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合圍之勢

生於人們爲了慾望互相殺伐的年代,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或許這天下的混亂就是因爲人們固執地堅持自己是對的,而又確信旁人都是錯的。

洛陽的大遷徙已接近尾聲,十餘萬涼州兵往返於三輔,自洛陽到長安沿線一片混亂,洛陽百萬百姓被迫離鄉,在涼州兵的刀馬威逼之下向長安遷徙。

董卓留在洛陽,將大軍要親自與關東諸侯決一死戰。

遷都長安,這是董卓做過最英明神武的決斷,也是他失去掌控天下權柄機會的象徵。在戰略上,遷都長安是有百利而無一害;但在政治上,遷都長安有百害而無一利。但董卓始終是個將軍,他看不到也聽不進去那些勸告他不要遷都的大臣忠諫之語。

遷都長安,長安至旋門關中間京兆尹、弘農、河南尹三郡千里之地成爲戰略縱深,中間潼關、函谷關、旋門關,大大小小十餘座城池能夠抵抗關東聯軍的進攻。何況……如今的關東聯軍在外,能自數個方向對董卓軍實現打擊襲擾,可一旦遷都,關東叛軍除了西進之外束手無策。

最重要的是,遷都長安之後,旋門關兵敗之際一把火燒燬洛陽,那些急於求成的關東諸侯還願意再向西進攻嗎?

但遷都長安也意味着董卓軍正式從掌握天下的權柄的朝廷退回西涼一隅,成爲割據地方的軍閥。只要一敗再敗,長安朝廷即便掌握着小皇帝,也失去了天下對他們的認可。

哪裡有朝廷被叛軍逼得遷都的事情?天下百姓可不知曉什麼是戰略,他們只知道,關東聯軍贏了。

敗退的華雄在滎陽以西收攏到三百有餘的潰兵,他很清楚這次作戰的潰兵足有三千之數散步於滎陽近畿各地,但他沒機會盡數收攏,因爲遼東的大批人馬以至。

麴義率領本部烏泱泱近萬步卒舉火呼嘯而至,將華雄嚇做驚弓之鳥,連忙驅兵西走。而就在他離開滎陽近畿的一刻之後,幽州兵鎖死了滎陽與旋門關相連的數條交通要道。

就是傻子也知道,幽州兵的目標是滎陽。

徐榮被士卒自深夜中喚醒,看見衣甲帶着血污與箭創的華雄,便知曉壞事了。

“郎將,末將兵敗,幽州兵前驅已封鎖要道,應當是要攻打滎陽。”華雄拱手道:“大隊人馬,若再不發兵恐怕滎陽有失!”

徐榮坐在榻上,看了華雄一眼,揉着臉頰起身才長出口氣,丟下生硬的兩個字走出大帳。

“晚了!”

滎陽城裡幾百縣兵,不說他們會不會死守城池抵抗燕北,即便他們會爲了董公與幽州人作戰,他們有這個實力嗎?

“現在說什麼都晚了,幽州兵的戰力如何?”徐榮仰頭看着逐漸發白的天光,對華雄說道:“你爲什麼失敗?”

“燕北用烏桓人打仗,斥候本領不俗,將領尤其堅韌膽大。”華雄說起這場潰敗顯得十分氣餒,對徐榮謹慎地說道:“我們進駐滎陽時已被發現,後來圍困營地遇到抵抗,但我衆敵寡,四面合圍殺死他們近半,最終還是被他們千騎衝殺出去。”

徐榮靜靜聽着,他不覺得這是一場兵敗。就華雄目下說的情況,明明是他們贏了,將敵軍斬殺近半,是一場大勝啊!

“剩下的千騎烏桓在休整後,又殺了回來,借黑夜用騎弓殺傷外圍士卒,遊鬥。空曠地帶,我們無法還擊,只能分兵四散向滎陽城逃竄。滎陽城下,城門爲敵將所截……只得逃回來。”

“華校尉,你好本事啊!”徐榮陰陽怪氣地責備一聲,瞪着眼睛問道:“你勇武過人,爲何不趁此時機斬殺敵將?硬生生讓敵人將一場大敗扭轉爲大勝!”

華雄在董卓麾下的資歷可要比徐榮久的多,徐榮則無法責怪什麼,只是他感到困惑。這華雄號稱董公麾下首號猛將,爲何不再城下殺將,反倒無比狼狽的逃了回來!

“末將……不是對手。”

華雄頗有幾分氣餒地說出這句話,才真正令徐榮感到驚訝。燕北麾下的遼東軍有膽氣、有戰力,這都在他意料之中,畢竟遼東兵亦爲追隨燕北轉戰數年的兵將,論兵力爲關東諸侯之首也正常。

但華雄的本事他是知曉的,就連鬥將都不是對手?

華雄不願在這事上多說,與燕北軍那名騎將交戰雖然只有數十回合,但確實令他感到力不從心。他們的武藝在伯仲之間,又俱爲身強力大之輩……也正是因爲太史慈讓他意識到無法快速斬殺,這才奔馬西走。

“走吧,傳令全軍,退回旋門關。”

徐榮看了看華雄,沒在說話。事實上華雄最大的錯誤,也僅僅是偷襲敵軍時爲了不驚動對手而並未攜帶戰馬,其他的任何部署都沒有出現絲毫錯誤。而夜襲時未取戰馬卻也正常。

就這麼微小的破綻,卻被敵軍抓住,轉而促使此次打敗。六千兵馬啊,這一仗打下來撐死能被人殺死兩千三千,剩下過半的部下在束手無策的情境下都只能潰逃山野,這叫什麼事?

聽到徐榮說要撤回旋門關,令華雄驚問道:“什麼?郎將我等還有兩萬兵馬,就這麼撤回去?”

“滎陽以西地勢平坦,除非我們打算與燕北軍野戰,否則沒有地方能讓兩萬兵馬設伏……我們都小覷燕北了。”滎陽以東的戰事儘管是一場大敗,但着眼全局也僅僅是微不足道的小敗罷了,徐榮並未因此氣餒,對華雄道:“撤入旋門關,我們的兵糧足夠吃到明年冬天,據守關隘,沒人能打進去,董公拖延關東聯軍的戰略一樣能夠達成,只是少了些功勳罷了。”

少些功勳有什麼關係?既然不能速勝,那便將這場戰事照着曠日持久打下去,比後勤、比關隘,關東聯軍拿什麼與他們打?

徐榮心意已決,大軍拔營而起,僅僅半日便回還旋門關,閉鎖關隘。以成皋與旋門關互爲犄角,守備關東聯軍。

燕北入城後便召回麴義部,僅僅灑出小部騎兵在要道遊曳探查敵情,在日出時分命士卒用過朝食便宿於滎陽城頭休息,同時加急通報留滯野外的曹操部引兵進駐滎陽。

直到正午,睡夢中醒來的燕北方纔知曉徐榮已領兵退卻的消息,這令他的面色有些難看。

“孟德兄,董卓軍的中郎將徐榮如你所言,是可怕的對手。”曹操在下午領兵感到,尚且來不及表達燕北趁夜奪取滎陽的激動,便聽到燕北憂心忡忡的話語,不由開解道:“至少如今將軍奪下滎陽城,便可與董卓軍遙相對峙,旋門關以東的城池便可盡數收回了!”

燕北點頭不再多言,安置曹操的兵馬與部下換防,讓那些缺少休息的士卒在城內休息。

一場夜戰之後要想讓身體緩過勁,至少需要兩日時間。

原本在他的盤算中,失去滎陽重鎮能夠使敵軍主將徐榮惱怒,接着發兵攻城,這纔是對他最好的情況。哪怕在他城內僅有萬五千兵馬,也足矣守備徐榮兩萬兵馬的攻城。儘管圍城戰中己方必定會有傷亡,何況疲兵之境還會使士卒戰力下降……但這都是他能夠承受的後果。

只需要捱過敵軍的攻城,到時只需等待徐榮犯錯,抓住時機便能一舉擊潰,爲攻佔旋門關鋪通道路!

但徐榮的冷靜出乎燕北的意料,聽說滎陽被奪之後毫不猶豫回師旋門關,甚至都沒有發兵前來探查。這使得燕北完全丟失攻取旋門關的機會。

攻打關隘,是要拿人命去堆的!

燕北奪取滎陽的消息傳至酸棗大營,令關東諸侯震動。這一次,他們的動作比誰都快,紛紛提兵進駐陽武城、卷縣、中牟、開封、密縣、新鄭等地。

河內郡的王匡更爲激進,當即派人滎陽的燕北報喜,隨後派遣麾下精銳強弩手一路西進,對旋門關以北的五社津嚴加防備,爲燕北軍守備北面側翼。

與曹操一同兵敗於滎陽的騎都尉鮑信,則親自領兵前往滎陽,作爲燕北部的前沿援軍。比起那些屯兵後方的諸侯,鮑信要比他們忠直的多,行至滎陽後便將兵馬駐紮於城西五里,毛遂自薦爲拱衛滎陽城的別部。

討董聯軍一時聲望大漲,見到這種局面最開心的人自然是曹操。

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在他的構想裡需要討董聯軍各部策應的戰略,就在燕北一戰定滎陽的局勢下達成了。如今北有王匡阻斷河津,旋門關正面有燕北、曹操、鮑信等兵馬聚集足有三萬之多。在洛陽以南的魯陽,同樣有袁術的兵馬扼守山道,聯軍對洛陽已隱隱形成合圍之勢。

何況,還有正從南方北上的猛虎孫文臺!

只不過對燕北來說,也有不太好的消息。黑山的張燕派遣老熟人黑山校尉羅市前來,向燕北陳明心志,言說燕北對他的恩德令張燕銘記心中,但因爲此次是燕北與董卓作戰,董卓對張燕有恩,他不會參與此次戰事。

白波谷各部山賊到現在還沒有回話,張燕則婉拒出兵邀請……燕北想要依靠聲望遙控北方羣盜的計策基本告破。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堪設想第六十八章 覆滅王氏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第三百三十六章 怎麼看第一百零三章 謀襲高麗第九章 招兵買馬第二百七十五章 興和四年第三十七章 屠紇升骨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八章 中山之變第八十二章 威風艦隊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五章 窮且益堅第五十五章 隔水相敵第五十三章 蒲陰休整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六十二章 強渡恆水『求訂閱』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七十七章 策應友軍第一百一四章 不是伯圭第二百二十四章 地道第八十七章 田產變法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十五章 分軍渡河第七十章 洛水之會第八十九章 打個商量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二十一章 所謂謠言第七十七章 潁川郭嘉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八十四章 誰敢阻我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五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九章 某善將將第六十二章 強渡恆水『求訂閱』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克王侯第三百二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七十七章 衡量戰力第六十一章 天下至寶第八十八章 早去早回第一百零八章 滅頂之災第二十章 懾人心魄第一百三十一章 又壞又蠢第六十章 異姓兄弟『求訂閱』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二十九章 聞聲見人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二十章 聲東擊西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四十三章 膽大包天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二十六章 天造地設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九十五章 大河之變第十三章 馬超出手法第一百零一章 觀津偶遇第五十三章 將帥成長第九十六章 樂浪噩耗第九十章 釜底抽薪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一百四十章 譙縣之戰 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汝南之戰 三第五十章 傷敵無數第八十五章 顏良躍馬第六章 真正威脅第九十七章 僭越之舉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一百零四章 兵鑿易水第一百零四章 龍蛇蟄地第四十九章 萬分危急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二百九十六章 哪個是牛第六十九章 初臨封地第九十六章 橫掃六州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二十六章 僭越之象第八章 將軍麴義第一百八十五章 關變二十三章 仲卿養驢第三十八章 靜候佳音第七十八章 神明垂首第三十六章 勝負已分第四十二章 以胡制胡二十三章 仲卿養驢第一百一十章 婚姻大事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二十一章 潘興設宴第三十六章 一夫當關第四十三章 膽大包天第六十八章 不必再見第一百一十章 回馬襄平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堪設想第六十八章 覆滅王氏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第三百三十六章 怎麼看第一百零三章 謀襲高麗第九章 招兵買馬第二百七十五章 興和四年第三十七章 屠紇升骨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八章 中山之變第八十二章 威風艦隊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五章 窮且益堅第五十五章 隔水相敵第五十三章 蒲陰休整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六十二章 強渡恆水『求訂閱』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七十七章 策應友軍第一百一四章 不是伯圭第二百二十四章 地道第八十七章 田產變法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十五章 分軍渡河第七十章 洛水之會第八十九章 打個商量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二十一章 所謂謠言第七十七章 潁川郭嘉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八十四章 誰敢阻我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五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九章 某善將將第六十二章 強渡恆水『求訂閱』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克王侯第三百二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七十七章 衡量戰力第六十一章 天下至寶第八十八章 早去早回第一百零八章 滅頂之災第二十章 懾人心魄第一百三十一章 又壞又蠢第六十章 異姓兄弟『求訂閱』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二十九章 聞聲見人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二十章 聲東擊西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四十三章 膽大包天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二十六章 天造地設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九十五章 大河之變第十三章 馬超出手法第一百零一章 觀津偶遇第五十三章 將帥成長第九十六章 樂浪噩耗第九十章 釜底抽薪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一百四十章 譙縣之戰 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汝南之戰 三第五十章 傷敵無數第八十五章 顏良躍馬第六章 真正威脅第九十七章 僭越之舉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一百零四章 兵鑿易水第一百零四章 龍蛇蟄地第四十九章 萬分危急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二百九十六章 哪個是牛第六十九章 初臨封地第九十六章 橫掃六州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二十六章 僭越之象第八章 將軍麴義第一百八十五章 關變二十三章 仲卿養驢第三十八章 靜候佳音第七十八章 神明垂首第三十六章 勝負已分第四十二章 以胡制胡二十三章 仲卿養驢第一百一十章 婚姻大事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二十一章 潘興設宴第三十六章 一夫當關第四十三章 膽大包天第六十八章 不必再見第一百一十章 回馬襄平