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東風壓西風,西風不願鬆

臘月的北京只經集後下了好幾場雪,紋天清早吊然雪伸4,刀處卻仍舊是銀裝素裹。長安左右門前的橫街上,趕來上朝的羣臣三三兩兩站着等候開宮門放行。平日裡還帶着隨行家人打燈籠的,今天也都免了這二遭。原因很簡單,古有映雪讀書,如今雖說天還沒亮,但有了雪地的映照,總比往日黑漆漆的情形好得多。

寅正時分,宮門便開了,文武羣臣依次而入。平日漆黑難見的狹長甫道今日卻顯得很清楚,只要小心腳下,卻不虞有撞牆落水等等威脅。等到了午門處,官員們又是各自分衙門聚在直房等候,卻是顯得涇渭分明。六部首臣是一撥,內閣是一撥,至於五府都督等勳貴又是一撥。餘下品級不夠又用不起手爐的官員則是在外頭攏着雙手取暖甚至連輕輕跺腳都不敢。

“這雪雖然是停了,但還是賊冷賊冷!你們可覺得,今年的冬天凍的格外厲害?”

“你這都是廢話,哪年冬天不冷?可憐我家裡的炭如今都不太夠用,就指着臘月底發的俸祿回去過年呢!”

“說起俸祿我到想起來了,你們可知道,因爲戶部夏尚書最近身體有些不好,禮部胡尚書兼了戶部的事。他和杜大學士這些天不是有些爭執麼?我去打聽過了,那竟是因爲官員俸祿的事!先頭仁宗皇帝體恤。折鈔是每石米二十五貫,可胡尚書竟然說,每石米還要減去十貫鈔!你們想想,如今寶鈔已經越發不值錢了,不少地方一貫只值兩三個。錢。就這樣還要剋扣。大家回頭拿什麼錢養家餬口!”

“那杜大學士怎麼說?”

“杜大學士請在江南和湖廣兩廣試行雙季稻,並以唐宋爲例,逐漸降低官俸折鈔,實發祿米。結果反而被胡尚書反脣相譏,說什麼他這是拿國庫做人情提高自個的聲望,還很是諷刺了一些不好聽的話,聽說連如今在交趾的小張大人也給帶上了!”

正在議論的是三四個在太常寺任職的低品官員,說到激憤處,這聲音不免就提高了一些。幾人七嘴八舌地埋怨了一番,其中一個眼尖的忽然瞥見有人從一旁緩慢地走過,待認出那人,他立刻閉上了嘴,旋即又拉批示意其他人也住口。等到人過去,他才心有餘悸地說:“幸好幸好,是楊弘濟公,要是換成楊勉仁。他不能容人過,上來七斥一頓又要記檔,我們就慘了!”

楊漆今早起來有些頭暈目眩,故而服藥之後才匆匆出門,於是晚了些,在羣臣都雲集午門之後他纔到。且他向來不走甫道中央,只是貼着牆根慢行,於是那些竊竊私語議論朝政的小官員竟有一多半沒瞧見他。只剛剛聽太常寺幾個官員說的事情,他心底不禁有幾分沉重,但進了內閣衆人的直房,他便默然而坐,卻是不發一言。

這幾間直房不過是上朝之前供勳戚高官歇息,並不供柴炭等等,但由於司禮監御用監幾個頭頭的吩咐,幾位閣臣都是人手一個手爐。

儘管如此,楊榮仍是緊緊裹着自己那件銀招大氅,皺着眉頭在那裡說話。

“這些天一日日冷了,我讓家裡人去打聽過,這京師被大雪壓塌的房子,至少有百八十處,順天府都一一處置了,但這京師周邊府縣呢,這北直隸周圍的地方呢?昨天有田莊上的人來送年貨,提及各處今年大雪。不少田莊都有遭雪災的,但很少有主家減租。以至於臨近年關不少佃戶逃亡。乃至於賣兒愕女!這還不算,胡淡胡源潔兼着戶部的事。爲了省開銷,還打算從各部官員的俸祿着手,他自個家境殷實,怎麼就不替那些家境貧苦的同僚想想!”此時此刻,楊士奇只得勸道:“勉仁,源潔也是慮國用不足。”

“他這個“源潔,真真是不如“原吉”至少夏維品執掌戶部多年。歷經遷都、開運河、北征。全都能調護得井井有條,他卻一上來就要斷了人的活路!宜山的“元節。還知道開源,他卻是一味的節流!”楊榮說着就斜睨了楊士奇一眼。又說道,“士奇兄,你可別忘了。胡源潔是把咱們內閣全都掃進去了,說咱們是慷國庫之慨施恩官員。你受得了我受不了!宜山的奏疏說得很對,我是贊成到底!”

儘管和楊榮並不算十分合得來,但杜禎更知道,這位同僚素來是把整個內閣視爲一體,絕不容外頭的人染指進來亦或是說三道四。而他也不是被人指摘兩句就退縮放棄的性子。當即插話道:“此事我會據理力爭,畢竟,百官乃朝之本,一味苛刻,遲早有一天會無人做事。外頭已經有動靜了,咱們先上朝,回頭再議這些事!”

一時衆人無話,紛紛放下手爐出了門去。這一日是朱瞻基御奉天門上朝,衆官在呼呼大作的北風中跪拜奏事,一場朝會堅持下來,好些人幾乎都感到渾身凍僵了。如今不比洪武年,那會兒還有皇帝賜廊餐,雖未必是熱騰騰的食物,至少能填飽肚子,如今卻只能是餓着肚子回衙門自己解決。只有內閣衆人在回到午門內東邊的直房時,早有當值的吏員送了各色熱騰騰的點心漿水來,屋子裡也燒着炭盆火炮,和外頭相比簡直是天上地下。

除杜禎和楊浮之外,楊士奇楊榮金幼放三人都是直內閣多年,當初朱林在時,內閣直房尚且還沒有這等禮遇。這些都是從仁宗朱高熾開始的。如今則是張太后的額外囑咐,衆人無不心中感念。脫下大氅用完點心暖了身子,又把凍僵的手搓熱了,幾人方纔三三兩兩地坐下理事,眼看快要中午的時候,楊榮就收拾好了一應奏摺,親自送去乾清宮。

這一路素來是一個小宦官隨行。楊榮平日雖不正眼瞧這些閹人,如今換來的這一個,卻伶俐,每次伴他去乾清宮時,往往不用他問就會透露出裡頭的消息來,久而久之,他偶爾也會與其說笑幾句。眼下,那小宦官冷不丁就提到了立太子,楊榮不禁爲之凜然。

“這話你是從哪裡聽來的?”

“的只是從永宇宮聽說的,,而且,據說皇上也多次提過,若孫,貴妃得男,必要冊爲太子。”

“這種事以後不可再提,否則到時候司禮監範公公徹查下來,你休想討得了好去!”

“是是是小的該死,不應多嘴說這些。大人恕罪!”

口中出楊榮心裡卻震動不這種風聲他在外頭也聽說過罕“工”今再次得聞,又是這個說話向來很準的小宦官,料想是真的。在他看來,楊士奇之所以能在洪熙宣德兩朝越過了自己,便是因爲當年任過東宮官,於是,自己和金幼孜從未進過錦衣衛詔獄,到了如今反到成了不利的一面。要想在本朝之後長長久久,這立東宮顯然是絕對不可忽視的一環。

心裡盤算,楊榮此後一路卻是隻字不提此事,直到進了乾清宮也再沒多說一句話。那小宦官在乾清門口眼看着他走了,就藉口要找個地方躲躲風,一溜姆從橫街上跑開了去。待到了雲臺門,早有等候在這裡的一個老宦官迎了上來,他就低聲很是說了一通話,然後又提醒道:“你回稟的時候別忘了添上一句,若是三日之內小的還留在內閣直房聽差。這事情也就罷了。要是小的被打板子攆到哪個苦衙門或是乾脆沒了性命,可請公公千萬拉扯一把!”

“行了行了,讓你辦事豈會沒好處?你宮外的老孃才得了一百兩銀子。若你出事,以後她也一樣有人供養!”

老宦官說着就把人趕走了,眼看着那小宦官消失不見,他才四下裡忘了一眼,慢吞吞地拎着食盒往回走,瞧着彷彿只是尚膳監一個不起眼的雜役。他前腳網走不久,一旁的花壇後頭就鑽出了一個滿身是雪的人來。他在身上好一陣拍打,又使勁搓了搓凍僵的手,這才小心翼翼地掩蓋了那邊躲藏的痕跡,隨即一溜煙往另一個方向去了。

出了東華門和東上北門,這中間夾在宮城和皇城之間的狹長地帶幾乎囊括了宦官十二監四司八局這二十四衙門。東廠值事司就在護城河河邊直房的正對面,儘管地方不算大,也並不是東廠辦事的正經衙門,但留守其中的卻都是整個東廠中挑選出來的精銳。然而。由於仁宣兩代天子對於錦衣衛和東廠都遠遠不如永樂皇帝朱林倚重,因而這裡也不比從前的風光。

雖說辦事應該在東安門外的東廠衚衕,但如今外頭沒多少事需要自個照管,陸豐乾脆就在那邊留了幾個心腹,自己則是坐鎮這裡,萬一宮裡有什麼風吹草動也能隨時隨地得到消息。這會兒,他仔仔細細琢磨着剛剛聽到的一席話,人就在心看着永寧宮那邊的動靜,但若是沒把握,絕不會在這當口悄悄出宮來。要不是生怕乾爹怪罪我多事,我一早就出來了!那小猴子託那個老不死的捎話,無非是兩種意思,要是楊勉仁覺得他多嘴,只要向司禮監捎個話,那他不是打板子發落去做苦力,就是乾脆送了命;要是楊勉仁覺得留着他這個愛說話的有用。那麼就會當成沒這麼個人,到時候他還能安安穩穩在這份差事上頭呆着刪”

“這些咱家當然知道,好了。你趕緊回去,別讓人抓着把柄!如今不如從前,只要你好好幹,咱家擔保你之後會有好前程!”

陸豐煩躁地回到了椅子上坐下,拿起茶喝了一口卻覺愕冰涼刺骨,一氣之下索性連殘渣一起潑到了地上。從少監到太監看似只有一步之遙。但這一步他足足熬了好幾年。至今也是上進無望。司禮監太監範弘和金英是東宮的人,有皇太后護着。他沒法子;王謹是皇帝駕前最得用的人,他也沒法子;劉永誠海壽瞧着比他還不如,,這還不算,下頭竟還有小角色想着往上爬,簡直是癡心妄想!

“乾爹,張公公送了信回來!”

一聽到張謙兩個。字,陸豐立時從椅子上彈了起來,瞥了一眼面前的殘茶,又坐了回去,悶聲吩咐人進來。下一刻。就有一個四十出頭的宦官進來,畢恭畢敬地呈上了一封嚴嚴實實封口的信。陸豐接了過來也不拆封,又問道:“信是打那條道送來的?”“回稟乾爹,是咱們東廠的信道,和錦衣衛沒關係。”

“那就好!”

陸豐這才動手拆開了信。他原是不識幾個字,但內書堂一設。衆多小宦官入內學習讀書,他漸漸有了一種深重的壓力,於是咬着牙逼自個學認字寫字,一年多時間下來竟然硬是把常用字認全了,只寫字上頭仍要外人幫忙。此時展開信箋從頭到尾掃了一遍,他的臉色一連數變。到最後定格在了極其微妙的表情上。雖說仍有一些字不認得,但大概意思他已經明白了過來。深深吸了一口氣之後就把信箋遞給了一旁那宦官。

“把信從頭到尾念一遍!”

再次聽了一遍其中內容,陸豐這才漸漸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對於宮中的宦官來說,這內書堂的設立是好事,是升遷捷徑,他雖是怕其中出幾個伶俐的,長江後浪推前浪,於是把自個擠了下去,但也不會螳臂當車去阻止,沒看內閣部堂等等大臣都沒出聲麼?可如今到好,那個該死的傢伙竟然是藉着統領內書堂一步一步籌劃着了不得的大事,就連內閣部堂的大臣也都一個個算計了進去。真真是不把他們這些老前輩放在眼裡了!好在京師這些老大人們一個個都不吭聲,外頭卻有說話的人,只不過,那傢伙好大的膽子!

眯着眼睛沉思了好一會,他就突然開口問道:“你還記得之並張夫人特意送來的信嗎?”

那宦官年過四十卻情願叫陸豐一聲乾爹,自然是玲瓏心肝,忙點點頭道:“乾爹可要我背誦一遍?”

“不用,咱家還不至於連這點記性都沒有!”

重重一拍扶手,陸豐不禁冷笑了一聲。張越去交趾之前讓人送信來。說是從人那兒聽說都察院對內書堂彷彿頗有微詞,又提醒他內書堂日後出來的全都是識文斷字的宦官,誰管的是那一攤子,日後便是天然的一股勢力,於是他便由此開始着手注意那邊的動靜,如今果然發現王振不但往孫貴妃面拼湊,連內閣大臣的主意都打上了。

要是讓王振成功,他這東廠的督公幹脆就別幹了!

就在這時候,門外又是一個又驚又喜的聲音:“公公,好消息,交阻大捷!”

第356章 天子好名,書法之道亦是大道第719章 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第775章 殺人見血第781章 錦被美人,香消玉殞第11章 恰是不學無術第255章 橫衝直撞,偏巧救人第891章 軍戶第172章 官高十級砸死人第98章 挑撥和鬧事第682章 身爲人子第886章 暮氣深重,另闢蹊徑第823章 只羨讀書郎,無須耕織忙第764章 烏鴉嘴第485章 愈挫愈強方是好漢第646章 居心何在第752章 詞嚴義正,千帆蔽日第287章 皇帝翻臉如變天第874章 不能遺禍子孫第33章 後會無期第27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第889章 利之所在,殊不動心?第135章 攬權非我願第914章 金童玉女第740章 商機無限第620章 求醫不爲問藥第117章 下馬威第359章 趙王出言試探,天子欽點隨從第219章 雪上加霜的困境第857章 拖延時間,三王求見第56章 抵達南京第817章 廷議第1章 第二次的人生第398章 好,你很好第235章 臨陣脫逃,觸目驚心第490章 進退維谷第178章 想溜之大吉?做夢!河南陝西第524章 誰監查誰第490章 進退維谷第620章 求醫不爲問藥第92章 朋友之約第540章 搬救兵,討主意第900章 光風霽月第163章 一步也錯不得第79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23章 這世上最多的就是趁火打劫第804章 應變第774章 故人相見,黃昏驚魂第840章 小書院第380章 分寸第412章 勿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577章 皇太孫贊讀第898章 連消帶打第630章 迎來送往第261章 君臣第825章 武選貪弊,不得不發第801章 制無可制第197章 罪證確鑿?第26章 憂心忡忡的家人們第140章 難以抑制的憂心第889章 利之所在,殊不動心?第253章 大難來前見真心第299章 用人不疑?用人必疑第395章 不知情!第744章 釜底抽薪第682章 身爲人子第795章 芍藥不遜牡丹芳第576章 失去方知彌足珍貴第779章 大捷後的喜訊第77章 家產第749章 倏爾故人來第756章 心願終得償第883章 痛飲従今有幾日,上元節舉家觀燈第867章 訊問和決斷第298章 師生長談,親戚鬧心第46章 天塌了第823章 只羨讀書郎,無須耕織忙第481章 天塌了也得有人撐着第271章 人踩人,人捧人第711章 龍舟疾,驚變起第793章 重文輕武之見,親疏遠近之分第642章 平靜中的肅殺第9章 厚此薄彼第250章 生死榮辱第841章 奉旨教訓第524章 誰監查誰第344章 快刀斬亂麻第756章 心願終得償第597章 攔駕者何人第733章 亂紛紛第647章 連環好手,早謀去路第819章 請纓,交接第759章 剪綵舞獅喜慶喧天第892章 揮刀兵仗局第646章 居心何在第511章 圓滿第841章 奉旨教訓第837章 落難的鳳凰不如雞第295章 皇太孫的煩惱第302章 幸得益友
第356章 天子好名,書法之道亦是大道第719章 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第775章 殺人見血第781章 錦被美人,香消玉殞第11章 恰是不學無術第255章 橫衝直撞,偏巧救人第891章 軍戶第172章 官高十級砸死人第98章 挑撥和鬧事第682章 身爲人子第886章 暮氣深重,另闢蹊徑第823章 只羨讀書郎,無須耕織忙第764章 烏鴉嘴第485章 愈挫愈強方是好漢第646章 居心何在第752章 詞嚴義正,千帆蔽日第287章 皇帝翻臉如變天第874章 不能遺禍子孫第33章 後會無期第27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第889章 利之所在,殊不動心?第135章 攬權非我願第914章 金童玉女第740章 商機無限第620章 求醫不爲問藥第117章 下馬威第359章 趙王出言試探,天子欽點隨從第219章 雪上加霜的困境第857章 拖延時間,三王求見第56章 抵達南京第817章 廷議第1章 第二次的人生第398章 好,你很好第235章 臨陣脫逃,觸目驚心第490章 進退維谷第178章 想溜之大吉?做夢!河南陝西第524章 誰監查誰第490章 進退維谷第620章 求醫不爲問藥第92章 朋友之約第540章 搬救兵,討主意第900章 光風霽月第163章 一步也錯不得第79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23章 這世上最多的就是趁火打劫第804章 應變第774章 故人相見,黃昏驚魂第840章 小書院第380章 分寸第412章 勿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577章 皇太孫贊讀第898章 連消帶打第630章 迎來送往第261章 君臣第825章 武選貪弊,不得不發第801章 制無可制第197章 罪證確鑿?第26章 憂心忡忡的家人們第140章 難以抑制的憂心第889章 利之所在,殊不動心?第253章 大難來前見真心第299章 用人不疑?用人必疑第395章 不知情!第744章 釜底抽薪第682章 身爲人子第795章 芍藥不遜牡丹芳第576章 失去方知彌足珍貴第779章 大捷後的喜訊第77章 家產第749章 倏爾故人來第756章 心願終得償第883章 痛飲従今有幾日,上元節舉家觀燈第867章 訊問和決斷第298章 師生長談,親戚鬧心第46章 天塌了第823章 只羨讀書郎,無須耕織忙第481章 天塌了也得有人撐着第271章 人踩人,人捧人第711章 龍舟疾,驚變起第793章 重文輕武之見,親疏遠近之分第642章 平靜中的肅殺第9章 厚此薄彼第250章 生死榮辱第841章 奉旨教訓第524章 誰監查誰第344章 快刀斬亂麻第756章 心願終得償第597章 攔駕者何人第733章 亂紛紛第647章 連環好手,早謀去路第819章 請纓,交接第759章 剪綵舞獅喜慶喧天第892章 揮刀兵仗局第646章 居心何在第511章 圓滿第841章 奉旨教訓第837章 落難的鳳凰不如雞第295章 皇太孫的煩惱第302章 幸得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