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臨陣脫逃,觸目驚心

召青州府官、山東都司官前往樂安漢王府議事。

時至今日,大明開國時藩王坐擁重兵州縣官俯首聽命已經成了往事,但昨日傍晚發生的事情如今早就傳到了各位官員耳中,此時就是不想去也得去。爲了趕路,文官也不得不騎馬,這一路上顛得幾乎散了骨架子,待到了樂安縣,府衙一羣文官方纔發現,自城門開始就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竟是看不見一個百姓。

下馬一路往漢王府步行而去,幾個在青州上任不多久,還沒見識過漢王之威的官員還能夠邊走邊輕輕鬆鬆地說話。而知府凌華和張越錯開半步,兩人卻是低聲商議着。

“之前天策護衛聽命去漢王府的田莊上收錢糧,恰遇佃戶抗佃,一番衝突之後就抓了十幾個人回來。新來的樂安知縣爲了討漢王歡心,大筆一揮就批了枷號一個月。原本這等小事就算用枷號,也只是小枷朝枷夜放,誰知漢王大約是鐵了心要殺雞儆猴,竟是連晚上也不放人。昨兒個傍晚恰巧天策護衛已經逐漸撤離,一羣人就混進了城中把人給劫了。那幫人據說人人都有兵器,身手相當了得,王府的家丁被打傷了十幾人,一個管家當場斃命。”

這是張越今早派人到錦衣衛打聽來的第一手資料,比官面上那文書卻是詳細了許多。此時此刻,凌華一面慶幸自己有一個這般消息靈通的下屬,一面哀嘆樹欲靜而風不止----鬧出了這樣的事情,漢王的天策護衛還哪兒撤得成?這會兒滿街滿地站着的那些肅殺甲士,那眼睛一瞪就能讓他腿肚子抽筋,這可是當初貨真價實打過仗地京衛!

“出了這樣的事。府衙官員難辭其咎,山東都司也落不得好。對了,張老弟你那位堂叔呢?我聽說他自從到樂安宣旨之後就不曾回過青州府。昨兒個的事情他應該清楚吧?”

本想答話地張越忽地聽到背後傳來一個叫喚聲,扭頭一看,卻見是山東都司的一行人竟是追了上來。武夫們都是雄赳赳氣昂昂的步子,一馬當先的劉忠更是腳下飛快,走上前之後他也不理會一衆文官,卻徑直對張越點了點頭。

“府衙人手不夠。有些事情料想你們也不清楚。昨兒個足足有百多個泥腿子進來,劫得人之後就分頭逃竄,就連樂安城門處的守城卒都給他們殺了三個!雖說那些枷號的犯人乃是輕罪重判,說得不好聽就是私刑,但這會兒既然殺了人。那事情就不好辦了!”

凌華是剛剛得了張越地報知,其他官員原本只以爲漢王讓衆人步行入城乃是下馬威,哪裡能想到事情竟然真的這般嚴重?而撂下這些話,劉忠也不多說,帶上幾個屬官快步前行,不一會兒就把一羣文官甩得沒了影蹤。

當此之際,張越乾脆就拽着身材微胖的凌華加快了腳步,他的身體結實,可是卻苦了後頭那些人。由於他們所進的城門乃是離漢王府最遠地一道城門。這一路疾走足足用去了大半個時辰,衆人方纔抵達了那金塗銅釘的丹漆大門前。那門樓上盡是青色琉璃瓦。高大的門楣上掛着書有“端禮”二字的牌匾,恰是漢王府的南門。

相比一個個仍舊精神奕奕的武官。幾個三十出頭的文官已經是氣喘吁吁。這時候,天策衛指揮使王斌大步從門口出來。只居高臨下地掃了衆人一眼便冷哼道:“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有暴民公然滋擾親藩。打死打傷王府中人,真是好大的膽子!諸位既分屬文武,就該保一地平安,鬧出這樣的事情實在是丟人現眼!王爺昨晚已經明折拜發朝廷參奏了此事,如今不想再見你們!十日之內,要是抓不到兇手,諸位府衙官員就等着罷官免職吧!”

話音剛落。王斌就看見了另一邊匆匆趕來地一行人。眉頭一挑。語氣倏然變得更加譏誚:“張大人可是姍姍來遲啊。其他人都是打青州來地。結果還比你早了一步!張大人要削我天策護衛地時候。不是對漢王說得好好地。什麼山東都司兵強馬壯。什麼青州境內治安靖寧。什麼大軍駐紮樂安騷擾地方……如今出了這樣地事情。你可怎麼說?”

不等張開口說話。他竟是冷笑一聲頭也不回地進了王府。緊跟着。那兩扇金塗銅釘地丹漆大門被人推得緩緩合上。竟是讓一幫特地趕來地文武官員吃了個閉門羹。張越凌華倒還好。劉忠等幾個山東都司地武官也知道漢王地脾氣。剩餘那些如今還腰痠腿痛地文官就忍不住嘀咕了起來。這其中。卻要屬張臉色最難看。畢竟最後那些話都是衝他來地。

氣急敗壞之下。他便轉頭狠狠瞪着一衆文武官員。怒聲喝道:“諸位都是地方父母官。竟然出了這樣地紕漏。該當何罪!十日之內要是查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別說漢王。就是本官也要參奏你們!”

即便是一羣面上還好地文武。心裡也都是憋着火氣。這會兒吃張一喝。面上都是各有各地精彩。張越心中大怒。心想你張在樂安一呆十幾天一點音信也無。還要害得你那兒子上我這兒求救。這會兒竟然有臉擺架子!然而這場合他不好說話。他只得按捺火氣。卻不料剛剛緊緊關上地王府南門竟又開了。

這一次出來地卻是一箇中年太監。他清了清公鴨嗓子。旋即方纔不緊不慢地說:“世子殿下說。因着王爺不肯見人。他也不好見各位。昨日傍晚地血案就發生在北門。請諸位大人繞過去好好瞧瞧。那些兵器似乎還有不少是各衛所地制式兵器。都司衙門地各位回去好好清查清查。這失落兵器或是資賊可是大罪一樁!世子殿下還說。事情沒解決之前。這天策護衛怕是一時半會裁撤不了。張大人這趟差事如果辦不成。何妨親自回北京去回稟皇上?”

“多謝世子殿下提醒。本官現在就啓程回京上奏皇上!”

經那中年太監陰陽怪氣這麼一說,原本自以爲沒事的都司衙門諸武官頓時悚然而驚,而張卻如釋重負鬆了一口大氣。他本就是奉命下來專辦此事的官員,此時也懶得再敷衍這些很可能要倒黴的便宜同僚,竟是二話不說就帶着隨從揚長而去。等他走得沒影了,一羣武官頓時忍不住炸開了鍋,冷笑的冷笑嘲諷的嘲諷,竟是一片譁然。

“還以爲他總比孟賢好些,誰知遇到大事抽身就躲,什麼玩意!”

“不就是仗着自己是英國公的親弟弟麼?”

“趁早走,不能辦事專佔地方,這種時候只知道擺臉色,怎麼就不知道挑擔子!”

張越深知張雖說善於掩飾,但骨子裡就是那種瞧不起人的性情,此時見他臨走時不管不顧,結果把所有人都得罪一通,心裡登時冷笑連連。只這一次府衙和都司衙門算得上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他少不得上前對面色鐵青的劉忠說了幾句好話。有了橫插出來的這麼一檔子事,一羣文武倒是不再如起初那麼拉着距離,遂一同往北門那兒行去。

這漢王府幾乎佔據了大半個樂安縣,從南門到北門相當於繞着王府走半圈。一羣人平素不是騎馬就是坐車,如今只能靠爹孃給的兩條腿,這疲累勁就甭提了,就連武官們也都是心生怨言。等衆人好容易走到南門時,知府凌華已經是氣喘吁吁,要不是有一個張越在旁邊攙扶,他怕是就要軟倒在地。一想到呆會出城還要走上一段,他只覺胃裡一陣陣痙攣。

然而,當這樣一羣文武聚集在漢王府北門廣智門之前,看到地上牆上那些斑駁血跡的時候,一時之間都陷入了失聲狀態。由於是昨天傍晚新染上去的血跡,夜裡到現在又不曾下過雨,因此這些色澤暗紅的痕跡顯得異常觸目驚心,帶血的腳印甚至從這條寬達三丈的大街上一直延伸到極遠的地方。

北門處也守着一個太監,見兩個衙門的主官劉忠和凌華上前詢問傷者和死者,他立刻大手一揮,一具渾身刀傷早就冰涼的屍體就被擡了出來,而說到傷者,那太監卻死活不肯鬆口,直到又派了人進去請示,方纔允了張越一人進去瞧看。

再次走出北門的時候,張越自是臉色鐵青,下了臺階見衆人都圍了上來,他便沉聲道:“重傷七人,輕傷十四人,其中重傷的三人身上刀傷很重,只怕救不活了。”

“那幫暴民呢?總應該留下死屍或是活口吧?”

張越緩緩搖了搖頭:“據說那些人訓練有素,死傷者都被緊急送出了城。因天策護衛之前已經撤出,城內守備空虛,這才被鑽了空子。這夥人又事先作了充足準備,馬車運送傷員,人則是分批逃竄,除了先前那十幾個被抓的佃戶算是有身份可查,其他的沒有半點線索。”

一想到那十天期限,衆人都是咬碎了銀牙。然而此時說這些也沒用,一幫人只能依原路步行出城,這才和被拒之於樂安城門外的隨從護衛等會合。即便是兩條腿猶如灌鉛似的,但誰也顧不上這些,就在馬背上,一條條命令和公文就十萬火急地發了出去。

Ps:忙得都忘記了昨天是七夕,大家情人節過得愉快不?可憐我還在伏案碼字……

第835章 雪中送炭第670章 連登黃榜第19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09章 決定和疑雲第24章 避難的都是難兄難弟第35章 家事國事第193章 準岳父的心思第660章 傷心人別有懷抱(下)第731章 狠辣的殺意第72章 機緣第401章 福星,災星第779章 大捷後的喜訊第465章 臨行第120章 狼心狗肺第167章 不殺雞也能儆猴第383章 惡意善意第242章 鳩佔鵲巢第918章 翁婿夜談心第271章 人踩人,人捧人第518章 不願青雲願心安(下)第207章 第一個投靠的人,虎口奪食本色顯第665章 借力使力第239章 情之基石在於信賴第493章 問女何所思,望夫不曾閒第659章 傷心人別有懷抱第426章 只求凡事如本心第310章 東宮的殺機第335章 太子妃的召見第154章 奇文共欣賞第325章 天子加恩典第609章 風雨來前第52章 兄弟一股繩第869章 喜訊,換防第886章 暮氣深重,另闢蹊徑第18章 人有親近遠疏第534章 喜形於色爲哪般第627章 借刀殺人第422章 大雨中的午門激辯第585章 意料之外的相遇第626章 孰爲豺狼?第651章 人是會變的第915章 新生和老去第260章 識大體知進退第26章 憂心忡忡的家人們第670章 連登黃榜第827章 刺客第718章 驚雷一聲龍舟水第798章 卯上了第375章 氣定神閒vs來勢洶洶第511章 圓滿第729章 雷厲風行第253章 大難來前見真心第570章 不知輕重即草包,避重就輕爲智者第860章 膳單奧妙,兒子傳話第872章 大變之後的廷議第445章 過分的遷怒第878章 宗藩際會第529章 騷亂第730章 喜臨門第191章 日久生情第303章 幸遇天子第436章 不聽岳父言,誤事在眼前?第425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639章 死有何難,生又何易?第93章 羣英匯聚棲霞寺第403章 混賬第912章 盛氣而來,倉皇而走第644章 父子君臣第857章 拖延時間,三王求見第252章 人心第282章 婚事決定了?第581章 辭舊迎新,除舊佈新第565章 黑吃黑?第51章 決意和決斷第3章 難糊弄的老太太第816章 拜師第874章 不能遺禍子孫第41章 物極必反,水滿則溢第819章 請纓,交接第736章 公堂之上第895章 隱憂須除第780章 東風壓西風,西風不願鬆第39章 父子互知心第134章 大人物的煩惱第831章 夜溫情,朝警醒第293章 洞房花燭夜第226章 人心昭昭(下)第752章 詞嚴義正,千帆蔽日第321章 草民趨利,堵不如疏第30章 做好人難第10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509章 苦思謀勇的英國公第355章 六部直房中的侃侃而談第244章 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第251章 長壽麪,驚險來第673章 人非物亦非,遍地是名人第193章 準岳父的心思第827章 刺客第834章 事有緩急,先斬後奏第873章 推諉苦差,醫匠難爲
第835章 雪中送炭第670章 連登黃榜第19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09章 決定和疑雲第24章 避難的都是難兄難弟第35章 家事國事第193章 準岳父的心思第660章 傷心人別有懷抱(下)第731章 狠辣的殺意第72章 機緣第401章 福星,災星第779章 大捷後的喜訊第465章 臨行第120章 狼心狗肺第167章 不殺雞也能儆猴第383章 惡意善意第242章 鳩佔鵲巢第918章 翁婿夜談心第271章 人踩人,人捧人第518章 不願青雲願心安(下)第207章 第一個投靠的人,虎口奪食本色顯第665章 借力使力第239章 情之基石在於信賴第493章 問女何所思,望夫不曾閒第659章 傷心人別有懷抱第426章 只求凡事如本心第310章 東宮的殺機第335章 太子妃的召見第154章 奇文共欣賞第325章 天子加恩典第609章 風雨來前第52章 兄弟一股繩第869章 喜訊,換防第886章 暮氣深重,另闢蹊徑第18章 人有親近遠疏第534章 喜形於色爲哪般第627章 借刀殺人第422章 大雨中的午門激辯第585章 意料之外的相遇第626章 孰爲豺狼?第651章 人是會變的第915章 新生和老去第260章 識大體知進退第26章 憂心忡忡的家人們第670章 連登黃榜第827章 刺客第718章 驚雷一聲龍舟水第798章 卯上了第375章 氣定神閒vs來勢洶洶第511章 圓滿第729章 雷厲風行第253章 大難來前見真心第570章 不知輕重即草包,避重就輕爲智者第860章 膳單奧妙,兒子傳話第872章 大變之後的廷議第445章 過分的遷怒第878章 宗藩際會第529章 騷亂第730章 喜臨門第191章 日久生情第303章 幸遇天子第436章 不聽岳父言,誤事在眼前?第425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639章 死有何難,生又何易?第93章 羣英匯聚棲霞寺第403章 混賬第912章 盛氣而來,倉皇而走第644章 父子君臣第857章 拖延時間,三王求見第252章 人心第282章 婚事決定了?第581章 辭舊迎新,除舊佈新第565章 黑吃黑?第51章 決意和決斷第3章 難糊弄的老太太第816章 拜師第874章 不能遺禍子孫第41章 物極必反,水滿則溢第819章 請纓,交接第736章 公堂之上第895章 隱憂須除第780章 東風壓西風,西風不願鬆第39章 父子互知心第134章 大人物的煩惱第831章 夜溫情,朝警醒第293章 洞房花燭夜第226章 人心昭昭(下)第752章 詞嚴義正,千帆蔽日第321章 草民趨利,堵不如疏第30章 做好人難第10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509章 苦思謀勇的英國公第355章 六部直房中的侃侃而談第244章 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第251章 長壽麪,驚險來第673章 人非物亦非,遍地是名人第193章 準岳父的心思第827章 刺客第834章 事有緩急,先斬後奏第873章 推諉苦差,醫匠難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