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商機無限

佛山在廣州府西南。兩地相距不過二十餘里,快馬疾馳只需一個多時辰就能抵達。由於唐宋廣州市舶貿易繁盛,毗鄰廣州的佛山近水樓臺先得月,曾經是嶺南之地有名的絲織瓷器大鎮。雖則是明初因禁海而蕭條過一陣子,但永樂年間重開市舶,這裡便呈現出遍地織戶商人如織的繁榮景象。

雖然已經不是頭一回來這裡,但漫步在鎮中最大的一條織戶街上,聽着兩旁刺耳的織機聲,張倬不禁想起了此前路過蘇州府時的情景。這裡自然是比不過蘇州那種織戶鱗次櫛比,達官顯貴盡着綾羅蘇繡的情景,可嶺南之地能夠有這樣大的規模,就已經很讓人驚奇了。而等到他剛剛隨楚胖子見識了正宗的廣繡之後,已經意識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機。

單憑這廣繡,便足可與寧波市舶司一爭高低!他的兒子見識還嫩了些,就是他這個商場的老行家,也因爲此前從未到過嶺南之地,大大低估了這兒的繡品。據楚胖子所說,潮繡亦是大名鼎鼎,而且繡工竟多半是男子,繡制大幅作品時,往往需得站上幾個月。有這等功夫。何愁今年廣州市舶司往外去的船沒有東西可賣?

這時候,旁邊的楚胖子覷着他的臉色,便大聲說道:“老大人,這裡吵鬧得慌,而且這兒都是些做活的織戶,做不得主,咱們往前頭去吧。此前我已經和那些人約定好了,從絲綢到瓷器再到中藥丸劑散劑,他們這兒的貨應有盡有!”

儘管他已經是大聲嚷嚷,可一旁的彭十三卻聽了老半晌才弄清楚這傢伙究竟在說什麼,趕緊如蒙大赦地點了點頭。等到離開了這條噪音巨大的織戶街,他才長長吁了一口氣:“幸好只是這麼一會,要是在這地方多呆,我那耳朵都要吃不消了。這兒究竟有多少臺織機?”

“單單這條街至少有幾百臺吧,鎮子裡頭還有更多,外頭的村裡也有不少織機。畢竟,家裡的女人要是織工好,在這上頭賺的錢比男人下地幹活多得多!”楚胖子說着便是眉飛色舞,又笑道,“老大人回頭若是有空,不妨跟我到石灣那兒去瞧瞧。佛山的瓷器主要就是從那兒出來的,儘管比不上北邊官窯,可匠人的手藝也是一等一的。但凡是番船到了,總會帶上不少瓷器回去。有一句話說得好,石灣瓷器,嶺南一絕。兩廣並海外,全都是指着這裡!”

對於素來便是在開封和南北二京的張倬來說。這種話彷彿有自誇之嫌,但眼下他着實希望楚胖子並不是言過其實。畢竟,單憑絲綢等物決計填不滿船艙,鄭和寶船還得帶上衆多壓倉的物事。可慮的是南方並沒有聽說有什麼好窯,往日寶船帶下去的瓷器全都是官窯精品,倘若差得太多,到時候銷路不好是一條,恐怕也會在朝中引來議論。

要知道,那些老大人們中,不少都認爲利字乃是敗壞一切的根源。

張倬一路徐徐慢行,左右打量着街道兩旁的臨街店鋪和房子,見生絲行、金銀鋪、醬湯店、鹽號……如是等等應有盡有,心裡越發打定主意要儘快把產業鋪到這兒來。

這一行帶着衆多隨從護衛的人走在街道上,自然也引來了路邊行人的注意和好奇。等他們到了路口處,一個早就等候在這裡的管事連忙迎了上來,待要跪下行禮時,看到張倬微微搖頭,他連忙畢恭畢敬地長揖道:“佛山鎮上最大的四家織坊主,石灣最大的兩家瓷窯窯主,外加上佛山兩家藥行東家,全都在前頭等着。因老大人的吩咐。所以只有小的一個人來迎。”

張越這些天忙着公事,一隻眼睛還得盯着半道上殺出來的鎮遠侯顧興祖,張倬就把這個自己最擅長的行當挑了過來,又緊鑼密鼓安排好了一切。這會兒跟着那領路的管事走了一箭之地,就到了一座頗爲軒敞的大宅。他一進門,就看到裡頭院子裡等着的七八個人全都圍了上來,口口聲聲的老大人叫個不停。饒是張倬如今已經習慣了這個稱呼,仍是聽得暗自無奈。

這座大院乃是鎮上最大的織坊主樑家的宅子,因沒有官身,正堂只有三間之數,高度卻絲毫不遜於官宅,內中擺設等等亦是富麗堂皇。請了張倬到上座坐下,身爲主人的樑周就清了清嗓子,這才滿臉堆笑地說:“前些天接到布政司和市舶公館的帖子,咱們都歡喜得很。只是,大人所指的明路爲何?咱們這幾家的東西都是坊市街上的坐商買了去和番商交易,畢竟都是多年的熟客了,得罪了他們日後恐怕難以做生意。”

張倬深知商者逐利,自不忿別人賺大頭自個賺小頭,心想自己硬是說服了兒子,把原本的辦法改了一改,既少了風險,又能有大利,如今看來果然是沒錯。因此,見人人都用期冀的目光看着自己,他就有意問道:“既然如此,你們怎麼不設法在坊市街求一席之地?”

“咱們哪裡有那許多本錢!”居中一個矮個子瞧了一眼楚胖子,這才唉聲嘆氣地說,“咱們之中一般也就是五六百張織機。哪裡比得上那些生意遍佈廣東,乃至於福建等地的坐商!所以,明知道這些絲綢瓷器藥材咱們得到的利只是一星半點,可也只能賣給他們。畢竟,這廣府之內,能買得起絲綢,又夠資格穿絲綢的有幾個人?”

“廣府之內,很快就會有更多人買得起絲綢。”

張倬想起張越昨日所說要在廣東境內逐漸試行一年兩熟乃至於一年三熟制,不禁微微一笑,卻不再解釋這句話,徑直談及正題:“鄭公公的船大約十二月就能抵達廣州,因江南織染局那邊暫時供不出絲綢,瓷器也不會有多少,朝廷那些老大人們也生怕寶船耗費太大,所以會等停在廣州黃埔港再辦上一批貨。等到了西洋各國,這批東西能夠賣到什麼價錢,各位想必心裡有數。而且,不同於那些尋常的商船,朝廷那些寶船堅固高大,上頭的水手都是歷次下西洋的,絕不會動輒遭受傾覆之禍。我今天過來想要提的,就是這批貨。”

衆人一邊聽一邊點頭。雖則是他們在廣州,沒法瞧見那鉅艦下海的赫赫威勢。可好歹聽那些番人番船提起過那數百艘西洋取寶船。等聽到張倬這最後一句話,不少人都齊齊驚咦了一聲,這才徹底明白楚胖子先前派人來所說的大利是什麼意思。

一匹素絹如今也就是一石兩鬥米的價格,摺合一千文錢左右,若是上好的絲織提花絹,則至少值四千文,但若是販到國外,那提花絹的價格至少是十二兩到十六兩銀子!至於中原其他絲織品,也是依照品種各有價格高低,但卻比國內的利要高上幾倍。想到這裡,終於有人忍不住吞了一口唾沫。又開口問道:“老大人的意思是,用寶船把咱們這兒的東西運出去?”

“不錯!”張倬掃了一眼那一張張喜出望外的面孔,這才解釋道,“只不過,寶船勝在安全,下海耗費卻是巨大,所以,各位的貨帶出去,所得的利有一部分要用來日後修船使用,有一部分用來上交朝廷,也有一部分用來打點上下寶船官兵,剩下來的纔是你們的利。”

在座的全都是人精,聽了這話何嘗不明白,這沒有提的一部分便是市舶公館和布政司的。然而,自己不用承擔買船僱人或是人財兩空的危險,卻能夠得到比國內多得多的錢,這仍然是莫大的誘惑。於是,他們也顧不得這是在張倬面前,彼此對視了一眼,就有人提出要考慮考慮。張倬打一開始就沒指望他們能當場應承,因此自是答應了。兩邊攀談了一會,張倬就提到了石灣私窯的事,於是,兩位瓷窯的窯主立刻站了出來,殷勤地請他去石灣看一看。

佛山有汾江和東平河直通廣州,而石灣毗鄰佛山,藉着水利之便,瓷器銷售遍及兩廣。這裡的瓷窯發源於唐朝,但那時候瓷胎厚重鬆弛,沒出過什麼佳品。到了宋朝北方官窯極盛的時候,這裡也仍是籍籍無名,直到南宋時中原衆多工匠南遷,這裡方纔陡然鉅變。雖說沒有形成什麼獨樹一幟的風格,但卻以善仿兩個字獨步南方,定窯、鈞窯、哥窯、汝窯等等都是仿得惟妙惟肖,其中更有泥鈞廣鈞聞名遐邇。

帶着張倬看了看剛剛燒出來的一批瓷器,又張羅着請人到蔭涼地坐下。其中一個瓷窯窯主這才解說道:“老大人明鑑,咱們石灣的瓷器也就是善仿兩個字,咱們這幾個大窯都是官監民辦,其中多數是供嶺南等地,上供的並不多,若是用來交易諸國的瓷器,恐怕有些勉強。不過前些日子,我那窯裡來了個匠人,如今在他的帶頭下,燒出了一大批瓦脊和琉璃瓦,做工精緻得很。這些東西本地用得起配得上的人少,老大人覺得這些東西能否帶着出海?”

“瓦脊和琉璃瓦?”張倬一路上聽楚胖子絮絮叨叨地誇耀石灣瓷器,耳朵都差點起了老繭,此時聽到這種大實話,自是點了點頭。聽到如今連瓦脊琉璃瓦這些東西都燒,他不禁愣了一愣,琢磨片刻卻是眼睛一亮,立時點了點頭,“怎麼不能?海外卻不像咱們大明這般禮制森嚴,這些東西都是最好不過了,且帶我去看看!”

整整兩天,張倬都泡在佛山鎮沒有回去。從繡行織戶到藥行瓷窯,他林林總總走了個遍看了個遍。有佛山及廣府而廣東,他大體上已經在心裡有了個數目,深深咂舌於這嶺南之地的巨大商機。等到臨走時,佛山鎮的那幾家商戶又聯手送了一個玉色綾緞包裹的禮盒。因一幫人再三陳情說並非金銀玉器等俗物,他這才收了,待到車上打開來一看,不禁眼睛一亮。

那紫檀木盒中赫然是一方青紫色鯉魚跳龍門紋樣的端硯。那硯臺上部隱隱呈現出一丸翠綠色貓兒眼,整方硯臺的紋彩呈玫瑰紫青花色,只是瞧着就讓人覺得賞心悅目。見張倬目不轉睛,跟着跑腿兩天滿腦子莫名其妙的彭十三不禁嘀咕道:“這些人也還真會送東西,居然是一方硯臺,怎麼不乾脆送齊了一套文房四寶?”

“能配上這一方硯臺的筆墨紙,恐怕他們是一時半會尋不出來的。要不是肇慶府原本就是產端硯的地方,就是弄到這個也不容易。這樣的好東西,我這個半吊子文人用來可惜了,就是越兒也不用使這個。回頭等事情辦完,讓他送到京城給親家,那纔是寶劍贈英雄。”

聽說這東西如此寶貴,彭十三這才吃了一驚。只不過,他對於金銀固然不在意,對於那些書畫筆硯之類的雅物也沒興趣,想了想杜楨那人清清冷冷的性子,對這種東西未必就真放在心上,他不禁嘿嘿一笑,卻閉上眼睛再也不說話了。

一行人趕在日落前進了廣州城,自是徑直趕往了布政司衙門。在門前剛一停車,張倬還不及發話,車簾就忽然被人從外頭掀了開來,隨即就探進來一個戴着六合一統小帽的腦袋。

“老大人,不好了,藩臺大人他……他一大早被邀去了都司衙門,直到這會兒人還沒回來!項大人派人過去,卻在都司衙門口上就被攔了下來,說是侯爺正在裡頭和他們商量要事。”

張倬只覺得心裡咯噔一下,立刻本能地問道:“張公公呢?”

“張公公和藩臺大人一樣,全都在都司衙門!”

彭十三一個挺身利落地跳下了車,旋即轉頭對車上說道:“三老爺,我去那兒找人?”

“且慢些。”

張倬想到張越之前給了張謙的手書,又把辦貨的事情都交託給了他,雖則如此,大半時間都用在布政司衙門的公務上,甚至還有閒暇到劉達那兒去,漸漸地,他那股躁動和急怒就慢慢平息了下去。分明知道人家是尋釁,張越絕不會無知無覺地送上門給人自投羅網。

“這事情急不得,你去打探消息,不用去都司衙門大門,只在附近張望一下就好。”(!)

第610章 死生皆有不甘第364章 波瀾的微動第660章 傷心人別有懷抱(下)第479章 關門打狗,黑雲壓城第920章 夕陽殘照,未雨綢繆第906章 心腹難尋,話曾相識第464章 搭檔和死黨的區別第12章 忽視和輕視第218章 坑灰未冷山東亂第679章 數管齊下難支撐,顧國忘家非佳話第306章 重壓之下,胸有成竹第629章 自己人就得自己護着!第715章 求名求利,爲官之道第75章 謫交趾第825章 武選貪弊,不得不發第401章 福星,災星第63章 所謂見面禮第433章 規矩都是人定的第645章 憂喜參半第920章 夕陽殘照,未雨綢繆第7章 師道尊嚴,學道低劣第735章 水下激流第320章 利字當頭一把刀第482章 這興和丟不了第874章 不能遺禍子孫第140章 難以抑制的憂心第101章 豐厚的賞賜,父親要進京?第759章 剪綵舞獅喜慶喧天第546章 勳貴較藝,文臣鬥心第42章 恰是雙雙衣錦還鄉第754章 撫黎則動之以利第81章 更大的疑問第802章 禍起第853章 暗示,明悟第146章 心意第778章 將門隱憂第600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33章 後會無期第310章 東宮的殺機第628章 危牆之下亦見君子第38章 慶功宴上的醉言第406章 投契第559章 靈濟宮中的碰頭,意料之外的班師第48章 都撞在一塊了第906章 心腹難尋,話曾相識第693章 英國公府的說客第521章 姐夫的報復,意外的收穫第576章 失去方知彌足珍貴第33章 後會無期第714章 拿個正着第756章 心願終得償第114章 晴天霹靂第275章 大喜大悲第581章 辭舊迎新,除舊佈新第681章 大變在即第825章 武選貪弊,不得不發第463章 維護第81章 更大的疑問第605章 不可救藥第1章 第二次的人生第48章 都撞在一塊了第365章 誠夫婿無心覓封侯,敏夫婿欣聞驚喜脈第229章 悲中作樂,笑面將來第364章 波瀾的微動第265章 管閒事,說祖母第342章 危在旦夕?第772章 所謂脣亡齒寒第789章 皇長子,護身符第905章 殺一儆百,賊心不死第270章 夫妻本是一世緣第280章 半路上的火星第230章 騷亂第824章 家事關乎將來第94章 桃花林中的紛爭第750章 驚堂一響第149章 皇太孫的賀禮第116章 晴天霹靂之後的五雷轟頂第564章 女婿,連襟第37章 發榜第84章 拆穿第605章 不可救藥第761章 驟然驚變第43章 禮物的奧妙第467章 惜壯士第415章 冷麪熱心第640章 最後的等待第129章 遇到貴人好辦事第543章 分別和征程第83章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第643章 終結和開端第107章 父子重逢日,又見舊友來第169章 誰打誰的臉第469章 借題發揮爲哪般第581章 辭舊迎新,除舊佈新第492章 一射成名,一燒成名第517章 不願青雲願心安(上)第885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597章 攔駕者何人第664章 只一個等字第552章 天子的鋒芒和猜忌
第610章 死生皆有不甘第364章 波瀾的微動第660章 傷心人別有懷抱(下)第479章 關門打狗,黑雲壓城第920章 夕陽殘照,未雨綢繆第906章 心腹難尋,話曾相識第464章 搭檔和死黨的區別第12章 忽視和輕視第218章 坑灰未冷山東亂第679章 數管齊下難支撐,顧國忘家非佳話第306章 重壓之下,胸有成竹第629章 自己人就得自己護着!第715章 求名求利,爲官之道第75章 謫交趾第825章 武選貪弊,不得不發第401章 福星,災星第63章 所謂見面禮第433章 規矩都是人定的第645章 憂喜參半第920章 夕陽殘照,未雨綢繆第7章 師道尊嚴,學道低劣第735章 水下激流第320章 利字當頭一把刀第482章 這興和丟不了第874章 不能遺禍子孫第140章 難以抑制的憂心第101章 豐厚的賞賜,父親要進京?第759章 剪綵舞獅喜慶喧天第546章 勳貴較藝,文臣鬥心第42章 恰是雙雙衣錦還鄉第754章 撫黎則動之以利第81章 更大的疑問第802章 禍起第853章 暗示,明悟第146章 心意第778章 將門隱憂第600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33章 後會無期第310章 東宮的殺機第628章 危牆之下亦見君子第38章 慶功宴上的醉言第406章 投契第559章 靈濟宮中的碰頭,意料之外的班師第48章 都撞在一塊了第906章 心腹難尋,話曾相識第693章 英國公府的說客第521章 姐夫的報復,意外的收穫第576章 失去方知彌足珍貴第33章 後會無期第714章 拿個正着第756章 心願終得償第114章 晴天霹靂第275章 大喜大悲第581章 辭舊迎新,除舊佈新第681章 大變在即第825章 武選貪弊,不得不發第463章 維護第81章 更大的疑問第605章 不可救藥第1章 第二次的人生第48章 都撞在一塊了第365章 誠夫婿無心覓封侯,敏夫婿欣聞驚喜脈第229章 悲中作樂,笑面將來第364章 波瀾的微動第265章 管閒事,說祖母第342章 危在旦夕?第772章 所謂脣亡齒寒第789章 皇長子,護身符第905章 殺一儆百,賊心不死第270章 夫妻本是一世緣第280章 半路上的火星第230章 騷亂第824章 家事關乎將來第94章 桃花林中的紛爭第750章 驚堂一響第149章 皇太孫的賀禮第116章 晴天霹靂之後的五雷轟頂第564章 女婿,連襟第37章 發榜第84章 拆穿第605章 不可救藥第761章 驟然驚變第43章 禮物的奧妙第467章 惜壯士第415章 冷麪熱心第640章 最後的等待第129章 遇到貴人好辦事第543章 分別和征程第83章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第643章 終結和開端第107章 父子重逢日,又見舊友來第169章 誰打誰的臉第469章 借題發揮爲哪般第581章 辭舊迎新,除舊佈新第492章 一射成名,一燒成名第517章 不願青雲願心安(上)第885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597章 攔駕者何人第664章 只一個等字第552章 天子的鋒芒和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