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天子好名,書法之道亦是大道

四夷率土歸王命,

都來仰大明。

萬邦千國皆歸正,

現帝庭,朝仁聖。

天階班列衆公卿,

齊聲歌太平。

謹身殿剛剛落成便迎來了朱棣遷居北京之後的第一次朝會。鐘鼓司齊奏四夷舞曲之中的《殿前歡》,天子安坐之後,幾個蕃使在人導引下往這邊來時,儘管曾經在會同館中由禮部侍郎教導禮儀,但在金碧輝煌和絲竹管絃中仍是幾乎迷失了方向,束手束腳屏氣息聲,一個個看上去彷彿是蹣跚學步的提線木偶。

在兩邊排班入見的那些烏紗帽紗羅袍的官員當中,披紫貂氅穿麒麟服的張越極其顯眼,但更引人注目的卻是他腰間的佩劍。別說文官,就是再功勳彪炳的武官,在這種場合也不能佩劍,然而,結合先前的傳言,但使聰明人都知道這佩劍恐怕是天子很快就要收回的,自然不會在這種時候提出什麼質疑。即便如此,仍不免有人多瞧上幾眼。

由於是在朝會上,文左武右,諸如安遠侯柳升和保定侯孟瑛這樣的姻親長輩都是在勳戚班中,在此等場合自然難能打招呼。說是御殿,但文武百官都是在謹身殿下丹墀御道排班,站在相對末尾的他恰是看到岳父杜楨和楊榮等人從身旁走過,在自己上首不遠處站定。武大臣一拜三叩頭,這朝會就算是開始了。謹身殿規制極大,站在這個位置,張越只能看見那恢宏的宮殿,根本看不到大殿之內的寶座,更不用提看清朱棣是什麼樣子,因此他絕對相信十年京官不識天子的說法。大殿門前站着無數明鐵甲冑的錦衣衛大漢將軍,文武兩班背後甚至還有執刀校尉,肅殺之氣挾着赫赫威勢迎面而來。

第一次上朝的他最初還有些新鮮,但在寒風中站的時間長了,更知道監察御史和鴻臚寺官員都瞪大眼睛準備糾劾失儀官員,他站在那裡自然一動不能動。只聽得禮部官員在殿內引導蕃使獻表陳詞,皇帝又口授敕命,他漸漸明白爲何明朝皇帝不喜歡上朝。這還是御殿,若是御門上朝,皇帝除了有傘蓋之外也是風吹日曬雨淋,誰樂意做這種苦差事?就當他幾乎走神分心的時候,耳中乍然聽到鴻臚寺官員一聲高

“奉議大夫張越!”

張越一個激靈反應過來,連.忙肅然出班,由臺階而上,旋即跨入大殿。此時兩旁尚有蕃使、勳戚班和高品文武官,他解下腰中佩劍雙手捧起,行至御前方屈膝跪下:“臣奉旨視寧波市舶司事,蒙皇上親賜佩劍,幸而彈服衆官,肅清賊黨,如今事成歸來,特繳還天子劍。”

一個小太監疾步從.御階劍之後,又拾級而上,在御前雙膝跪倒將其高舉過頭。衆目睽睽之下,拿起這把劍的朱棣卻做了一件讓所有人目瞪口呆的事——他竟是信手將劍從鞘中拔出,左手食指中指在劍脊上緩緩抹過,隨即微微點了點頭。

“朕雖然深居宮中,卻也.聽到過外頭的傳言。大約眼下也有人在想,這把劍是否真是先頭朕賞賜出去的那一把。”

朱棣的聲音中蘊含.着一股說不出的陰風,颳得大殿中一片寂靜,彷彿連那些呼吸聲心跳聲都一下子全都停止了。而他卻只是冷冷掃了一眼衆人,語氣更顯森冷:“朕先前賜張越麒麟服一襲,寶劍一口。如今倒是人人知道那是天子劍,諸卿消息靈通啊!”

儘管面前乃是外邦蕃使,但.朱棣絲毫沒有就此罷休的意思,竟是站在那兒拎着寶劍,與其說是皇帝,還不如說更像是一個滿腹怒火殺心的將軍。此時此刻,他陡然提高了聲音,偌大的謹身殿中頓時滿是他的咆哮聲。

“沒錯,朕賜給他的就是朕的隨身佩劍,.就是朕起兵靖難數次北征的佩劍!既然要揣摩朕的心思,就該揣摩得再透徹一些,怎會以爲他敢用假的來糊弄朕?朕是眼睛裡揉不得沙子的人,朕的劍更是殺人劍,不是那種軟綿綿只能做擺設的玩意,難道朕還認不出真的事情,你們在背地裡傳遞的消息,別以爲朕看不到聽不到,倘若有人爲了別人許的前程不要腦袋,那麼朕可以成全他!”

恰在御前的張越給那回聲震得耳朵嗡.嗡作響,他毫不懷疑這番中氣十足的話足以讓殿外大多數的人都聽見,他也毫不懷疑,要是之前呈上一把造假的劍上去,朱棣這時候會不會在暴怒之下直接一劍砍了他。直到警告夠了,上頭的聲音方纔倏然一變。

“張越,把你在寧波的事情奏一遍。”

所謂朝會上的奏事,其實只不過是大聲朗讀自己的本章,因此要求美儀容,大音聲,要是沒有這樣的自信,鴻臚寺和通政司還可以代奏。被朱棣剛剛那襲話一激,張越竟是忘了從袖中拿出自己的本章,索性朗聲說道:“臣奉旨下寧波市舶司查歷年朝貢使及開海禁之事,訪得市舶司提舉範通不法事……”將一樣樣勾當呈報了一遍之後,他卻陡然之間詞鋒一轉。

“陛下治通倭者以重刑,則此後奸民不敢放縱;以大軍沿海捕倭,則倭寇海盜無法安居,沿海可安享靖寧;以天朝財貨通商各國,則各國慕大明威名;如今沿海各地百姓稱頌陛下,今後望風而稱吾皇聖明者將遍佈天下諸夷。”

儘管不少文官仍不以爲然,但眼見剛剛暴怒的朱棣這露笑意,誰也不會在這種時候跳出來當炮灰。犯顏直諫是一回事,但明知道必死還要觸黴頭又是另外一回事。而剛剛在直房聽到張越那一段剖析的六部官員更是個個面露沉思之色,即便是號稱“每朝兼奏三部尚書事,誦牘如流”的禮部尚書呂震,這會兒也在琢磨張越先前說出那番話究竟是什麼意思——難道某人開了海禁不夠,還要挑唆天子去打日本?

如果是這樣,那就該挑唆皇帝,而不是在直房裡對他們這些六部官員說。雖說金幼孜對張越頗有微詞,但他呂震可不認爲張越就那麼不知天高地厚。須知皇帝性子是最難捉摸的,若以爲是張家人就可重用那就錯了,沒看見張家長子張信如今還窩在交趾那塊地方?

朱棣卻沒有往深處琢磨張越這是什麼意思,看到一羣頗懂漢語的蕃使在聽了張越的陳奏捕倭和通商之事後個個大喜過望,甚至一個個拜伏於地連連稱頌,他心裡甭提多得意了。揚威域外,萬民稱頌,這原本就是衡量明君的標準,倘若稱頌的萬民之中還要加上番邦子民,那豈不是更加讓人滿意的結局?

大悅之下的他自然覺得張越這纔是真正體察自己的心意,當下少不得嘉獎勉勵了一番,然而就在這時候,夏原吉卻忽然站了出來:“皇上,張越繳旨之後尚無職司,其人既之道,請準其戶部行走學習機務。”

話音剛落,呂震竟是笑容可掬地也出班奏道:“皇上,張越敏於倭事,可於禮部任

這兩位尚書忽然出來爭搶一個人,別說殿上文武都愣住了,就連朱棣也呆了一呆。他饒有興味地看了看不知所措的張越,忽然笑了起來,旋即便毋庸置疑地擺了擺手:“他未必擅長六部的瑣碎事務,你們不用爭了,朕自有主意。”

自從有了太子監國之後,朱棣除了自己親自任命的閣臣以及六部尚書之外,並不經常召開朝會,也很少見尋常官員。如今起居都移到仁壽宮之後,他更是隨心所欲,一旦脾性上來或是風痹症發作,就連親王公主也會吃閉門羹,但若是心性好的時候,偶爾還會叫來沈度沈粲這樣的文學臣子來寫寫字,時常也有親筆墨寶賜給親近臣子。

此時下朝之後回到仁壽宮,朱棣就興致大發,卻是專心致志地站在書案前寫字,心情很是不錯。信手劃下最後一筆,朱棣便滿意地看着那墨跡淋漓的白卷,隨即頭也不擡地說:“朕素來愛書法,最喜沈民則的字,端的是婉麗飄逸,雍容矩度,你的那一手字能學到沈民則的三分,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書法亦講究剛柔文武之道,這也是大道。該硬的時候就得硬,該軟的時候不妨,寧可過猶不及,亦不可稍遜三分。”

這是一幅橫卷,朱棣剛剛寫字的時候用鎮紙壓了一頭,卻命張越用手拂着另外一頭,恰是把他當成了人形鎮紙使喚。此時聽到這句話,張越愣了一愣,連忙點了點頭。

“多謝皇上提醒,臣這手字只是臨帖,當面卻只是向大沈學士討教了兩回。以後定當謹記文武相濟,剛柔並施之道。”

“沈民則爲朕草詔十餘年,不少年輕士子想敲開他的門路,或是寫字或是寫文章,可無不吃了閉門羹,平日往來的也就是幾個密友。除了沈民願之外,楊士奇與其同入翰林十餘載,最爲相得,其次就是你岳父了。你能討教兩回,那還是借了你岳父的光!”

朱棣很滿意張越的回答,又笑着打趣道:“杜宜山和沈民則一樣的脾氣,只交相合之人,別的人絲毫不理會,就連你家這姻親也不常走動,算得上是一大怪人。別人還擔心朕拔他入閣,卻不想想他這張冰山臉比楊榮的傲臉更勝三分,再加上敏於文字卻也有些傲骨的金幼孜,只怕這三個一言不合就得翻臉……話說回來,你二伯父此次用兵進退有度,加上他先前在交趾的戰功,歸來之後就可封爵了。你心性英果機敏,這幅字帶回去掛在你家瑞慶堂,三日之後再來見朕!”,昨兒個在電腦面前坐了一天,愣是翻譯出了將近一萬字……累趴下了,存稿又木有了,今天好好寫,恩,努力……月末三天倒計時,還有月票不?,

第548章 從長計議,深夜密謀第279章 權錢第684章 快刀斬亂麻的驅逐第568章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第703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622章 千人千面,慈者慈心第520章 籌碼,公平第809章 莊田,分曉第834章 事有緩急,先斬後奏第453章 人臨危境,可見真知第5章 妯娌和夫妻第88章 老實的妙人第223章 不分彼此第35章 家事國事第683章 君示之以恩,臣該當何爲?第601章 風水輪流轉,已到提親時第586章 世家名門第676章 針鋒相對第166章 接風,鴻門第489章 我聽小張大人你的!第239章 情之基石在於信賴第873章 推諉苦差,醫匠難爲第906章 心腹難尋,話曾相識第290章 下定第298章 師生長談,親戚鬧心第846章 煞星到第810章 殺伐決斷第690章 不甘心!第630章 迎來送往第700章 樹倒猢猻散?樹倒算總賬第836章 婚事,保媒第268章 最毒是人心第180章 想看笑話?沒門!第551章 好事成雙仍不夠,使君可得丈人眼第287章 皇帝翻臉如變天第452章 紅顏非禍水,輕縱卻取禍第783章 傷往昔,念血脈,思結援第108章 紫貂皮大氅竊案第468章 不鹹不淡,欲哭無淚第570章 不知輕重即草包,避重就輕爲智者第760章 規矩和人才第794章 太平天子的怨怒第471章 變臉和赴宴第53章 臨危受命,臨行準備第237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265章 管閒事,說祖母第884章 燈市第326章 驚變第897章 煙花地,帝王裔第123章 奉旨管家第498章 雙重危機第379章 不甘第804章 應變第739章 鬥心機,獻嘉禾第198章 風波迭起第732章 鴻門宴第425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487章 小張大人神射!第408章 趁機第625章 人倫第673章 人非物亦非,遍地是名人第863章 斷腕求退,再進一步第271章 人踩人,人捧人第330章 大捷和善後第7章 師道尊嚴,學道低劣第174章 燙手的山芋甩不脫第115章 再一次的臨危受命第655章 目光長遠第397章 凍得嚴嚴實實的嘆息第359章 趙王出言試探,天子欽點隨從第758章 郡主親提點,傾軋幾時休第385章 何苦來由第226章 人心昭昭(下)第58章 國事家事算計多第554章 慧眼明心張越,壯志小兵石亨第311章 父以子貴,利益均沾第628章 危牆之下亦見君子第295章 皇太孫的煩惱第53章 臨危受命,臨行準備第540章 搬救兵,討主意第118章 蠢人和聰明人的區別第748章 舊事已成新事遂第678章 賜物和悶棍第495章 軍歌聲中聖旨來第105章 賭鬥第704章 天底下最惡的買賣第519章 不遇伯樂,空有凌雲志也是枉然第481章 天塌了也得有人撐着第618章 多事之秋第226章 人心昭昭(下)第879章 翁婿,夫妻第872章 大變之後的廷議第749章 倏爾故人來第858章 再進宮第850章 天子恩威,變起肘腋第716章 賣家求榮第868章 磨刀霍霍第663章 貪得無厭,斬草除根第691章 親恩如海第523章 釣更多的魚,釣更大的魚
第548章 從長計議,深夜密謀第279章 權錢第684章 快刀斬亂麻的驅逐第568章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第703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622章 千人千面,慈者慈心第520章 籌碼,公平第809章 莊田,分曉第834章 事有緩急,先斬後奏第453章 人臨危境,可見真知第5章 妯娌和夫妻第88章 老實的妙人第223章 不分彼此第35章 家事國事第683章 君示之以恩,臣該當何爲?第601章 風水輪流轉,已到提親時第586章 世家名門第676章 針鋒相對第166章 接風,鴻門第489章 我聽小張大人你的!第239章 情之基石在於信賴第873章 推諉苦差,醫匠難爲第906章 心腹難尋,話曾相識第290章 下定第298章 師生長談,親戚鬧心第846章 煞星到第810章 殺伐決斷第690章 不甘心!第630章 迎來送往第700章 樹倒猢猻散?樹倒算總賬第836章 婚事,保媒第268章 最毒是人心第180章 想看笑話?沒門!第551章 好事成雙仍不夠,使君可得丈人眼第287章 皇帝翻臉如變天第452章 紅顏非禍水,輕縱卻取禍第783章 傷往昔,念血脈,思結援第108章 紫貂皮大氅竊案第468章 不鹹不淡,欲哭無淚第570章 不知輕重即草包,避重就輕爲智者第760章 規矩和人才第794章 太平天子的怨怒第471章 變臉和赴宴第53章 臨危受命,臨行準備第237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265章 管閒事,說祖母第884章 燈市第326章 驚變第897章 煙花地,帝王裔第123章 奉旨管家第498章 雙重危機第379章 不甘第804章 應變第739章 鬥心機,獻嘉禾第198章 風波迭起第732章 鴻門宴第425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487章 小張大人神射!第408章 趁機第625章 人倫第673章 人非物亦非,遍地是名人第863章 斷腕求退,再進一步第271章 人踩人,人捧人第330章 大捷和善後第7章 師道尊嚴,學道低劣第174章 燙手的山芋甩不脫第115章 再一次的臨危受命第655章 目光長遠第397章 凍得嚴嚴實實的嘆息第359章 趙王出言試探,天子欽點隨從第758章 郡主親提點,傾軋幾時休第385章 何苦來由第226章 人心昭昭(下)第58章 國事家事算計多第554章 慧眼明心張越,壯志小兵石亨第311章 父以子貴,利益均沾第628章 危牆之下亦見君子第295章 皇太孫的煩惱第53章 臨危受命,臨行準備第540章 搬救兵,討主意第118章 蠢人和聰明人的區別第748章 舊事已成新事遂第678章 賜物和悶棍第495章 軍歌聲中聖旨來第105章 賭鬥第704章 天底下最惡的買賣第519章 不遇伯樂,空有凌雲志也是枉然第481章 天塌了也得有人撐着第618章 多事之秋第226章 人心昭昭(下)第879章 翁婿,夫妻第872章 大變之後的廷議第749章 倏爾故人來第858章 再進宮第850章 天子恩威,變起肘腋第716章 賣家求榮第868章 磨刀霍霍第663章 貪得無厭,斬草除根第691章 親恩如海第523章 釣更多的魚,釣更大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