗鄙之人不堪使喚。尤其是如今皇上命宦官呈送內閣機宜文字,若是不識字,更是會耽誤事情。於是,皇上便決定正式設內書堂,選那些十歲左右的小宦官到內書堂學習文字。小的是沒那個福分,否則興許還能多認兩個字。”

朱寧若有所思地望着王振送黃淮而去的背影,隨即漫不經心地問道:“那皇上建了內書堂,太后和朝中部閣大臣可有異議?剛剛那位王公公據說識文斷字,大約在內書堂教書?”

“太后原是說祖制如此不可擅改,但皇上說太祖皇帝禁令原本就不是隻許不通文字者爲內侍,再說,教內侍識字也是從永樂年間就有的,太后思量下來也就答應了。至於部閣大臣倒是諫勸了幾句,但不是什麼大事,因見皇上主意已定,也就沒有再勸。倒是聽說御馬監劉公公海公公等幾位資歷老的公公勸過,但皇上一概不聽,事情也就這麼定了。至於王公公,因進宮之前教過書,如今在內書堂當教諭,不過真正主管的是翰林院一位修撰。”

雖說之前王振一路護送自己進京,但朱寧素來不喜用太監,再加上那是宮裡的人,自然是敬而遠之。回宮之後和她打交道的多半是王瑾範弘劉永誠一流,王振還排不上號。但是,瞧見他今日逢迎黃淮的畢恭畢敬,她總算明白了當時大哥朱有燉爲何有將王振留下之意。

這樣識文斷字卻又小意低微的人,原本就最是討人喜歡不過。

朱寧的翟車停在東安門外,一路送行的那個小太監到了門口就被她打發了回去。就在她登車之前,就只見數騎人風風火火地疾馳了過來,就在她身前不遠處倏地停下。爲首的那人瞧了她一眼,旋即就立刻跳下了馬,笑吟吟地趕上了前。

“郡主萬安。”陸豐笑嘻嘻地行過了禮,覷了覷朱寧的氣色就笑道,“咱家不過是奉命到宣府走了一遭,誰知道正好錯過了您回京,正好就在這兒問安了。您畢竟是金枝玉葉的郡主,這進宮怎麼就帶這麼幾個人?回頭您要出門但請告知咱家一聲,咱家調幾個錦衣衛校尉護送。如今這宮中人事和從前有些不一樣了,劉公公已經是去了南京接替之前的鄭公公王公公擔任守備太監,海公公奉命鎮守宣府總管火器,咱家也是時不時地出外差……”

聽着只是尋常逢迎嘮叨,但朱寧畢竟是敏銳的人,須臾就聽出了陸豐這弦外之音。淡淡地點點頭謝過,她就在應媽媽的攙扶下上了翟車,放下車簾之前又衝着陸豐點了點頭:“多謝陸公公好意,我如今不過是寄居京城,不用驚動太廣。你是太宗皇帝欽定的東廠督主,但做好本分,其餘的不用過分操心。”

直到馬車疾馳着沿東安門出了長街,朱寧方纔蹙緊了眉頭。從永樂年間開始,中官逐漸得勢,或出鎮或出使或巡查地方,幾乎和勳貴並重,但終究還有個體統。如今內書堂赫然以翰林爲師,教授少年閹宦識字,說句不好聽的話,這差不多相當於那些入館讀書的庶吉士。不但如此,老一代的太監們雖說離了中樞,可也是個個居於要職。

比起手握兵權的武官來,用閹宦制衡文官,確實容易得多!

雖說是女流之輩,犯不着操心這些,但思來想去,朱寧還是決定尋個妥當人提個醒。於是,她立刻對車前駕車的馬伕吩咐道:“先不急着回公館,去杜府!”(!)

第466章 不是狗韃子?第830章 山長妹夫第67章 生辰宴第436章 不聽岳父言,誤事在眼前?第88章 老實的妙人第34章 重逢之日悲喜多第211章 豪賭搏一把第582章 舊地重遊憶往昔,大相國寺聽紛爭第602章 得良才美玉,得佳婿成雙,得知己不易第101章 豐厚的賞賜,父親要進京?第71章 鬥氣第41章 物極必反,水滿則溢第823章 只羨讀書郎,無須耕織忙第90章 先生家的一頓飯第534章 喜形於色爲哪般第125章 天意第525章 稱心如意靠的不是天命,是自己第811章 大棒子和給甜棗第232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746章 名臣氣度第676章 針鋒相對第808章 深夜第158章 雞飛狗跳第268章 最毒是人心尾聲盛世朱門第351章 春宵苦短,童言無忌第20章 小孩子的悲哀第243章 無心建大功第21章 突如其來的危機第702章 雪中聚散明初文人多有不欲仕者第228章 娶媳婦是手快有手慢無第588章 人生在世須得一搏第711章 龍舟疾,驚變起第661章 上行政令下叫苦第631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28章 收,還是不收第701章 血雨腥風,論功行賞第450章 親長第120章 狼心狗肺第739章 鬥心機,獻嘉禾第709章 從天而降的幫手第260章 識大體知進退第48章 都撞在一塊了第148章 名次和發榜第578章 府軍前衛第737章 脣槍舌劍,明槍暗箭第137章 會試之後第727章 育人第824章 家事關乎將來第286章 蕙質蘭心小郡主第337章 食盒與東番第509章 苦思謀勇的英國公第729章 雷厲風行第872章 大變之後的廷議第747章 名聲和學生第50章 落井下石,京城來書第305章 權閹相忌第435章 沒完沒了第172章 官高十級砸死人第767章 尊長苦心第652章 伯侄籌謀第34章 重逢之日悲喜多第638章 勇入虎穴第219章 雪上加霜的困境第186章 難道不是苦肉計?第713章 人心,有心第634章 崢嶸歲月老第523章 釣更多的魚,釣更大的魚第773章 杞人憂天第847章 親提點,心叵測第615章 秋風掃落葉第115章 再一次的臨危受命第487章 小張大人神射!第914章 金童玉女三百四十八章 下輩子記着不要當漢奸第889章 利之所在,殊不動心?第173章 服軟求饒,冷麪攆人第130章 勇士揚威,刻意籠絡第217章 富貴也需穩中求第678章 賜物和悶棍第215章 能溫飽則不亂第151章 警訊第856章 好人惡人,幕後黑手第545章 老牛舐犢,執手託付第94章 桃花林中的紛爭第725章 教子第170章 下馬威就是殺威棒第78章 邀約不絕第242章 鳩佔鵲巢第611章 世上只有一個朱棣,不會再有第二個第260章 識大體知進退第903章 大明軍校第735章 水下激流第747章 名聲和學生第740章 商機無限第924章 平生有幸第772章 所謂脣亡齒寒第63章 所謂見面禮第799章 下獄和上任
第466章 不是狗韃子?第830章 山長妹夫第67章 生辰宴第436章 不聽岳父言,誤事在眼前?第88章 老實的妙人第34章 重逢之日悲喜多第211章 豪賭搏一把第582章 舊地重遊憶往昔,大相國寺聽紛爭第602章 得良才美玉,得佳婿成雙,得知己不易第101章 豐厚的賞賜,父親要進京?第71章 鬥氣第41章 物極必反,水滿則溢第823章 只羨讀書郎,無須耕織忙第90章 先生家的一頓飯第534章 喜形於色爲哪般第125章 天意第525章 稱心如意靠的不是天命,是自己第811章 大棒子和給甜棗第232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746章 名臣氣度第676章 針鋒相對第808章 深夜第158章 雞飛狗跳第268章 最毒是人心尾聲盛世朱門第351章 春宵苦短,童言無忌第20章 小孩子的悲哀第243章 無心建大功第21章 突如其來的危機第702章 雪中聚散明初文人多有不欲仕者第228章 娶媳婦是手快有手慢無第588章 人生在世須得一搏第711章 龍舟疾,驚變起第661章 上行政令下叫苦第631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28章 收,還是不收第701章 血雨腥風,論功行賞第450章 親長第120章 狼心狗肺第739章 鬥心機,獻嘉禾第709章 從天而降的幫手第260章 識大體知進退第48章 都撞在一塊了第148章 名次和發榜第578章 府軍前衛第737章 脣槍舌劍,明槍暗箭第137章 會試之後第727章 育人第824章 家事關乎將來第286章 蕙質蘭心小郡主第337章 食盒與東番第509章 苦思謀勇的英國公第729章 雷厲風行第872章 大變之後的廷議第747章 名聲和學生第50章 落井下石,京城來書第305章 權閹相忌第435章 沒完沒了第172章 官高十級砸死人第767章 尊長苦心第652章 伯侄籌謀第34章 重逢之日悲喜多第638章 勇入虎穴第219章 雪上加霜的困境第186章 難道不是苦肉計?第713章 人心,有心第634章 崢嶸歲月老第523章 釣更多的魚,釣更大的魚第773章 杞人憂天第847章 親提點,心叵測第615章 秋風掃落葉第115章 再一次的臨危受命第487章 小張大人神射!第914章 金童玉女三百四十八章 下輩子記着不要當漢奸第889章 利之所在,殊不動心?第173章 服軟求饒,冷麪攆人第130章 勇士揚威,刻意籠絡第217章 富貴也需穩中求第678章 賜物和悶棍第215章 能溫飽則不亂第151章 警訊第856章 好人惡人,幕後黑手第545章 老牛舐犢,執手託付第94章 桃花林中的紛爭第725章 教子第170章 下馬威就是殺威棒第78章 邀約不絕第242章 鳩佔鵲巢第611章 世上只有一個朱棣,不會再有第二個第260章 識大體知進退第903章 大明軍校第735章 水下激流第747章 名聲和學生第740章 商機無限第924章 平生有幸第772章 所謂脣亡齒寒第63章 所謂見面禮第799章 下獄和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